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大中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兴大中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办法
兴大中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动我校初中基础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面反映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转变质量评价观,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我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办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评价对象、办法:
1、评价对象:我校现有七、八、九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规定的全部全部测试内
容。
2、评价内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大块。
(一)定性评价:
(1)评价内容:公民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
(2)评价形式:“综合评语”。
(3)评价办法:在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等并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二)定量评价:
(1)评价内容:各文化科内容,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劳动与技术(劳技、信息技术、实验操作)。
(2)评价形式:确定“测评等第”,分A、B、c、D四等
三、评价内容
1、遵纪守法
1、学法、守法、用
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2、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
3、遵守通行规则,通过楼梯等过道时靠右行、不争抢。
2、明礼诚信
1、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懂礼貌,不欺侮同学。
2、待人诚恳守信、不说谎、不作弊。
3、自尊乐群
1、能够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2、能够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3、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
4、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5、善于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遵守公德
1、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
2、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主动按顺序排队。
3、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5、爱护环境
1、爱护环境卫生。
2、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攀比消费,不乱花钱。
3、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
动。/
学习态度与能力
1、学习兴趣
1、学习主动,对知识有好奇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问题。
3、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
1、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
2、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善于总结与反思。
3、学业表现
1、课堂表现优秀、板演、回答问题等质量高。
2、作业质量高。
3、阶段性考试成绩良好。
实践与创新
1、实践能力
1、绘图、实验操作等学习环节表现良好。
2、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活动,且成效显著。
3、自己设计并实施创造与发现活动。
2、创新表现
1、在作文、模型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2、善于收集、整理、运用信息。
3、能够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动。
4、见解独到,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
运动与健康
1、身体健康
1、良好的身体素质。
2、精力充沛。
2、心理健康
1、活泼开朗,能够自我调控情绪。
2、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生活健康
1、坚持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
2、讲卫生、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
3、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审美与表现
1、审美情趣
1、发现并欣赏自然、文学、艺术作品等的美。
2、在语言、衣着等方面具有正确的爱美观念,穿戴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仪表庄重,和谐文雅。
3、情趣健康,不看色情、暴力书刊音像制品。
2、审美表现
1、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第二篇: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西柳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一、学期初,给位学生准备一只“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装同学们获得成功收获的记忆,以及其他同学们想装的内容,以准备在学期末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时候使用。
二、评价内容
2、《了解自己的智能》(4~5页)学生自评。
3、《家里的我》学生本人重点记录记录自己在家中的表现(包括学习、运动做家务等)(6~7页)
4、《基础素质》评价(8~9页)学生根据五类选项自己做到了就打对号。教师或学生写出评价与建议。
5、《课程评价》(10~13页)自评、组评、教师评相结合。
6、《活动回顾》《地方课程》《才艺展示》《成功记忆》学生本人填写本学期参与的活动,并自评和组评相结合。(14~18页)
7、“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中有五项基础素质(品德习惯、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艺术素养),(见19页)及其评定标准、所需相关证据材料、自评互评班评评定记录栏等内容。发下此表,让学生按表中所列的五项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顺序,整理自己的材料证据,以方便按序评定。
三、评价标准
评定结果实行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A为4,B为3,C为2,D为1)
1、自评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证据,对照五项基础性发展目标的标准,给自己定出六项的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A/B/C/D)。
4、互评
组织各学习小组的学生,对照项基础性发展目标的标准与小组内所有同学提供的相关证据,相互评定出五项的等级(ABCD)。凡是结果与学生个人不同的,都要注明相应的理由,并签上小组所有成员的名字。
5、班评
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负责一个班级内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几位教师组成班评小组,对照六项基础性发展目标的标准与同学们提供的证据材料,给班内所有学生定出五项的等级(ABCD)。凡是结果与学生个人、学习小组的评定不同的,都要注明相应的理由,并签上班评小组所有教师的名字。
6、学期总评
评定结果实行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A为4,B为3,C为2,D为1),按比例得出学生个人在班级中的总等级(前30%为A,后30%为B,中间40%为C,D基本上不应出现)。
7、班评小组给出综合性评语
结合学生的学期总评,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给班内每一位学生写下综合性评语。
8、将五项基础性发展目标的等级、学期总等级汇入《西柳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中,并签上老师们的名字。
西柳小学 2012
第三篇: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浙大发学〔2005〕40号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05年8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 江 大 学
二○○五年九月八日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005年8月修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基本原则
(一)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着重评价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申报与认证相结合、记实与评议相结合、教师评议与同学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三)发挥评价过程的甄别、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选优和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四)评价过程要求公开,评价结果力求公平、公正。
二、指标体系及具体操作办法
一级指标设为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四项。
(一)思想品德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对学生日常关键行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拼搏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等思想品德表现。关键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表现,包括班团、社团、学生会、学园、学院、学校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习、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等;
(2)学生干部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
(3)学生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4)学生在宿舍的表现;
(5)个别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行为。
2.评价方式及结果 思想品德评价通过 “记实”和“评议”两种方式实施。“记实”为动态过程量化评价,“评议”为在学年末进行的定性评价。
(1)“记实”包括“申报认证”、“宿舍记实”和“违纪行为”。
“申报认证”是指学生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程序[见《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 浙江大学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党委发[2004]17号)],向本班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申报个人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符合申报条件的行为及表现,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和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按规定进行审核和确认。“申报认证”的内容包括评价依据中的(1)、(2)、(3)项。
“宿舍记实” 由宿舍管理部门根据“浙江大学学生宿舍记实考评管理规定”,对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进行评价。
“违纪行为”包括学生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和学院、学园、学生工作处通报批评的行为,该学生的思想品德等级评定为“合格”或“不合格”。
“申报认证”占“记实”评价结果的85%,“宿舍记实” 占“记实”评价结果的15%。
(2)“评议”包括“个人自评”和“班主任和同学评议”。
“个人自评”是指学生在学年小结表上作小结。
“班主任和同学评议” 是指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对本班同学的“记实”评价结果进行评议和确认。
(3)评价结果确定
由班主任召开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参加的审定会,依据下列原则讨论决定。
A.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比例见下表;
优 秀 良 好 合格或不合格
小班前50% ≤小班后50% 不确定比例
B.若“评议”结果与“记实”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的,则以“记实”评价结果为准;
C.若“评议”结果与“记实”评价结果差距较大的,则需要对“记实”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评价结果经公示后由班主任签字报学院审核。
(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的学年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学习的勤奋努力程度、学习质量和水平。
2.评价方式及结果
根据《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2005年7月修订)第十六条规定,为了反映学生学习的勤奋与努力程度,采用学年总学分数作为评价指标;为了反映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采用课程考核中高等级评价的课程总学分数或主修专业课程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评价指标。各学院应综合考虑上述反映学生学习质与量的评价指标,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学力水平的排名计算办法进行综合排名。
(三)能力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术、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工作、文体竞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评价方式及结果
(1)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校级和学院级志愿者活动、其他类别的实践活动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并排名,结果作为“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2)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的业绩进行考核并排名,结果作为“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评定的主要依据。
(3)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材料作为“文体优秀奖学金” 评定的主要依据;
(4)学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等活动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材料作为“研究与创新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四)身体素质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评价方式及结果
由公共体育部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学生成绩后报各学院。
三、组织实施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实施,各学院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下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合署),具体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各小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与团支部素质拓展认证小组合署),负责本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
四、本评价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关于做好1999—2000学年本专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汇总及成绩评定的通知》(浙大发学[2000]114号)、《2004—2005学年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浙大发学[2005]11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月修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基本原则
(一)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
(二)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申报与认证相结合、记实与评议相结合、教师评议与同学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三)发挥评价过程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选优和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操作办法
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品德、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四个方面。
(一)思想品德评价 1.评价依据
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主要包括:(1)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表现,包括班团、社团、学生会、学园、学院(系)、学校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习、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等。
(2)学生干部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
(3)学生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方面的表现。(4)学生在宿舍文明建设中的表现。
(5)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情况。2.评价方式及结果
思想品德评价通过“记实”和“评议”两种方式实施。“记实”为贯穿全学年的量化评价,“评议”为学年末进行的定性评价。
(1)“记实”包括“申报认证”、“宿舍记实”和“违纪行为”。“申报认证”是指学生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程序,向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申报个人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符合申报条件的行为及表现,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由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和各学院(系)、学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按规定进行审核和确认。“申报认证”的内容包括评价依据中的第(1)、(2)、(3)项。
“宿舍记实”由宿舍管理部门根据《浙江大学学生宿舍记实考评管理规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违纪行为”包括学生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和学院(系)、学园等部门通报批评的行为。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其思想品德等级评定为“合格”或“不合格”。
“申报认证”占“记实”评价结果的85%,“宿舍记实”占“记实”评价结果的15%。
(2)“评议”包括“个人自评”和“班主任和同学评议”。“个人自评”是指学生在学年小结表上作小结。“班主任和同学评议”是指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对本班同学的“记实”评价结果进行评议和确认。
(3)评价结果的确定。
由班主任召开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参加的审定会,讨论决定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其中,“优秀”的评定比例为50%,“良好”的评定比例控制在50%左右,“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若“评议”结果与“记实”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的,则以“记实”评价结果为准;若“评议”结果与“记实”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则可对“记实”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评价结果经公示后由班主任签字报各学院(系)或学园审核。
(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的学年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学习的勤奋努力程度、学习质量和水平。
2.评价方式及结果
根据《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2008年9月修订)第十六条规定,学校采用学年总学分数和平均学分绩点(GPA)作为评价指标。各学院(系)或学园应综合考虑上述反映学生学习质与量的评价指标,根据学院(系)或学园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学力水平的排名计算办法,进行同类同年级学生的综合排名。
(三)综合能力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术、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工作、文体竞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评价方式及结果
(1)各学院(系)、学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校级和学院级志愿者活动、其他类别的实践活动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并排名,评价结果作为“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2)各学院(系)、学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的业绩进行考核并排名,评价结果作为“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3)各学院(系)、学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评价结果作为“文体优秀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4)各学院(系)、学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学生提供的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等活动的获奖表彰证明材料进行审核确认,评价结果作为“研究与创新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四)身体素质评价 1.评价依据
主要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评价方式及结果
由公共体育部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学生成绩后报各学院(系)或学园。
三、组织实施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各学院(系)或学园为单位组织实施,各学院(系)或学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下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合署),具体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班级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与团支部素质拓展认证小组合署),负责本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
四、其他
1.本办法适用于2008-2009学年及以后在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
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本科生院负责解释。
第五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原则。
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三、评价程序
1、学生自评。按照综合评价的五项内容,学生在班级作学期自我评价,展示成长记录袋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在班级进行交流。
2、学生互评。班长牵头召集班委和组长,组成学生评价小组,共同按五项考评内容逐条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牵头召集包括体育、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熟悉该班情况的任课教师代表不少于5人,组成教师评价小组,共同按五项考评内容逐条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员应参加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考察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主动了解被评学生的情况。
4、班级综评。综合学生所得分值,确定被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
5、学校审核、公示。
四、评价结果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等级评价和综合评语两个部分。
1、等级评价。
2(1)学期等级。每学期从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一个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呈现。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1)、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家长作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如有异议,由校评定委员会进行调查与处理。最后,学生和家长要在《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上签字。
(2)、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定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记录以备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