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稿红色 解说词
流火七月,蝉儿唱响,2015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抗战胜利后的整整第70个年头。7月1日,已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此时此刻,我们沿着党的足迹,去重温那段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前辈,传承革命精神。中原大地的漯河,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分降仪式举办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历时长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地处中原战区的漯河,水运有水旱码头,陆路有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凭借如此优越的交通条件,为中原地区的抗战提供了物资运输上的极大便利。漯河由此成为当时日军进入中原地区的主攻城市,漯河人民饱受战争的洗礼,对战争的感受更加深刻。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开后,漯河上下举城欢腾,共同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据郾城志记载:“大小街巷都挂起了灯笼和彩旗,扭秧歌的,玩旱船的,吹唢呐的,唱豫剧的,一个个像打擂台似的,一连几天都在狂欢。”
后来,漯河民众为了铭记日本战败投降,全国抗战胜利这个历史时刻,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自发组织要求修建碑亭,来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这一想法受到了漯河商会的大力支持,在它的积极推动下,数以万计的漯河人纷纷捐款捐物,出人出力,最终达成了“1亭4碑”模式的共识,即亭内立4块石碑,主碑上刻的是亭的名字“受降亭”3个大字,其余3块石碑碑文分别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1945年12月上旬,在火车站南端花园内,受降亭建设落成。漯河成为当时全国16个受降区中唯一一个建亭立碑的地方。但这个亭子却在1947年被内战战火所毁坏,亭中4块石碑,仅存一块主碑和大半块残碑,其余部分至今尚未找到。
近年来,漯河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倡议重修受降亭。2014年,漯河开始着手落实重建受降亭的行动,目前受降亭已经完成竣工。新建好的受降亭盎然屹立在开源公园内,亭子从地平线到亭顶19.45米,寓意着纪念1945年抗战胜利;从地平面到亭子有八大台阶,象征八年艰苦抗战历程,每一大台阶有4个小台阶,象征着八年全国抗战中包括工人、农民、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四股力量。在整个亭子的周边还建有抗战纪念馆、纪念广场、抗战纪念酒坊等其他纪念场所。其中,抗战纪念馆主要展出包括受降亭原碑刻在内的历史文物、照片、报刊电文等,以及有关中原抗战、漯河抗战的一些历史资料。
受降亭、受降路都是人民英勇抗战胜利的最好证明。受降路西接南阳、方城,南通信阳、驻马店,东连周口,北达许昌、郑州。
中原抗战纪念馆展示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全民抗战的爆发和中原救亡运动、日寇向中原的疯狂进攻、中原儿女的奋力抗争、日本法西斯的全面失败、抗战英烈,每一部分都把革命历史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对后人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教育意义。目前,中原抗战纪念馆已成为漯河市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
革命先烈们为了人们过上现在幸福的日子,用他们的鲜血浇灌着漯河这一片沃土,用他们优秀的革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漯河人民。如今,生活在漯河的人们,踏着革命先烈们的足迹,发扬着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着漯河美好的明天。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已经走过了70年。在和平年代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重温这段血与火的光荣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能够激励和鞭策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第二篇:湖北:大别山红色之旅解说词(二)
好了,刘邓大军在罗田的情况介绍我们暂告一段,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内容――学唱一首红军歌。
在大别山老区,流传着很多革命歌曲,有出自红安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很多人都会唱。在我们罗田也有不少,为配合这次活动,县文化局搜集整理了十几首,精选了两首,下面我给大家唱一遍,请大家选学一首„„。
(教唱一首红军歌)
[过方家坳后]
各位领导,我们马上就到胜利镇。胜利镇原名屯兵堡,又称滕家堡。屯兵堡名称的由来,民间传说宋朝有一女将,身怀六甲带兵打仗,战斗中在胜利镇北面的松(生)子关生子,在脱甲岭解下战袍包裹,到洗儿岭洗婴儿,最后屯兵于在这里,将这里取名屯兵堡。后人改称为滕家堡。比较可信的说法,此地是鄂豫皖边陲,北通中原,南接江汉,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屯兵于此,所以称为屯兵堡。52年,在这里设胜利县县址,所以地名改为胜利,是纪念革命胜利的意思。
胜利地区是我县革命的发源地,我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这里成立。红一军、红四军、红25军、红28军,刘邓大军在罗田都是以胜利为主要活动区域。
[烈士陵园]
胜利烈士陵园,建于1986年,是为纪念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胜利牺牲的300多名烈士而兴建的。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碑高18.6米,花冈岩碑身,碑身由王任重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上刻有碑文,记述了烈士概况。
[李梯云烈士墓]
李梯云,又名李继棠。胜利镇上金垸皂树坳人。1907年生,1924年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26年夏,受组织委派,回罗田开展革命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26年8月,他主持在滕家堡金凤楼成立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罗田支部,并当选为书记。同年十二月,中共罗田县委正式成立,他任县委书记。从此,罗田地区的大革命运动在以李梯云为首的中共罗田县委领导下蓬勃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李梯云秘密转入商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历任中共商城南邑区委委员、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委员、中共赤城县委书记、中共鄂皖特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徐思庶、肖方、周维炯等人,成功组织并指挥了商南武装起义,创建了鄂豫皖第二支工农红军。1931年,在金寨狮子垴指挥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
(选讲:这座烈士墓为李梯云烈士夫妻合葬墓,经其子重修,同时修建的还有陵园内的揽胜亭。其子已从台湾返回大陆定居,现居于县城林贸一条街)
[纪念碑]
(开展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两项活动,由县先教办主持)
[吴光浩烈士纪念碑]
吴光浩,鄂豫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1906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连长,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的战斗,后提升为营长。
1927年,中共湖北省委派吴光浩领导了以咸宁、蒲圻为中心的鄂南起义。同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又派吴光浩等人到黄麻地区组建了鄂东特委和鄂东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黄安、麻城两县的武装起义。11月上旬,根据上级指示,潘忠汝任黄麻起义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7月,为适应新的形势,奉上级指示,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
1929年五月,鄂东北特委派吴光浩前往商南领导武装起义。吴光浩率10余名战士化装为小商贩,途经胜利镇北洗儿岭,在一家小饭店休息吃饭,一名战士不小心露出藏在腰间的手枪带子,被店老板发现。吴光浩一行上路后,店老板向驻地民团报了告。民团副团总金淑辉带50名团丁紧追,到脱甲岭将吴光浩一行包围。吴光浩见势不妙,一边还击,一边命令和掩护战士撤退。战士们都安然脱险,吴光浩不幸中弹被俘。后被危害于胜利河坪,时年27岁。
有学者将吴光浩与叶挺、王尔琢、黄公略、许继慎等人一起列为我军英年早逝的17位重要将领之一,概叹说,他们如果能活到解放后,也许我军的元帅、大将不止20位。
[“五二九”烈士殉难纪念处]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罗田,滕家堡反动商团、土豪劣坤陈伯华、金伯如、金南台和流氓地痞陈子晋、金猪婆(金明武)等人,密谋**,散布谣言:“共产党,真稀奇,先分田地后共妻”、共产党要开“五卅”大会是要搞五杀:杀土豪、杀劣绅、杀流氓、杀地痞、杀农民,一边煽动不明真相群众疏远共产党,一边组织“黑杀队”。先后抓了区农协、工会、妇协、工人纠察队等组织负责人夏登阶等共产党员。5月29日,拷打并杀害了叶绳裘、夏登阶、肖锦云、闫云鹏。由于这些党员坚贞不屈,守口如瓶,不肯交出党员名单,肖锦云、闫云鹏被金猪婆(金明武)用大刀剁死。夏登阶被**分子用切茯苓的大片刀割掉耳朵、鼻子,脸上身上的肉也被一块块割下来,金猪婆还用沙子擦割开的伤口,夏登阶宁死不屈,被活活割死。接着,又同样割死了叶绳裘。第二天,**分子将另六名共产党员捆绑游行,其中女同志方玉恒,被暴徒们剥去上衣用铁丝穿透乳房游行。后将六人押到河坪,用前一天杀人的残酷手段一一危害。“五二九”**被害党员共有十人。[胜利老街]
胜利镇始建于宋代,原叫金店,后建立盐营。屯兵堡、滕家铺都是后来的称呼。由于此地为战略要地和通商要道,历代不断有大批的军队驻扎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通商要道的位置又使这里成了进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千年老镇渐渐形成规模。据老人们回忆,胜利原有规模与风格相近的四条老街,分别称为一甲街、二甲街、三甲街和四甲街。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保存较好的一段,它长约1000米,曲巷幽深,由一条主街和几条岔街构成,街道宽2至3米,现存建筑多为明、清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兼具南方古镇特色。街道砖石铺就,房屋青瓦粉墙,马头山墙,共壁连体,一进几重,厅堂、厨房、后院、木楼,一应俱有。临街面为一或两层,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均用板门、板壁、穿花窗。早先,店铺前挂着灯笼、写着竖式字样招牌,有丝铺、饼子铺、染房、铁匠铺、竹器店等字样。
这条老街,看似平凡。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燕王秦日纲、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曾在这里设过指挥部。大革命时期,在这条街上,红一军、红二十八军,刘邓大军三纵、六纵指挥部也都曾设在这里。这条饱经苍桑、古韵犹存的老街,是大别山根据地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见证。1 2 3
第三篇:庆祝建党90周年大美贵州红色经典旅游解说词
庆祝建党90周年“大美贵州”红色经典旅游解说词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遵义、赤水娄山关、茅台镇、息峰、黎平、鸡鸣三省,榕江、镇远、剑河,安顺。在贵州的这块热土上,存在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波蓝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越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光荣史。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龙大道、林青旷继勋、杨志成、周达文 钱壮飞、肖国保、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儿女的英雄事迹铭刻在不朽的丰碑上。
这是片神奇的土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大捷”、“突破乌江”,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点睛之笔。" 这是片的辉煌土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的辉煌业绩,新中国的从这里走来,改革开放由这里走来,科学发展观从这里走来。
这是大美的土地,小七孔、黄果树、龙宫、天生桥、梵净山、格凸河,花溪、天河潭、马岭河、南江大峡谷、织金洞、十丈洞、红枫湖,渔洞峡、杉木河,万峰林、双乳峰、草海、百里杜鹃、天河潭、赤水丹霞等,囊括了所有喀斯特的基本类型。峰林、峰丛,瀑布、溶洞、穿洞、落水洞、天生桥,天窗、漏斗、地下河,石牙、石林、盲谷,孤峰、残丘岩,溶湖泊,雄、奇、险、秀、幽、奥、旷,形象美,色彩美、线条美、动态美、静态美、嗅觉美,听觉美,大美无言。
这是多彩的土地,西江苗寨、屯堡、岜沙、石板寨、小黄、音寨、梭嘎、三都、贞丰、巴身小,巴拉河,全国五十个民族,贵州有四十九个。
这是历史的土地,青岩古镇、镇远、安龙招堤、明十八先生墓、甲秀楼、黔灵山、文昌阁、阳神祠,奢香墓、屯堡存载着厚重的历史。
------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造就了贵州大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贵州是红军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全省九个市州地的七十余个县分布有保护完好的红色资源350余处,可作为红色旅游景区160多处,景点开发的有60余处。根据国家旅游局对红色旅游资金源的鉴定,队长征外,建党建设军,土地革命,抗日战战争、统一战线,解放战争,革命家,革命烈士。贵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但数量多,品种全,而且资源等级高,垄断性强。在全国规划的十二大红色旅游中,“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遵义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当中,我省就有3条: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泸州;贵阳——黔南——黔东南——湖南省境;湖南张家界——吉首——贵州铜仁。11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4个重点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目前,全省350处单体红色旅游资源中,共有遵义会议纪念馆、息烽集中营、安顺王若飞故居、荔波邓恩铭故居4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3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摆脱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开始自主而正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四渡赤水出奇兵、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奇迹般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中国工农红军为期两年的长征,有近一半的时间在贵州境内活动。湍急奔腾的乌江,突转盘旋的赤水河,“万夫难开”的娄山关,逶迤磅礴的千里乌蒙……贵州的山山水水几乎都留下了当年红军的足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长征不仅给贵州留下了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贵州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唱红了大江南北。而电影《四渡赤水》也同样以其精彩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赞赏。1983年,电影《四渡赤水》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影片奖”二等奖,1984年获得第四届“金鸡奖”特别奖。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四渡赤水战役,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娄山关,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十六字令《忆秦娥·娄山关》,豪迈地喊出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龙乌蒙山,千里大回旋,毛泽东《长征》中有,“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息峰集中营,小说《红岩》发生地之一。是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这里先后关押过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爱国志士黄显生、马寅初、张露萍、小萝卜头等等1220余人。数百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深河桥抗战纪念馆,日军侵入西南腹地梦想就此破灭。独山的深河桥(与卢沟桥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前者是标志开始侵华,后者是最后的一枪,在这里停止了进一步入侵。成为历史上震惊世界的“黔南事变”。深河桥古桥依在,旁边又修了一座新深河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史享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意义。
关岭“顶云经验”,是广大农民的创举,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从址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毕节改革生态试验区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证明了胡锦涛同志的构想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改革动力与发展思路的统一、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
这些存载着革命烈士和革命精神的纪念地,纪念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为贵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红色旅游体系。“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全民国防教育万部电影放映等主题宣传活动的先后举办;《雄关漫道》、《杀出绝地》等一批红色影视剧,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
贵州红色旅游区与大美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它其景观组合光形成叠加优势。贵州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最多最美的地方,合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两处。
贵州红色旅游区与大美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它其景观组合光形成叠加优势。贵州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最多最美的地方,合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处,贵阳文贵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11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处。66家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两处理。国家级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地质公园6处。
大小七孔: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世界遗产——中国喀斯特。大七孔子,景观峻险神奇,气势雄峻磅礴。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天窗,高百米、宽数十米跨江而过的天生桥被誉为“大自然神力塑造的东方凯旋门”。小七孔风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移步换景,布局紧凑。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水春河:两岸险峰夹峙、浓荫蔽日、峭石突兀、江流如练、动静相间、张驰相济,奇峰绝壁夹急流组成29道浪的奇险景观。
黄果树瀑布:雄奇壮阔、汹涌澎湃、连环密布、中华第一瀑,唯一可从上中下,前后左右观赏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赞为:“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天星桥:风刀水剑刻就的万倾盆景,根笔藤墨绘制的千古绝画
如果说黄果树大瀑布的特点是气势磅礴,天星桥区则是玲珑秀美。
龙宫:写意山水,狂草龙宫。洞穴佛堂,洞中瀑布、梦幻西游,山不转水转。艾青称为“大自然的大奇迹”,国画大师刘海粟誉“天下奇观”。
赤水: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组合而成。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织金洞:织金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高位旱洞,洞内岩溶生长独特,景物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千姿百态,精妙绝伦。名列世界溶洞前茅。有诗曰:“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九洞天:九洞成一字排列,洞中有水、水应天色,全长3.5公里,宽0.5公里,依序排列为月宫天、雷霆天、金光天、玉宇天、葫芦天、象王天、云霄天、宝藏天、大观天。
马岭河由六条支河汇集而成。源头海拔2000余米,河水狼奔豕突,时而穿隙而过,时而击石而进。浩浩荡荡,犹银河悬泻,如长龙入地,把兴义境内的10余个景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无与伦比的天下绝观。
舞阳河:如刀壁斧凿,鬼斧神工,仰视苍天只见一线,幽深静寂,悬壁上有怪状石头,似外界飞来,直嵌山腰,欲落不堕,谷水清彻见底,谷中一潭俗称“仙女浴池”,池壁钟乳垂掉,瀑水直泻,山水倒影,扑溯迷离。
天河潭:山水相连,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河水似自天而降,涛声轰鸣,飞珠溅玉,浓缩贵州山水之精华。
斗篷山:原始森林、山巅天池、密林薄雾、溪河峡谷、泉池瀑布,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陈毅副总理诗咏“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勾画了出花溪山水美的倩影。
洒金谷:三江汇,三水斗奇、绝壁高峻,雄浑磅礴、城水相依、道法自然。
尧人山: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小溪潺潺、瀑布飞悬、广袤无边,扑朔迷离、风流草打架鱼,下蛋石;都江古城、起义遗址,神秘水书,不知尧人何处去。
这些就为实现贵州红色旅游与绿色喀斯特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资源相结合,打造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大省、公园省和产品线路提供了广泛的旅游基础,使游客能够在游览优美的自然景色、人文人景观之余,感受红色氛围,追寻历史革命遗迹,缅怀先烈业绩,真正做到寓教于游,寓教于景、寓教于水、寓教于乐。成为多采的贵州,文化千岛。
大美的贵州,天然公园,以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红色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经过多年奋斗开发,已经造成贵州旅游的十条精品线路,让我们踏上贵州经典线路,感受多彩贵州,文化千岛魅力所在。
贵州旅游 十条精品线路是(地图为背景逐一推出)
.最经典游线路——贵州精品游 贵阳(花溪公园、青岩古镇、甲秀楼)—安顺(天龙屯堡、龙宫、黄果树瀑布、天星桥)—兴义(马岭河、万峰林)线路独具特色,那里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等等,集自然风光、漂流探险、科普教育、民俗历史为一体。
最佳自驾游线路——黔南民族风情自驾游
贵阳—贵定(音寨“金海雪山”)—福泉(洒金谷)—都匀(斗篷山)—三都(尧人山)—荔波(大小七孔、水春河漂流)—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平塘(掌布国家地质公园)—罗甸(高原千岛湖)—长顺(杜鹃湖)—惠水(九龙山、好花红乡村旅游区)。
进入黔南州,一路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光水色和绚丽的民族风情,令人目不暇接。黔南荔波县的樟江和茂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后一颗绿宝石”,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黔南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壮族、侗族、毛南族等,民族节日盛会丰富多彩。
最佳赏花游线路——贵州唯美赏花行
线路行程:兴义(顶效桃花—万峰林风光及油菜花)—平坝(中日友好樱花园)—黔西(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开阳(十里画廊)—贵定(金海雪山)行走在花的世界,感受的花魅力,嗅花的芳香。
最佳红色游线路——贵州红色征途感怀之旅
贵阳—息烽(集中营纪念馆)—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海龙屯、娄山关)—仁怀(国酒文化城、盐津温泉)—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十丈洞、桫椤自然保护区、竹海、丙安古镇、大同古镇)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行走,缅怀先烈业绩,传承红色精神,发展壮大红色文化。
最佳生态游线路——黔中古寨亲水入地游
贵阳—龙里(龙里草原、龙架山)—黄平(重安江三朝桥、飞云崖、野洞河漂流)—施秉(云台山、杉木河漂流)—镇远(历史文化名城、青龙洞、氵舞阳河、铁溪、报京侗寨)—铜仁(十里锦江、九龙洞)—江口(梵净山、黑湾河佛教文化园、云舍土家民族村)原汁原味的古老村寨和古镇,青山绿水围绕,吊脚木楼星罗棋布,鳞次栉比。走进村中小巷,品尝民间小吃,欣赏民俗风情,享受心灵的休憩。登上梵净山金顶,观天下奇峰,领略其有声,动静结合的风采。
最佳摄影游线路——草海六枝长角苗摄影游
贵阳—六枝(陇嘎苗寨观赏长角苗、岩脚镇)—威宁(凤山寺、玉皇阁)—草海观鸟 走近高原明珠,“会晤”天下奇鸟,再去梭嘎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感受搏击野兽的神秘部落,看天下最酷头饰。
最佳避暑游线路——多彩贵州清凉之旅
黔南州荔波县(大七孔、小七孔、水春河)—贵阳(青岩古镇、花溪公园、甲秀楼、黔灵公园)—安顺(黄果树大瀑布、陡坡塘瀑布、天星桥、龙宫塘)—毕节(织金洞)一路上溪流戏水,大河漂流,钻瀑布,走溶洞,体验十足的清凉水世界。在小7孔戏水的欢乐,在水春河漂流的刺激,黄果树大瀑布的雄伟壮观,龙宫入口的世外桃源,织金洞黑暗世界里造就的艺术品,会给人带来一段令人愉悦的旅程。
最佳外国人游线路——探苗侗风情及民俗文化
线路行程:凯里(南花苗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雷公山)—麻江(农民绘画之乡铜鼓)—丹寨(卡拉村)—榕江(侗族风情、三宝侗寨)—从江(岜沙苗寨)—黎平(肇兴侗寨、地坪风雨桥)—锦屏(隆里古镇)—剑河(剑河温泉)—台江(施洞苗寨)观赏苗族、侗族风情,口味苗寨、侗寨建筑艺术,欣赏苗岭风光,沿线可游览凯里、榕江、从江、黎平,出省至广西三江、桂林;或游施秉、镇远、铜仁,出省至湖南张家界。
最佳乡村民俗体验游线路——贵州山水民俗体验之旅 凯里(南花苗寨、麻塘革寨、舟溪苗寨)—黄平(飞云崖、野洞河漂流)—施秉(杉木河漂流、云台山)—台江(施洞苗寨、反排苗寨)—雷山(郎德上寨、西江千户苗寨)—榕江(三宝侗寨)—从江(岜沙苗寨、增冲鼓楼、小黄侗寨)—黎平(肇兴洞寨、堂安洞寨)多彩的民族服饰,奇特的民族风情,反排的木鼓舞,最后的后枪部落,激情的杉木河,最大的千户苗寨,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一路精彩不断,兴奋不止。
最佳探险游线路——月亮山太阳山腹地穿越
贵阳—榕江(加两村、朗开村、摆绞村、污讲土家寨)—从江(加牙老寨、加鸠)奇美的地形地貌,淳朴的民族风情,彰显原生态旅游的魅力。
结尾:重点景区经典画面,推出“多彩贵州,文化千岛”欢迎您!
第四篇:红色经典
点亮心中的一盏明灯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跟杨子荣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战斗„„我被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
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如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他的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都令我钦佩。在我印象里最深还是杨子荣,从我观看过《林海雪原》的电视剧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为了彻底消灭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威虎山上的顽匪,少剑波和杨子荣数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机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这段五、六十年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京剧唱词,直今依然在人们中间广为传唱着。著名作家曲波同志对剿匪英雄杨子荣智勇聪慧、出神人化描写更是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大地的几代人。
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也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便会对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我体会到作为青年,一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不会因中途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
若没有理想,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若没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己的领土„„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中国的2008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众里寻她千百度”,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这部小说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像08年汶川地震,10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一系列自然灾害在中华大地留下了无尽创伤,但中华儿女并没有向灾害低头,他们挺起不屈的脊梁,昂起不服输的头颅,团结一致成功的度过了难关,中华儿女继承了先辈的革命精神,并一直以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依稀间,过去也是如今的导航。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一定会经久不息,中华儿女必定会将“智取威虎山”的精神世代相传;也必定会让曾经的那些红色革命精神成为每个华夏儿女心中指路的明灯„„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学院:文学院 班级:09级中文一班 学号:090160103 姓名:闫雪
第五篇: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音乐再度流行的原因探析
■ 张爽婷 纪 祥
《人民音乐》2009年第06期
浏览 2 人次
2007年,中国红歌会在全国刮起了“红歌旋风”,该选秀节目为江西卫视赢得了全国前三甲的收视率,作为今年唯一一个受到广电总局特批、可以突破“不得直播”“不得上黄金时段”限制的选秀节目。①2008年,中国红歌会自9月29日起,就掀起了全国人民高唱红歌的热潮。在国庆期间,红歌会推出了“红歌大家唱放歌井冈山”的活动,给全国人民献上了黄金周的视听觉盛宴。红歌会虽然没有超男快女比赛现场疯狂尖叫乃至痛哭流涕的场面,却多了台上台下一起高唱红歌的热烈、震撼的庄严气氛。
近几年,“红色经典”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红色经典”音乐也不断出现在各大舞台上,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再度唤起了人们对于红歌的热忱。从大众的精神需求、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红色经典”音乐的成功再造三个方面探析“红色经典”音乐再度流行的原因。
一、大众精神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红色经典”音乐能够再度流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
首先,“红色经典”音乐符合大众的怀旧心理。近年来,文艺界乃至时尚界掀起的的复古风正是人们怀旧心理的一个真实写照。同样,正是大众的怀旧心理为“红色经典”音乐的流行提供了消费空间。怀旧是一个时代消失之后的普遍社会情绪,一般存在于社会大众的潜意识中,当某些社会现实因素不断出现,就会相应引起大众对某些现象的不满与质疑。例如,不良的社会风气、性别歧视、贫富分化加大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大众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留恋。可以说,“红色经典”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是一段辉煌历史的纪念,是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而这就暗示着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在精神上的缺失与无助所导致了新的心理需求。
“人在本体论的维度上,始终存在着偶像崇拜的内在需求”。②缺乏宗教传统的中国文化,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大众当前面临的信仰危机问题。当代社会种种复杂、残酷、多变的现实使大众的心灵渐渐迷失方向,产生种种焦虑与不安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只有在精神信仰中才能得到解脱与慰藉。于是,他们苦苦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找可以重燃激情的妙药,这种对精神、对信仰的强烈需求在焦躁不安的情绪中虚幻出另一个非真实的当下历史语境,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红色经典”的出现成了拯救大众精神、缓解大众信仰危机的精神食粮。这恐怕就是“红色经典”音乐能够再度风靡并迅速引起大众剧烈反应的深层原因。
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人们身处社会环境日益变迁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红色经典”音乐以无比坚定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积极向上的歌词,仿佛给大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力量,不仅使他们的精神有了坚实的寄托,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信仰的危机,而且使大众在社会时代大发展的环境下,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与力量,使他们的精神在“红色经典”音乐的感召下得到升华。所以说,“红色经典”音乐能再度流行是大众精神和时代发展即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作用的结果。
二、“红色经典”音乐的成功再造
“红色经典”音乐能够再度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红色经典”音乐的成功再造。可以说,正是成功再造才为它的再度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红色经典”音乐形式的再造。“红色经典”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目前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红色经典”适度的改造,有利于更多的人即年轻一代的主动接受。比如,红歌会选手崔依健的《红歌新编》将《我的祖国》和《黄河大合唱》以串烧的方式重新演绎,歌曲的伴奏增添了打击乐的色彩,多了爵士乐的风情,加上紧张有力的鼓点配合,整首歌曲呈现出新鲜、时尚的风格。而这种全新的演绎不仅让台下的中老年朋友感到亲切、熟悉,也让年轻一代跟着挥舞高歌。可以说,正是这种适度的成功改造,为“红色经典”音乐的再度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还有“红色经典”音乐的商业化运作这一环节。
“„红色经典‟的始作俑者,不是电视剧界,而是流行歌曲界,一些不一定非常聪明但肯定极富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制作人,把一些政治上已经过时,但的确曾经一度广泛传唱的„革命歌曲‟,用带有流行歌曲特点的伴奏和唱法重新„翻唱‟,然后制成唱片或磁带出售,效果好的据说连这些人自己都没有想到”。③正是这些精明的演出经纪人洞察到了中老年的怀旧情绪,迎合了年轻一代的欣赏口味,对“红色经典”的高水准艺术质量抱有信心,进而不遗余力地为大众烹制了这道丰盛的精神大餐。“红色经典”音乐的重现,不仅符合大众的需求,符合市场运作的法则,也能获得政治上的支持。正是这种政治上的支持,所以重新包装过的“红色经典”音乐,将被更加顺畅地重新推向舞台,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需求,经济效益也就随之而来。
最后,“红色经典”的成功改造最重要环节是红色精神本质的坚持。我们不难发现,“红色经典”音乐经过重新包装、商业运作之后,其本质的民族精神并没有变,只是换了一种演唱风格,换了一种演唱伴奏,换了一个更具时代特色的舞台,其高水准的艺术含量没有变,高尚的革命精神没有变,能够重新燃起大众的民族激情没有变。这些精致的改良并没有影响红色精神的本质坚持,这也是“红色经典”音乐能终获成功的关键。
三、总结
“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红色历史的浓缩精华,承载了几代人的希翼与梦想,凝结了中华民族的血泪精神,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无论何时都必将引起大众的共鸣。“红色经典”音乐以无比坚定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和激情高昂的斗志展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精神,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前进步伐,这种精神也为当下的人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今后也必将长期贯穿于历史进程之中。“红色经典”音乐的再度流行不仅让我们重温过去的美好岁月,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历史,更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彭木木:“„红色‟资源的再利用,《中国音乐学》,[J].2005.3
[2]宝宝:红色经典再度走红的内在机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2000.2
①万维网.中国红歌会官方网站http://www.jxgdw.com/jxgd/jxtv/huodong/zghghgfwz/mtgz/userobject1ai839697.html
②王妮娜.“红色经典”热与当代语境下的信仰焦虑,《理论导刊》,2005.4
③陈冲.“杂谈„红色经典‟”,《文学自由谈》,2004(4):15
张爽婷 纪祥 山东省聊城大学艺术学院2006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