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从幼升小到高考将全面改革关系到每个孩子
2018年,从幼升小到高考将全面改革!关系到每个孩子!
今年,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变动又或多或少地变动着。对于此,从幼升小到高考的家长都应该全面贯穿理解,小编对此文件进行整理,同志们要早应对哦!近期教育大变动?北京新高考改革执行情况北京市教委印发的《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出具体规定。两个文件作为北京市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将从2017年9月1日起,即2017级高一学生起实行。? 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北京市内在推进学区制和集团化,这个工作应该说下了很大力气,而且发展的也非常迅速。本市学区和集团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市中小学教育集团达到了158个,涉及到的学校呢也是415这样的法定学校,已经覆盖到了全市各个区域。学区已经达到了131个,涉及到的学校是1053所法定学校,这个已经占到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4.6%,这个应该说优质资源的覆盖率是大幅提高了。? 北京中考改革2018开始实施中考改革带来三大利好:一是增加4个可选科目,英语增加听力、口语考试;二是所有选考科目包含10分综合性社会实践或开放性科学实践成绩;三是完善普通高中计划分配方式。回顾从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您是否知道?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重磅文件,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贯穿理解,小编对此文件的分析是至少有8个激变要早应对。
一、高考加分项目最大幅度缩减,分数更重要了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二、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三、中考改革改革新举措教育部出台的新政策中,中考也将大改,并且整改范围涉及小学、初中并且将于2018年开始实施。此次改革带来三大利好:一是增加4个可选科目,英语增加听力、口语考试;二是所有选考科目包含10分综合性社会实践或开放性科学实践成绩;三是完善普通高中计划分配方式。小编提示:朝阳区中招办发布重磅消息,2018北京中考报名时间将提前至11月6日-12日,目前虽然其他区有关中考报名的消息暂时还未公布,不过根据以往经验,时间相差不会太多。
四、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择区、择校重要,择班同样更重要教改前择区、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改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教改后小学、初中弱校、强校间的差异被生源升学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趋同性变得越来越明显。高考考试制度变为“3 3”、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反映在教学中必然的唯一选择是:不久,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因此,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除了获得这所学校的名头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而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教改后你进了什么学校相比较教改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够进什么班将起更关键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长们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环所笼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彻底转变了!2017年北京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上有差异性变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各区入学政策精华要点,赶紧看看哪些实实在在与2018年上学有关哟!01单校划片、多校划片结合2017年的入学政策中明确提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在以往个别区域和学校参与多校划片招生基础上扩大参与多校划片的学校数量和比例,意在使更多学生参与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机会,促进入学机会公平。解读:多校划片 不等同于“摇号入学”什么是多校划片?与通俗意义上的“多校划片就是摇号入学”的社会看法不同,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中,“多校划片”被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公平分配的一种方式在发挥作用,其实质和操作方式是统筹2所及2所以上的学位资源(其中包括优质资源),根据个人需求和志愿进行统一公平分配。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校划片”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保障片区内总学位的数量,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就近入学的权利,也即片区内每个适龄孩子都能够入学;二是确保每个孩子享受片区内优质资源的机会均等,确保每个孩子公平地就近入学,也即机会公平。小编了解发现,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已被不少区在义务教育入学中采用,朝阳区明确将小升初的就近入学方式划分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丰台区则在幼升小和小升初都采用“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的入学方式;东城区实施“多校划片”已有3年之久。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2017年将加大对适龄儿童入学条件的联合审查力度,对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条件的,政策不变;不完全符合、入学条件不完全具备,应当就近入学的,实施多校划片。未来,将根据房产、户籍、居住年限等因素,进一步加大多校划片的实施力度,具体办法由各区根据各区及各校实际情况具体制定。02就近入学强调实际居住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将加大对入学条件联审力度,对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入学要求的将实施单校划片;不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入学的将实施多校划片。在单校划片中,2017年,北京市将强化部门联动审核,区教委将联合街道、公安、学校等相关部门共同审查入学资格。特别是针对实际居住地的审核,重点对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情况进行核查,凡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均不得作为入学资格条件。这也就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所有的过道房将不能获得入学的资格。解读:实际居住至少需一年以上自2017年起,无法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子一律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早在几年以前,史家小学、中关村一小、人大附小等热点学校就已经开始严格的“入户实际调查”,调查的重点就集中在入学学生及监护人是否在登记地实际居住以及居住多久。据了解,这个时间最短的也要求至少一年以上。这些做法都在依法落实对“实际居住”的审核。不仅在热点校,各热点区在每年入学对房产和实际居住的要求上也在逐年缩紧。“六年一学位”即“一套房6年内只能满足1个直系子女入学”成为热点城区的共同门槛;石景山区的学位限制年限甚至达到“九年一学位”。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在执行“就近入学”过程中,因为学位足够,只要满足户籍所在地的条件,也能保障入学资格。但如今,随着学位的渐渐饱和,对“实际居住”的要求和审核也会越发严格,买了房子而不去住已经不再可行。03入学年龄要求没有变化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对此,一些媒体解读为这是教育部的新规,或引发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的改动,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根据2017年“幼升小”政策要求,凡年满6周岁也就是201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必须参加人口采集进行免试入学。解读: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方可入学北京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一般定为8月31日,按照“年满六周岁”的规定,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就只能再等一年入学。据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北京的义务教育入学首次启用入学平台,如果不足龄是没有办法进行注册登录的。2017年,根据“幼升小”政策,北京在入学年龄上没有改变。建议家长理性看待这一问题,要根据孩子实际的发育程度来判断是否适合入学,盲目的早入学对孩子并没有益处。小编提示:2018年幼升小关于入学年龄,教委暂未发布调整信息,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后续有变化,我们会第一时间分享。04“非京籍”入学仍需五证2016年10月,北京正式启用居住证政策,这对于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来说带来的影响是居住证要求将细化。根据政策,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的,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2017年依旧要提供“五证”。其中,对居住证要求细化为,家长可提供北京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居住登记卡或有效期内的暂住证。其他需要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解读:居住证制度过渡期内 “三证”并存2017年在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上,继续坚持“五证”要求,由于2017年9月30日前本市在居住证制度过渡期内,因此居住证、居住登记卡和暂住证三证并存,因居住登记卡申领条件等同暂住证,2017年把“五证”中原“在京暂住证”改为“北京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居住登记卡或暂住证)”。小编提示:2018年幼升小家长因17年居住证是新出来政策,2018年幼升小部分城区或严格审核证件,建议大家提前办理证件材料。
四、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实这是重大误解!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到:最多两年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人学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要从小学开始进行常态化发现和培养。原来很多家长带孩子学文艺、科技、体育特长主要是为了小升初升学,功利性很强,现在功利性因为小升初升学模式和直升校的缘故已经被极大弱化了,但与孩子的前途、未来的关系却被强化了,所以学特长的出发点、目的都会不一样了,后者变得更重要了,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五、教改后,高中学校的实力是关键。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学科是语文、英语、数学,语文会更凸显,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六、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区学校的真实差距家长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所谓的“大乱”,是指各个高中校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是全面的改变而不是局部的。比如:分班、分层、一年多考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调配、课时设置、教室利用、课程研发、学业课程与高考课程的配置、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实施等等。都会与以往完全不同,对每所中学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其中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最关键的,对学校的要求远胜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对普通高中校而言,更优的师资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七、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身心健康 :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八、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乐。男孩受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顽皮,比女孩更难约束自己,好习惯的培养比女孩更困难。语文变为第一学科后,女孩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性,使她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语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数一般还会依然故我。现在考上知名大学的女孩本来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后女孩更是如鱼得水了。因此,男孩的家长们就得更操心点了,早点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总之,怎么说也不能让男孩子在这关键的一轮中再输掉一局吧!声明:本文由北京幼升小网团队综合梳理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从幼升小到高考 全面解读教育部2015最新政策
从幼升小到高考 全面解读教育部2015最新政策
近期,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对于此,从幼升小到高考的家长都应全面贯穿理解,不能仅就某一个年级或学段割裂式地看待,错误地局部认识可能会在不适应中导致孩子升学、考试被搞得“伤痕累累”!对此文件我们的分析是至少有8个激变要早应对。
1、高考加分项目历史上最大幅度缩减,分数更重要了。
教育部文件规定: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加分项目的大幅度缩减,预示着高考文化课分数的含金量明显提升,在分数面前更加客观、公正,说明高考分数比以往更加关键和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全面,在学科的知识点上更需重视细节的精准。同时,这也导向似地暗喻原来抓课外的各种竞赛、获得各种证书、评选各项荣誉称号都不好使了,家长别再在这些方面浪费精力和时间了。
2、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3、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择区、择校重要,择班同样更重要了。教改前,择区、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改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教改后小学、初中弱校、强校间的差异被生源升学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趋同性变得越来越明显。高考考试制度变为“3+3”、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结合。
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反映在教学中必然的唯一选择是:不久北京及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因此,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除了获得这所学校的名头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而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进了什么学校相比较教改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够进什么班将起更关键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长们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环所笼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彻底转变了!
4、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实这是重大误解!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到,最多两年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人学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要从小学开始进行常态化发现和培养。
原来很多家长带孩子学文艺、科技、体育特长主要是为了小升初升学,功利性很强,现在功利性因为小升初升学模式和直升校的缘故已经被极大弱化了,但与孩子的前途、未来的关系却被强化了,所以学特长的出发点、目的都会不一样了,后者变得更重要了,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5、教改后,高中校都会“大乱”,学校的实力是关键。
所谓的“大乱”,是指各个高中校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是全面的改变而不是局部的。比如,分班、分层、一年多考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调配、课时设置、教室利用、课程研发、学业课程与高考课程的配置、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实施等等都会与以往完全不同,对每所中学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其中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最关键的,对学校的要求远胜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拿北京市为例,教改后,特别是中考名额分配出台实施后,北京市几乎所有普通高中校的生源水平都会同一性地普 遍下降,对北京的孩子来讲力拼中考进入各级各类重点高中校对高考追求更优质大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得多,各个学科富有实力师资的保证是各校制胜的最关键因素。对普通高中校而言,更优的师资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页:
6、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区县学校的真实差距家长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
6、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区县学校的真实差距家长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
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学科是语文、英语、数学,语文会更凸显,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以北京为例:从近3年的高考成绩看,朝阳区文科一本率25%左右;海淀区文科一本率29%~34%;东城区文科一本率平均为41%~45%;西城区文科一本率为48%~51%,其他区县与这四个城区的差距都较大,很大。相对来讲,教改后相对来讲对这四个区更为有利,可以按照比例依次排序。
另外,对一些中学也会带来不小影响。其中,海淀区最受益的是101中学、对西城区来讲最受益的是北师大二附中、东城区是二中、朝阳区是朝阳外国语学校等。八中、八一学校历来高考,同校文理差异在重点校中最大,2014年八一中学理科一本线超过96%,文科一本线只有89%,这在北京市重点校中是罕见的;八中2014年高考,文科全校平均分仅为608分,还不及知名度远逊于它的161中学的621分、13中620分、广渠门中学612分、15中610分。
7、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是好事,但别太在意,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对高考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本来早就该有,人的发展毕竟不能仅仅看考试分数。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其中,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身心健康——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这五项中除了学业水平外,其他绝大部分内容都带有主观性和可人为操作性,很难有客观标准,目前更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因此,文件也规定综合素质仅供大学录取时参考,毫无疑问的必然结果是:大学录取首先看高考分数,当分数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才会起附属作用。
对此,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从2015年以后的高考将从“挑分儿”向“选人”过渡。这是很片面的,属于盲目乐观,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挑分儿为先的前提下,向选人靠近,但不可能取代。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录取参考因素后,各个中学必将建立人人有份儿的、庞大的、复杂的 评价机制,目前没有任何相关标准,也会大量增加各个中学的工作负担,怎样防止“千人一面”是一个关键点之一,要不然增加了负担却全都流于了形式。还有一点很重要,高考结束后,各大学录取时间很短暂,要求大学录取工作人员耐心阅读每个考生“不知真假”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是极其庞大而痛苦的工作,这样录取的参考性会大打折扣,分数几乎的唯一性不可避免。
8、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乐。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顽皮,比女孩更难约束自己,好习惯的培养比女孩更困难。语文变为第一学科后,女孩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性,使她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语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数一般还会依然故我。现在考上知名大学的女孩本来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后女孩更是如鱼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长们就得更操心点了,早点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总之,怎么说也不能让男孩子在这关键的一轮中再输掉一局吧!
第三篇:规模最大的高考改革来了,新高考制度将全面建立(附各省改革时间)
规模最大的高考改革来了,新高考制度将全面建立(附各省
改革时间)
十九大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其实我们已经了解到高考要改革了,但是怎么改?哪里改?什么时间改?对我们各年级学生有什么影响呢?
请各年级高中生认真阅读此文!解读: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陈宝生代表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过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今年,还有4个省要开始试点,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来。此次改革前所未有
他说,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总书记曾三次主持重大会议研究高考改革方案。5年教育改革成果
陈宝生介绍,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这5年我国实行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以及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多招收了37万名大学生。“这37万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大学一年如果有2000个新增新生的话,那就是建了100多所大学。”他说,中西部高校录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5年前的15.3%,降到了今天的4%以内。此外,到目前为止,30个省份出台了支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政策,今年15万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是5年前的36.5倍。
高考改革具体怎么改?陈宝生提到,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3+3模式: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
按照国家改革规划,新高考采取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的3+3模式,同时高校的不同专业也有权对考生选考科目提出要求,这样一来过去以学校为单位报考和录取的模式就无法继续。
首推“院校专业组”
在上海公布的方案中,首次推出“院校专业组”作为新的录取单元,一所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自主决定把招生专业打包成若干个专业组,但在同一专业组内,对考生选考的科目要求必须一致。以同济大学为例,今年所有专业归类为三个院校专业组进行招生,第一组是要求考生选考物理,第二组是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第三组则不设选考科目限制。在上海版方案中,每个本科录取批次,考生都可以填报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最多的是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填报24个,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填报4个具体专业。而在浙江版方案中,报考和录取单元更加细化,不再有报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改为按专业填报志愿。以招生覆盖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为例,考生可以报考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成绩分时分段选报。有高校招办的老师形容说,过去的报考和录取是吃桌饭,你可以选桌,但菜单是固定的,上海版方案改为更丰富的套餐可供选择,而浙江直接变成自助餐。
填报志愿数增加
与过去相比,上海浙江两地的新录取方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考生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了,以往一个本科批次可以报六到十个学校志愿,而今年浙江的普通本科批次可以报80个专业志愿,虽然不一定都要报满,但是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量就要增加不小。相比之下,在上海的普通本科批次最多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虽然每组之内还可以报4个具体专业,但已经不是投档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有一定共通性的院校专业组合,本身也有合并同类项的指导作用。浙江的志愿填报,一步到位直接报考到某一个专业,要么考得上,要么考不上,不会再有调剂专业现象发生。但对上海考生来说,如果达到了某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又进不到所报的前四个具体专业,仍然会面临是否服从调剂到其他专业的问题。如果服从,专业可能不太喜欢,如果不服从,又有落档的风险。所以对考生来说,学校和专业怎么权衡,愿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依然要慎重考虑。录取模式改变
今年无论浙江还是上海,考生和家长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新问题,那就是由于录取模式的改变,原来一所大学只有文科或理科的单一分数线,而现在同一所学校里,不同的专业或专业组合,会有不同的分数线甚相差很大,这样一来,作为新高考第一年,往年各个高校报考和录取的分数线、人数、排名等数据,参考价值肯定有所偏差,这对考生家长的选择无疑又增加了难度。不再区分文理科
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而是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包括升学规划去自主选择三门科目,据上海的统计,在选考科目中,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历史、地理这两种纯文或纯理组合的学生只有12%,而88%的学生是跨文理选科。而另一方面,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却依然是按照文、理、工等学科结构来进行,这样一来,大学的招生需求与新高考的选考模式显然还需要磨合。据浙江的调研,由于物理科目难度高,选考的学生人数下降,而高校各专业里提出选考要求最多的却是物理,因而招生中,特别是非名校的普通院校,很可能会出现供求矛盾。
可能新高考还有不足,虽然大家对新高考还很迷,但是!这个新闻告诉我们: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各省市的改革进度又如何了呢?
全国31省市高考改革方案 青 海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2年内容要点:●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2018年在各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山 东
启动时间:2017年执行时间:2020年内容要点:● 2015年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2016年语文和数学使用全国卷,2018年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020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未来“一批”“二批”合并,除提前批次外,不再分批次录取。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湖 南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2016年起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021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逐步试点取消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2018年开始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江 西
启动时间:2017年执行时间:2020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 高考总分满分75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 2016年起建立江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2016年起合并二三本,2018年起合并艺术二三本科批,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海 南
启动时间:2017年执行时间:2020年内容要点:● 2020年高考不分文理;● 2020年高考科目实行“3+3”,选考实行“6选3”;● 总成绩按标准分呈现,语数外每科原始满分150分,转换成标准分,自选3科每门满分100分;● 从2017年起,海南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取批次仅设本科批和专科批,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广 东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外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次考试;●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2016年,广东高考全部科目采用全国卷;● 2016年,广东二本A线B线将合并。甘 肃
启动时间:2019年执行时间:2022年内容要点:● 2022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17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河 北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高考科目实行“3+3”;● 外语考两次;● 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以后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高校招生“两依据,一参考”;● 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行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四 川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2017年起,四川各地将全部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从2018年起,不再进行文理分科。● 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将由“3+X”变为”3+3”,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黑 龙 江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 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总成绩750分不变。辽 宁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 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总成绩750分不变;● 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贵 州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 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西 藏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2021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考总分66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70分;●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宁 夏
启动时间:2019年执行时间:2022年内容要点:● 2017年建立高中考试招生综合素质档案,在自主招生中使用;● 2018年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2019年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取消文理分科,选考科目“6选3”,高考总分750分,语数外语每科150分,自选每门100分;● 外语考试一年两考。广 西
启动时间:2019年执行时间:2022年内容要点:● 2022年起广西统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高考科目实行“3+3”模式,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 外语科目(含听力)同年有两次考试机会;● 选考科目从政史地理化生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科目之中任选择3科。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进行,每届学生只安排一次考试,每科满分100分。● 高考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高职招生逐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江 苏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2021年高考“3+3”模式,文理不分科;● 统考科目语数外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两考还在探索;● 分值比480分高,接近700分;● “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2016年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北 京 启动时间:2017年
执行时间:2020年内容要点:● 从2017年秋季入学高一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 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自2018年起,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2020年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实行“3+3”,探索“两依据、一参考”。上 海
启动时间:2014年
执行时间:2017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 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13门科目;● 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 外语一年考两次,6月一次,1月一次。含笔试和听说测试,每人最多考两次,最好成绩计入总分;●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成绩和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并按照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浙 江
启动时间:2014年执行时间:2017年内容要点:● 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每门满分150分;● 选考科目实行“7选3”模式,每门满分100分,每科最多考2次;● 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湖 南 启动时间:2017年执行时间:2020年内容要点:● 2016年起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020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逐步试点取消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安 徽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 统考科目语数外保持不变,选考科目为“6选3”或者“7选3”; 山 西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高考录取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陕 西 启动时间:2019年执行时间:2022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云 南 启动时间:2019年执行时间:2022年内容要点:● 在文、理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科类平行志愿投档,并取消专科层次一专、二专的录取批次划分。2017年起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办法,逐步优化本科层次录取批次●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学生开始,实施统一高考改革。其他职业类学校和社会考生可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天 津 启动时间:2017年执行时间:2020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吉 林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选考科目为“6选3”;高考满分为750分;
● 从2017年开始,统筹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试招生方式; 湖 北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高考满分为750分;● 从2016年开始,文理类本科录取批次由3个批次调整为2个批次,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录取; 福 建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为“6选3”;● 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招考; 河 南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从2017年开始,文理类本科录取批次由3个批次调整为2个批次,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录取;● 学业水平考试按等级赋分;
内蒙古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内容要点:●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为“6选3”;● 高考将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逐步将高考加分的导向功能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新疆 暂无详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