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 凤舞

时间:2019-05-14 17:3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 凤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 凤舞》。

第一篇: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 凤舞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 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主要流传在清远市阳山县杜步旱坑村.源自肇庆怀集,自传入至今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民间节日进行活动,此外,也在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表演。人们把凤凰看作象征如意吉祥的神鸟,期望凤凰常降,带来丰收年景。为了这一良好愿望有所寄托,人们便用竹篾青编织成凤凰道具,配以笛子、锣鼓、唢呐等乐器助兴,高举两块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红木牌,拿着拜匣,穿山过寨,登门到户作舞,以示驱邪消灾,迎祥纳福。

凤舞,是阳山县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是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表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篇:非遗项目名录 申报程序

非遗项目名录 申报程序

附件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故迹、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第三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四条

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

(一)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

(三)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国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第五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工作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七条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第八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报主体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第九条

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部际联系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可直接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

第十条

申报者须提交一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

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二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对 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和专业咨询。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

第十四条

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十六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媒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第十七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议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十八条

国务院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十九条

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相应支持。同时,申报主体必须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按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第二十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由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0年6月12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草案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定、传承与传播等保存、保护制度。会议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全国人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调研组进行实地调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全文

(摘录)

中国人大网 www.xiexiebang.com日期: 2010-08-2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群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xiexiebang.com)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23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征集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2010年9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

第一章

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属于传统口头文学组成部分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十六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保护。

第十七条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选择项目,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推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历史、现状和价值;

(二)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传承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保护要求,包括保护应当达到的目标和应当采取的措施、步骤和管理制度;

(四)有助于说明项目的视听资料等材料。

第十九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根据保护工作的特殊需要,可以建议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未推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第二十一条 相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形式和内涵在两个以上地区均保持完整的,可以同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或者建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小组由5名以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领域,分别建立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专家评审小组成员从相关领域的专家库中随机选择产生。

专家评审委员会由各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召集。

第二十三条 专家评审小组对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初评,提出初评意见。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进行审议。

初评意见应当经专家评审小组过半数的专家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应当进行充分协商,提出审议意见。

第二十四条 评审工作应当科学、民主、公正,维护公共利益。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制度,对参与评审的专家建立诚信档案。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20日。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应当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第二十七条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应当根据下列要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保护:

(一)保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的历史延续性;

(二)维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场所不受破坏。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应当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

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村镇或者街区空间规划的,应当由当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订专项保护规划。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保护。

国务院传统医药主管部门、负责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的部门等,应当根据本部门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对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保护。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保护规划未能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河南民间音乐新型传承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河南民间音乐新型传承方案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河南民间音乐概况

(一)河南省沁阳市申报的唢呐艺术

唢呐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其发音高亢明亮、特色鲜明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对于唢呐的介绍曾有这样的记载: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沁阳的唢呐班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影响,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是民间婚丧仪仗、吹打合奏中的主要乐器。目前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涉及当代民俗、生活艺术等方方面面。沁阳的民间艺术家在融合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新的代表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等。

(二)河南省南阳市申报的板头曲

河南板头曲历史悠长,是我国四大曲种之一。板头曲为中州古曲(河南古称中州),主要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因其起源于河南曲子的前奏乐曲,故称板头曲或河南曲子板头曲。板头曲的曲体结构是民族器乐常用的曲式形式,曲体为68板,即盘头16板,起势6个8板,煞尾4板。板头曲分为快板和慢板两种。快板有板无眼,曲调欢快流畅;慢板一板一眼,曲调大部分哀怨低沉。由于古筝、三弦等乐器的音域宽阔,音色明亮,音韵优美,适宜于表现板头曲细腻委婉的情绪,大多数板头曲听起来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河南板头曲的《高山流水》,在传承的基础上,经过曹东扶先生的整理,为旋律加花,使之丰满而富有韵味。代表曲目还有《平沙落雁》、《闹元宵》、《赏秋》等。

(三)河南省信阳市申报的信阳民歌

信阳民歌在历史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革命时期创作的歌曲一直流传至今。以五声音阶为调式体系。信阳民歌大致可分为革命历史情歌、民歌、新民歌、号子、山歌、田歌、水歌、灯歌、叫卖、小调、儿歌、时政歌、仪式歌、叙事歌等十余种之多。它们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信阳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信阳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是信阳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经千锤百炼却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著名的信阳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花轿到门前》、《车水歌》等。

(四)河南省西峡县申报的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内容丰富、个性独特,具有独唱、二人唱、多人唱、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乐器伴奏有无均可。西坪民歌的类型有山歌、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儿歌等,其中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的地方特色浓郁。西坪民歌的生活歌中,对歌形式较多。其中仅对花系列就有《大对花》、《小对花》、《对花》等。

(五)河南省新密市申报的笙管乐超化吹歌

超化吹歌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萧、韵鼓、大铙、碰铃等乐器,堪称我国古代的交响乐。目前超化吹歌建制由14人组成。超化吹歌的曲牌有30余首,其中以传令、五六上、清河令、撞倒墙、神童子、爬天桥、观灯、满州、小虫闹、圆簧、双叠翠、剪剪花、凤凰三点头等演出较多。在演奏过程中以组曲形式任意反复,形成一种独特演奏风格。

(六)河南省西平县、郏县、开封市申报的锣鼓艺术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名大鼓,是河南省开封市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表演艺术。由众多人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鼓队,鼓队成员有的击打挎在身前的大扁鼓,有的敲击大镲、马锣等铜器,在令旗的指挥下,边演奏着各种复杂的鼓点,一边列队行进在节日的街头、广场。开封盘鼓气势宏大、震撼人心,鼓点激越,复杂多变;表演热烈、粗犷、豪放,无沦是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开封盘鼓深受城乡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

(七)河南省开封市申报的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

位于古都开封闹市中心的大相国寺,该寺不仅香火鼎盛,更因一枝独秀传承至今的梵乐名满天下。每逢大型庆典,均邀请800人著名乐僧协同演奏,合奏规模宏大,演奏气势恢宏,堪称天下无双。大相国寺梵乐音色空静舒缓,主要在六种情形下演奏:一是日常佛事,一般只有唱念咏赞等声乐曲;二是佛教盛大节日如释迦牟尼圣诞等;三是为历代皇帝祝寿献乐;四是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等;五是法会时的演奏;六是做水陆道场时演奏。

二、河南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传承方案

据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团在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点周边村镇所作的调查显示:虽然在当地有超过90%的年轻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但仅有8%的人选择会学习或考虑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走到了瓶颈时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特别是高校老师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前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多数是从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角度入手。当然,部分学者的论文在关于如何开发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章节中,也提到了考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民教育体系。但基本都是笼统的概述,而不是作为课题研究的中心。由此,本文特别针对河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构建。初步设计将河南民间音乐与高校音乐教学相结合,并尽可能的细化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的编排。期望能够开辟河南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传承方案。

第四篇:“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

“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

在XX市图书馆开展

由文化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XX省图书馆、XX市图书馆承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展览,于X月X日,在XX市图书馆展厅开展。开展仪式由XX市图书馆馆长XX主持,XX省图书馆馆长XX、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XXX、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XX出席了此次开展仪式并讲话。

XX省图书馆XX馆长在致辞中介绍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也是个文字大家庭。目前仍在独立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约有30种。本次展览以文字起源与发展为纵向脉络梳理从文字起源到今天的现状;以文字的种类与谱系为横向脉络,覆盖了包括10余种已经消失的文字在内的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字。”

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XX副局长在讲话中呼吁大家要提高对“我们的文字”所面临危机的认识,以保护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传承的基础上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展览以文字的书写、传播、应用和传承等命题为拓展,侧重非遗角度,串连起仓颉传说、各种文字书法、造纸技艺、填字谜游戏等6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世界的文字、中国的文字、文字的书写与传播、文字与传统文化以及文字的传承五个方面为广大读者清晰地梳理了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字独有的魅力。

巡展在XX省定为n个城市:XX、XX、XX、XX、XX、XX。XX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也是此次巡展的第X站。我们希望通过承办这类展览,用‘我们的文字’来呈现中国文字文化,加深大家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增强民族认同感。

第五篇:保护培养传承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保护培养传承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泉州全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6项、市级134项、县级324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泉州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个(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个(泉州木偶戏领衔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我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以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重点,并构建四级闽南文化保护网络。通过制定《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泉州较早开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认定工作,给予传承人相应的荣誉与地位;通过大中专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并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节日和各种有利契机,由政府部门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泉州于2007年9月成立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5月制定实施《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工作。五类重点文化活动看透透

学术论坛活动——以闽南文化、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上交通、文化产业发展等为主题的学术论坛类活动。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人的海洋”日本展、“中国人的海洋”韩国展、泉州文化日韩行、“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周、“洞箫与尺八”中日艺术家音乐会、中日韩“三弦—三线—三味线”音乐会等。

文艺演出——泉州国际木偶节、“百转千回”精品戏曲展演、梨园古典剧院公益性演出、泉州南音艺苑公益性演出、专业剧团常态性演出、“威远楼之夏”文艺展演等。

文化艺术展览——“中国遗产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非遗展、泉州花灯展、闽南文化摄影展、“千年瓷都”德化陶瓷展、惠安雕艺节、书画展等。

据介绍,泉州已有120多所中小学开设南音课,累计有20多万孩子学过南音。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南音社团已达400多个、南音传习所70多个,表演从业人员7000多名。

今年2月,由泉州籍企业家捐款3000万元的“南音南戏发展基金”宣告成立,基金将全部用于“奖励南音南戏优秀演员及相关从业者,促进南音南戏传承发展”。

当前,泉州南音的民间演出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面临传承人“青黄不接”的问题。目前,水平较高的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或已经亡故,而中年艺人掌握的曲目数量、演唱或演奏技巧很少有能达到老艺人水平的。而且,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的盛行,使中青年艺人中投机钻营者逐年增多,务实钻研者却愈来愈少,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南音在民间的演出水平,同时也损害了南管(南音)先生在历史长河中的高雅形象。著名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王耀华先生就曾撰文指出:“近20年多来,虽然泉州市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对南音进行保护和传承,但是,根据目前调查资料,泉州地区南音社团中,65岁以上的能够演唱同时会演奏一件南音乐器的传承人仅有28人。„„更有甚者,一些城乡民间南音团体,为了谋求经济收入,将原本在室内自娱自乐的南音搬到广场演出,或则加入其他表演因素使其变形走样,或则未经认真练习便上台演出,以致艺术质量低下,影响南音艺术声誉,那些产生于农耕时代的节奏悠长缓慢的、艺术质量较高、难度较大的七撩曲,更是少有人去耐心练习和演唱,面临先行自然消亡的危险。”刘春曙先生也曾如此批评:“目前有许多专业演员还停留在业余状态,大锅饭使一些人根本不想去深造钻研,学十几二十首曲子,照样可以出国。这可以说是个危机。”

二、泉州南音的现代教育

目前国内外专门从事南音授徒或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专业乐团、业余曲馆和各级学校。其中,乐团或曲馆基本保留师徒相授的教学模式,而各级学校的教学模式则复杂多样。由于乐团或曲馆的教学模式在时下研究成果中多有体现,所以本文重点考察各级学校的教学模式,即泉州南音的现代教育情况。

泉州政府和当地各级学校联手,将南音的保存和发展引入现代教育序列,一直得到诸多专家的肯定和支持。自1990年至2001年,就有123所学校设立南音课,让中小学生接受南音教育,并开展南音演奏演唱活动。尤其是在坚持办好泉州艺校南音班的同时,2003年起在泉州师范学院正式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著名传统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乔建中先生曾如此赞叹:“‘南

音系’虽然建立在东南一隅,但它让我们看到了音乐教育改革的一线曙光。”时至今日,从泉州师院已毕业四届南音专业本科生,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南音新秀蔡雅艺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教育举措也受到其他南音传承人的普遍赞誉。在本次调查中,40.6%的南音传承人就希望自己身上的曲目能通过“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加以传承;而对近20年来南音进入中小学和大学课堂的现象,他们的支持率竟然达到了88.8%。此外,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一改旧态,对于自己愿意终身从事南音工作的子女,有33.7%表示会“大力支持”,45.8%“顺其自然”,而“坚决反对”者仅占3.8%。这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南音传承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不过,将南音教学引入现代各级教育体系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从传统曲目的题材来源来看,现存各类南音指套或散曲大多属于闺怨或相思题材,对于当前那些中小学校的未成年人而言,这些曲目所反映的内容并不适合其年龄层次,可是这些曲目却无可奈何地进入其教材的编选范围。笔者案头有一本2009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泉州市教育局、市文化局编的《泉州南音基础教程》,共编有20首南曲,其编选曲目依次为《直入花园》、《新月曲如眉》《元宵十五》、《出画堂》、《去秦邦》、《一间草厝》、《阿娘听锏》、《绣成孤鸾》、《因送哥嫂》、《帘外雨潺潺》、《春光明媚》、《箫声咽》、《望明月》、《听爹说》、《听见雁声悲》、《到只处》、《一身》、《山不在高》、《感谢公主》、《送君》等凹,尽管这本中小学南音教材比1990年非正式出版的中小学南音教材在选曲上重视考虑适合学生唱的曲目,但不难看出,相思或闺怨题材的曲目仍占了不小的比例,这显然与中小学生的接受年龄颇为不符。因此,我们在选择曲目的时候,应既要考虑南音的经典性因素,同时又要适当考虑中小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

由于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并具备南音教学或研究的人才,因而对其教学质量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专业主干课程几乎全部聘请国家级、省级南音传承人和泉州当地的南音名师来教授,教学水平应有根本保证。但是,由于高等学校更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四大模块,总共2449学时,而南音本体的课程只有802学时(其中南音理论课程280学时),只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所以学生在学业颇为繁重的情况下很难像传统师徒那样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南音演唱演奏的技能训练,曲目的掌握数量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学生从课余挤出时间自学。而学习南音恰恰需要静下心来不断地琢磨和感悟,方可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尽管将南音引入现代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这些举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为培养高素质的南音人才提供了最为可行的路径,成为南音传承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下载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 凤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 凤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