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基础心理学考研经验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基础心理学考研经验
我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想法比较多,好奇心极强,充满充满理想主意的人,越是未知的不定论的东西越感兴趣。当然,这也让我做事容易三分钟热度。毕业了也是直接去了一家产品还算感兴趣的公司。后面辞职考研其实是感觉在工作上20岁就能看到我40岁的活法,想换一种方式,试一下生活是否还有其他可能。说的好听一点,这可能是追求理想。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是有一部分逃避的心态的。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需要重复且枯燥的,这对很多应届生来说可能不太友好。所以会有一部分的同学工作一两年辞职考研。
但是,裸辞考研风险真的很大。我从17年五月左右开始在家复习,最后低分考进的浙江理工。以下的一些个人不太成功的经验,仅一家之词,大家姑妄听之。在这个年纪,你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需要极大的成本的。所以,在决定是否考研的时候,需要考虑清楚,为什么考研,为了考研可以付出哪些,失败了是否可以接受,还有就是真的可以了坚持到最后么?最后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因为考研需要的几个月如一日的坚持。很多人不是考不上,是死在半路。我自己是一个特别有教育意义的反面例子。自己在家复习,刚开始几个月还比较积极,拖到10月份都直接处在放弃的状态了。不过刚好是因为是裸辞的,没有退路,最后就硬着头皮去考了。当然考完下来我是后悔惨了的,因为题真的不难。所以正在备考的同学,按计划复习,一定要坚持去考完。这是一个八月份就没背单词,考前英语真题只做了三四套依然坚持去考了的人的建议。
鉴于我并不成功的经验,就分享一下我在备考中一些不好的地方,希望在大家在备考中不要走弯路。政治我是58分,选择题25分左右,大题30分左右。18年的多选题有点偏,我在选择题上栽了很大的跟斗,但是我的小伙伴还是拿到了37分,所以基础稍微扎实一点是可以拿高分的。大概刷题刷了两三遍,也过了两三遍知识点。感觉大题主要是捋清押的知识点,不用死硬的背答案,而是根据考点,条例清晰的用自己的话总结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前期尽量多背一点政治话语,不然到考场上是很难编的。
英语比较一言难尽,刚开始我也参照了很多方法论。分析真题词汇单词,五份真题的词汇都没找完没坚持下去。断断续续的学了两三月的单词,题练的也很少,背了四篇作文。所以导致考试时很多单词看到都很眼熟,但是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写作文也磕磕绊绊,很多简单单词写不出来。最深的感受就是,英语真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前期一定要有一定量的输入。其实方法论真的很多,可能每一种方法都有效,前提真的是要去实践,要去坚持。当然,必要的技巧也可以有辅助效果,也有一些效果。收获最大的就是,考研英语阅读,读不懂也是可以做题的,阅读要读精,不一定要量多,重点是有规律可巡。心态要稳住。
我是跨考,最后专业课考了200分左右。感觉整个复习过程中可能就专业课花的时间长一点点。跨考,如果零基础心理学考研还是推荐可以报一个辅导班,毕竟刚开始自学一门新的课程,还面临时间的压力,开始就太难不容易坚持下去。我刚开始学是边听基础课,边快速的过课本。大概过了两三遍,才有一点概念,然后做基础题,慢慢开始补充知识点。最后再看了一遍强化课程。根据知识点脉络,再复习课本。全程班对我帮助最大的我觉得是基础入门还有知识点筛选。其实统考的七本书,你完完全全去看完是很难的。我到现在为止,也就普心看的比较细致,其他几本,都没有完整过完。考完之后的感受是,多重视基础,基础掌握牢基本可以拿下70%分。
以上是一个不太成功的考研经验分享,看完后希望大家可以受到鼓励,这样的人都去考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考呢?当然,也得考虑清楚,是否这真的是否是你想要的,你做了这个选择,是否会后悔。
第二篇: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考研经验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考研经验
一篇文章对自己是否有价值,取决于自己能否提取其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付诸实践,不然你就只是打着学习经验的幌子浪费时间。即便是一篇经验贴,你依然可以做笔记,世界绝不会让用心的人空手而归。
也许你也曾怀疑自己,认为自己有着巨大劣势而不敢朝真心所向的学校前进,觉得低人一等,即便初试通过,也会被歧视而最终失败。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我们身上都存在无限的可能,只要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就一定可以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
关于自己:
我是一个二战双非三跨。本科化学,属于理科,所以方向选择了偏向于理科的基础心理学。
大学的时候首先接触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社会畅销书,虽然感兴趣,但也有许多困惑,于是想看看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到底在学什么。于是开始寻找专业书籍,但是我是理工大学,根本就没有心理学专业,所以整个的探索之路很是艰难。不断地接触后,我感到自己找到了兴趣所在,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所以想、也只能通过考研来跨到这个领域。
关于华东:
心理学强势的高校有很多,加上我喜欢上海这个城市,于是决心报考华东师大。好学校好城市好专业好老师,就是考研的意义。我知道自己劣势很大,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如果你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一味的用所退而求其次、差不多、也行吧的方式安慰自己,那就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当然,好学校竞争很激烈,今年华东基础、发教复试比例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9和1:1.8,因为初始分数都很接近,很多相同的分,自然是要多筛选一些人了,可是这对于进入复试的同学压力会更大,明明初试分数很高,却还是可能因为复试的失误而与华东失之交臂,这种失败令人惋惜。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发生了,也算是逆袭成功。
二战双非三跨,是什么让我击败那些本专业、好学校的学生呢。毫无疑问是在复试中的表现。举一个点说,复试的内容,尤其是面试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脱离了课本,如简述fMRI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在课本中本来也是作为边缘考点的fMRI,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知道优缺点,跟ERP、MEG等技术的区别等来应付选择题。然后老师要求我使用fMRI设计一个实验,题目非常自由,课题方法都不设限,目的就是考察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和积累,若只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完全无法应对的。这里的应用、实验设计其实是在文献中才会大量出现的内容,课本上只是基本的介绍而已。初试后,我阅读了中英文献加起来约100多篇,其中详细做了笔记的约20多篇,虽说看的方向只是按照我个人的兴趣,但也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技术如fMRI、fNIRS,于是这类题目对我来说便是将看过的内容简单陈述一下便可,当然过程中老师也会追问,但是有积累有准备让我从容应对,整个复试的专业问题老师必然是满意的。
换位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招研究生?我要这个人有没有用,他来了能不能干得了这事,这就是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录取你,就是帮他做研究,所以他研究的方向你懂得,他要做的事情你能做,这就足够了。每年都有学生初试高分复试被刷,本科985211的学生也不例外,就是因为准备复试的时候太过于依赖自己已经比较熟练的课本知识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扩展,更有甚者不准备,以为自己是前几名稳稳能进。结果复试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老师需要的样子,那即便是本科厉害又怎样,这个人进来以后研究不了解,实验不会做,思路不开阔,说来说去都是课本上的内容,那淘汰你也是必然。
来华东复试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名校的自信。不管你以前学什么,学得如何,只要你具备我要求的知识、能力,就要你,就带的动你。华东的老师见过太多好学生、高分学生,所以从来也不缺优秀生源,这样反而让老师们能以更加公平的方式考察每一个人的水平,也就更不存在歧视的问题了。所以如果你决心来华东,请务必具有配得上它的蜜汁自信。
有困难就克服,失败了就总结,考华东怕不怕?怕归怕,该上上。
关于集训:
这一个月是整个考研期间最累的一个月,在这里要系统学习所有的初试内容,白天上课晚上复习,确实令人倍感压力。虽然在集训之前我已经有了一战的基础,但是在跟着老师梳理的知识的时候才发现有许多细碎的东西自己根本没有注意,但是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反而就是这些不被注意的小分。集训中每科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讲义,除去课本内容框架,还有许多拓展内容,尽管说拓展的知识不会成为大题考察,但是如果你要考名校,这些就成了你超越对手的法宝。
具体的集训生活不必多说,主要谈谈我的收获。这一个月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思路,简言之就是学会提问。
学习是个输入的过程,而提问就是输出,你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反映了你学习的深度,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抽象的,结论性的,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地探讨结论背后的过程,它是怎么来的?与其相关的实验是怎么做的?直接问老师自然是简单粗暴,但是老师的答案往往是简练的、口语化的,找到相关的文献或书籍则是更好的方法。举个例子,彭老师的《普通心理学》是312指定参考书,那么若有搞不清楚的地方就可以去查阅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的对应知识点。每一科都有许多书可以参阅,不能拘泥于指定参考书的内容,往往这本书轻描淡写的结论在另一本书上却有详细的推导过程。但是,为了提高效率不必全本精读,作为知识扩展即可,你会发现最后帮你最多的、能突破自身瓶颈的反而就是这些扩展。专业课知识点多、杂,机械地背诵不仅效果差,加上近年来考试题目愈加灵活,更需要提高自己面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样,在作答的时候不是背诵答案,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答案,会让批卷老师看到你的理解、你的思路,对越难的题越有效,要记住你是不可能因为把简单的问题背滚瓜烂熟而考上研的。到了临近考试的时候可以再看看课本的描述,让自己的答案加入一些专有名词,看起来专业一点,而不像是大白话。
另外集训期间老师会训练作答的格式,这实在是太重要了,无论你有多少干货,如果写在纸上的是一团乱麻,分数一样是很低。当老师看到的答案有头有尾,1234条目井然,若有可能字迹尽量不要缭乱,那么拿到高分自然不成问题。
关于公共课:
312统考公共课只有英语和政治。我是二战,所以是有一些基础,关于复习的时间节点在网上一抓一大把,我建议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即可,一般来说需要在英语上多花些时间,因为语言总是需要日常的积累。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对于专业课公共课之间如何平衡的理解,也算是脱离了学习的具体内容,以我自己的复习经历做的总结:两个字:连续。当你决定考研,需要每天都拿出时间来复习,可是有时候会出现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干扰你,所以,需要我们对自己每天的学习量、专注水平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从而使这些干扰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
首先拿出5-7天左右,保持正常的考研复习状态,但是需要详尽的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并对自己的学习专注程度加以评定,有没有学10分钟,看5分钟手机?学的认不认真,有没有左顾右盼?这样在7天之后就可以计算正常情况下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间,例如是8小时(上午3+下午2+晚上3,如果你考研复习时间都不到这个数就要努力了)。好,到这里你就有了一个基线时间,学习8小时,但更重要的是计算专注时间,比如其中5小时是保持专注的。
当你遇到一些事情,占用了自己学习的时间,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基线时间来安排剩下的时间,保证每天都会保持5小时的专注学习。如果拿不出5小时,也要挤出时间学习一会,哪怕就看看昨天的笔记、错题,这一点特别重要,保持学习的连续性,类似于游戏的每日签到。不然你会发现,去自习室擦桌子的时候,书的位置竟能让自己回忆起上周的事。知识可以再学,但是这种失落感可能会怂恿你下周再来擦桌子。
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计划的是如何在基线时间上加内容,例如一开始你可以提高效率,使专注时间从5小时变成6,再到7,亦或是增加学习的时间,从8小时增加到12小时。这是一个量的过程,制定每周的目标就可以了。一开始我们不是详细记录了一周的学习生活么?那么看看你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注意力吧。十有八九是手机,那么也许你该卸载一下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软件或游戏。对我来说,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去玩,但每次玩完的时候我都会卸载,直到下一次去玩的渴望超越了重新下载的懒惰,看起来这个循环很蠢,但却能训练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提高专注学习时间,毕竟一般在自习室是没有WiFi的。正如杀死一首好歌的方法是单曲循环,花一上午的时间玩游戏到腻然后卸载它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最后,专业课:英语:政治=6:3:1,这样分配时间是比较均衡的,随着离考试越来越近可以适当提高政治的比例,专业课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关键。
第三篇:北师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2011年北师大心理学考研之路:
经过两次考研,我有很多的感触,希望在这里能和12年考研的同学分享一下。
首先,参考书的选择。
近两年的专业课试题,大家看到之后,我想肯定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仅仅看传统的六本参考书是远远不够了,尤其是今年的试题,考的是心理学的综合素养,而不是只背背就能过的。所以如果只是看了传统的六本教材,我想多半不会得到理想的分数的。所以,建议大家多看什么《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导论》《行为科学统计》等等的。至于究竟选择什么书,有太多的学长学姐们介绍过了。我给的建议就是:心理学导论类的要多看,其它科目要至少看一本权威教材和一本国外教材。
其次,关于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每个人都不一样,个体差异很大。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一味的套用别人的学习方法。别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拿来参考,具体落实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在这里,我给出一个检验学习方法的标准:在学习一周或者一个月后,问问自己到底学到东西了没有,有进步没有,进步大吗?满意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说明这个方法是适合你的。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需要思考、调整了,这个时候浏览浏览其他人的方法,会对自己有不少启示、帮助。
再次,关于辅导班。
目前市面上的辅导班有很多,其实大家都明白辅导班的性质,我就不多说了。不过,经过这两年的考试,我越来越觉得,辅导班还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面对一大堆心理学的东西,会让人不知所措,而辅导班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引导。所以建议大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报一个。但是不要报VIP什么的,一般的网络课程就够了。
最后,关于心态。
心态很重要,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坚持下去。其实,也就一年时间,很快。如果,全心努力了一年,没有什么结果,那么再去做其他也不晚,而且这一年的学习只会让我们进步,而不会退步。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比其它人还多一门学问。还有就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意外,比如生病了,出现感情问题了什么的。这个时候,不要把任何一个问题都往考研身上靠,一靠就会影响复习进程,而且情绪会波动很大。淡定处理!就是你不考研,你身体也可能出现问题,所以不要觉得是受罪,而是成长。就是你不考研,感情也可能出现问题,不要认为对方是在耽误你学习,而是你们需要沟通了。
推荐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2008-2012年)(13年待更新...)北师大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及复试方案
第四篇:+++++北大心理学考研经验
北大心理学考研经验
2006-5-22 17:23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个人经历部分:
我一直以为北大是所有崇尚自由和信仰的人的圣地,打小就希望有机会在这片圣地成长和学习,在这所中国最好的学府去了解这个世界,然后证明自己的价值,数一数有10年了。我渴望正确的了解一切,但在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我连自己都不了解,这就是起初我学习心理学的原因,我对任何不明白的东西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一定要弄明白。快到大三时,就自然而然有了报考北大应用心理学的想法,而且因为自己的理工背景,学习工业与组织管理方向也很有优势……
最后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的体会备考过程关于时间安排,这个东西比较难一致,因为每个人能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去年这个时候,我是大三的在校学生,在北大选了实心和普心(花了父母1600金,心痛死了),虽然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上面,但自己的功课总得稍微顾一下,生怕老师觉得我太不给他们面子直接给挂了,考研的人都怕两头空,这种心情在10月左右还会有。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时间段,供大家参考
1入门在七月之前,我差不多在北大听完了每周的课,平时也看了看相关的书,基本上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变成了个小虾。不过听实心的时候有时在睡觉(它的课在中午,往往是我本校的课上一会我就往那边赶,赶到时特累,午觉时间也到了,然后直接睡到听到老师说下课之类的话,特别奇怪人在上课的熟睡中对这类词的觉察域限扎就能这么低呢,谁明年上了去研究研究)
记得那个时候会在课余跟民族大学的一个研友(她也考上了)和其他的研友用书上的术语看看玩笑,学以致用。
英语的阅读基本上是天天做,这个相当重要,一定要持之以恒。
2暑假专业课开始学第二遍,我没有查漏补缺的习惯,比较懒,之前学过的就是复习了,之前没学的和老师讲课睡过去的就稍微多花一些时间,还有些不懂的能问就问,因为不懂还是比较多,心里就想反正之后还有不少遍,就暂时留着。
政治还是没有开始英语的阅读还是天天在做3 9-11月花了一段时间强化背单词,这是这段时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按照艾宾浩斯那种记忆曲线背的,大家在网上能查到(顺序:1 2 4 7 15 30),其实这种方法大家不怕麻烦也可以在政治和专业课上效仿。
阅读还是在天天做。
政治开始每天看了,我的计划是比较详细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每天看多少章,怎么复习,怎么做题,只是没全完成。产生挫折感的同时,深深地感觉到,做个细致的量化的计划,一定比没做这种计划学的东西多。但挫折感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点时间什么都不想做,不知道是不是算扯平了:)。
对策呢,就是这种时候去做点自己喜欢,能放松的事情,太憋自己了不好,玩一会,有点虚度的内疚感了回来学习保证状态巨好(好像是废话)11月—考前但需要提一下的是,至少在11月中旬后专业课这边所剩下的工作就应该是巩固和背诵了(心理素质巨好的另当别论),所以大家在制订大致计划时一定要要注意。
我在考前两个月没怎么看进书,包括公共课,就是因为专业课还有一些不懂的,心里老究着不放,一翻开书,就在想这还有不懂的,那还有不懂的,很郁闷,干脆一怕脑袋,回去看柯南解解闷,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柯南的主线全看完了。那段时间特别痛苦,整日都是不看书空虚,看书郁闷的状态。呵呵,实在把我逼急了,去报了一个凯程的考前冲刺班(关于京城的辅导班下面有些介绍。绝对良心)。
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好好计划,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考前翻开书头会大(至少我和我熟悉的几个人会这样),解决的最好方法还是说自己在之前有个精简的笔记(或者像普心或实心那种大题作为提示性线索),最后阶段就是看着它们,对自己复述或写,想不起来再看书,否则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哪些能答出来,到了考场才知道的话…………
5、最后的结果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复试通知。
一般来说,考生需要在接到复试通知后跟导师联系(不在北京的邮件最好,电话有点唐突),说明自己的背景,询问老师是否还能带研究生,自己怎么准备复试。
偶觉得这个相当重要,比如我的导师让我去看一本新的书准备复试,而另一个文化方向上的女生就被告知复习和初试一样的内容就行,这样应该说进去问的问题会有些不同。
关于研究计划,一般会先包括自己介绍(跟简历一样,要会显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之后再是自己的计划,偶是跨专业的,写不出什么细的,只是写了一些对与自己工科背景的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看法
复试时要看看导师和相关方面最新的研究了,至少把北大心理系网页上那些大的研究看看,再是就看看相关学术杂志的研究,对写研究计划很有好处,而且复试时老师会问你到“最近有没有看看什么研究之类的。至于去哪查,北京的可以去北大图书馆或心理系图书馆(5RMB/次),里面的老师都很和善:),外地的一般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会有不少期刊,偶也用过。
复试完等消息的时候很难受,什么也不想做,自己根本不愿意去想,但会有朋友和同学问到,特别痛苦。等了一个礼拜吧,没有消息,就自己过去看。结果教务处的老师告诉我没什么问题,北大是先通知被淘汰的,所以上周还好没接到消息:)。然后头很空,估计被幸福撞晕了,有点缓不过来,马上到哲学楼西边的小操场去坐了好一会,然后给爸妈打电话……专业课信息部分:
1、参考书的选择:
多看些官方指定外的书,特别是普心类的,对了解心理学的全貌有很大的好处,一般看书,需要遵循这样的流程故事——理论——实验统计的话(推荐从英文书看起,最后考试的大多数东西是基础的,看英文书
有助于深入理解),可以和这些书并行着看,因为话语相当相当的简单,如果有点不明白的话,看看甘老师的ppt上的东东很快就ok了。
普心《人格心理学概要》?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心理学思想的流变》《现代心理学发展趋势》实心 除指定教材外推荐参考书《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适合大家入门看)? 《心理学实验纲要》(北大版)? 《心理实验方法》(吉林教育出版社)
统计《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 Firs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的多元回归,因素分析这两章《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因为出得很晚,所以我没怎么看1-17章跟讲义上差不多,18-20没怎么看,所以今年的那几个选择题基本上靠猜但是21章是很值得大家多看看的,类似于这种东西很能让人深入理解和比较各种方法,就比如像英文统计书上的box这种东西,大家学完基本的东西后了,一定要把它们都看懂
3、关于辅导班:
考北大心理的,双跨的人太多,所以大家都会有选择的上一个辅导班。
去年正式的也就2个,今年突然冒出很多,eel不知道怎么样,没资格评论。
4、复习方法。
上周末的时候,有的朋友问,怎么用好书,每一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心理学这种东西我觉得是一种思想流的问题,因为根据基础和悟性,或者说个人兴趣,必然会出现有的板块比较熟,比较懂,有的还得等到好几遍之后才明白,之后才是说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打个比方,因为感兴趣,普心里社会和决策那块我很快就能说出个所以然,但感知觉那块始终不得劲,一直有点一片混乱的感觉。所以学习时一定要做到学习完做题,做完题后好好总结,之后不定时复习的习惯
至少该达到的程度:是第一遍二遍下来,你能在迫选中做对大部分,第三第四遍下来,那些名词,现象,理论及阐述性的大题能自己闭上眼睛吹上一下。大家一定都在抱怨题太少,真题没答案(但除了统计,大多数答案其实就是就是根据书上的理论阐述,大家看一两编书后就不会这么着急了)但个人觉得其实没多大问题。
对统计来说 无论你用的是什么(3样东西内容大同小异,看英文能加深理解,)看完一章就得做下面的东西
1北大上课的习题(大家都有吧,有答案的)
2前面的题量是远远不够的,英文统计书课后的习题(偶数题有答案)才是最大的来源,自己做题需要按甘老师讲义上的步骤做,一来考试时可以多拿分,二来思路清晰,便于尽快掌握方法。
3北大版的中文统计书(这本书18-21章是英文书和ppt没有的,去年考试考了一些概念性的东东)——综合性练习,适合在学习后期做4历年真题 这个东西一定要在考前弄得七七八八。绝大部分分数都是很基础的,需要拐弯的地方不太多,只要把前3项做好,至少能拿80%的分数。
P.S 统计做题,在平时做题需要提高速度,但不是说就以降低正确率为代价。因为最后和实心一起考,一般来说先做统计是明智的选择,它的题会就会,不会就不会,答题时应该尽量把时间留给可以发挥的实心上:)
普心:看完书
1从心理学与生活的配套习题做起,每看一章就该好好做每章相应的题,上面题型丰富(简答,选择,判断等),基本上覆盖了核心知识点
2本科生的小测验,半期,期中考试题,历年真题
3gre中psy sub的题目,以前的有师兄说可以参看参看,但从我的感觉来说做了上面的题有百益而无一害。它的出题方式让你很容易的理解和比较相关知识。
自己总结一个普心的知识结构也是很重要的,换一种方式贯穿知识点比自己机械的重复看好得多,打个比方,总结关于中西方个人和集体主义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原因,爱,在集体中表现,自尊,)。
实心:不同于普心,纯粹背的和比较难理解的东西更多,个人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这样,(虽然我也没全做到),在第二遍开始看书时就应该边看边记下每章的要点或者总结出结构,这样看完之后,马上看着笔记去想或者复述,想不起来的就看看书,做做标记。一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但得用小本记录下来,方便日后讨论请教和回顾。(这个方法对普心,统计也适用)
但需要提一下的是,至少在11月中旬后专业课这边所剩下的工作就应该是巩固和背诵了(心理素质巨好的另当别论),所以大家在制订大致计划时一定要要注意。
小结:
罗嗦一句,计划的制订(包括公共课)需要量化和具体化(每月,每周,每天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潜能。
具体多少施行一段时间自己再合理调整调整。稍微松一点,前几天校运会里比赛时那些对自己状态心里没数,先冲得最快的人往往最后跑不起来,得不到前面的名次。
我最爱的运动除了足球就是马拉松,每年在国际马拉松的后半程里,很多人的腿都是拉伤或者抽筋了,但是很少见人放弃,你能看到很多人瘸着腿完成最后一段,因为我们都清楚我们都完成了很多很多,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胜利了。考研是一场更艰辛的马拉松,但是很多人在最后放弃学习,去找工作,或者什么的,就是因为他看不到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了。如果有人会觉得自己没希望而放弃时,提醒自己:那些考上的并没比自己多做多少,只是他们坚持了下去。
So,永不言弃!
——from m-eel-y
第五篇:心理学考研经验东南大学
2010年东南大学心理学考研经历分享
一、背景介绍
我先来简单介绍下自己,2010年考研成绩是347分,其中英语57,专业课222,录取于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成绩实在是一般,但我自认为还是有些体会的,愿与大家分享。我是二战了,一战考的是北大,我记得那个时候从7月放暑假开始,起早贪黑的,晚上12点才睡,早上7点就起来了,中午只在教室趴一下,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后面我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认为有两个,一是备考效率太低,每天休息时间不充足,大脑昏昏沉沉的,看似花了不少时间,实则学不到什么东西。二是目标有些太高,自己是三跨考生,挑战顶级学校,本身信心不太足,加上后来自觉复习不好,导致最后冲刺阶段几乎放弃。所以,一定要保证复习效率,选定合适的目标。
二、初试
1.政治
所用书籍:大纲解析,任汝芬序列一至序列四,政治考试分析,肖秀荣冲刺卷。
复习经历:8月底买到大纲解析,花了四天时间快速的浏览一遍,熟悉下框架。然后开始细看每一章,一直到了10月份了,然后做了序列二,再做了序列一后面的真题,看了考试分析的真题,到11月时开始看序列三,把序列三背了下,最后做了肖秀荣的冲刺卷,序列四,背了肖秀荣题目。
建议:①大纲解析是必看的,虽然看着让人崩溃,只有耐心下来坚持看,而且哲学一定要好好看。②我觉得任汝芬的书就序列三用着还行,其他的都不怎么好,特别是序列四太差了,出的题太不搭边了。而肖秀荣的题出的非常好,很像真题的风格,今年押了好几道。③所以现在我推荐大纲解析和肖秀荣出的书。
2.英语
所用书籍:张剑黄皮书,星火词汇书,新东方的语法、新概念语法,英语考试分析,打印的真题,英语大纲解析,张剑的阅读练习书。
复习经历:第一年我主要在看真题,这次我还是以真题为主,我觉得英语首要在于精,扎实打好基础了,才好去拓展。7月份开始背单词,用的是一本星火的小单词书,大概花了1个月左右,反复背,顺便看看语法。从9月份开始,把99年以后的每篇真题阅读都翻译了一下,题目选项都翻译出来。10月份开始分析真题阅读的出题思路,到11月都分析完了。同时,10月份买了星火的巧记速记精练,背的十分痛苦,因为那里面的东西太丰富了,反而让人有点
受不了,但是我还是坚持背了下来,我觉得单词重在反复。到11月份后,我以为自己的英语学的还不错了,做阅读的练习,却很受打击,而且我发现我对英语真题始终没有那种很透彻的把握,这时候我自己做一个我现在想起来是很关键的一件事情:把每种类型的英语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了一遍。我按张剑的黄皮书里面的分类,分析了每类文章的写作思路,发现英语文章真的是有自己的特点的,比如先用一个例子引入话题,论点后面跟着论据等等,也许你会觉得这些东西你知道,但是我觉得你只有真正这样分析完文章之后,才会真正的对英语文章有那种敏锐感,我也是做完这个工作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主动阅读,也才真正体会到那种阅读的畅快感,所以今年阅读虽然难度挺大,但我只错了4个。做完这个工作之后,已经12月了,作文也要着重准备了,我还是主要用的是真题,听了新东方王江涛的课,背了他后面的范文,主要熟悉了下写作思路,最后练习了几篇作文,做了些模拟题,把握下时间。建议:①单词、长难句一定要过关,打好扎实的基础,我建议快速的背单词,然后反复复习。②在做完真题之后,把真题都翻译出来,可以促进长难句理解。③然后按照张剑的黄皮书分析每类文章的写作思路,也许一两篇没什么感觉,但是当你多分析几篇之后,便会发现一些规律。④然后推荐你用新东方印建坤出的一本书,叫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命题思路分析,这本书将每个题目按题型分类,是另外一种分析的思路,使我们可以好好把握真题的出题风格。⑤最后可以去练习一些阅读,可以选择新东方的分类阅读,按文章类型分类的,或是张剑的阅读练习,题目出的水平较高。⑥我个人认为阅读能力应当放在第一位,文章读懂了,做题是水到渠成的事。⑦翻译,写作也都是反复做真题,英语贵在精。
3.心理学专业课
所用书籍: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刘儒德),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朱滢),心理统计(张厚璨),心理测量(戴海琦),重难点手册,MJ大纲解析,北师大备考指南,北师大习题册,毕鸿雁心理学核心教程,恩波模拟题。
复习经历:第一年我基本把书都看了一遍了,不过掌握的不好,所以刚开始7月份的时候,我先把毕鸿雁的核心教程看了一遍,熟悉下大体的框架,看的比较慢,看了一个月,到8月份时,看冯版的教育心理学,仔细的看了一遍,还详细做了笔记,但我发现进度实在是太慢了。到了9月份,花一个星期看了普心,再一个星期看了发心,再然后看了实心、统计、测量。书过了一遍之后,到了10月份,听了些辅导班的音频,其实都很基础,自己看书也差不多能到那种程度。10月中旬后,把教材后面的习题做了一遍,但是感觉不太好,总是感觉眼高手低,然后我根据efishtao的建议开始自己做笔记,我是这样做的:打印MJ大纲解析,打印单面的,然后另一面留着自己看书做笔记,这样可以同时把自己对书的理解和MJ的笔
记的结合起来,当然还可以将其他的资料的内容也记在相应知识点上。做完这一工作之后我对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到了12月上旬,我做了恩波的模拟题,同时自己整理了可能考的大题,我找了跟试卷差不多大小的纸,按照考试所能写的篇幅写出来,到最后就背这些东西了。建议:①先把书过一遍,熟悉框架。②然后打印MJ大纲解析,单面打印,另一面自己做笔记,深化理解知识。③最后做些习题,整理可能考的大题。其实我的专业课考的不好,大家可以按自己的计划来,但我觉得笔记是要做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很多东西要能复述出来,考试时才能马上写出来。
三、复试
考完之后,我自己估计了下分数,大概也就在350分左右,虽然去年东南大学学习中心的分数线是363,但是我觉得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准备复试,因为你不准备光去玩的话,既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于是,我搜集了些复试资料,最主要的还是搜集自己报考学校的复试资料,毕竟每个学校所考的东西不一样。当然,考完初试之后,人比较懒散了,没有像以前那样经常看书了,也就是每天晚上看3个小时左右书。过年在家更是看不了什么书,毕竟亲戚朋友都来玩了。
江苏今年是2月23号出的成绩,记得刚出成绩的时候我还挺失望的,毕竟东大去年分数线太高了,但是后面看了大家的晒分,都不会太高,所以我才有点放心,我3月份来到长沙,联系了师兄师姐,我是通过咱们论坛找到他们的,然后联系了导师,按照学校的复试要求来准备复试,不过在家里面的复习效率太低了,每天憋在家里面人都快变傻了,所以3月30号我到了南京,学习中心4月6号才开始复试,到南京之后我跟导师见了个面,熟悉了下校园,然后便去了南京理工同学那边,在那边备考复试。
4月6号考的复试笔试。一共有6道大题,分别是:
1.什么叫额外变量,如何控制?
2.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的比较、统计方法。
3.所罗门四组实验的设计模式和特点。
4.什么是实验效度,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5.切除海马对小白鼠进行复杂任务的影响(也就是07年统考的那一道简答题)
6.就你熟悉的领域设计一项实验。
今年出题的老师变了,不过题目不太难,反正我都写完了。考完笔试之后就回去了,7号面试,早上体检完便去了复试地点,心里有些紧张,毕竟没体验过,我是第3个复试,在等待复试的时候熟悉了下自我介绍、准备的一些话题之类的。然后进去复试了,进去先问个好,然后开始自我介绍,由于我是跨专业的,所以老师基本问的都是些我的学习经历,还有个偏计算机的老师问了我的毕业论文、我本科上的课程,没有问专业方面的问题,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眼睛是来回扫视的,注意和各位老师都有眼神交流,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也都是轻松的面对老师,再加上回答的还算流畅,所以我觉得自己感觉还不错。大概面试了20分钟,就出来了,中午和一起复试的同学吃了个饭就回去了,第二天下午5点出了录取名单,我从初试第三上升到了总成绩第一,心中很是欣慰。
建议:①初试考完之后别太放松,还是要搜集些复试资料,看看书,保持状态。②最好联系下师兄师姐,联系下导师,跟导师见个面更好。③复试的笔试、面试的都要好好准备,笔试重在理论、框架,不会考很细的东西,自我介绍突出自己的优势,提前准备好一些老师会问到的问题,然后有时间的话自己提前在头脑中演练一下,可以减轻自己的焦虑,面试时注意和老师眼神交流。
四、学校介绍
可能大家对东南大学心理学不太了解,我之前也是,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南大学有两个学院招收心理学,一个是学习科学中心,另一个是人文学院,两个院都是分开招人的。我这次考的是学习科学中心。学习科学中心的应用心理学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认知神经方向,导师是周晓林老师和周仁来老师,都是兼职的,但是做的东西还是跟他们一样的;另一个是发展方向,导师是邓慧华老师。
今年学习科学中心分数线是327分,7个人去复试,刷了2个,还有2个调去了教育学,只有3个心理学的,听说今年名额控制挺严的,而且今年两位周老师都没要人。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各位想跟两位周老师的同学,理工科背景的同学报考他们,他们应该会很喜欢,因为他们的方向需要懂计算机和数学的,再一个心理学本科的同学,如果分数很高,360以上,估计他们也会要的。
学习中心这边还是不错的,跟加拿大,美国那边都有合作,如果读博士的话,还会出国联合培养,再者东南大学是985,找工作也不会太吃亏。
最后,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学习科学中心。
五、方法论
这次复习给我比较深的一个体会就是将马哲里面的认识论运用到复习中去,马哲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过程。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应当先尽快的把书看一遍,熟悉内容,打好框架,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思考手段,记一些笔记,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最后再练习一些题目,不懂的地方再去看书,思考。
我发现大多数人对感性到理性的手段不太明了。其实也就是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整理原来的感性资料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我们都知道发展心理学可以按两条线路来分析、整理,一条是年龄,另一条是发展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整理,我相信很多人会对发心有更深的理解。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完全可以推而广之。
例如,在普心中,可以发现每个知识块下面的内容的思路都是差不多的,如记忆下面,先讲概念、特点,再是生理基础,再是分类,然后分别讲述,再是理论等等,这样的话,其实也可以像发心那样做一个表。其他科目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深化理解。
再例如英语,做完真题阅读之后,先从文章类型的角度分析每类文章的写作思路,再从题目类型的角度分析每类题目的命题思路,然后再综合起来,达到对文章的理性认识,最后再去练习,在练习中巩固自己的理性认识。
这可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也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析思路,但我觉得这样做下来之后,肯定会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