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个人生活史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案例研究
《基于个人生活史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案例研究》
申报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个人生活史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一个崭新视角
教师的成长具有高度的个人生活史特性,生活史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息息相关。近20多年来,随着批判教育、解放教育、女权教育、日常教育学派等的兴起,教师个人生活史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关注(Carter, 1993;Clandinin & Connelly, 2000;Elbaz, 1990;Goodson, 1992;Witherell & Noddings, 1991)。
研究表明,生活史不仅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产生更深层的自我了解;而且会激起其自我成长的职业承诺与动力,努力探寻个人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与策略;从而促进教师更积极主动地的发展,建立高度的专业意识与自信心,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Britzman, 1986;Goodson, 1994;Woods, 1987)。
对新手型教师来说,个人生活史更具有重要作用。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其它阶段的教师所遭遇的困难更多,问题更加复杂,包括学校社会系统的适应,教育专业理论、能力与经验的不够成熟。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计划性、时效性的帮助,才能帮助教师顺利度过这一充满危机的发展阶段。伯洛(Bullough, 1989)发现,新手型教师教学行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多受到个人过去生活史的影响,尤其是教学的第一年最为明显。同时,新手型教师在教室内使用的许多因应策略,都与个人的倾向(personal disposition)及先前的经验有极直接的相关,他们往往是按照从前自己当学生时教师如何教他们来开展教学的。因此,从个人生活史出发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①
2、教师专业成长亟须人性化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改革正逐步聚焦于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败的决定因素已成为共识,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也与日俱增,当然,“挤干水分能沉积下来的东西委实太少。”从教师的个性特质出发,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符合个体特性的规划,使教师专业成长体现“以师为本”的人性化特点,是目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领域中的新领域。从教师个人生活史进行研究,对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新的视角,也更能体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性化。
3、“教师第一”的理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蕴
三年来,我校一直在进行“营造绿色教育生态”的探索与实践,其三维目标是促使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共同成功。其中,“营造教师成功的教育生态”,我们提出了“在管理的视野中,教师第一”的理念。我们认为,“教师第一”的核心是促使教师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职业生涯蓝图。我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1岁,研究教师个人生活史,规划教师职业生涯,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较为理想的切入口。
二、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教师个人生活史
教师个人生活史就是关于教师个体教育与生活的历史,但它不是孤立的零星的个人记忆,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教师在其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教师的个人生活史不仅具有个体发展意义,而且可以通过个人生活史观察到教师教育生活的全部信息。由于人生活在具体的时空历程中,因此生活史不仅是社会时空的一部分,而且能 1 较为人性和生动地反映其成长。②
2、教师专业成长
广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有两类: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本研究取前者,将教师专业成长理解为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结构含盖着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成长需要等不同侧面。利特尔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也可看做是教师的职业生涯的演进过程。从这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可能会影响并反映教师个人生活的三个方面:教室中的生活、教研室(staffroom)中的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展开。教师作为课堂教师、同事和职业团体一员的构想,提供了一种判断教师专业发展性质和结果的标准。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用教师课堂工作中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和判断力的提高来衡量;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亦可用其对专业团体所作的贡献来衡量;再次,教师专业发展还可用教学工作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来评判。③
3、教师专业实践知识
伍兹(Woods,1987)指出: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包括:(1)个人的: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逐渐发展出来;(2)经验的:教师专业实践知识乃是其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累积与重组的结果;(3)建构的:教师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基于专业上的需要,通过发现、修正与内化等复杂的过程所建构;(4)再诠释的:教师不断将既有的知识融人课堂教学中,并经过个人的重新诠释与转换的过程,使知识的形式符合现有的环境需求。可见,教师专业实践知识的形成,与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密切相关。④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费斯勒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理论
费斯勒(Fessler,R)提出了动态、灵活的教师职业周期模式。他把教师的职业周期放在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之中来考察,教师实际经历的职业周期是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人与这两个环境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费斯勒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图
费斯勒的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将教师的职业发展周期置于个人与组织场景之下来考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其专业外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专业观念和专业行为与其专业之外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⑤
2、帕尔默关于教师“自身认同”理论
帕尔默(Palmer)提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所谓“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组成,赋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长的文化环境,有支持过我的人,也有伤害过我的人;我对别人和对我自己做过的有益的或无益的事情,爱的体验和痛苦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中,自身认同是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汇,这一切的一切不断聚合在我们成其为人的永恒的奥妙中。
所谓“自身完整”是指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对这些力量我是欢迎它们还是害怕它们,认同它们还是反对它们,追随它们还是拒绝它们?通过选择自身完整,我会变得更加完整,但是完整并不意味着变得完美无暇。通过承认我原本是的那个整体,就意味着更加真实了。
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是一个处于复杂的、不断需求的、终身自我发现的过程中的敏感领域。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
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⑥
3、徐碧美关于教学领域中“专家知能”的理论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碧美对专家教师与非专家教师之间的关键差异有过突破性的研究,她认为专家教师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反思和思考是专家知能的重要特点; 第二、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是专家知识发展中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专家知能的获得至关重要。第三,专家教师能不断探索和试验、质疑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以及积极回应挑战。第四,能对自己能否从挑战中有所收益作出正确判断。
专家知能具有多样性和分布性的特性。所谓多样性,指当专家面临新情况和处理新任务时,他们的行为与新手一样。所谓分布性,指每个人都具有某种专家知能。以专家水平来完成一项任务常常要求集合许多人的专家技能和知识。教师专业实践知识的形成是教师的具体工作环境和他们与环境的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们工作环境中其他人相互作用。这种互动并不仅仅是互相给予刺激和鼓励。教师之间的讨论或者教师参与的“话语共同体”,使教师能吸纳“话语共同体”提供的观点、理论和概念,并用于理解经验。
徐碧美关于教学领域中“专家知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专家。如果我们在专家的行为表现和专家如何达到这种行为表现之间作出区分,那么要理解前者,就应该把专家知能看作是“多样化”的,因为专家知能的集中对实现高水平的行为十分重要;要理解后者,就应该把专家知能看作是“分布性”的,因为只有不断参与专业“话语共同体”,专家才能得以维持和发展。
专家知能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年青教师的专家职能,从而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并使他们在专业发展的适当阶段接受挑战以便扩展他们的能力。专家知能的“多样性”和“分布性”强调培育协作文化的重要性。在这种文化中,教师可以集合专家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话语共同体”以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⑦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来,在教师的专业「主体性」被确认之后,教师「个人的」观点在相关研究中乃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合作性传记研究的使用,能协助教师更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优缺点,并提升其反省、元认知、教室生活的诠释理解、自动调整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等能力。同时它提供教师与同事分享专业的感受、经验与体悟,或是在对话交往中产生冲突与矛盾,从而共同合作,一起探寻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努力目标(Bullough & Baughman, 1996;Haserman, 1993;Konwles, 1992;Raymon, 1992)。这些研究反映出,通过合作传记研究将教师群体的生活史加以分析,并进行集体对话与反思,对于试图发展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教师,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古德森(Goodson, 1994)认为,教师的行动与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教师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内容,都会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动的“影响史”,对教师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具有无所不在的影响作用。可见,教师专业实践知识是其受各种生活条件影响的产物,也是教师生活史具体化的形式。通过生活史分析、理解教师实践知识是极有效的途径。
有研究进一步指出,不同的个人生活史内容会造成教师专业实践知识不同情况的质变与重组。当然,并非所有经验的发生,都会促成教师知识的重新建构,只有某些经验是属于“重要事件”(critical events)的性质,该事件能刺激新的行为与新认知的形成。这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可能来自外在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是来自教师专业发展上关键阶段的经验,例如教学的第一年、教学满三年、退休前的阶段等,都是发生重要事件的可能时机。同时,来自个人、家庭、结婚、离婚、生老病死等经验,对个人而言,都是重要事件的来源(MeaSor, 1985),这些事件足以影响教师专业实践知识的再建构与发展。
个人生活史不仅是教师建构实践知识的基本素材,更是教师重构其自身知识的动力来源(Knowles, 1992)。生活史对教师自我发展、认同自身角色具有直接的影响与塑造作用,并且其产生的影响常较为深远而不易改变。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学技能的进步,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这属于更深层次的价值层面的反思。因此,教师的反思有两种:一是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二是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观念、思想的反思,它是一种价值的反思,“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对其进行的主动地、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价值层面反思需要运用新的方法,个人生活史即为教师的价值反思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大量研究表明,每个教师都会有关于学生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属于个人化的、内在化的“实践理论”,它也被学者称为“个人知识”。随着对教师个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Connelly & Clandinin, 2000;Elbaz, 1991;Britzman, 1991)对个人知识逐渐达成了共识,认为教师在每日的课堂活动中会常常运用教与学的理论。这种理论可能是内隐的;它们构成了教师的“个人理论”或“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因此,个人知识就是源自于教师真正的教育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混合体。克莱宁(Clandinin,2000)认为个人知识是教师对各种教育问题的看法与信念,它来自于教师的经验。巴特(Butt, 1991)指出,个人知识是教师通过以往经验而形成的对教育的各种主张,它联结着教师的过去(经验),现在(当前对教育的看法与主张),以及未来(以现有的知识体为基础对未来行动的预期与决定)。虽然上述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的定义有不同侧重,但均突出了知识的经验性与实践。既然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是与其个人理论所密不可分的,而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又是与其生活史密切相关的,即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实践的历史,就会形成个人独特的“个人知识”,因此对个人生活史的分析与研 4 究就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学行为,是因为我有这样的教育与生活实践,它就逐渐促使我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与想法,从而产生了这样的教学行为。”因而个人生活史的研究为教师的价值反思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与视角,它是帮助教师反思自身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之所以形成的重要方式。
陈美玉的研究发现,有效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通常都与教师极为亲近的生活史、本身拥有的专业知能及其对教育的希望与梦想有关,因此,脱离教师发自内心且自我导向式的学习,专业发展活动大多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换句话说,教改者、学校管理者要对教师学习的理论有更多的理解与掌握,采取更尊重与人性化的方式,作循序渐进的规划与经营,才能协助教师因学习而产生较持久性的改变。正如Louden的观点认为(1991, 197),教师的学习与改变,牵涉其专业生活的改变,因此,所有的专业发展方案,都应更关怀与人性化,而不应过度的傲慢与自信。因为在这个领域中,教师拥有极高的自主权,他们始终会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应该学习什么。⑧
张启哲认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孩提时代接受教育起,知识不断积累!能力逐步提高以及品德的主动发展,构成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教师对自己当学生时的角色认识和对过去学习生活获得的体验,可以转化为今天的教育智慧,并能激发教师对教育真谛的深刻理解,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对教育的反思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能更充分地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⑨
赵昌木、徐继存等人认为,教师是社会人,又是独特个体。教师的成长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发展内在因素的制约。影响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主要有教师对教与学的行为及教学情势的感知、理解、判断、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认知能力。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体验、修炼和内化所形成的职业道德,教学生活中的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不断地学习、求 知、探索、进取,追求教学卓越与完美的强烈而持久的职业发展动机以及时常对自己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进行分析、反思的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等。⑩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是学校2006年度省级规划课题《基于教育生态的学校三维成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子课题。学校在“营造促使教师成功的教育生态”方面已作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基于“生态课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已有一定的影响力。鉴于目前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着眼点更多地聚焦于“教师群体”,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实在是极具个体特性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故本研究把研究视角定为青年教师个体,样本仅三人。希望从教师个人生活史的角度考察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中,教师的个人生活经历、专业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如何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能帮助青年教师的自我觉醒,在“自觉”中理性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研究:
1、教师个人生活史对青年教师教育观的影响,澄清“我怎样教”
教师的教育观包括对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师生关系、课堂管理、自我效能、对教师职业的期待等等方面的理解。事实上,每位青年教师也有自己的教育观,每位教师教育观的支撑物中应当有教师个人生活史的烙印。
2、教师主要生活经历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澄清“我为什么从教”
本主题主要研究青年教师的个人的生活经历,包括家庭环境、早期所受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婚嫁、养儿育女等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发生作用,最后理清“我为什么从教” 5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察不同的从教目的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如何不一样。
3、教师专业学习经历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澄清“我教什么”
本主题主要研究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经历,包括大学学习、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基于工作的学习等经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在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在“教什么”这个问题是怎样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4、教师主要工作经历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澄清“我为谁教”
本主题主要研究青年教师主要的工作经历,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领导的评价、同事间的关系、教学成就等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以澄清对“我为谁教”这一职业目的的理解。
5、青年教师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划自身的教师职业生涯,确定“我将怎样从教”。这是本研究的终极目的,从教师个体而言,专业成长的最佳状态是规划符合自身的特点的教师职业生涯。要达成这个目的,有赖于前面四个问题的澄清,对青年教师个体来说,前面四个问题解决的同时,“规划符合自身的特点的教师职业生涯”这个“我将怎样从教”的问题也就额豁然开朗了。
六、课题研究对象
选择三位同一单位,同一学科的教师,教龄在五年以内。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于是,案例研究成了本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交往、亲近、对话,多方面、多通道、多途径、开放式、即时地来感受研究对象的真实存在。使研究者接近被研究对象的“本真”存在。
2、“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作为定性研究中的方法,在目前的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谓深度访谈,即学术界所说的半结构式的访谈(Wengraf ,2001)。汤姆·文格拉夫提出了半结构式访谈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但只是改进其中的大部分:作为整体的访谈是你和你的被访者的共同产物”;它的第二个特征是“要深入事实内部”。“深度访谈”涉及的是一种研究者与被访者面对面情况下的我群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研究者需要悬置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立场,通过交谈,进入到被访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还需要随时保持反思性的观察,以便能够发现并追问问题与事件。访谈的结构需要依从日常生活本身的结构,需要从被访者的生活世界与生命史当中去寻求事件的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主观与客观方面的意义;这样才能够对事件或者问题做出判断,进而对被访者做出“类”的概括并达到对访谈内容的普遍意义的认识。○
3、教育叙事研究法
采用“自传研究”和“合作性传记研究”的方法,要求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进行历史回顾,并引导其从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形成个人专业成长的转折点和关键、个人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等方面进行回忆。通 6 常要回忆以下方面:
(1)自己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从仔细回忆自己的专业经历,找出自己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能够起作用的条件。“自传”可以从描述具体方法开始,在说明运用的条件和频率,发现运用某些方法背后的考虑、理念,或者说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如果有几种方法,可以比较采用这些方法的各自条件和使用背景。
(2)专业生活经历对目前专业行为和专业思想的影响:专业生活也可以包括个人生活、具有特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方法、环境和个人爱好。在撰写和研究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生活对目前专业行为和专业思想的影响的系统认识,会帮助教师归纳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形成和专业发展的脉络。
(3)有趣、难忘的事件、困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他教师的看法:每位教师都有有趣、难忘的经历,都会遇到难以解开的专业困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了解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这些判断的、矛盾的分析,也许会获得在专业成长中最宝贵知识。
(4)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了解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和专业发展脉络后,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显性化了的知识,对自己的特点、倾向、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明确的把握,这就提供了制定或修正自身专业成长的计划。
八、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05年11月—— 2006年3月
1、收集、归类资料
2、确定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分工
3、起草课题申报方案
(二)申报阶段 2006年3月底
《申报方案》送审
(三)课题实施第一阶段 重点 2006年4月——2006年8月
1、对三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笔谈
2、资料整理、审核
(四)课题实施第二阶段重点 2006年9月——2007年1月
1、随堂跟踪听课,整理课堂实录及反思、点评,影像资料整理
2、指导研究对象撰写成长案例
(五)课题成果形成阶段 2007年2月——5月
研究报告,教师专业成长案例,有点评的课堂实录定稿
九、课题组成员组成
金明强、三位研究对象(姓名不公布)、翁艳燕、孔双雄共六人
十、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实践保障:
本课题是学校2006年度省级规划课题《基于教育生态的学校三维成功管理的他所与实践》的子课题。学校在营造促使教师成功的教育生态方面已作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并已 7 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基于“生态课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实践基础。
2、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组,由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金明强总负责,组织课题的研究;制订、修正课题的研究、实施计划,协调并督促课题组成员按分工完成相应的任务。
分工:
总负责:金明强
组员:三位研究对象(姓名不公开,配合完成访谈、问卷等书面、口头的研究内容、被
跟踪随堂听课)
翁艳燕(材料搜集、整理)
孔双雄(提供类似录象、刻录光盘等技术支持)
3、经费保障
保证购买参考资料、空白光盘所需经费。
4、制度保障。
明确制度,以确保课题组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十一、成果形成
研究报告,教师专业成长案例,有点评的课堂实录。
参考文献:
①② 姜勇《 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 —— 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
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3期
③⑤ 叶澜主编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那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 ⑥ [美]帕尔默著 吴国珍等译 《教学勇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 ⑦ [香港]徐碧美著 陈静 李忠如译《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⑧ [台湾]陈美玉 《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台湾中小学教师成长与训练经验》[J]
http://cpc.emb.org.hk
④ [台湾]陈美玉 《生活史分析在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上意义之探讨》[J]
http://www.xiexiebang.com ○ 8
第二篇:青年教师成长案例
成长案例
XX,女,1994年出生,2017年6月毕业于XX专业,并于2018年1月进入XX小学工作。现在负责四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
来到XX小学工作已有半年的时间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有过压力,有过迷茫,甚至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无论怎样,总算坚持下了,这些都要感谢学校里各位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使我很快的成长了起来,能够快速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还记得刚步入教室,站在讲台上的手足无措,那种羞涩,那种语无伦次,现在已经当然无存,留下更多的,是站在讲台上的自信与从容,在这一学期中,我充分的认识到了教学不是简单只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应该传授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才应该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的主题思想。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好动的学生,他人长得瘦小小,好动爱讲话,还特别爱随地扔垃圾。人很聪明,但是上课的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时一个笔头就能玩大半节课。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学换了又换,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情绪。对于这个同学,任课老师的反应最为强烈,他的行为不仅影响违反了课堂纪律,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他对任课老师的批评教育非但不能谦虚接受,而且还处处找借口,顶撞刁难老师。任课老师经常向我反映他的不是,也许因为我是班主任的绿故,在我的课堂上他还算能够“识相”。我利用课余找他谈话,而他总是这里答应改,转头又管不住双手。有时趁课任老师上课,我到班里听课,他也能认真地听讲,不过最多十几分钟又开始动了。我也找家长多次沟沟通,共同教育,也无济于事。即使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首先我调整了班级同学的座位,将这个孩子放在第一排靠墙角的位置,前后左右全安排班里勤奋好学、定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的孩子。这样一来,缺少了同学与他一起玩,上课期间我又能最直接的观察他的表现。
有一天早上正上着课,我发现他在做折一些旧纸板,虽然一开始我很生气,但我还是观察了一会儿,想知道他这么专心究竟在做什么,然后我发现他好像在造一艘船,尽管他这样做固然不对,但这艘船已初具模型,看起来非常不错。抓住这个机会,我就让他展示自己的这个作品,同学们都认为做的很不错。他听到同学们的夸赞后,自豪的和我们说,他的船可是能在水上行驶的,同学们纷纷说不信,说他说大话,看着他自信坚定的神情,我立即让同学们帮他接了一盆水,看着小船在水中自由前行,同学们都发出惊奇的声音,那声音中包含的赞叹,我相信他一定听得懂。跟着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学习上也能这样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认真地做作业(不过字体就不敢恭维了),我还是及时表扬他。还有一次,班里大扫除,他非常积极,抢着拿扫把打扫清洁,并用抹布把自己座位的周围打扫得很干净。我立刻就在班里表扬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看他多会劳动啊!打那以后,他扔垃圾少了,有时还看见他自觉地捡地上的垃圾。课间也没有和同学追打了,并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后来,我又让他做了纪律小卫士,他非常开心,看到老师如此器重自己,他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成绩也进步了。
由此看来,只要给“问题”学生多一点的关注,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光,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还有就是不要吝惜我们老师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 强信心。转化一名后进生可以带动整个班集体的进行,所以其意义非常重大。
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欣赏激励,好钢用在刀刃上。当学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时,给他鼓劲;当学生又犯错误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异进行欣赏激励,如语言、微笑、神态、动作、奖品等都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欣赏之情;教师要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闪光点,在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下,有的可以个别谈话给予肯定,有的可以在班级进行表扬,有的也可以通过家长给学生以奖励。关键是欣赏要得体自然,能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励学生不断努力进步。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最后,我要谈的是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不要吝惜我们老师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也会是班主任融入到班级体,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良剂。
第三篇:青年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在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并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合格的教师.一、现状分析:
1.教的分析:本人为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探索。在为期半个月的教学工作上,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如:语言表达不够精炼准确,不知道如何把握课堂重点,忽略了学生自我探索,教学环节衔接不够紧凑,不知道怎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学的分析本人刚刚从大学的校园,迈入教师的工作岗位。以前从未站上讲台,经验十分不足,我还年轻,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当然我学习的空间还很大。我应该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二、本学年具体目标
1、师德目标:树立“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价值观,团结同事,热心教育。首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养成规范的工作习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学习、成长。
2、教学方面的目标:多听课,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好备课工作,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并以新的理念指导学生,找到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其主动参与,并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3、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办法
1、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教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等方式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贯彻落实学校的“青蓝工程”,多与师傅交流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及备课问题。准备好每一次的教学设计,对学校举办的集中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参与,知道自己的不足,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改进。
3、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帮助学生找到误区并解决。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尽量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落实“帮扶”计划,多关注学困生,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讲解他们不会的知识,针对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的帮扶计划。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要做到勤于反思、完善自我。积累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工作的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5、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完善课堂教学。
以上是我制定这学年的成长计划,我会努力实践,并达到目标。在这里感谢学校老师尤其是数学教研组的各位老师指出我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会努力改正。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第四篇: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计划
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计划
泰兴镇鼓楼小学城西校区 张玲
踏上工作岗位近八年了,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和年级教研组长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各位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不断努力,逐步创新,在英语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感到,不能满足现状,应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我为自己作了如下的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吃透课改精神,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植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力求自己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发展目标
1、师德方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2、教育、教学、教研方面
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去体会学习的方法。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是渗透两纲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的经验、体验、以及学习到的新的知识信息,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让学生体会到教师预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中,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专业基本功方面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认真阅读《英语课程标准》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如《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坚持每周阅览《英语沙龙》(阅读版),《英语世界》等英语相关类的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坚持自学《SBS朗文国际英语教程》,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三、三年发展计划
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课改与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理论学习”、“教学基本功训练”这六方面做实做好,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者,是摆在我面前的重要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阶段(2012年):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专业水平措施:
1、提高理论学习水平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有关业务方面的书籍和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深入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落实新课改理念,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反思习惯,追求扎实、高效、人文特色浓厚的课堂教学。
(2)、积极参加市、区及本校科组的教研活动,通过在听评课、中心组的集备工作、资源组的课题研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中,通过交流和反思,汲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
(3)重视多媒体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于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去。
2、狠抓教科研工作
(1)积极参加市和区级的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做好学生的培优抚差的工作。
(2)争取在每个学年能上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平时上课时要有意识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要体现个人的教学风格。(3)关注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测验和期末考试以后认真分析试卷难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进行改善。
(4)不断及时发现问题,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透过个人博客、聊天室的网络工具了解学生心态,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学习。
总之,本我将尽最大努力,抓住一切机会,使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争取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生动、精彩的授课吸引学生,以扎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打动学生,做让自己满意、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第二阶段(2013年):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
(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3)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尽可能承担市级以上的公开课。
(4)尽能力争取通过小学高级职称的评选活动,在学科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带头作用。
第三阶段:(2014年):灵活处理教材,吃透新课程标准,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1)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能手,对教材的运用能游刃有余,对新课程标准能掌握通透。
(2)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趋向成熟,能配合区教研室、学校的科组老师进行有关课题研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3)争取成为学校内成熟的骨干教师,并且争取能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近三年的个人发展的构想,也是近三年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作为校训,作为百年积淀、深厚而意境深远的精神传承,鞭策着我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为
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改与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基本功训练”等六个方面。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的过程中,我将继续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正德”——“端正德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莎士比亚说过:“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的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的存在。”我要努力做到政治上高觉悟、思想上高修养、道德上高标准、身心上高素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行影响一批批的学生。
发扬“以人为本的厚生精神”,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品格厚待学生,教书育人。
《礼记·中庸》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学”,究其意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学问。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老师实践的最好舞台,必须治学严谨,踏实认真,认认真真地备好并上好每一节课。教育理论学习方面,加强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以严肃、朴实的治学精神认真学习,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信念,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形成驾驭新课程教学的有效经验、教育智慧;具备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和能力;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故事和案例。课改与科研方面,从密考证,不作臆测之词,不作武断结论,治学不事浮夸。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吃透课改精神,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力求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敏行”即勇于实践,行动快捷,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大环境使青年教师不再拥有较长的业务、素养的自然成长期,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青年教师不得不尽快地进入状态并得以迅速成长。作为青年教师,必须抓住机会,努力汲取营养。“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尽快掌握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深入领会并具体体现学校优秀教育文化和先进教育思想。同时,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目前正处在专业发展成长的第二阶段——适应发展期(工作3-5年),我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并努力实现:
一、师德修养方面:
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的德育互动的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提升素质
1、提高理论学习水平
(1)多看多学相关的书籍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深入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落实新课改理念,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反思习惯,追求扎实、高效、人文特色浓厚的课堂教学。
(2)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
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
(3)提高学历层次,促使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2、加强基本功训练
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注重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习评价各环节。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勤于动笔,善于反思,坚持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向名师学习,感悟成功的轨迹,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拜名师学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
第二阶段: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研能力
1、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交流和反思,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尽可能承担市级以上的公开课。努力使自己对教材的运用能游刃有余,对新课程标准能掌握通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学会思考,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趋向成熟,能完成相关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任务。
3、争取通过职称的评选活动。
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坚持多学习、多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更快地成长。
青年教师三年成长计划
眨眼间,工作已经3个多月,回顾这段匆忙而慌乱的日子,从初为人师的兴奋与激动到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与不安,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在这期间一直能保持一种饱满的激情,但是缺乏了一种有计划行的引导,使得自己的道路并不是很顺畅。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得成长和发展,成为让领导放心、家长承认、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别制定了教师三年成长计划:
一、教学发展目标:能够独立处理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路线上走情感路线,作学生喜爱的老师。
二、因为自己经过了16年的学习生涯,经历了大学的生活,已经以成人的思维开始考虑问题,早就远离了小学的教材,并且习惯了成人式的教学方法。而刚刚开始的工作热情又让我想一吐为快,却忽略了小学生特有的思维模式。常常以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来传输知识,因此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有时候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跟上我的传授速度,我的意识流他们还不能理解。所以教学上的成熟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就是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大纲,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了解整套教材体系,熟悉本册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抓住本套教材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明确教学任务。
2.科学备课:三年级英语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把它上的学生都喜欢都能掌握,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我新老师来说,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更为困难。怎样才能让他们懂学、爱学、喜欢学是备课过程中需要好好考虑和花心思的地方。注重上课过程的高效率,努力利用每一分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3.作为非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在教学上比师范类学生多少有些差距。因此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取得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有劲的良好效果。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5.在管理学生方面:由于我比较喜欢小孩子,很容易和他们接近,使得有写学生有点“肆无忌惮”,好像没有什么威胁性,所以很少有学生怕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样处理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上课严,下课松,似乎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纪律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也是让我头疼的地方。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三、自身的完善:
1.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坚持每天朗读英语,阅读英语报刊或杂志,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不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2.加强自身的师德教育:首先要保持教师的专业情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的岗位当做自己的事业来追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所以要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就要具备激情。充满激情的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激起学生的激情,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教学。其次就是要提高个人素质,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育人,所以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更要注重个人品质的提高。
3.虚心求教:对于像我一样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教学经验的匮乏使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要向身边的老师学起,或许尽管他们的学历没你高,但是他们却有丰富的阅历和成败的经验。作为新教师的我,想要更快更好是发展自己就要不断地向他们请教,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学习。并且始终保持“学生”的心态,虚心求教。其次,要多听公开课,因为这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汇集了很多精华,所以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并且仔细作好评课笔记,参与讨论和倾听。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我用心,有不足就学习,有困难就探索,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