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 演讲稿
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
今天在这里,我要提出并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每天早上要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而不能过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我知道我们要有生计,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答案。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往往有个可怕的思维定式,他们认为:工作=金钱。确实,如果没有报酬,我们不会去工作,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我们从事这份工作的理由。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在这里:工作是一种修行。
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从不为钱工作。工匠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粹的呈现。
我们常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重要的,我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视工作为修行。在中国广西默默支教十几年的德国人卢安克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工作,然后用从工作中赚取的钱去消费,以此获得须臾片刻的快乐;但我不是,我直接从我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工匠精神就是让我们学会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培养一种对所做的工作、所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不断创新的态度。
《禅者的初心》里,有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作为一名职业人,我们要有自己的方向。如果只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就会成为一个彻底的打工仔、上班奴。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我们应该主动追求目标,而不是将目标当做讨价还价的工具。
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换回物质利益的行为,它更应该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的呈现过程。把工作看做修行,就是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也不为了追求名利,或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叹、嘉奖。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本身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口号,它应该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行为准则。慢慢来,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愿这里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在各自工作的修行中,有所得。
第二篇: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演讲稿
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包头分行包百支行的贺新彤,我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是一种修行。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工匠精神?首先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什么是工什么的匠,所谓的工,只要你从事一份职业,你就是工,但如果你想成为匠,你就必须用心的做。中国有句古话:匠心独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用心的去做,你就会成为工匠。
工匠向来不以获得金钱为根本目的,而是将工作本身当成毕生追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粹的呈现。
我们常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视工作为修行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在中国广西默默支教十几年的德国人卢安克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工作,然后用从工作中赚取的钱去消费,以此获得须臾片刻的快乐;但我不是,我直接从我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并不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到爱一行,干一行,但至少我们都可以做到做一行,爱一行,其实工匠精神就是将我们全部的热爱投注于工作当中,将工作当做我们此生最虔诚的修行。
工匠精神是一种“苦”的精神,却能让我们收获“甜”的感觉。日常工作中,我们直接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客户,这其中有因为没有携带身份证件而被我们拒绝为其办理大额取现而在柜台外连续不断问候所有工作人员家人半个小时的客户;有因为中午柜员轮流吃饭只开一个柜台而惊讶发问“你们居然也吃饭”的客户;也有因为我们拒绝将已收缴的假币递出柜台而扬言让我们等着瞧得客户。昔日刚刚上柜的我,也曾因为这些人而感到悲伤、尴尬、惊慌失措,甚至询问自己坐在柜台的意义是什么,直到后来,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大娘,每次办完业务她都会真诚的双手合十道一声感谢;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大爷,为他上门核实的时候一直念叨着:“麻烦你们了,辛苦你们了。”;遇到了爱帮我们推广的阿姨,时常与朋友念叨着:“交行的服务最好了。”......渐渐地,内心的苦涩也因为这些人而化作了颗颗蜜糖,而这先苦而后知甜的过程也正是我们修行的一部分。
《禅者的初心》里,有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作为一名银行人,我们要有自己的方向。如果只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就会成为一个彻底的打工仔、上班奴。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我们应该主动追求目标,而不是将目标当做讨价还价的工具。
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换回物质利益的行为,它更应该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的呈现过程。把工作看做修行,就是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也不为了追求名利,或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叹、嘉奖。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本身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口号,它应该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行为准则。我一直相信:慢慢来,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
最后,引用小野二郎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工匠精神——修行
我們為什麼需要工匠精神?
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入殓师就是殡仪馆里的葬仪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工匠之术|用的方法,创造价值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四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行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行
有人曾说,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们总希望,手持一台单反,背上行囊,赖着一颗年轻的说走就走的勇敢的心,以明媚之眸去观望世间的山山水水。可限于生活的压力,学业的繁重,我们少有时间去实现心中的理想。这个时候,请别忘记,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淡澈如初。
书,丰富我们的视野,带领我们走上万里路。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黯然心动。它为你打开一扇窗,眺窗而望,景色尽收眼底:塞北江南,任意驰骋。
看,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听,文天祥的激情回荡了整个零丁;闻,零落的梅花暗香如故。
同学们,老师曾带领你们看落红化为春泥,叹国破山河存,赞东篱之采菊,唱绝顶之豪情,你们,还记得吗?
书,潜移默化着人的心灵,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同学们,我们读书,不为书中的“颜如玉”,亦不为书中的“黄金屋”,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有知识,就有力量;有力量,就有希望。
经典的四大名著,同学们读过吗?
大观园的人情分离,桃园中的三结之义,西经路中的纷纷纠葛,义聚一堂的壮志豪情。每部著作都深情诠释着真善美,揭露了假恶丑。(演讲稿 www.xiexiebang.com)用文字的力量,诠释了真爱、团结、义气和勇敢的美好。这些,你向往吗?
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还开展了图书进班的活动,每个班级都设有读书角。琳琅满目的好书,我们怎么去选择和阅读呢?老师给你们提出几点建议:
1、重视书的选择,“杂书万卷,不如经典一部”,有些书,我们要精读;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有益的书籍,我们要广读,做一个博学的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还要深读,切勿囫囵吞枣,而要细嚼慢品。
4、最后,“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还要疑读。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每每“鸡升茅店月”的清晨或是“月上柳梢头”的傍晚,我们不妨与好书有个约会,好读书,读好书,直到---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书绝。
第五篇:《读书是一种修行》读后感
读书是最好的一种修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是一种修行。
“修行”这个词语,并不神秘。打坐念经、吃斋念佛是出家人的修行,劳动改造、限制自由是囚犯们的修行,读书写字、做题听课是我们做学生的修行。家庭和单位,心内与身外,在天地间行走,其实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修行。读书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是不断拓展个人眼界的过程,是不断修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
读一本书容易,读一批书难,读万卷书更难。而在常先生这里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读再多的书已经不是难事而是快事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所思所感付诸文字,坚持不懈,让自己变成有思考力的阅读者。打开视野,博览教育经典,对教育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达,应了那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阅读犹如一日三餐,天长日久,终会内化在一个人的精神样貌里,终会助力于一个人的心灵成长
书读得多,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强,理想信念也就会更加坚定,所以才会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矢志不渝,才会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义凛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好书读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读书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口若悬河,妄言非议。
读的书多了,读的好书多了,才会感觉到“学海无涯”的博大精深,才会领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人生境界。就好比向日葵,籽粒饱满才会低垂着头,轻飘飘仰头向上的往往是一盘瘪籽。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好高骛远,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坚持做一件事;还有一些人,急功近利,不学无术,最终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怎样预防和治疗他们所患的这种“病”呢?我想,最好的良方就是读书。因为当你的心灵进入书中,方知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方知大千世界的奇妙。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智者或者一位故友,和一本好书“交流”,宛若清风拂面,恰似涓涓细流浸润心田,让人有醍醐灌顶的大悟或相见恨晚的惊喜。
多读书,读好书,往小了说,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往大了说,则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未来。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名言做结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