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感[小编推荐]
震撼
喜悦
沉重
————赴重庆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感
宣汉县圣灯中学
符美珍
【内容摘要】
震撼——参加此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最深的心得,颠覆了原有观念;喜悦——培训的内容,最新理念;沉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内容、意义、方法;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团体辅导
回顾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绝大部分学校都简单划给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和科学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一些学校的领导反响强烈,各校老师也深受启发。大家都认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落到实处,引导干预及时、方法正确,那么孩子们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就可能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现将本次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震
撼】
通过此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知识和教授们的很多观念对于一张白纸样的我们是有颠覆效果的,让我非常震撼!
一、不要在“稀里糊涂”的状态中教书了
传统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素质教育”提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青少年在片面的应试教育中产生了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要考取高分的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要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来我在“半梦半醒、稀里糊涂”的状态中教了十年书!
二、健康原来是这么回事
人们在为别人祝福时,经常会祝福他健康、快乐,许多人理解健康时,常常会认为它只是指身体的强健和没有疾商,当然也包括参加学习前的我。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有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一个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个性,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健康原来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做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主体作出良好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
态。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学生。有的学生离开家就感到害怕;见了生人就脸红,不敢说话;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写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这些现象都是适应水平偏低的表现。还有厌学、迷恋网络、自杀等等都是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调节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完成自我实现。
四、育人者先育己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担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社会的力量也是举足轻重的。而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育人者先育己,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五、“神经病”不是“精神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那些令人生气的无法理解的言行,给予一句简单的评价:“神经病!”然而在心理学的字典里,没有神经病,只有变态心理的“精神病”和“神经症”。区分正常与变态心理的三条原则是: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内在一
致性原则(情绪与认知一致);3.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也可以概况为五字区分原则:多;少;不恰当。或者是八字区分标准:1.有无;2.多少(频度);3.长短(持续时间);4.轻重(对正常生活的影响等严重程度)。
若遇到变态心理的学生要及时采取送医,那是教师能力所不及的了。
六、面对校园危机,我们能做什么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校园危机不断上演。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们能做什么?首先,应明确解决危机心理障碍的最好办法是时间。不然就会越忙越乱。危机干预的目标是恢复,只是化解危机心理障碍,使之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其次,危机干预最重要的是对遭遇危机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评估远胜于措施。最后,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基本的解决方法和技术。
【喜
悦】
通过二十天的学习,听了教授们的精彩讲课,遨游于心理学的神秘海洋,我无比喜悦。
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 1.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教育。
2.影响因素
3.学校因素: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教育方式的不恰当;
师生关系对立。家庭因素:家庭结构;教养方式(提倡民主的温暖理解型);
二、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流派与方法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人本来就是变态的。它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其研究对象是潜意识论,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主要对象。其分析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精神分析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精神分析法认为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及其遗留下来的被压抑至潜意识的矛盾冲突就成了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其治疗原理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和痛苦经历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其治疗方法有梦的分析、阻抗分析、移情、解释。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性是空白的,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人是学
会了变态的。他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它将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社会实验法。
行为疗法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不重视过去事件的影响。适应于治疗:神经症(焦虑、恐怖、强迫、PTSD);成瘾行为(酒、药物、网络等);心身疾病(高血压、偏头痛、发烧、头疼、胃疼);社会技能(表达自己、有效互动);人格障碍(冲动等)、口吃、挤眼、咬指甲等不良习惯;精神发育迟滞等。
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正负强化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行为并巩固。如正强化:鼓励、表扬;负强化:冷处理、隔离。惩罚能使行为消失,但是惩罚一定是所有办法中所使用的最后一招。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是环境使人变态的。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
三、关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方法和咨询技术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使其自强自立的过程。
学校心理咨询原则:保密性原则;时间限定的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保持中立的原则;情感限定的原则;量力而行的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室应是一个私密空间,让来访者感觉安全、温馨的
空间。布置应相当讲究,弗洛伊德说过:“在这间屋子里,任何一个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室内应有沙发、挂钟、饮水机、资料柜、纸巾、茶几、绿色植物、风景画。
咨询过程是:(1)建立咨询关系。应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2)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首先确定咨询目标,然后进行判断。判断正常不正常;属于哪种类型;心理问题严重不严重。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最后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3)制定方案。(4)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采用何种理论技术将使其具体情况而定。
【沉
重】
审阅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那么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如何实施和发展呢?虽然我们无力挣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创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环境
1.学校环境熏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地也是学生求学生崖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场所。校园环境美化、绿化结合励志、进取的格言警句,将会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如:“成才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左右一切,自信走向成功。”“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按时吃饭就得吃药了。”“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等等。
2.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调节自己的欲望观;改变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教学方式,要建立多元学生观,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教学幸福感;关心尊重所有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的智力情况及其教育建议;学生个性特点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学习适应性。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课程包括知识讲授和专题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如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个体咨询、专题讲座、学科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等。要让这些活动真正鲜活起来,要有基本的保障。首先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心理讲座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必须是学生需要的,因此对学生信息的收集很重要,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各种形式的调查问卷(纸质的或电子的)都是必须的,而要
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则是一个巨量的工作,有条件的在校生多的学校可配备相应的设施;其次是场地要求,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的配备不可缺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站,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员工作准则、学校心理咨询员工作规程等要有统一具体要求。
(3)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包括: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情绪调节与心理保健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就业心理辅导。
4.注重学科渗透,润物无声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外部的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器”,成为连接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纽带”。
学校对家长进行“亲职教育”,使父母成为合格的称职的家长,提倡父母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和放弃,乐观、自由、快乐地成长。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评价做保障 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制度和管理方法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进程、师资培训、咨询室建设等进行检查,采取检查、调查、与师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
到监督、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完成各项常规工作。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各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好青春期卫生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搞好心理训练,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二篇: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感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感
震撼 喜悦 沉重——赴重庆参加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培训有感 作者:符美珍
【内容摘要】
震撼——参加此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培训最深的心得,颠覆了原有观念;喜悦——培训的内容,最新理念;沉重——对学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概念、内容、意义、方法;学校实施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团体辅导 回顾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历史,绝大部
分学校都简单划给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理论支持和科学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一些学校的领导反响强烈,各校老师也深受启发。大家都认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搞得好、落到实处,引导干预及时、方法正确,那么孩子们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就可能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咨询或行为问题,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现将本次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震 撼】
通过此次学习,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许多知识和教授们的很多观念对于一张白纸样的我们是有颠覆效果的,让我非常震撼!
一、不要在稀里糊涂的状态中教书了 传统的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素质教育提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青少年在片面的应试教育中
产生了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咨询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要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咨询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咨询支配下完成的,而心理咨询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原来我在半梦半醒、稀里糊涂的状态中教了十年书!
二、健康原来是这么回事 人们在为别人祝福时,经常会祝福他健康、快乐,许多人理解健康时,常常会认为它只是指身体的强健和没有疾商,当然也包括参加学习前的我。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有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咨
询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一个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个性,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健康原来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咨询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三、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能做什么
心理咨询健康是指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咨询状况.,主体作出良好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说得通俗点,心理咨询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咨询功能状态。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咨询健康的学生。有的学生离开家就感到害怕;见了生人就脸红,不敢说话;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写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这些现象都是适应水平偏低的表现。还有厌学、迷恋网络、自杀等等都是较严重的心理咨询问题。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就是要调节学生心理咨询机能;开发学生心理咨询潜能,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咨询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咨询素质,帮助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完成自我实现。
四、育人者先育己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担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社会的力量也是举足轻重的。而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咨询健康。教师心理咨询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育人者先育己,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咨询健康的人。
五、神经病不是精神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那些令人生气的无法理解的言行,给予一句简单的评价:神经病!然而在心理咨询学的字典里,没有神经病,只有变态心理咨询的
精神病和神经症。区分正常与变态心理咨询的三条原则是: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咨询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情绪与认知一致);3.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也可以概况为五字区分原则:多;少;不恰当。或者是八字区分标准:1.有无;2.多少(频度);3.长短(持续时间);4.轻重(对正常生活的影响等严重程度)。
若遇到变态心理咨询的学生要及时采取送医,那是教师能力所不及的了。
六、面对校园危机,我们能做什么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校园危机不断上演。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们能做什么?首先,应明确解决危机心理咨询障碍的最好办法是时间。不然就会越忙越乱。危机干预的目标是恢复,只是化解危机心理咨询障碍,使之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其次,危机干预最重要的是对遭遇危机人群心理咨询健康状况的评估,评估远胜于措施。最后,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基本的解决方
法和技术。【喜 悦】
通过二十天的学习,听了教授们的精彩讲课,遨游于心理咨询学的神秘海洋,我无比喜悦。
一、关于心理咨询健康教育 1.内容
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咨询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心理咨询卫生教育和升学与择业的心理咨询教育。2.影响因素 3.学校因素:教师自身的心理咨询健康问题;教师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师生关系对立。家庭因素:家庭结构;教养方式(提倡民主的温暖理解型);
二、关于心理咨询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流派与方法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人本来就是变态的。它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其研究对象是潜意识论,把无意识现象和
内容作为主要对象。其分析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咨询防御机制,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精神分析法是心理咨询咨询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精神分析法认为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及其遗留下来的被压抑至潜意识的矛盾冲突就成了心理咨询疾病产生的根源。其治疗原理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和痛苦经历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启发来访
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其治疗方法有梦的分析、阻抗分析、移情、解释。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性是空白的,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人是学会了变态的。他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它将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社会实验法。行为疗法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不重视过去事件的影响。适应于治疗:神经症(焦虑、恐怖、强迫、PTSD);成瘾行为(酒、药物、网络等);心身疾病(高血压、偏头痛、发烧、头疼、胃疼);社会技能(表达自己、有效互动);人格障碍(冲动等)、口吃、挤眼、咬指甲等不良习惯;精神发育迟滞等。(1)(2)(3)(4)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正负强化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行为并巩固。如正强化:鼓励、表扬;负强化:冷处理、隔离。
惩罚能使行为消失,但是惩罚一定是所有办法中所使用的最后一招。3.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学 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是环境使人变态的。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
三、关于心理咨询咨询
心理咨询咨询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学方法和咨询技术对在心理咨询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援助,使其自强自立的过程。学校心理咨询咨询原则:保密性原则;时间限定的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保持中立的原则;情感限定的原则;量力而行的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咨询室应是一个私密空间,让来访者感觉安全、温馨的空间。布置应相当讲究,弗洛伊德说过:在这间屋子里,任何一个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室内应有沙发、挂钟、饮水机、资料柜、纸巾、茶几、绿色植物、风景画。咨询过程是:(1)建立咨询关系。应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2)制定个体心理咨询咨询方案。首先确定咨询目标,然后进行判断。判断正常不正常;属于哪种类型;心理咨询问题严重不严重。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最后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3)制定方案。(4)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采用何种理论技术将使其具体情况而定。【沉 重】
审阅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学生的不良心理咨询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那么今后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将如何实施和发展呢?虽然我们无力挣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但是学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创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咨询健康的学校环境
1.学校环境熏陶,渗透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地也是学生求学生崖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场所。校园环境美化、绿化结合励志、进取的格言警句,将会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如:成才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左右一切,自信走向成功。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按时吃饭就得吃药了。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等等。
2.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咨询健康的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咨询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咨询健康有重要意义。调节自己的欲望观;改变自己的学生观
和教育教学方式,要建立多元学生观,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教学幸福感;关心尊重所有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1)建立心理咨询健康档案
心理咨询健康档案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的智力情况及其教育建议;学生个性特点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咨询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学习适应性。(2)开设心理咨询健康课程
心理咨询健康课程包括知识讲授和专题训练。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如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小组心理咨询辅导、个体咨询、专题讲座、学科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等。要让这些活动真正鲜活起来,要有基本的保障。首先心理咨询辅导活动课和心理咨询讲座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必须是学生需要的,因此对学生信息的收集很重要,班级设立心理咨询委员、各种形式的调查问卷(纸质的或电子的)都
是必须的,而要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则是一个巨量的工作,有条件的在校生多的学校可配备相应的设施;其次是场地要求,心理咨询咨询室、心理咨询活动室的配备不可缺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站,学校心理咨询咨询室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咨询员工作准则、学校心理咨询咨询员工作规程等要有统一具体要求。1 2 3 4
(3)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包括:学习心理咨询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心理咨询辅导;情绪调节与心理咨询保健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
4.注重学科渗透,润物无声
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外部的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在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学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器,成为连
接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纽带。学校对家长进行亲职教育,使父母成为合格的称职的家长,提倡父母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和放弃,乐观、自由、快乐地成长。
三、学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评价做保障
改革学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评价制度和管理方法是推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定期对学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进程、师资培训、咨询室建设等进行检查,采取检查、调查、与师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监督、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完成各项常规工作。总之,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各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好青春期卫生课、心理咨询健康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咨询,搞好心理咨询训练,以预防和发展
为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稿
留守学生监护人培训会讲稿
同学们,下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话题。近年来,因为学业、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等形成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究其原因,是学业压力,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太弱,是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不能够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寻求帮助,对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是负有责任的,由此可以看出,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及教育是多么的刻不容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 1 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厌学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 2 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 3 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三)挫折适应问题
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当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对学业、前途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是当前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如何减轻的这种压力?
首先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设为中学教育的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四、稚气未脱的,为什么会有过分自律、内心冲动或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呢?
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强调“个人价值”,于是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在这种每个人都在“创造”的氛围中,没有标准,没有模板,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个人的选择。于是父母就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具有理想主义、且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完美理想的机器,使孩子承受重负,“抹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使孩子过着一种规律而秩序化的生活。当以苛刻的外部行为作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
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影响,就说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一些官员腐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仔细想想,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不和谐,而的心理人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还十分脆弱,哪经得起如此大的冲击?
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与婴儿时期形成的焦虑有关。认为自己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靠、无力回天,这种感觉,最容易产生在童年时期,那时如果父母因某种原因,未能给予孩子所必须的温暖、关怀与真诚的爱,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就慢慢地产生“被遗弃、不需要”的感觉。父母无条件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是一切儿童正常身心发展的先决条件,若这些儿童得不到这种赖以生存的爱,心中就开始觉得这个世界可怕、无情、不可靠、不公平等;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孩子们长大后,会变成仇视、反抗、暴力或怯懦、胆小、自卑。5 有些同学常因处理不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也有些学生因朋友越来越少,就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
有这种感觉的孩子不仅会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受任何人的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成为他们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他们依恋和被关注的感觉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五、几种常见的神经症案例分析
(一)强迫症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作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患者能意识到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存在强迫症状的人较多,强迫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不良影响。
1、症状
(1)强迫观念,这是强迫症状在认知方面的表现,是强迫症的原发症状。根据其霎时间上的顺逆可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二类。回顾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迫怀疑,如脑内反复回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等,属强迫回忆;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等,属强迫怀疑。前瞻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担心与焦虑,唯恐发生某件不幸事件。如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得精神病等。另外,强迫观念还可能是强迫联想和强迫性穷思竭虑。如看到小刀回想到割破手,属强迫联想,而强迫性穷思竭虑则表现为脑中总是表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
(2)强迫冲动是强迫症的继发症状,往往是患者为缓解或对抗强迫观念的苦恼而产生的。强迫冲动有称强迫意向,如某学生为回避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在考试时总觉得要大小便,但并不想去上厕所;有的学生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大声辱骂、吵闹或打架,表面上却顺从平静,这些无法克制的冲动是出于对担心受到批评、责骂的对抗。
(二)抑郁症
1、症状
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抑郁症程度较轻,没有重性抑郁的精神症状,患者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6 而且病情较长。
研究表明习得无助现象是抑郁症的核心。
习得无助: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好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赛力格曼的实验(把狗分为三组进行电击实验)。生活中的失败也会导致习得无助。九种症状
1、有抑郁的情绪,情绪上不满意,不开心,不愉快。
2、对日常的活动失去兴趣。
3、没胃口。
4、失眠。
5、心理运动迟缓(思维或动作迟缓)。
6、精力不足。
7、感到无价值和内疚。
8、思维能力降低,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9、自杀的想法或行动。
有五种现象,而且持续两周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患有抑郁症倾向。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直辖市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能力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我们看到,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我们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我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我区评估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具体组织与实施。
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在实际中按计划具体落实。
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工作,按教育局要求培训骨干教师。
四、要重视班级心理教育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在工作中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爱心做学生的心理工作,尤其是做好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工作。
五、开展一些有意的教育活动,利用班队会、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六、每学期进行一次 心理健康讲座,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
七、开展家庭心育活动,利用家长学校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内容和要求,并请家长到学校介绍经验讲讲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达到家庭与学校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班主任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优势与技巧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资料(2010年11月23日)
目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当中,相当部分都是由班主任兼任着。因此班主任也就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优势,同时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技巧,以提高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效。
一、班主任与其它科任老师包括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具体为:
1、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学生。
从自己当上班主任,新学生报到的那一刻起,班主任就几乎与学生在一起。正常情况小循环一带就是三年,而大循环更是一带就是六年。而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六年。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是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很难逃过班主任的法眼。在自己学科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果,还要不时地备学生,及时地根据学情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这也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家长更是把班主任当自己了解小孩情况的可靠信息来源。心理辅导本质是心灵的沟通,有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不仅有利于快速打开心扉,削除心理阻抗,而且有利于迅速找到心理问题。“知学情”是班主任开展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与基础。这是班主任与它科任教师相比开展心理问题的最大优势。
2、班主任的德育功能的实现也要求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
德育与心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班主任做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肩负“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一切的教育手段都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优秀的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之中已经自觉地意识、运用到这一基本规律。“上课是老师,平时是朋友”,就是这种认识的朴素表达。班主任们应将一笔宝贵的工作财富用好用足。
3、班主任与学生容易形成心理认同感。
从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来看,班任与学生学生是紧紧在一起的整体,是利益的共同体。“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已是大家的共识了;学校在日常管理当中也是将班主任的考评纳入班级常规评比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环境,这是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得力武器。
4、班主任具备相当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识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许多班主任都感叹自己没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实上,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学习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的。在教师专业化水平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重新找出课本,给自己充充电,让沉淀已久的知识重新涣发出新的生命力。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做为支撑,班主任的育人行为就不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5、班主任本身比学生年长,知识与阅历相对学生丰富。
什么人适合做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呢?抛开专业知识不讲,丰富的人生阅历就是一条重要的条件。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培训中,明确指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老师一定是一个人生经验丰富的、人事练达、察力敏锐的人。班主任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学生正经历的也是我们曾
1经经历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班主任理应是学生人生的指路人。在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如果能适当的敞开心扉,讲一讲自己曾经的故事,不仅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的技巧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勇敢地担任起学生的心育工作。当然,班主任如果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的技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世界民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健康的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讲求生命品质,全面的健康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仍有还对许多人于心理上的健康还是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讳疾忌医。我们讲正确的意识是正确行为的前提。做班主任更是应该主动消除错误观念,树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意识。事实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名人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疾病。
2、要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成天与天性调皮的学生在一起,如果缺少职业热情,那就很难想象能把教育工作做好。现在有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后的5-7年不可避免会出现所谓的职业倦忌。原先对工作的那份热情与喜爱逐渐消退。如何始终保持高涨的职业热情不仅是学校领导要考虑的事而是教师本人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根本的一条,还是要不断学习钻研,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取得专业成长,增强职业效能感。有了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显得自然而生动,其效果也会事半而功倍。心理辅导就是爱的慈善事业。伟大的文学家冰心讲:“有爱就有一切。”缺少爱的力量,工作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痛苦,对学生而言是可能就是一种折磨。
3、要克服角色冲突。
心理学对角色的定义是指不同的角色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与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辅导老师等都有自己的行为要求与角色定位。当要求一个人同时扮演好几种不同的角色,就不可避免会存在角色冲突,也就是所谓的行为规范矛盾。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却往往会出现冲突。“职业病”一词也由此而来。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角色定位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容易造成角色冲突。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对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的学生,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上纲上线,多一点温情理解。很难想象一个让人生畏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走进学生心灵的辅导老师。
4、要正确把握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人与人是有一定安全的心理距离的。心理学家常常用人与人之间的身体距离来衡量心理的距离。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往往是高高在上。如果班上的学生看到你就远远地避开,那么就可以认为你与学生心理相距甚远。所以就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缩小师生的距离从而达到缩小心理的距离。
5、要注意倾听。
心理咨询项基本的技术之一就是要学会倾听。真正的心理辅导应该是以倾听为其基本特征的,可分成“外在表现上的倾听”和“心理上的倾听”两种。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心理健康的客观保证。学生的心理困扰如果能得到社会系统的及时支持,那么心理问题就能得到宣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猛灌大道理的做法。当与学生的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班主任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心里话。不要轻易打断其谈话内容,更不要动不动就进行是非评价。有时候学生仅仅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不需要你给你提什么具体的建议。你所要做就是静静听,让来访学生感受到你的理解支持。从你的支持中他会汲起前进的力量。
6、要学会共情。
共情即同感,又称“同理心”。它是指辅导教师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当事人的是非得失。辅导目的:要让对方走出情绪的阴影,启发他学会自己思考分析问题,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这也是我们平时讲的心理换位。使用“同感”,即“自他相换”,“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这有利于学生表达出更真实的内在感受,有利于发现学生更内在更全面的矛盾。班主任的“同感”,会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自己人”、“朋友”的感觉。很多时候,仅凭建立起良好的“同感”基础,不少心理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7、要接纳学生。
无条件地接受你的学生。要具备有教无类的思想,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生都是可教育好的,要相信学生都是有发展的潜能与空间,要对教育充满无限的信心与希望。使用接纳技巧,其目的在于使来访学生感到双方谈话无所顾忌,因而愿意敞开心扉说出心底里的话。辅导教师要让学生能充分表达并接纳其表达,包含了以下三项基本技巧: ⑴姿态亲和;⑵语调变化; ⑶适当回应。
8、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与平衡。
班主任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又有谁来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讲助人自助。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咨询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助来访者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二心理辅导教师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得到维护,自已的专业也应该得到成长,自己的生活品质也应该得到提升。所以当我们在接受学生的咨询之后,接受的大多是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的信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我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学会自我摆脱心理烦恼与心理平衡,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建议班主任在自己咨询工作结束之后,要从事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如听音乐、参加文体活动、写咨询笔记等,让负面情绪心理充分宣泄释放出来,而后才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家或投入新的工作之中。
此外,班主任还要有意识地一步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有条件的要适当开展一些团体心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在活动中快乐成长;还要切实注意保密原则;别外不要以为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是万能的,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心理问题一定做到及时转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