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骨远红外胶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解读
正骨远红外胶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核心提示:【关键词】软组织损伤;中药;远红外;陶瓷;胶贴在骨科临床中,经常遇到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2006年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中药;远红外;陶瓷;胶贴 在骨科临床中,经常遇到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以麝香追风膏为对照,将符合标准的6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观察,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共686例,男375例,女311例;年龄12~69岁,平均36岁;均有慢性劳损病史。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年,其中踝关节组织损伤121例,膝关节组织损伤184例,颈、腰肌劳损206例,肩关节周围炎175例。治疗组340例,对照组346例。
1.2 治疗方法
正骨远红外胶贴由当归、川芎、红花、玄胡、没药等药物组成,经精选上药提取后,以医用载体胶作为载体,将正骨散方和具有产生远红外线的远红外陶瓷粉整合到医用载体中制成正骨远红外胶贴备用(15 cm×9 cm×0.1 cm)。分组及用药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组,平行对照给药,试验组用正骨远红外胶贴,对照组用麝香追风膏,根据患病部位范围、疼痛轻重确定敷药面积。每天1次,连敷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冷感型正骨远红外胶贴具有消炎止痛、凉血降温功效,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具有明显红肿、发热等炎症早期者,故主要用于踝关节、膝关节软组织慢性损伤、肩关节周围炎和腰肌劳损的早期等;温感型及热感型正骨远红外胶贴可以消炎、活血、温经止痛,适用于关节肌肉疼痛、肩酸腰痛及跌打、扭伤等具有明显炎症和疼痛者,主要用于肩关节周围炎、踝关节、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和腰肌劳损后期。根据患者患病部位范围、疼痛轻重、瘀肿大小确定敷药面积,但不可直接用于伤口或皮损处。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和功能恢复稍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60例采用冷感型正骨远红外胶贴治疗,180例采用温感型或热感型正骨远红外胶贴好及施治疗。痊愈215例,占63.24%;显效65例,占19.12%;有效45例,占13.24%;无效15例,占4.41%。总有效率为95.59%,见表1。
346例采用麝香追风膏治疗。痊愈159例,占45.95%;显效64例,占18.50%;有效74例,占21.39%;无效49例,占14.16%。总有效率为85.84%,见表2。
2.3 两组总疗效比较
按上述标准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如表1、2所示,正骨远红外胶贴在对综合疗效的构成比、有效率和治愈率等方面,比麝香追风膏的综合疗效更为显著(P<0.05),提示正骨远红外胶贴在综合疗效方面比麝香追风膏更为突出。表1 正骨远红外胶贴临床应用疗效统计
表2 麝香追风膏临床应用疗效统计
讨论
慢性踝关节、膝关节损伤、颈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慢性软组织损伤都是生活中让患者难以忍受的常见疾病。患者通常有疼痛酸困、发胀、发紧不适,甚至影响睡眠,影响工作,临床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外用药、口服镇痛药或温经活血通络的中药进行治疗。近期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引起全世界的广泛重视,不少患者表现了明显的排斥。而且由于口服药有首过效应,部分药物经过肝脏代谢,使到达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因此现在的止痛方法多是内外联合,以局部治疗为主。患者如果通过外用药和物理治疗能够缓解病情,尽量减少使用口服剂或注射剂,这样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祖国医学认为“筋喜温而恶寒”,正骨散药方是我院骨科使用了四十多年的经验方,经不断潜心研究,经验积累,总结出正骨散药方,选用当归、没药、红花、川芎等中药打成干燥粉末,用时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具有活血止痛良好的疗效,至今仍受群众欢迎。但是,受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局限,中医膏贴存在其先天的缺憾,软膏是以酒、面粉、麻油、饴糖、蜂蜜等作为赋形原料,其缺点是携带使用不方便、遇体湿易溶化而污染衣物,易发酵霉变而影响药效,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近年来,医用载体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不鲜见,它是广泛应用在控释系统中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性能和机械性能,如无毒、无过敏性、生物相容、对许多药物有良好的渗透性、易加工成型和机械强度高等,它既具有良好的黏性,又能贮足够量的中药并控制药物缓释。有研究表明:远红外陶瓷能促进局部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增加[1],为此我院与生产厂家合作,以医用载体胶作为载体,将正骨散方和具有产生远红外线的远红外陶瓷粉整合到医用载体中制成正骨远红外胶贴,既对局部起到药物治疗的作用,又起到物理治疗的作用。经对686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严密临床观察,试验组340例中,治愈215例,治愈率63.24%,有效率95.59%;对照组346例中,治愈159例,治愈率45.95%,有效率85.84%。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骨远红外胶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优于麝香追风膏,疗效可靠。正骨远红外胶贴药物组成中当归辛甘温,能“破瘀血、生新血”(《本草纲目》);川芎辛温,为血中气药,性善走散,能“调众脉,破瘀结宿血——消瘀血”(《大明本草》),与当归合用活血行气,疏通血脉为主药;红花辛温,可“活血、润燥、止痛、散肿”(李时珍语),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没药、红花活血散瘀共为辅药。从查新结果看[2~6],目前临床上虽有用传统膏药、外洗、熏蒸、外擦、理疗等外治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报道,但未见有以医用载体胶作为载体,将中药和具有产生远红外线的远红外陶瓷粉整合而成之制剂治疗本病的报道,亦未见与正骨远红外胶贴相同的组方和工艺。据此可以说本贴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找到了一种新型外用药物。【参考文献】 1 黄益民,赵辉.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X1对人体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6,15(2):93-98.2 佃仁森,王和鸣,练克俭,等.中药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3:68-72.3 连伟,陈跃安.活血止痛膏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9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0):434.4 谢克谦.药摩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78例.按摩与导引,2006,1:22-24.5 罗史导.自血光量子疗法合腰痛散治疗慢性腰肌劳损58例.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1):81.6 叶孝凯,王云,刘延东.文蛤膏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28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6,5(9):563-564.
第二篇: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组最多见的疾病,据报道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达6.55‰,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每次反复带来的损伤越来越严重,使病人性格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而且导致疾病更加难治,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笔者从中西医结合入手,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50例,年龄:42-65(54.2±5.89)岁,重病程17-40(31.3±5.74)年。上述病例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自言自语、自笑、意志行为减退等阴性症状及少数阳性症状为主要研究目标。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吉林西点)4-6mg/日、安坦根据实际情况应用。2.治疗方法
2.1分组和取穴上述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人均长期口服利培酮。治疗组25例另外进行艾灸治疗,取穴:主穴:百会、风府、神门、大陵、心俞、气海、丰隆、太冲。配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听会、头维、太溪。手法:1)温针灸,3-5穴/次,各灸3-4壮(或20-25分钟),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2)用艾条温和灸,3-5穴/次,20-25分钟/次,每天灸一次,8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单纯服药治疗,不进行艾灸治疗。
2.2评定工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进行处理分析。3.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PRS及PANSS记分比较详见表1,列表可见,艾灸治疗前两组BPRS及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PRS及PANSS评分则出现显著差异(P<0.05及P<0.01)。治疗组行艾灸治疗前后2个量表的减分率较为明显,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1及P<0.01),显然说明艾灸治疗后一些精神症状大有改善,尤其表现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及意志行为减退等精神病阴性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治疗前后则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4.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癫病的范畴[2]。《难经》曰:“重阴者癫„”,故“癫属阴”。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情感淡漠、思
维贫乏、生活懒散、喜静恶东、意志减退、不与周围人交往,甚至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等。治疗上虽有几十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但仅在于控制急性症状,治愈率低,极易复发,而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则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稳定病情,所以仅靠单纯服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较理想效果。中西医结合则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疗效,而针灸治疗精神病在我国历史悠久,体针、耳针、手针、腕针、艾灸及穴位埋线等治疗手段从古代沿用至今,而艾灸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也一直为世人所公认,正所谓“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3]。尤其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显著。选穴多以督脉穴及2手足厥阴经穴为主,督脉通于脑,灸百会、大椎、风府可振奋一身之阳气,疏通全身阳气,振奋精神;内关、大陵、太冲为厥阴经穴,用于宽胸理气、定志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联合足三里、脾俞、太溪灸之可健运脾土、补益肝肾,可以振奋肾气;听会可疏利少阳,行气通窍灸之对于幻听明显者效果显著;上述诸穴联合应用,共奏温经通阳、补益肝肾、宽胸理气、消瘀散结之功。另外利培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5-HT2及D2受体均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治疗阴性症状较阳性欠佳,副作用明显,而艾灸治疗对改善精神阴性症状疗效明显,并且不仅不存在副反应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利培酮的治疗副作用。本研究由于仅选择了男性病例,样本搜集数量不大,患者病程长短不一,对本研究的精确性带来影响,笔者治疗上初作尝试,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深入探索其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园。二十一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
[2]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
[3]《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