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苏式好学校 重绘姑苏繁华图
构建苏式好学校 重绘姑苏繁华图
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市原平江、沧浪、金阊三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同时挂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翻开了区域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千年古城,核在姑苏。姑苏区,是最富有苏州味道苏州情调的地方。这片曾经的吴国都城所在地,小桥流水孕育了恬静闲适的江南城市气质。她不仅散发着吴地文化钟灵毓秀的婉约意蕴,更呈现出现代化时尚都市在迅猛发展中锐意进取的豪迈气魄。
一、怀古思今,诗意栖居,为构建“苏式学校”上下求索
教育与文化同源共生。耕耘在姑苏区这片年轻而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不断在思考:被千年吴文化滋养孕育的“苏式教育”应以怎样的姿态呈现?一个个“苏式学校”又应该是“苏式教育”枝干上怎样的一种诗意栖居呢?
北宋景?v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创建苏州府学,开分科教学、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教法之风,并建讲堂、传道堂、仰高亭、御书阁、五贤堂,在环境设计、布局、营构、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上注重环境教育,首创苏式教育模式,为苏州历朝历代的教育做出了榜样和示范,为苏州文运昌盛奠定了基础。后人赞曰:“苏学天下为第一,有深广巨丽之称。”
怀古思今,我们理解的当代“苏式学校”应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水乳交融,城市特色与学校个性相得益彰。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环境育人,晨读朗朗,书香飘溢;二是文化熏陶,历久弥新,舒适清新;三是以德兴学,明师育德,德才兼备;四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永立潮头。苏式学校不是“千校一面”整齐划一式的发展,而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苏式学校提供的教育,则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能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苏式学校不仅通过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并直接地启迪学生用自己的内心来感悟自然,感悟世界,感悟人生,用淡然宁静的心态去追求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愉悦的自由思维,让学生在经历一番冥思苦想的“愤”“悱”之余,豁然开朗。
二、植根文化,润泽教育,为构建“苏式学校”增创优势
苏州城市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都是载体,都是资源,承载和体现着的是城市历史、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借助古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人文积淀,在有限的现实空间内挖掘无限的发展潜能,是姑苏教育对打造“苏式学校”的主动实践和诠释。
一是“苏式”元素繁华荟萃。姑苏区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区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289处控制保护古建筑和790处古桥、古井等古构筑物,国家5A级景区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条,有8处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区内的苏州博物馆,收藏着来自民间的绘画、书法拓印、玉石、织绣等古文物,多角度地反映了吴地人民生息繁衍、繁荣发展的文明史。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苏式学校”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苏式”效应优势叠加。千年苏城的一人一事、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其文化基因的静态展示,斑驳的城墙留下的是岁月的风痕,散发出高雅之气。这里走出过陆龟蒙、范仲淹,走出过范成大、唐伯虎,走出过冯梦龙、金圣叹,还有冠绝全国的苏州状元群……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将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教育,致力打造内涵丰厚的“苏式学校”。随着虎丘、桃花坞地区的综合改造,古城墙修复、大运河申遗、天赐庄整修等一批文化工程项目的推进,姑苏沉稳中显出时尚、风雅中透出大气。“苏式学校”文化效应产生叠加的优势,成为文化片区版图上最靓丽的地标,使古城文脉得以传承、城市个性得以彰显。
三是“苏式”老校百年引领。姑苏区45所小学中,百年老校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这些百年老校积淀着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闪烁着教育的品牌之光。通过组建“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开展文化寻根活动,从学校历史中寻找文化发展的轨迹,提炼百年办学精神,全面而深刻地提炼学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学校文化积淀的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来提升学校文化品质,让其闪耀出理性的、时代的光芒,钩沉历史,继往开来;弘扬百年老校的教育精神和文化个性,不断把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引向深入,增强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实现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目标,提升学校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苏式学校”构建中发挥引领创新的作用。
三、融古铸今,创新传承,为构建“苏式学校”规划路径
守望这座古老的城市是我们的职责,传承“苏式”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优秀的国际公民是我们光荣的使命。
一是打造“苏式”校园环境,找准区域文化与“苏式学校”的契合点。制定《姑苏区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方案》,以“苏式”文化为主题,做优学校环境文化。对于新建学校,将吴地文化前瞻性地融于学校的建设规划、环境布置、办学理念中;对于百年老校,注重保护性修缮,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得以弘扬;对于扩并学校,则优化继承发扬老校文化,通过营造文化、移植文化、挖掘文化、整合文化来形成更有生命力的“苏式”文化特色。按照“秀外慧中、个性飞扬、立足苏州、面向世界”的原则,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鼓励校长站在学校发展的文化自觉与创新的角度,树立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办学者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去推进和引领学校发展,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童年最喜欢的地方以及长大以后经常回忆的地方。
二是聚焦“苏式”课堂教学,把握构建“苏式学校”的着力点。城市就是一座精神富矿,是我们最大的课程资源。鼓励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开发课程,构建清简而丰富、灵动而精致的“苏式课堂”,构建课内与课外、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并行的教学模式;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苏式学校”特色展示的重要载体,将课堂教学作为弘扬地域文化的主阵地,结合地域文化、传统民俗,广辟社会资源,选定传统文化项目,编入校本教材,纳入课程体系,激活创新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既浸润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其滋养,又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开阔视野,实现跨文化的交流,驶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培育“苏式”师资队伍,牢筑“苏式学校”的支撑点。制定《姑苏区教育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汇集优秀人才,培育优良团队,构建优质课堂,打造优势学科。鼓励教师主动成长,在专家引领、榜样激励、有效培训、搭台展示中丰富教师的成长智慧;在建构反思支架、自组社团、开展源于实践的微课研究中培育教师的科研智慧;在聚焦“苏式课堂”、探索“苏派教学”的过程中生成教师的课堂智慧,鼓励教师“行走,向着教育智慧深处”。
四是培养“苏式”莘莘学子,寻找文化传承与构建“苏式学校”的结合点。引导学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打造一批有“苏味”、叫得响的民俗文化社团,如“桃坞木刻儿童工作室”“儒娃小昆班”“吴门少儿书画社”“民俗节庆传习社”“水乡娃民间工艺坊”等,使其成为“苏式学校”里素质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不断加大地方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介,创新文化传习方式,将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纳入日常实践活动轨道,建立科学立体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评估体系。顺应教育开放的发展趋势,鼓励学校引进国外学校文化建设先进经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加强师生对外交流,形成“苏式学校”对外开放特色,努力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优秀的国际公民。
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即将拉开序幕,“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把昨天的“奖牌”打造成今天的“品牌”,把金灿灿的“奖杯”化作老百姓人人称颂的“口碑”,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适切的教育,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与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度实现高度统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