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RFID效能分析(共5篇)

时间:2019-05-14 16:4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给侧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RFID效能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给侧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RFID效能分析》。

第一篇:供给侧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RFID效能分析

供给侧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RFID效能分析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RFID;公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

摘要:文章介绍了RFID技术及该技术的优越性,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分析了RFID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8-0017-02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旨在解放生产力,淘汰一些僵化、失去活力和落后的产能,注重创新,从生产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注重于供给侧结构变革和高效优质体系的建立。在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成为当代经济环境下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手段,一些与之相关的公益服务类行业也要随之进行转变,这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链条,即要想实现供给侧改革,就要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研发力度,注重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强知识文化的学习,必须完善公共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的建设,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也要顺应供给侧改革的趋势进行内部调整,与时俱进。RFID技术介绍

RFID技术是在科技创新时期产生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节约原有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加快相关工作的优质高效运行,与信息化时代背景相符。简单地说,RFID属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在非接触状态下进行识别,在工作时通过射频信号完成对目标对象的准确识别,并获取相应的数据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这一过程可以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完成,并且不需要人工参与[1]。所以,该技术应用广泛,发展较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RFID技术的精准程度较高,操作流程简单,信息识别较快,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服务范围相对较广。因此,RFID技术在当今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较多,为相关工作的优质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RFID技术于2003年被国际图联纳入图书馆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中,效果显著,已经成为国内外一些大型图书馆的核心技术。供给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的优越性分析

3.1 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供给侧改革要求从产品的源头进行创新,简政放权,尽量实现自动化,与信息时代相融合。而RFID技术正是公共图书馆实现创新管理,有效利用信息化模式进行自动化服务的一种智能形式,它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所带来的烦琐环节,减少了人工服务的投入,提高了服务效率[2]。此外,RFID技术也是图书馆在新时期的一项创新服务产品,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使图书馆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3.2 自助式借还程序更加简单方便

我国图书馆基本上都是利用“条形码+磁条”的方式来管理图书,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员要找到条形码位置并进行扫描,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消磁与充磁工作以保证词条的有效性,这些程序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工作效率。采用RFID技术之后,原有的“条形码+磁条”已经被“电子标签”所替代,读者在进行图书借阅及归还时无须扫码,只要在无线电波的可控范围之内,机器就可以进行自动识别,取消了人工操作的过程,并且可以实现多本书同时操作,还书过程也是如此,因此提高了实际的工作效率。

3.3 提高了图书整架的质量,有利于保护图书

供给侧改革的“侧”即“一端”,提升供给一端的结构、服务或质量,从本质上讲就是注重实效性。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图书的错架,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通常都会定期整理书架,使图书准确入编,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且依靠工作人员的眼观、脑想、手翻很难快速优质地完成任务。图书馆利用RFID技术可以大大简化整架工作流程,只需要使用阅读器进行逐架排查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务,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准确率。此外,这种工作方式减少了对图书的翻查和触摸,有利于图书的保护。

3.4 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

传统图书馆服务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环节,而且工作较为烦琐,且单调乏味,消耗体力较大,容易使图书管理人员产生消极情绪。而在利用RFID技术之后,因为工作量的减少,使图书管理员能够放松心情,避免了肢体劳累带来的逆反情绪,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服务中,有利于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并不是一?N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项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工作,这样就会增强图书管理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无形中便实现了供给侧改革的目的[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州图书馆RFID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4.1 广州图书馆简介

广州图书馆成立于1982年,新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4号,交通便利,环境雅致,风景秀美,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北楼十层,南楼八层。该馆馆藏文献790万册(件),阅览座位4,000个,公用计算机702台,有线网络节点4,000个,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该馆2016年日均接待公众访问2.4万人次,外借文献2.5万册次。广州图书馆实现了藏、借、阅、咨一体化,全面应用RFID技术、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设备,实现了高效精确的典藏管理与便捷服务。

4.2 广州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4.2.1 经费投入与运营成本问题。RFID技术属于高科技手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购进相关设备,并且还要对其进行后期维护,资金压力较大。如:自助设备的购买、办理和更换读者证、加贴RFID标签、设置门禁系统、开发接口软件以及对后续的新书进行贴签并录入相应的信息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统计,广州图书馆每年的标签成本和人工费用都在10万元以上。但是,RFID技术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必要手段,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图书馆必须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如下:①广州图书馆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该馆的规模和发展历史来看,其具备使用RFID的能力,因此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经费支持。②对于该技术的使用可以分期进行,逐渐实现全面应用,这样可以减缓资金压力。③对于成本控制要加强管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此外,广州图书馆还可以加大该技术的宣传力度,获得社会的支持。

4.2.2 技术标准不统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RFID还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同厂商所使用的标签也各有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Ubiquitous ID Center、欧美的EPC Global以及国际标准组织的ISO/IEC 18000。技术标准不统一就会导致不同标准之间存在不兼容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如下:①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电子标签”相关标准的研发力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与国际相关标准要兼容。②图书馆要尽量使用同一厂商的标签,避免更换带来的损失。

4.2.3 标签面积太大,容易损坏。当前,图书馆虽然对使用的RFID电子标签的面积进行了精简,但是仍然保持在5cm×5cm范围之内,主要粘贴在图书的封三页位置,读者较容易发现,并且会经常触碰,这样就对图书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如下:①加强对电子标签技术的改进,减小标签面积,使其能够放置在图书的隐秘位置,不易被人发现[4]。②图书馆要加强对读者的监控,防止一些读者对标签进行人为破坏,一旦发现要严肃处理。

4.2.4 服务产品供给的创新化。图书馆服务项目一般包含馆藏借阅、参考咨询、学科服务、读者培训、阅读推广等。图书馆应该在供给源头创新服务内容,例如:传统的阅读推广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内展开的,而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阅读推广应该在供给端进行服务创新,图书馆可以与书店、咖啡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合作,使读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获取图书资源,提高阅读推广的效能。结语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单位,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所需的知识资源。阅读环境的改善、服务功能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形式的智能简捷可以使读者的数量增加,同时,也可以减少图书管理工作的困难,避免一些损毁图书的行为发生,使图书馆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社会[5]。因此,图书馆要加强对RFID技术的研发力度,降低成本,增强实效性,同时深入研究供给侧改革的精髓,真正?⒐└?侧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推动图书馆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实现高效供给。

参考文献:

[1]张奇云,周秀会.高校图书馆RFID建设中管理服务模式的新构想[J].图书馆杂志,2017(3):36-41.[2]刘传玺.图书馆实施RFID项目的投资回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9-11.[3]沈奎林,邵波,陈力军.基于超高频RFID的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情报,2016(8):88-92.[4]王莉.图书馆RFID标签应用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3):89-91.[5]邵纬.公共图书馆RFID图书定位技术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118-122.(编校:周雪芹)

第二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

行态势分析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节点,如何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下解决结构失衡,如何避免经济在换挡窗口因政策变更而出现落差,如何防控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与扩散并为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提供温和环境,是目前一行三会需共同协调解决的难点。

宏观上来看,外储与外汇的矛盾仍需平衡,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仍需匹配,产业链条的传导阻滞仍需解决,中观层面的产能仍需出清,尤其是传统周期性行业的落末加速,房地产去杠杆与去库存的进程加快,使得经济数据更加敏感。微观层面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上游的煤炭、钢铁厂逐步进行改制,但固疾仍深,银行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急需找到合适渠道工具进行疏通。

产业链条上来看,由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未来政策的预期,市场已将上游原料价格不断推高,但下游需求受限于房产新政的限制和去杠杆的要求而低迷,上下游的错位矛盾挤占中游产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供给侧与国改混改的叠加,让部分国企“死而不僵”,始终无法市场化出清。

从货币角度来看,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美元兑人民币一度下滑至6.98。市场保外汇还是保外储的言论左右摇摆,同时国内货币结构失

衡,(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未放大,而是在一定区间内持续走平,M0的增速放缓,资金开始在银行系统中沉淀,央行投放的资金既未实际流入实体经济,增加社会投资,也未进入金融系统推高资本价格,吹大资本泡沫,造成了流动性放缓沉滞于账面上。

图 1固定资产价格指数与货币动量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对于国内经济体系而言,流动性充裕利率,但社会融资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并未有效放大,甚至略有减少。证明整个经济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

这也是央行为何自2015年6月以来迟迟不能主动降息的原因之一。

经济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强劲,物价与就业稳定向好,为避免未来几年可能面对的经济危机冲击,需要尽快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长期利率中值目标约为3%,而为挽回2015-2016两年美联储加息“前瞻性指引政策工具”的失信,则更进一步强化了2017年后加息频率的确定性。预计2017年内2-3次加息。美元的强势一方面对新兴经济体资本吸引

力增加,同时造成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上的被动贬值,如何平衡外汇与外储的“跷跷板联动”,给予市场正确的预期引导,是央行重要的领导责任。

图2中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

2017年3月10日,以周小川带领的央行领导班子举办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发布会上,可一瞥端倪。周行长再次定调2017年的货币政策为“稳健中性”,避免“大水漫灌”,但仅从现状来看仍偏向易紧难松。央行肩负金融系统去杠杆与提振实体经济再繁荣的重任,在目前经济结构化失衡的环境中,政策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整个资管体系存在各机构各渠道各方产品反复嵌套,底层资产不清,数据重复计算等诸多问题,且资金多来自银行表外理财,如若遭遇期限错配缺口的共振,必然引起流动性干涸显现。近年由于国内经济下行,资产荒现象频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渠道物理上的垄断,更加速了结构化延伸品与金融衍生品的涌现。

2012年,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约为27万亿,而截止2016年末这一数字已接近100万亿元左右,扩张速度可见一斑。其中重复嵌套的规模使得整体杠杆率较高,细分各产品结构的杠杆更难以估算。规模的扩张必然加剧各产品期限错配空挡期重叠的概率,近年国债逆回购利率在节点时利率飙升所上演的“钱荒现象”已不断预示这种风险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

为防范风险,表外业务的收口严控更势在必行。走马上任银监会的改革派主席郭树清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减少表外业务扩张,纳入表内考核,总的趋势还是在央行的宏观审慎框架下,以防风险、控规模、去杠杆,减不良为主要目标。配合央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从金融资本市场引入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更迭。

目前银行系统面对两大问题,表内信贷质量的划断与表外理财业务的厘清。

信贷资产的划断

近年的不良率有连年上升趋势,拆解信贷结构后发现,几乎都为以老国企为代表的周期性产业,经济形势下行环境下需求低迷,叠加政策的偏移,导致企业不断的借新钱还旧债,增加负债率,最后资不抵债。又因其特殊产权形式和背景,也为银行回收资产核销坏账设置了新的障碍。

为隔离风险传递,剥离不良资产,推动银系瘦身,需加快推进债转股进程,与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合作,根据现实情况,针对不同债务资产结构设置对应方案。尽早将表内不良资产转移,优化资产质量。同时,推进市场化信贷审批标准的设立,放松优质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减少传统国企“搭便车”等行径。

表外业务的厘清

同时银行体系去杠杆,挤泡沫,减少表外理财业务扩张,新发行产品向下穿透至底层资产,严控杠杆比率。对已有产品逐步进行梳理,清洗理财资金池,把好进水阀与出水阀。调整期限错配区间,谨防空档期共振造成的市场波动加大。

央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金融市场

北京时间16日凌晨2:00,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随后耶伦发表“鸽派”讲话。自特朗普上台,市场对新政刺激经济的预期

就非常高,一旦新政不及预期或通胀不及目标回落,会相应延缓联储加息步伐。

大宗商品产量与价格变动

黄金:近日一系列美联储官员发表讲话并未提振加息预期,这令美元继续承压回落,从而帮助黄金实现反弹。COMEX4月黄金期货收涨12.50美元,涨幅1.0%,报1246.50美元/盎司,完成5连阳

图3COMEX4月黄金期货

原油

虽然美元跌破100大关给予了油价一定的支撑并限制了油价下行的空间,但是因OPEC或延长减产行动的消息后得到消化后,油价继续下挫。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速度持续加快,随着市场消化掉减产行动的利好影响后供应过剩的忧虑情绪再度升温,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47.9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50.74美元/桶。

图4WTI原油期货

国债

受资金面紧张影响,21日国债期货市场早盘弱势震荡,不过随着午后资金紧势缓解及央行放水消息传出,市场快速拉升并由跌转涨,截至收盘,5年、10年期主力合约分别收涨0.10%、0.19%。短期内,季末流动性波动风险、金融去杠杆风险难以忽视,预计债市将继续承压,期债弱势震荡格局难改。

图55年期国债期货

图610年期国债期货

流动性与杠杆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个和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7.6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9个和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当月净回笼现金1.49万亿元。

(1)信贷增量

2月社会融资新增1.15亿元,同比增加38.10%,环比减少69.14%,相对于1月3.72万亿大幅下降。刨除春节因素影响外,央行态度以及窗口指导也为信贷收口紧缩起到一定作用。

图7社会融资规模与人民币新增贷款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图8社会融资规模与环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2)结构拆解

对2月份社融体系的解构可见,2月人民币贷款上升较快,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下降较快,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略微持平。

图9社融体系各指标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图1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拆解

对人民币贷款分解可见,2月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与票据融资增速提升。而中长期居民贷款由于各地房贷新政再次回落。

图11中长期居民贷款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3)公开市场操作

进入三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是央行近期频繁对公开市场工具进行“加价”与“加量”的原因之一。维护流动性的总量平稳,强化金融去杠杆的预期,维持宏观货币政策审慎中性原则。

3月20日,央行分别开展了600亿元7天期、200亿元14天期、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与上期利率持平。鉴于当日到期逆回购有600亿,故当日央行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400亿元。这是时隔17个交易日后,央行在公开市场首次实现资金净投放。

图12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央行公开市场短期工具的使用,一方面避免了直接加息带来的波动,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加息会对实体经济尤其信贷需求较高的工业制造业提升资金成本,造成不必要影响。提短放长,刺激市场利率走高,有助于缓解资本外流与汇率贬值,放宽长端利率,有助于实业融资便利。

但从目前周小川行长的态度来看,中国未来几年会进入一个结构化加息周期。

金融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去杠杆、挤泡沫。将资金从股市、债市、期市以及各类非标嵌套理财引流入实体经济。

同时进行结构化的降息(浮息)、降准,对国家支持的农业、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行业给予低息政策,鼓励投资刺激投入。发挥好政策性银行与各地方政府的作用。

经济数据

CPI与PPI 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8%,创2008年以来新高。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显著回落,同比增长0.8%,环比增幅-0.20%。两者剪刀差达到7%,导致剪刀差的加大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同时也预示着产业链传导滞阻的现象愈发明显。

图13CPI和PPI同比与环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上游产业的PPI过速上涨,尤其由于政策推至的期货与现货价格齐涨,但又没有中游产业过渡,易引起现货市场的有价无市情况,同时引起滞涨。

下游产业由于房地产的敏感性,国家一定会出相应房贷的控制政策,政策偏向仍“以堵代疏”概率较大,房产库存高企,尚在去杠杆去库存的过程中,投资回落必然对中游产业的承接降低。同时CPI的回落也体现了下游需求的结构化失衡。

PMI 2月制造业PMI数据51.6,同比增长5.31%,非制造业PMI数据54.2,同比增长2.85%。制造业连续7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各地市政基建的推进、PPP项目的火热进行,都对中游制造业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

图14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从PMI的生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与原材料库存等数据来看,此轮周期下行已行至“L型底”,从开工率和用电量来看,周期性行业已逐渐复苏,数据开始企稳向好。但数据来源可能多由政府主导的基建类项目支持,政策影响因素较大。

图15PMI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图162月用电量各产业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产业:

中观来看,无论是实行供给侧改革,还是央行应对美国加息周期而实行的结构化加息,必然会对实体经济与产业链造成深刻影响。但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游原料价格涨幅过快,有价无市现象频出,下游需求失衡,部分下游需求不能有效传导至中游产业,造成一些中游企业的困境。

图17房地产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图18GDP同比贡献率

数据来源:wind,元亨祥经济研究院

房地产行业作为GDP稳定的核心增长来源,不能硬着陆,但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只能逐步转移这种杠杆至居民,于是可见2015-2016年,各地放松的房贷政策中甚至出现的“0首付”现象,一线城市房价飙升,二线三线紧跟其后。持续上扬的房价对于低迷经济而言虽是强心剂,但无疑是饮鸩止渴,隐患极大,于是房产政策再收紧,房地产的滞涨、成交量的回落,已隐现房产周期性拐点。

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 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指标,任重而道远。

目前环境下,国内投资端仍需政府表态主导,社会各界各部资金参与,共同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才能更好的替代房地产行业,为GDP增长提供新动能。比较现实的情况是以政府为主导发起的PPP项目,第一,引社会各方资金参与,调动各机构参与积极性,利用各行业企业的专业性为政府服务;第二,以较小财政资金撬动较大的社会资源解决市政民生问题;第三,解决产业传导滞阻的情况,以各地基建为代表,向上既解决了水泥建材行业的 库存,又缓解中游部分行业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下,地方政府支持配套PPP工具,整合社会资源,对上中下游产业的去库存去杠杆进行支持。

近年PPP项目的落地速度明显提升,一方面有国家大的政策方向引导,另一方面也凸显地方政府自身发展建设的需求。

小结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将以宏观审慎为基,逐步收紧流动性,给金融市场信号,重塑市场各机构对“去杠杆”的认识。银监会将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通过优化表内外业务,处置不良资产,收口表外理财进而控制杠杆。未来新货币政策框架的搭建,口径的统一,尺度的把握尚需各方部门共同协调完成。

在流动性边际趋紧的环境下,今年股市、债市、期市、现货等市场难言取得绝对收益。但存在结构化的机会,相对收益的获取需要对基本面与市场资金动态的敏感把握。同时监管层意欲打破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刚性兑付,对固收类产品而言调整结构,放低杠杆既是监管要求,同时也是市场趋势。

产业上来看,各地纷纷出现的房贷新政,已彰示政策上要继续调控房地产行业,同时在新经济体系下为提升GDP质量,需寻找可以替代房地产行业的新模式,从下游需求端由政府牵头引导投资,传导中游的国改混改企业,再传至上游受惠于供给侧改革的产业,实现产业链条的无阻滞,既通过投资提升下游需求,又解决上游产能过剩以及中游制造业的衰落。

近年观察,政府所引导的PPP类项目比较符合各项条件,市政基建类项目替代房产行业,提振产业链的效率传导。环保、医疗等项目增加需求端的实际需求情况,进一步调整供需的结构化失衡,从下游需求引导上游产业供给更迭。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第三篇:售电侧市场改革深化 电力行业投资趋势分析

售电侧市场改革深化电力行业投资趋势分析

近期,国家颁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重点任务。业界透露,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总投资额预计将在7000亿元以上。由于农村电网投资效率较低,电网企业在这领域投资意愿普遍不高,国家补贴推动农村电网发展在初期极为重要。

随着2015年末,新电改6个配套细则落地,售电侧改革持续被深化,电力行业将迎来发展利好。

电力行业基本情况

电力行业是指将各种一次能源经过电力设备转换成电能,将电能通过发电厂输送到用户,并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电压等级和不同可靠性要求的电能以及其他电力辅助服务的基础性工业。

电力系统有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与用电五大结构,电力行业包含发电、输电、配电与售电四部分。其中,发电环节,我国以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为主,以两大发电形式为依托,我国发电公司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四小豪门与两大电网公司的格局。

新电改背景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1986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300万千瓦,而2014年已经达到13.6亿千瓦。自2002年电改以来,电力装机容量净增10亿千瓦,年均增长8000万千瓦,电力行业呈现稳步发展的上升态势,火电与水电两大形式的电力生产基本满足了当前用电需求,但电力行业仍旧困境重重。

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同比增速相对于2014年下降3.3%,达到1974年以来最低水平。经济下行带来电力需求增长放缓,未来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售电公司面临营收压力。

同时,经济在转型,新能源取代火力发电,调整能源结构成为发展大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少地方出现了新能源难以消纳的问题,“弃风弃光”现象频繁,不容忽视。

在此背景下,电力行业亟待改革以焕发市场活力,电力公司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技术很有必要。

电力行业投资趋势分析

在新电改出台与逐渐落实的大环境下,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能源互联网将成为投资热点,这是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能源互联网实现信息技术与能源基础设施融合,能源优化互补后,避免了能源浪费,提升了发电效率,从而为电力企业降低了成本;其二,能源互联网模式有利于解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问题,调动光伏、风电建设积极性,从而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

第四篇: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其关键点。自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项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结构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运用,农产品供应量日益充足,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从供给环节入手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升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形成有效的、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已成为当今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内在要求

“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农业改革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在农业转型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到位。从供给侧方面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结构升级的主动选择,同样也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二)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清况的需要

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外出务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受限,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幅明显回落。从内部看,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在一些地方尚处于主导地位,急需政府积极引导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固有结构,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

(三)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消费理念由最初的“吃饱”到现在“吃的有营养、健康安全”转变,且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健康化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只有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要素:制度滞后与制度缺失

当前我国的农业制度供给既存在供给滞后也存在供给缺失。我国许多农业制度的供给都是一种渐进式的安排,这种响应机制不具前瞻性。如“三补贴”(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补贴)虽然对粮食生产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也容易使生产者与市场隔离,扭曲市场运行机制,造成靠补贴维持生产的中低端农产品充斥于市场,且在实际操作中补贴大多是向承包户发放,导致真正种田者并未受益。同时在农业公共服务、农村土地产权、农村金融供给、农业人力资本、农业准人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制度供给存在明显的缺失。

(二)技术要素:农业科研机构动力不足

当前我国农业科研体制设定不够灵活、资金匮乏、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和特色产品的开发重视度不高。从体制机制看,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分为农业部、省(区)和地市三个级别,许多机构彼此不仅分割且存在多头管理。从经费投入强度来看,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为0.77%,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从新品种开发来看,我国向来注重规模生产品种的开发与改良,而对区域适宜的地方特色品种较为忽视。从配套技术来看,我国比较重视基础项目攻关,对储存、加工、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配套技术较为忽视。

(三)劳动要素:整?w劳动素质偏低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初级或中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数量不足整体人数的5%。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既有农民家庭经济基础差、思想观念落后的原因,受地方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认识不够、政府财政为农村教育上的投人不多、农村地区成人教育发展速度较慢等因素影响。

(四)土地要素:流转难度日益加大

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不清晰,土地流转的自发性、随意性明显,土地流转问题较多,流转难度日益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难度。

(五)资本要素:贷款难、融资贵、保性少

近年来农村金融需求增长迅速,但由于农村金融组织和机构少、竞争不充分,导致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简单,服务手段少。此外,农村地区能够作为担保物物资不多,并且结算途径少,这造成农户不能获得有效运作资金,不能运用现代科技来提升收益,此问题不利于农村地区开展相关建设工作。

四、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一)推进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围绕市场需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次不断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元化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另外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二)推进绿色发展,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式,加大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设力度,提升标准化生产程度。同时对质量监管体系进行优化,利用体系的作用,来加强约束力和控制力,提升生产主体的责任感,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

(三)推进创新驱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轮休制度、农产品深加工等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让科技引领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互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效率,提高科学技术创新和服务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析[J].统计与咨询,2017(1):19-21.[2]滕泰,冯磊.新供给主义经济理论和改革思想[J].经济研究参考,2014(1):77-85.[3]魏后凯.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改[J].人民论坛,2017(12):60-62.[4]孙雷.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与举措[J].科学发展,2016(9):35-38.

下载供给侧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RFID效能分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给侧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RFID效能分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