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校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全校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和听“研究学生”报告的心得体会
目录
1、“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刘伟).................................................................................3
2、“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张建).............................................................................4
3、用一颗心来成就(陈燕).........................................................................................................5
4、读后感(沈小青).....................................................................................................................7
5、细心+耐心+爱心„„=用心做事(郭本艳)..........................................................................8
6、科学方法与教育奇迹(李毓)...............................................................................................10
7、《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陈晓磊)...........................................................................13
8、“爱”满学生(陈正英).........................................................................................................14
9、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付萍萍).......................................................................................16
10、让孩子成为爱阅读的天使(高兰凤).................................................................................17
11、《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倪华).............................................................................18
12、用爱创造奇迹(沈岚).........................................................................................................19
1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王雅莉).........................................................................21
14、《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印静).............................................................................22
15、《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俞丽琴).........................................................................23
16、《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滕会敏).........................................................................24
17、研究学生是改变教学的前提(王红芳).............................................................................26
18、《研究学生校本培训》学习心得(徐雪荣).......................................................................27
19、让学生变成学习的天使(陈茜茜).....................................................................................28 20、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陈雅萍).........................................................29
21、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蒋巍琳).......................................................................31
22、爱的教育,永无止境(卢健).............................................................................................32
23、爱——教育的灵魂(王新).................................................................................................34
24、爱是一切(徐学清).............................................................................................................35
25、爱要细水长流(唐燕).........................................................................................................36
26、把视线投向学生(李伟).....................................................................................................37
27、保有独特的自我(李冬).....................................................................................................39
28、创造“没有害怕的教室”(黄惠琴)...................................................................................40
29、创造更多的教育奇迹(张其奎).........................................................................................41 30、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读后感(樊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刘鸣红).........................................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陈冰华).........................................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付尧).............................................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李忠).............................................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逯万春).........................................错误!未定义书签。
36、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彭卫海)...........................................错误!未定义书签。
37、奇迹是用心创造的(赵音琳).............................................................错误!未定义书签。
38、《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张永伟).........................................错误!未定义书签。
39、研究学生,做学生信任的老师(印洁).............................................错误!未定义书签。40、他打造了一所温馨教室(陆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陈雄)...................................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充实与释怀(沈艳).............................................................................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孙桂凤).......................................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用爱心赢得喜欢(张玉梅).................................................................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王昳).................................................................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架起师生间信任的桥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徐慧).....................错误!未定义书签。
47、《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刘丹).............................................错误!未定义书签。
48、你就是榜样(王霄羽).........................................................................错误!未定义书签。
49、奇迹源于信任(徐勤).........................................................................错误!未定义书签。50、启蒙——有感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傅丹萍).........................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如何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孙华荣).............................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研究学生、善于挖掘(章文军).........................................................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学会研究学生,提升年级组整体水平(肖锋).................................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学生是本书,需要好好读(王红梅).................................................错误!未定义书签。
55、研究学生,做学生信赖的老师(沈忠惠).........................................错误!未定义书签。
56、研究学生,做学生信任的老师(印洁).............................................错误!未定义书签。
57、《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李佳莲).........................................错误!未定义书签。
58、研究学生校本培训心得体会(高枫).................................................错误!未定义书签。
59、信任教学(李晴).................................................................................错误!未定义书签。60、一点心得体会(余丽红).....................................................................错误!未定义书签。61、用心去做教育(顾建霞).....................................................................错误!未定义书签。62、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体会(蔡桂良)...................................错误!未定义书签。63、真实的过程美(黄玉英).....................................................................错误!未定义书签。64、真实的平凡(韩琴).............................................................................错误!未定义书签。65、转变正在发生(褚玉叶).....................................................................错误!未定义书签。66、做个学生爱的老师(邹丽敏).............................................................错误!未定义书签。67、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想开去„„(李娟)...............................错误!未定义书签。68、相信奇迹会在我们的教室发生(袁卫红)......................................................100
1、“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马陆育才联合中学 刘 伟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以及听了张德海局长的报告,使我感触很大,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为他的学生所做的早已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他所任教的学校,条件极其恶劣,他的学生也并不是最优秀的,但通过雷夫老师的帮助,学生们却都成为了美国的精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一名教师,这也正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
雷夫老师教给孩子们“道德发展六阶段”,让他们一直以“寻找第六阶段”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他让孩子们大量阅读,以此来奠定生活的基石;他创造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因此爱上数字和数学;他带领学生出外参观,组建乐团,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使他们享受艺术的魅力;他告诉孩子们:“测验就像温度计。”使他们明白“有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总之,雷夫老师精心设计各种方法,使学生快乐地全面发展,从而拥有一个光辉的前程。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和雷夫老师相比有的是更多的欠缺,在目前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下,我们的孩子确实学得太苦太累了,如何来解放孩子们,给孩子们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生活空间,雷夫老师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我想只要我们能像雷夫老师那样用热情加上智慧投入到工作中,肯定也会创造我们自己的奇迹。
还有一点令我难忘的便是雷夫老师对于考试的态度。雷夫老师班上的学生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事实上,他的学生几乎都出自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家庭。雷夫并不是靠大量的作业、啰嗦的说教才让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的。相反,他并不看重考试,而看重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学习”。所以他的学生并没有一味地学习,却仍然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记得有人曾说过:“你不用每一分钟都在学习,但你学习的每一分钟一定要有所收获。”这句话与雷夫老师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强调了一个道理,那便是:“高效学习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在平时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向学生强调要“有效学习”,特别是自己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略有成效,但脱离了课堂,脱离了学校,学生们有的却不会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了,所以我就在想如何推进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总之,读了一本好书令我受益非浅,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也令我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2、“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张建
3月29日下午我们在会议室聆听了张德海副局长的关于“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报告,结合以前读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一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努力着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
我觉得,一位老师要能够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就像“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一书中的雷夫.埃斯奎斯。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6和奇迹。我好奇是什么样的奇迹,又是如何创造出的呢?当我看到封面上那幅师生微笑着谈笑、微笑着聆听的图画时,让我感到教育的魅力无处不在。这里只有老师,只有学生,这里没有国界,没有语言的障碍。在书中雷夫.埃斯奎斯当遇到急躁事情,能耐下心来,去处理学生间、学生和老师的事情和矛盾。在“你就是榜样”中,雷夫老师和学生丽莎的对话,学生没有按时带来作业,老师在和她谈话。他们的对话似乎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原来师生可以这样对话,像朋友、像长辈,但无论如何,是平等中有些互相尊重。尊重学生,去聆听她的故事,去感受这个独一无二的小生命,就会发现,她原来也很可爱。
雷夫老师的教育故事是雷夫先生创造奇迹的经验总结,这里面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可以选择性的拿来参考,来充实我们的教育教学。有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能够分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在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3、用一颗心来成就
——《第56号教室》读后感
陈燕
第56号教室的孩子似乎注定平凡,但他们一生最幸运的莫过于遇上了全美最好的老师:雷夫。这位喜爱阅读的小学教师是不平凡,他用一颗充满爱和智慧的心,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学生。他在语文教学上的颇多方式方法无一不书写着一位师者的耐心、爱心,还有对孩子的信心,我的心备受震撼。
无数个睡不着的夜里,在胡思乱想中一直难以相信自己与一群群孩子迎来送往的日子已经有十三年了。十三年来,时代在改变,教育在改变,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而自己有改变吗?这是自然的。十三年了,人怎能没有改变!
初出校门,不懂人事,和自己的学生一样不通人情世故,和他们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迷信地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现在我知道,我怎能替代上帝的位置?最大程度也就是影响学生的人生,而更多的我可能仅仅充当了他们人生路上的一个如同云烟一般消逝无踪的过客而已,此后的人生再无交集。
若说改变,我的改变应该是不再对自己的能力自信满满,不再对未来充满过于美好的不切实际的憧憬,我正逐渐现实起来,在无奈中加重悲哀,对自己不能改变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而哀伤。
自从有了孩子,时间变得紧张,学生需要我的同时,小小的女儿更需要我的照顾,每天下班后的时间都是属于家庭的。生活变得这般忙碌!于是,两年中养成的习惯是学校工作在学校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上课、批改、抓学生,在学校 一刻也不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做完做好,决不允许出现意外情况,否则工作就做不完,而家里时绝无可能做事的,我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事件完成工作,尽到自己的职责。这样的规律是形成了,却在无形间消磨了自己原有的耐性,性子越来越急躁,做事越来越讲求效率。这对教育学生来说则很有可能成为我的致命弱点。
我需要改变这些年在慢慢变得无奈并急躁的心。
班主任教育学生需要的是极大的耐性,因为孩子的成长规律是在反反复复中曲折前进,慢慢长大成熟。长大是不讲求效率的!教育学生成长不是普通地完成工作,而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地耐心与爱心的汇聚。今天的这些孩子其实比过去的孩子更缺少正确的爱的灌溉与教育引导:父母工作忙碌很难顾及孩子;知识难度也令父母望而却步;丰富也是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简单的家庭组成造就了不那么纯真的性格„„今天的孩子不一样了!自然对他们的教育也不同于过去年代的教育。
耐心与爱心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
自某一年始,学校的优秀生源开始大量缩水。我们也曾困惑过,也曾抱怨过,也曾失落过,但生活还是一天一天地过,工作还得照常继续,在阵痛过后,学校找到了方向:生源的流失无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和民办学校比,至少可以让自己不能落后于同样艰难的公办学校;学生少了,我们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能更到位地指导每一个家庭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促使其健康全面地成长。
时代的进步是令人咋舌的,富裕的生活和文化水平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别说是孩子,就连许多成人也是无所适从的。于是,课业就显得繁重了,学习变得痛苦了,厌学的多了。在今天这个迫切需要教育来提升国民素养的时代,我们这样的学校是不是担负的责任更重?我们这里的孩子是不是更需要老师耐心的教育引导?关爱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会学习、能合作,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正是学校的教育宗旨。
我喜欢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撇开学习,他们总都是未长大的孩子:天真、单纯,活泼,没有心机,性格简单透明,这是人最初的本色。穿着红舞鞋在火上跳舞,是不是更能舞出一曲荡人心魂的舞曲呢?
4、读后感
沈小青
上个学期末,学校推荐了《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一书,利用寒假的时间,我看了,看完感受很多。这学期又聆听了教育局张德海局长“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辅导报告,感觉殊途同归。雷夫老师对事业的热爱,尤其是对孩子的热爱,也正是张局长希望我们能去重点培养的,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行为,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受学生的欢迎。而雷夫也正是由于这种爱,才会让他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创造奇迹。
在读《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之前,我曾一度以为,老师必须压得住学生,必须有作为老师的威严,这样学生才会言听计从,才能管好学生。在看了《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之后,觉得很惭愧,和雷夫老师相比,我差的太多、太多了。之前,我根本不敢想象,如果一个班级的孩子不害怕老师,这个班级会是什么样子。通过雷夫老师的例子,我明白了:没有恐惧,教室依然是安静的、好学的、有创造力的,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看到这里,我对他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下去。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他的教室以信任取代恐惧,我们通常遇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就会很生气地责问:“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遍还是记不住?!”没有了耐心,用恐惧来压制学生,可是雷夫老师讲3遍不懂,可以讲5遍,5遍不懂,可以讲10遍,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雷夫老师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为什么他有那么旺盛的精力?是他与众不同吗?其实,每个人的精力都是一样的,但是他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为之而奋斗终身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激情,才会想出那么多别出心裁的创意。相比较我自己而言,虽然工作还没几年,对工作好象也已经有了一种倦怠,好象是每天为了生活在忙忙碌碌,习惯了按部就班。白天在学校忙了一天,傍晚回到家中精疲力竭,不愿再多花其他的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了,只把份内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区别。从这个区别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 7 是选择了奉献。奉献就是毫无条件的付出。这是他对事业的热爱。
“让孩子懂得只有争取才能获得想要的”,“现在的孩子不仅忘了该如何追求生活、自由和幸福,而且还很不幸地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而不是自己去追求„„”,比起我们,雷夫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创造性和思想的独立性。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在成绩上,很多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想要什么东西张口就来;有些家长带学生打扫卫生„„家长给予了孩子太多的安逸,创造了太好的条件,使他们丧失了生存的独立性,雷夫老师想尽办法要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竞争、学会适应、学会追求。其实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培养的是孩子以后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但我们都偏颇了。在别人看来雷夫老师是个“神经病”,但他们不知道他是要让学生真正独立、健康、幸福地生活。所以,这是他对学生的爱。
我们时常抱怨学生的难管,有时还发脾气,看了《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觉得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换种方法对待孩子,用心去为他们考虑。有时候失败并不难为情,雷夫老师也会半夜躺在床上为自己的失败而痛苦。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长远的眼光来教育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这样,我们工作的时候心态就能轻松很多。难怪张德海局长也向我们推荐这本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慢慢去品。
5、细心+耐心+爱心„„=用心做事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郭本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为教师,只有具有了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人生追求,才会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高尚。
—— 题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主人公雷夫老师就是这样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倾注一生的人。他是一个为了理想,用心工作的人。他把学生的“小事”当作是自己的“大事”;他把学生的每一次小的“进步”当作是给予自己最 大的“奖赏”;他为能帮助学生解决哪怕是一个小“问题”当作是自己的最大的“快乐”。他以学生为“己任”,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读着这本书,感受他用心工作的每一个瞬间,被他的智慧所折服,被他的耐心、细心、爱心„„而感动。他教导了学生可以受用一生的技巧、格言、信念,他是一位心灵导师。
耐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一个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个问题500遍,一直到学生听懂为止的老师,是最能获取学生的信任的,当他们再遇到难题不懂的时候,他们不会惧怕,他们不会逃避,因为他们相信雷夫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因为他曾经为了帮助一个不出众的孩子找到点燃酒精灯的灯芯而烧到自己的头发却全然不知,如此地投入,如此的认真。这样的老师学生哪有不喜欢。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恨不得自己也是他班级的一份子,和雷夫老师一起快乐地学习,也许我的人生会与今不同„„
细心——教会孩子如何学习。之所以有这个感受,源于雷夫老师对自己所上的一节自然课的反思。他认为自己上的一节很成功的自然课,却得到了他的继女的批评,因为卡琳注意到了孩子在做实验的时候没有仔细地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所以他断定他的班级没有人可以当上科学家或者医生。结果真的没有人在日后的工作中从事科学工作,或者是医生。这时的雷夫老师带着受创的心情,静静地听完了卡琳的分析,让他懂得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教会学生细心,认真做每一件事。雷夫老师及时地反思自己,懂得了让学生细心做事,会让他们享受一生。雷夫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在一天天的学习中用心做事,用心学习,那结果定然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孩子学会了这一个生存的秘诀,他们真的成为了科学家、医生。
爱心——让学生懂得了善良的真谛。读罢此书,眼前还时不时地浮现这样的情景:一个慈祥而又严厉的老师看着一个上吐下泻的患病的孩子,几度不让他吃对身体不益的布朗尼蛋糕、巧克力牛奶„„;多次带五年级的学生外出旅游,教会他们怎样生活,怎样处理“金钱”、“人际关系”这些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旅游的机会竟然到摇滚音乐会上看守厕所,为冰激凌公司的产品做市场展示,替邮递员开车,到有钱人家去当家教„„这样的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怎么会不让人尊敬? „„
就是这样用心为学生服务,用心为学生着想,用心去工作,用心去反思自己的雷夫老师,学生心灵的导师,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精彩学生的一生的人。
6、科学方法与教育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马陆育才联合中学
李
毓
阅读一本书,先了解一下作者。接着,我就带着一颗崇敬的心去拜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于是,就有了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一、人格魅力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雷夫,这样一个美国的传奇教师,他必定是大智慧,高热情,拥有爱心的,但我觉得,他除了拥有以上的优点外,最大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宽容与谦逊。
如,讲到“信任”,摘录书中的几句话:“我会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信任是地基。”“以信任取代恐惧”,玩信任游戏。我认为,雷夫老师的这种育人观念,出自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
这次在《上海教育》一刊中阅读到一篇他校教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重点就是阐述了雷夫的“信任”教育,对我是有重大启发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我对此深信不疑。
二、科学的方法是有效行动的通行证
1、学一学“道德发展六阶段”
第一部分的第二章《寻找六个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赞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简直是经典。我想,有时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点滴的教育理论支撑着,最多的是凭着感觉在处理问题(“随意决策”),自我感觉这样的方法可能比较有效果,故而有时出现与学生的僵持,工作的反复,甚至出现教育事故。雷夫 在书中讲到自己教书第一年的情景,有这么一段话:“经过一段时间,我才明白这个策略其实是无效的。就和许多资深教师一样,我很不好意思去回想早年的种种愚行。”所以,这样一个“道德发展六阶段”,让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可以这样培养孩子,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我们可以慢慢地做得更好。于是,我们将不要再一句话说死“这些孩子笨得要命”“这个孩子改不好了”。
学校有校规,班级有班规,是大家共同的行为准则,如今看来,是我们追寻的第三阶段,离最后一个阶段学生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还有三个阶段!我们应该释怀,不是我们教师不努力,实在离这美好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必须不断加油!我觉得这种清醒的认识有时也是需要的,操之过急有时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2、目标明确是首要
雷夫老师在书中出现了很多目标明确的话语,如“我带班级旅游时,就设定了两个清楚的重要目标:首先,„„。其次„„。”“本班班规有一条‘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还有,如 “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然后在雷夫老师“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的目标(没有对学生公开)下,有了“大人的指导”“善用图书馆”“挑选文学作品”“不会阅读的学生”“初高中老师”“阅读评估”等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
目标明确,而且不易多。我们有时做事不成功或者低效率,就是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或者是有目标偶尔迟疑。
3、“知识提取”何等重要
书中说“我教我的学生:‘怎样读比读多少更重要。’”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读多少绝没有懂得读的方法更有意义。《课堂密码》中说到,“如果学生掌握了70%的知识点,但能够提取其中的80%,那学生的得分为56;如果学生掌握了90%,但只能提取其中的60%,那学生的得分仅为54。”“从有利于学生提取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审视学生储存学科知识的方法。”所以说,知识的提取远比知识的储存重要。
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就是“会学习,能合作,身心健康”,提问:我们的学生会不会学习?
我们经常说学生“不开窍”,这样的说法可能更好听点,其实我们就是在抱 11 怨学生笨,学不会。现在,我们是否要反思,不是学生不开窍,是我们没有教会他们开窍的方法。一味灌输,题海大战,即使面对考试,学生也是一知半解着做,凭着感觉走。我们很多老师教学的班级及格率100%,优秀率和平均分都超出校均、区均很多,他们一定是方法得胜。我们不妨让他们说说如何教学生“提取知识”的。当然还有:“学科深度究竟是内容的艰深还是理解的深刻?”等问题也是我们要去探讨的。
还有一个是我一直非常想研究的问题,就是作业的布置。
我发现优秀率和平均分都超出校均、区均的绝大多数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并不多,有的还是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完成即可。但很多老师恰恰相反,文科的偏向于让学生抄,理科的没有坡度全部让学生做,不会的就去抄,最后出现学生一知半解。很多学生都对老师布置很多作业非常反感,暂且不质疑这些作业是否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情绪,就已经对这门学科或者说是这位老师有了抵触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减弱,表面上看可能没有差别,但实际上学生的内心里会很牵强,学得被动,有时就会出现学习成绩上下浮动较大、偏科等情况。
所以,精讲精练,教会学生“知识提取”,学生就可能会越学越有乐趣!
4、来个“疯狂之举”也不错
书中第三部分命名为“疯狂之举”,真是太棒了!电影、旅游、圣诞节、演出„„这些在第56号教室上演的活动的确够疯狂,是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羡慕的,在此,我们不能羡慕那么多,但我想我们也能定下菜单开展一些的,中学生活毕竟有四年,学生一个学期体验一两个活动,四年也能收获很多。
因为前一阶段没有看过很红火的《阿凡达》,被我表哥的女儿称“你out了”,很是不爽,自己盘点了一下十多年来看过和渴望看的国外经典影片,其中正好有书中雷夫老师和孩子一起欣赏的《卡萨布兰卡》、《拯救大兵瑞恩》、《肖申克的救赎》等,尤其是《卡萨布兰卡》,是他们每年的情人节安排的必看影片。我记得上海市委党校的林宇宏教授说过:“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走一走红色之旅,看一看汶川地震宣传片,不要多话的。”很精辟!两年多前,我校各班刻录了《东京审判》组织学生观看,高年级的学生边看边激动地叫骂、鼓掌;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滕会敏老师及时下载了影音片段组织班内学生观看,学生哭得稀里哗 12 啦。老师任何的语言都抵不上十多分钟影片的感染力量!
也许,我们各年级组可以自主在各大传统纪念日或学校的“六节四月”期间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电影观摩,社会实践,哪怕放风筝、吃馄饨。一两个小时的“舍”,可能会“得”到很多!我们有时还是要引导的,现在各年级没有自己的传承项目(曾经有也已经丢失了),更没有特色项目。行动的前提是想法,所以,关键还是老师的思想观念,体现在他们经常说的那句:“舍不得‘浪费时间’!”
近期文汇报教育专刊有这样一篇文章《关注教师:打造幸福发展的“金色池塘”》,我对《题记》部分的一句话非常有感触:“只有当每个教师都发展的时候,才能落实让每个学生都成长的理念,才能形成教育的优质资源,并使这种资源成为点燃学生进步的火把。”在“关怀每一位教师,以学校成就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教师发展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发展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一项重要修炼!
7、《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陈晓磊
寒假里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刚拿到时看到封面上写着“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时感动推荐”,有点将信将疑,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读完后才感觉到真的是奇迹。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感到,雷夫老师是一位善良,勇敢且又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老师,而这些56号教室的奇迹不就和我们所推崇创建的“温馨教室”不谋而合吗?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以信任取代恐惧……”,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我是否做了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是否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虽然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但是我有没有用信任的眼光在看待他们,在我眼里他们是否是优秀的孩子……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信任”这种特殊的财富在我们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有时候是多么地可望而不可及,批作业时突然觉得孩子们答题答的很好,但开心之余我仍会怀疑,“这真的是他们自己做的吗?”甚至有时候还会通过旁敲侧击来试探孩子们,在看了雷夫老师的奇迹之后,真让我有点汗颜。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我们只有用信任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最大程度的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我们的学生,并让他们真正去模仿并尝试执行,最终发展成一个优秀的人。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信任是心底一股清凉的泉并立誓想去拥有它,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确实难上加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多少精力去营造信任的氛围,有多少时间去等待信任的发生,有多少耐心去等待信任的结果,但是雷夫老师确实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勾起了我们对教育的希望,让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或许也会有奇迹发生,这样也唤回了我们对教育的执着,同时更多的,是让我们从自身反省,老师在教室作为教室主导者,组织者,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键在于老师如何把握,如何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信任成为班级的源动力,让班集体往正面的方向发展,让班级中的个体也向最好的方向发展,继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看完书后,我深有感触,不管是作为一名家长还是老师,它都教给了我很多方法,整个看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感动和思考的过程,确实是一本好书。
8、“爱”满学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陈正英
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那些经典的词语用加粗的颜色醒目地标记了出来,“爱”意渐浓,让人在读时就对它们有特别的眷顾、多作一下思考。如《寻找第六阶段》中的“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仁慈是有感染力的”等等。14 这些重要信息告诉我们雷夫老师是如何培养出成功的孩子的,是需要用一生的“爱”努力的。
合上书,回想雷夫老师做过的事,通过“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来体现他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充满自信,并促使学生所做的事情朝向正确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他爱学生、信任学生,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教室,他为孩子们设计了取得相互信赖的游戏,他信任每个学生。他爱学生、鼓励学生阅读,因为“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他鼓励学生们做实验,“敬请触摸”,让学生们在实验中获得观察、实验、记录、分析,获得最后的探究成功。他爱学生、引导学生,告诉他在生病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在旅行时,事先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让未来的旅行充满激情、富有趣味;在看电影前又会做一些什么准备,让电影之旅同样充满教育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让学生看一看,度过一段空白的时间。他用“爱”告诉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经历,让学生自信,走向成功。
再读书本的目录,“爱”满学生。
雷夫老师早已把教室当成了家,“家最温暖”,在这个温暖的家中,“老师用信任取代的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在这个家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聪明的雷夫老师一一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人生品味,尽管他们还只有五年级的学生。“爱”满教室,爱教室中的学生。
为了让孩子们的品味更高,雷夫老师采取了多种“方法”,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在愉快的讨论中学习与数学有关的方法、技巧,“加加看、我们不会被骗第二次”,“经济学的天空”也被请进了雷夫老师的教室里,在学习记录、做帐的过程中,养成了节省每一分钱,并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可以说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学中所没有的。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更有吸引学生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仍不愿离去的“疯狂之举”,这些都是雷夫老师在不同教学领域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而取得极好的收获。这些精湛技巧的实施,足可以证明雷夫老师花了多少的“爱”在学生身上,在自己的教学技巧上,“爱”满教学,爱教育教学对象的学生。
本书是分三部分记叙的,与我们学校有何联系呢?我把他们联系成了“温馨 教室的打造,提倡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以及学校开设的拓展课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学校也在做着与雷夫老师同样的事情,只是因为体制的不同,我们是集体行为,他是一个人负责。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会与雷夫老师一样,责任更重大。那与我有何联系呢?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最需要作为的,应该是后两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出色一些,以及为学校的拓展课教学努力尽心尽责,当然作为德育团的一份子,同时也应该兼顾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第56号教室里充满温馨、充满爱,相信我们的教室里也同样如此!“爱”满学生!
9、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付萍萍
这几年学校向我们推荐了很多书籍,读了之后也都从各个角度给了很多启发。开学前,我刚刚拿到这本书,最初我并没有很在意它,我认为外国的教育环境毕竟和中国的教育环境相差甚远,估计可借鉴的东西并不是很多,比如美国的教育模式很开放,中国的教育模式则很严谨。但是,当我随手翻阅看到第六章“我们不会被骗第二次”这一页时,我不禁深深被吸引了。我感觉到直接照搬人家的做法是不可能的,但是学习借鉴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开阔工作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雷夫老师对待考试的态度和我原本对待学生考试的态度很接近,我的理解是,测验是必要的,它的使命就是如何让学生、老师也可以包括十分关心学生学习的家长在内如何知道这一阶段学习情况,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有不足。而对比我们今天的测验,感觉味道变了很多,测验成了令学生心惊肉跳的定时炸弹,无论成绩好与坏的学生都不能轻松对待测验,因为他们知道万一成绩不理想,那么接下来的就是自己心灵的严重挫败、教师的失望、家长的呵斥等等。与其让学生在试后受打击,为什么不在试前让他们做好准备呢,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们一直在复习啊。那么,请问我们的复习效果是什么?有效性有多少呢?是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出击呢?结果老师辛苦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两头不得好。看看雷夫老师在测验前给学生们上的课,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教育方法的确很巧 妙,最令我受益的是让学生在答出正确的选项后再让学生自己给出可能出现的错误选项。真高啊!这比我们唠叨多少次都有效啊,于是我就想到我们教师在出测验的时候应该多想“为什么要出这道题目”,“学生答得不理想是为什么”,多想办法,少些责怪,也许我们自己也会快乐起来,学生会更认真对待考试。换个角度看测验,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研究到课前的准备,以及我们课上的效率,不应该想着测试后做无用的返工,否则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身心俱疲。反思我自己上课,感觉自己总是表达欲望强烈,这样不但没有让学生受益反而导致学生三缄其口;我要让学生享受更多的学习的民主权利,而不是把学习专权于我这里,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0、让孩子成为爱阅读的天使
高兰凤
阅读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加深了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在这个属于有线电视、DVD、电玩,以及网络的时代,要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并不容易。我很认同雷夫老师的上述观点,中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不下30万种,但户均消费图书仅1.75本,世界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却是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功利性阅读大大超过了人文性阅读,流行性阅读超过了经典性阅读。从我们的教育教学来说,我们教孩子“渴望”阅读无疑比教孩子“如何”阅读更重要。
张德海老师在他《研究学生》的报告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我觉得阅读与以上四方面的关注密不可分。在很多教育专家的教育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阅读的高度重视。
我曾上过一节《读书这么好的事》的综合学习课,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介绍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一节课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雷夫老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这个关于阅读的章节里面,我学习到雷夫老师在阅读指导中成人指导、善用图书馆的理念和如何挑选文学作品、引导不会阅 读的学生、进行阅读评估的方法。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懂得阅读我们如何阅读,让孩子们成为爱阅读的天使,让终身阅读带给他们阅读、写作、思考上的进步。
我听从雷夫老师的,用他人的阅读经历、体验启发学生阅读。我把于连、孙少平读书的故事,还有我自己阅读的经历讲给孩子们听。我乐于让孩子们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给他们机会在书面和口头方面,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引导学生学习选择书籍,去阅读有点难的书,书中的恒星——名著,工具书。我把联想、比较的阅读方法教授给学生,要求他们自主在阅读过程中摘抄、表达。我在每年4月23日世界阅读日都开展学生喜爱的读书活动。
阅读无疑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终身的旅伴,阅读着的人是快乐而充实的。当看到孩子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记录下来,把摘抄本“装扮”成最美丽的本子,当看到他们沉浸在书本里,我看到了圣洁的天使。
11、《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倪华
3月29日下午,全校教师在四楼会议室聆听了张德海副局长的关于“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精彩报告,结合之前看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使我们明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大洋彼岸的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们遇到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和我们惊人的相似,从中可以让我学习很多。从书中可以看出雷老师是在不断思考及反省中提高的,雷老师就如同一般我们老师一样,当他是菜鸟老师时也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教导孩子,例如:用高压的方式,让孩子惧怕而遵守规定,然而他的心里一直认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
“一间教室带给孩子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序言中尹建莉老师的这句话,引起我的思考与联想。一间教室的容量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有限于它空间的大小,无限于它所能创造的价值。“有的人在讲台上 站了一辈子,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的成绩,也许是附庸、阿谀逢迎取得的,但他的学生却叫苦连天,厌烦、痛苦的听着他讲得每节课„„,对于这样的人,“40平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米”。反思我的课堂,怎样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这个人,那就要学习雷夫老师一样的“公平”,“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绝对会被学生看不起”。我不能因为某个人的成绩突出,犯错时袒护他,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成绩很差而瞧不起他。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要一直保持这样的处事态度,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与喜欢,而我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的课堂。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艾伦的话:“我去年问一个老师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啊!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读了这段话,我有些惭愧。每个班都有后进生,我也曾经因为我反复讲解学生听不懂而大发雷霆。表面上看,好像是为学生着想,实际上却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对我产生畏惧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那我做的努力岂不是适得其反。我为什么不能想雷夫老师那样,讲3遍不懂,可以讲5遍,5遍不懂,可以讲10遍,所以,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我的课堂。
在第56号教室,因为雷老师特别注重营造家的氛围,注重目标定位和方法的传输,包括在上课第一天教给学生柯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1、我不想惹麻烦;
2、我想要奖赏;
3、我想要取悦某人;
4、我要遵守规则;
5、我能体贴别人;
6、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行不悖。)雷夫老师是个绝对的多面手。也许他不是全才,但他却可以将众多学科巧妙整合,犹如技巧娴熟的导演,把多种角色演绎得各具特色淋漓尽致。
12、用爱创造奇迹
——《第56号教室读后感》
沈岚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西方国家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的。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因为社会环境而导致了观念的不同,因此可能对教育的理解以及教育方式会大相径庭。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疑惑消失了,在书里面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我看到了很多自己身边的景象,我感到老师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是不存在地域差异的。
雷夫老师身处一所环境较为“恶劣”的学校,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且大多数学生的品行有一定的问题,但是经过雷夫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学生们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成绩异常优秀。本书不是一位成功的教师在谈经验,而是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叙述的,让人看见事件处理的完整过程,而不是只看到了结果。56号教室的奇迹——爱的奇迹,从雷夫老师的这些故事经历、经验中,我看到了一位心灵导师的热情付出,也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原文: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觉得自己刚刚教过这道题,而且让其他的孩子重复了几次,你怎么还不会做,想当然的就认为这个孩子上课就没有认真去听,至于孩子是否具备了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知识储备,在学习上是不是和其他同学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就忽略不计。总觉得老师讲过了,校对过了,作为学生就应该都会做了,如果再次批改时,还是错的话,就简单的认为是孩子上课没有认真听,殊不知,订正对了中的一部分,说不定是老师那里模仿的结果,还是错的孩子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是他们真正的水平,背后隐含着孩子哪方面知识的欠缺,当然不认真听的另当别论。
无独有偶,区教育局张德海副局长来我校作的引人深省的报告,也是关于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他说研究学生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还要从学生还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进入学生的生活,发现学生的特点,寻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现在的老师,不仅仅是上完一节课的内容,批改完作业就完成任务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他们,给他们关怀和爱,来让他们主动学习。
“我这个老师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我们要像雷夫老师那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20 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理解,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给他们的心理壮胆,给他们的努力呐喊,给他们的成功喝彩„„让每个孩子的进步、提高和发展在春风细雨的相信、理解和赏识中实现。
1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王雅莉
细细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令那么多人感动,是因为他在用他的整个生命在教学。雷夫是教室奇迹的创造者,把每一个孩子都热爱学习.他对学生的热爱,他的教育的艺术,他对教育的付出,他的持续的激情都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看到了一位心灵导师的热情付出。
首先令我敬佩的是他这种对职业的激情。对学生的关爱,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总觉得自己是老教师,对工作好象也有一种职业倦怠,好象是每天为了生活在忙忙碌碌,年轻时那份冲劲已经被生活磨光了棱角。自然,一切就变得按部就班了。
其次,让我深受启发的是雷夫老师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方法。就如书上第八章中的失败是好事一文中,雷夫老师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他认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中,飞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我想这也是外国学生创造力强的原因吧。56号教室的学生自己建造一座大型云霄飞车,经历2月的失败,最后成功,这多么不可思议。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但我们往往发现学生错了,马上让他纠正。学生缺少了一个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的过程。探究意识怎能浓呢?
回想平时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反问:我真正做到了爱我的每一个学生吗?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和朋友、同事友好相处,却并不真正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我们常常可以容忍朋友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反驳,却不能容忍学生的合理 解释;我们常常可以耐心倾听朋友的长篇大论,却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聆听学生的心声„„原因何在?我们缺少了爱。
面对班中学生不平衡的发展现状,用常规的方法来开展我们的工作,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不见好转,而我们却累得筋疲力尽。我深切地感到:要爱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谈何容易。然而教师这一被称为“点燃生命的人”、“成就人生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我们必须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我们教的孩子都是非常普通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普通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所以他们中有些自卑、有些茫然、有些叛逆,有些甚至自暴自弃„„我们的任务就是激活他们的生命,让他们看到希望并有所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爱的化身,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真情付出。”是的,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一个拥抱,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而由此产生的自信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我愿意把更多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把更多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人”的特殊职业又容
14、《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印静
寒假期间,一口气读完了整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应该说本书不是一部纯理论的书,它贴近生活,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实例,为我们上了一课又一课,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
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雷夫老师所提到的,教育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而不是恐吓。学生信任老师,必然会听老师的话。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我们很多老师包括自己在内,经常使用“招数”,让学生害怕,从而使他们遵守纪律,完成学习任务。前者的教育是永恒的,后者是短暂的,老师一转身,也许就没有效果了。当然,就像雷夫老师提到的那样,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是要花上很长的时间的,它需要我们的耐心,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忱。雷夫老师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一切只为他的学生。他有着如此坚定的决心,也有对教育的梦想,他博学多才,通晓文学、戏剧、音乐、数学、历史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将所有的时 间几乎都花在了教学上,他每天早上六点到学校,一直到下午五点,每天晚上还要工作到凌晨。他的假期用在了和学生一起旅行上,为教室为学生购买一切他需要的东西,他因此而负债累累。他的身体健康也一度受到威胁,甚至差点因此丢了性命。雷夫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博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因此,在我看来56号教师的成功也不能说是奇迹,它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用心血来灌溉的。
其次我对他提出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也感触颇深,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雷夫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现。而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孩子怕被责骂,或者想受到表扬,会给你完成任务,真正靠自我激发的很少。
我想今后我们的教学工作,可以依据道德培养的六阶段模式来进行,让学生学到的是终生教育,以信任作为基石,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
15、《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俞丽琴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听了张德海局长的报告后,觉得老师的责任很重大。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为他的学生所做的早已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他所任教的学校,条件极其恶劣,他的学生也并不是最优秀的,但通过雷夫老师的帮助,学生们都成了美国的精英。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向他学习的是老师的责任与义务。我认为责任和义务是作为一名老师首要的条件,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的素质高低和生源关系着学校的命运,所以作为我们学校的老师应该要有更多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23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最近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说:民办学校好是因为学生成就了老师,而象我们这样的学校只能老师去成就学生。这句话应该说也提升了我们农村中学老师的本来素质,所以作为老师老师应该更加的敬业精神。
另外雷夫身上所体现的职业激情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我认为我们的教育除了责任与义务,还应该有一份激情和创新精神。我们现在碰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我们中青年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我们这个年龄的老师生活在60年代,能吃苦、能容纳别人。但90年代的孩子,他们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可以说他们对别人要求很高但对自己是降低要求的。这样的孩子要教育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与世俱进,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来立足于自己的3尺讲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张局长的报告对我很有启发,应该在以后的日子中不断地再去学习和研究学生。
16、《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滕会敏
忙了一个学期,总是觉得自己安排不开自己的时间,每天都在忙碌着却收获不大。正值放假,心也沉淀了下来。随手打开学校刚刚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发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到雷夫老师的自序觉得很有同感。他说到:“写这本书时,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个超人。数以万计的老师都在努力另辟蹊径,我亦如此。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的。”其实,现在自己也总处于痛苦之中。总是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太多太多,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实战经验,甚至觉得亏欠班里的这帮孩子,感觉这条路真的是荆棘密布。当自己觉得走不下去的时候也总会自我安慰:我还有精力,还有追求。雷夫老师也告诉我们:“要达到真正的卓越 24 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一步步的坎坷迈过去,才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这一届六年级,我有很多时候是迷惘的,似乎我以前的有效做法在他们身上都行不通更让我看不到希望。无论是礼仪教育、知识教育还是习惯教育,我们都要从头做起。而雷夫老师的做法和想法,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颇,其实我应该再多点耐心。尤其是班级里家庭环境复杂的孩子,让人难以琢磨,行为粗野过于放纵,也一度使我陷入了艰难的境遇,令人沮丧的失败也随之而来,这是一种可怕的经历。而一次单纯的“信任事件”却让我看到了希望。班级里一位最让人头疼的孩子在放学后与其母亲发生矛盾,跑出了家门。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选择了学校做为他的避风港,家长与任课老师联系后,在校园的角落里找到了他。原来他心灵深处是相信老师、相信学校的,这让我为之感动。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对他的态度以及处理他特殊事件的时候也学会了信任他。而雷夫老师就是营造了一个信任的氛围,让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学习。我想这也是我需要努力和学习的地方。
“疑惑是种背叛,使我们遇事畏缩,输掉本可赢得的好与善。”尽管书中没有相关的解释,但我却为之雷夫老师的这句话所震撼。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很大,我觉得在一般情况下别人的言行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我特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所以不管是谁,都不能对正在努力做某事的我们说“你不行”。现在也在这样暗示自己:即便他们说了,也不要相信。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听信别人的疑惑,更不要进而怀疑、否定自己,而应勇往直前,付出努力。当然这并不代表着一意孤行。有些事情不尝试就等于为零,只有我们尝试了,付出努力了才不会后悔。
听了张局长“研究学生”的报告后,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不止在班级管理,更要在自身教学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想办法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自己也年轻起来,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匆匆的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学习是无止境的,而成功却是无捷径的!我会坚持自己当初的理想,为做一名好老师而继续努力。
17、研究学生是改变教学的前提
王红芳
作为一个有将近20年教龄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时觉得很茫然,急需帮助。在寒假中有幸拜读了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的美国小学教师雷夫撰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边读,边更动,这位老师真是太伟大了,他让我明白了坚强、爱和教育的本质。
3月29日教育局副局长张德海来我校作了《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报告,再一次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研究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研究学生是改变教学的前提。研究学生,持续学习,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得我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初一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读小学时之所以英语成绩好是因为他们的英语老师很凶,甚至会动手打人,学生都怕他,所以只能学。当时没有经验的我就想仿效他,但看到天真可爱的学生,我就是凶不起来。于是我采取其它办法,并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心里突然明白,原来师生间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看看现今教师面临的许多棘手情景,再想想,这种做法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还是诚实一点把!这么做可能有效果,但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孩子嘴上说是,也许在心里说不,时间一长,彼此间就没有信任,你听到的、看到的可能都是假相,你被孤立了,这时你会很被动,也许你是出于好心,但学生未必能接受。所以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生面前我是一个老师,但我更像他们的妈妈,我已经不对学生发火,因为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只是他们不够用功而已。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躁,要慢慢渗透,润物细无声,将他律行为变成自律行为,那么 26 一个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的班集体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研究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九(3)班的小浩同学是学校的孩子王,他脑子聪明,人又长得帅,在学生中很有号召力,但不爱学习,却很要面子,在老师面前总是一副老实的样子,但是,老师们都知道他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因为他总是阳奉阴违,嘴上说“是”、“好”,但很少能做到。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发现他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只要他能完成大部分的作业就可以了,还要利用他在班级的影响力去管理班级,让他有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使他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不间断地研究学生,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思想表现,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对他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行,放手让他们去发展,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
18、《研究学生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徐雪荣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3月29日聆听了张德海局长的《研究学生》的专题报告,给我很大的启发,教给了我很多方法,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以及张局的报告有很多值得我借鉴与学习。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他的教室以信任取代恐惧,我们通常遇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就会很生气地责问:“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遍还是记不住?”没有了耐心,用恐惧来压制学生,可是雷夫老师讲3遍不懂,可以讲5遍,5遍不懂,可以讲10遍,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雷夫老师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为什么他有那么旺盛的精力?是他与众不同吗?其实,每个人的精力都是一样的,但是他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 27 为之而奋斗终身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激情,才会想出那么多别出心裁的创意。相比较我自己而言,虽然工作还没几年,对工作好象也已经有了一种倦怠,好象是每天为了生活在忙忙碌碌,习惯了按部就班。白天在学校忙了一天,傍晚回到家中精疲力竭,不愿再多花其他的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了,只把份内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区别。从这个区别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奉献就是毫无条件的付出。这是他对事业的热爱。
允许孩子失败。又如:在第八章中的失败是好事一文中,雷夫老师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他认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中,飞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我想这也是外国学生创造力强的原因吧。56号教室的学生自己建造一座大型云霄飞车,经历2月的失败,最后成功,这多么不可思议。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但我们往往发现学生错了,马上让他纠正。学生缺少了一个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的过程。就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其实那5000次的实验是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是不对的,根本就不是失败。所以老师要允许孩子失败,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在摸索中慢慢长大。
19、让学生变成学习的天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陈茜茜
“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让我非常感动的一句话,雷夫老师用心在教学,用智慧和生命在教学,他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使,用无私的爱来关爱他们的成长,所以与其说是第56号教室所谱写的奇迹不如说是雷夫老师用爱来谱写的奇迹。
无私地爱孩子。首先令我敬佩的是他这种对职业的激情。对学生的关爱,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真正做到像雷夫老师一样确是非常困难。我们的小容同学,可以说是从小学到中学就一直撒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却每次都有理由和借口。默写没有完成还作弊,在铁 证面前却还在为自己找理由,说我昨天身体不舒服,所以我作弊了。对于她,可以说是对她苦口婆心做了很多思想工作,甚至让全班同学来帮助她改正她的这一缺点,然后总是收效甚微,着实让我非常头痛。看了雷夫老师的书,我觉得可能我们要改个方式,让她来管理班级的作业未完成问题,让她来设身处地地处理这些问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惊喜。总之,无论学生多么困难,可能改变一下方式和策略,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教,是为了不教。为人师长的我们,碰到学生出现了问题,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道理。我相信,当你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关爱的时候,你也会收获更多。遇到学生不懂得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要用积极的态度和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允许孩子失败。又如:在第八章中的失败是好事一文中,雷夫老师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他认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中,飞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我想这也是外国学生创造力强的原因吧。56号教室的学生自己建造一座大型云霄飞车,经历2月的失败,最后成功,这多么不可思议。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但我们往往发现学生错了,马上让他纠正。学生缺少了一个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的过程。就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其实那5000次的实验是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是不对的,根本就不是失败。所以老师要允许孩子失败,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在摸索中慢慢长大。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可能不会创造雷夫老师的奇迹,但是我可以让我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我的学生对英语更加感兴趣,让学生变成学习的天使!
20、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陈雅萍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雷夫 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部涉及内容很广的作品,可以说,这是雷夫 艾斯奎斯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在 书中,他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以热诚的教育态度,将小小的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在书中,他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秘诀、技巧、课堂活动、创新构想,以及对当今教育的思考。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也急切希望,能从书中找到启发,如何让自己和孩子真正幸福。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雷夫 艾斯奎斯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谁没有见过学校里这种常见的场景呢?教师正在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内容丰富的讲解。新内容的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问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看来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叫起来,让他们复述教师讲述的内容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你们刚才不提出问题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雷夫 艾斯奎斯的作品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我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当它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时候,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真正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做到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学会思考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21、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蒋巍琳
读了《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认识了一位激情与智慧并存的教育者——艾斯奎斯先生。
书中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在丛林学校从教以来,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付出120分的热忱。他甚至兼职几份工,为的是多挣一些去演奏会的费用。他所有的热诚,都源于对学生深切的爱。他的教育激情,是在平静甚至繁琐的工作重压下孕育而生地。就像是诺日朗瀑布的澎湃飞泻,一定是要在海子的平静中酝酿一样。这告诫我们所有的教育者,爱是教育的本真。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倾注对学生的爱,那么,平时看来琐碎、平淡的甚至是乏味的工作,也会在平静中孕育激情。我们的心也会摆脱浮躁,潜心教育教学。
这就是“成功无捷径”。
当然,努力成为好老师不仅需要激情,同时也需要拥有智慧。教育是个艰难漫长的工程,一位好老师需要用智慧去经营。
教育的智慧不会与生俱来,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地积累并且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的案例,通过反思总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逐步成为一个教育的智者。当然,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人就必须是长流不息的泉。要在教育教学中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就必须要不断地注入活水,这就要我们教师不断自我学习,更新知识。所以,读了这本书之后更坚定我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我能力的决心。这就是,“学高为师”。
雷夫老师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身教甚于言教”,这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所谨记的。这就是,“身
正为范”。其实,雷夫的教育理念,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这是我们很多老师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所以,学习的关键是在于实践。
22、爱的教育,永无止境
——“研究学生”校本培训体会
卢
健
一直想着看看雷夫的“56号教室”究竟是什么?今年寒假期间,我终于拜读了这位美国传奇人物的著作,在我看来,其人传奇,其书堪称奇迹。
一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那一句“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给吸引了。带着崇拜的心情,认真、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许多章节我还反复阅读了几次。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所讲的内容,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就如目录中所介绍的那样:第56好教师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他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雷夫在书中所讲的事例,引起了我的思考: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教育学生,做一名好教师?
在最近的一次校本培训上,教育局张德海老师作的《研究学生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辅导报告,与雷夫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就是要俯下身子,平等交流,细心观察,用心揣摩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其实每个老师都会遇到学生犯错的时候,如:学生没写完作业或忘记带作业、与同学闹矛盾、偷吃零食„„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你会怎样处理?我以前的做法是——严厉的斥责、批评。但效果却是差强人意,这些错误学生还是屡屡再犯,甚至是变本加厉。雷夫告诉我们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并不 32 可怕,而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时,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斥责与批评,而是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尤其在引导方式上要有创新,切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所能接受。
书中还讲到一位名叫艾伦的学生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在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这样的情况我想大多数老师都有过吧,我也不例外。我的做法和那个火冒三丈的老师如出一辙。现在想想,真是惭愧!这样的做法既伤害了学生,又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雷夫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问必答的人。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以前有没有人问过,我们老师是不是疲累,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们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即使他们听不懂,我们也要不以为意。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我们老师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在认真看完这本书后,我感觉到:整本书中都洋溢着一个“爱”字。虽然我也一直强调:我爱自己的学生,但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自愧爱得还不够深,没有用心去真正地爱每一个孩子。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对学生的爱,随处可找。它让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真正地把自己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爱,让我觉得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真诚地、用心地去爱学生,才能同样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雷夫老师的经历和张老师的报告,无疑对我“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之处。他们的一些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我应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去借鉴、探讨,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就如雷夫老师在自序中说的那样:“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23、爱——教育的灵魂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王
新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 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这些语句摘自美国的一位普通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本次寒假期间,学校推荐阅读这本书。其实,我对国外的一些教育著作并不以为然,但是,这本书却与众不同,首先它的作者是来自教育的第一线教师,其次,作者的许多教育教学理念和所采用的方法竟然与我们的二期课改思想极其吻合。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雷夫老师的真诚、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书种描写了大量的真实教育事例,雷夫老师的喜、怒、哀、乐在书中尽情展露,在让我们看到一个普普通通平凡教师的同时,更让我们见识了雷夫老师的智慧,这些教育智慧来自于何处?是雷夫老师的天赋么?不是!雷夫老师之所以具有这些智慧,完全是因为他的那颗对每一个学生真诚无私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坚持。
爱是教育的“根”,她赋予教育生命与活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教育爱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与侵蚀,进而导致了许多教育问题。“今天的教育,呈现出许多问题,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去爱,或者我们的爱出了问题。”“今天的教育,最缺乏的是爱而不是设备和资源,”有些教师不称职,为什么会不称职呢?当然是爱心的问题。我们不能说教师没有爱心,而是说教师所给予孩子的爱不属于有能力的爱。没有能力的爱不能令对方得到温暖和启发,不能引起孩子主动自发和走向自我实现的回应。”夏丐尊先生曾在他《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也指出:“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象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 34 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种教育爱不同程度失落的现象在当前教育中时有发生。在这方面,雷夫老师为我们作了很好的学习榜样,在这本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设身处地的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4、爱是一切
徐学清
寒假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的一位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与作者雷夫一样,我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只不过他教的是小学,我教的是中学,但这并不影响我向他学习。
“数以万计的教师都在努力的另辟蹊径,我亦如此。”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开头的一句话吸引了我。就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又小又破的被称作第56号教室里,雷夫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快乐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周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和接收这些信息。在这种正确的指导下,雷夫老师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好的老师,是孩子们一生的奇迹。的确如此,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因此成为一名像雷夫这样的优秀老师,是我心中的目标和无时无刻都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的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
我们都知道,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
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特别是在聆听了张德海副局长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讲座后,感触更深了。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要关注学生,要热爱学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归宿。今后在我的工作中会适时的引用雷夫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好的方法,用智慧和爱来进行我的教育。
25、爱要细水长流
唐燕
以前,很多同行都对我说过同样的话,做老师久了,最初的那份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却越来越淡薄了。也许是我的教育资历尚浅,还没有同样的感受。但是,看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我却看到了一个保持最初的心,踏实且积极地沐浴学生,给予最真诚的教学和关爱的大洋彼岸的同行。他不仅爱学生,更加是潜下心来研究自己的学生。
雷夫老师凭借着对教育的信念与热忱,努力为受教者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免于恐惧,并在互信的原则下,精心构思能提高学生发展潜能的教学策略,深入浅出的引导,以致于造就了第56号教室奇迹。而这种爱不是短暂的、激烈的,是柔和的、细水长流的。
第56号教室的氛围充满着爱与和平、独立、互相关怀和团体合作的精神。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如何当一个独特的个体,并透过观察,学习知识与认识他人。此外,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学习和操作,彼此建立在互相信任的机制,让团体的信任合乎逻辑化。雷夫老师的敬业精神,除了敬佩以外,更是自己学习的典范。雷夫老师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心思在孩子身上,他的教学态度与对学生的付出令人敬佩,尤其是他对教育的热情及执着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以信任为基础,道德发展六阶段为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指导方针,这样的教育理念,应是我奉
行不悖的最高原则。这也给了我启示,希望自己做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做到以下的几点:
1.做学生可以信赖的依靠,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2.因着孩子学习上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的步伐,以寻求最适切的策略。3.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因快乐而学习,因喜悦而主动付出。
讲到教育,最快映入脑海的词语就是“爱”,老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上了联中的工作岗位。和学生接触的久了,年龄不大的我也慢慢自内心产生一股暖流,那就是爱。我会心疼学生体育课受伤,烦恼学生成绩的下降,骄傲地看着学生走上领奖台,和学生一起为胜利欢呼雀跃„„当他们临将毕业时,我也流下了眼泪。我舍不得和他们一起度过的四年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对教育的这份爱不会因为学生的离开而消失,因为我还要迎来新的学生,这份爱将在他们的身上延续。
26、把视线投向学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听“研究学生”报告有感
语文组
李伟
把视线投向孩子,尊重学生的需求,这是我读完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听罢区教育局张德海副局长“研究学生”报告之后所产生的强烈感受。
再细细品味、深入思索,我更加由衷钦佩雷夫老师和张副局长的高瞻远瞩和深远考量。的确,我们当教师的,过去是不是太多关注“教什么、怎么教”,却很少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想要怎么教、需要教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等等,也明白了我们过去的教学为什么会陷入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为什么不够明显等深层原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尤其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三章节“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深有同感,觉得我们教师就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做学生喜欢的一名教师。那么,如何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呢?我个人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雷夫老师认为“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样做。”他觉得在学校阅读目标上应该首要看见“乐趣”、“热情”、“引人入胜”等字眼,因为这是人们阅读的理由。因此,“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衡量,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我完全赞同雷夫老师的观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今后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沉醉在书籍的海洋中,热爱阅读、学会阅读、终身阅读,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雷夫说“不是说我比我的学生们聪明,但我肯定知道得比他们多,因为我年纪比他们大。在阅读上也是如此,我知道一些他们可能还没接触过的好书。身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有责任把这些书介绍给他们。因为孩子们信任我,所以愿意读我推荐的书。”雷夫不仅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孩子们去阅读。他发现学生喜欢读《哈利·波特》,立刻会建议学生去读奇幻文学作品;他发现学生对演员朗读经典著作着迷,立刻指导其他学生去读有声书,并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他引导孩子们善用图书馆,认为“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最好的办法是带他们到将知识、热忱,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他帮孩子们挑选好书,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分享你自己爱读的书,继续分享这份阅读的乐趣;他帮不会阅读的孩子学会阅读,首先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其次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他引导学生每月都写读后心得,并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他要求学生父母如法炮制、全家阅读,陪同孩子一起读书、讨论,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我觉得这些方法,对我们教师而言,都是重要的阅读指导法宝。
——教学生把阅读与世界连接起来。雷夫认为“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我们的孩子应以此为 38 阅读目的。„„我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这些孩子们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读到雷夫的这些话,我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是为了完成阅读课而让学生去阅读,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要考虑如何去早就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理应教会学生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课本阅读与其他书籍阅读结合起来,把校内阅读与社会阅读结合起来,进而把阅读与世界连接起来,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完全能够自主掌握人生,拥有世界。
一句话:“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理应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27、保有独特的自我
——读《第56号教室》有感
李 冬
在寒假过年之余,我读了校长推荐的《第56号教室》。有感于雷夫老师探索出来的“六阶段”理论帮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这也正对应了美国研究人格问题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等级需要,而雷夫老师在他的那间小小的56号教室里用他的教育智慧改变着学生的人生。
雷夫老师调侃自己没有一点艺术天分,但确实是历史上唯一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老师,他强调一个“艺术” 的基本真理: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加入管弦乐团的孩子们不只学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单簧管,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特别让我钦佩的是他设计的五项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实践性和活动性很强的作业,力求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长期凭空想象,很容易对形象简单化、概念化,雷夫老师引导学生向大师学习,借鉴大师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比如在点、线、面构成组合中,从毕加所到蒙特里安这些世界一流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创作的灵感。例如毕加索把物体打散再重新构成新画面,39 蒙特里安用线条分割色块等,诱发学生创造出有趣的、变化无穷的、充满奇异想象的美术作品来,并且享受着创作过程中的每一分钟。雷夫老师设计的美术作业在技巧方面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全身心的投入,并力争完美。雷夫老师的作业设计做法简单,绝对不会失败,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还能使学生专注于思考和自我概念。
在56号教室里充满笑声和气氛轻松的对话,学生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度过愉快的时光。在一个所有事物都有标准化的世界里,艺术让孩子们保有独特的自我。
28、创造“没有害怕的教室”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黄惠琴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静静地躺在我的床头柜上,每当夜深人静,翻开犹带墨香的书卷,我常常会被一些小故事感动。
本书的书名原意“教书,就像你的头发着火了那样”是出自雷夫老师为学生点燃酒精灯的故事。雷夫老师说:我是那样的投入,以至于根本没有察觉自己的头发着起了火来„„
在雷夫老师谈到许多访客参观了教室后的赞叹时,他说第56号教室因缺乏了害怕而是人惊奇,引起我的深思。
在他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就像雷夫老师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也不会毁灭。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
讲解一次。”
读书,带给人最大的好处是,书本就像一名明镜,你常常可以从镜子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的弱点,也许还能帮助你完善自己的人生。
作为教师,我掩卷长思: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也许我没有雷夫老师那样投入,但是我也曾经自己挑选购买小奖品,对学习优秀和努力学习的学生予以嘉奖;时常鞭策自己为人师表;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许缺乏了坚持,缺少了像他那样的耐心和毅力,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常常生出许多遗憾来。
而雷夫老师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只有信任才能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只有这样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展现出孩子们的活力。
于是我想: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会想要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那我们就要努力建立信任,哪怕个别学生确实存在谎言,请你像雷夫老师那样,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也许只有这样的工作、学习环境才会让我们快乐并幸福着!
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更多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心灵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是微妙的,也是教育过程的完美诠释!
29、创造更多的教育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
社会科学组
张其奎
寒假中,我断断续续看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在这里我看到了教育的魅力,即通过老师的教育努力,去找到成功希望的途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位美国洛杉机的一位小学老师写的,他从事教育25年,接手的学生和我们现在遇到的学生知识差距不大。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班测试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AST)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与信念。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
为本”等课程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也就是每个孩子完善自我过程中自我意识转变的规律,即从“我不想惹麻烦”——到“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最终达到“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的高度。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成才的最好途径。
3月29日,我校老师又听了张德海副局长的讲座,题目是“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张老师以前在嘉定一中教授地理,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学生,能注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智能类型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因而他的地理课学生喜欢,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我本人从教28年多,但我现在对自己工作的展开觉得越来越困难。究其原因是现在学生难教,辛勤劳动后的回报率太低。回想以前的学生,自己要求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现在较多的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家长、老师要他学,而不是他自己要学。如果仔细研究学生,我们会发现,21世纪前后出生的学生,以各种方式向束缚人的陈旧的教育方法,向禁锢学生的升学考试制度挑战,渴望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期望在社会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价值,检验自己的能力。他们愿以独特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多彩的性格去拥有世界;不愿轻信,不愿被人用同一种模式来塑造。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对他人、对社会期望较高,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他们渴望成功,但对成功所要付出的艰辛估计不足,因此他们又显得很脆弱。因此,要调动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要首先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千方百计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张德海副局长的经验有很多共同之处。我觉得至少有四点值得我学习
1、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这个岗位
2、有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
3、认真研究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着力于学生的品格培养,教好书育好人。《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张德海副局长的报告真的教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我希望借用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去创造马陆育才联中更多的教育奇迹。
第二篇: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有感
陈弟芬
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教师的朋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最近开始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从中受益匪浅。虽然我还没有看完整本书,但是粗粗的阅读也让我从中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也包括我在内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原则,而且我还经常告诫我的亲戚老师们。在每开始一届新学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立规矩”,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我有点儿“恶”,慢慢地,他们就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恐惧,这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定的阴影。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榜样,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 学生的老师。
书中讲到: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因为只要孩子们看见老师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所以在多年的“严格”教育中,多数学生还是比较信服我的。
书中也提及:孩子们在接触所有好的坏的事物的同时,都能从中学到知识,吸取教训。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情商的发展,忽略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忽略了孩子与人交往的培养,忽略了让孩子体会快乐体会放松体会温暖,那么一切都是得不偿失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确实需要更用心,运用各种方式点燃孩子的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灿烂夺目的明星。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诗意,会有很多惊喜等着我们。
说实在的,这本书阅读的时候,可能由于翻译,或者本身知识面的问题,有些章节在反复读了以后还是不明就里,但不管怎么说,字里行间仍能看到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激情,还有他不随大流,敢于坚持的人格魅力。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篇:读56号教室的奇迹的心得体会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隐 珠 中 学 王 拓平
空闲之余,翻起《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了几篇,顿觉眼前一亮,于是乎,集中精神读了一遍。过后再翻几次,就被她振撼了。
第56号教室,它其实只是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初中五年级的一间普通教室。霍巴特初中,是美国第二大初中,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而第56号这间教室又小又破,据说有时还会漏雨。但就是在这间教室里,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学生们却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雷夫•艾斯奎斯本人被评为“全美最佳教师”,多年来获得了众多国内外大奖(如: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纽约时报》尊称他为 “天才与圣徒”。而学生们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且在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是雷夫•艾斯奎斯2008年的作品,它详细记叙了雷夫二十多年来当老师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关于这本书,我早有耳闻,选择读它最大的原因也是想知道:一个初中老师是如何把一批资质普通甚至顽劣的孩子培养成才的?
全书18万字,共236页。看完全书,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1、天才都是10%的天赋加上90%的努力。
不要相信捷径,不要相信速成,不要相信不劳而获,这个世界,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正如书中雷夫•艾斯奎斯的原话所说:“天才都是10%的天赋加上90%的努力”,不管是雷夫本人,还是他培养的学生们,其成就和成功其实都来之不易。
以雷夫为例:他在过去的26年里,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第56号教室里,其中许多是工作之外的私人时间。他说:“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我和五年级的学生都会涌进我们那可怜狭小的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他和学生们每天6:30就会提早一小时到校,进行课外的一些学习、研究、活动。每天下午放学之后,他也会安排许多节目(如看电影,排演戏剧,玩乐器),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参加。
对于许多的活动,雷夫和他的学生们都要花许多的时间进行事前准备和具 体实施。
比如:每年,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排演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为此,雷夫会在实际演出的一两年前就选定剧本,在每年7月新学年开课之时起,他和学生们就开始研读第二年4月要演出的剧本。孩子们每周聚会四次、每次一小时,全是利用的课外时间。
再比如:他们为无家可归的游民服务、表演、提供衣物的“喂饱世界计划”一年只执行一次,但是“学生们和我却每天都在努力使计划得以落实”,他们从四月份开始整年都在排演50首圣诞歌曲,以便圣诞节时表演给游民们看。
雷夫说:“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够认识到,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2、得利的教学方法很重要。
书中第二部分“方法”用九个章节详细介绍了雷夫在教育孩子们阅读、写作、数学、品德、历史、体育、自然、艺术、经济学等九大方面的种种方法。有了这些方法,孩子们才能在学业的各方面得到长足进步与发展。非常有参考价值。我认为值得所有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者学习。
3、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更重要。
书中第一部分“家最温暖”,虽然只有两章,但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雷夫在这一章告诉我们:家最温暖,要给孩子爱,给孩子们支持,要以得到孩子的信任为第一要任,要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这里提到了雷夫用26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信念:“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非常凑巧,这与我看过的韩国妈妈全惠星写作的《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中的观点如出一辙。他由此创立了一种叫“道德发展六阶段”的理论,在每一年上课的头一天就把它教给学生们,并鼓励他们终其一生去为之努力和修炼。这六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具体内容请见原书)。
4、如果没有爱和热情,哪会有什么奇迹?
所有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所有的奇迹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有爱和热情。
如果,你仔细看这本书,你会惊讶并感叹雷夫是个多么用心的老师。比如,每年,他都要在十月带全班学生从洛杉矶赶到首都华盛顿进行参观,他细致到会看着地图推测参观某景点当时太阳的位置并据此安排活动,只为了拍出光线最好的相片。
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所说的那样:“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
雷夫在书中说了一句可能许多读者都不会注意的话:“因为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见原书P138)
只为这句话,我都要说:这绝对是个好老师。
因为,有时,评价一个人是否爱你,不是看他为你花了多少钱,而要看他肯花多少时间在你身上。因为,时间最宝贵,时间直接代表着用心与否和在乎与否。如果没有爱和热情,他不会26年如一日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孩子们身上。
如果没有对学生们的爱,如果没有对教师工作的热情,雷夫不会在早年自掏腰包支付学生们旅行的所有费用,为此,他甚至愿意做任何可以找到的兼职工作,哪怕只为为班上学生多筹到一块钱也好。
如果没有爱和热情,他不会在功成名就之后仍坚守在那间破教室里。
看完这本书,我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呀。同时,我也在想,自己,也应该见贤思齐,努力当个好爸爸吧。
2014年5月19日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隐珠中心中学 宋正贵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说它好,恐怕至少有这么三方面的原因:
一、作为同行,这本书给我以心灵的滋养与作者雷夫一样。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
1、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老师。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讲出来,真实地表达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丑。
他还敢于讲美国教育的真话。在书中,他多次例举了自己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学校老师的一些做法,并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批评意见。同时,他也直截了当地对他所在的州进行的“标准化测验”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颇有些鲁迅先生笔下“枣树直刺天空”的感觉。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勇气,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用国家督学,原省教科所成尚荣所长的话说就是“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儿不再赘述。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
3、这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老师。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雷夫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认识到当今“速食”社会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战困难的原因的时候,他果断地提出了“成功无捷径”的理念,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态度;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最可贵的是,他在遇到问题时,绝对不是先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找借口,而是进行积极思考,及时去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摆脱困扰。在他心情的调色盘里,即便是偶然会有灰色,但他也能很快将它涂抹成暖色。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智慧是他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二、作为参与学校管理的人,这本书给我以深刻的启发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常常自然而然地用学校管理者的视角去看待雷夫老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读着这本书,尤其是某些章节的时候,我的内心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觉雷夫老师的很多想法,甚至是做法与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与想法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作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的这些认识,也正是我们学校在实践中所思考的一些东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教室里组织学生开展的“少年创作计划”与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推行的“活页作文”就有不少一致的地方:同样是学生自己的作文,同样需要学生将作文汇编成册,同样需要给书加上封面,编写目录,配上插图。用雷夫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很费功夫,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所以,在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还真有些“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这本书给学校管理者的启发绝非我今天所谈的这些,还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因为时间的关系且作下回分解。
三、作为一名班主任,这本书给我以方法的依靠
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并不是一回事,我也常常感叹自己的“育儿经”储备 不足。这本书恰好是一本很不错的家庭教育书籍,不管怎样,读了它,我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这正如本书的推荐人之一的尹建莉在文中所说的“这本书非常适合家长读,让第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
雷夫老师在书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是不得不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它是本书相当出彩的一部分内容。他提出的“六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我看完这本书后,就把这几句话写下来,压在我女儿平时用的书桌的玻璃下。现在,我已经开始“使用”它了。我发现,用上它后,教育孩子似乎都变得简单多了。
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知道,这本书还传递出不少先进的家庭教育观,教给家长不少方法,例如开家庭读书会等等。我想,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其相通之处的。最后,我还是想用尹建莉在书中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交流——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
第四篇: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模版)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为每一位老师发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假期里,我用了一点时间去阅读,不时的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感动。比如:自序章节——教室里的火;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以及第二部分——方法——促进孩子进步的一些想法。美国一名普通的教师雷夫·艾斯奎特用他特殊的教育方式,凭借着自己二十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把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把第56号教室变成学生温暖幸福的家园,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
读着雷夫老师一个个看似平凡但却用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我们之间的心情感受是如此的相像,我也有着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也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我也有着一颗忠诚教育的心,不厌其烦的教育学生成人成才。在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着不同却又相似的学生,面对着学生不如意的表现和成绩,可以说我都使出了自己所有的耐心和智慧,与学生和谐相处、平等交流,也教育和挽救了部分学生,让他们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老师不断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力量创造出奇迹。面对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上课死板的条条框框等等。要想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首先要考虑具体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灵活性方面,以及教师自身素质是否具备能够在一个教室里进行那么多的课程活动,这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曾几何时,我们也掀起过学洋思的热潮,一节课用5——10分钟授课,剩余的时间就由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自主学习等等,结果根本就与我们职校学生的实际脱节。现在的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用在实训课堂当中去尝试,我在本学期的实训课堂中尝试,似乎也有效果,同学们都愿意动手操作,老师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也很愉快。二年级的实训课程是没有老师愿意上的,学生是调皮一些,但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不嫌弃学生,走在学生中间,跟学生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包容但不纵容他们的坏习惯,其实去上了这个课,也是很开心,因为自己感觉到自己又努力承担了一份责任,并且做的成功,就找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一点点成功感。也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爱是教育的根本。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有低,但是教师对学生要平等相待。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如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这是相互的。对于那些知识底子薄的学生,我们只有倾注深深的爱,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使他们忘却自卑,大胆地寻找自信,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2014年2月20日
第五篇: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教师职业的灵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外人看来,教师这个职业悠闲舒适,不错的待遇、长长的假期,就算是上班的日子,别人也只是看到了你课程表上寥寥几节课。我接触过的凡是接近教师这个职业的人,都会由衷地说:“当老师是辛苦的。”但我想,只有我们教师自身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其中并不只有辛苦这么简单,更多的是身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职责,而“育人”则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也是教师这个职业最有魅力的地方。
一个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来磨炼,十几年来,从最初的懵懂到模仿,到现在更多的是学会自己思考,用更长远的眼光、更广阔的胸怀对待工作。捧起《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认识了大洋彼岸的雷夫老师,才发现自己平日里的一些想法并不是我个人独有的。虽然远在地球两端,虽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同,但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教育者的心是相通的。
“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说的多好,教育是没有捷径的,而“达到真正的卓越”,并不是指拥有掌声和鲜花,是拥有内心的一份宁静和满足。雷夫老师用他的智慧和爱去育人,他的出发点一定不是荣誉,尽管后来他都拥有了。那么多的媒体和杂志热荐这本书,只能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像他这样的好老师太少了,或许说,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默默地守住属于自己的教室,正在朝雷夫所走的方向努力,只是没有雷夫那样的魄力使自己的教育效果那样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正在努力,我希望那些评论家能看到我们日常做的琐事,以及它们对那些小小心灵所产生的影响。
“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是呀,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分数尽管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学校、家庭、社会对分数的重视,让刚进校门的孩子就对分数耿耿于怀,家长就更不用说了。这让教师的工作开展起来困难了许多,无意中也将分数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或多或少的忽略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雷夫老师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它给了我很多启示,我的学生们停留在哪个阶段,恐怕是徘徊在第二三四阶段之间吧,只有少数人能达到第五阶段。仔细回忆一下,平时我的很多话语有问题“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你要„„”“作业全对的奖励一朵红花。”一直以来,这些方法很有效,但雷夫的话很有道理,养成良好的品格并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也不是为了某种奖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需要向雷夫学习,想想办法,如何将外在的刺激转化为学生内心的需求。
“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的学生能给你少许安慰,但是让你灰心的也不在少数。”我很高兴能听到雷夫的大实话,这是教师共同的烦恼,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让你头疼,让你几乎想放弃,但在那关键时刻,我们总能找到追求信念的理由。
雷夫老师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更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愿我们身边多一些雷夫式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