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全国高考1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Word版
姓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表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朝,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拥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清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2~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中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35.图8反映了1945~18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7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国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政策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 7
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
第二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评2007年全国高考卷1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评2007年全国高考卷1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河北廊坊一中 王凤鸾
2007年全国高考卷1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的试题,可以说无论在历史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是喜、是忧?是褒、还是贬?师生对于命题过于偏、难的抱怨对于命题者来说是否有失公允?这份考卷到底有没有存在和得到认可的理由?
试题变脸——探究是底线
今年的卷1文综卷露面以来,历史部分的命题便成了师生议论的焦点。因为它没有像往年那样平铺直叙的去考察,而是在命题方面出现了大的跳跃,从以往的知识型考察为主一跃跨到探究型的命题模式这边来了。这一命题思路的变化,导致历史卷部分整体印象的变脸,陌生、惶恐或者无奈,成了应试教育模式下最大的情结,悲哉、痛哉?
有的历史教师在见到试题后马上列出了清单,认为选择题的第12、13、15、16、19、20、21题等题目皆有超出考纲的嫌疑,也有的学生12道历史选择题做下来,正确率还不到50%。因此各种议论接踵而来,褒贬不一。
那么变脸的原因是什么?今年的历史部分变得是否合乎情理?我们以选择题的15题为例: 15.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从此题的命题范围上看主要考察湘军的组织形式,似乎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范畴。但是此题属于材料型的单选题,考察的是考生在拥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的阅读、理解和概括材料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死敌除了清军之外,最主要的克星就是曾国藩的湘军,那么湘军凭借什么力量坚持对太平军作战十几年,而且最终曾国藩在平定农民起义中立下了头功呢?此题的材料即是从这样的知识背景入手,引发考生的思考的。而题干中的“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的文字信息可以得出湘军的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层层相属、一气贯通”的,因而对照四个选项,选择C。
确实试题变了脸,让大家乍看考题会觉得陌生;但是细品起来此题不但不超纲,而且命题的视角非常新颖。小切口的插入命题点,重在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因此变脸不是无原则的善变,而是在探究的底线上出现的对能力考察的跳跃,出现的对应变能力考察的跳跃。
引经论点——理论作统帅
今年的历史部分命题的文化底蕴比较浓厚,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有正确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较好的解决历史问题,顺利作答。以历史部分第13题为例:
1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从命题范围上看,考察武则天并不超纲,但是此题的出现也大大出乎师生的意料。因为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桥梁,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教材的叙述来看,更加侧重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的继续发展。而科举制的发展主要从选官制度发展历程的角度来进行学习。
而此题的立足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支撑。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与之对应的上层建筑也会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其需要。因此面对这道材料型的单项选择题,我们首先得到的关键词是“政治之变迁”、“社会之革命”,那么社会政治的革命与变迁应该是统治基础的扩大或者缩小,而不会仅仅是掌权者性别的变化的肤浅认识,应该是深刻的社会层次的变化,因此选择C选项。
而换个视角来看此题的命题,其实依然是对科举制的辨证考证。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正是在封建经济繁荣昌盛时期对高素质、能力型人才的呼唤,而武则天的增加录取名额,首创武举和殿试,为地主阶级中小知识分子加入统治层面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进而更进一步的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适应了经济基础的需要。因此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依然是统治基础扩大,中小地主获得了更多的入仕的机会。因此历史知识是形体,而理论才是灵魂、是支撑,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学习素质的人才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不拘一格——创新是归宿
历史部分的命题形式各异,深浅有序,对于选拔能力型、创新型人才的时代呼唤作出了有益的回应。记得曾经看过一部记录片,片子里面陈述了这样的事实:中国、韩国等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无一例外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韩国人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发展自己;而我们中国引进的同时创新的比率大大低于韩国,原因是我们还缺乏很多创新型的人才。
虽然今天的高考制度依然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产物,但是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选拔人才的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如果考试的命题思路仅仅是考察知识的记忆和再认,那么我国经济建设中渴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高考命题既体现教材的精神,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体会、思维跳跃、甚至飞翔,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我们的民族的思想中才会慢慢的注入更多的创新的意识。以第21题为例:
21.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很多考生看到这道题,觉得无从下手,面对这样一个表格觉得很无奈,因为他们不知道究竟选择四个选项中的哪一个。而实际上此题的命题思路只是考察学生的读图和观察思考能力,图6给我们的信息是某项生产的发展状况,尤其重要的信息是从1958年开始曲线呈现下降的趋势,1962年又重新恢复和上升,得到了这一信息,我们不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农业经历的曲折历程,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的状况,因此得出正确地选项的基础是先破解图中的信息,之后才可运用知识进行解答。这一命题思路的嬗变恰恰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无论新课标还是旧课标,都期待着创新精神的开花结果。总而言之,今年的高考卷1文综历史部分虽然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评判,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套试题不失为一套好的选拔人才的考卷。命题思想性和原则性和往年相比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变化不恰恰反映了改革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实用型、探究型、创新型人才的呼唤吗?这种既忠诚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大胆尝试值得推崇和推广,因为我们的高考制度选拔出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而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才会为他们未来行为上的创新开道护航,我们的社会进步才会发展的更好、更快。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我们的教育者尽快的适应这种新的命题方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材的讲解者,而且是创新、探究型人才的培养者,为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2010高考 文科综合 安徽卷 历史部分 胡天宝 评析
不变的情怀华丽的转身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卷评析
安徽芜湖一中胡天宝
纵观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卷不难发现,今年试题的结构、与全年如出一辙,试卷整体在继承去年的良好口碑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价值取向和试卷结构均渐趋稳定,但徽派的特色却蕴含其中,全卷命题视角融入先进的史学观念和理论,彰显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分析的角度把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一、文明史观统领全卷,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以文明史观为引领。以文明史观为主线归纳构建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的主干知识体系。注意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共性比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差异性重要。
从安徽卷可以看出三个必修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体现物质文明演进的历程,感悟不同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共存与竞争,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价值观念。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历程中,感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要性。如第18题《人权宣言》题,此题注意考察的视角:国际威望,主要考查《人权宣言》对世界民主化的影响。
第19题俄国农奴制改革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带有很大的封建残余,所以并未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改革后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国家,代议制并未建立起来。沙皇专制统治导致了1905年革命。但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俄国近代化。第21题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从表中可看出英国关税为0,说明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美国1894年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但关税很高。
二;题型创新
2010年安徽省文综历史高考试卷虽然一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方式呈现,但在主观题中不再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之分,传统的两大题型已逐渐融合,并且更多的是材料解析题向问答题的渗透,以材料出现的非选择题所占比例更大。反映了近年来历史科命题的一个总趋势,即越来越注重材料的呈现与运用,注意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亮相,这是对新课程肯定的肯定,也是对安徽实施新课程的一次检阅。
如第15题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题,此题可谓别出心裁,是今年安徽文综卷的最大亮点。通过漫画可知,瓢是指湖北,葫芦指四川。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为了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革命党人乘机发动武昌起义。“葫芦尚未按下”说明四川保路运动还未被镇压,“瓢又起来了”说明武昌起义已经爆发。如第17题飞乐音响公司股票题。飞乐音响公司股票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中国出现了股份制企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新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11月26日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89年11月15日筹建,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试营业),1991年4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并于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0年,我们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安徽文综卷做到了有效的反猜题、押题,这也是考查高考试题命制者的必经步骤,每年命制试卷开始,首先摆放在试题命制者面前的是课标和大量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试卷,试卷命制者针对课标、教材、考纲、考试说明等依据命题一般是不成为问题的,因为这本身要求的伸缩性就很大,但是对于反猜题、押题就绞尽脑汁,无论是材料还是设问都是尽量避免尤其是情境材料。
三、选择题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主观题难度降低了要求。
安徽卷体现了安徽考试说明“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一思想。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非常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去年相比,选择题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主观题一脉相承了去年安徽卷题型特色,既注重中外历史的的横向比较,又注重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交往的比较。
如36题对外关系题。此题重在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有的直接根据材料即可作答。有的要集合材料归纳回答,特别是注意将前后变化的态度比较起来回答。变化的原因要与鸦片战争后状况回答,注意提干中以耆英为代表的的“某些人”的态度。第三问要注意将三个时期分开分别作答,切忌笼统回答,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材料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宽泛,增加考查的广度与宽度:一组材料之间联系宽泛,具有辐射广的特点。以前的高考由于试卷整体结构的需要,非选择题试题的设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问,现在来看,不完全是这样也不必要是这样。作为拼盘式的高考试卷,试题的题量毕竟有限,宽泛性的好处在于适量增加考查的覆盖面,当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试题适量考虑到新课改精神。历史是过去的事件,但历史学是发展的科学,研究的角度会有变化和更新。高考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2010年是安徽省新课标高考的第二年,平稳过渡已经实现对接,因此在高考中一定要会体现课改的精神。如,近代化视角、文明史观、全球化的观点应非常重视。
如第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题。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判断茶的起源。
五、考量思维深度:语言凝练,具有思辨性、哲理性。
从安徽文综卷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匠心独运、题目的立意前瞻,视角独特且卓而不群,无不体现安徽荟萃人文的地位。
如35题 科技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分析特点,可以与农耕文明结合阐释。注意“这一时期”科技的成就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理解科技的双刃剑的影响。注意观点表达并用具体事例说明。
如:14题.柳宗元题。此题关键要读懂材料。柳宗元的原意是:秦朝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人怨”,即秦的暴政,与郡县制实行无关。汉代“七国之乱”是因为汉初体制的弊端,即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的膨胀对中央政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再如第16题.近代战争示意图对应的时代主题题。要求考生通过对图的释读,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
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以新情境材料设置试题,选取材料往往是新颖与独特的,用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平时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试题的新颖,只要对现有的试卷进行规范讲解,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上下功夫即可。而非选择题中的答案也不完全是主观性质,有的答案就是课本的基本结论甚至是基本事实,可惜的是学生往往不能够得到,值得注意。
六、以本土特色打造“徽菜大餐”
高考分省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安徽自主命题本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这将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试题以安徽元素为情境材料,多角度考察安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这也是2010年安徽卷特色之一。
如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题。地方特色题注意不同地区考生的公平性,如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男女之间:高考的公平性是不能够受到质疑的,因此对于地区性的材料即使应用也是应该是大众化的,即便如此还是尽量避免使用。如去年高考试题只是考查安徽地理沿革大的史实而不是个别地域性的,今年六安双墩汉墓遗址题也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
结语:当然瑕不掩瑜,今年安徽文综试题也留下了一些美丽的缺憾,有的题目答案可以更严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有的试题选项设计可以更合理一些,如第20题通过题干中材料“人民独立自主”、“依赖政府”、“弊端”等可知,选C项也也许更相符合题意。第22题答案选A项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导致许多优秀生在此题丢分,或许是今年安徽文综试题命卷的一大败笔。欧盟属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我国新时期外交领域的活动。选B项也许更符合。事物都是双面的,也正是由这些缺憾,安徽卷才留给我们更多的寻味,更多的反思,有利于高考命题打破思维定势,使今后高考命卷一阵喧闹之后来一场“华丽转身”呢?
第四篇:2018年梅州市第一次质检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
2018年3月梅州市高三一检文综(历史)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24.D 25.B 26.A 27.C 28.A 29.C 30.B 31.A 32.D 33.A 34.D 35.B
二、非选择题
41.(1)特点:礼刑结合(以礼教为法律的原则);追求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法自君出(或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法律为专制政治服务、法律实质属于人治);刑法发达,民法薄弱(或:行政与司法合一;以刑律为主;民众权利意识淡薄);对危害统治的罪行处罚严重;长期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任四点,8分)
成因: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宗法制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发展;重视伦理道德(儒家思想的影响)。(任三点,6分)
(2)进步:制定宪法作为法治的前提(反对人治);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一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近代西方民主法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入。(任三点,6分)
42.【解题思路】
材料阐释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过程,涉及三个重要方面的改变:一是人心的改变、思想的解放;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近代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工业化的发展。考生要从材料中提取以上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思想解放、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等相关方面就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历程进行论述,论述需有理有据。【示例】
近代西方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制度的变革。
如英国崛起先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传播了人文精神,摆脱封建思想桎梏,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思想条件。美国崛起前也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如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科学、民主、自由为思想武器,开展反对外来殖民统治的斗争,最终建立起独立的国家。
英国的崛起也还要有先进制度的保障,如英国较早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斗争,颁布《权利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年建立责任制内阁等,为英国的发展壮大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美国在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颁布1787年宪法,开始建立联邦制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和联邦制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安定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中都需要经历思想解放、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注:上述示例不当作参考答案,评分时请依据下列标准: 【评分标准】观点2分、论述8分、小结2分。
一等(12~10分):紧扣题目要求,论题和观点明确;合理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能够结合题目要求,论题和观点较明确; 提取材料信息和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题目要求,论题和观点不明确;未提取材料信息;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5.
(1)背景:近代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传入与有识之士的倡导;国家政策转变(科举制度废除);苏州文化世族重教育的家学传统;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工业科技的发展;清末实业救国(尚实业重技术)思想影响。(任三点,6分)
(2)特点:局部的前瞻性与整体的滞后性并存;重理工(科学技术)轻文科,实用性强;
与近代救国思潮紧密相联。(任二点,4分)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转向;有利于近代科技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科学的进步。(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46.(1)特点: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的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6分)
(2)原因:中国在亚洲的抗战减轻了美国的压力;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削弱苏联的影响;便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在国际上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任三点,9分)
47.(1)原因:以人为中心进行绘画创作,崇向理性(依靠感官去认识世界,而且要运用理性去揭示自然界的规律);人体解剖是了解人体动态的钥匙;重视人体动态表情和心理的描写。(9分)
(2)评价: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开创了绘画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时代,促进艺术繁荣;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6分)
第五篇:全国高考卷心得
明确考试方向,备战2017年高考
----研读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Ⅰ心得 【摘要】:今年是我省自2009年以来第一次全科采用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Ⅰ。作为2017届高三英语教师,更应该密切关注高考新动向,认真研读2016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逐步明晰、准确地把握高考新方向。本文尝试通过研读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试卷内容来探讨在接下来的高三英语复习中如何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备战2017年高考。【关键词】: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I 试题分析 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备战2017年高考。
一、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I试题特点分析
1.听力部分:选材多是学生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基本没有生僻词语,语速适中,考生们可以借助播放听力前的时间,通过读题猜测文章可能所涉及的内容,有助于直接找到考点。侧重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听到的语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语音、语速角度来讲,语速适中,但男播音语音较浑浊,考生不易听清。
2.阅读理解:注重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从题材、体裁看,A篇为应用文,简要介绍四位杰出女性的社会贡献;B篇为社会生活说明文,介绍了美国老年人开始照顾下一代的潮流;C篇为记叙文,通过自述的形式介绍了运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经历;D篇为说明文,介绍了“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七选五为一篇介绍网络加密的说明文。从题型来看,主旨大意1题(35); 推理判断1题(24);猜词1题(29); 细节12题(21,22,23,25,26,27,28,30,31,32,33,34)。从能力考查来看,整体上偏重对文章事实细节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以及对选项句意的理解。其中,主要体现在选项的命制上,除采用同义句、近义句的形式,部分选项还采用了归纳概括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
3.完形填空:从语料内容来看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见义勇为的司机Larry及时扑灭出事汽车大火的事迹,从考点来看,以实词为主,包括动词6题,动词短语3题,名词4题、形容词副词2题,介词题1代词1题。文章249词,设题80词,完全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文意,对词语用法的掌握情况。整体难度适中。
4.语篇填空:考查学生在具体篇章或对话中,识别语法现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其中65题,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在逻辑才可以完成。其他小题从每句话中都较容易判断并完成。
5.短文改错:试题覆盖了学生的知识重点和易错点。其中,对学生把握英文句子结构作了重点考查。考点涉及冠词、代词指代一致、动词时态一致、被动语态、宾语从句连接词、状语从句连词、并列连词、介词、词性变化以及形容词、副词转化的问题。其中将honest(adj.)改为honesty(n.)是学生的难点。
6.书面表达:与以往试题类似,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写一封信,请外教帮忙修改申请信和简历的文字及格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难度适中,题目要求清晰、明确。学生容易上手,不容易跑题、偏题。难度在于如何添加有效信息,使文章内容充实、用词得体,交际有效。
综上所述,2016年全国课标卷I还是侧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不难发现,阅读能力仍然是高考试卷中考查的重点。同时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2017届考生而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于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同时,考生应该加强时文阅读训练,选择内容新、语言新的语料,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以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对于2017届高三老师的复习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对高三英语复习工作的启示
由于全省各地考生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那高考命题就只能依托统一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体现命题的公平与公正。因为这三者是依次由大到小的同心圆关系,所以目前我们首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进行传统的基础训练和复习。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用传统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是求“稳”的有效方式。
1.确实过好词汇关
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全国高考卷对词汇量的要求较高,共3500个单词。由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都把构词法作为语法项目,必须学习掌握,由构词法形成的单词,特别是通过派生及合成构成单词,虽然《考试说明》词汇表中没有列出,但在练习训练或高考命题实践中往往默认为必须理解的单词,不会注释汉语;某些要求掌握的单词通过派生或合成,且能明显判断词义的单词,也可能默认为“掌握”单词,特别是全国高考卷I的语篇填词题明确把派生词作为必考的考点。词汇要求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对高考要求的提高,关键是要重视词汇学习,善于掌握词汇用法,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一定要强化构词法意识,要把词汇的复习贯穿高三复习全过程,尤其是在复习最后阶段更要融入能力训练的语篇、语境之中,以提高词汇的复习效益,从而提升应试水平。2.夯实语法基础
语法学习无疑会高效率地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规范语言的实际运用,并使之富有逻辑性。作为语言运用规则的语法知识,考生应对此有较为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语法项目分散在初、高中各册课本中,应加以整理,分类分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语法的框架体系来看,高考英语语法主要遵循从句和动词两条主线。从句包括: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副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动词内容包括: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和非谓语动词。此外,与句子构造有关的规则还有主谓一致和主谓倒装。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指导,各个击破,一一掌握,并加以单项选择的知识练习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对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全部语法专题项目的复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包括教师),重要的不是是否掌握所有的语法点,而是“what is taught and how it(grammar)is taught.(教什么语法及如何去教)”。考试侧重的也不是单一的语言知识点,而强调的是考生的语言功底,以及融会贯通和理解能力。
3.狠抓阅读和完型填空训练
阅读是英语高考试卷中比分最重的一部分,甚至有人以“成也阅读,败也阅读”来凸显阅读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今年我省考试说明把阅读理解要求中的“作出简单判断和推测”改为“作出判断和推理”,虽然只是去掉了“简单”两字,把推测”改为“推理”,却透露了对阅读理解要求的重要信息和要求。多数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高,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判断推理的能力较差。去年阅读题是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一;高考阅读材料都选自外刊、书报原文,阅读理解可能不只是“简单判断和推测”能够搞定,应该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推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对文章深层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复习最后阶段一定要强化阅读策略的训练。这部分的复习可以两条线进行:(1)按文章体裁复习,对不同文体文章的基本特征如篇章结构、行文方法等加以研究,总结出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正确率。在泛读中扩大词汇量,培养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2)按文章后面的题目类型进行复习,如主旨题、事实细节题、猜测词义题、推断判断题、作者意图和态度题、指代题等,归纳出做题方法和技巧,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文章的主旨、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宏观思维能力,判断要注意在语篇中进行,密切结合上下文,切忌主观臆断,凭空想象。完型填空的复习也可参照上述方法。
4.积极应对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重点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英语笔头表达能力。看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运用正确的词汇、句法和语法,清楚连贯地传递书面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近几年,我省高考中英语书面表达主要以半开放式题型为主,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时代,富有时代气息。考生既要紧扣主题,又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力。但是,它要求学生具有记忆大量单词、短语、句型的记忆能力,具有观察图表、领悟提示的分析能力,具有审题、立意的构架能力,具有灵活多变、方法多样、流畅得体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为了在这一题中多得分,除了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还要让学生学会应用一些过渡性词组及基本句型,并且还要让我们的学生练就一手规范工整的英文字。秀丽的字体、整洁的卷面会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即使有些错误,也可能不多扣分。反之,书写潦草,卷面邋遢,会使阅卷人心烦意乱,油然而生反感,哪怕错误不多,也可能得不到应得的分数。所以我们可以说,书面表达题是综合 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道试题。
5.定时做好听力训练
听力水平的提高除了平时的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掌握一定量的日常口语词汇外,还要加强规范性训练,在训练中教会学生把握听力技巧,如:
1、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听录音材料时就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你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等名称。
3、注意各选项中的主要区别。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或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帮你确定这道题中哪些是你要听的关键,即关键词。
4、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 6.每周背诵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大家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复习英语必须以语篇为单
位,切忌背诵英汉对照单词表。
7.作好定时模拟测试和分析讲评 高考复习进入后期,阶段性的模拟测试不但能检验学生知识面的覆盖情况和知识点融会贯通程度,还能起到查漏补缺,为下阶段的复习做铺垫的作用;再者,模拟考试一般比较正规,学生可以进行较为真实的考试心理模拟。教师也可根据考试情况,对学生做好考试心理和技巧的辅导。
三、对普通高中英语备课组的启示
建议高中三个备课组多开展“捆绑式”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做到高中低年段老师都能共同参与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新题型的研究,共同参与高考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归类,大家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这样,高三年段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教研,进一步摸清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多一些备考的新思路;而高
一、高二教师也能尽早熟悉高考新题型和全国卷的要求,把握高考的方向,以确保日常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从而能够从容应对高考的变化。
结束语:全国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而从2016年开始我省重新采用全国高考卷是奏响高考全面改革的前奏曲。作为高三英语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准确领会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备战高考中减少盲目性,才能从容应对。【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志强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第11期 [4]、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5]、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I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