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派学区中心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写”实施方案 - 安徽省肥西县上
经典润心灵 书香溢校园
——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校创建合肥市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一、特色办学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中华民族是有着深远传统文化的国度。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是艺术精品,是民族瑰宝。尤其是中国经典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台湾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纪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被逐渐丢失了。现在的欧美也开始反思现代教育中的流弊,而逐渐恢复传统的诵读方法。童年记诵的东西肯定会忘记很多,但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它们会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让孩子从小阅读经典,对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确立特色内容的背景和意义
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校前身为“上派乡学”,创办于1948年冬。60多年来,学校虽几经离合,但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积淀了丰富的人文素养。
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多次获得县、市级各种奖项,同时,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经典诗文学习的指导老师。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就必须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为了传承校园文化,利用我校的资源优势,学校领导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于对华夏文明和积淀的学校文化的传承,铸就师生良好的品行,提升师生文化素养,营造书香校园,将学校特色定位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写”。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传统文化所传承的思维方式、行为规则、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每一个人。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悟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诚实守信、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不仅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而且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丰富语文积累、培养阅读兴趣、积淀文化素养的好办法,让学生受益终生。学校推进“经典诵读·写”,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将经典诵读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的教学、科研、育人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时刻响彻着琅琅书 声的地方,一个处处散发着浓浓书香的地方。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学校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写”特色教育,使全校师生充分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让校园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真正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具体目标
1、营造独特而浓郁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让校园里每一道墙壁、每一条长廊、每一块黑板、每一处花坛都散发经典诗文气息,形成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
2、提升教师素质,在古典传统文化教学与积淀中,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专业素养优秀、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教育事业的儒雅教师群体。
3、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通过“诵经典”,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改善阅读状况,激发阅读兴趣,丰富语言积累;通过“写经典”,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为写好汉字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在“经典诵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4、学校形成良好的诵读传统,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园环境、学校设施等方面独具特色,最终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品牌学校。
四、创建特色学校的总体思路 通过以诵读经典诗文为突破口,以书写中华汉字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的,创新教学模式,全方位构建书香校园,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水平。
五、创建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划
第一阶段(2008.9~2009.8):理清思路,构建体系,确立特色。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结合我校实际,统一思想,确立特色内容,明确实施思路,构建师生读写工程,初步建立“经典诵读·写”的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和实施办法,以特色创建工作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第二阶段(2009.9~2010.8):校本研究,实施读写,凸显特色。营造独特而浓郁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在全体师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把“经典诵读·写”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各项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将“经典诵读·写”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达到“读写经典,终身受益”的效果。
第三阶段(2010.9~2011.8):创新模式,经典育人,形成特色。继续稳步推进“经典诵读·写”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深化“经典诵读·写”的渠道,形成我校优秀的传统文化,争创市级特色学校。
六、创建特色学校的环境营造
(一)全员参与,全面渗透
我校的“经典诵读·写”活动是一项多元化、开放式的活动,渗 透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涉及到学校的各部门工作中,关联到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二)强化宣传,浓厚氛围
学校利用各种会议、校讯通、LED显示屏、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校园橱窗、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让全校师生明白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在校园围墙上绘出“三字经”和“弟子规”的诗配画彩绘图;在校园网站上开辟“经典诵读·写”专栏,为广大师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走廊里张贴着配画的古诗文,橱窗里展示着师生的书法作品和孩子们自己设计精美的手抄报;黑板报上有精选的诗文和名言警句的“经典诵读·写”专栏。让学生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和浸润。
七、创建特色学校的具体措施
(一)统一时间,统一教材
每天早晨8︰00至8︰20为全校各班级诵读经典诗文时间,下午2︰40至3︰00(随学校的作息时间变化而改变)为全校各班级书写汉字时间,有专人指导,定期评比。
学校统一订购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和《写字》教材,师生人手一本。为了有一本更适合学生诵读,教师指导的教材,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内容丰富的《校本经典诵读写教材》。有童诗、童 谣、宋词、名言警句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全文及解读,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不同版本。校本教材的编印极大方便了教师诵读与指导,有效地推动了“经典诵读·写”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构建立体化宣传网络。
红领巾广播站设置“美文欣赏”栏目,每周一次,播放学生必须熟背的篇目;班级开辟“经典诵读·写”专栏,刊登经典诗文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各班级门前的走廊的“经典展示牌”,充分展示学生在学经典、诵经典中的各种作品;校园网站设立“经典诵读·写”专栏,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展示师生风采。
(三)创办校报,编写手抄报。
学校创办《童心园》校报,在展示学校各方面活动的同时,专门开辟了“经典诵读·写”专栏,遇到大型活动时,有专刊;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经典诗文手抄报制作和评选活动。
(四)评选诵读之星
在各班级倡导“人人争当诵读之星”活动,每周各班级评选一名“诵读之星”,每月各年级评选十名“诵读之星”,每学期,学校分年级评选“诵读之星”,由学校统一表彰。
(五)成立诵读社团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诵读社团,社团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内容为主题,在诵读基础上交流对某章节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并以小练笔形式写下来,在社团成员中互相交流。
(六)师生书法竞赛 以经典诗文为内容,在教师中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书法作品展示;在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评比。最后,评选师生优秀作品在校园橱窗内展示。
(七)“经典诵读·写”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堂要把课本中经典篇目作为教学重点;阅读课上要加强对经典诗文片段阅读方法的指导,挖掘经典诗篇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寻找经典诗词或美文背后的故事。
(八)“经典诵读·写”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学校申报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写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结合的研究》课题,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把经典诗文的精髓同平常的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九)“经典诵读·写”与大课间活动相结合
我校的大课间活动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中,有全校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有我校老师根据古典音乐编排的校园创编操。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十)“经典诵读·写”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
我校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艺术节为期一个月的时间,以“传承经典,体验快乐”为主题,分为四个板块:大课间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书画比赛和文艺展演。各项活动师生共同参与,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充分体现了经典诗文深厚的文化内涵,拓展了广大师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师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十一)交流经验,资源共享
学校将“经典诵读·写”开展得有声有色的班级作为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典型班级派代表作经验介绍,派教师上诵读示范课、写字示范课。学校还定期召开“经典诵读·写”专题研讨会,把学区内好的做法在研讨会上集中展示、点评。
(十二)家校结合,共同诵读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将经典诵读活动延伸到社会、家庭中,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鼓励家庭诵读、亲子诵读,家长参与到诵读活动中,聆听孩子的诵读,点评孩子的读书笔记,指导孩子书写姿势和书写作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经典的氛围。
八、创建特色学校的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创建合肥市特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各位分管校长具体落定各种计划,布署各项工作措施,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及质量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具体落实“创建特色学校”的各项措施,办公室、总务处、少先队负责各项活动的开展及后勤保障工作,切实做到人人参与、班班活动、学校督查总结的全方位开展,各部门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创建特色学校”立体化管理网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008年9月~2010年10月创建工作领导组 组
长: 许传玉
副组长: 朱贵清 李 浩 程 瑶 王广亮
成 员: 教导处 少先队 总务处 办公室 年级组 班主任 2010年11月以来创建工作领导组 组 长:张 宁
副组长:金 菊 朱贵清 李 浩 孙世斌 程 瑶 王广亮 成 员:教导处 少先队 总务处 办公室 年级组 班主任
(二)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争取挤出有限的经费投入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增设图书、教学、活动器材。同时积极在媒体上宣传学校特色建设情况,求得创建活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帮助。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把教育经费用好用足,学校后勤将本着少花钱、办好事的原则,协助学校创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师资保障
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在加大骨干教师和专业化教师培养力度的同时,关注全体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在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的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扎实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通过教学开放周、专题研讨活动、集体备课等多种活动,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养一支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教师群体,成为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力军。
(四)制度保障 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制订了“创建合肥市特色学校”专项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将“创建特色学校”纳入学校治校方略、办学目标、常规管理中,渗透在平时的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制定学校各项制度,编制了《上派学区中心校管理制度手册》,并动态地、科学地完善制度,使制度更具有人文精神,为全校师生服务。
上派学区中心校 2008年08月制订 2010年10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