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时间:2019-05-14 16: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鹿心社: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鹿心社: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第一篇:鹿心社: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鹿心社: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寄予了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曾要求:“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抓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机遇,加快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以管理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曾培炎副总理在去年初来我部视察工作时指出,“国土资源工作,信息化大有可为,希望进一步深入运用,提高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要通过地上查、天上看、网上管,不放过对每一块土地的监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针对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是提高国土资源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有效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土资源信息既是加强资源监管、调控资源供应的依据,也是其他行业规划的基础。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和地区存在投资规模偏大、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加。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土资源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有效增强国土资源信息的获取、分析研究与开发利用能力,准确掌握资源“家底”,及时了解资源的动态变化,监测与分析资源市场走势,为加强资源规划管理、合理安排资源供应总量和结构等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为国土资源工作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有效信息服务。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起国土资源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准确掌握国内外资源动态信息,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信息,科学评估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及时对国家资源安全实施预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利于在全面分析国内外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全球资源战略的实施,切实提高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逐步建立多元、稳定、经济、安全的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建立起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体系,进一步规范各级国土资源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通过网络化业务管理系统与遥感动态监测体系的一体化运行,实现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管,及时发现资源的违法占用和不合理开发现象,促进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是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土资源工作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目前一些地方在土地征用中违背农民意愿,牺牲农民利益,强行征地,甚至克扣、拖欠、挪用、截留土地补偿安置费,致使不少农民失地又失业,影响社会稳定。党中央把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要求我们切实做好维护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我们要加快推行电子政务,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为此,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措施》和《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禁令》。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把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及相关内容,特别是行政办理事项、程序和要件在网上公开,建立方便的公众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快捷的网上报件渠道,提高国土资源工作便民、利民和为民服务能力;建立人民群众与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沟通的渠道,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举报,方便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国土资源管理,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把业务管理工作置于网上运行,可以促进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透明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

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

当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把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重点安排,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是部、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厅(局)都编制了信息化规划和总体建设方案,基本形成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建设框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二是加大业务系统建设与推广应用的力度,一批覆盖国土资源规划、行政审批、综合事务管理等主要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强化了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的依法行政;三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信息网站建设,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增强了网上信息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服务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四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一批相关的基础数据库,提高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思路,强化了数据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夯实了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的数据基础;五是各地积极推进网络建设与互联互通,部、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厅(局)均已建成内部局域网,网络安全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部分省厅与市局间、市局与区县局间已实现广域网连接,提高了国土资源信息在管理工作中的传输效率和共享程度;六是颁布了《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指南》及一批重要的信息化标准,并按照“急用先上”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了标准研制的步伐。部分地区还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制定了一批相应的工作规范,有效促进了各级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的规范化。

(二)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建设方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全面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相适应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提高管理效率,为落实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

今后四年,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稳定、覆盖全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网络化运行,形成网上双向互动式的国土资源公众信息服务体系。

第一,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各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申报、受理,审批过程和结果在网上公开。综合与专业统计实现网上直报、汇总。执法监察基本实现公众举报与遥感监测和地面核查联网运行。辅助决策初步实现信息的网上自动集成与分析。综合事务管理基本实现网络化办公。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阳光工程”、“便民工程”得以有效落实。

第二,国土资源公众信息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与省级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建设得以加强,各级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实现有效集成,形成统一、权威的对外信息服务窗口。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公益性国土资源基础信息和非保密政务信息实现网上实时公开与发布。基本形成一体化的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国土资源信息为社会各界广泛利用,信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第三,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实时更新的程度明显增强。数字化信息的积累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基本能够满足政务管理的需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初具规模,信息共享程度明显增强。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应用,数据实时更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第四,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建成联通国家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主干信息网络,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实现与国土资源主干网的有效连接。网络安全达到国家有关要求,网络建设满足政务系统运行、网上视频和远程会商的需要。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初步建立,异构信息系统的网上数据交换与共享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五,有关标准、制度和政策得到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标准体系,满足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网络建设的需要。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等相关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实施得到有效保障。建立规范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公务员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三)着力抓好今后四年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作

要实现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必须进一步理清总体建设思路。一是建立三大系统,即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二是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统一的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和统一的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三是突出两个加快,即加快各级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建设;四是提高两个能力,即国土资源工作对政府决策的支持能力、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

第二,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

第三,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

第四,开展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建设。第五,加快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

第六,加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国家级、省级数据中心建设。

第七,加强国土资源信息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

第八,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的集成、加工和分析。

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

(一)坚持统一领导,加强综合协调

电子政务是一项涉及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关系到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转变的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推进电子政务,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的问题,必须在提高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强有力的领导。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统筹协调本地的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避免多头布置、各自为战和重复建设。要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与实施,充分发挥各级信息办的综合协调职能,逐步形成业务管理部门提出需求、信息办统一组织协调、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运转模式和制度。各业务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二)规范管理行为,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化的工作模式和流程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前提。同时,发展电子政务也有利于促进新型政府运行模式的建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坚持依法办事。要结合管理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建立以业务流为核心的规范化管理模式。电子政务要在形成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政务管理全过程的运作程序。同时,要建立系统运行与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系统的应用要严格遵循有关的规章制度,依法按制度办事。

(三)推进信息公开,强化信息服务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我国的政府将逐步从全能型、管制型政府向公共管理与服务型政府转变。国土资源工作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要按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措施》和《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禁令》的要求,实施“阳光工程”、“便民工程”,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服务。通过建立信息网站,向社会公开国土资源规划、审批、土地及矿业权出让和登记、违法案件处罚程序和结果等方面的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推行土地、矿业权的网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避免暗箱操作,切实落实便民措施。网上要公开限时督办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开通电子信访、电子举报信箱,为群众反映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线索提供便利渠道。要建立起网上信息公开与服务的相应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推进政务公开与服务,加强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四)切实抓好应用,充分发挥实效

推行电子政务关键在于应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始终注意围绕政府机关管理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建设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水平。建设方面,要结合当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业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业务管理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使用信息化成果,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系统。要注意克服建设中的“交钥匙”现象,技术人员要帮助业务管理部门真正把系统用起来,用好、发挥实效。

第二篇:县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文章标题:县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工作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今后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着眼点应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为重点,全面实施定位提效、素质提效、机制提效、服务提效四项工程,以达到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定位提效

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高速运转,国土资源部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土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突出。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工作中定好位尤为关键,工作定位准确、方法措施得当,工作质量、效率才能平衡提升。如何定位,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搞好形势政策教育。紧密联系现阶段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使全体同志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胸怀大局,坚定树立为国土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围绕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干部对事业的责任感,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开展党规党法教育,落实上级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三是抓好自身职能的转型。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机关部门的职能只注重管理,服务的职能不突出。目前,在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下,特别是入世后与国际接轨,我们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实现由过去只注重管理型向既要有管理、又要有服务型的转变。总之,在全力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的全局观念,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识大体、顾大局、谋大事,着眼于经济建设全局和长远利益,妥善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工作定位才能逐步到位。

二、素质提效

作为能动因素的机关工作人员,在机关效能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机关效能才能提升。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归根到底就是提高干部队伍的依法管理、协调沟通和自我约束的“三种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总体上看,机关干部队伍是有战斗力的,干部职工素质是比较高的。但是,面对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新定位、新要求,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行政能力还不够强,这当中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需要不断采取措施,着力解决。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和教育。近几年,由于国土资源体制几次大的调整,机构变动较大,地矿并入,规划分出,海洋并入等,造成了机关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加强教育培训,缩短新老同志的磨合期,进一步提高政策与业务素质是首要任务,在认真组织政治、业务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积极聘请专家举办培训班、专业知识讲座,同时分批次选派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活动,拓宽知识面,拓展工作思路,使每一个人都尽快从过去的“单打一”向“复合型”转变。二是树立良好的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选拔工作尖子。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注重业务知识更新,促进知识向工作能力的转化。围绕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学习研究内容,优化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带着问题学习,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姿态进入工作,实现工作与学习的统一,学习与工作的良好互动。在此基础上,围绕增强机关干部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选树课题展开调研,培养“学习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以带动机关形成学习—思考—落实—创新“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机制提效

只有创造良好的工作运转机制,才能促使机关管理到位,工作提速提质。一是推行“链条式”工作机制。为了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区别的弊端,本着奖勤罚懒的原则,对业务工作进行改革和探索,实行以岗定责、以责定奖惩,把国土资源各项业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局长与班子各副职、各副职同分管股室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每位职工也要根据各自工作岗位写出提高效能承诺保证书,把依法行政工作渗透到每一项工作,延伸到每一个岗位,强化联带责任。同时,严格目标奖惩,把依法行政落实工作任务结果做为局对单位及个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月调度季度小结,年底总结讲评,奖优罚劣。使局机关工作形成一个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链条式”工作机制,使每个人头上都加了紧箍咒,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极大地调动工作热情。二是创造“量才定位”用人机制。针对目前少数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现状,如何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兴奋点是我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们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用人机制,以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在用人上,要打破两种界限:一是打破干部与职工的界限,二是打破

老领导与年轻人的界限;转变两种观念:一是转变能上不能下、能提不能降的陈旧观念,二是转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观念,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要搞好股室人员的优化组合,达到人员年龄结构、人员文化程度、人员业务素质、人员工作能力的优化组织,以实现“传、帮、带”效应。通过新的用人机制,形成人人有压力、有动力、比工作的良

好工作氛围。三是实现“全方位”监督机制。首先要成立机关效能监督机构,加大责任追究和依法监督、检查、纠正、查处国土资源工作人员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等影响效能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其次,坚持“分层次,多角度”的原则全方位监督,从社会上聘请行政效能监督员,坚持上门拜访、召开座谈会、发函等方式加强联系,听取意见;主动深入基层、企业征求他们对国土资源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的建议,考察干部职工的言行。通过上级监督、局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立体监督体系,促进机关人员作风建设的实施与完善。

四、服务提效

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是机关效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方面力求新的发展、新的突破。一是积极推行“阳光国土”工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本单位所行使的权力,在逐项登记、编制职权目录的基础上,制作权力公开运行流程图,把行政权力完全置于阳光之下,规范行政行为,方便群众办事。实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各项制度,以岗位责任来明确工作责任,以服务承诺来明确服务要求,以政务公示来推进政务公开,以失职追究来严肃工作纪律,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二是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符合规定、应该办的事,做到:“热情办、马上办、办得好”,对不符合国家政策、不能办理的事,耐心解释,决不能简单地推出门外。坚持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大力推行窗口办文,实行一次性告知、零距离服务和一条龙审批,加快手续办理,杜绝不正之风。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便民服务,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变低效服务为高效办理,变简单服务为全方位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前介入,搞好服务,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切实加快用地审报批速度,以保证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县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第三篇: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第九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

(第九稿)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层级、提高政府透明度、服务和管理质量,是加强政府内部协调性和为民服务互动性的重要工具。电子政务建设要以政务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出发点,稳步实施,务求实效,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近年来,本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子政务专网初步建成,信息资源建设有了一定基础,全面完成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网站群“首都之窗”不仅提供政务公开而且开展面向公众的在线服务,一批应用系统已相继建成。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本市电子政务建设仍有较大差距差,政务公开远不能满足群众要求,部门间资源共享的矛盾日益突出,业务流程充分优化的系统尚未成功,信息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电子政务带动信息产业及信息服务业不明显,特别是在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下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方面尚存在思想认识和体制性障碍,本市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文件精神和“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化的新路子”的要求,实现 “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保障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全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大力整合信息资源,不断优化政务流程,推动政府体制创新,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建设原则,加强电子政务建设,2004年全面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政务公开;2005年使网上办公成为公众和企业办事的重要手段;2008年初步实现政府全天候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坚持以公众为本、服务为本,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加快政务公开和为民服务建设,建立公开信息和服务内容的整合机制和监督机制。

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基于网络的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完善“首都之窗”、整合呼叫中心,重点建设紧急救助服务、非紧急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城市导航服务、网上办公(审批)、就业服务、投资服务平台、英语网站等重要信息系统。发挥好“数字北京信息亭”、移动通信服务系统、社区信息服务等的渠道作用。

从公众需求出发,按照“电子分组(e-group)”理念,加大政府内部资源整合、重组,解决部门条块设置与市民获得统一、便捷服务需求的矛盾。各部门所有网上服务整合到统一的一个面向公众的城市门户“首都之窗”。

2004年,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机构设置、职能定位、重大事项办理结果、办事流程和相关表格网上百分之百公开和获取,探索政府重大决策网上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模式;2005年全面开展网上互动办公,公众网上广泛参与重大事项决策;2008年,80%需到政府办理的事项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办理,初步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无缝结合。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政府管理流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的要求,建设面向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的全市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各业务分系统,包括: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安全信息系统(“金盾工程”)、智能交通系统(ITS)、水资源与防汛抗旱管理信息系统、消防抗震等防灾减灾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土地与房屋管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垃圾与废弃物管理信息系统、绿化与绿地管理信息系统等。

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及各分系统要使用统一的人口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各分系统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应来源于信息产生部门,产生信息的部门应无偿提供共享信息。

各区县的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分系统应与市级系统平台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互通互联。

2004年实现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设计并初步整合视频监控、电子地图、集群指挥调度等和一批已有的城市管理分系统,全面完成分系统的设计;2007年前基本建成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

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经济能力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政府收入支出管理和资产管理。重点建设:社会保障(含医保、失业、养老、工伤、低保等)信息系统、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金财”工程)、税收管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同时继续推动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进出口领域企业信息交换、银税共享工程。2004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优化业务,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建设;2005年,基本建成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社保、财政、税收等重要经济管理系统。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监管能力,改革获取经济数据的方式,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建设面向企业的网上联合年检信息报送系统,统一网上报送窗口,整合一份年检表单,企业一次网上报送,多家政府部门按职能自动共享。2004年基本实现网上信息报送系统。

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建设,以统一平台为基础,建设联合征信信息系统,促进信用服务业和信用消费的发展,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2004年,促进联合征信方式,完成联合征信平台方案设计,整合分散信用信息系统;2005年建成联合征信平台,信用信息开始比较广泛应用。

改革数据采集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市统计信息系统,为宏观决策服务,建设全市统一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平台。统一采集企业信息,各经济类信息系统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形成不同的数据仓库为各类宏观决策服务。2004年,完成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平台建设方案设计;2006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市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平台。

四、加快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各部门建设、维护的信息资源是全市共有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政府信息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法定例外。全市实施政府信息资源分级共享制度,政府信息资源分为社会公开类、部门共享类和依法专用类。社会公开类信息向全社会公开;部门共享类信息应依法统一采集,根据部门职能划分,实现共享;依法专用类信息是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个部门专用的信息。信息资源分级目录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政府信息的采集、整合、更新、维护和管理实行统一预算。

加大全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预算、统一标准、统一目录体系、统一元数据、集中建设、共享使用、防止重复建设的原则,加快人口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四大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信息资源库建设。各部门采集信息,开发、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必须符合全市信息资源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各业务系统应用数据库要在基础信息资源库基础上建设,并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2004年,形成全市信息资源分级目录,并建立、完善信息资源更新、交换、共享机制;2005年,建成人口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基本建成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2006年,基本建成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

根据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和应用需求,完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总体规划、技术体制,加快市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建设,规范和完善区县电子政务专网基础网络规划和建设,实现有线电子政务专网的全程全网的技术保障和管理;确保与公用网络的安全连接;政府各部门的应用应建立在全市统一网络之上;建立全市政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以电子政务应用促进“三网融合”。2004年,完成市有线政务专网基础网络建设,完成无线政务专网一期工程建设;2005年,建成全市政务网络监控管理系统。2006年完成无线政务专网二期工程建设。

建设并不断完善面向政府办公、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统一支撑平台和统一的专网门户。该平台统一支撑公务员身份认证、目录服务、资源交换共享以及跨部门的协同办公。2004年,基本建成电子政务统一支撑平台和门户;2005年,各区县按照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建成各自电子政务支撑平台。

充分利用首都现有数据存储备份资源,实施同城容灾备份。2004年,对重要信息系统按照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实现同城备份;建设统一的、为全市重要信息系统服务的异地容灾备份基础设施。

利用IC卡技术建设以为市民服务为目的的市民卡工程,支撑各部门为民服务的应用系统。(目标等市长专题会议后定)

五、发挥科技优势,推进电子政务,促进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和信息产业优势,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同时,带动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加大政府采购规模,优先采购国产产品和服务,定期将新技术、新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通过规范招投标,选择有实力企业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增殖开发政府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信息服务,壮大信息服务业。继续支持网络计算机、终端器具、IC卡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实施专项示范工程,支持和鼓励具有开放性、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在电子政务中推广应用。

加大对电子政务相关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攻关,继续实施好“数字北京”科技专项工程,重点支持信息安全核心技术、新型网络与网格计算、无线平台下政务应用、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网络计算机等关键技术以及目录服务、信息交换等标准的研究。

六、不断完善法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为保障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应尽快构建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法规体系,重点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共享、信息安全、市民卡、政府网站、电子政务专网、数字证书应用、网上办公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对与电子政务发展不适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加强执法与宣传工作。2006年基本构建起本市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

为全面推进《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意见通知〉的实施计划》的实施,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保障重点的原则,重点做好:推行党政机关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完善密码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覆盖全市的信息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信息安全容灾备份中心、信息安全服务中心、网络安全监控中心等面向全市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的应急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04年,全面实施信息安全等级制度;全面启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改造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2006年,基本构建起本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七、按统一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工程必须坚持标准统一原则。全市制定统一的《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必须贯彻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各业务系统均要按照《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执行。同时,制定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安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政府网站、网上办公、政府业务信息和市民基础信息交换等标准和技术指导性文件。

承载政务业务的网络有公众网(互联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机要网(政务内网)。公众网承载政府与公众和企业交互业务;政务专网承载政府间业务;机要网承载涉密业务。在保障安全、满足应用要求下,公众网、政务专网、机要网分别采取适合的、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

组建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组,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组由信息化专家、公共管理专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总体组全面负责制定《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组织对全市电子政务项目方案进行审查;对重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

八、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

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重点实施计划、全市信息化专项预算。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全市建立统一的信息化专项预算,统一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统一支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先采取市场化融资、企业投资的方式建设;对不能采用市场机制的项目建设纳入全市基本建设计划;信息资源库建设和整合、重大系统运行维护经费列入财政专项资金。

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审查机制。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由电子政务总体组审查,审查通过后,列入相关资金计划。建立适合电子政务项目特点的招投标制度,实施“阳光IT工程”,完善政府采购目录,在目录中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产品化的软硬件产品、服务必须进行统一政府采购;实行项目监理和审计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在项目验收前,进行信息安全测评;在项目运行一年后进行绩效评价。

大力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信息中心改革。各部门的信息化主管领导应统筹负责本部门、本系统信息化工作和业务流程优化工作,并同时对本部门和全市信息化负责。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要求,加大力度推动部门信息中心的改革,引导他们逐步走向市场,同时积极推行技术工作的服务外包;对确需保留的重要的信息中心,推动按照类型进行整合,实现一个信息中心为多个政府部门服务。2008年前,形成全市面向未来的、统一的电子政务支撑体制。

九、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既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又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作用,既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子政务投资应逐步过渡到以市场化融资企业投资为主。对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政府制定标准,通过招投标确定出资企业,政府赋予特许经营权或支付使用费,并进行监管和审计。系统集成方、运行维护方、监理方通过招标确定。对政府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项目,一律采用市场机制运作模式。对今后新建的电子政务系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企业出资方式。

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数字化和网络化,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目的是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跨越,是未来政府的运行模式。电子政务实施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电子政务要统一思想,加强创新,不断优化政务流程,坚决反对“政府职能部门化、部门职能利益化、部门利益最大化”;要切实加强领导,创新信息化领导体制;要坚持“一把手”原则,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其办事机构要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立项审核、监理、审计、验收、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确保电子政务项目发挥实效。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切实做好电子政务培训和宣传工作。

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数字北京”“数字奥运”各项目标的实现,带动北京加快信息化现代化步伐,为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人民政府而奋斗。

(2003年11月18日)

第四篇:鹿心社:更好发挥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

[键入文字]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核心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着眼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系统阐述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为更好发挥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

更加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进一步解决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当前,与很多省份一样,江西也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经济发展步伐。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以减少微观干预为原则,简化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方式,对现有全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凡是能交给市场和社会的全部取消,凡是能下放给市县的全部下放,更多、更快释放改革红利,遏制权力寻租。到2013年底,江西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93项,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与备案项目61项,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项,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今年以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又取消了7项审批事项,下放了24项审批事项,原则上直接下放到县,并对原来实行省级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全部下放。

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此,江西积极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推进电价改革,缩小工商业用电价差,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积极推进“险资入赣”。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进一步向社会放权,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行为。《决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要求,强调“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些部署和安排,充分体现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1+N”改革系列文件,出台《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社会发展政策规划;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深入推进法治江西建设,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执法规范化。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目前,江西全省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有13571个。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我们将分类推进各类社会组织改革,特别是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改变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促进民办社会事业和公办社会事业共同发展。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予以资助的扶持政策。建立社会组织税收优惠和监管相结合的联动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社会组织提供信贷支持。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西注册的志愿者达140多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3000多个。我们将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分类指导各结对组织开展志愿帮扶活动。启动“三区”计划,用6年时间培训1000名专业技术职务的文化志愿者。健全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和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自治机制,在社区进行爱心帮扶,解决贫困家庭居民的实际困难,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逻等公共事务。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治理水平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说政府无所作为,而是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水平。《决定》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推动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提升”。目前江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一步简政放权。目前已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与机构改革前相比,省政府副厅级部门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减少8个,为省政府近三轮机构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探索省、市、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并联式”审批新举措,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改革,重点整合职能重叠交叉事项;充分发挥江西“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建设旅游强省,将省旅游局升格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筹建省旅游集团公司。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管办分离和去行政化,推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好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进一步把“蛋糕”做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把“蛋糕”分好,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做大“蛋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不动摇,通过改革创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做优经济蛋糕。

深化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筹集财政性资金8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增强医疗保障能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建立特别救助制度,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动26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农民平等分享现代化成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财政转移支

付、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作者为江西省省长)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12日 07 版)

第五篇:宁波市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宁波市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办法》(甬党〔2011〕5号)和省厅《关于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意见》(浙土资党〔2011〕17号)的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加大监督制约力度,不断提高全系统廉政风险防范能力,现就本系统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紧扣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业务、重点岗位、关键环节,以预防保护为目的,以廉政风险排查为基础,以规范、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查找、建制、监控”三个环节为抓手,逐步建立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为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排查廉政风险、评估风险等级、梳理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完善相关制度和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等手段,建立起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范行使行政权力的廉政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实施范围

部门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局)、局属各事业单位,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含卫星镇分局)。参加对象:全系统在职工作人员。职责岗位: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重点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业务、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

四、主要任务

(一)廉政风险防控重点。要把下列六类33项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作为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

1、土地和矿业权审核审批方面,领导干部以打招呼、授意、暗示等形式插手干预土地和矿业权审核审批;程序和要件不符合规定、弄虚作假审核审批土地和矿业权;在未按规定收缴土地出让金、矿业权价款和相关税费未依法缴纳的情况下,发放土地使用权证、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规避政策规定或擅自批准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违规确定供地方式;审核审批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具体、不全面;利用审核审批权吃拿卡要,谋取私利等。

2、土地和矿业权出让方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土地和矿业权出让;规避土地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设置排他性条件,限制潜在竞买人;对土地出让后经批准调整容积率等出让条件的,不按规定及时足额补收或违规减免地价款;授意或串通评估机构,对土地和矿业权价款进行虚假评估;违规办理虚假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融资或擅自将基础设施用地担保抵押;擅自批准减免或缓交土地出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违反规定指定或推荐中介机构从事土地和矿业权评估业务等。

3、规划和计划方面,违反程序、放宽技术标准审查通过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调整;擅自调整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擅自修改调整土地和矿产资源规划、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和分解过程不公开或未完全公开;在实施用地计划指标分配工作中违反程序、暗箱操作等。

4、大额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利用项目审批管理权违规设卡、故意刁难、吃拿卡要;项目审查中串通作假;选择项目承担单位不按规定进行招投标;违规拨付项目资金,虚列项目开支;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未做到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甚至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

变相设立小金库,与项目承担单位串通一气,乱支滥发、变相开支项目资金;违反规定程序、不按质量标准验收项目等。

5、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面,在执法监察中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泄露案情、弄虚作假;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改变处罚标准,在追究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责任人中避重就轻;查案过程中违反程序,擅自同违法当事人私下接触,借机吃拿卡要等。

6、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推荐和确定考察人选;隐瞒干部考察情况,更改伪造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情况;对线索清楚、内容具体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举报,不进行调查核实或不如实报告;在干部考察征求意见中,不如实反映考察对象廉洁情况,造成个别干部带“病”上岗等。

(二)全面查找廉政风险

1、查找岗位廉政风险。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从决策决断、领导监督等方面;中层干部从行使自由裁量权、业务处置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一般工作人员从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业务处置等方面,查找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

2、查找部门廉政风险。对照部门职责职权,查找在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

3、查找单位廉政风险。根据职能设置、职责定位等情况,着重查找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

4、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对个人、部门和单位排查的廉政风险点,经逐个分析审核后,评估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廉政风险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风险为发生机率高,危害程度大,引发的后果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风险;二级风险为发生机率较高,或者一旦发生对本部门工作可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风险引发的后果符合党政纪处分规定的风险;三级风险为发生机率较小,或者产生的后果可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未达到党政纪处分程度的苗头性问题。

(三)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按照“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清理职权,编制和优化包括权力行使依据、程序、时限及相应责任的运行流程图。

1、在重大决策权方面,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落实“一把手”末位发言制度和重大事项票决制,规范重大决策的事项提出、讨论决定、公示评议、监督实施、评估考核等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在行政审批权方面,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和联合审批机制建设,扩大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范围,健全后续配套制度,并制定审批工作流程。

3、在行政执法权方面,认真梳理执法依据、明确主体、明晰权限、规范程序、强化责任、健全评议考核、落实责任追究等制度,对每一种具体行政执法职能,应区别情形归纳出具体执法事项、执法标准、执法流程。

4、在干部人事权方面,认真梳理公开招聘、干部选拔任免、人事考核等工作,规范干部调整动议、初始提名推荐、酝酿沟通、讨论决定任免、调整交流等关键环节的程序,对可能出现不廉洁现象的潜在风险,优化制度设计,健全程序流转,推进阳光人事。

5、在财务管理权方面,认真梳理资金预算、审批、拨付、管理、使用、结算、财务内控等制度,优化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管理、租赁等业务流程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优化权力运行。

6、在综合事务权方面,基层国土所(服务窗口)等单位,要公开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量化各项权力、程序、职责和服务要求,编制成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轨迹图形,实现对权力运行和廉政风险表现形态的全方位公开。

7、在内部事务管理权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印章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规定,明确办理程序,绘制工作流程图。

(四)制定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1、教育为先,增强廉政风险意识

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组织开展廉洁从政集中整训(具体按《整训方案》执行);结合当前正在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以提速、正风、治奢为主的作风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讲座,邀请市纪委、市检察院领导深刻剖析国土资源领域的腐败典型案例;安排国土资源系统的劳教人员进行现身说法教育。

2、完善制度,严格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在治理问题中规范权力运行。围绕国土资源系统正在开展的“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干部队伍廉洁从政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在土地审批出让中,利用职权为子女亲属和同学朋友谋私利、低价获取出让地块的问题;坚决纠治“潜规则”和“人情化”对制度执行的干扰,有效规避利益冲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二是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设,加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全面规范自由裁量权。下一步市局将成立土地和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和要求,建立全市规则统一、程序科学、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平台。10月底前,先建立全市统一的矿??。三是在严格土地出让底价管理中规范权力运行。严格经营性用地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原则,进一步规范产业用地的“准入标准”管理,严肃以基准地价出让土地的集体会商、依法按程序和向社会公开的操作规范,推进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优惠供地的规范操作和公平公正。四是在扩大政务公开中规范权力运行。运用多种手段,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土地、矿业权市场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局门户网站、新闻发布等方式,及时公开发布审批结果、规划计划、交易情况、行政许可事项和政策性文件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规范权力运行。按照“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集体会审、限时办结、结果公开”的要求,加快建立批管分离的行政审批制度,逐步将用地预审、农转用审批、项目供地、复核验收、在建项目用地转让、临时用地审批等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窗口统一办理,使行政审批与监管分离。

3、创新手段,加大监管督查力度

一是利用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加强国土资源的综合监管。在卫星遥感影像底图的基础上,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动态遥感监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以及基础地理等多种信息相叠加,并与国土资源相关规划、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相对接,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国土资源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二是利用电子政务“一张网”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察。通过将制度固化于计算机程序之中,把所有的办公程序在系统内网上运行和办理,实现“规则在网上公布、业务在网上流转、监督在网上实施”,对业务处理信息和操作步骤实行全过程记录,便于追溯和倒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

(五)加强廉政风险预警

1、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分级防控。对一级风险进行重点督查、重点监控,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和纪检组织协助实施防控;对二级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动态监控,由所在单位的分管领导负责、纪检组织协助实施防控;对三级风险进行日常检查、及时提醒,由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实施防控。

2、实行动态监测,化解廉政风险。在市局本级、县(市)区局、基层国土所分别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联系点。着重围绕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业务、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行动态跟踪和随机监察,及时掌控廉政风险,适时发出廉政风险预警。

3、运用多种途径,消除廉政隐患。建立健全廉政风险信息定期分析制度,利用信访投诉举报、财务审计、巡视督察、干部考察、行风评议和个人事项报告等途径,及时做好信息采集、分析和反馈,监测风险预情,消除廉政隐患。

五、实施步骤

具体分为:组织动员部署、全面查找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和检查总结提高四个阶段,从2011年5月份开始至12月底结束。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部署(5月下旬至6月上旬)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各县(市)、区局,卫星镇(分局)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各处(室、局)、事业单位制定具体执行计划,并于6月15日前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加强宣传教育。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宣传教育和动员部署,深刻领会省、市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全面查找风险(6月中旬至6月底)

1、个人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和采取的防控措施,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填写《个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见附件l),报分管领导审定。

2、部门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和采取的防控措施,经分管领导审核后,填写《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见附件2),并根据管理权限,分别报市局或所在县(市)、区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审定。

3、单位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和采取的防控措施,经各县(市)、区局党委(党组)审核后,填写《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见附件3),报市局党委审定。

上述附件

1、附件2和附件3,于6月30日前报市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建立防控机制(7月至8月)

1、根据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处(室、局)、事业单位绘制工作流程图,并于8月10日前报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公开权力清单。各处(室、局)、事业单位于8月10日前将部门权力清单报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局于8月底前公开权力清单。

3、针对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分层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对个人岗位风险和各部门廉政风险的防范,由各部门组织实施,分别逐个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各单位要着重针对六类33项廉政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机制。

4、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联系点。分别在市局本级、县(市)区局和基层国土所设立联系点,其中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鄞州、江北、镇海和北仑局(分局)分别确定5个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联系点(包括国土所);其他分局分别确定1至2个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联系点,并填写《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联系点申报表》(见附件4),于6月25日前报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汇编》,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制度和规则、工作流程、预警机制和教育机制等。同时建立廉政风险点数据库。于8月底前完成。

第四阶段:检查总结提高(9月至12月)。

1、检查考核。市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检查验收,逐一考核评估,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2、总结提高。各单位要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自查,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同时认真总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并于12月10 日前报市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单位要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和任务分工,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各部门共同参与、多方联动、上下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对号入座,人人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廉政风险点,带头公示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全体干部职工要按照“查准、查全、查深和一个不漏”的要求,对照岗位职责职能,对号入座,积极行动,认真排查岗位职责风险,在全系统形成“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管”的局面。

(三)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建立健全督查制度,把国土资源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廉政勤政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建立风险防范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对风险点查找不全面、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要及时指出、责成整改,保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不认真开展工作,不积极防控廉政风险,导致分管部门和人员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要按照责任分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

1、《 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登记表》

2、《单位内设部门廉政风险登记表》

3、《单位廉政风险登记表》

4、《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联系点申报表》

下载鹿心社: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鹿心社: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