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光局长在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8:3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建光局长在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建光局长在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徐建光局长在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徐建光局长在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会议的主题是总结2009年上海卫生系统各项工作,部署2010年上海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对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动员。

1月上旬,卫生部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了期间举行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副总理指出,2009年卫生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依法科学、公开透明、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五项重点工作有力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开始启动;食品药品和中医药工作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10年要把深化医改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有序推进五项重点工作,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管理,强化各项监管;要动员全社会支持卫生改革工作。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陈竺部长作了题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全面做好卫生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工作报告,张茅书记作了总结讲话。陈竺部长工作报告、张茅书记讲话以及卫生部今年的工作要点都已作为本次会议材料印发给大家,大家回去后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本市去年卫生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要点也有正式文件同时印发,还有11个单位的交流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一会儿,沈晓明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谈两方面内容。

一、2009年上海卫生工作回顾

2009年对于上海卫生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可贵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全年的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进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在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殷一璀副书记的关心下,在杨雄常务副市长、沈晓明副市长的亲自领导下,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起步扎实、推进有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去年,本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完成了医改22个专项调研和10个综合调研,组织有关研究机构开展了本市医改方案平行研究,为本市制定医改文件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本市医改《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改革方案》已反复讨论修改多稿,并在一定范围征求了意见。在制订医改方案的同时,医改有关的专项工作也不断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例如,完成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任务,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可行方案,郊区三级医院建设项目大部分已动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式实施,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完成了项建书的起草上报。2009年的良好开局让我们对上海医改更加充满信心。

二是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面对全球范围内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本市卫生系统作为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有效开展了涉病人员追踪、人员转运、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疫情监测、医疗救治、健康宣教等工作。尤其是5月份前后,在守国门、堵输入、防扩散的非常时期,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小组、市CDC、市120、市公共卫生中心以及浦东新区(包括原南汇)卫生系统等有关同志,不计得失,恪尽职守,夜以继日奋战在防控第一线,体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忘我牺牲精神;卫生系统其他单位也积极予以支援,形成了全系统一盘棋的局面。本市这一阶段的防控有效延缓了甲流疫情在本市乃至全国的蔓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防控策略调整后,我们着力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防控。全市卫生系统精心组织,层层部署,对200余万居民实施了甲流疫苗接种。按照“集中病人、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建立临床专家组,确定11个市级定点(后备)医院和18个区级定点医院,加强甲流患者的医疗救治。尤其是市公卫中心、儿科医院、市一医院、市六医院、瑞金医院等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全市的临床专家,在甲流重症和危重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和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本市甲流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此外,对人禽流感、麻疹、霍乱、痢疾、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均实施了有效防控,为维护市民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世博医疗卫生保障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为做好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本市卫生系统积极筹备,制定了详细、全面的医疗卫生工作方案和保障运营方案。落实了世博园区医疗站点建设、救护车辆配备、医疗卫生保障人员进驻等工作。在世博园区周边,确定了定点医院。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96支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人员培训和演练。研究制定了世博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落实疾病监测措施,加强对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定了“无烟世博”标准和实施方案,推进世博控烟工作。制定了《上海世博会期间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方案》,开展了在册重性精神病人风险评估。完成世博会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291项次,平均审核工作时间由规定的7天缩短为2.5天。加强卫生监督保障,开展了对集中式供水单位、重点公共场所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于2009年底按期完成。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市妇幼保健中心、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6个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新建8个专科急救中心、新增24个医疗急救分站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卫生学科建设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实施,全市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此外,实施了扩增计划免疫疫苗、老年白内障免费复明治疗、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等一批公益项目,主要惠及老人、儿童、农村居民、患病的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了新一轮“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建立了6382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向本市居民免费派发684万只控油瓶。2009年,还顺利完成了万国禁烟会、ATP网球大师杯赛、上海旅游节等20余项大型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任务。

五是医疗服务管理得到加强。制定《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成立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启动了区县中心医院上等级评审的申报工作。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新建神经内科、肾内科、胸心外科、儿科、病历质量管理5个质控中心,开展本市“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完成对本市医院的“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活动”督查工作,推进6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和112个临床路径标准在本市的实施。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充实完善本市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完成《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年-2010年)》中期评估。保障本市采供血平衡,组织血液安全专项督导,确保了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加强干部保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下发了《市级干部保健病房配置标准》等一系列管理规范。方便离休干部就医,在全市28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立“一门式”诊室和1200张专用病床。顺利完成购置高端医疗设备相关工作。

六是基层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顺利完成“郊区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和426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市政府实事项目,标志着本市已经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继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研制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标准》,全面实施了社区166种药品零差率政策。研制《家庭病床服务规范》,保障家庭病床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捷性。继续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应保尽保”,在地农民实际参合率达到95%以上,各级政府对新农合人均补助达280元以上,800所村卫生室实现了新农合实时报销。

七是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成立并正式运转,对加强中医药工作统筹领导、完善协调机制、推动中医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重大政策的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上海市中医药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等重要文件。积极推进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推进中医“三名”发展战略,制定了上海市名中医评选办法。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长宁、闸北等5个区县和单位被确定为国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和单位。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浦东、静安、普陀和宝山成为全国中医药特色卫生服务示范区。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中医药部分标准的制订。通过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成功落户上海。

八是学科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化公共平台,统一标准和考核”的新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制定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并开展了培训基地认定、岗位需求调研、制订招录计划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30名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和100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考评验收。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新招录127名学员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对3642名社区卫生人员开展了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工作,新招收150名定向培养学员,首批44名大专学历定向培养的新一代乡村医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2009年,本市卫生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0项,占全国卫生系统获奖总数的22.7%;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20项,占全国25%;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06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17.14%。

九是卫生法制工作切实加强。加强卫生立法工作,《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3月正式施行。推进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卫生标准化工作,调研起草了《上海市卫生标准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制定出台了若干地方卫生标准,开展了医疗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制订《2010年-2014年上海市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规划》和《上海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加强以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放射卫生、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卫生、学校卫生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继续开展打击无证行医和整治“医托”专项行动,依法取缔无证行医点2352个,立案处罚761件,处罚金额423.84万元。认真组织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质量和效率。

十是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刊发宣传报道2500余篇次,其中上海“5+3+1”项目被中央媒体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医改新举措”。全力以赴投入迎世博600天文明行动,推出一系列便民新举措,在历次迎世博文明指数测评中,医疗行业在全市生活服务类行业中均名列前三位。进一步加强卫生政风行风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操守,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政风测评结果显示,卫生部门综合满意度为84.61分,列全市22个综合管理部门第6位;卫生行风万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卫生综合满意度为90.5分,列全市14个行业第4位。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区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09上海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本市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数1.74亿,同比增长13.91%;门急诊人次数1.71亿,同比增长13.81%;出院人次数232.59万,同比增长11.03%;住院手术人次数80.77万,同比增长14.5%。全市院前急救车次43.02万,同比增长7.98%;急救人次39.61万,同比增长10.12%。市民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73岁,全市婴儿死亡率为6.58/千,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9.61/10万,首次降至10/10万以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此,我代表上海市卫生局向一直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各位领导、各区县和兄弟委办局的同志,向奋战在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并作出积极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全市医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中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上海国际化、城市化、老龄化的发展形势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本市医药卫生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公共卫生形势依然严峻,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资源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高端医疗服务发展不够。医疗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医疗安全隐患仍然不少,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水平与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要求还不适应。影响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依然存在,深层次的改革攻坚任务繁重。卫生事业发展调控手段有待完善,卫生全行业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克服、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

二、2010年上海卫生工作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是医改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面临非常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2010年的卫生工作概括起来就是“服务世博、深化医改、编制新一轮规划、推进面上各项工作”。

(一)全面动员、全力以赴,做好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世界博览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国期盼、举世瞩目的又一盛会,对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形象、促进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是2010年上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世博会历时六个月,目前共有24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预计整个会展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平均每天40万人次、高峰时期可能达到70万人次,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世博园区内不发生传染病疫情、确保不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确保及时有效开展医疗救援”。目前,世博会筹备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市卫生系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行动起来,用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做好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确保工作万无一失,向市委市政府、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下面,具体谈七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完善预案

市世博会筹办工作领导小组专设了卫生组,由沈晓明副市长任组长,统筹推进世博会医疗卫生各项保障筹备工作。市卫生局也专门成立了局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王龙兴书记和我任组长,从各处室、部门抽调骨干力量,落实各项卫生保障任务和措施,加强对卫生系统迎世博和世博保障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协调工作。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以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切实承担起各自职责。要完善各类工作预案,确保每一工作环节都落实到人,尽可能地考虑在前,防范在前,把工作做细做实。要落实好人力、物资、技术等应急储备工作,确保医疗卫生保障及时、有效开展。

2、全力做好世博会医疗应急保障

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周密的世博会医疗保障方案。一是在世博园区,每个展区设置了1个医疗站,每个医疗站配备1辆医疗巡视车,还配备了7辆救护车,保障园区内医疗急救和患者转运服务。二是在世博周边区,明确仁济东院、曙光东院、华山东院、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长征医院、东方医院等7家医院为定点医院,各定点医院设立专用诊区和绿色通道,加强院内急救力量配备,对突发医疗救治任务进行及时响应。三是在全市范围,33个临床医学中心作为定点医院的强大后盾,必要时开展会诊救治;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也必须按照指挥,做好医疗救援工作。四是做好VIP医疗保障,组建专门的医疗组,并调配一批专用救护车,对VIP贵宾随队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为确保医疗保障万无一失,各世博定点医院、市医疗急救中心等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工作方案,确保医疗救援队伍力量的配备和工作条件到位,加强培训和演练,掌握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医疗救援能力。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都要根据本市《重大突发事件院内救治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单位重大突发事件批量伤员院内救治应急预案,规范急救流程,加强组织管理和培训演练;做好世博会期间应急值守,加强医疗力量配备,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医疗机构能够迅速反应,积极有效开展救援。此外,要保障世博会期间日常用血供应,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用血准备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血液供应安全、充足。

3、及时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本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世博会之前及世博会期间本市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要密切监测各种传染病疫情,特别要严密防范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聚集爆发,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报告疫情,为有效处置疫情争取时间。要建立省市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机制,采取严格周密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重大疫情发生和传播。要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调集应急队伍、采取控制措施。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非法行医活动的打击力度;认真做好世博会期间卫生监督举报投诉的受理工作,及时查处重大举报投诉事件,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要以世博会为契机,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实现“健康迎世博,世博促健康”,打造“健康世博、健康上海”。

4、认真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

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管理,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是世博会安保工作的重要一环。卫生部门要在世博会安保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与综治办、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通力合作,落实好《上海世博会期间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方案》的有关工作要求。一是做好排摸,收集汇总本市精神病人和外省市来沪精神病人的基本情况。二是做好管理,开展精神病人的风险评估,配合公安、街道等部门按风险等级落实监护措施。三是做好治疗,落实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访视、服药等工作,并预留好一定的床位,协调有关部门征用社会资源用于紧急收治。

5、认真排查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在当前迎世博的重要阶段,本市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靠前指挥,亲自指导、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的信访维稳工作。要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单位内部矛盾,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要制订和完善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信息发布工作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及时、规范、有效地与媒体和公众沟通,正确引导舆论。

6、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工作

卫生系统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全面、深入、彻底的安全大检查,认真查找安全漏洞和风险隐患。要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治安保卫保障机制,加强防盗窃、防火灾、防破坏等各种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制订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对重点单位、要害部门、重点环节开展排查,制订周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措施。做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保藏、运输的监管工作,严防菌(毒)种或者样本被盗、被抢、丢失和泄漏。

7、做好世博会卫生外事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不久前视察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时,提出了“六个确保”的要求,其中就包括“确保外事工作落实到位”。2010年世博会将是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重要外事活动,是我国集中开展多边外交和双边外交的重要舞台,外事工作是世博会工作的重要一环。卫生领域也将面临空前繁重的外事任务,包括中央和市政府下达的重要外事任务、世博会保障任务中的涉外事件、外事协调工作等。为做好有关工作,市卫生局将根据需要在全系统范围内调动外事人力资源,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应高度重视,无条件地服从并支持世博会期间外事工作的需要,调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外事干部参加世博会期间的外事工作。同志们,做好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是对本市卫生系统战斗力、凝聚力的一次重大考验。我们要认清肩负的使命,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做好世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去年4月,国家下发了医改《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务院召开了医改工作会议。此后,国家又陆续下发配套文件,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医改实施。

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本市于去年4月成立了由杨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沈晓明副市长任副组长,18个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医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由分管发展改革和卫生的两位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主任,市卫生局负责人和市发改委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按照市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去年以来本市一手抓医改方案制定,一手抓医改工作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本市医改《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改革方案》已初步形成,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征求了意见,下一步将扩大征求意见范围,进一步修改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出台。

上海卫生工作有比较好的基础,一些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医改方案的要求。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上海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规划布局不断调整、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人口结构逐步变化,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医药卫生体制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改的核心。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务院医改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凝聚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解决好医疗卫生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在已经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阶段。我们有条件,更有责任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医改中更要有敢于攻坚、敢于率先、勇担重任、破浪前行的豪气和决心。

同时,又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医改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化解需要创造必要条件。尤其是对上海而言,要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始终保持领先一步,必然在许多方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不断突破瓶颈、攻克难题。这决定了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上海医改的总体目标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三是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四是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既贯彻了国家的总体要求,又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上海的实际情况。

上海医改的框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加强四个体系建设,即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二是实施四项基础工作,即完善医疗资源规划、实施医疗资源整合、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除了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外,上海还明确提出了几个重点。一是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居民的健康管理。二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2010年世博会公共卫生安全。三是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危害因素,加强外来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职业病综合防治、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四是改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保障运行经费,规范有偿服务。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医改方案的重点是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即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的建设。我们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本市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几个重点。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实施郊区三级医院建设工程。二是发展目前短缺的医疗资源,重点是加强康复机构、老年护理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和资源配置。三是培育和引进高端医疗机构,大力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四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探索医疗资源整合,促进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引导居民合理有序就医,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一是按照国家明确的“三横三纵”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逐步整合目前多种类型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缩小不同制度之间的差距,改善基本医疗保障的公平性;二是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强化医疗保险支付手段对医疗服务行为和患者就医行为的调节作用,形成科学的控费机制,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从实施老年护理保障计划起步,逐步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同时,要促进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是贯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对国家和各省市而言都是一项崭新的制度。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按照国家的要求,从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公平可及、合理使用。对于大家关心的基层卫生机构药品配备范围的问题,目前考虑暂时采取“307(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本市社区卫生机构补充基本药物目录)+Y(目前医保药品目录)”的方案。对纳入“307+X”范围内的药品,将实行全市统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并在基层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今后,随着本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逐步推进和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终将只能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本市补充基本药物,并全部实施零差率销售。届时,市卫生局将对补充药物目录进行相应调整并制定下发具体的实施细则。

四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在制定医改方案的同时,积极推进实施,部分工作已有明显进展。一是完善医疗资源规划。市卫生局计划今年出台《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本市医疗机构和床位准入的重要依据。今后,凡是不符合规划的一律不予批准。此外,从去年开始本市在郊区启动建设三级医院工作,即“5+3+1”工程。目前9家医院的建设项目,已有8个项目开工建设,1个项目进入可研阶段。下一步,要重点研究郊区三级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使这些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真正达到三级医院的水平,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实。二是实施医疗资源整合。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效的政策环境,开展区域性医疗联合体试点,构筑更加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思路是: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组成医疗服务联合体。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明确分工,密切合作。鼓励居民选择一个医疗联合体签约就医,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医保以联合体为单位实行总额预付,由联合体内部进行二次分配。这项改革比较复杂,工作难度较大,我们已经选择了部分三级医院和区县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试点探索,不断完善有关的政策措施,再逐步向全市推广。三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建立统一规范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项目正在申报立项过程中。这个项目涉及面广,工程大,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扎实推进有关建设任务。四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认定了第一批39家培训医院,启动了培训对象的招录报名工作。住院医师培训经费由政府、培训基地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住院医师培训期间享受和同类就业人员同等的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当然,在制度实施的前几年,对非培训基地的医疗机构来说不可避免将面临住院医师短缺的问题,我们也明确了可以通过延长退休年龄、退休返聘、上级医院人员柔性流动、引进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等措施予以解决,希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顾全大局,克服困难,使这一制度顺利起步,平稳实施。

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是落实医改各项措施的工作主体。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卫生系统的同志们必须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医务工作是令人尊敬的高尚职业,广大医护人员奋斗在救死扶伤第一线,工作紧张、任务繁重、风险很大,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医务人员的正当利益,提高医务人员的地位,维护医务人员的尊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患双方的满意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要通过改革目前不合理的制度,使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都从改革中受益。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发扬奉献精神,增强服务观念,钻研医疗技术,改善服务质量,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同志们,医改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都对医改寄予厚望,这既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这项工作又具有影响面广、涉及部门多、改革力度大等特点,我们殷切地希望本市各部门、各区县和社会各界多多给予理解和支持;希望全市医疗卫生单位齐心协力,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投入改革实践。我相信,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上海的医改工作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三)编制好三个重大规划,为实现上海医疗卫生事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卫生“十二五”发展规划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和本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已经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好卫生“十二五”规划,对于我们把握新形势,抓住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统筹谋划上海卫生事业新一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卫生“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又关系到医改的有序推进。医改将出台的两个主要文件,一个是统筹谋划2020年的改革发展,一个是聚焦落实三年的重点任务(2010年-2012年)。“十二五”规划从时间上讲,正好介于这两者之间,既关系到三年改革能否很好地延续和深化,又关系到2020年长远目标和制度建设能否进一步实现,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认真做好卫生“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

编制卫生“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工作方法上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前瞻性和操作性结合起来。中长期规划既要体现前瞻性,又要有很好的操作性。缺少前瞻性,就没有了创新,没有发展的目标和动力;缺少操作性,规划就不能落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对形势的判断要准确、目标要找准、方向要找对、实施的路径要搞清楚。二是要把系统设计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卫生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牵涉到各个层面,包含了各类大小不一的矛盾。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统筹全局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既要形成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制度设计,又要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以重点突破之举,收推动全局之效。三是要把广开言路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坚持开门做规划,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规划的同志要注意从纷繁复杂的意见中把好的点子找出来、把真知灼见吸纳进来,使规划编制成为一个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共谋发展的平台。

2、第三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

经过前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本市公共卫生体系在硬件建设和内涵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维护市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本市公共卫生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各类可能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以及国际上生物、核化、恐怖事件层出不穷,都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改变,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继传染病之后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特大型城市公共管理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提升能力水平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制定和实施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仅十分需要,而且十分迫切。

为编制好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卫生局从去年10月份就启动调研,目前已经形成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初步思路。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一条主线,即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强调科学引领,注重增强软实力;强调公益公平,努力解决影响健康的民生问题;强调机制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协调运作;强调体系共建,着力完善各项保障和支持措施。通过集中建设几个研究平台和防治中心,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人才,解决好若干个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障系统,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使本市公共卫生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3、健康促进工作规划

我国是一个疾病负担沉重的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带来疾病谱变化,又进一步加重了疾病负担。健康促进是最具普惠性、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是面向全民的重要公共卫生行动。唯有坚持预防为主,开展健康促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全人群的健康问题,降低全社会的疾病负担。

党和政府对健康促进工作高度重视。目前,卫生部正在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北京市出台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上海也于2005年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并实施了连续三轮的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本市将制定健康促进工作规划(2010-2020年)。通过实施这一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各部门和地区资源,组织社会和市民广泛参与,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环境,通过普及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等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市民健康素养。规划初步考虑推行合理膳食行动、健康心理行动、戒烟限酒行动、健齿护眼行动、优生优育行动、健康少年行动、关爱老人行动、呵护女性行动、全民健身行动、中医养生行动等十大健康行动计划,全方位地呵护市民健康。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对这项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共同把这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怀。

(四)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做好面上各项工作

1、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一是加强准入管理。今年重点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计划制定10-15个临床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公布本市第二批二类临床医疗技术目录。同时,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对医疗设备和临床技术探索分类准入。二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根据卫生部要求,组织开展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对部分质控中心进行重新招标,制定下发3-5个质控手册和标准。继续做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及监测工作。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实施112个病种临床路径情况的评估考核。强化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相关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出现问题后反应迟钝、调查不力、处置不当的医疗机构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处理结果要在系统内进行通报。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和正常医疗秩序。三是开展医疗机构综合评价(评审)工作。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从提高软硬件水平两方面逐步完善自身建设。希望通过开展新一轮的医院评价(评审)工作,促进上海各级医疗机构在安全、质量、服务、管理、绩效等各个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今年还将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完善本市大型医院巡查制度,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四是做好干部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保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继续推进“十一五”干部医疗综合楼项目建设,建设干部保健审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五是做好其它医政管理工作,继续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献血服务质量。完善血站质量体系建设,加强临床合理用血和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加强院前急救分站标准化建设,探索试点急救员制度。

2、加强医疗费用控制近年来,本市医疗费用增速较快,这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也有一些制度层面的问题。市政府已明确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和公立医院改革结合起来,在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同时,强化政策约束,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加大政府投入补偿,主要措施包括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基建项目和大型设备购置由政府保障、适当提高部分医疗劳务项目的价格、药品加成率降低等政策性亏损的补偿等。二是实施相关费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加快推行医保总额预付,实行结余留存、严控超支、并对控费效果明显的医院给予奖励;同时将费用控制作为核心指标纳入院长绩效考核体系和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系。

控制医疗费用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公立医院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政府有关部门要从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目标出发,完善有关的保障政策。公立医院要把控制医疗费用作为近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认识控费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3、深化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

2005年,本市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对转变社区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存在各区县改革措施落实不平衡的问题,今年市卫生局将开展阶段性评估,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制定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评估标准,在《关于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指导意见》(沪财社〔2006〕13号)文件基础上,形成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评估标准。2010年要完成标准的制定下发,并对各区县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二是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用于指导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绩效考核,也可作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内部考核的参考依据。三是规范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0年各区县人均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按照常住人口力争达到40元/人以上,并结合新一轮医改明确的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规范全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要做到三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提高统筹水平,力争全部实现区县统筹。二是进一步提高补偿水平,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门诊补偿比例要分别达到80%、70%、60%和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和三级医院住院和5000元以上门诊大病补偿比例要分别达到70%、60%和50%。三是进一步改善服务便捷性,在去年800所村卫生室实时报销的基础上,今年新增540所村卫生室实现实时报销。

4、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解决看病就医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在服务人民群众以及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试验区、研究型中医院、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重大项目落地,为上海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促进上海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将于近期召开中医药发展大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中医药界要牢牢把握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全市医疗卫生单位都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同时我们也呼吁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关心、支持中医药工作。

关于今年的中医药重点工作,中医药大会将作具体部署。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进下,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完善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要抓住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项目,带动上海中医药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要抓好中医药内涵建设,坚持中医药特色,发扬中医药优势,提高服务能力。

5、高度重视和抓好卫生科技人才工作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带动作用,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成为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成为决胜未来的战略选择。做好卫生科技人才工作,就能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添活力,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

上海历来高度重视卫生科技人才工作,先后实施了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领军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医苑新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计划等学科人才专项。通过多年努力,上海医学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在近年来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屡获佳绩,已经成为我国的医学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高。

在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上,今年我们将按照“重点扶持、滚动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推动本市卫生科技工作。所谓“重点扶持”,就是要在33个临床医学中心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潜能明显、对防病治病贡献率大、在国际上具有领先优势的临床医学中心,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临床服务能力。所谓“滚动发展”,就是要启动“新百人计划”,打造新一代的医学专家队伍,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队伍,带动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6、切实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立法及研究。加强卫生立法规划课题研究,研制“十二五”地方卫生立法规划。加快《上海市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立法起草调研。推进基本卫生保健法实施办法、院前急救条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调研工作。加强《侵权责任法》的研究和宣传,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健全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全面贯彻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二是规范执法。要以“钓鱼执法”事件为警戒,推进规范执法,严格依法行政,按照职权法定、程序正当、合理行政、诚实守信、便民高效的要求不断提升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和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的建设,全面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启动实施《上海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工作;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医托”、“黑救护车”。四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推进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7、全力落实卫生对口支援各项任务

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做好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是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赋予上海卫生系统的光荣任务,更是卫生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本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的地区包括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重庆市万州区,西藏日喀则地区,云南省普洱(原思茅)、文山、红河、迪庆四个州市,新疆阿克苏地区,四川都江堰市。多年来,全市卫生系统本着“力所能及、尽心尽责、服务全国、互融共进”的指导思想,发挥本市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受援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做好卫生对口支援工作,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大智力帮扶力度,紧紧依靠当地卫生部门和受援单位,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努力为受援地区多做贡献。都江堰灾后援建工作,已经从大规模的医疗卫生力量支援转为对援建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医疗技术指导,今年将有一个阶段性收尾,今后要纳入常态管理。另外,作为国家下达的医改工作任务,根据卫生部的安排,从今年开始,上海要与云南省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目标是使受援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水平。我们已经安排本市15家三甲医院、2家三乙医院(金山和三院)、2家二甲医院(东方、普中心),共19家医院对口支援云南19家县级医院,希望各有关单位把对口支援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认真落实,确保本市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8、继续抓好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加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建设。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对卫生行政机关各项权力进行清权、确权、定责,加强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使各项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防止权力不规范行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案件,狠抓长效机制的落实。

二是要加强新闻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围绕医改,世博会、民生问题等加大卫生新闻宣传力度,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大力弘扬医疗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和行业精神,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医德档案制度,培养广大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化迎世博文明行动,进一步落实十项便民措施,全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廉洁从业的思想基础,增强遵纪守法自觉性。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0年的卫生工作十分繁重,让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依靠全市医务工作者的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进取,向党和政府、向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谢谢各位。

下载徐建光局长在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建光局长在201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暨迎世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