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致辞—江南大学校长:认真雕琢人生,专注梦想
毕业致辞 | 江南大学校长:认真雕琢人生,专注梦想
6月25日,江南大学2016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校长陈坚寄语学子要丰富和践行工匠精神,认真雕琢人生,专注梦想,执着如一。
专注人生 匠心独运
——在江南大学2016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陈 坚 2016年6月25日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刚才,当聂耳谱曲、田汉作词的《毕业歌》激昂的旋律在体育馆内唱响时,我看到学士帽、硕士帽和博士帽下面六千多张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无限的留恋与憧憬。我相信,此情此景,将永远定格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成为人生最难忘的瞬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最幸福的江南人!在经历了学海拼搏、生活考验之后,终于收获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成功。这份成功在带给你们及你们家人无比幸福的同时,也为倾心培育你们的母校带来了无上荣光!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你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毕业!
前几天,我在学校微信上读到一篇题为《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的文章,充满着毕业生对江南美丽校园的不舍与眷恋。“江南”二字,自古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心口之中、字里行间,大家对其注解也各有不同。但我确信,在座同学们的内心深处一定都珍藏着同一个我们共有的“江南”。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崇尚真知,以学习追求卓越”的江南。前几年,学校每年都出现一间宿舍4名同学一起考取名校研究生的故事。今天,在你们当中,药学院涓苑84栋
416、法学院澈苑74栋117、纺服学院榴园12栋323等宿舍的全部同学也都考取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前几年,学校每年都有毕业研究生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今天,在你们当中,2名博士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先后刊登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我们欣慰地发现,热爱学习已成为江南的文化基因。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谋划人生,用创新实现梦想”的江南。食品学院9名同学自发组成了一支以就业为目标的“活力小分队”,他们信息共享、任务分担、精神互助,不仅每个人都成功签约箭牌、玛氏、京东、联合利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还引领组建了一批低年级、跨学院、研本联合的就业新团队,善于谋划成为他们成功起飞的羽翼。设计学院研究生冯漉大四创业,四年来实现公司营业额近400万元,吸纳14名同学就业,被央视经济频道和新闻频道分别报道;还有来自不同学院的一批同学积极投身创业大潮,成功以“创客”的身份入驻国家级众创空间,勇于创新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欣喜地看到,创新创业已成为江南的时代风尚。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胸怀担当,将爱心付诸实践”的江南。在今年无锡国际马拉松大赛中,我校4300名同学报名,2800人入选志愿者。你们当中,一定有很多同学跟学弟、学妹们一道服务于赛段计时、秩序维护、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承担了本次赛事的全部志愿服务工作,构筑了锡马赛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你们当中,还有连年前往苗族、土家族村寨支教的“红粉笔”社会实践团队;有制作微电影《以爱之名》呼唤社会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毕业设计团队。我们无比地自豪,投身公益已成为江南的行为习惯。
同学们,正是你们和一代又一代的江南人共同铸就了学校“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共同阐释着学校“轻工特色、江南风格”的办学理念。这正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是《庄子》中“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的惊叹,也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注释。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工匠精神正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这包含着:
脚踏实地、务实创新的内心气质; 专注当下、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 拒绝诱惑、坚定信仰的精神品格; 超越平庸、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
在我们的江南,有许多同学、校友和老师正用他们的行动共同丰富和践行着这一精神。我们的同学以匠心认真雕琢人生,专注梦想,执着如一。今年我校录取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张宁卓,从小怀有一个工业设计梦。自幼患有极重度耳聋的他从未因厄运降临而失去梦想,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他也未因已有成绩而改变梦想,在高考因1分之差与理想专业失之交臂后,本科期间仍然坚持自学设计类课程,甚至放弃原专业保研资格,毅然走上了艰辛的考研之路;他更未因眼前挫折而抛弃梦想,在去年首次尝试失败后,今年再次步入考场,终于考上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即将重返母校,继续逐梦人生。
我们的校友以匠心努力铸造事业,专注行业,务本求真。1965年毕业于我校发酵工程专业、生前曾担任我国生物材料主干企业总经理的已故校友——张启先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启先校友从业50年,始终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投入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科技,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引领行业。他一生为建设发酵工业强国付诸的努力与从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德,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去年底,他生前工作的公司捐资200万元,在我校专门设立“张启先奖励基金”,以此鼓励师生们不断传承他的精神。
我们的老师以匠心坚持服务社会,专注发展,勇担重任。自2005年以来,我校王洪新、曹栋、杨瑞金、张晓鸣、陶谦5位教授先后从江南腹地奔赴大漠戈壁,到新疆石河子大学连续担任食品学院院长10年。由于杰出的服务和重大的贡献,他们中有人被授予终身“名誉院长”称号,有人被评为“全国十年援疆突出贡献个人”,有人甚至把全家都带到天山脚下工作,谱写了“一人援疆行,一家援疆情”的佳话。与他们并肩工作的一大批江南大学教师,或精心授课,或指导研究,共同肩负起了为国家西部地区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重任,也因此,石河子大学食品学科已在新疆各高校同类学科中位列第一。
同学们,无论是张宁卓同学、张启先校友,还是援疆教师团队,在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底色是执着,内涵是敬业,核心是坚守。人生或目标不同,或路径不同,或术业不同,或机遇不同,但只要我们始终专注人生、匠心独运,就一定会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梅子黄时雨,华年谁与度。亲爱的同学们,离别充满着感伤,更承载着希望。从现在起,母校将成为你们厚重的乡愁,你们将成为母校永远的牵挂。请珍藏学位帽上那具有特别意义的流苏,将它与母校的祝福一并装入行囊,奔向远方。
再见了,江南!相信江南将成为你们每个人一生的珍藏!再见了,同学们,一路珍重!
第二篇:大学校长毕业致辞
大学校长毕业致辞
编者按: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精神气质!本期《校园·毕业季》我们选编了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中国医科大学校长赵群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在两位校长对学生或激情四射或理性质朴的谆谆教诲中,我们看到了每一所大学不同的底蕴与追求。
人生出彩会有时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今天,我送给你们一句话:执着追逐青春梦,人生出彩会有时!我丝毫不怀疑你们的才华、聪慧与自信,但是,梦想只有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当热情遭遇寒流,当坦途转入低谷,当进退面临抉择,你们的青春该如何绽放?你们的梦想该如何实现?你们的人生该如何出彩?
我想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校友、人人网CEO陈一舟的创业史。1987年考进武大的陈一舟,入校后申请从物理系转到计算机系学习,那时的他就开始做着在IT行业打拼的梦。1999年,他首创“ChinaRen社区”,不到两年被搜狐并购;2001年,他冒着因提前解除合同而失去所有股票和奖金的风险,辞去搜狐高级副总裁前往美国二次创业,却因“9·11事件”对美国股市的影响被迫中止;之后,他先后投资“邀发短信网”,创办“千橡互动”,却遭遇无线业务增值的寒冬;2006年以来,他收购“校内网”改“人人网”,终于在美国成功上市,并当选“2011年中国创业人物”。
30年的坚持,陈一舟历经大起大落,从未放弃对未来的信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有一种精神叫坚持,它让人激情不息,奋斗不止!这是陈一舟的创业秘诀,也是我们武大人的精神气质!
同学们,我们坚持,是因为值得;没有坚持,梦想只会成为空想。而坚持,就是对自我实现永不放弃的期许,就是对成功机遇的敏锐感知,就是对外部环境的准确判断与积极改造,就是面对挫折与苦难时的坚强意志!我希望,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身处顺境或逆境,都要让激情与信心的火焰燃烧不败,照亮你们的航程!我相信,只要你们坚持梦想永不放弃,人生出彩会有时!同学们,让“武大精神”与你们同行,用你们坚持不懈的毅力,用你们恪守正道的品格,用你们勇于担当的气魄,去奋力追逐你们的青春梦想,去尽情挥洒你们的青春风采!
放隼高飞天地阔,人生出彩会有时。(武汉大学校长 李晓红)
大医精诚德为先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际,作为大家的师长,也作为大家的朋友,我向你们提出一些寄语和期望。
一是希望同学们牢记天道酬勤,做事一定要勤奋。医生承载着太重的责任,所以需要我们学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努力钻研,全面仔细考虑问题。工作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遇到困难不灰心、不抱怨。勤动脑,勇于创新;勤动手,实干精干;勤动笔,积累经验。
二是希望同学们为人一定要高尚。选择了医学即选择了高尚,“大医精诚德为先”,学医之人除了医术精湛,更应具有仁慈的心灵与博大的胸怀,要淡泊名利,心境光明,行事磊落。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全身心地为患者着想,解人之痛,暖人之心,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永远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坚守一份责任之心、练就一颗豁达之心。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不怕从最基层做起,学会在困难中修身,勤奋做事,高尚为人,立足本职,追求卓越;你们要永远保持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不断探求新知、追求真理,永葆思想的活力;你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长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永不言退的锐气和积极进取的朝气,像医大的先辈一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中华的振兴、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要不断强健体格、砥砺意志、锤炼人格、陶冶性情,以豁达的心态直面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对待人生的失落与坎坷,始终自信地去成就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的未来。
同学们,请大胆而自信地投入火热的新生活,用你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请你们记住,当你们走出校门之后,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都会有一个忠实的、可信赖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他默默地注视着你。当你成功时,他愿意分享你的喜悦;当你受挫时,他愿意分担你的忧愁;特别是当你需要帮助时,他真诚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这个朋友就是你的母校——中国医科大学!
借此机会,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9月份,学校积极筹备建设的、全校师生热切期盼的沈北校园将全面投入使用。新校园充满医大人文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中国医科大学校长 赵 群)
第三篇:大学校长毕业致辞
重庆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2012年07月02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赵晔娇
无论是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还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校长李志强的“清华北大是软卧,一本是硬卧,二本三本是硬座”……这个毕业季,中国的高校校长们,以或萌或潮或诙谐又或犀利的语言,为毕业生上完最后一课。这是“卖萌”还是“争宠”被社会热议。而在专家眼中,这是教育与历史合拍的表现。
6月28日,重庆大学毕业典礼,该校校长林建华对毕业生的发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引得满堂喝彩。一些外国毕业生也打出了“感谢中国,感谢重大”的标语。
就在一天前,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典礼上,该校校长付子堂选择将自己改编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送给在场学生。
如果说上述致辞分别代表了“萌”和“潮”,那么东莞理工学院的校长致辞则属“诙谐”型。
“我们脚上的皮鞋,化学一下,左脚变胶囊,右脚变酸奶,神奇得不可理喻。然而,社会是一个大融炉,需要擦亮眼睛,谨慎行事……”
校长潮语缘何如此集中?这还要追溯到2010年。
“什么是母校?就是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当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仅仅16分钟的毕业演讲,被30次掌声打断。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身高喊:“根叔”。
“根叔”火了,他一改此前高校校长威严和不苟言笑的形象。有媒体甚至对此评价“盛况空前”。
在之后的2011年,“根叔效应”骤然显现。众多校长、院系负责人均以各自方
式,在毕业典礼上“各显神通”。
到了2012年,这一现象越演越烈,去年的“伤不起”、“打酱油”等还未唱罢,今年的“纯素甜”已经登场。
毕业典礼异彩纷呈的同时,有人却对此表示了忧虑。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曾在一次校长论坛上表示,对毕业典礼这种庄严场合,校长这种讲话实在不可理喻。若高等教育这样下去,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
此外,也有人认为,类似校长致辞,是校长们的集体作秀,实质是暗拼学校声誉和理念。
对此,专家的看法更为积极。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大学校长的幽默表现,一改此前“校长难见脸难看”,是对中国高校行政化的一种冲淡。校长用幽默而深刻的语言营造欢乐氛围,为毕业生的高校生活画上句号,让毕业生留有回味。
著名评论家、作家徐迅雷则认为这是与历史的合拍。
“活泼而开放的表达,更符合80、90后新一代的思维方式。评判的标准,更重要的是看校长讲话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徐迅雷说,在蔡元培等一批教育家治校时,都提倡开放和包容。如今,高校校长们能在毕业时尝试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与历史合拍的表现。(完)
第四篇:2017届西南大学校长毕业致辞
2017届西南大学校长毕业致辞 守护西大人的尊严与荣耀!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终南葱郁,蝉鸣紫藤。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季丰收时。今天的典礼,既是告别,更是庆贺。看着你们这几年渐渐褪去的懵懂与青涩,此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溢彩与流光,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在这美好的时刻,我想带领你们一起,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与你们并肩的亲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几年来,同学们在西北大学学习、生活,朝夕相伴,与母校、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对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熟悉而亲切,这就是我们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同学们一样有太多的感触。以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教学名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师学者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始终将培养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置于最重要的地位。我们深深感受到,一所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的延续,在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锤炼,在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弄潮儿。大学成就人才、人才创造文明、文明造就未来。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同学们一样有太多的留恋。你们曲径晨读的身影,你们夜幕凝思的神态,你们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你们为一场学科竞赛集中攻关的画面,你们在运动场上飒爽的英姿,你们在咫尺小舞台演绎的人生大剧场,还有侯外庐学术讲座、杨钟健学术讲座,军训、体育文化节与音乐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这些都终将定格在母校前进的记忆中,值得每一位毕业生永生回味、珍藏。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和同学们一样,也有一些遗憾。以完全学分制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将启动,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双学位项目也即将招生,宽敞明亮的学生活动中心、西食堂即将投入使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刚刚装好空调,现代化的体育训练馆还在加紧修建,大家毕业在即,不能享受这些福利。一些同学可能有过“挂科”,可能没有拿到更高的奖学金,可能毕业设计并不顺利,可能有过矛盾和误会,可能错失展现才能的机会,等等。这些遗憾,是我们前行的牵引和不竭的动力。
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许多同学可能会反省自己的大学之路,感觉似乎读了几年无用之书,过了几年蹉跎岁月,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完全用到实践当中。我想强调的是,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经历,构成了立体化、多方位的具有西大风格、西大灵魂的精神和价值,所谓的“读无用书、做有用人”讲的就是读书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做人的自我修养和能力提升。
时间积淀下来融入你们血脉的是“公诚勤朴”的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这也是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的价值体现。
大学的生命力是持久的,西大的存在是永恒的,我们都是西大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有幸在这所世纪学府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结成终生命运共同体,是缘分,也是一种责任。学校生活有边界,社会大学更精彩,走出校门或者迈上更高的学习阶段,是成长,也是一种责任。前几天,在优秀毕业生颁奖典礼上我期盼每一名毕业学子都能成为响当当的西大人。响当当意味着责任、传承,意味着喷张、薄发,意味着对西大精神的不断弘扬,对西大人尊严与荣耀最虔诚的守护!做响当当的西大人,守护西大人的尊严与荣耀
要有博大的情怀。情怀是一种格局、一种态度、一种温度,更是一种按捺不住的生命激情。这种情怀应该是人文的情怀,西大走出去的学生,不仅在于生命个体有丰富的体验、厚重的积淀,更在于要为这个世界带来温度、带来温情。这种情怀应该是天下的情怀,“为天下计”“为苍生计”,具有高度关注和参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这种情怀应是敬畏的情怀,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工作,常怀敬畏之心,常行有为之举。
做响当当的西大人,守护西大人的尊严与荣耀
要有坚定的信仰。信仰是一种韧性、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毕业伊始,暂时的挫折在所难免,但保持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保持纯朴真挚的理想追求,是西大人坚定信仰的磐石。这种信仰应是对人类、国家和民族的信仰,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讲“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奋斗的青春只有与国家民族命运同心同向才能闪出最耀眼的光芒。这种信仰应该是对科学的信仰。6月19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我校调研座谈会上,深情地讲到参观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时的感受:“一路寻找伟大,找到的多是昙花,今天我找到了平凡,欣喜地偶遇伟大。”大家要像侯伯宇等一批学术大家、师德楷模一样,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谨守纯真、质朴而岿然不动,执着于科学的追求,奏响出人生最美妙的音符。
做响当当的西大人,守护西大人的尊严与荣耀
要有时代的担当。担当是一种能力、一种奉献、一种使命,更是一种选择远方只顾风雨兼程的境界。能够担当,敢于担当是一代代西大人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这份担当是对自己的担当,自律自强、奉公克己、慎独慎微。这份担当是对家庭的担当,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份担当是对事业的担当,不因事易而轻视,不因事苦而放弃,不因事难而退缩,不因事成而自喜。
同学们,我们相识于金秋,离别于盛夏。我期盼着每一位毕业生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属于你们、属于母校的传奇与荣光。
谢谢大家。
第五篇:北京大学校长毕业致辞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来源:北京大学网站)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又一届毕业生将从这里启航,迈向人生新的征程。年年相似,送走的是青春跃动的身影,留下的是我们值守校园的难忘记忆。在这走与留之间,便有了我们今天这份留恋和期盼。
首先,我要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抚育你们成长的爸爸妈妈,向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向关心帮助过你们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大学时光,似长又短。对于从这里走过的你们,相信与湖光塔影相伴的几年,将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骄傲、最难忘的一段岁月。你们的行囊中,一定还会珍藏着当年北大录取的通知书;你们的背包中,一定会有“从知道到懂得”,记录你们成长岁月的那“15张日记合影”;面对你们手中的车票,也许有人会轻叹一声“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但你们的内心深处,“北大”一定早已揉进最柔软的地方,你会在未来不经意间为曾在这里走过,感到温暖、充满微笑,催发自豪和奋进!
这也许就是北大的印记!
同学们:今天,就要毕业了。看着你们头戴学士帽、身着学位服,我感受到了荣誉和骄傲!你们是学校付出后的回报,你们承载着学校未来的形象和声誉!我希望你们永远尊敬这份荣誉!
青春可以有多种方式去记忆,但属于我们的青春,这一刻我们共同见证!
我记得,你们入学时正是2008年。那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灾难的疼痛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地震摧毁了家园,但摧毁不了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不管是来自灾区的你们,还是同样经历过灾难和困苦的你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终于完成学业,迎来了今天的毕业,你们是优秀的,你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给家人、给社会、给国家,当然也给你们自己的青春做了最好的告慰!
我还记得,在2009年的那个夏天,你们为了准备国庆游行,放弃了暑假,在烈日下坚持训练。或许你们也曾抱怨训练太苦太累。但十月一日那天,你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昂首走过天安门城楼,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相信你们所有的苦和累、汗与泪,都化作了心中满满的骄傲与自豪!北大方阵——“我的中国心”,那是北大学子献给祖国的礼物,那是属于北大2008级的“成人礼”!
同学们,2008年的秋天,你们来北大求学;两个月后,我回到北大,担任校长。四年来,我和大家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北大教给大家很多,而大家也教给我这个校长很多。我们曾经一起在新年狂欢夜上唱歌,我努力学习你们所使用的话语,用心来体会你们这代人的快乐和郁闷。只要有时间,我会到未名BBS上看一看,认真阅读校长信箱里面的每一封来信。大家对学校工作包括对我本人提出的批评,我诚心接受。我感受到每位同学和我一样,深爱着北大。这里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当然也有批评和建议!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北大的发展和进步,也希望在未来,同学们一如继往地支持北大、帮助北大!
同学们,未来是全新的,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北大给了你很多,但给不了你们所需要的全部。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会感受到逆境的苦涩,体悟到面对十字路口时的彷徨与困惑。人生难免会有低谷,但在那时要把它作为放慢脚步、思考人生、积蓄力量的阶段。要相信人生有起有落、有喜有忧。无论选择了怎样的人生路径,无论遭遇
到怎样的艰难困苦,你们都要永远牢记北大人的精神和品格,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朝着设定的人生目标,志存高远,再出发!
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读书学习、探索新知的习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能够重塑人生。读书学习,是让你们长久葆有敏锐思维、开阔视野、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的最好方法。过去四年,你们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广泛汲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学术菁华。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选择继续深造,我都希望你们能保持永远学习、探索新知的人生状态。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曾经任教于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钱穆先生,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更没有留过学,他从乡土中完全靠自身努力,通过勤奋始一而终的学习最终成为史学巨擘。法学泰斗芮沐先生是我国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奠基人,如同做学问一样,先生喜欢追求新意,对新鲜事物有着特别的兴致,即使年事已高也经常到中关村电脑城、图书城去,遇到新型电子产品便会走上去亲自体验。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更给我们树立了坚持学习的榜样!
学习不仅是一个目的,应该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但这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前段时间,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们学校一位保安甘相伟,他在北大西门站岗,很苦,很累。但他坚持读书,到处“蹭课”。他写了一本书叫《站着上北大》,我在他书的序言中写道:我不只一次地对北大同学们说过,最聪明的学生应该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北大资源武装、提高自己的学生。相伟在这方面的智慧简直发挥到了极致。同学们到社会中,希望你们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不断学习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只有这样你们才会不断丰富自己,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永远处于优势。相信社会是个大课堂,你们会在那里同样书写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不畏困难、坚毅卓绝的品性。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为学为人亦都如此。今年是老校长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当年《新人口论》遭到错误批判的时候,马老表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这种“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赤子情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的学术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人生有起有落,如同比赛有输有赢。欧洲杯昨天凌晨结束了,相信在座的同学有很多看了全部比赛。16支球队,也许再次印证了“足球是圆的”。但落后时不放弃,被动时不慌乱,平淡时不焦躁,占优时不骄傲,这样的球队就能战胜自已,超越自己,走得更远!
北大人历来不缺少雄心壮志,也不缺乏挑战巅峰的勇气,一走出校门,你们将被社会高度关注,但“系出名门”不等于成功,能够被认可才是关键。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打完小组赛,还有淘汰赛,问鼎冠军更是艰难!所以,始终坚守对未来的希望,始终保持坚毅卓绝的奋斗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会迈上人生的巅峰。
去年十一月,我来到我们考古实习基地,我看到了同学们在周公庙遗址考古现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深深地触动了我。远离燕园,这些同学们的生活不可谓不苦。同学的脸被晒黑了,说话的声音响亮了,吃饭的饭量也大了。但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精神状态是那么的饱满,他们对专业的投入是如此的执着。在给我的汇报中,一位女同学有这么一段话:一把手铲,一副手套,一片天地;一个队伍,一个院子,一个集体;选择一个事业,像做灰坑一样做到底;整理好自己的生活,像整理资料一样整整齐齐;安排好自己的人生,像统筹一个探方一样仔仔细细;考古,是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一种神圣;在这里,我们在播种,也在收获;我们挖掘的是历史,也是属于民族、属于自己的意义。周公庙的旅程,正在进行,也将伴随我们的成长进行下去,一天,一辈子。
同学们,我为他们而感动,我相信他们也代表了你们!
我还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抱负。一百多年来,家国天下的情怀、心系苍生的风骨、报效祖国的追求,已经融入一代代北大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烙印。作为一个拥有共同使命的优秀群体,我们最大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更是国家的昌盛富强和民族的崛起复兴。
前几天,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农园食堂观看现场直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而欢呼。几十年来,在中国航天事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北大人也积极参与其中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未来,北大的贡献率应该更高,这样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大家的身上。我希望你们始终牢记:对于北大人而言,“服务国家战略”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传统、一份责任和一世担当。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像北京大学这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光荣属于过去,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在未来延续这份光荣传统,都能够成为推进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贡献者!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忘记今天因为激动、因为离别、因为自豪而流下的泪水,永远不要忘记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永远不要忘记心中的誓言和时代的召唤!
“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这是我今年为《北大博雅》系列丛书《村土寸心》一书的题词,这本书记载了25位北大校友在祖国各地基层工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把这句话也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走出校园,不管扎根何处,都能以强烈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无愧于“北大人”这一光荣的称呼!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拼搏,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在未来不同的岗位中,延续北京大学的光荣与梦想,谱写辉煌壮丽的人生篇章!
谢谢同学们!
祝福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