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暑假作业:专题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年高考真题文综(全国卷一)】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图7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2.【2018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 D.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3.【2018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下图反映出的我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特点有()
①大力建设交通设施②将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③推行计划经济体制④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2018江苏常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提出国内主要矛盾的会议是()A.一届人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2018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1959年5—9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决定恢复农民自留地,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宣布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归社员私有,社员家庭生产的产品可在集市上出售。并规定公社、生产队生产的物资,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可拿到集市上交易。这主要表明当时的党和国家()A.运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 B.调整所有制结构并恢复发展私营经济 C.充分认识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
6.【2018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在这新增加的2000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1104万人,占总数的53%。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
7.【2017贵州铜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 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2018贵州思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9.【2018广西南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现代工业化体系初步建成
10.【2018江西临川一中高三全真模拟】阅读下面1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 C.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D.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11.【2018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2018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8吉林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二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采取怎样工业化途径?并分析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14.【2018四川阆中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中国梦,是2014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4)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
1.【答案】D 【解析】A是一五计划完成后的意义。B错在“开始”。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是在1965年。1953年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开局之年,大规模开矿是必然,选D。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农民加入合作社和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是在1953—1956年所开展的三大改造,故B正确。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大跃进运动侧重于大炼钢铁,排除C。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以后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排除D。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建设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故②正确;交通主要集中在落后的西南地区,故①正确;从图中看不出是否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表述有误,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而不是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故③④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4.【答案】B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当前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正确;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排除A;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召开时间分别是1982年和1987年,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排除CD。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经济的曲折发展。据所学知识,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题干中的信息,反映的就是中共中央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故D正确。此时的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我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过程中,才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并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此时我国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故B、C两项不正确。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要求大办工业、大练钢铁,城市需要大批工人,因此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C正确。“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符,A错误。中共八大要求经济建设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而大跃进是左倾思想,B错误。1960年,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D错误。7.【答案】D 【解析】由“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排除C,选D项。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变革,排除A;材料和大跃进运动无关排除B。8.【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1962年。A项所述是在1953年制定的,排除。1958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其指导下,1958年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轻率发动,这两项都犯了左倾错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和C。联系史实,1962年提出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答案为D。9.【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72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出现与外国的建交热潮,依据材料“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故B正确;对外开放是在邓小平时期,排除A;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是在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10.【答案】C 【解析】A是1956年中共八大的内容,现代化工业的转变应该以第三产业为主,故不选B,D没有体现。第二产业为工业,在图中逐步上升为第一位,体现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故C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是在人民公社时期的现象,因为当时大家都没有生产积极性,这一现象的被改变是在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因为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12.【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不折腾”意思是国家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遵从客观规律。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确立,不属于教训,故①错误。大跃进是“左”倾浮夸错误的体现,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使当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故②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故③正确。文化大革命没有从实际出发,使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
13.【答案】(1)汉阳铁厂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财政常陷入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抗日战争对它毁灭性的破坏。
(2)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3)变化: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影响:发动了“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因难。【解析】(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中的“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所余被日军侵占”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2)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分析”,结合材料二中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原因:需要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及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回答,如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
(3)变化:由材料二中的“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和材料三中的“钢铁„跃进‟计划”可以看得出两者之间的变化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即发动了“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因难。14.
【答案】(1)事件:鸦片战争,影响: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表现: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启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的决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1)抓住材料一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信息分析可知,中华民族危机的产生开始于鸦片战争,而“另一场梦的破碎”是指天朝上国的迷梦;对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从鸦片战争后中国主要经济成分角度分析归纳。
(2)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第一小问应结合时间信息简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错误探索的主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50年末错误的根源是“左”的错误。
(3)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主要列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曲折性,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可以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政策的决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篇: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暑假作业:专题八 改革开放四十年(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下表反映了()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市场经济已取代了计划经济 D.加入WTO使农产品出口激增
2.【2018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B.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
3.【2018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4.【2018吉林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以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彰显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辛 B.改革开放的深入,助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C.计划经济体制已不符合生产力发展,应该抛弃 D.我国正努力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端的经济体制
5.【2018江苏常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A.广东省 B.海南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6.【2018江苏常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下图是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这本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据此,“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
A.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设立了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 C.推动了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7.【2018江苏常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8.【2017贵州铜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
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9.【2018贵州思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0.【2018贵州思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下图是361°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的宋代,开始出现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有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对我们再度起飞具有重要作用 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2018吉林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易中天《中国梦》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计划干预 ④加入WTO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2017贵州铜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探 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苏常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传达两会精神时强调: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伟大时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世人嘱目的伟大成就,是与30年来三次思想大解放密不可分的。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冲破个人的崇拜,第二次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材料二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材料三
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同志接着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人民日报》1992年3月31日报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次思想解放对应的中共会议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的目的是什么?该年前后,中国在开放领域如何一步步打开江苏大门?90年代,对外开放的什么举措进一步带动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谈话被称为什么?并概括该谈话的主要内容。该谈话对江苏的改革开放产生什么影响?
14.【2018江苏清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则图片(图)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1.【答案】B 【解析】土地改革出现在1950—1952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78年后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的增加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C项出现在1992年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随着市场的变动而调整农作物种植,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C符合题意;AB均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反映的是市场变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调整,符合经济发展形势,D错误。3.【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90年代许多人下海经商生意火爆,说明社会需求较大,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90年代没有明显的政治体制的调整和变革,C不正确;D“开始”说法不正确。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体现了我国正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新体制没有抛弃计划,故C项错误,D项正确;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比较艰辛,故AB两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的是4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占了3个,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广东,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题干中“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相符,符合题意,故D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1990年,中央决定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误。7.【答案】C 【解析】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进行了概述,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引导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C正确;1978年,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进行了概述,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80年设立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8.【答案】B 【解析】材料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无关,排除A;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票由“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到“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反映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B正确;C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9.【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指的是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49年建国,加上35年应该是1984年,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发生在1984年的只有A。10.【答案】B 【解析】一千年前的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指南针和火药不是宋代发明的,故排除①;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有当时中国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表达正确,故选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我们再度起飞具有重要作用,故选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中共十四大,故④的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综上②③说法正确,①④需排除,故选B。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外积极融入世界,如加入WTO(世贸组织),故C项正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排除③,故A、B、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2.【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已经确立,所以不存在“步探”的问题;B选项错误,雄安位于河北省,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并不位于中西部。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对外开放问题,故排除。13.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2)目的: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沿海港口城市:南通、连云港;沿海开放区;长江三角洲。开放浦东。(3)南方谈话;
内容: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社”姓“资”的标准;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影响:促进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解析】(1)根据“第一次冲破个人的崇拜,第二次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个人的崇拜,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中共十五大冲破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2)第一问,目的:根据“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结合所学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第二问,结合所学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得出,1984年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南通、连云港,1985年沿海开放区长江三角洲。
第三问,90年代,开放浦东,进一步带动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3)根据“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可知是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解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影响:结合江苏省GDP增长示意图和南方谈话的影响概括得出:促进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4.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企业:轮船招商局。
(2)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工业)。动力:实业救国(经济民族主义)。社会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4)因素: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政府政策(社会制度)。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运动,依据材料一图中的企业名称、地理位置等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这些企业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有关;第二小问企业,依据所学知识,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性质,依据材料二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可知,大生纱厂属于张謇私人投资,管理方式采用公司制,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二小问主要动力,依据材料二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可分析得知是实业救国;第三小问根源,依据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社会环境,可分析得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三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结合所学分析得知是指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主要意义,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公司的发展体现了中国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4)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题的关键要综合材料中信息,综合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信息,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分析概括出影响公司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
第三篇: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
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
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四巩固练习
1.将夏朝作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根本原因是(B)A.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 B.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C.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D.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表明(A)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B.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 C.夏国的奴隶制远比商国残酷 D.商汤伐夏是反压迫的正义战争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B)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4.“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B)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