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讲话-=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全文发表 论三观提权为民所赋
本文是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其中就包括看干部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围绕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我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
事业观主要是关于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看法,决定着人们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遵循什么样的事业精神、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方面,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众多优秀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焕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另一方面,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栽跟头、吃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这两个方面的事实,是我们认识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重要性的活的教科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问题
特别是一些严重腐败案件,警示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作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干部队伍建设正处于重要时期。“50后”、“60后”干部中不少人已成为各级领导班子的骨干,“70后”、“80后”干部正在成长起来。现在在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大都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较好,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富有开拓精神,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在职的领导干部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许多人没有“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挫折的亲身经历,更年轻一些的干部也没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作经历。由于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一些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政治上理想信念不坚定,是非观念模糊;思想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违背党的宗旨和纪律;组织上拉关系、找靠山、搞小圈子,个人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工作上为了个人所谓政绩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惜劳民伤财;作风上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图享受、摆阔气,严重脱离群众;廉洁上对自己要求不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很有针对性,抓住了当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要害。
二、树立正确世界观,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解放与发展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才能正确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诸多矛盾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上下功夫。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
勇献身?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样,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许许多多共产党员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英雄壮举,也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堕落为腐败分子,根本原因在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背弃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这个真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
世界观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到哈尔滨,提出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他说:“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的事。如果我们党员队伍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应当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真正按照这样的原则对待物质利益和个人追求,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爱憎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得失观念、苦乐观念、荣辱观念,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三、树立正确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我们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和掌握几条:一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都是属于人民的;二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三是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
60年长期执政,历史条件和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逢迎拍马、唯上是从;有的认为权力来源于个人努力、个人奋斗,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这些思想和行为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背道而驰。如果奉行这样的权力观,不可能不出问题、不犯错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本质要求。领导干部无论官当多大、权有多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且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越应该作出成绩,越应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
就是说,公正是为官之本、用权之绳。现在领导干部出问题,很多是出在用权不公上,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用权不公也有不少意见。我们共产党人掌权用权,最重要的是要出于公心,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不拉帮结派,严格按照党的用人标准和政策办事。
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少数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台词,叫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共产党干部的境界和责任感,总不能连一个封建社会的七品官还不如。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事业就越有希望。党组织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给我们提供为人民服务的大舞台,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种历史现象屡见不鲜。邓小平同志讲:“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开拓,用权上则要谨慎而行,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有了监督,领导干部就可以在自律的同时再加上一把保险锁。不要以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是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排斥监督,一意孤行,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是谁跟谁过不去呢?还不是因为拒绝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与帮助而自取其咎!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民主,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鼓励广大党员讲真话、讲实话,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坚决反对搞“一言堂”、个人专断。“一把手”还要注意,不要把自己身边的人都搞成唯命是从的人。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推动党内生活真正形成和保持是非功过分明和团结向上的风气。
四、树立正确事业观,殚精竭虑干好工作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了近90年,所干的事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老一辈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集中力量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集中力量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事业顺利时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遇到曲折和挫折时同样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在现阶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个人的追求和价值都应当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任何离开党和人民事业搞所谓“个人名利”、“个人奋斗”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有的领导干部天天讲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领导干部都要懂得,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领导干部现在都很忙。忙什么?绝大多数同志在忙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实事,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急事、难事。也有一些同志在忙形式主义的会议、讲话,忙迎来送往的仪式,忙个人的事情。领导干部都要在干事业上下苦功夫,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为了干成事业,要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所谓真干,就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真正诚心诚意、尽力尽责、一干到底。所谓实干,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所谓苦干,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知难而进,埋头苦干,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所谓巧干,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改革创新,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努力工作,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很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当前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有利契机,也是对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和优秀,首先要体现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上。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教育他们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弘扬正气,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我们常说党校姓党。这就是说,我们共产党的党校,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是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才干的大学校。经过党校学习培养的
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条战线英雄模范,真是成千上万。党校的历史是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写成的。同志们到这里来,是一种光荣,也增加了一种责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党校培训的一个基本目的。各级党校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党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式,都要有利于加强对学员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教育。学习是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基础。坚持在学习上双管齐下,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坚持党性修养和锻炼,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智慧,才能使自己谦逊起来、成熟起来、聪明起来,也才能真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同志们到党校来,要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学习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和提升,力求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为官避事平生耻
近读曾国藩《治心经》,其中《诚心篇》有这么一句话:“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读来颇有触动。可以说,对于为官从政者来讲,“避事”而不积极干事,“躲事”而不认真处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但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的确混杂着一些避事、怕事、不干事,乃至平庸世故、耍奸溜滑之辈。这些人,常常是该说的话不说,一味敷衍;该干的事不干,推诿扯皮;该负的责不负,谨小慎微,生怕树叶掉下来砸破了头。
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汉末有一个叫司马徽的官员,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好先生”。别人有事相问,他从不论其高下,只是说好。妻子批评他,别人请你解答疑难问题,你岂能一味说好?司马徽回答妻子也是那句话:“卿言大好”。在司马徽这样的人看来,臧否人物也罢,评优论劣也罢,都可能在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不该得罪的人,还是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保官位子”。这类人在今天也不少。他们不敢坚持原则,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哼哼哈哈,吱吱唔唔。譬如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一些人根本不去触及那些敏感而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空对空、虚对虚”,缺乏严肃的思想交锋,无病呻吟,不痛不痒,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中,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的“集体按摩会”。
在有的人看来,官场不仅要慎言,还得慎行。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更不能做。唐代的王及善,“才行庸猥,风神钝浊”,当内吏不称职,人称“鸠集凤池”;当了右相,提不出什么高明的举措,惟独不许下属官吏所骑的毛驴进入衙门,终日忙于驱赶,人称“驱驴宰相”。时下的一些官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遇事躲躲闪闪,拖拖拉拉,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净干些空洞的、无关紧要的、没有实际效用的鸡毛蒜皮之事。更有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遇到问题皱眉头,见到矛盾绕外头,碰到困难躲后头,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
一些人之所以不“以避事为耻”,骨子里是私心杂念在作祟,缺乏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有的怕得罪人,不愿担当;有的缩手缩脚,不敢担当;有的安于现状,不肯担当;有的推卸责任,不去担当,以致在工作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瞻”的不是宏图大业,而是个人私利;
“顾”的不是肩上重任,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发展,而是个人升迁。“小算盘”误了“大事业”,“小心眼”害了“大发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年左宗棠请缨西征,白发临边,他在给家人的信中抒发了这样的抱负:“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折,岂可避难就易哉!”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宁愿马革裹尸,纵然是万丈深渊,也百折不回。果有这种精神、这种境界,则无往而不胜!
官场上避事、怕事、不干事的人多了,就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譬如群众上访,这是群众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表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了我们没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说,除少数人之外,绝大多数群众上访都事出有因,确有困难,确有冤屈,解决地早、解决地好,就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本应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情绪,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但现在我们的不少“公仆”不深入基层“下访”民情,“主人”辛辛苦苦来“上访”,却躲着、推着、压着,直到事情闹大了,新闻媒体曝光民怨载道了,高层官员直至中央领导“批示”了,才去解决。这种“人民政府”怕见“人民”的现象,简直是对“公仆”的莫大讽刺,也是对党群关系的极大伤害!
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要干事。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讲:“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处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官德。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树立这样的观念:“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困难之事,攻坚克难;对棘手之事,善于解决;对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对失误之事,勇于面对,真正做到不避事、不怕事、敢管事、能干事。一句话,应切记: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
刘淇“三敢”精神为干事创业“打气鼓劲”
7月25日、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奋发有为,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攻坚克难,应对挑战,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努力推动首都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据7月27日《北京日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理应走在前头、当好表率。从刘淇提出“三敢”精神来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成为指导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工作的强大动力。
敢于担当是前提。敢不敢担当,敢不敢负责,反映了一个党员干部的品质。不为党负责,不为民担事,就是对责任的渎职,人民群众最为痛恨。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
在成绩面前不揽功,在问题面前不退缩。是“推功揽过”,还是“揽功推过”,这既是一个政治品质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境界问题。所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把应承担的任务承担好,把应完成的使命完成好,做到勇于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遇到困难不回避,关键时刻敢出面,处理问题能决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开拓进取,积极工作。
敢于碰硬是关键。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难免有“老、大、难”的事,遇到这些问题,领导干部不能怕苦畏难,不能打退堂鼓,要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啃下来”,善于在化解矛盾、排解难题中提高能力,增加威信。对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人和事,要动真格、敢于碰硬。对于那些无视法纪的害群之马必须敢于用铁的纪律严肃处理。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遇到违规违纪现象,采取睁只眼、闭只眼或绕着走的态度,不敢直言,不敢斗争,这样只会助长歪风邪气,贻误工作。为此,要执行铁的纪律,敢于碰硬,赏罚分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敢于创新是核心。工作中能不能出一些亮点,想一些新点子,提一些好建议,是一个干部有没有水平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有的干部在工作中求稳思想重,不愿动脑筋,没有独到的见解,怕风险,只会走自己走过的路,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缺少创新的工作思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其所在部门的工作或者地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为此,干事创业就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追求更高更好,更美更妙。
“三敢”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品质追求。在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培育这种“三敢”精神,敢抓敢管,敢干实干,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上“走在前、作表率”。李源潮部长指出,勇于负责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不负责任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担当体现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为官避事平生耻”,组工干部就要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在服务上,提倡“上为下”的服务,即上级为下级搞好服务,对应的,组工干部要逐级对上负责,下级主动为上级出谋划策、分担工作。负责,具体体现为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组工干部的负责,就是要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为党的事业选贤任能把好“关口”。要增强战斗精神,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原则,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斗争,敢于抵制,敢于较真,敢于“亮剑”,以实际行动捍卫组织工作的公平正义,真正体现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 要牢固树立正确世
界
据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李亚杰、卫敏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今天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他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事业顺利时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遇到曲折和挫折时同样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都要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
习近平强调,当前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有利契机。各级党组织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他们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弘扬正气,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大力弘扬“三敢”精神 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大力弘扬“三敢”精神
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 瞿祖平
在中共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宋文辉提出要大力弘扬“敢负责、敢作为、敢争先”的“三敢”精神,加快建设“三创之都、大桥
新城、幸福通州”。面对区域竞争愈加激烈的发展形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敢负责、敢作为、敢争先,是推动通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敢负责、敢作为、敢争先,关联紧密,构成一个整体,为我们用心谋事、激情干事、有效成事指明了方向。
“敢负责”体现的是一种敬业态度。责任成就事业。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敢负责,就是要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是一个人做好分内事的自觉态度。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说的都是崇高的责任感。敢负责任的人,能够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这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姿态提出的新要求,强调党的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尽心尽责。因此,我们每一个职务都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岗位都是做事的平台。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
“敢作为”体现的是一种做事品格。干事创业,没有敢作为的胆识不行。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敢作为”是胆识也是境界,强调的是“会作为”,是要求我们突破思维惯性的束缚,少说不说“不能办”、多思多想“怎么办”。开创事业不可能一路平坦,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会面临失败的风险,但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用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饶的斗志,突破陈规,推陈出新,从而出色地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实现既定的一个又一个目标。
“敢争先”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追求。“敢争先”就是要有“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豪气,就是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审视当今社会,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只有勇往直前,永争一流,才能站在潮头立于不败之地。“敢争先”要求我们自抬标杆,高点定位,敢于同强的比,与快的赛,跟高的攀,用勇气和韧劲开辟新路径,靠智慧和汗水谋求新跨越,凭能力和本领创造新业绩。
“三敢”精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区委的参谋部、前卫队,区委办公室更应在践行“三敢”精神中率先垂范,当好表率。结合办公室的工作实际,我认为重点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与推进中心工作相结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办公室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公室践行“三敢”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将其转变为推动全区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优势要强化。办公室工作优势在哪里?我认为,简单地来讲就是“上承下达”,也就是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基层的最新情况并承报上去,第一时间掌握领导的决策部署并传达下去。要放大这种优势,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着眼于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按照“信息在第一时间畅通,任务在第一时间落实,责任在第一
时间明确,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的要求,把领导交办的事、基层托办的事、群众想办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努力做到想在领导前,干在基层先。
劣势要转化。办公室工作的一般程式是:被动多,主动少;坐机关多,下基层少;事务性多,实践性少。我们要积极转化这些劣势,紧贴中心工作和领导意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超前思考运筹。同时,多到部门、镇区倾听呼声和建议,逐步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普遍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常规性服务向创造性服务的转变,从而把每件简单、平凡、普通的事情做好、做细、做到位。
措施要实化。当前,要瞄准“三创之都、大桥新城、幸福通州”的建设目标,具体围绕“四个年”的工作要求,按照措施精细化的要求,细化量化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发挥办公室的价值作用。要建设立健全定期上报机制、循环督查机制、挂牌督办机制、回访复核机制、面上通报机制等,对区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区委领导批示、指示等,及时进行督办,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刊发《督查专报》,加强跟踪调研,掌握总体进度,了解难点工作存在的问题症结,寻找分析原因,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区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省委书记信箱》及上级领导的交办批示等,认真核查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办法,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类矛盾问题,维护安全稳定环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与提升服务水平相结合
办公室践行“三敢”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要将其转变为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
从个体来讲,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办公室每位同志,要勤于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运筹能力、修正能力;要勤于工作,发扬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苦干精神,真正做到在岗、在状态、在行,切实承担起以智辅政、以能辅政的重任,释放出最佳的服务潜能;要勤于修身,注重嘉言懿行、修身立德,见贤思齐、闻过即改,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整体来讲,我们要秉持“跳出区委办,服务区领导;跳出行政中心,服务全区大局”的理念,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主动协调左右,联系内外,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高效运转。特别是在重点工作、重要事项等方面,坚持从领导的角度和全局的高度,积极思考,勇于谋划,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服务基层零距离,服务部门零间隙,服务领导零失误。
三、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办公室践行“三敢”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要将其转变为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
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弘扬“三敢”精神,不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应当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把“三敢”的要求具体化、项目化。要通过开展对标找差、承诺践诺等活动,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落实整改措施。要围绕区委工作中心,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撰写读书心得、报送信息材料等方式,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真正把“三敢”精神融入工作实践之中,体现到工作实绩之中。
重点与一般相兼顾。重点履行好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三项职责。高质量办文。办公室的文章要努力做到用鲜活的形式反映真实的情况,用简短的篇幅涵盖丰富的内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不断增强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公文办理要做到快捷、精细、有序。高标准办会。努力在会前布置、会中协调、会后落实等方面下工夫,做到会前布置周密、会中服务到位、会后落实有力,确保每个会议都能收到良好效果。高效率办事。最佳完成工作的时间是昨天。要牢固树立“要事第一、拖延是一种恶习、借口是失败的温床”这些办事理念,切实做到急事急办、难事巧办、常事快办、办就办好。与此同时,对办公室其他日常工作,都必须做到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中共通州区委办公室主任)
第二篇:中央党校秋季学期讲话
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习近平出席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今天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围绕党校学员的学习作了讲话。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肩负领导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才能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有利于补充和丰富知识,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有利于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增加领导工作中的战略智慧和主动权;有利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现在在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教育。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党校学员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读书思考,深入进行研讨。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党校校训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宽领导工作思路,同时把学习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自觉加强思想修养。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进一步把掌握的理论转化为牢固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力量,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的储备,把党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转化为培养高尚品德和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李源潮、何勇、令计划出席开学典礼。
第三篇:学习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讲话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立场,当好人民守护者。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进,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双手书写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当好人民服务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到“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从人民中来,为人民而战,正是因为厚植的人民情怀换来了人民群众地认同和支持,所以在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面前,依靠群众的力量,始终保持着前行的步伐。
党员干部要强化便民意识,当好人民贴心人。群众利益无小事,惠民生解民忧的事是最受人民欢迎的,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真心换真心是当好人民贴心人的最简单的选择也是最难的坚持,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标准,不断强化便民意识,勇于担当作为。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广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为中心,造福人民,把人民这个“根”扎牢,当好人民忠诚的“勤务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广大党员一直坚持的宗旨,这也要求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根本,扎牢人民“根”。
厚植为民情怀,真心为民,把人民这个“根”扎得更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以百姓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抗洪,正是有了广大党员的真心为民,才有了这两场“战役”胜利的希望。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在疫情防控的斗争中,从出生仅有30小时的小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也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为民情怀,我们才能取得战略性的胜利,在疫情中重生。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厚植为民情怀,真心为民,以心交心,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战这个关键时期,充分激发人民力量,把人民这个“根”扎得更牢。
转变思想观念,换位思考,把人民这个“根”扎得更深。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我们更要去感知人民群众的所急所忧、所思所盼。放下“官架子”,成为“贴心人”,带有感情地去服务人民,把人民当成是兄弟姐妹、父母亲人。走向人民,走近群众,深入了解贫困地区贫困户的最迫切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户因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助力脱贫致富。作为党员干部,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深入基层,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了解群众的诉求才是真正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这个“根”扎得更深。
发扬务实作风,真抓实干,把人民这个“根”扎得更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才能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接地气,察实情,不能只说不练假把式,不能拖拖拉拉忽悠群众,要有“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务实精神,只有真正沉下去,方可接地气。要有“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实干精神,以行动为号令、以实干为准绳,要把困难当作垫脚石,把干劲当作催征鼓。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切实解决人民的烦心事,坚持做到真干、抓紧干、努力干,一件一件落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人民这个“根”扎得更实。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放眼前路、冀望千年,只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扎牢“人民根”,当好“勤务员”,就一定能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篇三】
近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的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陈希同志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要厚植为民情怀,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要让人民满意,就要求我们常怀“为民心”,用心作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为官执政的必答题,在为民服务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尽心尽责,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做有“温度”的服务员,以实打实的行动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强党性,把忠诚担当“烙”在心上,让群众感受到“亲民”的温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党员干部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应心存人民情怀、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敬畏人民、为了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对人民绝对忠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厚植人民情怀,把“忠诚”二字“烙”在心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治追求。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只有常怀为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群众当成自家人,用真情温暖群众,把好事办好、把民心焐热,才能真正暖民心、得民心、聚民心,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温度”,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敢担当,把人民至上“融”入血液,让群众感受到“为民”的温度。“大道至简,万事归民。”不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而上”,还是防汛抢险一线中的“迎流而上”,身为党员干部,无论挑战再大、困难再多,也不能被“浮云”遮住眼,不能脱离“人民”这个中心,不能失去为民的“内心确信”。只有在关键时刻叫得响“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响亮声音,拿得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使得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遇到问题不绕道、遇到矛盾不上交、遇到困难不退缩,靠得住、用得上、顶得起,敢于勇挑重担、敢于攻克难关,才能坚持人民至上,把党的发展和群众的疾苦落实到行动中去,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百姓心中合格“服务员”。
善作为,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让群众感受到“忧民”的温度。“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的每一件琐碎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比如:群众产业发展、就学就医、就业增收、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坚持哪里有群众的需求,工作的着力点就放在哪里,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社情民意,让群众工作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群众点题”的攻坚项目、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切实解决一批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这样以群众利益为目标,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群众工作,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严作风,把公道正派“刻”进骨子,让群众感受到“敬民”的温度。“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作为党员干部,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都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面对群众来办事,不能说在口头、停到纸上、流于形式,要做到知责、尽责,不推脱、不“打太极”、不摆架子、不打官腔、不说套话、不搞敷衍,坚决杜绝懒作为、不作为的现象发生。要积极培育公道正派价值观,时时刻刻体现出扎扎实实、以公为道的工作作风,不偏不倚、不歪不斜、不左不右。只有秉持“一碗水端平”的公心,谨慎用权、规范用权、为民用权,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把清正廉洁体现在言必行、行必果的一致上,方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想、事为民所办,让百姓真正感受到党的“温度”,最终赢得群众信任、支持、拥护。
第四篇:学习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讲话心得
学习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讲话心得三篇
本文仅供参考
学习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讲话心得【篇一】
9月1日,中央党校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陈希部长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这对我们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尤需把控好三个“键”。
为冲锋在前的干部按下“快进键”。“板荡识诚臣,烈火炼真金”。在上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党员干部奋勇争先,自觉投身于“抗疫”战斗中,大批基层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以实际行动守护者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下半年的抗洪抢险中,一线官兵、社区干部、志愿者万众一心、冲锋在前,筑堤坝、清淤泥、保物资,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的内涵。作为组织部门、组工干部应该为这些先进典型疯狂打“call”,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同时,在提拔晋升、福利待遇等上多看一眼,让他们干有所得、投有所获。
为急功近利的干部按下“归零键”。电脑装的东西太多,内存、网速不够,就会出现卡顿延迟,如果再拼命点击鼠标就会让电脑死机,只有重启或者清理内存才能解决。现实中,不少干部面临同样的问题。有时候过多看中政绩和结果,片面强调速度和利益,但是自己在思想上、能力上的“网速”又达不到要求,势必会“死机”。因此,党员干部唯有保持“归零”心态,在干事创业中,多想一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同时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为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按下“暂停键”。“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对于这句天天挂在嘴上的“为人民服务”,有些同志却不见得能完全落到行动上。比方说:有的干部平时与贫困户不联系,对于其反映的问题搪塞敷衍,待上级督查时,就送米、送油献殷勤。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为民”,不如说是“作秀”,是不担当、不作为的典型表现。对于这种现象,必须严加处理。要知道,“民生无小事、民生无易事”,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无论难易、无论轻重缓急,我们都必须“上心”,认真对待处理,不然最终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的是老百姓的信任、降低的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满意度。
学习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讲话心得【篇二】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要厚植为民情怀,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人民、挂念人民,厚植人民情怀、增强为民本领、践行为民承诺,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
厚植为民情怀,当牢记为民初心、站稳人民立场。“岁月不居当初心依旧,为民情怀当抱朴为心。”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其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直是我深深牵挂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饱含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装进心里,主动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民造福作为自己毕生的价值追求和唯一动力,站稳人民立场,秉持赤子情怀,以百姓心为己心,以百姓事为己事,主动俯下身子倾听民声,自觉贴近群众收集民情,以饱满热情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着力疏通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增强为民本领,当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业务能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缺失,就会得“软骨病”。广大党员干部要夯实理论基础,补足精神之钙,铸牢信念之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汲取知识,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磨练岗位硬功夫,立足各自工作岗位,以理想信念为基、以为民服务为本、以练就本领为要,主动学、深入学、拓展学,争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克服“本领恐慌”,时刻葆有紧迫感和饥饿感,要有“不上进就会落伍”的忧患意识,不避难不求易、不自满不止步,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把本领练出来、把能力提起来。
践行为民承诺,当强化担当意识、锻造实干作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敢于负起责任、挑起重担,打头阵、涉险滩,啃“硬骨头”,接“烫手的山芋”,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只要是造福人民的事儿就冲锋在前,只要是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儿就敢于揭露,把“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的担当意识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群众的事儿一件件干好,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让人民满意、让人民舒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务实干、加油干、全力干”的实干作风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在“干”中成长,在“干”中磨练,会的要好好干、不会的要好好学,把经时间浸透、汗水浸渍、泪水打湿的为民“答卷”写得生动、写得出彩。
学习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讲话心得【篇三】
9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要厚植为民情怀,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从实践来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特别是广大年轻干部,更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在为民服务中谱好“忠诚曲”“干净曲”“担当曲”,做实奔涌为民的强劲“后浪”。
谱好“忠诚”之曲,不断锤炼坚定过硬的政治品格。“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对党绝对忠诚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也是为民服务的重要前提。年轻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最首要的政治原则、最基本的政治品质、最鲜明的政治本色,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要把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摆在第一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起考验,在原则问题上站得稳立场,在人生选择上把得住方向;始终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态度坚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必须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高度负责,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抵制;始终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中央精神看齐,向上级要求看齐,向纪律规矩看齐,不折不扣地执行组织的决策决定。
谱好“干净”之曲,牢牢把守清廉清俭的做人底线。严以修身,廉以养德,静以致远。年轻干部处在成长的“黄金期”,修身做人的要求更高,必须严字当头、廉字托底。要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把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廉洁从政底线,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决不能公权私用、公器私用。坚守廉政底线,慎独、慎初、慎微,眼不花、耳不偏、嘴不馋、手不伸、腿不软,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坚守交友底线,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无论遇到困难与问题,无论面对成绩与挫折,都要保持“上不喜、下不悲,得不宠、失不惊”的心态,真正做到稳扎稳打、小步快走、成长成才。
谱好“担当”之曲,努力提升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和为民服务“关键中的关键”,年轻干部必须做到“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和“勇于担当”。要敢担敢闯,拿出“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和“滴水石穿而不悔”的士气。只有这样,年轻干部才有更大的为民服务的空间和舞台。要敢担敢干,把敢干当作一种“肩扛千斤、背负万石”的能量,把善干当作一种“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以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不一样的工作方法、不一样的工作状态、不一样的工作激情做实为民服务。要敢担敢为,把“为”当作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人生态度,拿出“百折不挠”的韧劲、“攻城拔寨”的拼劲、“涉险抢滩”的冲劲,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智慧,在担当重任中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跟着一步走,把为民服务的每一件事做实做细。
第五篇: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今天开学了。我代表中央党校校委,对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同志们进党校,主要任务是学习。今天,我围绕党校学员的学习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党校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古今中外,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始终与历史进步相伴、与社会发展共存,是人类提高自己的重要阶梯,是国家发展兴盛的重要基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我专门讲过“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问题,就是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领导干部抽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有什么必要和好处呢?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有利于补充和丰富知识。领导干部肩负领导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知识武装,就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伍。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现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我们的本领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思想才能保持活力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领导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平常主要靠中心组学习和自学,很难有整段时间系统学习,如果不安排系统学习补充和丰富知识,就可能“透支”原来的知识储备,对工作带来影响。大家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进行系统学习,是补充和丰富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机会与方式。
第二,有利于总结和提高。善于对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一个领导干部的进步和提高很重要。大家平时工作忙,难得静下心来深入总结,到党校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好多事情通过认真总结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一智”是怎么长的?通过总结,认识到“一堑”为何,从中吸取了教训、引为鉴戒,这样才会长“一智”。由“堑”到“智”的转化,是通过总结实现的,总结是这种转化的认识之桥,没有这座桥,“堑”就无法转化为“智”。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安排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就是为大家在工作“热运行”中提供一个“冷思考”的宝贵时机,创造一个能静下心来“踱方步”的宝贵时机,使大家有时间来回顾和总结自己以往的工作与生活,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的认识和工作立于新的起点,以利实现新的提高。希望大家利用好这个难得时机,结合工作经历和通过读书学习冷静思考和深谋远虑,这对于增加我们领导工作中的战略智慧和主动权是很有益处的。
第三,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党校学员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和不同工作领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大家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个人经历、政治阅历也都不同。这种学员构成,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诸葛亮说:“集众思,广忠益。”这些古语说明了什么呢?一是说明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思想、交流学识、交流经验的学习活动;二是对交流出来的东西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凡是好的就学习遵从,不好的就自省自戒,这样就可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古人这种交流学习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应用。大家在党校学习过程中,交流工作经验、畅谈心得体会、切磋研究成果,肯定能够取得集思广益的效果。
二、关于党校学习的主要任务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毛主席这段话,把党校教学的重点和学员学习的目的讲得很明确,就是通过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更加自觉地维护党的统一。这在今天和今后的党校学习中仍然适用。
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干部和理论骨干的最高学府,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是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这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同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区别。现在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教育。领导干部无论在党校学习还是在平时工作中学习,都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自觉提高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深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学习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培养一个领导干部不容易。一个领导干部在一生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清正廉洁,同样不容易。如果一朝不慎,便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这样的教训太多了。面对种种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保持古人所说的“夙夜震畏、不敢荒宁”的清醒认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大家应照此毕生为之追求、为之努力。
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在突出抓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坚持抓好干部的能力培训。到中央党校学习的高中级干部,对于那些有益于掌握工作技巧、有益于提高驾驭工作能力的一般知识和经验,是需要注意学习的。但我在这里强调的是,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能够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领导我们党一次又一次地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具有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具有远大眼光,因而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制定并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战略。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同志们来中央党校学习,一定要注重在养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大家要在听课研讨的基础上,通过读书、案例研究、从政经验交流等活动,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尤其要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全局和时代发展趋势,努力掌握更多的国际问题基本知识和战略科学知识,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的能力。
中央党校一直重视对学员新知识的培训,周一晚上的知识讲座、校园网络课程,安排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大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学习资源,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知识多了,见识广了,才能使自己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
三、关于学习、思考和应用
大家到党校学习,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要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就必须下一番苦工夫。我们的先人有许多勤学苦读的动人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一直传为美谈,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记取。大家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深入进行研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讲得好。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中央党校在每学期教学安排中,都有学员论坛和从政经验交流活动,这有助于大家深入研究和切磋执政经验。大家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交流学习体会,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分享经验。
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明白道理而不去做,那么学与不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大家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党校校训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一方面,大家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宽领导工作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大家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规律,也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规律。大家在党校的学习中,要坚持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步。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进一步把掌握的理论转化为牢固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力量,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的储备,把党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转化为培养高尚品德和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
党校学员中不少同志是地方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校学习期间,大家要潜心学习。同志们在原来单位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党校都是学员,都要按照党校的规定和要求去学习。地方上来的学员利用空闲时间到部委走访,商谈一些事情,可以理解。学员建立友谊,交为朋友,这也正常。但不能把这些当作来党校学习的目的,更不能把时间花在拉关系和请客吃饭上。大家知道,当年沈阳市的马向东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一面写着反腐倡廉的文章,一面利用双休日到澳门赌博。这虽属个别极端的例子,但应从中吸取教训,严加防范。中央党校要始终坚持从严治校,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严格校纪校规。广大学员也要积极配合党校的管理,自觉遵守纪律,维护中央党校的声誉。
我就讲这些。最后,祝同志们在党校期间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以良好的学习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为何强调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围绕党校学员的学习作了讲话,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本领,才能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据9月2日《人民日报》)
可以说,“学习”这一最古老的词汇,有着深刻的内涵。“学”是对不知道的东西接纳的过程,是知新;“习”是不断重复,是温故。所以“学习”的原始意义就是一个人自我完善、持续不断的修炼过程。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从两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一天也不能离开吸收营养,而这营养的获得,一天也不能离开学习。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容量,决定于最短那块的木板。只有加长最短的木板,才能迅速增加容量。为此,领导干部要根据自己的欠缺来充实自己,来增加吸纳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每个干部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从事的专门工作,结合实际,重点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补齐自身知识的“短板”。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对学习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学习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学不学习无所谓;有的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顾得上学习,等等。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的态度,就不能改进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正因如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温故知新”,把学习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尽责的“第一要求”,作为知识脱贫、脱俗、脱愚的途径,作为成长、成熟、成功的阶梯。要不断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应付学”为“认真学”、变“短期学”为“终身学”、变“粗浅学”为“深入学”,在学习中要思路,努力克服“知不抵位,识不符职”,要防止“知识透支、本领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领导干部在坚持“温故知新”的同时,还要做到“学新知新”。这是因为当今社会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由于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几乎每几年增加一倍,致使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知识的“折旧率”越来越快。为此,任何人都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要克服自满情绪,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才能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使命。
才由学得,德由学进,业由学成。领导干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全面拓展知识领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既是专业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又是博学多才的复合型人才,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