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至善文化 追求卓越发展
构建“至善”文化 追求卓越发展
缘起: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就是要与人为善、戒恶扬善,以和为贵、以善为美。我国古代儒家把“义”视为善,重视修养品行;墨家把“利”视为善,讲究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的善是“可欲”,就是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注重人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当今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诚信友善”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国家级开发区的建立和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创业人员、务工人员聚集我校周边,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弟占全体学生的45%以上。由于流动性较大,又缺乏较为系统的教育,他们的品行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陋习多,习惯差,亟需进行全方位的矫正。因此,我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学校文化不仅要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而且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与学校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我校立足海安县礼仪教育办学特色和外来人员子弟较多的现状,大力建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以“至善”为关键词的学校文化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和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不断提升。
一、内涵精髓
“止于至善”,语出自《礼记•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了“止于至善”这句话,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明晰的理解,“止”即达到,“至”就是“最”“极”的意思。“止于至善”就是力求达到极完美的境界,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既定了一个目标,给一个上升到人性本质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至善”的精髓是勤、孝、谦、和、思,勤即勤劳善良,孝即忠孝诚实,谦即谦让恭俭,和即仁爱宽厚,思即好学善思。我们努力将“至善”的内涵和精髓渗透到学校管理、环境建设、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形成“至善”文化理念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活动观等,把“至善”文化变成师生和家长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命状态。
二、行动目标
1.创新“至善”管理,营造民主和谐崇德敬善氛围。2.创设“至善”环境,展示高雅书香人文幸福愿景。3.打造“至善”课堂,践行尊重关爱合作快乐理念。4.实施“至善”德育,强化习善知善行善扬善意识。
我们决心在“至善”管理、“至善”环境、“至善”课堂和“至善”德育的愿景指引下,通过扎实而卓有成效的行动,逐步形成积淀厚重、风貌独特的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至善”文化特色。
三、行动策略
(一)创新“至善”管理 1.打造“至善”学校
我们要进一步明晰办学思想,通过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将“至善”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角落。要努力培育和弘扬开发区小学五种精神:一是彼此成就的团队精神;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三是行胜于言的践行精神;四是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五是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以此积聚校园正能量,弘扬校园主旋律,唱响学校好声音。
2.培养“至善”教师
(1)开展“至善”讲坛活动:一是聘请专家学者向全体教师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二是邀请思想先进、经验丰富、风格独特的一线优秀老师讲述自己的“至善”故事。以此来引导教师坚守教育真谛,履行教师职责,实现教育梦想,努力把爱作为最高的师德,把兴趣作为最好的教学,把研究学生作为最重要的课程。
(2)开展“至善”阅读活动。我们要通过学校推荐及教师自选等方式组织教师深入研读教育教学类、文史哲学类等书刊,并要求他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开展交流,以优化阅读效果。
(二)创设“至善”环境 1.优化环境布置。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打造富有我校特色的“至善”文化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核心文化的形成,我们进一步酝酿学校环境布置、景点设计,实施“一步一景”行动计划,分步布置二十四孝图、弟子规、三字经、经典故事墙,经典书屋书吧,古今中外优秀行善故事,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
2.创建和谐校园。
(1)打造廉洁校园。一是建立“四个不直接分管”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干部人事、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工作机制。二是落实“三重一大”备案制度,“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四种类型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并决定其主要范围及内容,同时报教办备案。三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要在宣传教育中明辨是非,在以案说法中严明纪律,在奖励先进中树立典型。要以零容忍和“一票否决”的态度整治有偿家教、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失范行为,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开发区教师队伍。
(2)打造规范校园。一是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着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有效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建好班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把家长委员会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办学行为督查。要强化法规意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减负措施,规范办学行为。校长室、教导处组织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对节假日违规补课、不执行课程计划、加重学生负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查到底,坚决遏制违规办学行为发生,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水平。三是强化食堂管理。根据《江苏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南》,着力推行“五常六T”食堂管理办法,提高学校食堂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学校食堂物品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食堂物品准入制度,把好食堂物品采买的质量关、数量关和价格关。
(3)打造平安校园。学校不断健全校园安全机制,大力推行 “教育”“执行”“环境”“尊重”的安全理念,做到校园“管理无缝化”“保安警察化”“参与全员化”,完善安全一日一报、全员参与、事故问责与追究等制度。强化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消防演练逃生、食堂规范管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确保不发生一起学校安全责任事故。
(三)打造“至善”课堂 1.深入开展研究
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究、教育考察、现场观摩等有效途径,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研究工作重在真实、朴实、扎实,要带着泥土的芬芳,裹挟着草根的气息。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的起点;研究教材,通晓学科脉络;研究习题,寻求最优解法。
2.努力探索实践
学校围绕《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提出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十二个字的课堂教学三个基本要求,搭建多种平台,通过日常研究活动、网络互动交流、教学案例研发等,尊重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合作教学,唤醒儿童的生命潜能与活力,探索以“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为引领的理想课堂。
3.引导反思提升
林崇德说,“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在精彩处反思,捕捉“智慧火花”;更要在不足处反思,寻找“最佳路径”;既要反思自己的“教之得”,也要反思学生的“学之失”。要组织全体教师结合“至善”课堂教学实践,申报2014年校级微型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引导教师勤反思、勤动笔。
(四)实施“至善”德育
1.开展“文明礼仪月习一礼”实践活动。
围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进一步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2.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我们将引导学生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我们要着力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将“寻善源”与品德课教学、经典诗文诵读、校本实践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将“存善心”与音乐、美术、体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与班级的要求学校的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将“发善言”与文明礼仪常规教育相结合,与语文的摘抄、日记和周记等结合,营造“学校主抓、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3.开展社团活动。
我们要继续依托镇乡村少年宫开展文学社、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班、象棋围棋班等活动。今后,我们还将创造性地开展千人花鼓、千人诵读、千人合唱、千人群舞等活动,努力体现阳光、健康、经典、时尚的时代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
2.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我们要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通过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着力创建书香校园,塑造文雅的教师,培养儒雅的学生,成就高雅的学校。在诵读古诗词的基础上,拟将《三字经》《弟子规》列入一二年级诵读内容,将《千字文》《增广贤文》列入三四年级诵读内容,将《道德经》《论语》列入五六年级诵读内容,实施学生“经典诵读考级制度”,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丰厚“至善”学养、提升“至善”品质。
3.开展节庆活动:
我们要“装点”学校的节日,形成庆典文化传统。要通过入学典礼、散学典礼、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及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活动,把学校的节庆演变成一个难忘的日子、一日丰盛的庆典、一种浓郁的氛围、一段美好的回忆,使得教育生活充满神奇与精彩。“至善”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观念。它催生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潜能发展,更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提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培育和弘扬开发区小学的五种精神——彼此成就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行胜于言的践行精神、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积聚校园正能量,弘扬校园主旋律,唱响学校好声音,“至善”文化必将成为我校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至善”之花必将在我校精彩绽放。
第二篇: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中铁十局西北公司西商项目经理部
随着项目管理在施工企业的逐步推行,项目部已逐渐成为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生产一线的指挥中枢,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展示形象的窗口。近年来,西商项目经理部在全方位抓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不忘抓好项目文化建设。我们以讲究诚信,严细管理,真抓实干,在项目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着力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文化,不但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企业开拓了市场,提高了美誉度,创造了好的社会效益,要做到这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加强精神建设。
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处处体现和谐友爱大家庭温暖的人本理念,发扬项目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把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和潜力,扭转员工“打工族”观念,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打造和谐项目。
1、项目部领导关爱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项目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想办法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把生活区安置在离工地不远的村里,办公室都安装宽带网,配置空调,小太阳,配有热水器,洗涤房配有洗衣机,冬天给每个员
工发放了防冻衣物,夏天为员工送茶送水及送防暑药。项目部设有乒乓球台、羽毛球场、象棋、扑克牌等娱乐设施,为员工业余文体生活提供方便;在工地,安排交通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工地设置饮水、休息、防寒避暑场所,尽可能改善员工的劳动保护条件;在生活上,办好职工的食堂,让员工吃上可口的饭菜;项目部领导经常找员工谈心,只要有员工生病领导一定抽空探望;员工家属来工地探亲,一般都派车接送;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员工一样看待。在高温时,为他们送茶水、送绿豆糖水、送解暑药;严寒时,项目部为他们送保暖衣;逢年过节,我们给他们加好菜,工作苦累时,项目部领导上门谈心,了解疾苦,询问工资是否按时领取等。
2、在关心生活的同时,也注重教育引导,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和干部都细致入微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部有自己的简报,利用板报、书刊、广播,会议等形式宣传企业面临的各种利好形势,让员工看到企业在社会上的美誉度,看到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员工们体会到加快祖国发展,为祖国建设事业做贡献是件十分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3、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这是企业给员工最大的福利,也是员工的一种隐性收入。不学习的人实际上是在选择落后。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渠道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学习和培训的费用方面给员工开绿灯。项目部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晚
上都组织开办职工夜校,鼓励大家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例如工程部门会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员工们讲解施工图纸和规范,让每一名同志都能清晰的了解到工程的进度情况,并且掌握国家制定的施工规范,更好的运用在施工现场,保证工程质量。
二、让所有的业主都了解到我们的品质,信任我们的品质。
作为施工企业,业主就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业主需要的是我们的品质。这种品质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工程的品质。二是指承包商的人的品质。二者俱佳才是业主所想要的。为了使我们的品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我们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是注重员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做文明之师。给员工量身定制统一的服装,配戴工作牌,上班点名签到。住地和工地现场的各种企业标示要和上级要求统一标准。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等。从制度上强制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做精锐之师、文明之师。
2、是管理科学化,切实做到资源配置合理,成本控制得当,全员全过程创优。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并汇编成册,严格按制度办事。努力做到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项目部把种种制度汇编成一个小册子,人手一份,项目部经理定期抽查询问。由于措施合理,落实到位我们所干的工程获得业主的奖励。
3、是讲究诚信,把诚信作为项目部行动的第一准则。我们在项目部建立了业主文化。永远保持对业主的热情和真诚,重合同、守信誉。不做有背合同的事情。即使是做亏损的工程也决不允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隐患。在工期上不能有半点含糊,正确处理好工期与效益的关系,排除一切困难,绝不能拖延工期一分钟。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了解和领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了思想认识,如项目部的一名小车司机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我们只知单纯的开车,不了解提高效益的重要性,不能够理解项目领导的注重文化的意思。可通过学习后,才知道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其重要意义。以后,我会自觉主动地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之中,不但自己做还鼓动身边的人一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贡献我一点微薄的力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业主、监理等有关部门借用他开的小车过程中,他热情、主动、周到、优质的服务,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业主、监理等同志对项目部领导说,从你项目部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位司机的身上,就能看出你们企业的良好素质。
4、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契机做好自我宣传,真正做到我们的品质,你知道,你需要。我们有了好品质,就要想方设法向业主推销。否则再好的宝剑,放在箱子里无人知晓,也就一文不值。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做好企业宣传,利用业主的宣传阵地,做好企业形象宣传。如果我们具备了好的品质,而这种品质
恰好又是业主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和业主就有了共通点,我们也就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起点。
三、加强项目管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推行项目文化,实施管理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举措。创一流管理,打造管理品牌,制度建设是关键。我们不断追求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制定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奖惩制度”、“分包工程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责任制度”、“机械设备、车辆管理制度”、“立功竞赛奖励制度”、“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规定”、“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用制度来激励每一个员工立足岗位,创一流服务。通过实施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奖励办法,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之,项目部注重发挥项目文化建设特色,加强项目文化与项目党建的结合、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坚持以人为本,极力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铸就了项目管理之魂。项目文化正在项目落地生根,已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
第三篇:追求卓越的公司文化战略
追求卓越的公司文化战略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美国伟世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50%)的企业。成立于1994年,总投资额为2.2亿美元,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完备、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饰件专业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座舱系统(含座舱电子)、内饰系统、安全系统、外饰系统和座椅系统等。
一、延锋伟世通企业文化形成背景
在国际市场严重不景气、世界轿车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中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轿车市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市场白热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下,延锋伟世通公司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目标,狠抓企业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建立了以上海为主要的生产基地
要发展,就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相当竞争优势的生产基地。延锋伟世通推进精益生产,全面加强国际质量体系建设,相继通过iso9000等一系列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技术、成本等优势的上海生产基地。公司销售收入从1994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1.3亿元人民币, 是合资前的12.4倍,平均每年以150%的速度递增,利润平均每年以145%的速度递增,2003年预计销售收入为67亿元人民币;自1999年突破性地实现了1500万美元的出口以来,2002年出口创汇实现1.26亿美元,五年里翻了8.4倍。上海生产基地的建设、精益生产和体系建设的推进,“持续化发展、有序化运行、规范化工作、准确化数据”的公司发展需要,要求有一种充满活力而又系统的公司文化支撑并持续推动,以最充分地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求。实践证明,客户量和产品品种虽然减少了,但公司集中力量和资金提升了核心技术和管理,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发展得更快更好。第一次战略运筹的成功,使延锋人明白,战略运筹就是做正确的事,就是集中优势,合理放弃,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从而懂得了搞好战略运筹的重要性。从此,延锋人逐步养成了系统性思考、全局性规划、战略性运作等良好的思维习惯。
2、第二阶段(1998年-2001年),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合阶段 “合资”不仅要汇集国外资金,关键还是要合“智”,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和一流的技术。为了加快公司体系建设和提升开发能力,中方不仅在非核心业务等方面选择了放弃,还在企业总经理职位一事上多次作出让步。延锋的合资条款规定,公司总经理一职由中、外方轮流担纲,每三年轮换一次。但实际情况是,九年里,中方两让总经理。结果三任外方总经理在不同的任期内,发挥他们各自在产品制造、科学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专长,加快了企业发展。
在建设上海生产基地的过程中,延锋伟世通提出“运行有序化、工作规范化、生产精益化、数据准确化”的工作方针,员工积极推进各项体系认证,把按程序处理问题变成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学会了科学的思考问题方法,养成了标准化作业规范化工作的风范,通过了一系列的体系认证。在此阶段,公司结合体系建设实际,推进文化战略策划,提出了愿景目标、七大战略、企业精神等一系列理念,经过中外文化的整合,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初成体系、日趋成熟并不断推进。
3、第三阶段(2002年1月至今),文化与战略的融合阶段
2002年元旦延锋更名为延锋伟世通,标志着“一个平台”战略的全面实施,标志着两个“三级跳”发展战略步入跻身全国、自主开发的第二阶段,文化融合与战略同一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
公司秉承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不断扬弃、永不止步的风格,在公司的战略扩张中认真探求新的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和要求,把握创新特质,探求文化真谛,使公司理念不断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升华,发挥新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文化建设规划,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规范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模式输出,建立母子公司同一运行规则、同一运行风格的高效运行体系。这样,既顺应子公司不断建立的新情况,又深化认知认同,强化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文化凝聚力。
九年的磨合、整合、融合,延锋伟世通的企业文化建设顺应与支撑公司战略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机制,使公司变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为跨越式的发展。
三、延锋伟世通的企业文化推进
(一)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公司发展为依托,在公司战略的筹谋过程中同步推进文化发展战略及其规划,在公司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同步推进理念体系的完善及企业与员工行为的规范,同步推进文化策划手段的创新及其工作机制的完善,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思想观念和行为的保证,为公司与员工的双赢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公司理念系统
愿景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功能。
永不知足、追求卓越是公司的品质,在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不断创新、永续辉煌,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公司不懈的追求和对社会真诚的承诺。公司理念: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不断扬弃、永不止步是公司的文化风格,它秉承了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和特征。公司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不断扬弃,成为世界最好。公司精神:表里如一,崇尚一流。
“表里如一”,突出公司以汽车饰件为主导产品这个特点,强调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强调了产品、服务的形神兼备及公司经济运行素质、人员素质和公司文化的充分完备,是崇尚一流的前提与基础。“崇尚一流”则表达了公司的奋斗目标,不干则已,干则最好,它是“表里如一”必然的归宿和目标。
七大战略:领先的客户满意度;世界级产品完美度;拓展国内、国际业务;通过采用领先的过程、方法,实现灵活和弹性;低成本;优异的企业公民;给员工权与力。七大战略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客户经济时代需求:领先的客户满意度是公司的终极目标;世界级产品完美度包括实务产品和服务。实现世界级产品完美度,需要不断拓展国内、国际业务实现销售,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低成本,需要不断落实员工的发展权、知情权和参与权,提升其素质,激发其活力――给员工权与力;公司是负责的公司,优异的企业公民承担着对社会的应尽责任;上述的一切的实现必须通过采用领先的过程、方法,实现灵活和弹性。公司价值观:卓越来自全方位的满意。
充分体现了公司“表里如
一、崇尚一流”的公司精神,展现了公司注重信誉和诚信的优良品质,只有以“超越用户期望”为目标,追求工作的完美无缺,才能实现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全方位的“满意”,才能成就卓越。行为准则:诚实做人,认真做事。
做人讲究诚信、做事必须踏实,是延锋伟世通人实现公司愿景的保证和风范,是延锋公司精神的必然体现。
工作方针: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仅体现了延锋伟世通人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性格,更体现了延锋伟世通人注重效率、注重质量、注重总结提高的良好风范。思维方式:见木见林,溯本求源。
辩证思维,是实现主客观同一的前提。延锋伟世通要事半功倍,无往而不胜,员工都应养成辩证思维的方式,既看到局部又放眼全局,既注重现在又着眼未来,更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公司发展之路:持续化发展、有序化运行、规范化工作、准确化数据。
公司质量方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使本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
公司环保方针:延锋伟世通将致力于提供一流的汽车饰件系统的同时,不断减少在产品、活动与服务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创建优异的企业公民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解决发展战略的内核,是同公司的战略相互依托互为支撑的。以公司理念群为核心的公司文化构成了公司的灵魂,成为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公司活力的内在源泉,公司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公司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对公司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的推进作用。在2002年上海市质量月活动中,延锋伟世通的外方总经理在上海市质量论坛上就“质量与诚信”作了专题阐述,深刻诠释了“表里如一,崇尚一流”的企业精神,在上海市引起强烈反响。
(三)企业文化运作系统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总和,是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其凝聚力的体现。公司文化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公司发展战略的三大支柱。
第四篇:至善文化传播公司简介
东莞至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东莞至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东莞经济杂志社,是东莞经济杂志社的主要运营部门,是《东莞经济》杂志全国发行广告总代理。我们可运用杂志自身的媒体资源,为企业提供广告服务,更可以依托丰富的媒体行业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品牌形象宣传推广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企业策划包装、公关传播、大型庆典、刊物画册设计制作、经济论坛讲座活动策划执行、社会经济类研究课题定制与策划等业务。
东莞市至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策划执行5届“东莞经济年会”,策划执行多次东莞各类行业、企业、商会活动,为2012年东莞举办的“国家图书馆年会”设计制作会议画册,为上市公司策划执行新闻发布会等活动。
东莞市至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上善若水,大道无痕”为发展理念,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成立于交融的现代文明,以高尚的理念构建共同的愿景,致力于东莞的文化建设,愿为魅力东莞舞袖添香。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步入高速前进的轨道,并依托《东莞经济》杂志积累了深厚的社会资源、客户资源。尤其是为企业做形象策划、包装、宣传方面,公司具有独到的发现眼光与出色的把持能力,能助力企业迈上新台阶,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主营业务
报刊发行;
广告媒介顾问;
刊物画册设计制作;
企业形象推广策略;
财经类论坛沙龙活动策划执行;
社会经济类研究课题定制与策划执行;
品牌宣传、活动策划、企业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企业文化
公司目标:成为华南地区最优秀的媒体综合服务运营商 公司使命: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公司愿景:为企业提供最具性价比,最优质的综合宣传推广服务
战略合作伙伴:
《东莞经济》杂志
《特区经济》杂志
《中国标准化》杂志
东莞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会
成功案例
东莞经济年会
小微企业论坛
创新性社会组织论坛
金匡企业新闻发布会
地&址:东莞市南城胜和路胜和广场D座1202室
第五篇:构建质量战略 追求卓越绩效
构建质量战略追求卓越绩效
【摘要】本文分析了构建质量战略,创建质量文化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探讨了提
升质量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注意点,以期对组织实现卓越绩效有所帮助。
【关键词】质量战略卓越绩效
质量管理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构建质量战略,提升质量管理是追求卓越,实现高增值所必需的过程;同时,也是当前管理提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1.构建组织优秀的质量价值理念
任何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文化沉淀和底蕴,有些是精华需要弘扬,有些是糟粕需要摈弃。而有些组织对文化元素、成功经验和价值理念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或只注重文化价值理念的宣贯,而未落实到制度层面上,因而不能对组织的行为和员工的工作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还有些组织则存在着文化冲突,不同时期进入组织的员工,由于所受的教育水平和工作阅历不同,发生价值理念的碰撞和摩擦,实现融合需要一定的过程;或者,引进的新文化理念与原有的价值理念发生冲突,小则使得组织内部矛盾丛生,抱怨不断,大则使得组织运作出现障碍,影响到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为此,构建与核心价值观相协调的质量价值理念显得十分必要:
①对历史上形成的质量价值观进行必要的梳理与提炼,然后评估是否与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匹配,进行必要的扬弃并注入先进的文化元素,促成其融合,形成新的组织质量文化。对于一些改制重组的组织,不仅仅是资产规模上的整合和扩张,更重要的是导入先进的理念和优秀的组织文化,在整体发展战略上进行策划和构建,促进整体影响力和实力的增强。
②应审视和培育组织走向未来成功的“三个能力”,即技术的把握和创新能力;资源的策划和运用的能力;市场的开发和拓展的能力。关注组织发展的“三个要点”: 即员工对组织的热爱和忠诚;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对组织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③设定组织基本原则和制度,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及外部宣传政策,将组织的质量价值理念落实到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并最终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上,提升组织的软实力,确保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2.规范组织流程,形成战略执行力。
每个组织都是一个协作体系,要想良性发展取决于三个方面: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交流。领导者尤其是组织高级职业经理人,首先要高质量的谋划组织未来发展 1
方向,明确组织的愿景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并有效部署,提升质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使组织体系受控并高效运转。
目前一些组织有所不足的是:一方面,质量战略缺失或仅存于高层领导者的脑子里。现在不少自喻为成功的组织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的成功,而是领导者个人的成功。另一方面,即使有战略,但执行不佳。虽然花费很多精力制定了质量战略,但后续往往没有一层层的深入落实。组织有了战略意识并不意味着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也不意味着有能力去实施。
正确的战略依赖于理性的思维,依赖于组织内部的执行能力,需要从流程上实现系统的、规范的、细致的管理。
①战略的制定应是组织高层管理者理念、眼光、悟性与事实、数据、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必须与市场和环境相适宜,从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
②要把文化的内核植于组织制度之中,所制定的制度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使执行力得以强化。新战略的出台往往是一种变革,必然会涉及到部分既得利益者而产生执行的阻力,如果战略决策机制缺乏权威性,必然无法获得执行时所需的资源配置和员工的支持,效应也将递减。
③战略决定组织,组织跟随战略进行移动。要系统分解战略,将战略与日常运营系统有效衔接;及时对组织的权利、利益分配体系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调整;对战略执行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和改进,实现动态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构建有利于组织均衡发展的质量绩效管理体系
应当“始于战略、构建体系、基于过程、凸显目标、营造环境。”
①建立以质量、成本为核心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处理好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的平衡、收益增长与潜力增长的平衡、外部市场绩效与内部关键过程绩效的平衡。通过定期进行评价,持续实行改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②员工的职业生涯、组织内流程的改善、知识共享与管理、员工满意度的提升等应得到关注与评估。领导者是属下的心灵支柱,也是员工的依托,要安人、安心,努力创造出安定、快乐、具有激情和活力的工作环境。
4.顺应发展,知人善任。
随着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组织举步维艰,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或关门倒闭。究其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往往是很相似:经营层的管理思维没能及时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经验往往成为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个问题我们往往无法回避。
组织的经营运作让贤给更有利于组织长期发展的有作为者,这是组织发展过程中极其正常的现象,培育组织优秀的继任者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个别人担心新来员工能力太强,表现优异,凸显出自身知识与观念的落伍(当然,新来的员工也未必全是优秀的人才),甚至怕影响自身的权威和地位,因而不愿聘用外来的人员,排挤掉能力水平明显较高的应征者,这显然是不合时宜之举。而此对于这个组织来说,其人力素质必然无法提高,进而会制约组织的进步。
5.突出重点环节,提升控制能力
质量不只是组织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更是与组织的各方面有关联。纵观那些被市场无情淘汰的组织,归结起来其原因无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的管理问题,另一个是管理的质量问题,因此,提升质量管理各环节的控制能力非常重要。
① 发挥领导作用,实施管理变革。
管理变革的最大障碍是组织领导的观念、态度和组织文化。许多组织推动管理变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组织领导的真正参与。领导者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仅要发挥好统领作用,更要创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有负责任的管理者,才有负责任的员工。
② 追求顾客契合,铸造质量价值链。
顾客对组织的品牌和产品供应的认同和接纳,是基于组织能持续地服务顾客和提供产品。这包括顾客保留度和忠诚度,顾客与组织增强商业关系的意愿,以及顾客积极倡导并推荐组织的品牌和产品的意愿。组织只有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质量经营战略,对组织的所有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产品、质量、成本、效率、资源的全面优化,铸造起坚固的质量价值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③ 培育质量文化,提高员工契合度。
优秀的组织既要不断改善与质量有关的事和物,更要重视与质量密切相关的人。通过培育质量文化,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用正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草率处理员工的离职,告诉员工组织的未来,员工从感情和理智上为了顾客的利益、组织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而竭尽全力,从而达到管理上的一种新境界。
④ 建立学习型组织,努力进行实践。
知识管理是现代组织的战略焦点之间,也是组织创造、运用、积蓄知识的能力。组织应建立学习型和智慧型的团队组织,赋予员工在质量和创新上的权力,并对取得的成果给予奖励和报酬。
⑤ 加强信息管理,扩大开放程度。
竞争力强的组织往往实施开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提高经营决策的敏捷度和准确度。同时,将来自于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各种信息,定期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质量培训,时刻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⑥ 重视管理创新,增强组织软实力。
组织不仅要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更要重视管理创新,没有管理质量的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把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组织应将已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各种体系进行整合,积极应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如“零缺陷”、“质量问题双归零方法”、“自主管理”等),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确定一条适合组织发展的新路子。
⑦加强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组织,为实现某一目标建立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建立战略联盟就很容易失去竞争优势。因此,组织除了靠自身力量与本行业的对手竞争外,还要联手供应链上所有的相关方组成合作共同体,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彼此默契协作,相互扶持,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顾客在性能、款式、价格、交货期及服务等方面的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以实现有效竞争,最终实现组织的卓越绩效。
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