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汀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文化生活》练习二
长汀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文化生活》练习二
第I卷(选择题)
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9.家风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被动的 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 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绿色阅读,是一种无污染的有利于人健康文明生活的阅读。倡导绿色阅读就是提倡优秀文化。绿色阅读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说明 ①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的全面发展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4.“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当今,网络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某校积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把学校办成“文化的大观园”,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在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自觉主动的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答案第1页,总6页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 _____ 座号:________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6.马祖有“海上桃源”之称,台湾岛上的居民大多是早年从福州跨海迁徙而来,在建筑、信仰、饮食等方面与福州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明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是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8.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而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优秀文化可以提升综合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9.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各地区组织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以快板、歌曲等通俗移动的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宣讲十九大全会精神。之所以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弘扬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C.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深受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影响 D.人们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
31.“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 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3.四月天,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日子。才女林徽因这样写道:“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余光中笔下的四月天却是“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品味名家笔下的四月天可以 ①从作品中感知名家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精神力量引领前进方向 ③认识到天气变化规律因人而异 ④感悟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4.《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唤起大家对山东这片热土的热爱,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④不同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
答案第2页,总6页 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②文化促进人的发展
③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6.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等人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最终创立了“培养理论”。培养理论学派提出的“主流效果”说认为,理应多样化的价值观,因接触电视而变得与电视所呈现的意见主流相似。下列说法中能够支撑“主流效果”说的是()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电视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总是消极的
43.在扶贫攻坚中,重庆巫溪县聚焦“精神扶贫”,实施了“扶志工程”,是到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志”,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这说明()①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精神落后是贫困落后的根源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精气神” 需要人们自觉培养
③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④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和基础,要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材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指出,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
答案第3页,总6页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1)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
(2)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要求每条宣传语不得超过20字,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答案第4页,总6页 长汀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文化生活》练习二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解析】)潜移默化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B项与题意相符;A项体现的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与题意不符;C项意思是说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B 【解析】当今,网络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说明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6、A
7、C 【解析】马祖有“海上桃源”之称,台湾岛上的居民大多是早年从福州跨海迁徙而来,在建筑、信仰、饮食等方面与福州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明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④项符合题意;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行为选择,但不是决定性因素,①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8.D
9.A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之所以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A符合题意;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受思维方式影响,C不符合题意;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D说法错误。故选A。10.C 【解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①④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来说明的,③不符设问要求,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强调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表明这种影响过程是不为人所明显察觉的,渐进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11.C
1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区域性的知识。《沂蒙山
答案第5页,总6页 小调》等能唤起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说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可选;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风趣等特点,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体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区域特征,④可选;②中“直接转化”的表述不准确,文化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故答案选D。
13.C
14.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影响,侧重文化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培养理论学派提出的“主流效果”说认为,因接触电视而变得与电视所呈现的意见主流相似。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答案为B 15.B 16.(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
(2)如:①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②书声刺激听觉神经,文字带来视觉盛宴。③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④人类因读书而高尚,生活因有书而精彩。
【解析】(1)本题要求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从“文化影响”的角度,主要考虑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无论对于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就个人方面来讲,“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国家和社会而言,“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
(2)本题要求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宣传语要围绕主题,按照字数要求写,要具体而不抽象,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如知识的海洋,精神的港湾;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等
17.(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学习道德模范的文化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的意识,投身于社会服务。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而发展。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而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第6页,总6页
第二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九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九
班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1、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
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挖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D.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发展邓小平理论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伟大的“志愿精神”成为我国道德文明程度大大提升的重要标志。2008年10月9日,我国发布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下列关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促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B.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C.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人是文明的创造者,要创造文明,首先要创造文明的人。”为此,国家必须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④努力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企业文化是企业腾飞的翅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是借助于企业文化这一翅膀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实现企业民主管理
C、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必然推动企业的发展繁荣
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这是因为
A.在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逐渐趋于单一化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
D.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价段
8.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①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的公民 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0.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因是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③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
11.在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B.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D.扶持新闻媒体和社科研究机构
1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使城乡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社会服务水平有显著改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有明显提高。材料表明
A.国家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B.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C.国家要积极发展文艺体育事业D.国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3.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形式的是
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活动 ②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③打击非法走私、刑事犯罪、行贿受贿
④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14.(2007年宁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2008年广东高考)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
16.(2008年海南高考)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简析题
17.目前,在一些边远的山村,农民依然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日子。一些地方电视进了农家,电视内容却不姓“农”;文娱节目年年新,农村文娱活动却一年更比一年少;农民群众精神空虚,邪教、迷信泛滥农村;传统文化生活日渐失落,民间文艺后继无人,这是当前一些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九参考答案
1-5BADBD6-10CCCAB11-15CDCCA16 D
【答案】(1)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改变农村目前的邪教、赌博等不良之风。
(2)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反对迷信。同时大力保护优秀民间艺术,支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3)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要大力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若学生答“经济决定文化,国家应加大投入,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如实施家电下乡工程等”,可酌情加分。
第三篇: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模拟题(二 )
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模拟题(二)
1.马克思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这说明(A)A.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文化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D.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2.恩格斯说:“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这说明(C)A.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D.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旅游线和100个左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回答3~4题。
3.据统计,2004年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达到202.57亿元,同比增长33.2%。这说明(B)A.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
B.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经济财富
C.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4.参观红色旅游景区的景观、器物,倾听革命事迹的宣讲,对参观者(A)①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会发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会使其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
④会产生思想困惑,精神失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是(B)
A.中华文化B.民族精神C.丰富资源D.辽阔疆土
6.民族精神(D)①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②渗透在整个世界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④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之所以说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因为(C)①它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③团结统一是其集中表现的基本内涵④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云南省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现象被国内外专家和舆论界称为“云南现象”或者“云南模式”。在一些全国性的会议上,“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屡屡被提 1
及,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在全国广为传扬,被很多省市当作宝贵经验前来参观学习。除了《云南映象》、《 玛的十七岁》、《好大一对羊》等一大批作品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外,云南11个艺术门类参加全国性比赛,有6个艺术门类进入全国前六位。舞蹈作品在全国荷花奖的19个奖项(连金、银奖在内)中,有7个被云南摘取。去年,省统计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占GDP总量的4.1%,174亿元,净增100亿元。云南的统计体系被当作全国的统计体系进行推广。回答题8~9题。
8.云南文化事业发展态势很好,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对人民的作用在于(A)
A.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B.传播文化知识
C.引导人民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D.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9.从云南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可以看出(B)
A.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C.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D.文化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10.之所以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③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
④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11.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贸易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
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12.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D)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1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A)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1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B)
(B)D.①③④(D)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B.国家的衰落
C.民族精英的消亡D.民族精神消失
15.勤劳勇敢精神(D)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B.②③C. ②④D.①③
2004年6月底7月初,在中宣部的指导下,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一一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两展"在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激起了各阶层观众的共鸣。据此回答16~17题。
16.下列对延安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D)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延安精神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了③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D)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②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提高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有(A)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下列不属于文化活动的是(D)
A.红色旅游B.参观历史博物馆
C.看电视、听音乐D.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上,21个聋哑演员将舞蹈《千于观音》表演得
天衣无缝、美妙绝伦。舞蹈《千手观音》,主要运用了手的变化来表达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千变万化。21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在绚丽多彩的灯光辉映下,给观赏者带来极大的美的感受。这说明(C)
A.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总是积极的B.成功的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C.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D.艺术创作不需要通过社会实践
2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
新就必须(C)
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 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
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 D.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22.《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A)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你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B)
①民族传统文化②民族团结精神③文化创新能力
④法制的不断健全⑤民族风俗习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31.深圳龙岗区大芬村是文化部命名的4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的一个,它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近年来竟成为占领世界油画市场60%份额的“中国油画第一村”。小小的大芬村画廊林立,密布着300多间油画作坊和8000多位画家、画工和学徒。画商们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经过训练的画工们来临摹制作各类画品。这些称为“行画”的复制品被装进集装箱成批销售到世界各地。2004年各类油画销售额达到1.26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32.“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33.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化也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形成一股“日韩流”。如在某市校园内,许多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劲舞等,成为日韩的“中国新生代”。因此,学校政教处作出禁止的决定,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满,说:“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何错之有?真是小题大做。”
你是怎样看到上述现象的?
参考答案
1~56~1011~1516~20
21~2526~30
31.(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就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2)油画的生产和销售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油画出口还可以为国家增加外汇。同时,油画的生产和销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满足了中外消费者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油画村的形成为村民创造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生活环境,村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水平和道德素养。
32.(1)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正是因为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差异并不是差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③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正是差异的存在才有交流的必要,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起点。
(2)①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必须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3.(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激励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学习外来文化,但不能丧失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对外来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应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学校政教处强行禁止的方法不妥。某些同学应分清什么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
第四篇:《文化生活》练习
1、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之下,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各种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感悟自己带来多大量的碳排放,让人们可低碳生活。企业主动承接低碳战略,低碳环保的特性促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品牌展现出的绿色文化浓郁飘香,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我们抓住低碳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感受身边低碳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12分)
1(1)(12分)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蕴涵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作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蕴涵着文化的影响要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③企业发展低碳战略,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蕴涵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④低碳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国家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蕴涵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使地球变成了一个人们共同生活的村落。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关心国是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胡锦涛主席强调,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他们知识面,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黄色信息的传播等。不少家长怕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反对孩子上网。可是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存在,不让孩子们公开接触,孩子出于好奇,往往会偷偷接触。加强网络建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0分)
2.(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分)近些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1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1分)电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式样、方式与效率。(1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1分)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1分)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1分)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1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
所以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材料: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1)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⑤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⑥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只要答对4点,即给8分)
4.材料一:当前我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娱乐性强,观众参与度高,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荧屏生活。但是其中有些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了低俗化倾向:某些嘉宾通过假造身份、故意炫富、雷人言论、失检行为、恶意嘲|讽等方式自我炒作;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材料二: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强调,不能片面追求收听收视率,不能靠低俗、庸俗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应该坚决叫停低俗文化,不让其流布于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你认为,当前某些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低俗化的原因有哪些?(2)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青少年学生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
4.(1)①某些嘉宾思想道德修养低下,(2分)受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荣辱观倒错,通过低俗方式炒作自己。(1分)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分)导致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1分)
(2)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的能力。(2分)
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③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2分)
5.(10分)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平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分)(2)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8分)
5.(1)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2分)(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化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波助谰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小点2分,共8分)7、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0课标全国卷,39)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
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
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
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根据材料分析,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8.【答案】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第五篇:高二《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2015年高二《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
⑴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⑵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⑶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今,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国内,人们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效果;在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来源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⑵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⑶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⑷作用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
⑴含义 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⑵产生的原因 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⑶表现 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此外还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
⑷作用 ①从文化本身来看,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可使世界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繁荣和发展 ②从人类社会来看,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⑸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文化传播
⑴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⑵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继承
⑴传统文化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⑵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
⑶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⑷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⑸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①对国家、民族来说,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对个人来说,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4.文化发展
⑴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的目的是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⑵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⑶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5.文化创新
⑴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⑵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④文化创新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⑶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⑷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⑸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①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⑹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⑴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⑵基本特征:博大精深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⑶特点:包容性 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③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
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⑷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中华民族精神
⑴地位和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⑵基本内涵 ①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②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如何理解: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心骨”作用,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⑴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为: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⑵消极影响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①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迎合低级趣味;
③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大众文化就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⑴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②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③措施: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⑵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⑶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⑴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⑵作用
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⑶怎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积极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反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③提高辨别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④弘扬主旋律,提倡文化的多样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⑴含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②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基本要求: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⑶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②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⑸如何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①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②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保持民族性,发展创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活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要积极开展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意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⑹发展先进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尊重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②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意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③面对多种文化并存的事实,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⑴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⑵主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⑶怎样建设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文化建设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③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④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⑴地位(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⑵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⑶要求①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知识拓展
1.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文化意义: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经济意义:①有利于刺激人们的文化消费,从而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协调发展。②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③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④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⑥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领域,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2.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国家: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落后文化,通过不断的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⑤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个人: 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3.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①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②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④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公民如何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1)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抵制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能力。(2)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其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趋向和行为准则。(3)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以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