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理念下的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王路路-12056178-环境艺术设计分析
【摘要】在伟大的历史长河里,对水的运作被看着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无论是(约公元前21世纪)古代部落联盟领袖的大禹治水,还是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李冰与都江堰,以及中国古典园林里的景观建设,水-相对来说都充当着绝对性的角色。在现代居住区的建设中,随着我国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在不断地追求完美,在现代林林总总的造景元素中,水被看作为人类居住生活条件下赖以生存的物质。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水是最有动感,最具活跃的因素。现代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着“傍水而居”喜欢亲近自然的亲水生活平台,在当代物质生活已足够人类消遣的前提下,人类对精神意境的营造,对视觉景观的感受是更加强烈。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以静态、动态及水声的设计组合、形态和色彩的亲水性,体现住宅布局既统一又不失活跃,营造现代居住区外部空间水体景观生态环境具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及水域循环涌动,立于稳定又有生命力的生态生活空间。水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的聚居环境相随相依。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景观;视觉景观
【Abstract】In the long course of the history, the operation of the water was seen as a great project.Whether Dayu flood control , who is the leader of ancient tribal alliance(about 21st century BC),or more than 4000 years ago in the Yaoshun times.Li bing governanced Dujiangyan,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water has been acting an important role.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s also in constant pursuit of perfection.In the modern landscape elements, water was regarded as a material to the survival of the human living.I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also deeply realize that water is the most dynamic, the most active factor.In modern life, the most majority of people own and enjoy hydrophilic platform that is close to nature.Under the premise of material life has enough, to construct the human spirit and to feel the visual landscape is becoming more intense.we nee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imited space in the community, combine the static ,dynamic and acoustic design and the hydrophilia of type and color to create the rhythm and the sense of the rhythm of outer space water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 surge of water cycle, which in an ecological living space with stability and vitality and can reflect the unified and activity of the housing layout.Dating back to ancient times, the water has been gone with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Keywords】Residence zone, Ecology landscape, Visual Landscape
引言
目前,水资源的缺乏日夜突现,水污染也相对严重,在居住区的建设中更加的注重水资源的利用这充分的保护了水资源,也有小的提高了环境质量,节省了营造环境的费用,把水生生物的可持续性得以更加平衡,城市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的研究在我国像一些西方的理论还没有完全的普及,还没有一个完备的研究城市居住区水景观设计的理论系统。所以,现代社会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的关键方面正在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技术的利用和研究。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导致居民生活所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区的建设力度也随之加大,因此结合现代人文气息,地域特性,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及经济城市飞跃发展的节奏。
1、建设以生活、居住、生态、景观为主的空间水体景观生态多维空间景观节点;
2、将水体引入居住区与水景观旅游休憩打造一片,建设有水上活动场所,保护环境开发、水体景观质量、提高居住区旅游观光的程度,构成现代居住小区里水体景观生态的空间环境;
3、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立于稳定又有生命力的生态生活空间下休憩生活境域,使现代都市里的居民得以与自然共处的身心享受;
4、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以静态、动态及水声的设计组合,体现住宅布局既统一又不失活跃,建设空间水体景观生态景观环境具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及水域循环涌动,立于稳定又有生命力的生态生活空间。
一、居住环境中水体景观的表现形式与存在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根据时代不同,所追求的目的不一,人类所采用的理水方式就不一。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的大禹治水;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与都江堰;东晋元年间的荆江大堤等等。吴步师治水与理 水的案例。今天我所描述的不是抗洪,也不是什么枢纽工程,而是自上而下的,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生态理念下居住区的水体景观建设。水体景观的设计其实就是对意境的营造,这种意境所指的是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景观感受。
那么在现代生态理念下居住区中水体景观的特征,表象形势与存在形态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一)水体景观的特性
水体景观的特征:众所周知的是,水存在于大自然,它有着无色无形无味的物理特性,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水亦变化万千、物理性质奇而独,尚可说具佳。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我们也深刻知道水是最有动感,最具活跃的因素。现代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本心都有着“傍水而居”,喜欢亲近自然的亲水生活之望,在当代物质生活以足够人类消遣的前提下,人类对精神意境的营造,对视觉景观的感受是更加强烈。所以,水对当今设计充斥着无限的能量。利用水,营造水景,不是追求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也不是追求江南私家园林的山清水秀。水的柔和、纯净、兼透,使之为当今社会创造了无穷无尽的价值。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它的特征是人类利用它创造价值的媒介。那么水体究竟有何特性呢?
水体的特性:首先,纯净、渗透力强、反射效果明显、声音清透入耳、色调和谐、无刺激性气味。其次,水体具备深浅、水平、浮与沉的特性。最后,水最具有可塑性、生态可持续性与自然进化性等特性。
(二)水体景观的表现形式
水体景观的表现形式:水体景观的表现形式主要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 动态的水体,而另一种则是静态的水体。动态水体主要表现在流动、喷涌、起伏不定的地带以带状式出现;而静态的水体景观主要表现在成片状汇集的水平面上,相对面积较广阔的地带。
静态水体的水平面亦可分为大水面汉小水面。所谓大水面包括湖、海;而小 水面则指的是水池、潭、水庭以及喷泉和水井等。我们可以看出来小水面其实在现代住宅区里是常采用的小区造景手段。
动态水体中所表现的流动:喷涌和跌伏不定又可以为此分类。流动性的水体包括:江、河、溪流、喷涌、喷泉,涌泉;而跌伏不定的动态水体主要表现在瀑布、叠水与水幕。
静态的水交往静谧,淳朴。利用它的透明与反射与之结合大可反射周围环境中物象的倒影。
(三)水体景观的存在形态
水体景观的存在形态:一个独特的景观设计,为了使其更加完整与结构统一和谐,实际上,点线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流线、绿化、功能区、还是所谓的水体景观的存在形态,它都是由点线面所构成。
点的形态:在古代人们通常以水周围中心点而分散布置的,这就是所谓的井田制。伴随着社会一步一步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趋向于大自然的所好,逐步形成以水构建的景观群体为中心点,其目的在于活动区的人们把它视为观赏的焦点。更重要的是 水体景观的生态可塑造性。
线的形态:水体以线的形态存在于现在居住区空间环境中。它通常是作为脉系被用于建筑群落,水体的线形态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讲,以江南水乡的河带状出现在居住区最为有名。把水体、水面和临水建筑小品在空间的合理利用与完美结合,创造出完美的空间体系浑然一体。线作为水体形态的一种,它在居住区的运行过程中还起到了引导人流、路线和空间的组织作用。
面的形态:面,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一个平面,一个平面所创造出来的水体景观构成所谓的人工湖与人工海。但是我在这想说的是,水体景观的面在现代居住区所蕴含的面也包括垂直于地平面的面,俗称垂直面。垂直面所创造的背景效果是地平面所无法比拟的。如,瀑布、水帘、水墙等景观背景。
以上三种是水的存在形态。在居住区环境空间水体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充分利用点线面的形态构造,结合居住区景观小品,植被以及流线,功能区等手段,可以创造出未来林林总总的让人们惊叹的水体景观。
二、居住区空间水体景观的生态作用
水作为自然界最活跃,最具动感的自然要素,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据统计,水的面积是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70%,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物都离不开水,因 此才有了“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这一说法。尽管当下污染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空气质量也日趋下降,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得不到平衡。
因此,现在的景观规划师与改造师应该把水体的生态功能作为考虑的重中之重,在合理的规划中创造不破坏大自然而有利于大自然的生态居住空间。
(一)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PH值
PH值不仅仅是对酸碱度的测验,也是空气质量的测量标准。大家都知道被誉为“空气长寿素的负氧离子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水是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在自然界中,水的自然生态净化是非常强大的。提高环境、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使空气质量PH值更加适宜居住区生活。
(二)控制噪音
城市化疯狂的更新与进步,城市人口越发拥挤,各种污染瞬间增加,在这里主要针对水体的生态作用来讲述一下噪音污染。噪音是一个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在现代城市中,汽车早已普及到每家每户,人员增加,工厂的数量也在急剧的上升,工厂机械的噪音都让城镇人口彻底头痛的事。水的特性就告诉我们,它具有声,且水声安详、悦耳,用水声掩盖噪声,这是现代居住区水体景观生态被利用的同时,水也是用于居住区的外部空间。场地广阔,相离于闹市,成为人们活动中心,运用远与近来隔离声带,我想这效果也是独与奇的。
(三)改善景观质量,提高旅游观光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特别是自然元素。水体景观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开放,景观节点长时间遭遇封闭,水体作为 大自然最具活力和最具动感的因素面对这些不被人类认可的封闭景观,这时应充分考虑与利用水体最具活力、最具动感、最具生态的特性将水体引入居住区与水景观旅游休憩打造一片,建设有水上活动场所,保护环境开发、水体景观质量、提高居住区旅游观光的程度,是每一个景观设计师永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维持生态系统多样化
生物圈是每一代人类循环的生活场所,丰富多彩的生物圈是人类所存在的生态系统。然而对于水来说,湖、海、池、溪流本来就是一个有机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水体的生态作用也维持和调节一个生态群体的不失调,扶助植被的生长,植被又光合作用,蕴含水分又释放水分。防止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与石漠化。水在生物圈中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是它的天职,对生态 系统和景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三、生态理念下居住环境中的理水方式
(一)外部空间环境的理水方式
水的特性告诉了我们,水作为大自然最为活跃、最为动感的元素。它兼备了流动性、透明性、可塑性以及反射性等多种特性。它所兼备的种种特性使其在生态理念下居住区中被设计师在景观规划中所必须考虑的元素。水体景观它是现代居住区中理水方式所重点考量的对象。它把人类的智慧和心血汇集于现代居住区的每一个设计点,这其实从某个程度上反射出人类文化水平与底蕴。根据现代居住区的设计理念中能得出外部空间的理水方式可有以下几种,即(烘托、对比、断联、藏引、聚焦、借声、点色、光影)。
1.烘托
这里所指的烘托是水体对建筑的烘托,水体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动态,另一种是静态。而静态的水体又可分为两种(大水面和小水面)。在这里烘托一词所表现出的是静态的水体,以静态的大水面包围建筑体,把水体当作整个建筑的背景烘托出建筑在整个居住空间的视觉效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深动地描述与烘托了岳阳楼的外部空间画面。
2.对比
水是生活之本,生命之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元素。当它作为景观设计材质时,它也不同于其他物质。相比于硬质的与有形状的材质来讲,水体显得更加的灵活与律动。它的可塑性是极强的,把水的流动与聚散和现代居住区的动静,开发与封闭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现代居住区与水在对比时完全是互相依衬,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
3.断联
水体的存在形态有三种:点、线、面。在水体景观规划中,水面的长度远超于水面的宽度时即产生水景线;水面的长度基本相等时即出现水景面;水体景观每当孤立于现代居住区中即为水景点。断联所指的就是线形。线通常被称之为路,所以每当水景以线形的方式出现在居住区中,它的有一种特殊功能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作为一种引导。联,在城市规划中,城市水系基本都是以线形来表现的,水体把整个城市区连成一片,环环相扣,形成有机统一体。与此同时,断,水体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因为水体对城市区域规划有联系功能,同样水体也可 以将城市区域规划分割开来,这就是所谓的水体线形的两个方面的表现。从一个方向来说联系上了空间,而从另一种方面来说断然要分离了空间,组成另外的水体景观声带。
4.藏引
江南私家园林无疑是这一水体景观处理方式的典范。所谓的藏引,在水体的外观上主要是“引藏源头,迁引流水,集散流水”在江南私家园林的构造中,对水体的藏引法运用到了极致。将封闭式与开放式的水体在用肉眼看不见水源流向的基础上把水景在空间形成一条好奇的线索。促使好奇的人探索根源,这将是为居住区增加了强大的趣味性。同时水体的生态流动性在藏引的理水方式下,在原本受限制的空间下创造了无限的空间环境。
5.聚焦
汇集眼球。无论是大到现代生活区还是小到居住小区,水体都有一种聚焦效应。在我们居住小区规划中,中心广场与水体的关系就是傍水、临水、入水、围水。最使人产生视觉效应的要素就是中心广场外的水体景观,这已成为庭院最为广泛的焦点和居住区人们视线,休闲娱乐的焦点。
6.借声
生态理念下水体景观对现代居住区的作用就提及过水景,水声可以降低噪音。水声天生悦耳动听,加之水声天然就带有空灵感,安静祥和,从而引起人们无限的想象。众所周知的是意大利埃土特庄园,引进水的方法运用的灵活巧妙,运用管道从而引进河水,造就了百泉台、水琴喷泉等水景。管道运水悦耳动听给人清新自然之态。埃土特庄园利用水声造建了人与水的动人世界,与城市噪音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居住区增添了一种意境色彩。
7.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派别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中国皇家园林,另一种则是江南私家园林。中国在园林建造上面通常以素雅奇特为主,水体色的素淡得以万物之色的称号,因此,无论是建筑、山石、林木之间都需要水体对其点缀。
8.光影
水体的特性告诉我们,具有其反射与折射的特征,在现实生物圈中是其他材料都无法比拟的。它的特性可以用于景观设计的任何一个角落。水在外界的光照(自然光和人工光)、反射光、倒影是水体光影的三种类型。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居住区空间设计的精髓。把水的艺术形态打造得栩栩如生,通过水的组织,现代居住区的空间布局与环境质量的层次日夜明朗。
(二)建筑设计结合水体的处理方式
从现代设计来讲,人们开始追求于对景观的整体视觉效果。当现代建筑和水体景观共同支配起一个居住区的视觉形象。想要把水体与建筑体的外在和谐和统一做到极致的设计师所追求的,因为建筑设计结合水体景观充分得益于观景与构景。
1.对基地空间形态的强化与改善
水体律动性很强,流动性也很强。针对水体景观建设,其实在此过程是工程巨大的。对坡地来讲造湖与水池是个困难,所以我们组织水体景观建设中要因地而建,一定要强化和改善地形形貌,层层跌落、易建水帘、流动性强、建设溪流。而平坦开阔利于建设水上活动,挖山填海是大工程不说还破坏生态环境。
2.水体景观与建筑的空间尺度关系
传统居住区的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关系是“小区园景贴水而建,大区园林依水而建。”这是居住区的空间尺度了解释水体景观与建筑的空间关系,从而更加精确的对居住区进行定位。每当居住区的面积都相对较小时以及在空间尺度上差距都处在一个相对融洽的范围内,居住区与水体之间空间关系可以通过交叉、互渗、联通等外观方式进行建造从而获得美感。这样不仅要考虑到景观与观景的协调,也要做到景观与观景的和谐统一。
(三)形态和色彩的亲水性
亲水是每个人的天性。在现代居住区的设计中,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个天性,设计师都将水体结构、形态和外观与“亲水性”相接而进行临水活动和水上活动。
在外观上,水体景观建设一定要通达开敞,视线不要受到阻碍,放大对水体景观的最佳状态,通常在水体形态上主要以“S”、“弧”或“角度”等形状的出现,扩大水体景观的临水面。
在形态上创造亲水的意向:色彩是大自然最炫丽的风景。所谓的色彩就是把各种颜色共同搭配起来组成一组协和的影响人视觉的景观。水作为大自然最为活跃的元素,它折射出大自然的每一种颜色。无论是江河还是湖海,它的反射力特别强,不过流动性的水体从视觉上来说比较浅灰些,尚且单调,在色彩的设计构成中,特别要重度考虑,色彩的耀眼和鲜明,在现代绿化较高端的居住区,通常 采用亮与暗丽共同搭配,特别是红色和灰绿的设计。水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形成景观搭配,极其可形成水天一色。
四、水体景观设计在居住区的应用
(一)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的形成
地大物博是自古以来对中国这块土地的描述。但是,在这么一个人口密集的中国,水力资源与水资源(俗称水体资源)是相对匮乏的。那么水在居住环境中作为塑造景观最具动感的元素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为了丰富现代居住区小区景观的观赏性与舒适性,使人们的居住心里得以亲是和临水,努力提升居住区的地位及品味。在居住区水体环境设计中主要以自然、泳池、装饰、庭院等水景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里。
1、天空、植被、动物、山丘和水体是自然水景最主要的元素组合体;这些元素构成在水体景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迥异,但元素之间却是相互相依、相互衬托、相互点缀,增加了自然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2、泳池水景主要呈现的是静态的表现形式,在一个和谐的居住区,泳池水景一般是露天而设,它不仅仅具备游泳戏水的功能,同样也是休闲娱乐和邻居之间互相洽谈的场所。绝对是小区景观的一大重要构成部分;
3、所谓的庭院水景,主要是以人工造景为主,空间的布局不一。所以在人工建造水景时手段与方法都呈多样性,它主要表现为动态,其目的是增加居住区内的活力与视觉效应。其中庭院水景主要包括:瀑布、跌水、溪流、涉水等多种手段;
4、装饰水景:装饰一词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人工对水体的营造,主要烘托环境以展示水体的流动美和活力美,主要内容就包括喷泉和倒影池。
(二)亲水并与居住区环境空间内的水体景观相适应
长期生活在这个大自然的体系内,水体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水体所带来的空间环境营造。现代人们居住生活中,利用水,亲近水以亲近大自然。在水体景观的构成中,元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而这些元素所构成的景观只是属于大自然的景观。那么,在现代居住区中,每一个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都是千差万别,随之在亲水平台的设计中,要抓住地域性差别,勾勒出人们的心理所感所想。把亲水与现代居住区的地域性相结合,力争做到迎水、引水、亲水的生态环境体系里的水体相适应。把水体景观建设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偏差系统的归纳起来,将水系、亲水、民族特色文化、水体生态 景观相辅形成一个良好的景观体系。
(三)居住区水体景观与生态植被的共存性 1.水岸植被的配置
现阶段来讲,居住区建筑群体较为复杂多样性,所以在水体景观建设与水生植被的景观环境的设计要求就不同。作为水边植被来讲,应追求的是艺术气息的营造,不管是在面积较广的湖边还是占地面积不大的喷泉与溪边。在居住区的植被配置上也要求远近、疏密的把握度与尺寸的关系。水体景观的生态效应与植被群林的立体构建一定要搭配合理。在建筑空间内,水边植被的规划应尽量不要选择高大乔木,乔木易阻碍阳光的照射,以便光照不足所带来的水边植被以及灌木不营养生长。水体景观与水体生态植被要结合设计中的路线来构成视线图,形成完美的水畔居住空间。同时水边植被应选择色彩丰富,因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植被,这样,可使人居住在同一空间内一年所见的美景的心理感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也能够表明水体景观与水边植被水体的时相性。
2.水中植被配置
水面一定是人在高处俯视所看见的水平面。往往在一些水面的设计上呈现给人们的两种形状:一种是规则,另一种则是富于变化的水面外围线。所以水中植被可以经人们构思所重组能够改善水面结构,也就是改变水体表面的边界形成。
在水体景观的自然与生态体系中,水中植被起到了丰富水面景观的作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水体景观的生态持续做到了保障。在水中植被设计中一点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水体风格,另一个则是植被与水体生态的可持续性。
(四)水体环境设计的生态可持续性
1.景观水的生态原则
随着社会理念空间的发展,水的关键性早也不是角色地位,而是赖以生存的物质。整个生物圈离不开水,水作为一种物质能有效调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由此对于景观水来讲,生态原则主要有:(1)、一定要控制好水量做水景,其实它的用水量是不能超过一个居住区的总耗水量的;(2)、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质遭到污染;(3)、任何事物都源于大自然,所以要保证自然风格的常态性;(4)、灵活运用流动性水源,动态美;(5)、在设计上巧妙极好。
2.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
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首先要了解景观水的生态系统,其次是明确景观水的治 理发展。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都是一个水体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这些水生动物、植被和环境系统是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即称生态系统。要保持居住区水景的特质,就一定要维持好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然而要维护这一系统我们有一个景观水的治理方法。大体来说,水体的净化工作分为三个有效方式:物理方式、化学方式、生物方式,即三个阶段。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都属于人工方式,但是相对于生物方式来讲,生态景观水的治理是很重要的。
3.科学性的水景管理和维护
现属于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更高,在现代绿色生态小区规划中对于水体景观的水景也是出现了突出的问题。
水资源利用率低,相对居住区讲,建设水体景观用水来源主要是自来水为主。自来水作为一种资源,首先考虑到浪费不说,它的再次利用率就很低,加剧饮用水匮乏危机,不符合现代生态可持续发展常规从而影响一个居住区的城市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水体景观,绝大多数的水体景观设计都不具科学,所设计的水体景观不是永久效应,不利于生态结构营造。它们所限制水质的恶化,进行机械与化学药物进行控制,这也不利于生态可持续。
积极改进和完善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改进和完善此策略:(1)、要积极开发居住区生态,造景水源,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水体景观进行有效的处理;(2)、运用多样性的生态的水体景观设计,加强水体与植被结合造景,提升水体景观的亲水性;(3)、用水体景观物种本身的自然生态性进行推论与浅析,把水体的抗干扰与自然净化性结合改善生态水体环境。
五、结论
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保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生态意识也越来越受重视,水是生命之源,在现代住宅小区充当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仁者乐水、智者乐水”,水在文化、景观、生态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景观要素难以替代的,随着居住环境园林化的到来,水体景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运用。人在生活中本就有着亲水、临水的天性,为了使人们能够真正的享受居住区水景的欢乐,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生态特征与文化,与居住区的环境协调一致,创造一个生态的、自然的、人文的水体景观建设,通过对居住区建筑外部 水体景观生态研究设计理念和后期管理分析,建设以生活,居住,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理念下水体景观空间景观节点,立于稳定又有生命力的生态生活空间。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空间环境的理水方式,建筑设计结合水体的处理方式。
2、形态和色彩的亲水性,水体景观设计在居住区的应用。
3、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的形成。
4、亲水并与居住区环境空间内的水体景观相适应。
5、居住区水体景观与生态植被的共存性。
6、水体环境设计的生态可持续性。
第二篇: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阮希进
摘要: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对基于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生态设计的原则、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方式、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生态规划设计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而生态园林又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人们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设计已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1.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态思想已经被融入到规划构架中。但是,由于以能量流和物质流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和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直接把生态学应用到景观规划具有很大困难。80年代以来,以研究景观要素(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及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变化为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主的景观生态学则弥补了生态学的这一缺陷,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园林景观生态学专注于土地或景观,利用空间和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特定的美学效果。另外,景观生态学是在完整的格局内操作,并且在不需要完全了解外部细节的情况下理解整体或所有系统。这种整体和跨领域的研究方式克服了传统上郊区和都市景观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澳德姆(Eugeneodum)的“分室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哈贝(Haber)在此基础上将景观生态学思想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并在1986年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2.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2.1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
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遵循生命的规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2.2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必须要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传统的一些文化特点。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或者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使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2.3人类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大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观,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的。设计中应该多运用乡土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一些设计师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
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某市风景区土地整体规划布局,首先保护景源地、生态林地和历史遗迹,同时调整土地资源结构,建立适合风景区的土地类型体系与模式,并且突出风景区的特点,逐步把具有游赏价值的土地资源化为风景游赏用地,沿滨河路形成统一的风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格,拆除或搬迁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结合风景点改造林地、园地作为风景游赏用地。利用山谷地形,作为野外露营用地。居民社会用地尽可能集中发展,避免土地浪费占用风景游赏用地。
生态园林强调植物的健康生长是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主张运用植物相生厢克、生态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强调植物群落功能和景观的统一性,从而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实现生物多样性。风景区的种植规划划分为古建园林景观区、生态保护林景观区、山体彩化色叶林景观区、风景林景观区四个植物特色分区。通过植物群落整体季相、小块面的节奏变化、色彩变化,产生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更要有较高的游赏价值。3.小结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景观的首要任务。受此影响的生态学景观设计思想当是未来的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随着行业的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将不断地被补充进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8-40.[2]王云才,薛东前.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9):22-25.[3]张惠远.景观规划:概念、起源和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373-376.[4]侯晓蕾.生态学思想在美国景观规划发展中的演进历程[J].风景园林,2008(2):86-87.
第三篇:整治路域环境构建生态绿廊
整治路域环境构建生态绿廊
王国良
(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所)
摘要:本文对生态绿廊的概念、性质等属性进行简述,并且以滨州市路域治理为例,概括了滨州市路域治理的项目背景、设计原则,并对生态绿廊、景观植物、景观设施、节点系统等设计内容进行解析,以达到建设以滨州区域绿地为背景、绿廊及绿道网为骨架的滨州市绿化休闲体系,打造鲁北“绿城”;以生态绿廊建设为切入点,发展滨州休闲经济,倡导“生态、绿色、低碳” 的新生活方式。
关键词:路域治理;生态景观;绿色廊道 滨州市生态绿廊规划建设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2011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做出加快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明乡村的重要决策。与此同时,伴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滨州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战役主要针对全市范围内干线公路、县乡公路以及外环路两侧的路、林、水、管线进行综合治理,争取把全市境内的每条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都建成“绿色风景线”,建成一批“舒、畅、安、美” 的高标准示范通道。下大力气整治干线公路环境,对在公路两侧随意倾倒垃圾、乱堆乱放、堵塞边沟、影响排水通畅的路段进行集中整治。抓好沿线各商业网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以及沿线摆摊设点的清理、集市贸易的迁移,最大限度的促进路域经济发展。抓好涉路工程审批管理,超限运输治理,路田、路宅分家,沿线广告设置管理和其他非公路标志、沿路两侧各种堆积物的清理,以及穿越城区、村镇路段脏乱差现象的治理,达到路产路权维护完好,确保公路安全畅通。重点搞好沿线城区、乡镇和重要开发路段的规划布局,以及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针对乱搭乱建、破烂不堪的建筑,坚决予以拆除,达到规划科学、建设规范,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生态绿廊的基本属性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1],而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2]。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美国保护管理协会(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USA)从生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廊道定义为“供野生动物使用的狭带状植被,通常能促进两地间生物因素的运动” [3]。
生态绿廊具有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等多种功能。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
要措施。按照生态廊道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可将其分为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三种类型[4]。
近年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开发利用过度,使人类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方面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理想。生态廊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生态廊道是是人类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人类生活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5]。因而,通过规划建设生态绿廊来改善生活环境,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现代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廊道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但是过于人工化的林带建设则会有悖初衷。因此,在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中要回避过于人工化的手法,推行应用近自然群落建设的模式。选择当地乡土种,应用容器育苗等“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手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超常速、低造价地建造以地带性森林类型为目标,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完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的植物群落[6]。近自然群落的建设理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森林建设中已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并应用于大型片林的建设,乃至居住区的绿化中。滨州市路域现状分析
现状路域存在着公路两侧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路段占道经营,穿村
镇路段脏乱差等突出问题。道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建设用地性质杂乱,工业、居住混杂,相互影响较大,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3.1 现状建筑
沿路两侧建筑以商业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过往车辆,建筑层数较低,质量参差不齐,建筑风格杂乱,乱搭乱建现象严重,造成整个沿路建筑景观杂乱无章。道路两侧部分建筑退红线不足或占压道路红线,存在安全隐患。范围内的工业区建筑质量较好,村居建筑质量较差。
现状沿街建筑 3.2 绿化水系
整体对绿化的组织定为不明确,绿化层次过于单一,绿化界面呆板,景观绿化色彩缺少变化。沿路绿化林带缺行断垄,无法形成延续的绿化界面,对国道附近缺少特色或质量较差,立面破旧的建筑,未能形成有效遮挡。胜利河水系绿化未能体现其景观特色,现有绿化苗木栽植或管理不当,造成绿化景观达不到规划效果。205国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道路绿化凌乱,缺乏对行道树的栽植及沿路绿化带的建设。
改造后效果
沿路水系 3.3 道路结点
现状道路基本都为城市快速道,道路交叉口皆为平交形式,主要道路交叉口景观结点处理缺乏特色,景观处理过于草率,难以成为展示城市建设的亮点。交叉口交通视距三角形的植物配置不符合规范,易造成安全隐患。3.4 街道设施
广告牌: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影响整体形象。
电线、电箱:沿路通讯线、供电线等线路设施靠近路边,线路穿杂乱,影响城市景观,存在安全隐患。电箱色调灰暗,景观效果不佳,缺少必要遮挡。
围墙:厂房围墙设计效果较好,表面整洁。道路沿街建筑较拥挤,围墙大多采用封闭的形式,镂空率过低,阻碍视线的延伸。
卫生设施:缺少垃圾桶等环卫设施,沿路建筑垃圾任意堆放,垃圾收集点缺少。村庄垃圾随意倾倒在村周围的洼地内,缺乏垃圾倾倒点。公厕服务半径不合理,沿路公厕数量严重不足。
加油站:加油站布局过于集中在城区入口处,服务半径重叠,资源浪费,部分路段缺少加油站。
改造后效果 路域改造实施措施 4.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为目标定位,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路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意见》为依据,坚持“沿路定位、带状开发、综合治理、组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治理并举、开发带动治理、治理推进开发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路域综合开发治理的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迅速掀起路域开发治理高潮,努力形成主干道路区域大开发、大整治、大发展的新格局。4.2 改造目标
通过对沿路绿化的综合整治,对沿街建筑拆除与保留改造,对水域环境的整治,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沿街景观,增加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打造最具特色、体现历史文脉、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综合性生态廊道。4.3 改造原则
充分依托相关上位规划,紧密结合“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建设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保持规划体系对接统一。功能分区布局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城乡环境,完善道路的功能和设施,提高沿路的整体环境质量,突出地方特色,对外展示滨州市域良好的城乡建设形象。
立足于现实,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减少冲突、化解矛盾”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使沿路城市产业布局合理紧凑,功能分区明确清晰,利于居民生产生活。坚持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建设和脆弱资源保护为前提,贯彻以人为本,塑造和谐绿色滨州经济开发区。全面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乡村发展环境。
注重道路的景观美化,使建筑、绿地、小品、各种市政设施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平面布局合理、立面轮廓富有变化的道路景观。结合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规则,按照“风格统一、收放结合、高低错落、全面配套”的开发建设思路进行建设改造。把握好规划的动态连续性特点,使规划近、远期结合,便于滚动性实施。4.4改造实施措施 4.4.1 加强建筑控制区管控
依据相关的管理办法、标准和文件,规划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为公路用地两侧外各50米,立交桥匝道、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外各100米。城区段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在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路两侧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带的前提下,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路管理机构依据总体规划界定。
对于建筑控制区范围坚持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预防为主,强化巡查,对违法建设、违章搭建和废弃的建筑物、地面构筑物和桥下违法建筑全面拆除,对破旧建筑、坟墓进行遮挡,对保留建筑进行清洁或粉刷,同时,严格控制管理各类新建建筑的许可施工,杜绝出现乱搭乱建、乱建坟墓现象;对沿线的砂、石等建材市场、废旧回收点等有碍观瞻的经营场所进行迁移或遮挡;对建筑控制区内的柴草堆、粪堆、垃圾堆和其他堆积物进行彻底清理。加强穿越城区、村镇及重要开发路段的规划、建设与管
理。道路两侧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整治改造要依据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路两侧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严格遵守城市“五线”(红线、绿线、紫线、蓝线、黄线)的规定,沿线各类建筑物依据规划从许可到施工,要严格管理,杜绝非法建设。对在公路两侧道路红线以内及店铺、单位、住宅前的各种堆积物一律清除;拆除影响交通安全和环境形象的残墙断壁、简易栏栅,有碍观瞻的房屋院墙结合地块的开发进行改造或拆除,结合规划实施绿化、美化,沿路两侧建筑物要达到“能挡则挡、该露则露”的效果;清理规范户外广告、各种线杆和线路,经营站点要入房入院;尽量减少城区内道路与公路交叉口、穿越村镇路段的出入口的数量,不按规划要求开设的,坚决予以取消,以确保公路的畅通和安全。4.4.2 加快提升沿路绿化效果
结合建筑控制区的宽度,公路每侧营造不低于50米宽的绿化林带。保留原有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一步优化、完善和提升绿化效果。对现有达不到成林标准或宽度要求的,要选取优质大苗木进行补植完善,提高绿化体量和绿化档次,达到美化和景观化要求。在保障成活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栽植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品种,确保公路绿化成活、成林、成材。城区内公路两侧绿化带的宽度,根据总体规划界定的道路红线宽度和道路断面形式进行设置。
对城区内、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和与外省、市交界处干线公路的绿化要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味,通过乔灌花草高低错落、常绿与落叶的搭配, 形成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绿化效果。干线公路与各县、市交界处,要多选用优质绿化苗木和常绿树种,尽快成林成景。
高速路两侧绿化以高大乔木为主,适合路段栽植高大常绿树种。注重提升高速路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绿化档次。
沿街废旧厂房
拆房建绿
4.4.3 净化沿线环境:对可视范围内的“白色污染”和垃圾堆进行全面清理,做到无垃圾、无污染;沿路禁止设置实体的围墙,必须设围墙时可采用绿篱或设计精美的栏杆、栅栏等而下之通透的形式,现状已有的沿街围墙应进行拆除或改造,整体改善公路路域环境。
实施被交道路整治:重点整治与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交叉的农村公路和其他道路可视范围内部分,要全部进行绿化,要保持路面无严重病害、路肩坚实平顺、边坡稳定,要完善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
4.4.4整合沿路市政管网:公路两侧电力、通讯等地上、地下管线要与路、林、水的治理同步进行,规范划一,管线能下地则尽量下地,避免架空管线横穿公路。
规范非公路标志设置: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置”的原则全面规范非公路标志、标牌设置,对违法设置的非公路标志、标牌进行全面清理,确有必要保留的,按规定补办手续;对经批准设置的破损非公路标志进行维修或更换;增设必要的展示滨城区自然、人文景观和文明、安全交通宣传等标志、标牌。重要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针对各重要的交通景观节点、城市出入口、高速路出入口等位置实施重点控制,现状景观效果不突出的进行绿化改造提升,以凸显出不同的景观节点风貌。对不同景观节点做特色化处理,赋予每个节点以主题,增强节点的可识别性,使其成为居民游憩活动的公共开场空间。
生态绿廊与旅游休憩节点的对接在当今时代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主旋律下,人的需求得以尊重和满足是规划设计建设开展过程中需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7]。绿廊在规划之处,要注重与已有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等重要节点紧密结合,带动形成滨州市内更多新的旅游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并作为体现各区、县特色的具体表现。
路口结点现状 改造后效果
路口结点
路口结点 总结
生态绿廊建设的伟大意义在于它不是一条廊道,它最终应该形成一个绿色网络。它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游憩价值的廊道,绿色道路廊道是绿色廊道的一种主要类型,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绿色道路廊道作为一种世界领先的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和绿地建设理念,在城市园林建设、保护生态学及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在我国,绿色道路廊道的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城市绿地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等实践中建设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效应的绿色道路廊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敏.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建筑学报.1996.2; [2]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建筑学报.1997.7;
[3]韩冬青.浅析绿色设计及其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难点所在.建筑学报.1999.5;
[4]任素梅,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绿色环境设计.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 [5]李晓文, 胡满远,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报, 1999, 19(3):399-407;
[6]布仁仓, 王宪礼, 肖笃宁.黄河三角洲景观组分判定与景观破碎化分析.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3):321-324;
[7]田国行, 张全华, 苏金乐.郑州市经南三路生态廊道规划.中国园林, 2003, 6:77-78。
第四篇:_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综述
——— 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综述 鲁光泉 宋 阳 13
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综述*
2▲ 鲁光泉1,宋
2阳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 1.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2.100191,、摘 要 随着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 车 路协同安全应用的相关技术是否会影响驾驶人的感知 判 断、操作,等驾驶行为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 通过对国内外车路协同技术的当前研究进 展进行,综述,分析车路协同环境下 驾 驶 行 为 的 变 化 从而得出在车路协同安全应用技术全面推广之 前 应充分评估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人行为,以 及驾驶安全可靠性的影响,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 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车 路协同系统 驾 驶行为 可 靠性 中图分类号 :U491.2+54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3.issn16744861.2014.05.003 j-
DrivinehaviorsandTrafficSafetnderanEnvironmentof gByuCooerativeVehicleInfrastructureSstems py
12 12LU GuanuanSONG Yangqg,(1.SchooloransortationScienceandEnineerinBeihanniversitBeiin00191,China; fTpgg,gUy,jg12.BeiineaboratororCooerativeVehicleInrastructureSstemsand Saetontrol,BeihanjgKyLyfpfyfyCniversitBeiin00191,China)gUy,jg1:),AbstractWiththeraiddevelomentofcooerativevehicleinfrastructuresstems(CVISthefactthatrelated safpppy,etlicationsundersuchanenvironmentwouldaffectthedriver'spercetionudmentandoerationhasattracted muchyapppjgp,attention.Basedonthisareviewofrecentstudiesreardinooerativevehicleinfrastructuretechnoloiesbothin Chinaanggcpg,doverseasiscarriedout.Inadditionthechanesofdrivinehaviorscausedbhecooerativevehicleinfratructureenvggbytp- sironmentarestudied.ThepaerproosesthattheimactoftheCVISonthedriverbehavioranddrivinafethouldbpppg sysecomrehensiveltudiedbeforesuchasstemiswidelimlemented. pysyyp:;;;Keordstrafficsafetcooerativevehicleinfrastructuresstemsdrivinehaviorreliabilitywypygby
0 引 言
交通系统是 1 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依 靠 传 统 的交通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当今 日益复杂的交通
1]。随着计 算机 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2]。当 前的 交通服务和交通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智能交通技术正在从单个交通要素的智能化转向 一体化发展,车 路协同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 重要子系统和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正受到国内外 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车 路协同是当前世界交通 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
车路协同相关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交通安 全水平,但是车 路协同技术在努力提升交通安全 水平的 同 时,也会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带来影 响
[]3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 路协同技术的出 现为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提供了新的技 术手段,并引发了管理理念上的 革命性变化。车 路协同作为车车/车路通信基础上的高级应用,以 提高道路安全为目标的同时,也为交通信息感知、。在各类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占很大 比重,:收稿日期 20140828 --:修回日期 20140928 --:)国家 题(批 准号 资 助 973课 2012CB725404*
:,::通 讯作者)简 介 鲁 光泉(1974-)博 士 副 教授 .研 究方向 交 通安全 .E-mailluuaa.edu.cn ▲第一作者(gq@b 14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年 5期 第 32卷 总 186期
]11;进行预测和评估,实现 冲突消解,避 免碰撞[基 驾驶人行为已被世界公认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
]4。因 此,主要因素[对 车路协同下 的 驾 驶 行 为 进
于信息交互的车辆跟驰:在同向同车道行驶中,通 过车车信息交互,可以对跟驰中的车车冲突状 态
]12;进行预测与 评 估,避 免 碰 撞[基 于 车 车 协 同 的 车行分析,探讨车 路协同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十分必 要。
1 车路协同技术
1.1 车路协同系统概述
]5(车路 协 同 系 统[cooerativevehicleinfratp- s
辆换道:在换道过程中,换道车辆通过感知周围 车辆的状态,确定合适的换道时机,并通过无线通 信,把换道信息传递给周围车辆,从而提高换道行 驶
]13;安全性[基 于车车协同的非 正常占道预警: 车是基于 先进的传感和无线通信 等ructuresstem)y技术,实 现车车、车 路信息的实时动态交互,完 成交通信息的采集和融合,从而 保障复杂交通环 境下车辆行驶安全,提高路网运行效率的新一代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
车路协同系统最主要的2个子系统是路侧单 元和车载单元,各个交通组成单 元通过路侧单元 和车载单元,以 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来实现车辆 与车辆、车辆与 路侧以及路侧与路侧之间的信息
]6。传输和共享[]7路侧单元[的 主要功 能 是:收 集 路 侧 传 感 器 检,辆出故障或因其它原因发生非常的占道 事 故 车辆向一定区域内的驾驶车辆发送警告信息就可 以
]14;避免不必要的碰撞[紧 急制动电子制动灯预 警:
当车辆在分 离摩擦系数或者摩擦系数较低的 路面行驶时,车辆容易发生打滑,驾驶人往往会采 取紧急制动措施,但这对其他车辆容易造成碰 撞 事故。如果车辆自动给其他车辆发送警告信息,就可以
]15。避免事故发生[对于不同的应用,对车辆运动状态信息采集、预警与控 制 模 型 和 车 辆 运 动 状 态 控 制 的 要 求 不 同。基于车路信息交互的安全应用中,车 辆主要 以路,侧单元发送的信息进行危险判断 进 而对驾 驶人的操作进行引导,或对车辆进行控制。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安全应用,对 驾驶 人 的 引 导或预警是其中的重要一步,这必将对驾驶人的 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由于信息感知与决策 判断的引入,导 致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人车路相互 作用系统发生改变,这种 改变会对驾驶过程安全 可靠性产生影响,并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安全性。测到的各种信息(如 交通流量、突 发事件、密 集 人群、交叉口行人信息、道 路异物侵入、路 面湿滑 状,态)以无线 短程通信的方式发送给车辆,以 有 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给其它路侧单元或管理 中。心;接收来自车载单元或其他路侧单元的信息
]8车载单元[的 主要功 能 是:收 集 各 类 车 载 传 感()器采集到的信息 如 定位、运 动等 进 行融合处 理后发送给其它车载单元;接收 来自其它车载单 元;的信息;接收来自路侧单元的信息 对接收到的 信息和收集到的本车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做,出安全预警判断和车辆控制决策 以 合适的交 互方式向驾驶人提供信息,或向 车辆控制单元发 出控制指令。
1.2 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
]9: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安全 应用、2 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驾驶行为是与驾驶人相关的各种处理操作的 总称。典型的驾驶行为过程主要包括感知、判 断
]16。驾驶人首先在感知到 周 围 和操作3 个 阶 段[环境信息的情况下,对得 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后做出相应判断,然后通过对车辆进行操作,改变 车辆运动状态并达到驾驶操作目的。在整个过程 当中,驾驶人是整个操作的核心,也是影响交通安
]17。全的主体[交通管理与服务应用。在车路协同的安全应用中 主要由基于车车信息交互的安全应用和基于车路 信息交互的安全应用。
基于车车 信 息 交 互 的 安 全 应用场景主要包 括[]102.1 对驾驶人行为的影响
车路协同环境对驾驶人的影响是多 方 面 的。、驾驶行为过程总体上可以分为感知 判 断和操作 3个阶段。其中车路协同环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主要
]18。体现在前2个阶段[:基于车 车 协 同 的 交 叉 口 车 辆 避 撞,基 于 信 息交互的车辆跟驰,基于车车协同的车辆换道,基 于车车协同的非正常占道预警,以及紧急制动电 子制动灯预警等五种车车协同系统的典型应用。
基于车车协同的交叉口车辆避撞 :在交叉口,通过车车信息交互,可以对路口的车车冲突状态,感知阶段是后续各个阶段的基础 快 速 获 得,准确的信息是保障后续正确判断 准 确操作的基
——— 鲁光泉 宋 阳 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综述 15
础。影响驾驶人感知速度和准确程度的主要影响
]]1920。因素是注 意 力 分 配 和 信 息 负 荷 大 小[林 彩 霞 等[ 结合在一起。但无论是哪 1 种方式,都 会导致驾 驶人注意的重新分配。因此,在进行车路协同安 全应用设计时,合理的人机交互模式是使驾驶 人
]26。分配给人机交互系统的注意力最小[通过对 比 分 析 使 用 导 航 系 统、地 图、以 及 凭 记忆驾驶在 不同的情 形下,3种情况的实验结果得到,驾 驶 人 落在 道 路前 方 的注意力分别 为: 57%,78%,8表 明,在 驾 驶 过 程 中 使 用 导 航设备,5%。这 会导致 导航系统中,影行驶过程中更多注意力需要放在
[1]根响了驾驶人的注意 力分配。E.alabrese2J. C
2.2 对行驶安全可靠性的影响
传统的驾驶行为主要由以驾驶人为核心的感 知、判断 和操作过程构成 个 闭 环 的 控 制 系 统。从1 系统可靠性的角度看,表述为分别由感知、判断 和操作3个子系统串联的系统,见图1。
据 Y定理,得出 在工 作负荷增加时驾erkesodson -D驶人疲劳和注意力缺失情况逐步 减少,驾 驶绩效逐渐提高;但 是达到理想状态后,工作负荷增大会降低驾驶绩效,造成主动注意力 分散和驾驶疲劳。,近年来,随着车路协同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 开始关注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2]研 究 表 明 在 使 用 车 路 协 同HaneenFarah等2
图 1 传统的驾驶过程
Fi.1 Traditionalrocessofdrivingpg、系统时,驾驶人的精神状态如眨眼频率 心跳频 率等均表明驾驶人的紧张程度的感知会比不使用 车路协同系统时低。相比与年轻人,车 路协同系 统对老年人的作用更大,它能够 提高驾驶人的感 知水平,缩短驾驶人的感知 时间。PenunZhengjg 和 Mike McDonald[]23,车路协同技术的安全应用 改 变了汽 车 的 驾 驶过程。车路协同技术安全应用可以分为 2 类: 一类是以预警为目的的安全辅助系统,见 图 另 一类2;,以自动控制为目的的安全辅助系统 见 图 3。正如
[2]的研究 结果所表明的那 样,HaneenFarah等2在提 出 自 适 应 巡 航 系 统 能 够 通过雷达、摄像 头等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主动收 集周围减 环境变化信息,提高驾驶人的态势感知能力 并 少 焦 虑。K等arelA.Brookhuis
[]24使用车路协同系统时,驾驶人的精神状态如 眨眼频率、心跳 频率等均表明驾驶人的紧张程度 的感知会比不使用车路协同系统时低。相比与年 轻人,车路,协同系统对老年人的作用更大 它能够 提高驾驶人的感知水平,缩短驾驶人的感知时间。
提 出 了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消除驾 驶人的失误,显著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 污染,同时增 加道路容量。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 通过为驾、驶人提供驾驶相关的建议 指导和警告,能有效减少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在车路协同系统 持续工作。但 的情况下,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可以减少 到1s[5]提出驾驶人在行车 途中如果操Heein Kim 等2j作车载信息系统如车载导航或者车载 多媒体系统会造成对驾驶操作的延迟,研究表明对 不同的行驶/,速度延迟时间不同,车速为50kmh的 延迟为5.7s/。车速为100kmh的延迟为7.9s尽管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表明车路协同技 术对驾驶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 相关研究 领域的结果可以为分析车路协同对注意力的影响 提供借鉴。无论是基于车车信息交互的安全应用 还是基于车路协同的安全应用,人机交互是其中 要 的 环 节。车 载 单 元 要 通 过 人 机 交 互 方 式,1个重 把安全判断的结果告诉驾驶 人。这种人机交 互方式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图像,还可能两者都
图 2 装备车 车/车路安全预警辅助系统的驾驶过程 Fi/c.2 Drivinrocesseuiedwithcartocarartooaggpqpp---- rdauxiliarafetarninstems ysywgsy从系统可靠性的角度看,以 预警为目 的 的 安 全辅助系统可以认为是在感知阶段与驾驶人的感 知并联了 1 个自动感知系统。该系统的并入,能 够提高驾驶人的感知水平,缩短驾驶人的感知时 间。另一方面,车车/车路协同在感知的基础上还 进行危险的判断与预警。尽管该系统判断和预警
16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年 5期 第 32卷 总 186期,的结果还需要驾驶人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但 也 会有效缩短驾驶人的判断决策时间。对于并联系。统,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于其单个的子系统可靠性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以预警为目的的车路协同 安全应用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感知过程的可靠 性。
与以预警为目的的安全辅助系统不 同 的 是,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安全辅助控制系统在对车辆,的安全状态进行判断后,不但给驾驶人预警信息 还在必要的情况下向车辆的自动控制机构(如 制)动控制机构、加 速控制机构 发 出自动控制指令,见图3。从 系 统 可 靠 性 的 角 度 出 发,该 系 统 不 但 在驾驶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在感知环节并联了自 动感
统的可靠性是不变的。但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有可能改变驾驶人的驾驶行为特征 从 而引起驾,驶人驾驶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由于引入了车路协同技术,图 1中 驾驶人的驾驶 行为特征与图2或图3中的驾驶人的驾驶行为特 征不同。
尽管目前对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研究才刚刚开始,对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人在 感,知、判断和操作各过程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但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预警信息对驾驶人的 驾 驶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预警信息有,利于缩短驾驶人的判断决策时间 另 一方面驾驶 人对车路协同人机交互信息的关注会导致注意力
知子系统,还在操作阶段并 联了自动控制子 系统。的分散。正如前面论述的一样,在 各个子系统可靠 性不变另1个值得关注的是,车 路协同技术 的 发 展 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会有所提高,因此车路协同技术的引入,应该 可以提升行车过 程的安全可靠性。
有可能引起驾驶人的技术依赖,就像习惯了具有 倒车辅助系统的驾驶人在驾驶没有倒车辅助系统 有的汽车 时 容 易 观 察 不 足 一 样。一 旦 形 成 技 术 依 赖,可能导致图 和图 中由于驾驶人习惯了 2 3 依赖车,路协同系统的感知与判断 会 导致驾驶人 子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就 需要车路协同安全应用 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来保障汽车行驶安全可 靠性。否则,图 和图 所示的系统安全可靠性 2 3 有可能由于驾驶人子系统可靠性的降低而抵消车 路协同安全应用系统带来的安全性能提升优势,甚至有可能使安全性降低。因此,车 路协同安全 技术全面应用之前,应确 保该系统的可靠性高于 驾驶人感知、判断、操作的系统可靠性。
尽管车路协同安全应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快 速的发展,但 目前,定 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通 信系 统的可靠性、控 制系统的可靠性是否能满足车路 协同安全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测试分析。也正因为 如此,大量学者致力于车路协同技术中定位、通信
[7]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如 研 究了 Jihua Huang等 2图 3 装备车 车/车路安全控制辅助系统的驾驶过程 Fi/c.3 Drivinrocesseuiedwithcartocarartooaggpqpp---- rdauxiliarafetontrolsstem ysycy
3 车路协同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车路协同使得驾驶人可以获得丰富的外部信 息,甚至是看不到的信息。通过车路协同系统,可 以帮助驾驶人更快地作出决策判断,有 利于提高 驾驶安全性。然而这种结论是在现有驾驶人行为 特征的情况下得出的,在车路协同技术的安全应 用广泛使用之后,这样的结论并不一定准确。
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有 可能改变驾 驶 人 的
(基于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的定位和车辆间 DGPS)通信的检测道路危险错误的性能影响,统 计分析 了特征的位置和轨迹预测误差估计,并 将模拟通 信错误作为预测误差的一部分来确定检测车载导
[8]航系统 质 量;提 出 了 1 种 协Roozbeh Kianfar等2驾驶行 为 特 征。原 来 的驾 驶行为是以人为中心 的,同自适应 巡 航 控 制(设 计 架 构,并 作 为 地面CACC)现 在并联了自动感知、自 动判断,甚 至自动控 制协同控 制 驾 驶(的 一 部 分,通 过 对 不 同的模GCDC)的过程。从系统可靠性的角度来说,多 个子系 统并联的系统可靠性高于其中的任何 1个子系统 的可靠性。但是这个结论有 个前提,这 些子系 1
块进行了测试,来 保证达到并能保证 GCC 要- D
[9]求的最大延迟水平;通 过 挑战M.Seulcre等2p
性的驾驶和通信条件下车车通信平台的主动
——— 鲁光泉 宋 阳 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综述 17
3)驾驶 人对车路协同技术的依赖及其对安
安全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安全应 用可以在高速行 驶正常使用,通信传播没有阻碍。但通信系统的 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特别 是在干扰环境下 的通信可靠性。
车路协同安全应用技术是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的革命性技术,但在强调其对提 升行车安全性能 的同时,要重视该技术的应用对驾驶人的影响,并 把这种影响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作为车路协同安全 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全的影响:研究 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造成驾驶人 对设备的依赖,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是否会引起 交 通安全隐患。
4)行车安全对车路协 同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研究车路协同系统出现故障时是否会对行车安全 带来影响,明确 车路协同系统设备需要多高的可 靠性水平才能保证事故风险水平低于目前水平。
5)面向 安全的车路协同系统人机交互设计 方法:研究车路 协同系统人机交互方式的设计是 否会引起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改变会带来哪些改变 以及是否对驾驶安全造成影响。
4 结束语
美国 交通运输部在发表对 2014年2月3日,外声明,决定推动车车通信技术在轻型车上应用 这标志着车路协同技术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 场[]30参考文献
[] 王云鹏 国 内外I[]汽 车1.TS系 统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J.零部件,():WanYunen.Historand r2012636.
g pgy pesentsituation of thedevelomentofITS sstemspy[,():()J].Automobile Parts2012636.inChinese. [] X,2uQ,MakT,KoJetal.Vehicletovehiclesafe--- tessaininDSRC[C]roceedinsofthe1st Aymgg∥ PgCM international workshoon vehicularad hoc netwp,:orksNeworkACM,2004. y[] 龚思远 车 路协同跟车辅助下的驾驶员跟驰行为研 究3.[长 春 :吉 林大学,oniuan.ResearchoD].2013. GgSyndriver'scarfollowineavior with carfollowin-gb- h-gsuetion ofcooerative vehicleinfrastructuresstemggpy[:,()D].ChanchunJilin Universit2013.inChinese. gy[] 张 迪 北 京市区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与安全对 策4.[郑 州 :河 南理工大学,hani.BeiinreD].2012. ZgDjgaaduetoroadtrafficaccidents
[: causeanalsisandsafeteasuresD].Zhenzhouyymg,()HenanPoltechnicUniversit2012.inChinese. yy[] 陈 超,吕 植 勇,付 姗 姗,等 国内外车路协同系统 5.发展[],:现状综 述 交 通 信 息 与 安 全 05. J.2011(1)102- 1,F,ChenChaoLuZhionuShanshanetal.Reiyg- vewofcurrentdevelomentofdomesticandforein coopg]erativevehicleinfrastructuresstem[J.Jouralopy- n,): 1fTransortInformationandSafet2011(1021py-,()059.inChinese.
[] 邹 枫 智 能交通车路协同系统数据交互方式设计 与6.验证[北 京 :北 京交通大学,ouFen.DesiD].2014. ZggnandverificationoftheCVISdata exchanestandardg[,(sD].BeiiniaotonUniversi2014.inChinesjgJg - ty)e.。作为车路协同的重 要组成部分,车 车协同
。技术是继安全带、安全气囊之后新一代安全技术 这对交通领域将是 个革命性的变化,车 车协同 技1 术的发展,将 对道路交通协同的控制、管 理、运 用等各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作为智能交通的 重要组成部分,车路协同对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 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车路协同环境下,交 通控制 与交通诱导一体化将得以实现,道路资源合理分 配]31。并发挥 更 高 效 率[可以 说 车路协同技术走 向全面应用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车路协同安全 应用技术走向全面应用之前,评 估该技术对安全 的影响,作用,是 亟 特别是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安全保障 需 开 展 的 研 究。2美 国 在 约 30车上安012 年,00辆 装了车车通信系统开展大规模的 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安全预警是该系统的主要组 成部分,也是其重要的测试内容。通过这个项目 的测试,车路协 同安全预警系统如何影响驾驶行 为还有待数据分析结果。
就车路协 同 安 全 应 用 技 术 对驾驶人行为特 性、如何最大化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下述研究将 必不可少。
研 究 1)车 路协同技术对注意力分配的影响: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对驾驶人的注意力分配带来 的影响,是否会 造成驾驶人注意力过多分配到车 路协同设备上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2)车路 协同 技 术对驾 驶 人判断决策过程的 影响:研究车路 协同技术的应用给驾驶人判断决 策过程带来的变化,是否会引起驾驶人决策时间 延长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18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年 5期 第 32卷 总 186期
[] 王 宗 暐 智能路侧系统在车路协同技术中的应用 7.[],():,中 国市政工程 J.20134666796. Wanonwe-gZgi.Alicationofintellientroadside sstemsincooppgyperativevehicleinfrastructuresstem techonoloygy[],J.ChinaMunicialEnineerin2013 pgg():,()466796.inChinese. -[] 何崇中,雷 8健,唐 岳 东,等 智能车载系统的发展 与 .]():的应用[汽 车零部件,2,SmartVM J.0131060- 3,L,T,HeChonzhoneiJiananYuedoneta6.
ggg gl. Develomentofintellientcarountedsstem anpg-my],d alication ofsmartVM [J. Automobile Partspp():,()2013106036.inChinese. -[] 易振国 车 路协同实验测试系统及安全控制技术研 究9.[长 春 :吉 林大学,iZhenuo.VehicleinfrD].2011. Ygastructureinterationexerimentaltestinstem ag- pgsy[:ndsafetontroltecholoD].ChanchunJilin yc- ngyg,()Universit2011.in Cyhinese.
[] 俄文娟 无信号交叉口车车冲突检测与消解算法 研10.究[长 春 :吉 林大学,Wenuan.RD].2012. E jeasearchon VehicleConflictDetecionandResoluti- t[on Alorithm atUnsinalizedInersectionD].Chagg- t:,nchunJilin Universit2012. gy()inChinese.
[] 王 彬 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交叉口协调方法研 究11.[北 京 :北 京工业大学,WanBin.ResearcD].2013.
g h oncoordination methodfor sinleintersectionbasgedoncooerativevehicleinrastructuresstemtechp- fy[:onoloD].BeiinBeiinniversitfTechnolgyjg- jgUyo,()o2013.inChinese. gy[] 唐 亮 信息化条件下营运车辆安全监管关键技 术12.研究[重 庆 :重 庆大学,anian.StudD].2012. TgLgyonthekeechnoloiesofsafe suervisionforcommytgpercialvehicleoerationssuortedbinformationtpp- py[: C,echnoloD].ChoninhoninniversitgygqggqgUy()2012.inChinese.
[] 杨晓光,黄 罗毅,王 吟 松,等 基于车车通信的换道 超13.车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公 路交通科技,J.2012():,H,11120124. YaniaouanuanuoiWan-gXgggLy,insonet al.AnovellanechaneandovertakingYggssistssemdesinandimlementationbasedongay- tgpvehicletoehiclecommunication[J].Journalof H-- vihwand Trans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mgy app,2():()ent01211120124.inChinese. -[] 于艳花 基于故障树分析理论的高速公路预警系 统14.研究[;西 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D]2012.
YuYanhua.Theresearchoffreewaarlwarnnyey - istembasedonfaulttreeanalsistheorD]. Xi'agsyyy[:X,ni'an UniversitfArchitectureand Techoloyo- ngy()2012.inChinese.
[] 彭 晓 燕 汽 车 线 控 制动系统安全控制技术 研 究 15.[长 沙 :湖 南大学,eniaoan.ResearcD].2013. PgXyhonsafetontrolmethod of automative brake sycystem based on cbire -y-w[:,(D].ChanshaHunanUniversit2013.inChigy- ne)se.
[] 毕建彬 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因分析与驾驶员可靠 性16.研究[北 京 :北 京交通大学,iJianbin.ReD].2012. Bsearchofdriverreliabilitnd huanfactorsanalya- my[sisinroadtrafficaccidents D].
:B,2BeiineiinJiaotonniversit012.(in Cjgjg g Uyh)inese.
[] 巩建强 车辆驾驶人事故前应急操作行为模式研 究17.[西 安 :长 安大学,onJianian.VehicleD].2012. Ggqgdriver'sreaccidentemerencerationbehaviorpp-- gyop:,atternsstudD].Xi′ anChan'anUniversit201y[gy()2.inChinese.
[] 于立勇 基于车路协同安全距离模型的车速引导 系18.统研究[北 京 :北 京交通大学,uLion.SD].2014. Yygtudfseedguidesstem basedon safetistancyopyyde modelincooerativevehicleinfratructuresstep- sy:,m[D].BeiinBeiiniaotonU- niversit201jgjgJg y()4.inChinese.
[] 李平凡 驾 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 19.[:吉 林大学,LiPinfan.Research D]. 长春 2010.
g[onindicesand analsis of drivinehaviorD].Chygb:,2()anchunJilinUniversitgy010.inChinese.
[] 林彩霞,刘 浩学 车载信息终端对驾驶员操作行为 20.影],():inCa响的分析[丹 东师专学报 J.2002462-63. L,Lixiaiu Haoxue.Analsisofthevehicle informatyionterminalondriver'soeratinehavior pgb[],J.JournalofDandonTeachersCollee2002 g g():()46263.inChinese. -[] C:21alabreseEJ.Converinoncetsadativereggcpp- sp,p,aonsereconditioninndthe YerkesDodson Lag-]ware manifestationsofhormesis [J.Aeineseagg r,():rchreviews200871820. -[] F22arah H,KoutsooulosH N.Docooerativessemppy- t’c? s makedriversarfollowinbehaviorsafer-g []J.Transortation Research PartC:Emerinepgg T,():chnoloies2014416172. g[] Z,M23hencDonald M.Manualvs.adativecruise contgPp:’?[]rolCandriversexectationbe matchedJ. p
——— 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综述 鲁光泉 宋 阳 19,():200910117580. -,(/):s,2005135642131. - Transortation ResearchPartC:EmerinechnoloiepggT- g[] B24rookhuisK A,de WaardD,Janssen W H.Beavi- houralimacts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stempysan overview [J]. Euroean Journal of Transort-pp,: 2andInfrastructureResearch2001(3)4553. -[] K,H,25im H,KwonSeoJetal.Theeffectoftouh- c-keizeontheusabilitfInehicleInformaionysyo-V- tSstemsand drivinafeturinimulated drivinygsy dgs],: 3J.Alied Eronomics201445(3)7988. g [ppg-[] 王 26颖. 基于人 机 交 互仿真的驾驶次任务 研 究 [北 京 :清 华大学,anin.InvehiclesD].2009. WgYg-econdaraskstudased onhumanachineinteracytyb-m:,tivesimulation[D].BeiinTsinhuaUniversit- jggy()2009.inChinese.
[] H,T27uanan H S.Erroranalsisandperform- ancgJyeevaluationofafuturetraectorasedcooertive jybp- acollision warninstem [J].Intellient Transorg sygp,I,tation SstemsEEE Transactions ony[] K28ianfarR,AuustoB,EbadihaariA,etal.Deiggj- sgnandexerimentalvalidation ofacooerative drivippnsstem in the rand cooerative drivinhalleng ygpg cg[],IeJ.IntellientTransortationSstemsEEE Trgpy,():ansactionson20121339941007. -[] S,29eulcreM,GozalvezJHernandezJ.Cooerative vppehicletovehicleactivesafetestinnderchalen--ytgu- l[inonditions J]. Transortation research partgg cp,2:C:emerinchnoloies013(26)233ggt eg- 255. [] 裴 30欣,滕 继 濮 智 能 车 路 协 同 :人、车、路 的 对 话 .[,N].20140606. PeiXinTeniu.Intellientco--gJpgoerativevehicle infrastructuresstem:dialouepepyg,v,r(oleehiclesoads[N].20140606.inChinesp--)e.,[] 马 杨 车 路 协 同,还 有 多 远?[]中 国 交 通 信 息 化 2031.J.():1193031. -,HMa Yan. Coo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ogp?[],:(w FarJ.ChinaITSJournal2011(9)30- 31.i)nChinese.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上接12页)
[] 咸化彩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 研31.究[长 春 :吉 林大学,Xian Huacai.ResearcD].2014.
honevaluationindexesssemandevaluation modey- t:TlforsecondaraskdrivnD].Chanchunhyt- ig[g,2()esis ofjilin university014.inChinese. [] 李平凡,驾 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 32[:吉 林大学,LiPinfan.Research D]. 长春 2010.
gonindicesand analsis of y[:TdrivinehaviorD].CHanchunhesisofJilin Ungbg,()iversit2010.inChinese. y[] 张爱红,常 33宇,李 帅 佶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驾驶 .人交通安 全 教 育 系 统 []交 通 信 息 与 安 全,J.2013():,26468. ZhanihonYuChanLiShuaii.Dr-gAggjiversafeducationsstembasedon multimediatech- tyey[]noloJ.JournalofTransortInformationandSaf- gyp,():()e201326468.inChinese. - ty-
第五篇: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的路劲分析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务员制度创新的路劲分析
姓名:诺诺
地址:诺诺·····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正处于巨变时代。按官僚制运作的西方各国政府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出现“政府失败”,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行政改革浪潮,公务员制度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取得较大的成果。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无疑受到这一改革浪潮的极大影响。如何构筑一个既切合现实国情,又面向未来的公务员制度,进而建构一个更具效率、更有回应性、更负责任、更有服务品质的政府,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官僚制,全球化,创新,改革
一、官僚制的困境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公务员制度是以韦伯(Max Weber)的官僚制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因而它蕴含着官僚制的所有特质。官僚制是指依职能和职位对权力进行科学分工和分层,并以非人格化的规则为管理基础的一种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组织结构方面特征。1.专门化。2.等级制。3.专业化和职业化。
(二)管理方面特征。1.规则化。2.非人格化。3.纪律性。
(三)组织文化方面特征。强调“理性化。”
然而,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这种挑战,此时的官僚制显然已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
1.官僚制组织的功能失调。
2.应变能力差。
3.损害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
4.损害人性,造成人的异化。
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掀起政府改革运动,统称“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目标是要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具回应性、更负责任、更有服务品质的顾客导向型政府。公务员制度是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如下:
(一)调整结构,压缩层级,精简公务员。
(二)改革人事管理方式,增强制度的灵活性。
(三)重塑组织文化。
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已经使公务员体制、结构、运作和精神特质深受影响”,政府绩效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现状:官僚化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的非理性。1.权力过分集中。2.由于党政关系尚未根本理顺,政治侵夺行政,使行政机关难以自主发展其自身的合理结构和管理能力。3.由此也造成了职能分化和分工不明晰,结构和功能交叉重叠。而专业化分工的欠缺又造成了我国公务员系统普遍缺乏专业化人才,更多的是“万金油”式人物。
(二)管理的非理性。1.法治化严重不足。法律体系不完备。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只是行政法规,立法层次较低,强制性、权威性不强。而且《条例》本身规定过于简单化、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尚缺乏一些单项配套法律法规,如行政程序法,公务员纪律、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回避等具体规定,都尚未出台。2.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不高。公务员范围的界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3.行政组织行为的人格化倾向。尽管行政组织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制度规则,但关系、人情却往往取代制度规则而成为行政人员处理事务的主要准则。以情代法、以人代法现象严重存在。4.行政组织行为(含个人行为)的自我取向。这突出表现在有些行政部门和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权谋私,权力寻租,严重背离了政府的公共利益目标。
三、创新路径选择:建构与超越
一国政府采用何种管理模式,由其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及其政治文化背景所决定。中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阶段,正处于市场化和工业化、法治化、民主化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阶段,我们最缺乏的是适应工业化过程的政府管理制度,而官僚制恰恰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们正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全球化对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工作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政府惟有创新自己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工作行为才能有效回应这种挑战,从而建构起既立足于现实,又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公务员制度。
(一)理念创新:从控制导向到服务导向。充分回应民众的要求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动的根本宗旨。但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和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影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权力本位、官本位的观念,习惯的是控制而不是服务。政府改革应重新检讨政府存在的目的,彻底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导向”的新理念,应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的施政目标和考量,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它意味着政府应该“把公民的需要和价值放在决策和行动的首要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国家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必须更加关注市民的需要和利益,并对这些需要和利益做出回应。”
(二)制度创新:从集权人治到民主法治。1.需要加强对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和内部保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2加强法制建设,实现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更为关键的是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3.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第一,重新科学界定公务员的范围和分类。(1)健全竞争激励机制。A.完善考试录用制度。B.改进任用制度,大力推行合同聘任制。C.改进考核制度,推行绩效评估。D.改进工资制度,建立个性化的绩效工资制。(2)完善新陈代谢机制。A.实行任期制。B.建立引咎辞职制度。C.推行年阶退休制。(3)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A.建立和健全公务员监督法规,制定公务员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B.完善监督体系,强化执法监督;C.建设电子化政府,实现公务员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D.建立公民满意度评价制度,以公民满意度作为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最终评价尺度。
(三)管理方式创新: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政府而言,“拥有一支积极主动、尽职尽责、精明强干的公务人力资源是实现政府治理目标的根本保证。”第一,授予权能,重视营造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并给成员更多参与组织决策的机会。第二,重视对公务员的培训,倡导学习,不断提升公务员的素质。第三,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电子化。第四,实行绩效管理,建立结果导向的机制。
(四)组织结构创新:从机械封闭式到弹性开放式。其主要特点是:1.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回应性,以公民的满意为导向。2.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强调战略管理。3.组织的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级。4.倡导分权或授权而非集权。5.重视组织成员和公民的参与。6.网状型的沟通与联系。7.以团队精神而不是以命令与服从来达到整合与控制。8.建立跨部门的功能组织或“虚拟组织”。这种组织结构能充分发挥公务员的能力和潜能,使民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务。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