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7: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第一篇: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工 设 0 9 1 班 暑 期 社 会 调 研 报 告 书

工设091班团支部

2010年8月28日

调研题目:中国东部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调研

——中国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

调研时间:7月—9月 调研地点:

1、南通地区

2、塘沽地区

3、江阴地区

本次调研,根据校方要求,依据本班条件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此调研题目,并选择两个发达地区,京津唐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以天津塘沽地区为调研对象,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南通和江阴为对象。

调研目标:了解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城市化情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调研过程:

一、网上查阅资料

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

1.现在中国所实施的农村城市化的计划进行的如何? 2.已经落实或已经完成的农村有多少? 3.现在农村城市化进展的是否顺利? 4.农民朋友对农村城市化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5.整个中国完成农村城市化大概需要多少年? 6.农村城市化的利弊之处? 7.国家对农村城市化的完成预计是多少年可以完成? 8.农村城市话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客观?是否和国家的政策计划想对应?

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城市建设数量增加,而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更不能是只顾城市,不顾农村。

城市化要建立在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市场主导,政府有效引导,二者有机结合,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顾条件,一味追求速度。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新问题。

一、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

中国是在农业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脆弱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1950年到1978年的28年,城市化率由11%增加到18%,增加了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属于慢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自1958年起实行严格的户口改革,限制农村人口进城。从1978年到1998年城市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1998年城市化率达到33.35%,20年间平均每年提高0.77个百分点,中国的城市化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从1998年到2005年,全国总人口从12.47亿增加到13.075亿,城市化率提高到43%,年均增长1.42个百分点,城市人口达到5.63亿(其中主要是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因素,实际不可能有这样的超高速增长)。

未来15年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据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6.5亿左右,城市化率将达到47%,平均年增长速度为0.8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如果届时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城市人口将是8.4亿,农村人口6.3亿。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人口历来是流动的,不是固定不动的,不少城市就是移民城市。比如上海过去比较多的是宁波人、苏北人,真正的本地人没有多少;深圳就更不用说了,绝大多数是外地移民。实际上我国解放初期,人口也是自由流动的,直到1958年开始,才把户口管死了。人力资本的发展主要就是靠流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中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将会大大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为巨大的人口迁徙和生活方式的变更,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对于世界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都有历史意义。

二、走出城市化认识的误区

(一)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农民进城。即,城市化≠农民进城。

(二)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建设、城市无限扩张。即,城市化≠城市建设与扩张。

(三)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即,城市化≠越快越好

二、实地考察(1)南通地区

主要调研人——南通本地同学,张英慧,张凯燕等 江苏省南通市素有“江海明珠”、“扬子江第一窗口”之美誉,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这个滨江临海的地市级城市,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经济圈。

我们到南通农村调研,一路上,鳞次栉比的农家楼房,笔直宽广的农村公路,清爽整洁的农村环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南通农村热气腾腾的发展氛围。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以来,南通积极按照城乡一体、城乡协调的理念来关注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了“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发展农村、市场化富裕农民、文明化打造城乡”的“四化战略”,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05年,南通市委提出并启动了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该市先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创新,体现了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目标内涵。

“民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民富、村美、风气好”,“富”是基础,是前提。实现“民富”,就是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村级经济的实力越来越壮大。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富民要富到实处,想得实,干得实,富得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执政党的职责所在,是政通人和的基础所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所在。

几年来,南通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级实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主线,把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3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到“十一五”期末达到并超过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南通市委、市政府认为,最大的矛盾和潜力在“地”和“人”。为此,南通人做了两篇文章:

一是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做足“地”的文章。为解决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以及组织程度低下等问题,南通市按照统筹农村产业发展的要求,把农业当作项目来看,当作企业来办,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工业化的管理方法优化农业管理,用产业工人的从业要求提升农民素质,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主线(招商引资)、四个主体(市场、联结、投资、效绩评估主体)”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农业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市亩均产出3000元以上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0%以上,其中亩均产出5000元以上的面积占10%,部分农业项目的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亩均产出可再增加1000元以上。

项目农业建设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消除了多年来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加快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进程。从去年开始,南通又在项目农业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创江苏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的发展目标。何谓高效农业规模化,南通的同志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亩均产出率”或“亩均农业GDP”,反映农业综合产出水平;二是“高收益耕地占比”,反映高效农业对整个地区农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化水平;三是“复种指数”,反映农业耕作制度对提高土地产出率的贡献情况。目前,这个指标体系正逐步成为省内有关人士的共识。

在具体工作举措上,南通推出高效农业规模化“133行动计划”。就是继续依托“一个抓手”,即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三大工程”:高效种植“三超”工程;规模养殖“三百”工程;龙头企业“翻番”工程。大力开展“三创活动”: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乡镇、示范村和特色基地。

二是抓就业创业全民化,做足“人”的文章。目前南通全市320万农村劳动力已有200万左右实现有效转移,组建了“三军”即“铁军”(建筑业)、“海军”(水产业)和“娘子军”(纺织业)等著名产业大军直奔劳务经济前沿。据2006年统计,劳务经济给南通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

南通现有农业人口517万,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6年达到6100元;全市农民住宅面积人均已达50平方米,农村楼房率接近90%,在全国首屈一指。

“村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

新农村必须要有新环境。南通市所说的“村美”,就是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充分展现南通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让城市的这种清新秀美逐步辐射延伸到广大农村,让农村也干净起来、整齐起来、漂亮起来。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村美”的目标,南通市有声有色地抓了“五化”:

一是布局优化。南通着眼于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加紧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为村庄长远的发展定走向、布好局,而不为了“集居”搞所谓的村庄“改造”。南通的镇村布局规划在江苏省第一家通过了省级验收。二是河道净化。南通市地处长三角,河道密集。近年来南通把村级河道治理作为一项推进“村美”的攻坚战,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导,成片推进村级河道整治,从2006年开始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全市所有村级河道疏浚整治一遍,实现“底洁、面清、岸绿”目标。目前全市已有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疏浚整治任务。三是卫生洁化。南通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户集、组收、村运、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市县环卫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乡镇设立垃圾中转站,村组配备保洁员,目前全市已有近一半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理。四是道路硬化。南通积极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000公里,基本实现等级公路“村村通”。五是村庄绿化。南通着眼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绿化规划建设,将在“十一五”末确保农村绿化率达到20%以上的全面小康标准。

“风气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

所谓“风气好”,就是要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蔚然成风,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为实现新农村建设“风气好”的目标,南通突出抓好“两化”:

一是村规民约普及化。南通要求所有村都要广泛发动村民积极讨论,因地制宜制定好为大多数人所拥护并积极响应的村规民约,使之成为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准则。

二是社会管理民主化。近年来,南通市按照“不增加农民一分负担、不动用集体一分积累、不新增集体一分负债”的要求,全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从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农副产品收购,到就业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商品超市等,服务项目达到几十个,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集聚中心,群众共有共享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总结。

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南通。南通人始终坚持“民富、村美、风气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通,将“民富”放在首位,调动全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南通破解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重大难题,南通人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离地农村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超出江苏平均水平),而且最重要的是给转移离地的农民创造了就业和创业的新理念和新机遇。

南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认为出路在市场。近年来,南通市始终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到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与市场的全方位对接。他们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农业、订单农业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即通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采用经贸洽谈、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扩大订单覆盖面,把更多的农民带到市场中去。

(2)塘沽地区

主要调研人——胡军

塘沽推进农村城市化 5年内30个行政村撤村建居,作为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塘沽将率先实现“有农业无农民,有农地无农村”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天津是个重工业城市,而塘沽又位于天津的东部,东临渤海,经济比较发达,其农村城市化进程也比较快。本地农民已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统一规划,许多村庄已搬至新居,目前,塘沽通过两村撤村建居试点,完成征收集体土地744公顷,已基本完成农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签约,“农转非”完成95%以上,安排农村人员就业、培训1736人次;农村城市化已签约人员的养老保障全部顺利完成。据悉,预计今年年底左右,首批试点村居民的还迁房将具备入住条件。黄圈村和湖北村已成立过渡居委会,征地、补偿、拆迁等即将开始。可农村城市化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被利用,虽然塘沽地区工业比较发达了,大量的工厂解决了农民脱离农业后的生活问题,可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突然多出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环境的污染问题,农村工业的发展虽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可也带来了污染,使得原先田园农村变为了半农半工的半污染新农村。

(3)江阴地区

主要调研人——秦志豪

近年来,该市以工办农、以工带农、以工补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阴经济比较发达,人居收入比较高,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多,这样就加快了江阴的农村城市化进程。其在农村城市化中对于农村中剩余劳动力的解决比较好,江阴的工业也比较发达,可他不想塘沽那样以重工业为主,它以轻工业及高新科技工业为主,故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基本得以解决,而且其在城市化中农村也为得到严重的污染,农村中一派新气象,路是新铺的大马路,房子是新盖的小洋房,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江阴市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2005年直接投入“三农”的资金高达4.3亿元,其中2.1亿元用于农民社会保障,1.2亿元用于生态绿化建设,6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江阴市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工业经济。

据统计,去年江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39元,是2000年的1.53倍。而在农民的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为7039元,比2000年增长56.9%。

去年以来,江阴实施一系列推进劳动就业富民和社会保障富民的新举措,使广大农民实现广泛就业、充分保障。去年,全市提供就业岗位4.42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1.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就业1.36万人。

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东部沿海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比较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也比较快,虽然出现一些问题,可总体来说前景还是非常美好的。

本次调研,我班同学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认真完成了这次调研。

工设091

2010.8.28

第二篇: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叶章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造价122)

摘要:本文是关于农村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对农村如何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关键字:农村 可持续 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02年中国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8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立了50个农业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取得巨大的成效,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也正在逐步试验推广,目前试验已从生态农业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试点已达几百个„„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可持续发展范例

(1)“生态茶园”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过去,针对茶叶的病虫害,茶农多是采用喷打农药管理,但这种做法往往造成茶叶农药残留,使茶叶价值大打折扣,加之管理欠缺,收入甚少。近年来,农村推广“生态茶园”,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利用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依据茶树的生物特性,采用立体复合栽培,茶木共生,保持原生态,引水自动化灌溉,茶园管理采用人工除草,使用有机肥、土粪等,通过“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大大改善了茶园生态条件,从而保证了茶叶产量,提高了茶叶品质。

(2)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总是面对资源匮乏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为有效的为农村大众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国家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村建立沼气池。这一举措不仅为百姓提供燃气、照明、有机肥料,且使得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沼气的综合利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的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节支,让农民朋友受益匪浅,这也就成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

(3)生态是农业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地

选择适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使之形成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条。在探访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农村对这一理念有了尝试。在稻田中投放鱼苗、养泥鳅等,田里不打农药,让鱼和水稻之间相互依存,形成有机循环,在生态布局下,周边种植果蔬,游客游览观光的同时,可自采蔬果„„据介绍,建立生态农业试点,一方面使农业能增产增收,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4)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惠及了农民,让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得到了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志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降低了农民医疗费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帮助了农民抵御疾病风险,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5)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生产知识,开阔农民视野,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增收,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为农产品的标准化及品牌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我乡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今年试验使用水稻育秧机进行育秧流水作业。据了解,今后合作社将大批量工厂化育苗、整地、插秧、收获全程机械化服务,由合作社统一水稻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进行管理。

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较差,基础建设仍很薄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配套建设不足,影响灌溉面积效率的发挥。

(2)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农业结构单一明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单一,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部分地区陷于贫困之中。

(3)农民文化素质总体偏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者后继乏人的问题严重,造成农村土地闲置,资源浪费。

(4)传统农业技术虽然有历史悠久,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水平较低,这无疑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农业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利影响。

(5)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43亿,超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等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城镇老年人群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仅仅拥有土地这一基本劳动要素还难以生存。

(6)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力度不够,缺少文化场所。

(7)每年伴随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打击。据了解,每年受霜冻、冰雹、台风、旱涝等灾害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措施与建议

农村地区存在的许多问题不利于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就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与建议: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扩大可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行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化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协调农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业农林木渔副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政府应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下乡,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更多新型农业。

(4)道路是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设施,完善城乡运输网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只有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才能更好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5)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6)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村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积极发展农村旅游。

(7)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多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文化场所。例如建“农家书屋”等类似场所,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8)构建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科普知识在行政村或自然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宣传力度,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将灾害将至最低。

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广泛,意义重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较好的例子应当让其持续发展,对于存在问题当努力寻求解决方法、新突破。可持续发展是条光明之路,走这条道路,农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相信通过可持续发展之路会让更多崭新的新农村面孔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三篇: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安徽省长丰县岗集镇家乡产业结构调整和

产业结构比例调研

安徽省长丰县岗集镇家乡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

结构比例调研

摘要:安徽省长丰县岗集镇家乡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比例调研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比例;资源环境

一、岗集镇的基本状况

1.岗集镇的地理位置

岗集镇位于长丰县西南部,东与本县双墩镇、双凤工业区相邻,北与本县吴山镇接壤,西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相连,南与庐阳区大杨镇毗邻。镇域面积161平方公里,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总人口5.9万,耕地面积47463亩。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被省政府认定为产业集群专业镇。

2.岗集交通发达、区位优越

206国道横穿镇域南北19公里,沪蓉高速、合淮阜高速途经镇域北部,将岗集打造成全省公路交通重镇。合淮路、金岗大道、JAC大道和工业大道、合瓦路、瑞风大道构成三纵三横的道路交通主干网。143路、5路等合肥市区公交车直达岗集,合肥绕城高速将岗集揽入省会大都市的怀抱。

3.岗集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2002年以来,先后启动了合肥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模具产业园和老集镇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3亿元,水、电、路、污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完善,金明花园、玉成·明珠苑等高档住宅小区提升了镇区形象与品位,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截止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70余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达70亿元,其中汽配企业37家,家电企业17家,模具企业25家。一个以汽车配件、家电和模具为支撑的新兴工业重镇已经形成。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49.5%;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53.8%;实现财政收入1.28元,同比增长49.3%;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同比增长5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同比增长50.0%;农民人均纯收入5460元,同比增长19.7%。岗集镇2007、2008连续两年荣获全县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第一名。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运行质量位居全县乡镇前列。在合肥市2007年十强镇评比中,位列三县乡镇综合考评之首。

4.岗集风光旖旎

镇域北部正在建设的中国合肥华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卧龙山生态观光园,中部省级文物保护景点孝子墩、牛寨寺、聂祠堂和南部碧波荡漾的大房郢水库、佳洲生态园等景观,将岗集打造成长丰乃至合肥新兴的生态旅游胜地。

5.岗集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中国移动、联通两家公司通讯塔坐落其间,程控电话覆盖全镇,2008年8月,接入合肥市区数字电视,成为三县首家开通数字电视的乡镇。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拥有2所中专学校、2所初中和25所小学。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建成将使岗集成为全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孝子墩等历史文物景点的恢复重建,将大大提升岗集镇的人文魅力。岗集拥有一家县级医院---长丰县第五人民医院。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2007年在全县乡镇中首次举办全镇综合运动会,是全省“群众体育先进乡镇”。

6.岗集发展前景广阔

岗集镇是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科技创新示范镇、全省产业集群特色镇、全省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乡镇。如今的岗集,正乘着“大发展、大建设、大招商”的东风,劈波斩浪,奋勇前进。预计到2012年,岗集镇将实现财政税收5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适宜投资、生活宽裕、和谐奋进的江淮名镇必将展现于世人面前。

7.“十一五“末规划目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财政收入达2.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80亿元左右,工业产值达到70亿元左右,镇区和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以上,镇(园)区常住人口8万人左右,城镇化率60%以上。

二、产业结构调整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1.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回望起来,过去的产业结构单

一、落后。在2000年以前,岗集人均收入仅持续在千元以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千元这道坎。这是由于原来以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现在已经发展成以工业为先导,服务业为辅,农业为基础的多产业模式。原先的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束缚了经济的增长,附加值低,且受环境的影响大,所以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的状态。

2.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东与本县双墩镇、双凤工业区相邻,北与本县吴山镇接壤,西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相连,南与庐阳区大杨镇毗邻

2、交通便捷发达。206国道横穿镇域南北19公里,沪蓉高速、合淮阜高速途经镇域北部,将岗集打造成全省公路交通重镇。合淮路、金岗大道、JAC大道和工业大道、合瓦路、瑞风大道构成三纵三横的道路交通主干网。

3、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按照“投资创业最佳环境”的规划指导思想,园区融工业、生态、居住于一体,做到五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双排水通(采取雨水、污水分流)、电讯通、网通、有线电视通及土地平整;修建了15公里“三横四纵”,内联外接,畅通便捷的道路网络;兴建的110KV变电2006年投入使用。真正使工业园成为高品位、高档次、花园式的园区。

4、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成本相对较低。位于合肥市传统工业基地周边,曾有160多家工业企业,产业技术工人及熟练工人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周边地区配套有钢铁、化工、机电、纺织、印刷、汽车零配件和医院、学校、宾馆、酒店等各类产业。在工业园区,普通工人工资约为800元每月,中层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工资在800—1100元之间,主要负责人工资在1500—2100元之间。

5、精简高效的服务机制:按照“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建立了“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我们成立了专为园区企业服务的利商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了具有较高素质与合作精神的团队,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和“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的社会环境。

6、投资最低成本的“洼地”: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投资者可以迅速抢占安徽市场,即而辐射华东乃至全国市场;合肥作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土地综合成本低廉,工业性原材料资源丰富;享有国家级开发园区的同等优惠政策及园区自身独有的低门槛的工业性用地、费用减免、项目支持、贴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岗集镇土地、人力、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汽配园是“城市土地、农村价格”,在此生产产品总体生产成本、经营成本、生活成本低于周边30%以上。真正为低成本打造高产出、高效益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3.政策优势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中部大发展政策的确定。给合肥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心剂,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腾飞。而作为城镇经济的发展,合肥更是投入更多的精力,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给予优惠的政策。提高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

(二)、产业集群

1.前提环境

为寻找发展空间,搭建腾飞新平台。2002年7月17日,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先生在岗集镇调研时提出规划建设合肥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同年由合肥市政府批复同意,是安徽省唯一的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也是合肥市重要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8月18日合肥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应时而生,园区总体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五年来,园区紧紧抓住“工业立市”战略的大好机遇,坚持“国际水准、国内一流、江汽特色”的开放理念,把“优化发展环境,实现资源集聚与最佳配置”作为唯一的发展途径,全力快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使各项事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园区共引进项目190多个,主要涉及汽车配件和机械加工等行业,协议投资总额约95亿元,一批如江汽集团、万向集团、万安集团、万事利集团、宁波软轴软管、豫北机械厂等知名的汽配企业及安徽古井集团等全国500强先后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配件、模具和机械加工为特色,以职业教育、批发市场、生态旅游等行业为基础的特色园区。

3.企业入驻本镇

2002年以来,岗集镇加大投入,吸引外资,共投入2亿多元,先后启动了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老集镇改造及合淮路“四化”(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等基础建设,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截止目前,岗集镇已经引进100多家企业入驻,总投资70亿元,其中汽配企业37家,家电企业17家,模具企业25家。投资超亿元汽配项目有江汽集团万吨铸造中心、万向钱潮、万安汽配、星通橡塑有限公司、华骏汽配公司等;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家电项目有华辰电器、固力发电器、裕华电器等。江汽集团“十二五”末将要实现年产各类整车150-200万辆的目标,供应商能否跟进、实现同步发展与供应巢建设至关重要。下一步,江汽集团将重点加强与长丰县岗集镇的密切合作,加快合肥岗集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的建设。并表示,今后江汽公司将通过优先支持落户企业增加份额、优先支持落户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先采购落户企业零部件等政策吸引等方式,逐步引进具有较强产品研发能力、先进技术装备和制造技术的优质供应商落户园区,形成与江淮汽车协同发展的竞争优势。要求山东、河北等地的配套厂商积极抓住各方面机遇,在企业发展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主动跟进主机厂,实现就地建厂、就地配套。

三、产业结构比例

(1)本镇农业

本镇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五早”作物、蔺草、养殖三大产业基地产销两旺。集镇面貌日新月异,人流物流交相汇聚,成为全镇强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第三产业

以市场群体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继承岗集传统优势,建设特色专业市场。周谷堆农贸市场复建园的建设,将带动岗集水果批发市场的崛起;科教产业园的建设,将使岗集的人文优势、科教优势更加突显;正在开发中的卧龙山旅游风景区、中部省级文物保护景点孝子墩、牛寨寺、聂祠堂和南部碧波荡漾的大房郢水库,将使得岗集成为长丰乃至合肥新兴的旅游亮点;各种超市、连锁店等新型流通业,中介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将使岗集第三产业日益兴旺发达。

(3)产业结构比例调整

1.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我镇经济的发展也向着强劲的势头发展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精神文化也得到了良好的熏陶,人们有着各自各样的娱乐消遣活动。晚上,小区的广场里聚集着一群人伴随着音乐起舞,歌颂着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现如今幸福的生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追求精神文化上的享受,人们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了。

2.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为了彻底贯彻此政策,我镇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向以第二产业为先导,以此作为本镇经济的支柱。大大促进了城镇化的进行,人们的就业有了方向,收入有了提高。工业总产值占了经济的85%,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周边地区劳动者,来此务工,也促进城镇人口的增加。农业比例下降,但这恰好体现着我镇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5%,加之国家政策的号召,现在农庄式农业发展模式也兴起,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更多的农业收入。农业结构比例的下降,促进了打造一个经济强镇的示范作用,使得本镇经济朝着更猛进的势头向前发展。

第四篇: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天空的那团火球已经扯下它那温和的面具,强势的温度撒下一片绯红的热情。七月,怀着一颗激壮的心走进视野。在这个流火的日子,我们用实践做画笔,蘸上青春的墨水,谱写属于我们的七月华章。

暑期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的舞台,是不可缺失的锻炼机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把漫长的暑假时间合理利用起来,而且使参与者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宝贵的社会经验,增长了个人见识,拓宽了视野,更为以后人生道路的开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即将是大三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怀着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渴望,参加了宁波大学“心灵直通车”法律大篷车实践小分队。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得来的知识终究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多积累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团结合作。

我被分配到了调研的任务。我们将调研目标锁定在慈溪市桥头镇潭河沿村的各个厂区,潭河沿村也是我们这次整个暑期实践的基地。从7月10日到15日,虽然历时不多,但我们合理分配利用,完成了对若干厂区的调研项目。

7月10日,我们来到慈溪市桥头镇潭河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实践基地的一些概况,以便开展工作需要。11日到12日,我们根据一站实地考察所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制定了调研计划。7月13日到15日,我们前往慈溪市桥头镇潭河沿村实践基地,按照我们制定的调研计划,展开广泛的调研活动。7月16日-到17日,我们回校整理调研问卷。7月18日到20日,经过我们小组仔细的讨论和多次修改,调研报告正式完成。在此期间,我们还进行了广泛的法律帮助宣传,进一步帮助村民,服务村民,以当地村民为主要对象,向其分发宣传单,讲解法律大篷车、法律诊所及其相关工作。

太阳很火辣,气温很高,顶着酷暑,做着调研。尽管有些艰苦,但我们丝毫没有要放弃的念头。大家团结一心,相互照顾,分成两个调查小组在外走访,到了晚上,我们一起进行磋商,总结。这一次也是我们学会团结互助,相互帮助的最好机会。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提前完成了实践阶段的任务。通过这次实践学习,我对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与人的交流中,我有很多的体会与收获。在这些热心人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多。这次实践,我们满载而归,不仅仅只是调研课题上相关的信息资料。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也为我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提供了平台。实践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巨大付出,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也让我们真正地学习了一次。身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也更加树立了学好专业,贡献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充分利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为在今后做到学以致用。

在这次暑期实践的活动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对我来说,不论是哪种滋味,它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提高,更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从中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真诚,让对方信任,驱除对方戒备心理,用不同方式与不同的人交流,并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了合作意识,发扬了团队精神,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同时接触了社会,更深地认识了社会,为将来提供了一些决策经验,体会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我的意志,磨练了我的臂膀,发扬了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准备。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次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旅途中,我们相遇在桥头镇,生活让我们建立起了牢固的友情,调研让我们肩负起了责任,工作让我们积累了经验。我们在锻炼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的又一篇章,遥望通途,我们无须等待;路途漫漫,我们携手前行。

第五篇:暑期社会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一、封面格式要求

(见附页)

二、正文格式要求

(一)标 题

论文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

(二)摘要

摘 要: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1)“摘要”字样(黑体5号);(2)摘要正文(200字左右,宋体5号);(3)关键词(3-5个,黑体5号);

(三)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

1.首先简要说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等基本情况,然后再写正文内容。2.正文是实践论文(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和观点的详细叙述。注意要做到论述充分,有理有据。3.各级标题格式: 一级标题:顶格,三号黑体,一、二、三、二级标题:空两个字,四号黑体,(一)

(二)(三)三级标题:空两个字,小四黑体,1.2.3.四级标题:空两个字,小四黑体,(1)(2)(3)

正文内容均为小四号宋体

(四)结束语(宋体小4号)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谢辞(宋体小4号)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六)参考文献

注意:文中引文序号应和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写格式及示例如下: •(1)专著、论文集 • [序号]著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如:[1]刘国钧,陈治业,王凤奇.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期刊文章 • [序号]著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3]张楚廷.教学要素层次论[J].教育研究,2000,(6):65-69.•(3)报纸文章 • [序号] 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

(七)报告撰写人 请在报告后另起一行 注明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

下载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设实习报告

    实习总结 行程无甲子,岁月逐飞云。转眼间短暂的实习画上了句号,回忆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感触很多,收获很多,成长很多。下面我就将我这段时间的实习进行总结,内容如下: 厦华电脑销售中......

    暑期社会实验调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物价上涨对家乡居民生活影响的社会实践 学 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任课教师 姓 名学 号 2013......

    暑期社会报告

    我的暑期社会报告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

    暑期社会调研报告(多篇)(大全5篇)

    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一、封面格式要求 ( 见附页) 二、正文格式要求 (一)标 题 论文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 (二)摘要 摘 要:摘要应反映论文的......

    北航家电下乡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家电下乡暑期社会调研 调研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3905____ 路意 2010年8月摘要 此次活动对部分家电下乡售后维修服务网点进行了审核与调查,并对消费者......

    软件毕设调研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实习(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 张雪 专业班级 R日语06-2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指导教师 张雪松 职 称讲 师 所在单位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教研室 完成日期 年 月......

    就业指导课暑期社会调研

    就业指导课暑期社会调研 暑期我自己在家办了一个补习班,虽然很小,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感触很深,心里也很自豪,至少可以理直气壮的和别人说,我的暑假没有白过,过的很充实,我也从中......

    2010年暑期社会调研感悟

    2010年暑期社会调研感悟 我时常想:社会实践活动,这并不是辛不辛苦的问题,而是你是否尊重自己的选择。既然自己选择去做了,就要全身心的融入到团队中,与队员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