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引领奶业经济实现战略转型-黑龙江奶业协会
积极引领奶业经济实现战略转型
加快奶业强省建设步伐
——在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讲话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理事长
侯兆江
各位代表、同志们: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二是总结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进行换届选举。刚才和平同志做了第一届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工作报告,经民主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谨代表当选的诸位向各位会员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如何积极引领奶业经济实现战略转型、加快奶业强省建设步伐讲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奶业经济实现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这是国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和我省奶业自身发展状况决定的。
首先,从世界农业、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经验来看,奶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须实现战略转型,农业总产值、畜牧业总产值和奶业总产值始终保持合理的比例。在欧洲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第一位,一般比重为20~35%左右,其中荷兰高达35%左右。在畜牧业现代化国家,牛奶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例都比较高,其中美国为25%左右,德国为40%左右,荷兰超过50%。从这些奶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来看,当这些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为15~20%左右,并且在畜牧业总产值中占30%左右的时候,开始考虑并正确处理数量扩张与提高质量效益的关系,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开始引导分散饲养的农户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过渡,实现由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向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型。
其次,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看,积极引领奶业经济实现战略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陆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其中包括加快奶业建设步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有力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并要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等。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要求。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奶业,把发展现代奶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深刻分析了当时全国奶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扶持 奶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和各种政策性补贴,关键时刻对全国奶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全国奶业出现危机的时刻,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行政法规。最近,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把整顿和振兴奶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保持当前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以建设现代化奶业为总目标,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整顿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站和规范养殖为重点,努力开创奶业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奶业发展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蒙牛集团时指出:“牛奶本身就是温饱之后小康来临时的健康食品,不仅孩子要喝,老人要喝,最重要的是中小学生都要喝上牛奶,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视察时留言“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希望你们能让我梦想成真。”
第三,从我省奶业发展的现状看,实现战略转型势在必行。我省是奶业大省,经过“九五”、“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奶业的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和畜牧业的总产值所占的份额比较显著。2007年末,全省奶牛存栏181.4万头,鲜奶产量达47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4%,居全国的第二位。我省奶业能够快速发展,一是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关心、支持奶业的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都及时提出明确的带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1990年我省制定了《黑龙江省科技兴牧方案》,确定以“两优两化”即“优良品种、优质饲料;饲养管理规模化、疫 病防治科学化”为中心环节,推广五项综合配套技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奶牛提高群体单产的综合技术。199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设想,期望我省畜牧业总产值要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即“半壁江山”。2000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粮食与畜牧业“主辅换位”的战略目标。2001年,我省又提出奶业振兴计划。2008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又制定了《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计划五年完成奶牛良种工程、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工程、饲草饲料工程、奶牛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处理工程。它必将加快我省奶业现代化步伐,优化我省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和食品安全水平。二是积极为奶业发展争取大项目。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做工作,并争取到“十五”国家重大奶业专项,“十一五”省科技部门又为完达山联合东北农大、八一农垦大学、农垦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申请了国家重大专项——东北农区奶牛集约化生产项目。三是2007年在全国奶业走低时,省政府又及时出台了《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完善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规范奶源市场秩序,同时又制定了一些扶持奶业发展的一些补贴政策,保证了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依法规范管理奶业。为进一步规范奶业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奶农、乳企的合法权益,黑龙江省人大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全国首部省级奶业管理条例即《黑龙江省奶业条例》,使我省奶业发展纳入了法治的轨道。2008年上半年省人大有关领导牵头,深入部分地市和重点县对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奶业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将检查结果向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做了汇报,并向省政府反馈了情况和意见。同时,省畜 牧兽医局、省工商局、省奶业协会联合在全省发布了《生牛奶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省畜牧兽医局又下发了《关于建立奶站审批程序的规定》,这些工作都为我省奶业实现战略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怎样实现奶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我省奶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条件成熟,迫在眉睫,落脚点是转向质量效益型,也是建设现代奶业的根本目的所在。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积极引导。
1、繁育方式向良种化转型。
国外奶业发展经验表明:早日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走繁育良种化的道路,对于推动奶牛生产水平提高作用极大。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和加拿大的奶牛平均单产还只是5吨左右,两国相继实施了“国家牛群遗传改良计划”,政府支持开展良种登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后备种公牛选育等工作,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奶牛育种体系十分健全,奶牛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单产达9吨以上。目前,我省奶牛遗传改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奶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现代奶业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奶牛单产水平偏低、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滞后、缺乏自主培育种公牛能力的问题。要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启动实施奶牛群体改良计划,在繁育上要向良种化转型。提高良种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公益性。一是要认真贯彻实施农业部关于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DHI)和我省良种工程规划,要明确各个不同时期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技术指标,有组织,按计划进行实施。二是要建立健全四个 体系:即建立健全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体系、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体系、种牛遗传评定和公牛后裔测定体系、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推广体系。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育种水平。在奶牛遗传改良工作中应加大相关科学研究和推广的投入力度,针对育种改良中存在的难题,组织开展攻关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省内种公牛站和良种繁育场,加快奶牛遗传改良的步伐。积极探索、开发、推广科学规范适用的成熟育种、繁殖先进技术,进一步增强良种的自主培育与供应能力,优化牛群结构,加快淘汰劣质低产奶牛,提高高产奶牛比例,从根本上遏制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恶性循环的怪圈,实现优质、高效、良性循环。按照我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设计,预计到2012年,全省奶牛平均单产可达6吨以上,高产奶牛比例从目前的25%提高到40%以上。四是加大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到奶牛育种行业,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实施种公牛站、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种牛场重点建设项目,优化支持参加奶牛育种的企业和单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奶牛良种冻精补贴、品种登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工作的补贴力度。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加强国内、省内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资源和先进生产技术,鼓励省内种公牛站与国外企业和公司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建立育种繁育场,开展育种技术合作,促进我省奶牛育种产业与国际接轨,实现国内育种数据与国际遗传评定接轨。按照我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设计,预计到2012年将实现进口荷斯坦种公牛350 头、选育后备种公牛690头、选育高产奶牛群规模达3.5万头、选育育种核心群规模达8000头的目标。将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测定能力达30万头的省级测定中心,建立四个市(地)级DHI测定中心,测定能力达50万头。
2、养殖方式向规模化转型
《中国奶业年鉴》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散养牛户(小于或等于10头)每头成母牛平均净利润为2044元,养10头以上的为2218元,比散养高出174元,其中内蒙古散养奶牛户每头成母牛净利润178元,小规模(10~50头)奶牛户为1479元,中等规模养牛场(50~500头)为2265元。黑龙江省散养户每头成年母牛净利润1395元,小规模奶牛养殖户为1697元,中等规模奶牛养殖场为2265元,中等规模以上的奶牛场(500~1000头)为3500元左右。可见,规模化养奶牛不仅效益显著,而且还会增强应对奶牛养殖风险能力。一是积极培育奶牛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广大奶牛散养户要在自愿互助基础上加入奶牛合作社(合作联社)或托牛所。把分散的奶农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起来,从而壮大奶农的实力,打破产业链不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奶农有能力和奶企建立平等的利益对接关系,又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哈尔滨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14家奶牛散养户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托牛所,将300头奶牛入所。在整章建制的基础上,推广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统一经营管理的运行模式,这样一年下来,每户比散养前多收2万元。号称大庆市养奶牛第一村的南阳村全村奶牛存栏3300头,户均6头 奶牛,2007年饲草、饲料价格上涨,在单打独斗不赚钱的情况下,自愿组织了奶牛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提高了效益,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分红,养奶牛户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同时,解决了人畜混居,减少了疫病传染和环境的污染问题。二是组建奶牛养殖小区。这是一种过渡的奶牛生产组织形式,由政府或投资人统一布局、设计规划建设牛舍、运动场、挤奶厅和服务设施,奶牛集中进区,集中挤奶,分群饲养、核算,统一服务的一种模式,目前,我省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达277个。三是建股份制牧场。股份制牧场是借鉴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一种体制,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模式,它是一种投资多元化、管理现代化、比较有潜力的一种模式。四是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乳品加工企业自己建设大中型牧场,打造自己的奶源基地,使奶源基地与龙头企业一体化。大庆银螺集团奶牛高产园区良种奶牛存栏近2万头,是目前全国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奶牛园区。目前,飞鹤乳业已建成两个存栏1万头优质奶牛的国际化标准牧场,还计划建设10个国际化万头牧场,这在中国奶牛饲养界乃至世界奶牛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完达山、黑乳等集团公司都在积极建设标准化奶牛小区和标准化牧场,打造自己的奶源基地。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07年末全省奶牛养殖专业户80126个,养殖小区888个,养殖场4064个,预计到2012年奶牛基地建设工程计划完成后,共建规模化养殖场2279个,其中建设存栏5000头和10000头的规模化养殖场各1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将提高到70%。
3、管理方式向标准化转型 在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刘成果理事长作了《推进奶牛养殖标准化,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主题报告。对此,我省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奶业质量效益的关键。我省奶业经济快速发展,亟待推进养殖标准化生产,带动整个产业的标准化。黑龙江省在养殖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标准不全、指标落后、标准化意识不强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目前怎样向标准化转型:一是要提高标准化意识。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化奶业的重要标志,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奶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于2007年4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学习会上指出:“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同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切实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件大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温家宝总理于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支持奶业的政策措施。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强调了农业标准化的地位和奶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及国发[2007]31号文件和黑政发[2007]41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奶牛养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树立标准化的观念和信心。自觉地推进奶牛养殖标准化生产,促进我省奶业持续健康、和谐有序发展。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从1982年以来先后颁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92个,其中包括奶牛饲料、育种与繁育、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饲养与管理、兽药与疫病防治和原料奶质量控制标准。对于这些标准中国奶业协会又进行了清理,认为需要修订的标准有11个,需要新增标准76个,正在积极争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标准的修订和补充工作。对这些已有的标准,各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牧场要组织技术力量,认真实施并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三是要建立健全我省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部分组成,省奶业协会将积极协助行政部门,清理我省已有的标准,调研标准的执行情况,提出修订、补充、完善的意见。为我省健全完善奶牛养殖标准做好服务。在修订完善省级标准时要注意“三个环节”的工作:即要与奶牛养殖各个不同阶段的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吸纳奶农、奶企的意见,制定标准要有可操作性;在保证乳制品安全的条件下要兼顾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使制定的标准各方面都能接受,具有客观公正性;制定标准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继续改革开放的宏观角度,考虑逐步与国际接轨,不断扩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四是培养总结标准化生产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选择基础好、代表性强的规模化奶牛场和养殖小区开展标准化示范。帮助他们制定企业生产标准,完善实施各种标准、技术指标、操作规程的考核标准,进行人员培训,指导实际操作,把企业标准切实落实到生产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头,变成员工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直至质量效益的显现。省奶业协会将定期评选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予以表彰,以此推动奶牛养殖标准化进程。五是加大对标准化奶牛场(小区)的支持力度。国发 [2007]31号文件指出:国家对标准化奶牛场(小区)的水、电、路、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设施及饲料基地建设等给予适当补助。黑政发[2007]41号文件也进一步明确各种政策性补贴,建议各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奶牛场(小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我省还将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现有支持奶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整合现有支农资金,集中支持奶业发展,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多元投入办法,筹集更多的发展建设资金,重点向奶业倾斜,重点发展地区建立奶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奶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等,并对各项支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为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创造良好的环境。
4、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型。
集约化是提质增效、建设现代奶业的核心。在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实行集约经营,广泛采取奶业先进配套技术和管理办法,从根本上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如美国2005年奶牛存栏902.5万头,比1950年减少1296.9万头,而牛奶产量增加了2794.7万吨,奶牛单产从2.4吨提高到8.9吨。而奶农平均饲养规模由1974年的存栏成母牛24头增长到2001年的95头。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集约化生产是我省提高奶牛的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必须在增长方式上实现快速转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奶农、牧场(小区)经营者素质轨道上来,其本质是靠科技含量和科技进步。一是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大力普及标准化饲养。从根本上解决饲料营养水平低及调制、饲喂不科学导致的奶牛低产低效问题。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本地产业实际和 资源特点的饲料技术和饲料配方,形成农区、牧区、农牧交错区、大中城市郊区各具特点的最佳生产模式。要分别研制推广精料+青贮+牧草、精料+黄贮+牧草、精料+优质牧草等不同类型的饲料配方,并逐步推广到奶牛场区户。二是大力实施以“三进、五到位”为基本形式的科技入户工程。在规模化养殖基础上,重点强力推进高产奶牛繁育技术、机械化挤奶、全混日粮(TMR)技术和先进的疫病防控技术。据调查证实规模为300头左右的牛场奶牛单产约为散养牛单产的1.5倍,规模为千头的牛场约为散养奶牛单产的2倍。全混日粮技术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双城市韩甸镇小房村张成宇养殖奶牛40头,使用TMR饲料喂成母牛,平均每头日增产奶2斤,22头牛每天增产奶50多斤,相当于每天多养一头奶牛,该市的团结乡育红村奶农徐春元养16头成母牛,使用TMR饲料一年多,每天喂四次,奶牛产奶高峰由原来的2~3个月延长到5-~6个月,奶牛平均单产由原来的4.5吨提高到5.2吨,一年多产奶11吨,增收近3万元,鲜奶脂肪含量提高了0.51%,蛋白质含量提高了0.32%,干物质含量提高了0.8%,牛奶等级由三等提高到一等。奶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大力推广奶牛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奶牛粪便为原料生产沼气开发生物能源,既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又可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微生物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污染原料奶。生产沼气的残液和残渣还田,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强土壤肥力,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促进农村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飞鹤集团在这方面已经率先开始实施。四是通过集约化经营,及时调整 牛群结构,优化生产周期的产奶量和再生产能力,向增产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要效益。五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奶牛业是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提高奶农素质,调整人员结构是提高奶牛养殖水平的关键。要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奶农和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素质,适应集约化经营的需要。
5、乳品企业经营方式向现代化转型。
全省现有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74家,年加工量为 697.74 万吨,企业加工能力一直大于其生鲜奶的总量,对全省奶业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为进一步增强对产业发展的牵动能力,必须提高企业素质,加速企业向现代化转型。一是优化奶业布局,严格遵守准入条件和准入制度,合理确定奶源半径和经济规模,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鼓励乳品企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等方式,合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竞争力。三是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和技术改造,要改变少数企业“家族店”式的落后经济模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技术装备与工艺水平,瞄准市场需求,开发名优特产品,降低产品同质化,增加市场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实现品牌、生产、管理、营销四统一,形成强势的省内外市场份额占有率。四是支持乳品加工企业以契约、服务、资本联结等方式,密切与基地的对接,尽快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一体化双赢的经济共同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加大对奶源基地的扶持力度,在产销对接、订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为基地场户提供有效的技术、信息、金融及收购服务;加强自有奶站机 械化建设,保证原料奶质量安全,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效率与比较效益。总之,要打造一批集创新型、节约型、效益型、和谐型四为一体的、诚信记录优良、品牌过硬、消费者有信心的现代化型乳品加工企业。
引领奶业经济实现战略转型的措施: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积极扶持,加大政策性补贴的力度。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社会化服务。四是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坚持以法治奶。五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增强发展的牵动力。六是加强组织协调,优化奶业发展环境。
三、省奶业协会紧紧围绕引领全省奶业经济发展实现战略转型开展好各项服务工作。协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团组织。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协会“协调、服务、维权、自律”四项职能。怎样围绕四项职能做好新形势下的协会工作:一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即紧密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中心;突出实施《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引领全省奶业经济发展实现“五个转型”为重点。二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开展“五破、五立”活动。即破除无权无实的消极思想,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破除看摊守业的保守思想,树立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的意识;破除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的被动应付思想,树立主动协调、积极建言献策的意识;破除奶业无法可依的思想,树立以法治奶、维权的法制意识;破除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意识。思想观念的转变给协会的工作 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三是处理好“四个关系”:(1)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主动争取政府重视支持。协会除坚持及时请示汇报工作外,要抓住政府有关领导不同时期对奶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以及政策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把问题搞准,拿出办法对策,及时向领导反馈,供领导决策时参考,甚至转化成领导的决策意见,给领导当好参谋、助手,这样会给奶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让政府感到我们能做些事、管用,研究工作时会主动找我们征求意见,而我们要心中有数,多建科学发展之言,多献奶业发展之策。(2)处理好与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关系,通过协调达成共识,取得支持,形成合力。如同省畜牧、技术监督、工商、物价、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省直部门在工作上主动沟通协调,登门拜访,相互提供有关数据、情况,特别是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因工作需要与上述部门,建立了紧密的热线联系,形成了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推动了工作的开展。(3)处理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取得媒体的支持。对于全省奶业方面一些重要活动,协会主动邀请中央有关媒体驻我省记者站的同志和省内知名新闻媒体的同志参与并提供相关的情况信息,新闻媒体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宣传报导活动。对推动我省奶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4)处理好会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理顺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在产业链中努力为构建完善原料奶收购价格的形成机制、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质量安全监控机制、法律标准监督机制进行协调服务。通过有效的机制使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建立起紧密的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四是加强协会 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强化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健全完善协会的文化导向、精神理念、工作任务目标及考核标准,力争把协会建成“五型”协会。总之,协会要在政府与产业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产业链中发挥粘结剂的作用,在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同志们: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携起手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勤奋工作,为建设奶业强省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澳洲奶源引领乳业全球化竞争
澳洲奶源引领乳业全球化竞争
在激烈的乳业竞争中,优质奶源成为决定乳企成败的一个关键性指标,谁拥有优质的奶源意味着谁将掌握市场竞争的根基。澳洲、爱尔兰、荷兰、新西兰以他们独特的天然地理气候及严格的产地管理要求成为国际公认的四大奶源基地,并且成为全球众多乳业品牌生产的第一车间。
作为世界四大顶级奶源基地之一,澳洲共有近8000个农场,每年的产奶量供给超过93亿公升。奶牛采用天然放牧形式,不注射任何催产素,控制对农药和兽药的使用,对原奶的细菌控制十分严格,品质在全球一直有口皆碑。这些都归因于政府对乳制品行业的严格管理条例和细致的监管程序。
作为国际乳业的质量管理典范,澳洲的乳品安全管控一向以严格著称。首先,所有乳企必须严格遵循由澳新食品标准局颁布的《食品标准法典》以及由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所授予的《指定商品(通用)命令》和《(加工)出口管制食品命令》作为行业指导规范,同时还需拥有食品加工认证(FPA)和许可质量保证(AOA)。其次,不同于通过最终产品检测来寻找质量问题的传统乳品安全控制,澳洲的乳品安全控制是从奶源、加工、包装、检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以预防产品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受感染,从源头保证了乳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乳制品的具体监管则由各个州的州政府来执行,例如新南威尔士州,该州食品局负责对农场以乳制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食品局每年都会对农场和乳制品加工厂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查工作,按照不同的条目进行打分。再次,乳企的所有质量管理人员都必须通过澳大利亚及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培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操作。
澳洲的天然环境、政府严格监管的标准和法则,使得拥有“澳洲奶源”的标签,已经成为高端奶粉品牌的品质象征,得益于此,澳洲奶粉不断受到全球各地妈妈的追捧和认可。导致本地市场内本土品牌供应紧缺,出现超市货架被抢空或需要提前预定的情况。与此同时,澳洲乳业品牌也开始面向全球化市场布局,澳洲奶粉的全球化增长,尤其以Karicare和Michiko等品牌在亚太市场的加速扩张最为突出。使得澳洲奶粉品牌在全球市场争夺战刚刚拉开序幕之际,又悄然引领了国内新生品牌的快速崛起。对于澳洲乳业品牌的未来之路,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