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报社见习报告
暑期报社见习报告
XX年7月.正是这个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一个学年又已悄悄结束.同学们回家的回家,打工的打工,热闹的校园里渐渐寂静下来.而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都说光阴似剑,岁月如梭.这才是一转眼的工夫.两年的大学生活就已经永远和我们告别了.让人不能不感慨万端.然而静下心来仔细盘点这两年的生活与学习,又不能不让人失望.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我的学习已严重地和专业要求背离.因此这个暑期,我必须利用足够的时间参加专业实践,用实践来指导理论学习.使自己的学习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做出见习的决定后,我对选择见习单位也作了一番分析.因为这次系里要求的见习与下一学年的专业实习相比要求较低.而我也是第一次迈入正规媒体.因此我没有选择兰州的都市类报刊.而是选择了一家地级报纸<
从7月25号开始,8月15号结束,我在XX省XX市<
之后有一次下乡采访,地点在靖远县东湾镇,这里是全市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要求我们稿件必须第二天见报。当天回来之后,我们立即投入写作。但是,在合理引用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我们遇到了这样两个难题。一是报道的主题很难把握。到底是赞美军民共建,还是宣传新农村建设。没有作出选择。二是材料本身漏洞太多。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而且内容空洞。最后,我们做出了部分舍弃,选择了军民共建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报道。使报道变得紧凑而且富有内容。
后来还有一次特别的采访,让我终生难忘。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几位已是记者的学兄学姐在办公室里聊天,聊着聊着都不约而同聊到了天气。大家都在埋怨天气酷热难耐。这时,一位实习生说:“都已经立秋了,怎么还这样热啊”。这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是啊,都已经立秋了,怎么还这样热呢?我立即建议一位学姐咨询气象局。于是她给气象局打了电话。得知未来数天内将持续高温,我们赶紧写了一篇名为《秋老虎逞威铜城》消息,在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列出了注意事项和饮食清单。这篇关注人民生活的报道第二天就见报了。
见习期间,我还随报社记者一同走上XX市区街头,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许多感人的瞬间。在XX区举行资助贫困大学生劝募活动之时,我就拍到一位小学生向捐款箱里投入50元钱的感人场面。可惜我对光线把握不太好。使这张照片最终没有见报。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报社举办的业务培训,聆听前辈们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无从学到的知识。
三周的见习时间很短很短,无法让我学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一切。但是,参与到实践之中让我感到很充实。总结整个见习期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我国新闻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新闻作为人民的事业,社会的事业,它的存在是建立在人民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党报更是如此.在学校上课讨论时,同班同学都曾一致地认为党报的内容形式单一,没有趣味性,面临着没有读者的困境.到现在才知道这些担忧全是多余.从<
第二篇:报社见习报告
姓名:邓山专业:广电二班学号:2011101239
报社见习报告
一.见习目的在学校课堂上学习专业课程,只是对职业方向发展的一种感性认识,而见习则在课堂之外为我们又打造了一个平台,有助于提升这种感性认识。为了将理论和实践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也为了给将来自己所要做的工作一个准备的定位和就业准备,见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见习中,逐步对工作各方面的开展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对专业的学习也知道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改进,这在实际参与中的感受跟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二.见习时间
2012年11月14日上午,全班同学早早来到报社,随后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报社参观和学习。整栋大楼人很少,记者一大早就出去采访了,襄阳日报的主编陈仁铭接待了我们,很高兴地为我们介绍报社的各种情况,其间也让一些同学进行了简单操作,对我们的提问也做了热情的回答,后来又专门给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交流会,受益匪浅。
三.见习内容
1.主要听陈老师(他曾给我们带过课)讲报社的结构及其所办的报纸和刊物。报纸主要是襄阳有影响力的日报和晚报,刊物是《新襄阳》、《新闻大地》、《大都会》等。网络媒体汉江传媒网,襄阳市惟一具有在网上对外发布新闻资格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襄阳市最具权威性的网络信息汇集中心和对外宣传平台。而且那段时间刚好面临着党十八大的召开,所以报纸要做好此次封面设计和报道,借此传达十八大的精神内容。晚报主要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民生新闻,读者通过它可以了解大家关注的时事。
2.报社的各个部门都是分工明确,人员集中,除了在报纸内容上推陈出新,保证报纸的质量外,报社在广告这块也特别看重,特意加派人手,拉广告同样是一门学问,不仅要跟各行各业打交道,更要提升自我素养,所以拉广告的人也特别辛苦。在参观期间,陈老师也鼓励我们养成新闻意识,有好的新闻稿件也可以投,另外在其所办的刊物上也可以投文章,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问他,在一个半小时交流会的掌声响起时,我们完成了这次见习。
四.见习心得
1.通过半天的参观和学习,我对报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总对任何事想象的过于美好,在大学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有值得学习和深入的地方,踏实苦干,才会有成就和收获。
2.去报社的时候因为时间尚早,便想着这么大一栋楼,里面一定很热闹。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里面极静,人很少。没有想象中埋头苦写的编辑人员,没有无比宽敞洁净的办公室,陈老师一边介绍一边解说,原来办公室的人都出去跑新闻去了,下午才会热闹起来。报社原来的体制是采编分立,现在逐渐向采编合一转换。体制的转变是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且这样做更有利于还原一篇新闻的真实。
3.在参观编辑部的时候,陈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编前召开的例会,即由当天的值班总编和
每个版面的主任召开的会议,对所编写的内容进行审核。报纸在出版之前,还会进行最后一道的校对。特别是报道、新闻涉及少数民族地区、港澳台地区及国家领导人时需格外谨慎,有时另可不发,也不冒风险报道。报纸定稿后,便进入了发行阶段。但报社周一吧还有个例会,对上个星期工作作总结,对下个星期的工作作规划。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认真的精神吧,襄阳日报的读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
五.对职业的认识
第一作为一个记者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必须做到报道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才有新闻的价值。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是不是都系都拿全,采访本、笔式最基本的了。千万不能忘记拿,否则会给采访带来极大的不便。
第三要有一个健强的身体。作为新闻工作者,整天风力跑日里晒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工作。干记者这一行,任何时候都要作好准备。老师说有一次大冬天的晚上出去采访,那时候根本不想起来,但不去不行。于是冒着严寒,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去事故现场进行采访。我们都喜欢看深度报道,但是不好写,而好的报道都是记者一点一点采访、整理,费了很大的心血得来的。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个无形资产。
第四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面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一般来说,采访前要做足功课,这样不会在采访中显得无知。这也难怪为什么外人都说记者怎么什么都懂。对于我们来说在校的时候就要多看点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知识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五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
总之,这半天的报社见习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将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学好专业课程,积累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职业打下基础。
第三篇:暑期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地点:徐州都市晨报报社
实践时间:2010年7月12日2010年7月25日
实践内容:本人于2010年暑假在都市晨报,与一名同学跟随赵老师实习。
实践报告:
7月12号至7月25号,我有幸在徐州都市晨报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作为一个新闻传播系的大一学生,在学校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次能得到在媒体实习的机会,让自己提前了解传媒并且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我非常珍惜。有人说大一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二的学生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会什么;大四的学生知道自己不会什么。于我来说,实习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明白了自己不会什么,于是才有了弥补的可能。
在报社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人际关系。采编大厅里坐着的有领导,有主编,有见习,还有同我一样的实习生。来报社的第一天就一个感觉:实习生比较多。几乎每个编辑都带有实习生,有的甚至带了两三个之多,所以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师的信任。这些老师本没有带实习生的义务,我们这些半吊子水平的实习生也确实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所以让他们相信我们是诚心诚意来学习的,我们能给报社帮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时间久了,我们和的关系都是亦师亦友的。大家都喜欢勤快的人,有些琐碎的小事是每个实习生都必须经历的。第一天我们被安排在阅览室熟悉报纸,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
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帮老师做些清洁工作,给老师们倒水、拿报纸,眼高手低的大学生是不为人所喜的,只有给们留下好印象,他们才会逐渐信任我们,出去采访的时候也会尽量带着我们。其次,和实习生们的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疏离,彼此是同伴又是竞争对手,但毕竟是年龄相仿的人,交流起来也比较投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对方的镜子,不多久,十几个人竟都成了朋友,这算是本次实践的额外收获吧。
这次实习中,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理论说起来谁都会,但真正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做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就拿采访来说,我们都知道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要具备必要的知识,要熟悉采访对象,要使采访的起点高,节省时间。但这些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尤其对于都市报,我们面对的都是突发事件,没有时间先去了解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临时“具备”相关知识,即便是赶往采访的路上匆忙定下的采访目的和重点,多数情况下也会在置身于事发现场时发生改变,也会因采访对象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而改变。另外,采访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对来说是非常头痛的,因为不了解,采访就不可能深入,在采访对象侃侃而谈的时候,就会疲于应付,导致报道流于表面。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时刻处于采访状态中,随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经验,只有接触的多了,我们的视野才能得以开拓,这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还要懂得创造访问的条件。通常到了新闻现场,我们首先要找到掌握总体情况的人,其次找一些一般参与者、知情者,然后是事件的外围人物,即旁观者和听说过的人。这三种人缺少任何一种就会让受众觉得报道不完整,缺少说服力。另外还要选择好访问的时机和场合。在一次工地失事的负面事件采访中,一些工人面对的时候守口如瓶,但私下里却单独电话联系反映情况,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知道是自己向透漏情况,害怕工地负责人报复。让我记忆
深刻的还有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衣服也要注意采访的场合。记得有一次采访的对象是珠宝商,到了现场以后,才发现他们都是西装革履,只有我一个人还是T恤衫牛仔裤,感觉特别尴尬。
带我的赵老师经常对我说,最大限度地让被采访者接受进而倾诉,才能算是好,在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采访需要了解当事人居委会方面的情况,赵老师让我单独电话采访,可是我问来问去问了一堆空话,没用,而且还让居委会的人觉得很委屈,因为当时听信居民的一面之词,潜意识里认为居委会什么工作都没做,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我的语气让居委会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实上居委会做了很多,这次采访很不愉快,后来赵老师重新打了个电话,先把我这个烂摊子收拾了,之后问到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次失败的采访让我认识到,兼听则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词,有时候弱势的一方并不是有理的一方,我们所遭遇的事实很少有绝对错的一方和完全对的一方,切莫让感情影响判断。采访的时候要把握好交谈的气氛,被采访者的身份很敏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对方觉得的到来能给他一个澄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来怀疑诘问追究责任的。还要注意问话要从具体情况问起,要从细节下手,问得简单明白,一个太过笼统的问题会让被访者觉得无从开口。此外还要及时组织问题引导谈话,问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切莫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
观察的能力是一个新闻传播者最基本的素质,它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观察会成为采访的唯一手段。有时候愈是细节的愈是特别的,很多报道都是因细节出彩,很多采访也是因细节而真实,能让判断采访对象言论的真伪。
采访的最后一步是核实,在都市晨报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过的每一次采访都要在采访结束后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核实,报纸上的一小块文字,看起来简单,但这四五百字要求亲身赶往现场,去采访、写稿、求证,无法核实的宁可抛弃不用,也不能冒着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去刊发,事实上每一篇文章在交到手中时,都要再一次审查。
至于新闻稿的写作,赵老师一再提醒我要有现场感,受众是通过的眼睛去感知新闻现场的,让受众感到在现场,才能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都知道新闻的五个“W”,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却犯过这种乌龙错误,比如好不容易采访结束,忘记问当事人的姓名,比如兴冲冲从事发现场赶回来然后发现忘记记下事发地点在哪里,比如终于写完了一篇稿子忘记了向相关单位核实„„犯了不少错误,受了不少打击,心情难免低落,不过我相信人是在挫折中成长的,这些打击便是活生生的教材,我还没有参加工作,有了这些经历,也许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还锻炼了我的韧性,让我懂得一个新闻人要随时保持良好心态,随时调解心情。不是每次采访都能很顺利的,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新闻,除了要想方设法套出话来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关于套话,我的体会是“脸皮厚则无敌”,如果采访对象说“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或干脆就不开口,如果不想放弃,就不要接他的话,大可从其他方面去问,契而不舍,是为无敌。
有时候一些不怎么难的采访,老师会让我自己去,每次出去她都会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这几乎是她每天必对我说的话。这可不是一句客道话。有时候为了新闻的真实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采用“暗访”的手段。7月20日我们刊登了一篇报道《青蛙还在卖 市场管理办说“没权管”》,因为当时采访的时候,我们冒充要买青蛙的,赵老师用自己的手机给卖青蛙的打了个订购电话,稿子发出来后,那一整天,青蛙贩子就一直电话骚扰赵老师,让人不胜其烦。后来,在报社坐着的时候,偶尔会接到一些询问某某手机号的电话,刚开始我不怎么在意,就去帮他问该问的电话,但老师们提醒我们对于这类电话要警惕,采编大厅的电话大部分都曾公布到报纸上,很多被负面报道过的人和单位可能想通过报社电话询问手机,这中间有什么企图就难说了。忙碌而有趣的两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老师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如今,回首实践的两周,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为我以后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于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两个星期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辜负报社老师两周以来对我的帮助,做一个合格的,让自己成为群众看社会的眼睛,不愧于“铁肩担道义”这几个字的重量。此时拿起一份《都市晨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都市晨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第四篇:暑期报社实习报告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被采访者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被采访者自己开口说。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
第五篇:暑期报社实习报告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报》实习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大河报西区记者站的主任,是报社人员的老资历了,主要负责绿城新闻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去郑大一附院,采访一个因路况问题摔成重伤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信息,因为写新闻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8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10分钟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上了,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而后来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七夕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一些百货商场转悠了半天,问了几家家珠宝专柜和一些餐饮店,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被采访者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被采访者自己开口说。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