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国六十周年我国武术的发展研究(定稿)
建国六十周年我国武术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从自身性质、体系、社会功能、社会地位等都有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正向着竞技化、科学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建国六十来武术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了研究,对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武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索,以期望武术能够健康、科学、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建国六十周年;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The Six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Our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martial arts from their own nature, structure, social function, social status, have a great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s oriented toward sports, scientific,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irection.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ing of 60 years martial arts has been studied in several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re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to explore, to look forward to martial arts to health, science, rapid development.Key word: Six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RC;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Traditional Wushu;competitive martial arts;development;
中国传统武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冷兵器在军事上明显消退,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价值定位、体系结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建国六十年来,武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术的自身文化、性质及其社会功能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1959年、1960年《武术竞赛规则》的出台以及武术技术发展“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方向的确立,武术技术训练主要在“高、难、美”上下功夫,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套路结构布局更趋完美,运动负荷增大,跳跃动作腾空高、落地稳等方面。以后,随着竞赛规则的更新,原来以技击为主导的传统武术逐渐被这种注重艺术表现的竞技武术取代,竞技武术逐渐取得了中国武术发展的主导地位。伴随着竞技体育的科学化训练,武术产业的出现,武术正向着进军奥运会的世界性大发展。较竞技武术的加速发展传统武术相对落后,传统武术文化被人们淡化。群众性武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继承逐渐成为武术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如何处理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关系,传承武术文化,科学的发展竞技武术,使武术科学化、大众化、产业化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建国六十周年来我国武术发展的回顾
1.1传统武术的裂变拉开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序幕(民国时期50年代以前)
近代以来,冷兵器在军事上明显的消退和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武术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头换面的巨大变化,以传统武术和军事武术为主导的中国武术逐渐衰退,传统的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武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由此中国武术拉开了竞
技化发展的序幕。
由于武术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功能发生的改变,武术的健身、娱乐、表演、审美等功能和价值凸显出来,这些都加速了我国武术向世界范围的传播、发展。这个时期,武术就开始了走出国门,拉开了走向世界的序幕。1936年1月,张之江组织“国体南洋旅行团”到东南亚表演,历时三个月,武术表演65场,场场爆满,大大宣传了武术; 1936年,经张之江提议,中国武术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柏林第11届奥运会表演,中华武术让欧洲人大开眼界。另外,精武会在海外设有许多分会,对武术在海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武术已经迈出国门,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
1.2竞技武术的成型和武术性质之争(1950——1960年)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竞技武术套路是在60年代前后形成的。1953年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武术作为主要比赛内容,拉开了竞技武术的序幕。当时,武术门派林立,传统的武术套路繁多、杂乱,不适于竞技比赛。为了便于裁判员的评判,促进武术套路竞技化的发展,1960年,编制了五个项目的“武术竞赛规定套路”,这一方面改变了过去不同拳种套路内容庞杂、风格各异而无法评判的现象,提高了竞技难度,增加了可比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武术竞技单一化发展的趋向。1960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相应增加了规定套路的比赛条文。1960年9月在郑州举办的全国武术运动会,除原设有长拳、太极拳、长器械和短器械外,增设了南拳项目。至此,以长拳、南拳、太极拳、刀、剑、棍、枪为核心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3]
1959年公布实施的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借鉴体操的评分方法,引导了武术向“质量高、难度大、形象美”的艺术方向发展。1960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执行对竞技武术运动的技术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武术套路运动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国家体委武术负责人毛伯浩撰文指出:“套路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内容„„一旦锻炼成熟,自然会表现出矫健敏捷,勇敢优美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自由 [5]体操或艺术体操”。紧接着一场关于武术性质“击”、“舞”的大讨论以后,坚持技击者受到批判,仅存的套路竞赛形式也逐渐被引向“舞”的方向,并将其定格为“动作优美,气势雄健,能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是技击反映在舞中的表演艺术”,是一种“古代艺术体操”归纳在体育项目之中[6]。自此,武术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武术文化被淡化,武术也不再是作为一种防身自卫、以军事武术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运动,而是以展现技击艺术性为主要特色的武术套路,中国武术开始了以现代竞技之路。
1.3文革期间武术的停滞与“激进”(1961——1977年)
文革期间,“四人帮”及其党羽的猖狂进攻,使我国体育事业遭到空前的灾难。他们严重摧残队伍,拆散机构,搞乱思想,搞垮训练,乱砍规章制度,损毁体育设施,破坏竞技体育,严重影响了武术的发展。文革前期,许多优秀拳种被打入冷宫,如少林拳、罗汉拳被戴上“宣扬迷信,为和尚歌功”的帽子,醉拳被戴上“宣传醉汉主义,对现实不满”的帽子,对太极拳者则戴上了资产阶级活命哲学的帽子,甚至对练任何武术者都认为是准备打架,“反攻倒算”。武术运动本身也被带上“传播封建迷信的工具”的帽子,受到批判,传统武术瑰宝遭受空前的浩劫。在这种环境下,原有的武术训练、竞赛制度,受到严重的干扰破坏,竞赛活动被迫停止,竞技武术套路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不仅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政治局面,同时也促进了体育的发展。武术运动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国外的关注。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了“武术热”,中国武术团队经常应邀出访,武术教练员频频应邀到国外执教。当时11岁的李连杰在美国白宫表演后得到尼克松总统的赞誉就是很好的例证。因“中国功夫”在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武术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在中国武术出访过程中,运动员以其矫健的身姿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国外朋友的高度赞誉。
[3]
鉴于武术对展示新中国形象的重要作用,1972年武术比赛就得到了恢复,并且更加强调展示优美形象,注重演练效果。1973年《武术竞赛规则》引人注目的设置了0.7分的“出色完成难度动作和创新难度动作”分值,这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后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越来越快,奔跑越来越多,器械越来越轻薄细小,技击特点越来越少。该规则的实施虽然催化了武术的艺术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过分突出跳跃翻腾,而使运动员忽视了武术的固有特点,从而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随着武术的技击特点越来越少,艺术演练特色越来越浓,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过分激进,1977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上即停止使用1973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随后出台的[3] 1979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开始引导武术转变方向。1.4改革开放时期传统武术的短暂回归与武术的世界性大发展(1978——1993年)
改革开放初,随着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确立,文革中的许多领域的错误逐一得到纠正,这当然也包括武术领域。邓小平、廖承志、于步血、荣高棠等都曾关注武术发展[3]。面对落后的现状,中国竞技体育界对竞技运动项目和训练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并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在许多项目的训练实践中开始了不断深化改革和探索。1978年体育院校恢复招收武术本科生、研究生,1979年原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等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武术的发展。
当时确立了武术姓“武”,而不姓“舞”,动作具有攻防含意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攻防含意的动作是其最主要的内容,以此内容构成的套路、对抗性练习以及有关的练习方法,则是武术的形式。这促使武术逐渐向传统回归,向技击回归。这种回归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挖掘整理民间武术;恢复武术对抗形式比赛;重视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特点[3]。同时对我国传统武术遗产进行挖掘、整理,1986年全国挖掘整理成果在河北承德、北京分别展出,计武术文献482本(册)、古兵器392件,初步整理出129个拳种的文字资料和394.5小时的技术录像,以及多达651万字的地区性《拳械录》和《武术史志》等。在此基础上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了《中国武术拳械录》。一些关于传统武术(拳、械)套路的挖掘书籍也相继出版,如《戳脚》、《通背拳》、《形意拳理论研究》等。[7]各方面力量对武术的努力本应促成武术界各拳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
但是,当时整个体育发展的大方针是“在普及和提高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1979年2月初于北京召开的全国体工会议上提出),根据“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原则,调整了全运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发展竞技体育为先导的“举国体制” [8]。这种大环境对武术发展的积极影响是促进了竞技武术的蓬勃发展,消极影响是将对民间武术的三年挖掘整理成果束之高阁,并没有带来各个武术拳种的蓬勃发展[3]。
受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一方面仍然备受重视,另一方面又开始向重视“技击特点”的方向回归。
改革开放之后,1982年的12月5日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上提出了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竞技武术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1978年体育院校恢复招收武术研究生,在科研上,大量珍贵的武术史料被发掘整理,大量的教学、科研文献出版发行,国际的学术交流日渐增多。紧接着一系列的武术比赛推动了中国武术的世界性大传播,如:1982年9月举行了南京中国武术国际友谊邀请赛;1984年举行了武汉国际太极拳、太极剑表演观摩会;1985年8月在西安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等。在此期间,欧洲武术协会、亚洲武术联合会、泛美武术协会、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和非洲功夫联合会等国际和各洲的武术组织相继成立,并举行了洲级和地区武术比赛。1990年10月3日,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武术走向世界的新历程。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武术套路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成为亚运会的常设项目,这是武术进入体坛高层次竞赛新的里程
碑;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套路和散打携手走上世界武术竞技赛场。
[9]1.5武术的竞技化进程加剧了与传统武术的矛盾(1994年至今)
1994年的第二次武术训练工作会议,张耀庭指出:“凡是以评分为特征的运动项目,无一不是以创新和难度为目标,引导运动员向更强的体能和更高的技巧方面努力”,从而确定了武术“高、难、新、美”的发展方向,这标志着武术重新走上了加快艺术化进程的发展之路。1996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2002年试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是这种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1996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不仅在“长拳主要动作的组别和要求”上增加了11个跌扑滚翻动作,而且增加了0.2分创新难度分;新世纪试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不仅保留了裁判长对创新难度的加分,而且将难度分值增至2分。这种高度重视动作难度的倾向正引导着竞技武术套路一步一步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靠近。[3] 由于武术的竞技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翻转没有体操动作的高飘,平衡没有杂技动作的稳健,韵律没有舞蹈动作的优雅的现状,过多的注重于“高、难、美、新”等外在的表现。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没有较好地真正地继承、挖掘,传统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外兼修、练养结合、打练结合等精华被忽视,中国武术原有的诸多文化内涵和精神逐渐消失,这种淡化技击性、健身性,更加注重艺术表现性的竞技套路运动和只讲技击不讲功法、套路的格斗运动被摆在了“龙头”位置,无论从人才储备、学历教育、竞赛体系、科研力量等方面,现代竞技武术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传统武术却犹如“后庭花”,面临着一种“合法性危机”。至此,在武术的发展中加剧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矛盾。对新时期武术发展的探索
2.1处理好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 2.1.1正确认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
从整体观来说,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可以看作是武术整体的两个方面,传统武术是中华武术的根基,竞技武术是发展武术的必由之路,没有传统武术,武术将失去根基;没有竞技武术,武术将停止不前。它们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互补共生。因此,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同等重要,都是武术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传统武术。
2.1.2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文化
武术的价值与功能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有着十分强烈的变革,武术的实际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过程。武术文化更是与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支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各种文化综合发展、交互促进的过程。近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诸多变革,武术所曾经依存的文化根基正在逐步受到影响。
制约当代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武术发展中传统文化的缺失,这也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武术在国内的传播已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这个角度出发,武术发展的关键即在于对其中所内涵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文化支撑,武术也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脉,只徒留技术外壳的武术也就只能走上濒危的道路。由此,我们对武术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其中所内涵的传统文化因素,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使武术以完整的文化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2.1.3在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同时加快武术的竞技化进程
在竞技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既能抓住武术得以存在的核心,又要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时代竞争力,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一方面积极推行“奥运策略”,一方面结合现行竞技武术发展实际和潜在问题,提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满足中国武术合乎国情、体现本质的长久、健康发展。要加强武术国际推广,就必须坚持奥运战略,积极把竞技武术推进奥运会;要建立国家武术队,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形成梯队建设;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
持力度,进一步重视武术项目的发展;要加强对武术规则、器材、队伍的国际化、标准化研究,完善武术竞赛体系,对武术礼仪、武术服装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要抓好武术管理人员和武术教练员的培养,注重武术文化传播和发展。
2.2继续走武术的科学化发展之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上生物力学,生理,解剖,营养学等学科在体育中的大量运用,武术也逐渐走上了科学化训练的道路。在这个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继续加快武术的科学化进程。要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和文化来推动武术的发展,运用科学的训练理论来培养运动员和练习武术者;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和知识来宣传中华武术、传播武术文化;要学习现代竞技运动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武术规则、器材、队伍的国际化、标准化研究,完善武术竞赛体系。
2.3培育和发展武术市场,开发和利用武术功能性资源,大力发展武术产业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健身娱乐将成为潮流与时尚。武术恰好在健身强体、娱乐休闲和祛病延年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博大市场。我们要更新观念,树立武术的市场经济意识,完善武术产业发展的体系,根据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不断开拓武术健身市场和武术竞赛市场。武术管理部门要逐步改革与创新武术产业的管理体制,通过各种传媒加强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武术,要进一步打开、扩大武术的竞赛表演市场;发展武术健身娱乐市场;鼓励、支持武术培训市场;繁荣武术旅游市场,推动武术市场的发展。逐步完善武术产业的法律体系,使其健康、和谐的发展。
2.4促进传统武术的大众化发展
一个体育项目开展的好坏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竞技水平;二是普及情况。普及是竞技的前提和基础,而普及并不完全是出于竞技的需要,普及更是人们对健身的需要。我们要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来普及我们的传统武术。
武术项目要借鉴跆拳道等项目的经验,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走出去,要坚持“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让武术走进学校、机关、军营和普通群众中等方式,进一步推广普及武术运动,增加武术人口,让武术成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的大众化普及,包括对传统武术人才,辅导人员在技术和理论方面的培养以及建立由各地武术管理中心直属的传统武术辅导站;定期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传统拳学习班。
在武术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并普及它的健身娱乐功能,使武术在全民健身计划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它的技击水平,使武术在国际体育交流,特别在大型国际比赛中发挥出它的威力,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武术与生俱有的技击性。
[7]3 结论
3.1武术要发展就必须走可竞技发展之路,但竞技武术发展的太快,以至于脱离了传统武术或传统文化,竞技武术则会成为一具无血无肉的空壳,竞技武术的发展必然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武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和谐发展。
3.2进一步加快武术的科学化进程,国家要加大对体育科研的投入力度,加大科学化训练,完善武术竞赛规则和管理体系,使武术早日进入奥运会,在世界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3.3武术的功能和价值比较丰富,武术健身、武术康复、武术医疗、武术竞赛、武术训练、武术产品等都可在适当时机推进市场,进而发展为武术主体产业。武术市场要面向绝大多数习武者,我们的,把那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武术产品尽快地推向市场。[13]要尽快完善武术产业的有关法律体系,改革武术产业的管理体制,使武术快速、健康的发展。
3.4武术要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发展竞技武术必须大力推动武术的大众化发展,同时武术的大众化发展必定也会带动武术竞技化和武术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对武术的认识,把武术的大众化发展提升到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参考文献:
[1] 桑全喜.21世纪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2,23(1):47-49.[2] 杨建营,王岗.20世纪武术发展特征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123-125.[3] 杨建营,屈政梅,石旭飞.从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未来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3,32(3):135-138.[4]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7,9:365.[5] 毛伯浩.武术的表演和竞技[J].新体育,1956(24):17.[6] 蔡龙云.我对武术的看法[J].新体育,1957(2):20-21.[7] 姜娟,胡玲.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89-9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9:308.[9] 陈宣赞.近现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J].体育科技,2009(5):156.[10] 邱丕相,翁信辉.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传统武术人才招生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4-56.[11] 喻德桥.21世纪武术运动发展战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7,37(4):161-163.[12] 黄红田.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看武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6,6,3(6):6-9.[13] 金添泉,张茂林.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8,8,5(8):13-15.[14] 徐武,黄光丽.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2,12(4):34-35.[15] 王勇,卫京伟.武术入奥并非武术发展的最佳选择[J].体育学刊,2006,13(4):66-68.[16] 朱俊英,宋冠勇.关于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探讨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30):19-20
第二篇:建国六十周年工业发展综述
建国六十年万盛工业发展情况综述
自万盛区1955年建区以来,万盛工业围绕煤炭工业的兴衰和发展,走过了54年的艰辛历程,万盛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次转折都与产业的调整变化息息相关。万盛工业54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1980年)以前
这一阶段,我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因矿设区,为矿服务”,主要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的职能,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国家直属企业,产业结构非常单一。
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以煤炭为主的国有工业,地方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当时的工业体系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南桐矿务局。1954年国家把南桐煤田列为西南开采重点,1955年,国家共投资1300万元对南桐煤矿、东林煤矿进行改扩建。1957年成立南桐矿务局,使万盛区的煤炭工业进入有计划发展阶段。1955年至1980年,国家共投资15574万元,新建鱼田堡煤矿、砚石台煤矿、红岩煤矿和干坝子洗选厂、南桐洗选厂,原煤产量由1955年72万吨发展到1980年的204万吨,煤炭洗选能力由1955年的19万吨发展到1980年的40万吨,煤炭采选初具规模,并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体。二是国家“三线”企业和市属企业。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三线”建设布局调整,万盛的军工制造
2结构性过剩。从万盛的主导产业煤炭生产来看,1997年以前南桐矿务局属国家统配煤矿之一,煤炭不愁销路。但随着1998年统配煤矿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取消煤炭的亏损补贴,煤炭产业出现销售困难,价格下降,亏损大幅度增加,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地区经济陷入困境。同时,由于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国家出台限制关闭十五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对万盛区属工业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二是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使我区的非煤工业基础遭到大幅度削弱。从90年代初开始,“三线”企业逐步向主城区搬迁,到1997年底,3户军工企业已搬走2家,2户市属企业先后外迁,晋林机械厂也于2002年迁出。这5户工业企业的搬迁,使我区原本就不发达的非煤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工业经济实力大幅下滑。
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使我区工业经济在1997年—2002年期间,一直保持在10%以下的低增速徘徊,与1997年相比,200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一时期正是全国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万盛区委、区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养新的、多元型产业结构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地区经济逐步迈入正轨,基本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10多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四维龙头、福耀玻璃、万立煤焦、普生药业、方盛电厂、万盛电厂、20万吨醋酸等工业项目,原有天泽钻井、振兴煤业、南桐化工厂等区属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也逐步理清思路,基本明确了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煤化工、材料、机械三大接续替代产业的方向,煤化工方面更被确定为市级煤化工基地进行打造。2008年工业占地区经济的比重由1997年的28.9%上升为42.1%,对地区经济的支撑明显增强。通过2003年以来的恢复性增长和近两年重大项目的不断引进,万盛工业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出快速跨越式发展的新趋势。
54年来,万盛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因统计方面原因,参照数据均以1978年为基数):
一、工业总量迅速增加,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1978年,万盛的工业总产值仅为12250万元(90年不变价)。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时期以来,万盛的工业生产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3亿元,比1978年增长25.5倍;工业增加值13.6亿元,比1978年增加35.5倍;工业企业上交税金占到全区工商税收的80%左右;工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为54.2%,拉动地区GDP7.7个百分点。二、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次产业重心逐步由一、二产业向二、三产业倾斜,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24.6:66.4:9.0调整为2008年的11.9:49:39.1,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88.1%。2007年,万盛区人均GDP达到1035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418美元,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24.5:41.9:33.6,城市化率达到
6脱硫石膏、硫酸渣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生产水泥,目前已累计使用各种工业废渣近100万吨,2007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4%,成为全国同行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2008年,全区工业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有31户,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有3户,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2.5%。
“历经风雨成大翼,喜看鲲鹏展翅飞。”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国务院2009年3号、2007年38号等重要文件的相关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12345”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煤电化、材料、机械等三大接续替代工业产业,迅速壮大区域工业经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提速发展,让工业经济为万盛资源型城市的全面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坚信,万盛工业必将在新时代的跑道上,奋力拼搏,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建国六十周年征文
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摄影展策划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记录我们在学校成长进程中的点滴进步。装饰系团总支发起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摄影展。在这波澜壮阔的60年中,我们一起成长着,我们一起走着,我们一起笑着;有过感动,有过温暖,有过泪水。党团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党团影响我们的生活;党团在感动我们的生活;党团就在我们的身边,飘落在校园生活中地每一个角落,每一层面。让我们用手中比记录下心中真挚的热情,让我们用手中的相片展现出我们这代青年的精彩。
一. 活动目的在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来临之即,为了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展示大学生活的一点一滴,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反映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大学生精神风貌,诠释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观点。团总支特此举办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摄影展。
二. 主题:用手中笔头记录、用镜头语言描述建国六十周年以来的大学生活。
三. 参加人员:装饰工程系所有学生
四. 活动时间:9月15日----9月25日作品交至各班团支书,再上交到团总支
五. 活动步骤
(一)活动准备阶段:
1. 活动前宣传,海报宣传,班内宣传。
2. 作品统一收集,将征文,和照片分开评选
3. 准备好展示征文和照片的宣传板
(二)活动阶段
1. 将参展作品集中分类,经过专业老师评选,选出征文
前十名,摄影照片前十名。
2. 把前十名征文和照片粘贴在宣传板,色彩鲜明,突出
主题,并统一抄写作者作品名称及画外音。
3. 将作品上传到校内网上,供大家共享,展示出装饰系
在建国六十年的风采。
4. 活动这个过程用照相机记录下来
(三)活动后期
1. 为获奖选手颁发活动奖品和证书。
2. 后期活动总结,写出通讯搞。
六. 注意
1. 正文作品需是原稿,摄影图片可以是原稿,也可以收
集到的优秀图片。
2. 选手自己保留底稿,采用作品概不退回。
3. 参展作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
七. 活动意义
在建国六十周年喜庆之日,团总支借此机会,与装饰系学生共同依托爱国教育,表达出自己的爱国之情,共同为装饰系的明天更加努力。
第四篇:建国六十周年演讲稿
风雨一甲子,辉煌六十年
闾阳中学王凤
六十年,一个甲子,或许只是历史的天空中一颗流星,也或许只是时间的长河里的 一朵浪花。但是,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说,这六十年,是激情燃烧的六十年、是热血沸腾的六十年,是东方巨龙腾跃九天的六十年。
60年前的十月一日,天安门前的一声呐喊,震荡寰宇,让高山响应,让大海回波。鸭绿江上的汹涌波涛,见证了一衣带水的兄弟患难与共;石油工人一声怒吼,黄土地上流出了“黑色的金子”;蘑菇云的熊熊火光,炸碎了超级大国核垄断的梦想。
1977年是一个新的路标,十二大也许只是一次会议,与“邓小平”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无比瑰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最崭新的命题,中国开始迈步走向新天地。
华人聚居的洛杉矶注定要演绎精彩的传奇,许海峰用沉稳的手枪击落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中华健儿扬眉吐气;冰冷的南极热情如火,黄皮肤的中国人也能自由行走世界极地。
“东方明珠”熠熠发光,《七子之歌》歌声绵长,流浪多年的一对儿女回到母亲怀抱。让《春天的故事》写满历史的丰碑;“南方谈话”谈出了大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成了经典台词,流行在世界各地。“西部大开发”揭开西部神秘的面纱,WTO是一个大家庭,扭不过中国的热情。“神五”让杨利伟名扬天宇,“神六”继续着惊人的轨迹,“神七”飞天更是神奇,使“嫦娥奔月”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规模最大的三峡工程,旷世神奇,天路不只在歌声中吟唱,声声汽笛给雪域高原带去了吉祥与安康,千年雪灾,冻不住中国人民的凌云壮志,汶川地震,震不垮中华儿女的骨肉深情,北京奥运会奏响了胜利的凯歌,展示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生生不息。
不寻常的六十年呀,有多少悲壮,多少感动,多少梦想,多少光荣,写进了悠悠共和国的历史画卷!
今年,是伟大祖国的六十年的华诞,中国,一只觉醒的雄狮让世人瞩目!让我们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祖国:愿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共日月争辉!
第五篇:建国六十周年思想汇报
我是1952年从泰国归来的一名华侨。当时13岁的我,虽然还处于幼稚的年龄,但心里却早已有着一个清晰的认识:中国是我的祖国,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人民的救星。在泰国时,我和哥哥嫂子生活在一起,他们都是中共党员,广泛联系华侨中的进步人士,同国民党的境外势力进行斗争。哥嫂和同事的革命活动,在我幼小的心里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使我从小有了一个直观、朴素的认识:共产党是一群信念坚定、品格高尚的人。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我和哥嫂就急切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向游子扑向了母亲的怀抱。在新中国的哺育下,我从小学读到大学,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期间,我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迷惘和挫折,但始终不变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不懈追求。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61年,在北京师范学院读二年级时,我第一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走党指引的路,立志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耕耘奋斗。1964年,我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131中学任教,又一次向学校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正当我准备在教育事业上大干一场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面对学校和社会上的混乱局面,我迷惑不解,难道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继续革命”,应该是这个样子吗?当时哥哥嫂子也都成了“走资派”,受到冲击,这对我来说多么不可理解啊。但最使我难过的,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就看到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字“不要华侨资本家给我们上课!”面对着不懂事的孩子,我强忍着眼泪上完了那堂课。那段日子里,我申请入党的事再没有人问过。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调到北京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任教。这期间我默默无闻地工作,恪尽一名教师的职责。记得有一次,单位的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郑重提出我入党的问题,她推心置腹地以自己的经历对我进行开导启发,实事求是地分析我的优点和不足。这次谈话使我十分难忘,重新燃起了我的希望之火。我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在积极分子的培训班上,我系统接受了党的知识教育,思想进步很快。我从教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工作也比较踏实,与同事相处也十分融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说话,尤其在开会时,总是不能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怕得罪人。对于一名党员来讲,这会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支部的同志们及时指出了我的不足,并对我积极地进行帮助,使我在这方面有很大改进。这使我认识到,入党与不入党是大不一样的,作为一名群众,可以只埋头工作,而作为一名党员,则必须在党组织和群众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991年,我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我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不会忘记,自己怎样从一个异国漂泊的小姑娘成长为今天的一名共产党员。五十七年过去了,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我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很多的荣誉,我曾三次被评为市体委优秀教师,两次被评为学校“十佳”教育工作者,一次被评为西城区优秀班主任,1992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运动队先进教师。我深知自己的成长是祖国的哺育、党的培养的结果。我将把入党作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为祖国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六十周年,我也恰好七十周岁,现在我已经退休,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回忆我回国后,目睹祖国的发展、变化、我的工作、生活,心中无比的激动与幸福。祖国,我祝福你会更加繁荣富强。这是所有华侨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