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长2012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2019-05-14 18:2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大校长2012毕业典礼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大校长2012毕业典礼致辞》。

第一篇:武大校长2012毕业典礼致辞

武大校长2012届毕业典礼致辞—李晓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江城雨霁,珞珈山翠;百年武大,英才集汇。今天,学校在同学们期盼已久的梅园小操场隆重聚会,为2012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这是同学们的盛大节日!我代表学校,向今年毕业的14000余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我也要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和师长,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奔赴新的征程。我想告诉大家,你们青春年华里的点点滴滴,母校都在默默见证。我们不会忘记:林荫道上有你们奔赴课堂时匆匆的脚步,运动场上有你们奔跑腾跃的身影,高端讲座现场有你们对话权威的风采,图书馆里有你们孜孜以求的执着;你们在樱花城堡里指点江山,你们在珞珈山水上激扬文字,你们为农村留守儿童“种太阳”,你们在大山里建“魔法教室”;你们中既有在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中夺冠的巧辩能手,又有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的发明达人,还有手握多个国际名校offer的闯关牛人„„你们是武大的骄傲,是学校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你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印迹都值得母校珍藏,每一个平凡的故事都值得喝彩!今天我要说:武大学子们,你们非常给力!

同学们,你们是我来武大后送出的第一批毕业生,在你们毕业之际,我用六个字来表达对你们的情感和希望:即关爱、关注、期盼。

首先是关爱:当同学们在校时,学校始终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全方位的关爱!作为老师,关爱学生是天职!学生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大学的主体和中心。因此,同学们永远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心!虽然我本人与大家相处的时间显得短暂,但我们曾在湖滨食堂共进午餐,曾在生科院报告厅面对面探讨学校的发展,曾在“珞珈山水”bbs上一起商讨如何举办今年的毕业典礼。虽然,你们与我合影的神情还有些腼腆,但我的心情与你们一样激动、雀跃,我不仅喜欢远远地欣赏你们,更愿意近距离地亲近你们。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武大,但我总在努力了解同学们的期盼;我希望用切实的行动,关爱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成才,让每一个离开珞珈山的学子,能够永远铭记在校时许许多多美好而温暖的瞬间!

同学们,你们虽然身处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却有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美丽的樱花给大家带来了困扰,各种合理的诉求不一定都得到了满足,工学部学生食堂才刚刚完成改扩建,热水才刚刚进入学生宿舍,穿行校园的汽车阻塞了校内道路,等等等等。爱之深,责之切,种种不足和缺憾,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来说,是往事已成浮云;但对于学校来说,你们的每一条批评和建议,哪怕是牢骚和抱怨,都将成为我们工作中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你们的宽容与理解,更是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在此,对于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我要对同学们说一声:对不起!对于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我要说一声:谢谢你们!

其次是关注:当同学们离别母校之后,我们将继续关注你们前行,并且给予永远的支持!同学们,挥别珞珈,你们就自动拥有一个终身的头衔——武汉大学校友。无论你们走多远,无论时间过多久,母校都会永远地关注你们:关注你们的学习,关注你们的工作,关注你们的生活,关注你们的事业,关注你们的家庭,关注你们的喜怒哀乐、一点一滴„„我希望,在母校关注的目光中,各位同学都能走好人生之路,让母校引以为傲、引以为荣!

母校强,则校友兴;校友兴,则母校强!无论你们走到天涯或是海角,母校将陪伴你们一路前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落,母校随时等候你们倾诉衷肠;无论你们身处何方、身居何位,母校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请记住,珞珈山永远是校友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会在这里一直守候,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最后是期盼:期盼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建功立业!期盼大家与母校共兴共荣!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位胸怀大志、敢为人先的校友的故事。在珞珈山顶,有块石头上面刻了一个大大的“始”字,这是一位校友在1983年6月毕业前夕,专门找石匠学了一把手艺后,花了3天时间刻下的,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位校友就是我校第三届杰出校友――陈东升。大学期间,陈东升发起成立了蟾蜍社,蟾蜍就是癞蛤蟆,别人都说癞蛤蟆吃不了天鹅肉,他偏不信,就是要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毕业后,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概念的嘉德拍卖公司;之后又创办了泰康人寿,并且在保险业界创造了多项第一!两个星期前,陈东升回母校参加艺术博物馆的捐建签字仪式时,我陪他上珞珈山去寻找旧迹,28年过去了,那块大石头还在那里,“始”字依然清晰。当然,我倒不鼓励同学们离校前都去刻石头。“造端倡始”,我希望同学们在毕业之际,追溯陈东升的创业经历,品味“始”的深义,思考未来的人生。

今天,我们还邀请了一位校友来参加毕业典礼,她的故事同样精彩、绚丽。她在大学期间创作了小说《女大学生宿舍》,后又改编为同名电影并在武大校园内拍摄,这部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后来,她创办了《领导者》杂志和共识网,在高端人群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杂志和最好的思想性网站之一。而她的诗作《武大的树》,更是令众多武大人为之感叹!她就是我校第六届杰出校友――喻杉!

同学们,有优秀的校友作表率,有深情宽厚的母校作后盾,你们今后的路将会更加宽广,你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灿烂!武汉大学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要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学,武大的学生也要成为“顶天立地”之人。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要说:“一心只想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我期盼武大的毕业生,既能踏踏实实地“立地”“扫屋子”,更有“顶天”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扫天下”的豪气和雄心,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武大118年的历史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革命家、科学家、理论家、艺术家、企业家„„如今,我期盼着每一位武大学子都能够闯出大事业,成就真英雄,让12年、20年、30年之后的杰出人士中有更多的武大人!

同学们,再过2年,也就是2013年,武汉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届时学校将隆重举行校庆活动,我热切期待着你们重返母校,聚首珞珈。到那时,母校的变化一定会令你们惊喜:新扩建的图书馆、盼望已久的八一路下穿通道、花园般的杨家湾、现代化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典雅的博物馆和校史馆、高大雄伟的双湖大楼和星湖大楼等等,大家的母校必将越来越美、越来越强!

最后,我用武汉大学校歌中的一句话为大家壮行:扬帆长江,奔向海洋;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同学们,祝大家人生美满,前程似锦!

第二篇:清华、北大、复旦、武大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2012年07月03日 来源:凤凰网讲座 作者:卢新宁

《大学问》毕业季特刊

主题: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2012年7月1日 地点:北京大学

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精彩摘要: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演讲全文: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 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 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 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 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在2012届复旦大学 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杨玉良

(2012年6月29日)

各位亲爱的同学,老师们,家长们:

不久前,2002届的同学组织了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在这个活动上,毕业于复旦哲学系的聂晓晶校友谈到了学校的一个细节。他说道:“从复旦大门进来,校门右侧的公告栏里,知名的教授和不知名的员工,两张讣告紧挨在一起,没有因为生前在复旦的地位高低、贡献大小而有差别,虽然有些伤感,但令我很感动,复旦是我们的家,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直到生命的终点,无论杰出或是平凡,复旦都以他的博大和包容,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复旦人,这就是复旦的精神。”

五天前,谷超豪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近一年来还有章培恒、丁淦林、郑祖康、林克、朱维铮和金重远等诸位先生相继离开了我们;还有是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教职员工离世;尤其是还有学生,在复旦学习期间,因某种原因不幸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这一切令人十分悲痛!在今天这个典礼上,我谨代表学校和我们大家,向这些“杰出的”和“平凡的”复旦人表示怀念!因此,我建议大家起立,脱帽,为这些逝者默哀一分钟。默哀毕,请坐下。请原谅我用如此伤感的这段“引言”来开始我的讲话。复旦,拥有每个时代的大师,老一代大师的离去,意味着新一代大师的成长。我们对他们表示怀念。这些为复旦做过奉献的逝者,使我再一次思考关于“杰出”、“成功”和“平凡”的话题。

今天,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2009年的毕业典礼上,来自西班牙的中文系女性留学生高宝乐代表本科毕业生的发言。她中文水平非常棒,讲得更好。她说:“从今以后我们将踏入社会,不知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有一点害怕。如今的社会总显得有那么一些功利,社会逼迫着你赚钱、升职,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真正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年老时能对这一生所做过的种种选择问心无愧?”这一连串的问题具有世界性,很沉重,而今天我们的毕业生仍然需要面对。

说实话,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杰出,但在当今社会上,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成功者”:他们在递给你的名片上印有一摞子的官场、商场和民间组织的头衔,这些都代表着他们复杂的社会角色,令你眼花缭乱。他们往往极具“创造性”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他们长袖善舞,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呼风唤雨,所向无敌。用最近《人民日报》评论员张铁的话来描述,他们“工于心计、圆滑世故,一举一动都笼罩着利益的影子;他们把利益当做唯一驱动,原则、信念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他们吃透规则甚至潜规则,善于钻空子、找漏洞达到自身目的”。他们可以称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典型。《人民日报》评论员总结说,这种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不过是为绝对的利己主义,穿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因此,他们在道德上往往引起争议,但他们也往往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然而,对这样的“成功者”,复旦的毕业生,你是羡慕,还是怨恨?

确实,“成功者”都很聪明,甚至聪明得让人眩晕、让人着迷,也让人羡慕。虽然聪明是成为精英的必要素质,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智慧、判断、同情心、尤其是道德感召力等更重要的品质,没有这些品质的极端聪明往往是“精英们”走向腐败的根源,并对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甚至,即便是对这种聪明的羡慕和崇拜也是危险的。Christopher Haves在《精英们为何失败?》(《Why Elites Fail?》)一文中警告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你在这种羡慕中追求“出类拔萃”的时候,对这种“聪明”的羡慕和崇拜,将破坏你宝贵的独立思考。因此,这种“羡慕”有害无益,毫无价值。

与这些“成功者”作比较,不少人也会产生怨恨。许纪霖先生认为,怨恨者的心态也是卑微的。他认为,怨恨源自无限的欲望,“这种怨恨反过来也会成为其往上爬的最大动力,同时,怨恨者又通过从比他低层次的人们那里去发泄傲慢,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理补偿,以抵消在高层次那里所遭遇的屈辱感。怨恨者……既蔑视底层的民众、同时又仇视上流社会,可怕的自尊与可怜的自卑奇特地纠结在一起,形成非常扭曲的人格。”事实上,怨恨已经使得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并一有机会就发泄自己对更低层的傲慢。显然,这样人格扭曲更不值得我们复旦人去追求。因此,怨恨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当然要追求成功,要追求卓越,但是我们要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成功与卓越!

18年前,中文系的陈思和老师、哲学学院的张汝伦老师等四位人文学者的一组“人文精神寻思录”的文章引发了全国人文学术界对这一话题持续两年多的大讨论。18年后,四位学者再次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问题依旧存在,所不同的是更多人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人文精神的失落,已经导致整个社会的趣味和心态日益粗鄙。陈思和老师认为,“大学人文学科的任务就是改造人的心灵,让人的良知不断扩大,让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人性化。”同样,我认为,大学就是应当培养具有社会良知的人,使他们成为社会道德下滑的制约因素,为社会的良性循环而努力。这正是我们开展“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已经受益于此,我将感到非常欣慰。

高宝乐同学在当时的发言中谈到,她来复旦听的第一堂课就能让她感受到了复旦教师对文学的热情和对人文的关怀,看到了复旦的精神和理想。复旦有许多这样具有感染力的学者,就像一位同学评论的,“复旦有许多老师都是这么纯粹,在谈到自己专业时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神采,他们坚守的真与善,是复旦气质的本源。”因此,高宝乐同学的建议是,“不要放弃复旦赋予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往后需要我们大家把这种人文关怀和希望带到社会中并传承下去。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我们将要面对的世界是复杂的,这个社会既有黑暗、也有光明。“神舟”的飞天和“蛟龙”的深潜可以激发我们极大的爱国热情,但官员贪腐、百姓权利被侵、食品安全和就业压力等等,又让我们义愤填膺,深感失望,恨不能把所有的丑恶都一并“掷出窗外”!但是,恰如许纪霖先生所言,“不要说自己无可奈何,没有选择,不要以环境不好、现实黑暗而原谅自己的怯弱,更不要一边诅咒黑暗,一边加入黑暗。”“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这根脆弱的蜡烛,即使不能照亮别人、照亮周围,也能照亮你的内心,让自己看得起自己。”

许多复旦人确实就是在这样实践着。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身为动容。”

谷超豪先生这首诗,讲述了一名典型的复旦人从最初的学术志趣到坚定的学术追求,从有幸登上三尺讲台到终生视教育为责任和奉献的完整过程。谷先生的人生如此,朱维铮先生、金重远先生等等,都是如此,他们被学生所珍爱、怀念,不仅在于学问的高深,更在于他们崇高的师德。朱维铮先生忍受着肿瘤晚期的剧痛上完最后一堂基础课,金重远先生把他在复旦最后一课的日子看作自己的生日,……。同学们眼中复旦的博大和包容,就是这一位位可敬、可亲的老师,用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演绎出来的!复旦精神,就是由这样的一代代复旦人所铸就,他们有血有肉,有理想有追求!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世俗的“成功”一点也不屑,既不羡慕,也不怨恨!昨天下午,在学校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优秀党员、援藏数年的钟扬教授在他的“生命的高度”的演讲中谈到了他在西藏所发现的一种草本植物,它只有数十公分的高度,远没有高达150米的所谓的美国红杉那样伟岸,但它扎根于海拔6000多米的高原,它能够经受早晚45度的温差,它虽然似乎没有其它的媒介来为它传授花粉,但它却顽强地开花、结果、繁衍后代,它是比美国红杉更为成功的生存竞争者。钟扬教授称其为“生存的先锋者”,它是“成功的奠基者”,它代表了一种“生命的高度”,而且是一种生命的精神的高度。我想,这也是包括钟扬教授在内的所有复旦人应具有的“精神高度”,它足以抵抗任何(无论是“精致的”还是“原始的”)“极端利己主义”的诱惑!

许多校友都曾讲述这样的感受:当你离开复旦,才知道复旦的意义;当你离开复旦,才知道复旦的信仰。今天,你们身穿学士袍坐在这里,期待着拨穗的时刻,也许你们还很难沉下心来想想复旦的意义。但我想你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会深刻地体验到复旦给你们的东西,复旦的真正意义所在。对自由的校园生活的留恋、对师生之情、同学友谊的怀念、对人生未来的焦虑和憧憬,一遍一遍地提醒着你们: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职场,你们都将经历与过去十多年单纯的学习生涯不同的生活阶段,你们即将走进社会。我希望就像有校友所说,复旦的学生不管走到世界哪个角落,很容易互相认出来,因为复旦人身上拥有的理想主义的情怀,它不仅能够激励自己,相互吸引,也能感染周围的人。复旦 人总是能够保持一份淡定和清醒,尽管有时候有人认为这份淡定和清醒常常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但这大概就是复旦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且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地方!复旦培养的学子,不仅仅不应是“匠人”,更绝对不应是人们所批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毕业典礼,为今年的毕业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之前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已经各显才智,广泛参与,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驱散离别前的愁绪。请大家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对生活的热情,爱自己也爱他人,爱家庭也爱社会,爱复旦更爱国家,努力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带着饱满的精神充满信心地迎接新的未来。

大概一个月前的今天,我在中午饭后回办公室的路上,遇到几位正在校园拍照留念的毕业生同学,他们亲切地叫我和他们一起合影,我非常高兴地和他们合了影,拍照后我与他们挥手告别之际,其中一位同学突然大声对我说道:“杨校长,我们一定会为复旦争光添彩的!”作为校长,我能格外地感受到,那声响彻心扉的呼喊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是他们毕业前对他们深爱的精神家园的庄严承诺,使我整个下午都在回味,沉浸在一种愉悦的、难以言表的心情中。在此,我借此同学之言与各位共勉!我们一定会为复旦争光添彩!

谢谢大家!

李晓红:用积极的心态点亮未来

——在武汉大学2012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六月江城,皇皇武大,万方学子,齐聚珞珈。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2012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典礼。这是学校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同学们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所有2012届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同学们成才辛勤付出的亲人、师长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刚才播放的视频记载了你们在武大的心路历程。四季美景如画,青春如花绽放。你们到讲座现场抢座位,在网上“秒杀”选修课;你们在金秋艺术节各显身手,在运动会上挥洒激情;你们体验了新图书馆的博大与雅致,感受到无线校园的时尚与便捷;你们承受了樱花时节的拥挤,目睹了暴雨过后的“海景”;你们为学校评上五位院士而欢呼,为校友踊跃捐赠而振奋;你们用亲情感动中国,用青春诠释人生。你们是武大进步的亲历者,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校长,我能感受到你们的智慧与勤奋,体会到你们的苦与乐,你们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此时此刻,你们的心中一定牵挂着未来,你们一定在思考未来的路应该如 何走。作为校长和老师,我也在思考,思考应该送你们什么样的寄语。我思考再三,想用一个小故事来道出我对你们的离别赠言。

1989年我在美国学习时,我的房东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丰富的经历。每天早晨碰到我,他都会笑容满面地和我打招呼:Today is a good day!他说:不论天气好坏、境遇好坏,我们都要告诉自己——Today is a good day,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这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带来好心情、好状态、好运气!20多年里,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它使我对每一天都充满美好的向往,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把握我们心灵的,只有自己;健康、快乐、成功、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因此,我把这位美国老人送给我的话,作为离别赠言转送给你们,那就是,Today is a good day,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从今天开始,用积极的心态点亮自己的未来!

面对未来,你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担当社会责任。今天的世界,有诸多难题需要你们去求解;祖国的发展,迫切期待着你们去担当。在人们眼里,作为“80后”、“90后”的你们,是“小康一代”、“网络一代”、“玻璃一代”,你们身上被贴了很多标签。但我知道,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你们其实有着很强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对社会、对国家,还是对自己、对亲友,你们用切实的行动诠释着责任、关爱与奉献。到山区支教的赵小亭如果还活着,她现在应该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庆祝自 己的毕业,在她身后,成百上千的“小亭”从珞珈山出发,奔赴志愿服务第一线;中国大学生十大人物黄碧海用爱唤醒了“植物人”母亲,充分体现出对亲人的责任和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大学生“学雷锋小组”接力棒,已在同学们手中传递了24年,传递的是可贵的担当和奉献……因此,我毫不怀疑你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毫不怀疑你们创造美好未来的能力。谁说你们是靠不住的一代?你们将是未来中国的脊梁!我相信:就像给人类带来福祉的普罗米修斯那样,你们的积极作为和勇于担当,就是未来的希望与阳光所在!

面对未来,你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追逐梦想。拥有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在梦想的追逐中永葆激情。过去的日子里,也许你没有参加学校的辩论队、合唱团或者“Forward”团队,也许没有机会代表武大摘得国际大赛的最高荣誉;也许你没有像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就坐在你们中间的博士毕业生刘超一样,潜心于化学研究,2篇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也许你没有像动机学院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就坐在你们中间的本科毕业生梁龙双那样,热衷发明创造,获得了27项国家专利;也许你没有像国际软件学院硕士毕业生,就坐在你们中间的曹祺一样,成为创业明星,研发的手机办公软件全球推广,创办的公司资产估值高达数千万元……但我知道,你们都曾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奔走在实验室、在图书馆、在社会实践或者公益服务的路上。当你们离开宁静、自由和宽松的大学校园,不断刷新的流行元素会让人目不暇接,多元的价值观念会让人无所适从,你们要以积极而平和 的心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保持淡定,辨认和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要不因成功而浮躁,不因诱惑而动摇,不因误解而苦闷,不因失败而放弃。我相信:对梦想的憧憬与坚守,会让我们充满前行的动力;对梦想的孜孜追求,会让我们收获富有意义的人生。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

面对未来,你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改变世界。积极的心态能够给我们强大的力量。乔布斯以自己的人生践行了“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宣言。在我们武大校友之中,也有很多“乔布斯”。去年毕业典礼上,我讲述了一个乔布斯式的人物,他就是杰出校友、泰康人寿创始人陈东升,今天已来到毕业典礼现场,他的故事等会儿由他自己来讲述;今天,我想讲另外一个乔布斯的崇拜者和效仿者,人称“雷布斯”的金山软件董事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他是计算机学院87级的学生、杰出校友。大学时代的他,爱学习、爱梦想、爱打拼,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所有的学分。他曾经有过以失败告终的大学创业经历。大一那年,他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乔布斯传记,点燃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毕业后的20年里,他参与创办了金山软件、卓越网,投资了乐讯、乐淘、拉卡拉等十多家初创公司,催生了互联网行业的一批知名企业。在人们看来,功成名就的雷军可以就此止步了。但就在两年前,他毅然选择了第二次创业,创办小米科技,于是就有了这两年风靡网络的“米聊”和小米手机。雷军崇拜效仿乔布斯的“极致追求”,因此建立了自己的梦想王国。有了这种勇于改变世界的精神,有了这种敢想敢做的气魄,谁敢说:昨天的乔布 斯、今天的雷军,不会是明天追梦的你们?我相信,今天的你们,就是明天的“乔布斯”和“雷军”!今天的你们,就是改变世界、创造奇迹的精英!

积极的心态,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充满智慧的理性选择。积极的心态,集中于个人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品格;汇聚于一个集体,体现的是一种风尚;传递于一个民族,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我们不妨学学那位70多岁的美国老人,每天早晨告诉自己“Today is a good day”,让积极的心态点亮我们的未来!

同学们,人生新的征程就要开始,你们一路的行装是否清点完毕?你们的“珞珈慢递”——“写给自己未来的信”,是否已经寄出?从大学校园进入现实社会,你们将面临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压力,就像曾经热传于网络的那组“人生压力图”,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们要改变对待压力的态度,变压力为动力;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调整好心态,装点起智慧与激情,携带着母校的期盼与祝福,豪迈地出发吧!去勇敢地担当责任,去执着地追求梦想,去积极地改变世界,去开创属于你们的幸福人生!

带走武大之精神,传播五洲之大地,树我珞珈之灵魂,扬我武大之威名。祝你们一切如心意,望你们常回家看看。

谢谢!

学术、忠诚、价值

——周其凤校长在北京大学 201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被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耕耘和磨砺,你们终于迎来了人生中这灿烂辉煌的时刻,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全体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你们的导师,向你们的父母家人以及所有关心、帮助、支持你们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问候!

不经意间,你们是我在这个宏伟殿堂送走的第四届毕业生。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能感觉到,重彩华章、鼓乐喧腾的背后,是潜藏在大家心底的淡淡忧伤和深深眷恋,身后流逝的岁月在这一刻相聚之时,一幕幕会在大家心中涌动。昨日的相守相伴仿佛触手可及,明天却只能在记忆中重温和搜寻“那些年”的点点滴滴。

过去的几年,大家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交给了北大。在这片美丽的园子里,你们沐浴未名博雅的秋月春风,领略名师学者的睿智博学,欣赏百年讲堂的雅乐俗剧,体验“五四”、“一体”的竞技夺标,这也许就是大家的“北大记忆”,是大家珍藏的也会在不经意间,总会对他人提起的“我们那时的北大”!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我最欣慰的是能够伴随你们走过青春的迷茫和感悟,收获“从知道到达懂得”的成长;我最自豪的是能够见证你们以青春的责任和担当,在取得个人进步的同时也为学校赢得良好的赞誉。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不可能完全满足你们的全部诉求,但你们对学校永远给予理解支持和爱护。这里,我也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讲过,“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研究生教育是养成学者的基础过程,是创造知识的重要阶段。为了探究真理,为了攀登科学的高峰,当然要付出许多艰辛。但我相信,这样一段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读书时光对大家而言,是短暂而弥足珍贵的。

即将迈出校门,同学们也许会反思这些年母校到底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我也常常在想,北大的研究生教育究竟应当追求怎样的目标?你们在这里除了知识的增长,还将收获什么能够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更有意义?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那么,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术人格。对学术事业的神圣感和敬畏感是成就学术人格的前提。今年正值老校长马寅初先生130诞辰周年,马老曾用“牺牲主义”来诠释“北大主义”。当年《新人口论》遭到错误批判的时候,马老表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这种“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赤子情怀,“独立之精神,自由 之思考”的学术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研究中,学会融会贯通,勇于创新,注意积累,耐住寂寞,敢于坚持。不管在什么时候和条件,都要自觉维护学术尊严、恪守学术道德。要尊重他人,尊重读者,拿出让读者尊重的学术作品。在座的同学们都会记得,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位论文最后,我们都要在“原创性声明”页上,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不只是学术行为的要求,更是对自己一段或许精彩、或许艰辛的人生答卷。

学术人格的锻造,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精神之旅,是涵养用敬、修辞立诚、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人生阅历,更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事业献身、为人类谋福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然,北大给大家的滋养还不仅如此。尽管在座的同学毕业后有着不同的选择,或扎根基层,或负笈海外,或留守燕园,或纵横职场,但不管你们将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都希望,你们在北大所造就的学术人格能够成为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坚守学术人格离不开对学术的忠诚。作为新时期的优秀青年人才,我们在注重“才”的同时,更应把这份“忠诚”化为我们的高贵品格和人生操守,不懈追求,这忠诚首先是对理想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今年5月4日,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广大青年提出5点希望。首要的一点,就 是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勉励广大青年把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

北京大学从创立之初起就和我们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北大学子也一直把自己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京师大学堂第一任总监督张亨嘉在就职仪式上只对学生说了一句:“诸生听训: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这是北大历史上最简短的校长演说词。那句“为国求学”,朴实无华而又庄严无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事业献身、为国家昌盛和人类谋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一开始就烙印在每个北大人的内心深处,融入进每个北大人的精神气质当中。

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对国家忠诚,还要对你们所从事的事业忠诚,对你们的家庭、朋友、同事忠诚。忠诚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操守,也是一种责任,一种荣誉!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众多有能力的人能够汇聚一起成就事业,一定是能够忠于共同目标,团结一致的结果。

同学们,毕业后你们将要实现人生角色一个重要转变,你们不再单单是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你们作为社会个体,将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你们和别人是相同的,但又是不同的。你们是经过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教育和培养走到社会的,更重要的,你们是北大的毕业生。最近,《人民日报》连发四篇署名文章,探讨“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我希望 大家也能认真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做好学术,是学者的本分;我们坚守忠诚,是做人的要求;但我们除了这些,还应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为这个时代的和谐发展,为这个历史的进化提升,发出我们的声音,做出我们的行动!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着不同价值观念的交织。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是非判断、行为选择并不是就没有遵从,我们的自由也不是没有节制。社会有公德、国家有法律,做人有底线。我们不能无视那些普遍规则和原理。我们不能以丑为美,以恶为从,我们不能随意消费我们的荣誉和尊严,也不应该对世事淡然人情冷漠。我们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同样我们也能够理智清晰地处理事情。我希望我们每位同学,走出校门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也同时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这是我今年为《北大博雅》系列丛书《村土寸心》一书的题词,这本书记载了25位北大校友在祖国各地基层工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把这句话也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走出校园,不管扎根何处,都能以强烈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和对人民的有用之才,以无愧于“北大人”这一光荣的称呼!

同学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你们每一步都走得稳当、走得踏实。请用心去经营你的生活,用心去从事你的事业。母校期待着你们的成功!期待着你们平安、进步、幸福!

同学们,请记住北大!

北大将永远矗立在你们的身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相聚在下一个辉煌的时刻!北大永远欢迎你们!祝福你们!

社会上既有彩虹也有风雨,既要适应社会也要坚守原则,既要思考问题也要解决问题,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周校长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永远保持读书学习探索新知的习惯,永远保持不畏困难、坚毅卓绝的品性,永远保持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抱负。他还用今年为《北大博雅》系列丛书《村土寸心》一书的题词——“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作为结语,希望同学们走出校园,不管扎根何处,都能以强烈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和对人民的有用之才,以无愧于“北大人”这一光荣的称呼。

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

——周其凤校长在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又一届毕业生将从这里启航,迈向人生新的征程。年年相似,送走的是青春跃动的身影,留下的是我们值守校园的难忘记忆。在这走与留之间,便有了我们今天这份留恋和期盼。

首先,我要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抚育你们成长的爸爸妈妈,向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向关心帮助过你们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大学时光,似长又短。对于从这里走过的你们,相信与湖光塔影相伴的几年,将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骄傲、最难忘的一段岁月。你们的行囊中,一定还会珍藏着当年北大录取的通知书;你们的背包中,一定会有“从知道到懂得”,记录你们成长岁月的那“15张日记合影”;面对你们手中的车票,也许有人会轻叹一声“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但你们的内心深处,“北大”一定早已揉进最柔软的地方,你会在未来不经意间为曾在这里走过,感到温暖、充满微笑,催发自豪和奋进!

这也许就是北大的印记!同学们:今天,就要毕业了。看着你们头戴学士帽、身着学位服,我感受到了荣誉和骄傲!你们是学校付出后的回报,你们承载着学校未来的形象和声誉!我希望你们永远尊敬这份荣誉!

青春可以有多种方式去记忆,但属于我们的青春,这一刻我们共同见证!

我记得,你们入学时正是2008年。那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灾难的疼痛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地震摧毁了家园,但摧毁不了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不管是来自灾区的你们,还是同样经历过灾难和困苦的你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终于完成学业,迎来了今天的毕业,你们是优秀的,你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给家人、给社会、给国家,当然也给你们自己的青春做了最好的告慰!

我还记得,在2009年的那个夏天,你们为了准备国庆游行,放弃了暑假,在烈日下坚持训练。或许你们也曾抱怨训练太苦太累。但十月一日那天,你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昂首走过天安门城楼,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相信你们所有的苦和累、汗与泪,都化作了心中满满的骄傲与自豪!北大方阵——“我的中国心”,那是北大学子献给祖国的礼物,那是属于北大2008级的“成人礼”!

同学们,2008年的秋天,你们来北大求学;两个月后,我回到北大,担任校长。四年来,我和大家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北大教给大家很多,而大家也教给我这个校长很多。我们曾经一起在新年狂欢夜上唱歌,我努力学习你们所使用 的话语,用心来体会你们这代人的快乐和郁闷。只要有时间,我会到未名BBS上看一看,认真阅读校长信箱里面的每一封来信。大家对学校工作包括对我本人提出的批评,我诚心接受。我感受到每位同学和我一样,深爱着北大。这里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当然也有批评和建议!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北大的发展和进步,也希望在未来,同学们一如继往地支持北大、帮助北大!

同学们,未来是全新的,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北大给了你很多,但给不了你们所需要的全部。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会感受到逆境的苦涩,体悟到面对十字路口时的彷徨与困惑。人生难免会有低谷,但在那时要把它作为放慢脚步、思考人生、积蓄力量的阶段。要相信人生有起有落、有喜有忧。无论选择了怎样的人生路径,无论遭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你们都要永远牢记北大人的精神和品格,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朝着设定的人生目标,志存高远,再出发!

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读书学习、探索新知的习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能够重塑人生。读书学习,是让你们长久葆有敏锐思维、开阔视野、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的最好方法。过去四年,你们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广泛汲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学术菁华。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选择继续深造,我都希望你们能保持永远学习、探索新知的人生状态。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曾经任教于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钱穆先生,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更没有留过学,他从乡土中完全靠自身努力,通过勤奋始一而终的学习最终成为史学巨擘。法学泰斗芮沐先生是我国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奠基人,如同做学问一样,先生喜欢追求新意,对新鲜事物有着特别的兴致,即使年事已高也经常到中关村电脑城、图书城去,遇到新型电子产品便会走上去亲自体验。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更给我们树立了坚持学习的榜样!学习不仅是一个目的,应该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但这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前段时间,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们学校一位保安甘相伟,他在北大西门站岗,很苦,很累。但他坚持读书,到处“蹭课”。他写了一本书叫《站着上北大》,我在他书的序言中写道:我不只一次地对北大同学们说过,最聪明的学生应该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北大资源武装、提高自己的学生。相伟在这方面的智慧简直发挥到了极致。同学们到社会中,希望你们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不断学习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只有这样你们才会不断丰富自己,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永远处于优势。相信社会是个大课堂,你们会在那里同样书写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不畏困难、坚毅卓绝的品性。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为学为人亦都如此。今年是老校长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当年《新人口论》遭到错误批判的时候,马老表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这种“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赤子情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的学术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人生有起有落,如同比赛有输有赢。欧洲杯昨天凌晨结束了,相信在座的同学有很多看了全部比赛。16支球队,也许再次印证了“足球是圆的”。但落后时不放弃,被动时不慌乱,平淡时不焦躁,占优时不骄傲,这样的球队就能战胜自已,超越自己,走得更远!

北大人历来不缺少雄心壮志,也不缺乏挑战巅峰的勇气,一走出校门,你们将被社会高度关注,但“系出名门”不等于成功,能够被认可才是关键。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打完小组赛,还有淘汰赛,问鼎冠军更是艰难!所以,始终坚守对未来的希望,始终保持坚毅卓绝的奋斗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会迈上人生的巅峰。

去年十一月,我来到我们考古实习基地,我看到了同学们在周公庙遗址考古现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深深地触动了我。远离燕园,这些同学们的生活不可谓不苦。同学的脸被晒黑了,说话的声音响亮了,吃饭的饭量也大了。但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精神状态是那么的饱满,他们对专业的投入是如此的执着。在给我的汇报中,一位女同学有这么一段话:一把手铲,一副手套,一片天地;一个队伍,一个院子,一个集体;选择一个事业,像做灰坑一样做到底;整理好自己的生活,像整理资料一样整整齐齐;安排好自己的人生,像统筹一个探方一样仔仔细细;考古,是 一种态度,一种方式,一种神圣;在这里,我们在播种,也在收获;我们挖掘的是历史,也是属于民族、属于自己的意义。周公庙的旅程,正在进行,也将伴随我们的成长进行下去,一天,一辈子。

同学们,我为他们而感动,我相信他们也代表了你们!我还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抱负。一百多年来,家国天下的情怀、心系苍生的风骨、报效祖国的追求,已经融入一代代北大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烙印。作为一个拥有共同使命的优秀群体,我们最大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更是国家的昌盛富强和民族的崛起复兴。

前几天,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农园食堂观看现场直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而欢呼。几十年来,在中国航天事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北大人也积极参与其中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未来,北大的贡献率应该更高,这样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大家的身上。我希望你们始终牢记:对于北大人而言,“服务国家战略”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传统、一份责任和一世担当。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像北京大学这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光荣属于过去,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在未来延续这份光荣传统,都能够成为推进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贡献者!亲爱的同学们,不要忘记今天因为激动、因为离别、因为自豪而流下的泪水,永远不要忘记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永远不要忘记心中的誓言和时代的召唤!

“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这是我今年为《北大博雅》系列丛书《村土寸心》一书的题词,这本书记载了25位北大校友在祖国各地基层工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把这句话也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走出校园,不管扎根何处,都能以强烈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无愧于“北大人”这一光荣的称呼!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拼搏,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在未来不同的岗位中,延续北京大学的光荣与梦想,谱写辉煌壮丽的人生篇章!

谢谢同学们!祝福同学们!

看别样的风景

──在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陈吉宁

(2012年7月4日)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的典礼标志着你们圆满完成了本科学业,即将开始新的人生航程。很荣幸,你们是我作为校长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几年来,我和老师们看着你们跟随奥运的脚印来到清华,看着你们在军训基地列队踢正步、站着吃馒头,以及最近传到网上各种“卖萌”的毕业照;听过你们24号方阵通过天安门时响亮的口号,听过你们百年校庆志愿者热情的讲解,以及“马杯”赛场上奋力的呐喊;记得你们在“微积分”课堂上紧蹙的眉头,记得你们赶去听文化素质讲座一路飞奔的身影,以及北门外翅香园关闭时的留念——转眼间,就到了你们毕业的时节。大学是最值得铭记的青春时光,你们在这里洒下了汗水和泪水,留下了友情和爱情,种下了梦想和希望。今天,你们毕业了!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对你们、对你们的家人,表示最衷心、最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毕业是一个充满怀念,满载祝福、嘱托和期望的时刻,但今天我只想在这里和你们分享两个我最近读到的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杨振宁先生的故事。1946年,杨先生在芝加哥大学读研,那时研究生都很穷,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填写纵横字谜的广告,最高可以拿到5万美元奖金。当时参加比赛的多是家庭主妇,他想自己总比家庭主妇强,于是就和几个同学报了名。果然,两个月后主办单位来信,祝贺他们得到了最高分,但还有一组人跟他们的分数一样,所以要再填一个难度更大的字谜一决胜负。于是他们开始分工合作,杨先生的任务是把韦伯大字典里所有五个字母的单词都列出来。为此,他到图书馆通宵查字典,到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实在累得不行,想回去睡一觉。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份《纽约时报》,大标题写着《汤川秀树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一下子猛然惊醒,责问自己“杨振宁,你在做什么?”此后,杨先生一直专注于物理学的研究,并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我讲的第二个故事来自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当今美国乃至全球IT界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皮特•泰尔。年轻时,泰尔为能进入斯坦福大学而展开竞争,接着为取得在斯坦福法学院学习的机会而竞争。在这些竞争中,泰尔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毕业后,他理所当然地想要通过竞争,成为联邦最高法院的书记员。但是这一次,他失败了。这次失败促使他放弃了成为书记员的最初设想,走出法律圈,成立了贝宝(PayPal)公司,后来又成为包括脸谱网(Facebook)在内的多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的最早投资人之一。之后曾有人问他:“没有进入最高法院,你是否暗自庆幸?”这个问题让泰

尔陷入沉思。他发现,人们总是认为竞争中的优胜者能够脱颖而出,但是,在使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错把最难达成的目标看成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把激烈的竞争看成是价值的代名词。他认为,我们并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成为一个成功的竞争者,而应当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垄断者。因为在某个已有很多人从事、并且范式成熟的领域努力工作,你可能比别人做得稍好,但相比之下,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并完全掌控它,会更有价值。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你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在追求理想的抉择中,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似乎相互矛盾,在利益或挫折面前,是坚守还是另寻它径?我想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理想。坚持人生的理想通常并不仅仅是学会如何放弃眼前的利益。一个人的理想也往往不是一个可以清晰描述的宏大的目标,它更应该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对有真正意义的高尚生活的追求。我相信,你们作为一名清华学生,有战胜懈怠的毅力,有走出彷徨的智慧,也有耐得住寂寞的情怀,但你们更需要的是不唯众、不跟风,不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具有从容地行走在无人知晓的荒原上的勇气。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同学们,你们这一届在清华有一个特定的称号,叫做八字班。在清华的历史上,八字班向来是人才辈出,比如1918级的经济学家陈岱孙,28级的语言学家吴宗济,38级的空间技术专家王希季,48级的数学家丁石孙,58级的核材料

与核燃料专家陈念念,78级的微波专家刘国治,以及88级的玉柴集团总经理李汉阳,等等。我前面提到的杨振宁先生,他是1938年入学的,正好也是八字班,今年是他90华诞,与你们一样也是“90后”。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像你们的学长一样,成为清华为之骄傲的八字班,随着时间的流逝,清华的底蕴终究会在你们身上慢慢发酵,不甘于平凡的基因终究会让你们理解什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相信,理想高处的风景会时刻引领着你们,让你们不畏眼前的浮云、不乱脚下的步伐;而你们对理想的选择和坚守,不仅会决定你们人生的高度,也终究会让你们在苍茫的现实中看到更为辽阔的风景。我相信,在你们看到别样风景的时刻,回味的不止是“舌尖上的清华”,回想的不止是教室的安静和操场的热闹,回忆的也不止是幽美的荷塘和白发的先生。那一刻,太阳初出时,首先照耀的将是山顶的你们;那一刻,你们也是很多人眼中别样的风景。清华憧憬着你的憧憬!

愿你们在理想的追求中收获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谢谢大家!

第三篇:武大校长

武汉大学校长:大学去行政化要求校长职业化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0年11月17日 09:15

近日,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在深圳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顾海良校长从对大学“去行政化”的理解到大学校长的职业化,从对筹办南方科大的建言到参与深圳大运会……向记者一一道来,既有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又有对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城市的真切体察。他认为,大学校长要走职业化之路。

大学“去行政化”≠去掉行政体系

记者: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在紧张地筹办之中,并立志于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对于这所新生的大学,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顾海良:大学对于城市来说具有很多功能。大学不仅可以招募学生、培养人才,实际上也凝聚了城市的文化,承载了城市的精神。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城市可能衰落了,但凡是有大学凝聚了城市精神的,城市的内涵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我在四五年前就曾建议:像深圳这样汇聚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地方,汇聚了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地方,应该有若干所优秀的大学,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否则深圳就成不了一个永久的城市。

令人欣喜的是,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已经拔地而起。办好南方科技大学,首先需要明确:我们办大学不是为了解决本地人入学。香港科技大学许多专业并不是本地需要的,或者说本地不需要那么多的数量,但是香港科大还是照办不误,并且成功了。南方科技大学不仅是为了培养深圳本地所需要的人才,更是要面向全国,乃至面向世界,一开始就要有面向国际的视野和气魄。深圳的许多人才是外地来的,深圳培养的人才也可以到全国和世界。

其次,专业设置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整个世界的潮流,眼光要放远一点;在大学制度和大学内部治理上,要去行政化,要设立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大学治理结构,可以借助公司治理的经验来进行大学治理结构的建设;大学发展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媒体不要过于炒作,大学需要一个安静和宽松的环境,使它能够慢慢地探索一个较好的发展道路。外部环境的嘈杂对于大学是不利的,要潜下心来办个十年二十年。

朱清时教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在中科大当过很长时间的领导,清楚地知道中国大学体制的弊端和优势。深圳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至于师资、招生等一系列的问题,按照朱校长的思路应该比较容易达到效果。

记者:您提到高校要“去行政化”,但是去行政化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实际操作存在很多困难。您眼中的去行政化有哪些措施?

顾海良:大学“去行政化”必须找到症结所在。我认为大学的行政化和当年的教育产业化提法一样,存在着表达上的失误。就像高等教育需要“去产业化”,但高等教育是产业一样,大学需要“去行政化”,但大学是要行政的,行政体系不能去掉。就拿武汉大学来说,在校学生近5万人,如果庞杂的学校事务都让教授来管,而不是专门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来管理,是不可能有办学成效的,这样不仅管不好,而且还会影响教授们的本职工作。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就是去掉大学的行政级别,这样理解有些简单化。大学“去行政化”是去掉那些官僚主义的弊端,我们必须找到症结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现在症结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包办代替学术权力;二是用行政方式来配置学术和教学科研资源;三是把部门行政管理的方法简单地移植到大学。比如说,学校对较大数额科研或学科建设资金的配置,教授们应有发言权,但许多学校惯常做法是行政配置,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职权的第一执行人,甚至可能把资源向自己的学科上靠。到了下一级学院,院长利用自己的行政职权,也可能把资源向自己的学科靠。这样便可能出现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使行政领导垄断了学术资源的配置权,学术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引起教授的不满,影响学校的发展。

记者:那么,如何“去行政化”呢

顾海良:按照《高教法》的规定,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那么院一级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教授委员会,而校长和院长是不能出任该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的。学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应该交给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这类机构。另一方面,大学的行政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它必须适合大学,而不是将社会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学。现在有些大学校长被任命前或是在行政系统或其他系统,从来没有在大学工作过,当他走上校长或党委书记岗位,就会把他之前的工作理念移植到大学,造成学校工作行政化趋向。从这个角度上看,比“去行政化”更关键的是大学校长要职业化。

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时代呼唤杰出的教育家。高校的所谓“去行政化”的对应面应该是大学校长的职业化,这也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实行教育家治校,首先要求有职业化的校长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大学治理结构中行政管理的权力边界。实际上,在国外许多高校中,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已经是一项推行多年并已见成效的制度。在我国高校中,校长的职业化进程还没有开始,相反却有一些校长岗位因为行政级别的存在而成为安排官员出路的渠道,硬化了高校的行政化趋向。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的“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路径,应该成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突破口。

希望更多学子选择基础学科

记者:武汉大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大学,很受深圳学子的青睐。能否介绍一下深圳学子在武大的学习情况?

顾海良:武汉大学每年在深圳乃至广东省的生源情况都非常好。深圳学生选择应用类学科的比较多,像计算机、经济管理和法学专业都很受欢迎。这一方面跟深圳的科研院所少有关,另外这些应用学科也都是武汉大学比较好的专业,说明家长和考生对学校的了解程度是比较好的。

其实,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本科生喜欢上基础学科,特别是那些有后发优势的学生学习基础学科对于他们未来的继续深造是很有好处的。武汉大学文、史、哲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专业都在国内名列前茅,很多毕业生都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院学习。

记者:深圳即将在2011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您认为体育在大学教育中有何作用?武大的体育教育和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如何?

顾海良:武汉大学历来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加上武汉大学天然的环境,体育教育发展很好。多年来,武汉大学形成了一批高水平运动队,像乒乓球队、田径队、男子排球队、羽毛球队等,总体来说小球比大球要好些,相信一定有不少武汉大学学生出现在深圳大运会的赛场上。

武汉大学正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以体育项目和俱乐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教学单位。体育是增进体质的方法,更是锤炼意志的课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一项或者几项体育项目中有所提高和擅长,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合校十年感悟“和合”、“通变”

记者: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十年来,各校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据媒体报道,武大的各类资源也出现紧张状况,如人均图书占有量等。如今十年过去了,武大从合并中获得的最大收益是什么?

顾海良:回顾十年来武汉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成长和进步,可以用“十年和合,十年通变”加以概括。

“和合”、“通变”是初见于《易经》的古老思想。“和”意在和谐、和平、谦和也;“合”意在联合、融通、协作也。“一阂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通变”的意蕴在于“通则不乏”、“变则可久”,重在通晓变化之理,讲求应时而动、顺势而为、适时而变,强调“会通”与“运变”的统一,追求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着力创新。

进入新世纪,四校合并的新武汉大学办学定位科学、发展目标明确,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学科特色愈加凸显、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方面,更显示了蓬勃生机,取得了显著绩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十年时间对于高校的发展历史来说还很短,现在做全面评判为时过早,还要有更长期的观察过程。

记者:武汉大学之后,不少国内高校都进行了合并,合并似乎成了国内高校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和趋势。您对此如何看?

顾海良:学校合并不一定都是好事。学校之间是否该合并、是否能合并,首先要看学科是否有互补性。武汉大学四校合并时各校之间的互补性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原武汉大学以文理见长,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以遥感信息学科等工科知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也各有所专。如果学科雷同,就不具备合并的学科基础了。

第二要看传统上,合并学校之间是否有合作的渊源。有血脉关系,合校后才能高度认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从老武汉大学分离出去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合校之前已经与武汉大学实现了互选课程。这有了良好的起点。

最后要看校园的情况。如果各个学校相隔得很远,不便于管理,不利于降低成本,更不便于精神上的融合。

这三点是合校的先天条件。武汉大学在这三点上都比较具备,因此合校后的发展也比较顺利。

高校要在竞争中找准定位

记者:您曾提出“未来10年某些高校或将破产”等观点。我们知道,虽然中国的大学比较多,但是人均高等学位拥有量在世界上还是比较低的。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是越来越大吗?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顾海良: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高校破产绝不是对于未来的猜测,而是每年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客观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1998年,我国适龄青年的高校毛入学率是9.8%,到了去年,也就是短短的11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4.2%。从绝对量来看,高校学生总规模从约800万增加到了约3000万。未来十年,我们的适龄青年高校毛入学率将提高到40%,也就是差不多增加15个百分点,绝对数量从约3000万提高到3600万。这意味着,今后十年,作为计算毛入学率分子部分的高校在读人数每年只要增加60万人,毛入学率就会大幅增加,而我国18~22岁适龄青年的人数将下降。所以不要以为毛入学率提高了,就意味着高校大幅扩大了招生规模。

记者:这就意味着一些高校会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这一变化?

顾海良:对。其实,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的招生会出现困难也是正常现象。现在有些新闻报道说,从来没有填过志愿的高校都发来了录取通知书,甚至是有些考生收到了十几家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都是个别高校的处境非常困难的表现。

扩张型的高等教育已经走不通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重视质量和内涵的高校建设。因此我说大学的数量会减少,大学的规模效应会增加,有些大学被迫倒闭也是必然的现象。高校也要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水平。从优胜劣汰、结构调整的角度看,这对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来说也未必不是好现象。

顾海良生于1951年1月,现任武汉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长期致力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一书称其为中国“第四代经济学人”的杰出代表。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和翻译著作20多部,主持《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理论政策和制度架构变迁及其借鉴》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多个中央和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主持人。

南方科技大学不仅是为了培养深圳本地所需要的人才,而是要面向全国,乃至面向世界,一开始就要有面向国际的视野和气魄。

高校的所谓“去行政化”的对应面应该是大学校长的职业化,这也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教授治学”,在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就是要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记者方胜)

第四篇: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2011级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亲爱的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我校2011级初中毕业典礼,此时此刻,作为你们的校长,我的心情特别激动。

毕业班的同学们,今天是你们人生值得珍藏的日子——初中毕业了!毕业,不仅标志着你们三年初中学习、生活的结束,标志着你们圆满完成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课程,更标志着你们已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值得庆贺!

三年前,充满童真和稚气的你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离开父母,离开爷爷奶奶,离开温馨的家庭,来到黄旗堡中学过独立生活;三年来,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播种理想、浇灌希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你们与老师们一起谱写了学校创业历史的精彩篇章,见证和推动了学校的艰难起步和快速发展;更建立了与黄旗堡中学割舍不断的深厚情缘。

回首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老师们兢兢业业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给予你们的不仅是学识,更培育了你们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韧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你们由不谙世事的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开始步入如梦的青春年华,书写人生如诗的青春乐章„„

亲爱的同学们,三年的校园学习、生活,有欢声笑语,也有酸甜苦辣;三年来校园学习、生活的求索创新,更是一种历练,对你们今后的人生弥足珍贵。中考结束后,有些同学将升入高中,有些同学将要离别三年来自己播种理想、播撒汗水的菁菁校园,告别给你们传授知识、教给你们做人道理、给予你们呵护和关爱、与你们亦师亦友的师长,离开与你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同窗学友、学弟学妹,到新的其他学校继续完成学业,也有的可能就此踏入社会,再也没有学习的机会。但作为你们的校长,我希望同学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要胸怀远大,立志成才;要学会感恩,与人为善;要珍惜师生情,同窗谊;要清楚人生的道路,绝非一路坦途,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要停下你们前行的脚步„„

“今天我以黄旗堡中学为光荣,明天黄旗堡中学以我为骄傲”,母校将一如既往关注你们的进步,为你们的成功喝彩,期待着你们成长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诚挚祝愿同学们考上理想高中!

衷心祝福全体毕业生鹏程万里,幸福吉祥!

第五篇: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届初中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对圆满完成初中三年学业的全体九年级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将要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同时,我也要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匆匆翻过。还记得三年前你们怀着憧憬踏进2中的教室,可是现在,毕业歌的歌声就要响起——初中三年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但是,回首来时的路,许多生动的细节、精彩的瞬间依然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昨天,既有你们的天真和幼稚,同时也有你们走向成熟的足迹;昨天,既有你们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但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都会被岁月沉淀为美好的记忆。

同学们,初中毕业,只是在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今后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任由你们驰骋,还有更美好的前程期待你们拓展。我始终信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耕耘就一定有收获”,这里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接下来,无论你是就读一中,柳高或者其他高中,或是到其他职校就读,母校都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你们的成长和进步,老师们永远期待你们不断取得成功。希望同学们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走到那里,都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和母校的培育。

最后,让我们再次把祝福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祝愿你们的生命之舟在新的岁月港湾里启航,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祝愿你们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与欢乐!祝愿你们的人生永远写满辉煌和壮丽!谢谢大家!

下载武大校长2012毕业典礼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大校长2012毕业典礼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1 尊敬的高三学生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辛勤工作的高三教师们:大家下午好!五月的春风又一次催浓了校园的绿荫,紫色的梧桐花又一次落英缤纷,伴随......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大家好!***医科大学***医院2011届毕业生,今天举行毕业典礼,大家聚集在这里,共述师生情义,共叙同窗友谊。在这难忘的时刻,我代表***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同学的圆满毕业,表示热烈......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校长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2012届毕业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圆满完成高中学业的全体毕业生们表示热烈地祝贺!向......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欢送杯”诗歌朗诵会校长致辞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各位晚上好!在这激情的六月,我们欢聚一堂,来庆贺六年级的同学毕业,同学们用优美的诗文来感恩母校、感恩老师、畅谈友情,为......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六年级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地完成小学学业的同学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向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而奉献......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篇1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老师们:大家好!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分别时。在每年的这个时节,我的心中都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回忆……同......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可是在我的心里,你们的笑容永不会“泛黄”又到大学毕业时,大学校长们的毕业演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年演讲的特点仍是“狂飚网络语”,比如,清......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可是在我的心里,你们的笑容永不会“泛黄” 又到大学毕业时,大学校长们的毕业演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年演讲的特点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