第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加工技巧哪里有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画图解决法
但是列表法似乎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说突破口条件好找,看起来不够直观,而且当元素过多(比如8个元素,10个元素)对应起来比较复杂而且浪费时间。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跟大家推荐另外一种解题方法了,就是画图法。
一个旅行者要去火车站,早上从旅馆出发,到达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分别通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个方向上分别有饭店、旅馆、书店和火车站,书店在饭店的东北方,饭店在火车站的西北方。该旅行者要去火车站,应当往哪个方向走? 这道题我们就没必要列出一个表格写上东南西北,再与饭店,旅馆,书店,火车站一一对应。本身表格就不够直观,而且这里涉及的东北方和西北方等方向在表格中是体现不出来的。
那我们尝试来画一个图。
第一个条件“书店在饭店的东北方。”
所以在图上表示书店和饭店有这么两种可能性。
第二个条件“饭店在火车站西北方”所以这两种可能性中,饭店就不能位于正南方,位于正南方,在图中就不能位于其他地点的西北。所以继续画图应该是这样。
所以这幅图就是最后的答案,通过画图,东南西北是能够比较明显直观的体现出来,所以比列表格的方法要更适用。
第二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的要点如何加工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的要点如何加工
申论答案的要点均在材料中,考生在找出要点后如何对其进行加工,这就涉及到每个题型的答题逻辑。本篇文章主要和考生分享回答归纳概括题如何对要点进行加工。
归纳概括题型的作答要求是全面准确,在满足全面准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将要点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逻辑呢?答案就在“归纳概括”这四个字中。下面以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的答案为例,中公教育为各位考生分析如何作答。
找全要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权威鉴定造假;医生不讲医德,开单提成收受回扣,多开贵重药品以牟利;教师缺少师德,借补课、家访等事务收取好处费;领导干部忽略自身道德建设,隐瞒事故真相、搪塞群众、虚报功绩、利用损害民众的政绩工程换升迁;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部分媒体和网络充当了造谣者的“帮凶”,缺德炒作,损害社会诚信。
要点齐全且条理清晰:中公教育认为,如果题目要求用300字来概括一段文字,考生最好先用一句话来概括后面的文字,以让考官判卷时一目了然,同时做到条理清晰。以此题为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有:
一、商业领域个别商家不讲良心,缺乏自律、他律不足,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权威鉴定造假;
二、医疗领域医生不讲医德,开单提成收受回扣,多开贵重药品以牟利;
三、教育领域部分教师缺少师德,借补课、家访等事务收取好处费;
四、领导干部忽略自身道德建设,隐瞒事故真相、搪塞群众、虚报功绩、利用损害民众的政绩工程换升迁;
五、“陌生人社会”中的互不信任使社会成本增加;
六、部分媒体和网络充当了造谣者的“帮凶”,缺德炒作,损害社会诚信。
这样整理后,考官就不仅看得清楚准确,更会看得“爽”,而考生也基本回答了所有的分值点,不会再被扣分。
上文讲解了如何运用归纳概括题目的答案逻辑对要点进行加工,如何做到条理清晰。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勤加练习,掌握此方法,轻松拿下归纳概括题!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策略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国家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策略
【导语】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类试题在答题中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比如“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 或“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这些关键语句一定要认真阅读。很多人忽略了对要求的阅读,提笔就开始写,这样很容易在作答时忽略掉关键内容与得分点。“归纳概括”就是要提炼出若干事物的共同特质,然后加工凝练文字。将大段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这就要求大家快速领会意旨并总结出大意。不论大家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关键是自己学会并掌握,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将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给定材料反映的主题或者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等。
方法
一、充分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弹性限度只能在所规定字数的上下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啰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4)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点。答题时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决定或支配着文章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方法
二、掌握答题步骤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勾画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部分。(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方法
三、学会答题策略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只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的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的姓名或所涉及主要单位的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例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
(3)道理句。就是从前述的总括句及分述句中所引发的主要哲理,能启迪人对问题进行思考。
江苏中公微博:江苏中公教育
http://weibo.com/jszgy
微信:jsoffcn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想要拿高分要懂加工技巧
2018国家公务员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想要拿高分要懂加工
技巧
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的基础题型,也是核心题型。纵观所有的申论真题,归纳概括都是必考题型,而且分值相对也比较大,但是难度不高,相当于大部分考试在材料中都可以找到要点,百分之五六十的要点分数都能拿到,但是考生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进行加工,否则只能拿到平均分。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带来几个加工要点。
一方面要点合并同类项。
大部分考生们在做归纳概括题目时都只是简单地堆砌要点,认为把要点都找全、写到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近几年的考试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归纳概括题的评分标准除了要点齐全外,加工的权重也凸显出来,需要对于要点进行整理和合并,尤其是关于字数的规定就需要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就需要把要点的共性特点找出来进行整合。
例如:S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为群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具体表现在: 要点:
1、给市民在挂号、就诊及后续医疗方面都带来便利;
2、实现了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
3、提升了教育宽带网络的接入和覆盖能力,让每个市民都能各取所需;
4、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5、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6、提供多种路况交通信息及服务;
7、为市民自驾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带来便利。
发现:
1、2同属医疗领域方面;3、4、5同属教育领域方面;
6、7同属交通出行方面;因此可概括为:
一是在医疗卫生领域,给市民在挂号、就诊及后续医疗方面都带来便利,实现了卫生服务方式的转变;二是在教育领域,提升了教育宽带网络的接入和覆盖能力,让每个市民都能各取所需,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三是在交通出行方面,提供多种路况交通信息及服务,为市民自驾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带来便利。
因此,在找全要点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合并同类项。可以在同类要点合并后,对该类要点进行一下实写概括。
另一方面,要点加工凸显逻辑性。
逻辑条理性也是我们做归纳概括时特别容易忽略的评分标准,也就是说在呈现答案时除了要点之外,也要梳理要点的逻辑顺序,让答案在呈现要点上也要有一定的条理性。
最常见的就是归纳概括工作流程,我们都知道政府工作中是需要有固定的工作流程的,所以我们在加工要点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条理性,那么此类问法,只需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这样的逻辑顺序去找要点、整理呈现答案即可。
例如:归纳概括M市政府工作上的不足之处。
那么,找到不足之处,也就是问题词之后,就需要按照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出现问题后三类去归拢要点。
中公教育专家介绍的以上两方面是归纳概括题目加工要点时必须要注意到的,希望各位考生勤加练习,注意思考总结。
时政热点:不是不宽容老人,而是不宽容僭越规则者
一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晨跑团,占用机动车道进行跑步锻炼,遭到一辆出租车的冲撞,导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近日,山东临沂“暴走团”发生的这一悲剧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涉事的山鹰运动协会秘书长田小雨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现在社会上整体对老年人不够宽容”。(7月12日《新京报》)山东青岛一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暴走团”长期占用机动车道锻炼的事情刚刚被舆论讨论过,对这种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警告言犹在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临沂中老年人“暴走团”的悲剧便发生了,令人痛心。
如果不是有“中老年人”“暴走团”“占用机动车道”等关键词,这一事件可能只是一起普普通通的交通事故,不会引发这么多的关注。对此,涉事运动协会的秘书长将舆论关注的原因归结为“社会上整体对老年人不够宽容”——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如果没有“占用机动车道”这一关键词,其他的关键词根本不足以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正是这一关键词所传递出的“不遵守规则”的信息,引爆了舆论。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厘清由“不遵守规则”延伸出的两个概念,即“不遵守规则的人”和“不遵守规则的老人”。
“不遵守规则的人”和“不遵守规则的老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只强调个体的行为特征及其性质,而不关心该个体的身份和所属群体,后者强调的则是个体的身份和所属群体,该个体的行为特征及其性质的地位则退居其次,处于从属地位。
给别人贴上某种身份标签,一棍子打死一群人,这样的人有一种“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给自己贴上某种身份标签,则是通过让自己躲进某个群体的荫庇获得某种安全感,这样的人是在拉着某个群体给自己垫背,给自己“背黑锅”。不幸的是,这两种人都存在,而
且还很多,“女司机”“老人”“大爷大妈”之类的关键词是前者口中的日常,这位认为“现在社会上整体对老年人不够宽容”的涉事运动协会秘书长则属于后者。
明了于此,我们就会明白,这个社会不宽容的不是老年人,而是不遵守规则的人,只是在某些场合,遭到舆论批判的不遵守规则的人恰好是老年人而已。而在其他的场合,无论性别、年龄和身份,任何人都曾经做过被批判的对象,任何人也都有可能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只要他符合“不遵守规则”这一特征。
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进行异口同声的批判,对不遵守规则者的批判不再因为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等因素而留有情面,恰恰说明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深入人心,说明法治社会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说明我们正在朝着一个更注重制度建设、更注重法律规范、更注重规则意识的社会迈进。
不明白这一趋势又不肯遵守规则的人,就会感觉处处受限,感觉别人总是在故意针对自己、批评自己。但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那些给自己贴个“老人”的标签、试图拉着所有老人给自己背书的自怨自艾的人们,若想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并获得别人的尊敬,除了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既有规则以融入法治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别无他途。
稿源:湖北日报网
第五篇:申论归纳概括题提分技巧
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
随着2018年国考进入尾期,2018年省考接憧而至,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又作为必考基础题型牢牢占据一席。并且,归纳概括能力还是作答其它各类题型的基础,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毫不夸张地说,归纳概括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申论分数的高低。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按照申论作答流程找到答题所需要点的位置,但在对要点进行加工、书写到答题纸上时却漏洞百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书写呢?就让咱们大树教育专家给你支招!
一、抓住材料首句关键词,初步界定关键要点
申论材料的组合是符合一般逻辑思维规律的,例如,开篇点题或是结尾总结。考生在答题时,只需要紧紧围绕每个段落第一句话出现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有的放矢,定能百发百中。例如:
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着哪些方面的转变。
这道题目让考生找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的转变”,材料中一共讲了4点转变,我们以其中一点为例。第一个要点出现的段落首句为“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分析这个句子可以发现它的关键词就是“传统农民工”“过客心理”,讲的是传统农民工对待他们打工城市的心态和观念。所以我们在组织答案时,就应该包含“打工城市”“心态”“观念”这样的关键词,最终经过整理确定为“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
申论作答一般要求考生有二次归纳概括的能力,即在表述答案时,先用简短的句子将内容阐述出来,然后再结合材料对要点中的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以上这个方法只是教会我们完成了第一步,那如何进行补充说明呢?我们来看第二步:
二、寻找段落标志性词汇,合理扩充关键词
在对要点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时,考生要充分把握材料的标志性词汇,如表示观点的、表示转折的、表示并列的等等。
还是以刚才的题目和段落为例,我们需要结合材料补充说明“对打工城市的态度”究竟是如何转变的。材料的整体表述为: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
阅读材料之后,考生可以发现,“然而”这一表转折的词汇将材料分为明显的两部分:前半段讲传统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过客心理;后半段讲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长期定居。所以,考生就可以很轻松地组织出对打工城市的态度转变是“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转变”。
有了前两步的基础,我们只要将他们进行简单的合并,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答案“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从过客心理转变为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是不是十分简单呢!
同学们认真学习老师教的方法技巧,在今后的考试中一定会有所帮助,我们提供的知识不光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以后在生活中对大家的学习工作有帮助。
资料来源:贵州大树教育教师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