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稿:伦理底线与道德高标――对近年来几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解读_.
伦理底线与道德高标: 对近年来几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解读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来参加我们的讲座活动。
先看一下我们今天讲座的题目。“伦理底线与道德高标:对近年来几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解读”,这不是一个学术性的题目,也不是一个文学专业的题目。但是,我所要解读的几个网络热点事件,或者发生在教师、学生身上,或者与文学有关。几个热点事件,一是08年“范跑跑”事件;二是10年药家鑫杀人案件;三是质疑韩寒代笔事件。解读的角度,就是伦理道德。并且,我试图在解读的过程中,引申出一些适用于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伦理法则。这同我们每个人,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息息相关。
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这要谈谈我自己。我从2008年开始,喜欢浏览“博客中国”等思想网站,一直关注网络热点事件。特别是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撰写博士论文的同时,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写博客。当然,我写的博客大多数都是思想随笔以及社会评论,特别是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2011年春节到2012年博士毕业,我坚持每周,至多10天,更新一次自己的博客,一年多下来,居然写有十多万字。在这个过程中,我开阔了眼界,磨砺了思想,锻炼了文笔,也结识了许多活跃在网络世界里的思想者。所以,我愿意就这个话题同大家交流,分享我评价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思想观点。
一、范美忠:跑还是不跑,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先看08年“范跑跑”事件。这件事发生的大背景是“5·12”汶川大地震,这是那场大灾难中的一个小插曲。
范跑跑,原名范美忠,四川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原为都江堰市光亚中学一名语文教师。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范美忠正在课堂上讲课,据描述,当时课桌晃了一下,范美忠认为是轻微地震,叫学生不要慌。但话没说完,教学楼猛烈震动起来。范美忠猛然意识到这是一场大地震,马上冲向楼梯,一口气跑到了学校操场。后来,他发现自己是第一个跑出来的人,等了好一会儿,才有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操场。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网站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他在文中记载了一段他与学生的对话。他对那些对他表示失望的学生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范美忠这些话,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招来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他本人则被网友讥笑为“范跑跑”。
2008年6月7日,凤凰卫视中文频道“一虎一席谈”播出《范美忠不顾学生逃跑是不是失职?》专题节目。在节目中,网络评论家郭松民与范美忠辩论时情绪激动,暴跳如雷,甚至中途几次愤怒离场。他对范美忠的言行大加指责,频频使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人身攻击。这件事让舆论漩涡中的范美忠赢得不少同情分,而郭松民则被众多网友嘲笑为“郭跳跳”、“郭道德”、“伪君子”。
面对以上复杂的伦理问题,我们恐怕无法做出谁是谁非的简单判断。这里需要引入两个伦理学概念:一是伦理底线,二是道德高标。但我无法给出这两个概念的精确定义,只是对其含义进行大致不差的解释说明。伦理底线就是人的行为的基本规范。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那么,人类所遵循的底线伦理有哪些呢? 1993年世界宗教议会通过《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确立了世界性伦理的两项基本的要求,即“每一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以及四条不可取消的行为指令,即1一种非暴力和敬重生命的文化:“不可杀人”——“尊重生命”!2一种团结的文化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不可偷窃”——“处事正直,办事公平”!3一种宽容的文化和诚实的生活:“不可撒谎”——“言行都应诚实”!4一种男女之间权利平等与伙伴关系的文化:“不可奸淫”——“彼此尊重,彼此相爱”!以上两项基本要求和四条行为指令,就是人类行为的伦理底线,简单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偷窃,不可撒谎,不可奸淫”。
道德高标则要求人的品德和言行远远超越于一般伦理道德之上,成为人们所景仰的理想人格、道德楷模和德行典范。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公无私”、“见义忘利”、“舍己为人”等等,都是种种道德高标。比如我们都熟悉的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成为可供他人学习的道德模范。
事实上,在我国建国以来的道德实践中,有一个强大的树立和倡导道德高标的传统:从学雷锋、学焦裕禄、学孔繁森、学孟二冬,一直到“感动中国”,都是如此。相对而言,伦理底线则强调得比较少,特别是在“不可撒谎”这一点上,强调得远远不够。比如,大家都知道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是却留下了几百张照片。修汽车、打手电筒看毛选(图片等几张照片,更是引发很多人的质疑。
我们不否认雷锋作为道德高标的伦理学的价值,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道德高标与伦理底线不是一回事,二者是有区别的。过于强调道德高标而忽视底线伦理,特别是在社会公共领域之内撒谎,会给社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比如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放卫星。(图片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评判一下范美忠的逃跑行为。从底线伦理角度,范美忠没有突破任何底线,在这一点上没有问题;当然,范美忠的行为不高尚,他自己也承认不高尚。但是,一个人必须要高尚吗?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应该由个体自觉、自愿地追求,而不应该被他人、被社会所强迫。郭跳跳之所以为众多的网友所唾弃,就是因为他太习惯于挥舞着道德的大棒来砸人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的一条基本伦理学原则,那就是:伦理底线每个人都必须遵守,道德高标则应该由公民个体来自愿追求。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也不能忽略。那就是范美忠特殊的教师身份。可以这样说,作为普通人的“范先生”可以跑,但是,作为有职责在身的“范老师”不能跑。这涉及到职业道德和教师伦理的问题,很多网友都谈到这一点。鄢烈山先生写有一篇《“范跑跑”事件的要害是什么?》,文章观点很有代表性。他
说: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职责”意识(即由工作产生的契约意识。有了职责意识,医生护士不仅不会在疫情袭来时临阵脱逃,平时也会善待病患者;有了职责意识,工农兵学商都会各尽职守,做好份内事。这应该是一个社会底线和共识,它比唱“大公无私”的道德高调或反道德的“本能”低调都更有利于社会发展与和谐。
这样看来,范美忠由于社会职责、教师责任所在,是应该留下来照顾学生的。当然,这不是说教师比学生“高尚”,而是由于职责所在,教师所遵循的伦理底线比一般人更高。特别是范美忠,他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他在课堂上付有一定的监护之责。
二、药家鑫:13张奖状PK“激情”八刀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晚上11点左右,药家鑫驾车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区附近,撞倒前方骑电动车的女工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因为害怕张妙记下他的车号,产生杀人灭口之念。他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对倒地的张妙连捅八刀,致其当场死亡。杀人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10月23日,他在父母陪同下自首,向专案组民警交代了犯罪事实。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2011年6月7日,药家鑫的死刑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
这就是药家鑫驾车肇事杀人案的始末。我们都知道杀人有罪,这样的极端事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有时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终生的极端行为,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药家鑫杀人案,得到了全国多家媒体的积极关注,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很多人因为对这个案件的评论而卷入舆论的漩涡。
A、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她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说,药家鑫的“激情八刀”是一种发泄内心压抑的机械行为,因为他自小被强迫练琴,心中有委屈:“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动作,和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是一个同样的动作……这个刺的行为实际上就类似于砸
琴。”这样的言论为她招来铺天盖地的骂声。人们纷纷指责她把药家鑫的杀人动作用弹钢琴来解释,是在为药家鑫的杀人动机辩护。后来李玫瑾解释说,她只是从青少年犯罪心理角度解释药家鑫杀人动作背后的心理成因,却被众人理解成为药家鑫开脱罪名。虽有这样的解释,但药家鑫的辩护律师的确是从“激情杀人”角度为药家鑫做辩护的。(激情杀人,就是激情杀人,与预谋杀人相对应,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激情杀人比预谋杀人在量刑上要轻。
B、再比如北大教授孔庆东。他在第一视频新闻网《孔和尚有话说》的节目中评论说,药家鑫就是个坏学生,“(药家鑫长得就像杀人犯”,“(药家鑫名字就是杀人犯”,“跑到天涯海角把你满门抄斩才是严肃的法律”。尽管李玫瑾的言论引发很大争议,但毕竟还是某种专业分析;孔庆东在这里则完全是在泄愤,在拍砖。但孔庆东的极端言论,竟也赢得网上一片叫好声。
C、还有南开大学副教授熊培云。他以一篇《比死刑更可怕的是不宽容》引起广泛的争论。他在文章中写道:“比死刑更可怕的是此社会无宽恕、无对生命之敬畏。”“若我被杀,宽恕杀我者,善待他,他的生命里有我余生。”他批评
我们这个国家,“暴戾之气是随处可见的”;并期待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宽容与和解精神。熊培云的声音是文明的,是高尚的,但是,因为超前而孤独。
这里我们需要普及一点知识,就是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死刑的保留与执行,是备受非议的。被判处死刑的犯人越来越少,并最终取消死刑,这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得到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支持的世界反对死刑大会已经召开了五届。在今年6月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反对死刑大会闭幕式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维•皮莱发表声明:“联合国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所有情况下废除死刑。死刑的存在与基本人权,特别是生命权,是难以调和的。”“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废除或不执行死刑。在国际层面,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讨论最终废除死刑的意愿。”
熊培云就是一个死刑废除论者。虽然他在国内不乏同道,但在药家鑫恶性杀人案件的社会背景下提倡死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另外一位死刑废除论者杨恒均,在这件事情上则更尊重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他在微博中说:我本人不支持死刑,要求废除,但如果同期的杀人犯都被判了死刑,而就因为药是大学生,而且杀人的时候特别“激情”,捅刀子的时候像钢琴连弹一样无法停下手来,事后还得到了舆论支持,就不判死刑,可能会让其他的死刑犯“死不瞑目”吧。当然,我不是法律工作者,这个要由法官决定。
但不管怎样,国内舆论杀声一片的暴戾之气,的确值得人们忧虑和警惕。D、最后,还有据说是药家鑫师妹的李颖。2011年4月3日起,有个被传为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的帖子在网上疯传。李颖在回帖中,力挺药家鑫说:“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他妈的也捅,真是舆论都向着受害人,怎么没有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号~”李颖这番言论,遭到众多网友一致谴责。有教育专家表示,“现在许多大学都只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一现状,并不是哪个学校的个案,而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李颖出现这样的言论,是中国教育最危险的信号。”西安音乐学院后来有个公开说明:“经核实:我院在校学生中没有李颖其人。为慎重起见,又查阅了我院历届毕业生名单,有1位叫李颖的,已毕业离校。”
且不说李颖等人的是非不分,药家鑫得到自己同学的支持却是事实。在药家鑫庭审过程中,他的辩护律师向法庭提交了药家鑫上学期间的13张奖状,以及药家鑫校友、同学、邻居的4份请愿书,要求法院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13张学校奖励证书同杀人灭口的“激情八刀”相比,未免太过苍白了。并且,用学校颁发的奖状来为杀人犯脱罪,在司法上简直就是一场闹剧。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司法判决所针对的仅仅是某个人一时一地的特殊行为,而非这个人整体上的人格品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雷锋恶意杀人了,如果某个曾经感动中国的人恶意杀人了,那么,他们先前的高尚德行能否成为某种“免死铁券”,成为可以减免司法惩处的护身符?显然不能。
同样,现代普适伦理的评判对象,更侧重于人的一时一地的特殊行为,而非个体或群体的人本身。这是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第二个重要的伦理学原则。
针对人的特殊行为做评价,而非从整体上来评判某人或某个人群的道德品质,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而非“对人不对事”。这是现代普适伦理区别于传统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
比如我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在评判对象上,就是“对人不对事”。从《论语》开始,儒家学者就热衷于“君子”与“小人”之辨,把社会上所有人从德行上分为两大类,要么是高尚的君子,要么是卑鄙的小人。皇帝有明主,有昏君;大臣
有忠,有奸;普通士人则有贤,有不肖。这样二元对立、非善即恶的伦理评判,在道德实践中会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个人一旦被评判为君子,即便德行有失,后人也往往为之百般辩解,甚至“为贤者讳”;而一旦被评判为小人,就算有高尚的义举,也往往被视为沽名钓誉,甚至“别有用心”。
如果是“对事不对人”,用现代普适伦理来评判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仅仅针对人的行为,而非以偏概全地评判“君子”和“小人”或者“好人”与“坏人”,这种伦理评判更客观,更公正,也更有现实可行性。
三、韩寒:代笔非小事,对质疑的回应亦非小事
韩寒,相信大家对他都很熟悉,在座各位中应该有不少他的忠实粉丝。在2012年初他被质疑“代笔”之前,韩寒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个让人崇拜的天才。
韩寒首先是一位作家,而他走上创作之路颇有传奇色彩。他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在上海市松江二中读高一时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在参加复赛时,韩寒因故迟到,主考官单独为他出题考试,他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后来,韩寒因期末考试七门功课不及格被留级,两次留级后退学。在学期间,韩寒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三重门》,1999年出版后畅销一时,大获成功。之后,韩寒又陆续发表了《零下一度》、《就这么漂来漂去》、《长安乱》、《光荣日》、《他的国》等散
文、小说作品。韩寒2005年开通博客,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了一系列时政评论,很多文章引起很大社会关注乃至论战。
韩寒还是一位杂志编辑。2009年主编《独唱团》杂志,销量超过两百万册,后来因故被停刊。韩寒现为《一个》杂志的监制及主编。
韩寒同时是一个赛车手。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共获六次全国顶级职业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是中国唯一一位拉力赛和场地赛双料年度冠军。
不仅如此,韩寒还涉足了音乐领域。2006年9月底发行了个人首张唱片《十八禁》,担任其中所有歌词创作。2010年韩寒友情参演胡戈的短片《动物世界宅居动物》。此外韩寒还参加演出了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海上传奇》。
总之,韩寒是一个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天才人物。并且,韩寒刻意把自已打扮为一个叛逆者、一个体制外的反对者、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乃至公共知识分子,这让他拥有来自民间社会的广泛支持,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我们不妨看一下近些年韩寒所获得的个人荣誉: 2008年,接受公盟法律中心颁发的“公民责任奖”;
2009年,当选天涯势力之年度网络十大写手称号;当选《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当选《亚洲周刊》2009年度风云人物;入选时代周报“时代100人—2009推动中国进步100人”;
2010年,当选为“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被环球日报评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之一;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一百人”;入选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等等。
2012年初,韩寒被人质疑“代笔”,也就是说,有人认为署名“韩寒”的作品并非出自作为赛车手、大众偶像的韩寒之手,而是作者另有他人。这一质疑引发了中国互联网上一场大争论,激烈而持久。
我们首先追溯一下这一质疑事件的主要过程。
2012年1月15日,IT评论博主麦田在新浪博客贴出文章《人造韩寒:关于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质疑韩寒的成功是通过作弊、代笔和团队包装等不
正当的手段获得的。他提出的主要证据有: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负责给韩 寒出题的李其纲与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校友、著名出版商路金波对韩寒的包装、韩寒的 13 篇博文发表的时间与赛车时间重复,等等。他的这一质疑在网络上可 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1 月 16 日,韩寒写有《小破文章一篇》作为回应,声称: “如果任何人可以 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均奖励人民币 2000 万元。” 范冰冰力挺韩寒,在上述悬赏金额基础上又追加了 2000 万。1 月 18 日,麦田发布《三重疑——兼答韩仁均韩寒路金波诸君,喔,还有 范冰冰》一文,又提出多项韩寒“代笔”的新证据。同时,打假斗士方舟子加入战团。1 月 18 日方舟子在微博中称,韩寒一边 悬赏,一边删除自己的博客,“没有诚意”。因为韩寒把从 2006 年 12 月 13 日到 2007 年 9 月 18 日长达 9 个多月的博客文章全删了。随后,韩寒在 18 日《正常文章一篇》中,为自己辩解,大骂方舟子: “利用 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披着质疑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并且,他还 讽刺方舟子的秃头,讽刺麦田性能力不足老婆偷人,对二人进行人身攻击。很快麦田顶不住韩寒的反击,18 日夜,麦田在微博向韩寒、韩仁均等人道 歉,称最近几天对韩寒的质疑证据不足,并表示愿承担此次质疑行为的所有责任。韩寒表示接受道歉。但方舟子对韩寒却是不依不饶,质疑到底。他连续发表多篇 文章,坚信韩寒的文章确实有“代笔”之嫌。他的质疑方法主要是针对韩寒的作 品做文本分析,认为《书店》、《求医》、《三重门》等韩寒早期的著作,不可能出 自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之手。方舟子的观点,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针对愈演愈烈的“代笔”质疑,韩寒于 1 月 25 日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当年他 撰写《三重门》的所有手稿,并决定将手稿出版成书,共 700 页左右,定价 10 元,名字叫《光明和磊落》。1 月 29 日,韩寒发表文章《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 为呈堂证供》,表示会利用创作手稿进行法律诉讼。2012 年 2 月 3 日,韩寒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方舟 子等人的言论对他造成名誉侵权。几天后,韩寒方面撤销了上述诉讼。2 月 10 日,上海市金山区法院在官方微博上公布,“2 月 6 日,我院收到韩寒、韩仁均 起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侵害名誉权
案件的起诉材料。今天下午,韩寒、韩 仁均的委托代理人以需调整起诉状内容为由,取回了上述材料。” 之后方舟子继续质疑,韩寒不再回应。但这件事并未因此结束,文学界、媒 体界许多人都加入战团,或者质疑韩寒,或者力挺韩寒。综合双方的观点以及所出示的证据来看,我本人更倾向于质疑者一方。韩寒 “作家无法自证”的说法恐怕没有什么道理。我们在座各位都是学文学专业的,热爱写作的同学应该不在少数。我们都明白,作家笔下的原创作品,就像他自己 的孩子一样,作家自己最清楚。也就是说,作家能够清楚地说明自己原创作品的 产生过程,并展示相关知识储备及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不能说明创作过程,不能 展示创作能力,那么,作品的原创性就值得怀疑了。然而,从韩寒所公开的手稿 以及韩寒谈论文学的视频来看,并不能很好地做到以上两点。从韩寒提供的手稿图片来看,他的《三重门》手稿只是整整齐齐的誊写稿,而不是经过反复修改、涂抹的草稿,并不能说明作品的创作过程,因此并不能成 为原创作品的充分证据。从韩寒接受访谈的视频来看,韩寒谈到文学时往往支支 吾吾,窘态百出,不像是一个原创者谈论自己作品时的表现。当然,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不是今天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代笔不是一件小事情,而韩寒对于质疑者的回应,同样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有 风度的写作者,在面对类似质疑时,应该站出来做一系列演讲或接受深度访谈,说明自己的创作过程,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消除社会质疑,更 是一个作家宣扬自己的价值理念,扩大自己社会影响的好机会。然而,韩寒做了 一些什么呢?他赌咒发誓,砸钱悬赏,开口骂人,起诉然后撤诉,可以说是一错 再错。这样的表现,不仅不能消除质疑,只能让人更质疑。这样的表现,更让人 对一个天才作家,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表示失望。作为八零后的偶像,作为一个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公共人物,韩寒在 这次事件中理应表现得更有涵养、更有风度一些。这涉及到一个写作者的诚信问 题,涉及到“不可说谎”这一伦理底线。这里更涉及到基本的责任伦理问题,涉 及到“权责一致”这一现代伦理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政府官员、商界精英以及公共知识分子,拥有很大的政治权、经济权和话语权,他们所遵从的伦理底线,理应比普通人要高。因为,我们有理由要求,他们的一 言一行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是良性 的。这里我们引申出第三条现代伦理原则,那就是权责一致,权力越大,责任越 大。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公共人物,他们所遵循的伦理底线比普通人要高。韩 寒作为一个天才、多产、多才多艺的作家,毫无疑问是一位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 公共人物,有风度地回应批评和质疑理所应当。特别是,如果韩寒不自诩天才,我们也不会拿天才的标准要求他;如果韩寒不曾打扮成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我们 也不会对他泼皮无赖的做法过于失望。今天我们解读了近年来三个网络热点事件,引申出三条现代伦理原则。我们 对于这些热点事件的评价可以见仁见智,有自己不同看法,但我希望大家都能在 基本伦理原则上达成共识。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社会热点问题可以适当关注,但不要把过多 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我们现在的任务还主要是学习,是读书。我们应该把主要 时间和精力放在读书上,特别是读那些经典著作。最后,引用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 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谢谢大家!2013 年 11 月 4 日。
第二篇:讲稿:伦理底线与道德高标——对近年来几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解读
伦理底线与道德高标: 对近年来几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解读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来参加我们的讲座活动。先看一下我们今天讲座的题目。“伦理底线与道德高标:对近年来几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解读”,这不是一个学术性的题目,也不是一个文学专业的题目。但是,我所要解读的几个网络热点事件,或者发生在教师、学生身上,或者与文学有关。几个热点事件,一是08年“范跑跑”事件;二是10年药家鑫杀人案件;三是质疑韩寒代笔事件。解读的角度,就是伦理道德。并且,我试图在解读的过程中,引申出一些适用于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伦理法则。这同我们每个人,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息息相关。
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这要谈谈我自己。我从2008年开始,喜欢浏览“博客中国”等思想网站,一直关注网络热点事件。特别是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撰写博士论文的同时,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写博客。当然,我写的博客大多数都是思想随笔以及社会评论,特别是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2011年春节到2012年博士毕业,我坚持每周,至多10天,更新一次自己的博客,一年多下来,居然写有十多万字。在这个过程中,我开阔了眼界,磨砺了思想,锻炼了文笔,也结识了许多活跃在网络世界里的思想者。所以,我愿意就这个话题同大家交流,分享我评价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思想观点。
一、范美忠:跑还是不跑,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先看08年“范跑跑”事件。这件事发生的大背景是“5·12”汶川大地震,这是那场大灾难中的一个小插曲。
范跑跑,原名范美忠,四川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原为都江堰市光亚中学一名语文教师。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范美忠正在课堂上讲课,据描述,当时课桌晃了一下,范美忠认为是轻微地震,叫学生不要慌。但话没说完,教学楼猛烈震动起来。范美忠猛然意识到这是一场大地震,马上冲向楼梯,一口气跑到了学校操场。后来,他发现自己是第一个跑出来的人,等了好一会儿,才有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操场。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网站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他在文中记载了一段他与学生的对话。他对那些对他表示失望的学生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范美忠这些话,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招来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他本人则被网友讥笑为“范跑跑”。2008年6月7日,凤凰卫视中文频道“一虎一席谈”播出《范美忠不顾学生逃跑是不是失职?》专题节目。在节目中,网络评论家郭松民与范美忠辩论时情绪激动,暴跳如雷,甚至中途几次愤怒离场。他对范美忠的言行大加指责,频频使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人身攻击。这件事让舆论漩涡中的范美忠赢得不少同情分,而郭松民则被众多网友嘲笑为“郭跳跳”、“郭道德”、“伪君子”。
面对以上复杂的伦理问题,我们恐怕无法做出谁是谁非的简单判断。这里需要引入两个伦理学概念:一是伦理底线,二是道德高标。但我无法给出这两个概念的精确定义,只是对其含义进行大致不差的解释说明。伦理底线就是人的行为的基本规范。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那么,人类所遵循的底线伦理有哪些呢?1993年世界宗教议会通过《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确立了世界性伦理的两项基本的要求,即“每一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以及四条不可取消的行为指令,即1)一种非暴力和敬重生命的文化:“不可杀人”——“尊重生命”!2)一种团结的文化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不可偷窃”——“处事正直,办事公平”!3)一种宽容的文化和诚实的生活:“不可撒谎”——“言行都应诚实”!4)一种男女之间权利平等与伙伴关系的文化:“不可奸淫”——“彼此尊重,彼此相爱”!以上两项基本要求和四条行为指令,就是人类行为的伦理底线,简单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偷窃,不可撒谎,不可奸淫”。
道德高标则要求人的品德和言行远远超越于一般伦理道德之上,成为人们所景仰的理想人格、道德楷模和德行典范。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公无私”、“见义忘利”、“舍己为人”等等,都是种种道德高标。比如我们都熟悉的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成为可供他人学习的道德模范。
事实上,在我国建国以来的道德实践中,有一个强大的树立和倡导道德高标的传统:从学雷锋、学焦裕禄、学孔繁森、学孟二冬,一直到“感动中国”,都是如此。相对而言,伦理底线则强调得比较少,特别是在“不可撒谎”这一点上,强调得远远不够。比如,大家都知道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是却留下了几百张照片。修汽车、打手电筒看毛选(图片)等几张照片,更是引发很多人的质疑。
我们不否认雷锋作为道德高标的伦理学的价值,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道德高标与伦理底线不是一回事,二者是有区别的。过于强调道德高标而忽视底线伦理,特别是在社会公共领域之内撒谎,会给社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比如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放卫星。(图片)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评判一下范美忠的逃跑行为。从底线伦理角度,范美忠没有突破任何底线,在这一点上没有问题;当然,范美忠的行为不高尚,他自己也承认不高尚。但是,一个人必须要高尚吗?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应该由个体自觉、自愿地追求,而不应该被他人、被社会所强迫。郭跳跳之所以为众多的网友所唾弃,就是因为他太习惯于挥舞着道德的大棒来砸人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的一条基本伦理学原则,那就是:伦理底线每个人都必须遵守,道德高标则应该由公民个体来自愿追求。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也不能忽略。那就是范美忠特殊的教师身份。可以这样说,作为普通人的“范先生”可以跑,但是,作为有职责在身的“范老师”不能跑。这涉及到职业道德和教师伦理的问题,很多网友都谈到这一点。鄢烈山先生写有一篇《“范跑跑”事件的要害是什么?》,文章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说: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职责”意识(即由工作产生的契约意识)。有了职责意识,医生护士不仅不会在疫情袭来时临阵脱逃,平时也会善待病患者;有了职责意识,工农兵学商都会各尽职守,做好份内事。这应该是一个社会底线和共识,它比唱“大公无私”的道德高调或反道德的“本能”低调都更有利于社会发展与和谐。
这样看来,范美忠由于社会职责、教师责任所在,是应该留下来照顾学生的。当然,这不是说教师比学生“高尚”,而是由于职责所在,教师所遵循的伦理底线比一般人更高。特别是范美忠,他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他在课堂上付有一定的监护之责。
二、药家鑫:13张奖状PK“激情”八刀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晚上11点左右,药家鑫驾车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区附近,撞倒前方骑电动车的女工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因为害怕张妙记下他的车号,产生杀人灭口之念。他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对倒地的张妙连捅八刀,致其当场死亡。杀人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10月23日,他在父母陪同下自首,向专案组民警交代了犯罪事实。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2011年6月7日,药家鑫的死刑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
这就是药家鑫驾车肇事杀人案的始末。我们都知道杀人有罪,这样的极端事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有时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终生的极端行为,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药家鑫杀人案,得到了全国多家媒体的积极关注,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很多人因为对这个案件的评论而卷入舆论的漩涡。
A、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她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说,药家鑫的“激情八刀”是一种发泄内心压抑的机械行为,因为他自小被强迫练琴,心中有委屈:“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动作,和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是一个同样的动作……这个刺的行为实际上就类似于砸琴。”这样的言论为她招来铺天盖地的骂声。人们纷纷指责她把药家鑫的杀人动作用弹钢琴来解释,是在为药家鑫的杀人动机辩护。后来李玫瑾解释说,她只是从青少年犯罪心理角度解释药家鑫杀人动作背后的心理成因,却被众人理解成为药家鑫开脱罪名。虽有这样的解释,但药家鑫的辩护律师的确是从“激情杀人”角度为药家鑫做辩护的。(激情杀人,就是激情杀人,与预谋杀人相对应,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激情杀人比预谋杀人在量刑上要轻。)
B、再比如北大教授孔庆东。他在第一视频新闻网《孔和尚有话说》的节目中评论说,药家鑫就是个坏学生,“(药家鑫)长得就像杀人犯”,“(药家鑫)名字就是杀人犯”,“跑到天涯海角把你满门抄斩才是严肃的法律”。尽管李玫瑾的言论引发很大争议,但毕竟还是某种专业分析;孔庆东在这里则完全是在泄愤,在拍砖。但孔庆东的极端言论,竟也赢得网上一片叫好声。
C、还有南开大学副教授熊培云。他以一篇《比死刑更可怕的是不宽容》引起广泛的争论。他在文章中写道:“比死刑更可怕的是此社会无宽恕、无对生命之敬畏。”“若我被杀,宽恕杀我者,善待他,他的生命里有我余生。”他批评我们这个国家,“暴戾之气是随处可见的”;并期待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宽容与和解精神。熊培云的声音是文明的,是高尚的,但是,因为超前而孤独。
这里我们需要普及一点知识,就是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死刑的保留与执行,是备受非议的。被判处死刑的犯人越来越少,并最终取消死刑,这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得到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支持的世界反对死刑大会已经召开了五届。在今年6月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反对死刑大会闭幕式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维•皮莱发表声明:“联合国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所有情况下废除死刑。死刑的存在与基本人权,特别是生命权,是难以调和的。”“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废除或不执行死刑。在国际层面,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讨论最终废除死刑的意愿。”
熊培云就是一个死刑废除论者。虽然他在国内不乏同道,但在药家鑫恶性杀人案件的社会背景下提倡死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另外一位死刑废除论者杨恒均,在这件事情上则更尊重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他在微博中说:我本人不支持死刑,要求废除,但如果同期的杀人犯都被判了死刑,而就因为药是大学生,而且杀人的时候特别“激情”,捅刀子的时候像钢琴连弹一样无法停下手来,事后还得到了舆论支持,就不判死刑,可能会让其他的死刑犯“死不瞑目”吧。当然,我不是法律工作者,这个要由法官决定。
但不管怎样,国内舆论杀声一片的暴戾之气,的确值得人们忧虑和警惕。D、最后,还有据说是药家鑫师妹的李颖。2011年4月3日起,有个被传为药家鑫同门师妹李颖的帖子在网上疯传。李颖在回帖中,力挺药家鑫说:“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他妈的也捅,真是舆论都向着受害人,怎么没有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号~”李颖这番言论,遭到众多网友一致谴责。有教育专家表示,“现在许多大学都只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一现状,并不是哪个学校的个案,而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李颖出现这样的言论,是中国教育最危险的信号。”西安音乐学院后来有个公开说明:“经核实:我院在校学生中没有李颖其人。为慎重起见,又查阅了我院历届毕业生名单,有1位叫李颖的,已毕业离校。”
且不说李颖等人的是非不分,药家鑫得到自己同学的支持却是事实。在药家鑫庭审过程中,他的辩护律师向法庭提交了药家鑫上学期间的13张奖状,以及药家鑫校友、同学、邻居的4份请愿书,要求法院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13张学校奖励证书同杀人灭口的“激情八刀”相比,未免太过苍白了。并且,用学校颁发的奖状来为杀人犯脱罪,在司法上简直就是一场闹剧。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司法判决所针对的仅仅是某个人一时一地的特殊行为,而非这个人整体上的人格品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雷锋恶意杀人了,如果某个曾经感动中国的人恶意杀人了,那么,他们先前的高尚德行能否成为某种“免死铁券”,成为可以减免司法惩处的护身符?显然不能。
同样,现代普适伦理的评判对象,更侧重于人的一时一地的特殊行为,而非个体或群体的人本身。这是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第二个重要的伦理学原则。
针对人的特殊行为做评价,而非从整体上来评判某人或某个人群的道德品质,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而非“对人不对事”。这是现代普适伦理区别于传统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
比如我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在评判对象上,就是“对人不对事”。从《论语》开始,儒家学者就热衷于“君子”与“小人”之辨,把社会上所有人从德行上分为两大类,要么是高尚的君子,要么是卑鄙的小人。皇帝有明主,有昏君;大臣有忠,有奸;普通士人则有贤,有不肖。这样二元对立、非善即恶的伦理评判,在道德实践中会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个人一旦被评判为君子,即便德行有失,后人也往往为之百般辩解,甚至“为贤者讳”;而一旦被评判为小人,就算有高尚的义举,也往往被视为沽名钓誉,甚至“别有用心”。
如果是“对事不对人”,用现代普适伦理来评判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仅仅针对人的行为,而非以偏概全地评判“君子”和“小人”或者“好人”与“坏人”,这种伦理评判更客观,更公正,也更有现实可行性。
三、韩寒:代笔非小事,对质疑的回应亦非小事
韩寒,相信大家对他都很熟悉,在座各位中应该有不少他的忠实粉丝。在2012年初他被质疑“代笔”之前,韩寒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个让人崇拜的天才。
韩寒首先是一位作家,而他走上创作之路颇有传奇色彩。他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在上海市松江二中读高一时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在参加复赛时,韩寒因故迟到,主考官单独为他出题考试,他凭借《杯中窥人》一文,一举夺魁。后来,韩寒因期末考试七门功课不及格被留级,两次留级后退学。在学期间,韩寒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三重门》,1999年出版后畅销一时,大获成功。之后,韩寒又陆续发表了《零下一度》、《就这么漂来漂去》、《长安乱》、《光荣日》、《他的国》等散文、小说作品。韩寒2005年开通博客,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了一系列时政评论,很多文章引起很大社会关注乃至论战。
韩寒还是一位杂志编辑。2009年主编《独唱团》杂志,销量超过两百万册,后来因故被停刊。韩寒现为《一个》杂志的监制及主编。
韩寒同时是一个赛车手。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共获六次全国顶级职业锦标赛总冠军,是中国唯一一位拉力赛和场地赛双料冠军。
不仅如此,韩寒还涉足了音乐领域。2006年9月底发行了个人首张唱片《十八禁》,担任其中所有歌词创作。2010年韩寒友情参演胡戈的短片《动物世界宅居动物》。此外韩寒还参加演出了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海上传奇》。
总之,韩寒是一个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天才人物。并且,韩寒刻意把自已打扮为一个叛逆者、一个体制外的反对者、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乃至公共知识分子,这让他拥有来自民间社会的广泛支持,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我们不妨看一下近些年韩寒所获得的个人荣誉:
2008年,接受公盟法律中心颁发的“公民责任奖”;
2009年,当选天涯势力之网络十大写手称号;当选《南方周末》2009人物;当选《亚洲周刊》2009风云人物;入选时代周报“时代100人—2009推动中国进步100人”;
2010年,当选为“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被环球日报评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之一;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一百人”;入选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等等。
2012年初,韩寒被人质疑“代笔”,也就是说,有人认为署名“韩寒”的作品并非出自作为赛车手、大众偶像的韩寒之手,而是作者另有他人。这一质疑引发了中国互联网上一场大争论,激烈而持久。
我们首先追溯一下这一质疑事件的主要过程。
2012年1月15日,IT评论博主麦田在新浪博客贴出文章《人造韩寒:关于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质疑韩寒的成功是通过作弊、代笔和团队包装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他提出的主要证据有: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负责给韩寒出题的李其纲与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校友、著名出版商路金波对韩寒的包装、韩寒的13篇博文发表的时间与赛车时间重复,等等。他的这一质疑在网络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
1月16日,韩寒写有《小破文章一篇》作为回应,声称:“如果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均奖励人民币2000万元。”范冰冰力挺韩寒,在上述悬赏金额基础上又追加了2000万。
1月18日,麦田发布《三重疑——兼答韩仁均韩寒路金波诸君,喔,还有范冰冰》一文,又提出多项韩寒“代笔”的新证据。
同时,打假斗士方舟子加入战团。1月18日方舟子在微博中称,韩寒一边悬赏,一边删除自己的博客,“没有诚意”。因为韩寒把从2006年12月13日到2007年9月18日长达9个多月的博客文章全删了。
随后,韩寒在18日《正常文章一篇》中,为自己辩解,大骂方舟子:“利用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披着质疑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并且,他还讽刺方舟子的秃头,讽刺麦田性能力不足老婆偷人,对二人进行人身攻击。
很快麦田顶不住韩寒的反击,18日夜,麦田在微博向韩寒、韩仁均等人道歉,称最近几天对韩寒的质疑证据不足,并表示愿承担此次质疑行为的所有责任。韩寒表示接受道歉。但方舟子对韩寒却是不依不饶,质疑到底。他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坚信韩寒的文章确实有“代笔”之嫌。他的质疑方法主要是针对韩寒的作品做文本分析,认为《书店》、《求医》、《三重门》等韩寒早期的著作,不可能出自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之手。方舟子的观点,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
针对愈演愈烈的“代笔”质疑,韩寒于1月25日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当年他撰写《三重门》的所有手稿,并决定将手稿出版成书,共700页左右,定价10元,名字叫《光明和磊落》。1月29日,韩寒发表文章《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表示会利用创作手稿进行法律诉讼。
2012年2月3日,韩寒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方舟子等人的言论对他造成名誉侵权。几天后,韩寒方面撤销了上述诉讼。2月10日,上海市金山区法院在官方微博上公布,“2月6日,我院收到韩寒、韩仁均起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侵害名誉权案件的起诉材料。今天下午,韩寒、韩仁均的委托代理人以需调整起诉状内容为由,取回了上述材料。”
之后方舟子继续质疑,韩寒不再回应。但这件事并未因此结束,文学界、媒体界许多人都加入战团,或者质疑韩寒,或者力挺韩寒。
综合双方的观点以及所出示的证据来看,我本人更倾向于质疑者一方。韩寒“作家无法自证”的说法恐怕没有什么道理。我们在座各位都是学文学专业的,热爱写作的同学应该不在少数。我们都明白,作家笔下的原创作品,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作家自己最清楚。也就是说,作家能够清楚地说明自己原创作品的产生过程,并展示相关知识储备及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不能说明创作过程,不能展示创作能力,那么,作品的原创性就值得怀疑了。然而,从韩寒所公开的手稿以及韩寒谈论文学的视频来看,并不能很好地做到以上两点。
从韩寒提供的手稿图片来看,他的《三重门》手稿只是整整齐齐的誊写稿,而不是经过反复修改、涂抹的草稿,并不能说明作品的创作过程,因此并不能成为原创作品的充分证据。从韩寒接受访谈的视频来看,韩寒谈到文学时往往支支吾吾,窘态百出,不像是一个原创者谈论自己作品时的表现。
当然,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不是今天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代笔不是一件小事情,而韩寒对于质疑者的回应,同样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有风度的写作者,在面对类似质疑时,应该站出来做一系列演讲或接受深度访谈,说明自己的创作过程,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消除社会质疑,更是一个作家宣扬自己的价值理念,扩大自己社会影响的好机会。然而,韩寒做了一些什么呢?他赌咒发誓,砸钱悬赏,开口骂人,起诉然后撤诉,可以说是一错再错。这样的表现,不仅不能消除质疑,只能让人更质疑。这样的表现,更让人对一个天才作家,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表示失望。
作为八零后的偶像,作为一个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公共人物,韩寒在这次事件中理应表现得更有涵养、更有风度一些。这涉及到一个写作者的诚信问题,涉及到“不可说谎”这一伦理底线。这里更涉及到基本的责任伦理问题,涉及到“权责一致”这一现代伦理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政府官员、商界精英以及公共知识分子,拥有很大的政治权、经济权和话语权,他们所遵从的伦理底线,理应比普通人要高。因为,我们有理由要求,他们的一言一行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是良性的。
这里我们引申出第三条现代伦理原则,那就是权责一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公共人物,他们所遵循的伦理底线比普通人要高。韩寒作为一个天才、多产、多才多艺的作家,毫无疑问是一位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公共人物,有风度地回应批评和质疑理所应当。特别是,如果韩寒不自诩天才,我们也不会拿天才的标准要求他;如果韩寒不曾打扮成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我们也不会对他泼皮无赖的做法过于失望。
今天我们解读了近年来三个网络热点事件,引申出三条现代伦理原则。我们对于这些热点事件的评价可以见仁见智,有自己不同看法,但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基本伦理原则上达成共识。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社会热点问题可以适当关注,但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我们现在的任务还主要是学习,是读书。我们应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读书上,特别是读那些经典著作。
最后,引用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的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谢谢大家!
2013年11月4日。
第三篇:双汇瘦肉精事件与商业伦理底线
双汇瘦肉精事件与商业伦理底线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中央电视台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这些瘦肉精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养殖、贩运、屠宰等多个监管环节一路绿灯?央视记者已赶往江苏南京和河南济源、孟州等地予以追踪报道。与此同时,农业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集团是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公司宣传其宗旨是“诚信立企、德行天下”,“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在公司里随处可见。可这些仅是漂亮的口号,企业也许从没有认真对待过。十八道检验是否严格实行暂不得而知,至少不包括国家早已严令禁止添加的“瘦肉精”检测。而“健美猪”从饲养、运输、检疫到进入双汇集团,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监控,可一路绿灯放行,说所有的监管环节形同虚设似不为过。有研究人士指出,中国的企业、企业家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此话确有道理,在“两会”前夕与新华网网友交流时,温总理就公开奉劝房地产商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但问题是,国家投资的公司、国办的公益性机构,同样弥漫着店大欺“客”的骄横,怎样解释?众多的政府监管部门只顾收费,放弃监管职责,又如何理解?
在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xiexiebang.com)看来,如果企业唯利是图,背弃商业伦理与道德,这样的企业是无法长久做下去的。做企业要讲信用、诚恳,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利益。在笔者的课堂上,我将商业伦理具化为“三品原则”:品质、品牌和品格。还把中国的商业伦理关系,即企业(家)与政府、股东、合作伙伴、员工之间的关系,比作中国传统的“五伦”。但双汇的做法,连商业伦理的底线都没有守住。
美国安然事件带来了主流商业世界的震撼:一直来被大家视为无关紧要的商业伦理课程重新被各大著名商学院引入。更重要的是,对申请MBA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可以造假。这可对中国学生提出了一大挑战。因为中国留学生造假本事让美国各大商学院防不胜防。中国的学生可以跟大学教授串谋,可以给红包搞掂开成绩单的人。他们却不知道,MBA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经理人,未来的经理人必须是具有良好道德底线的人。如果成绩都可以造假,那么有天财务报表也可以造假,不久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安然吗?
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是商学院,也更多强调战略、经营、管理等,商业伦理仅具有形式象征性。蒙牛、伊利的这一场波及全民的“运动”,让我想到一个异国的老人,他已经逝世60多年——圣雄甘地。在上一个世纪,面对苦难的印度,他提出毁灭人类的“七宗罪”,其中有一条就是“没有道德的商业”。
近些来,在资本的驱动压力下,中国企业越来来重视规模、利润,却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与企业相关或由企业直接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各种问题产品、环境污染、矿难、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等。企业如果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商业道德与商业伦理都难以保证,就更不用说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投资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的社会责任了。
费正清就曾经说过,中国商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他的子孙不再是商人。即便到了晚清,先进如张謇,也把自己的下海经商称之为舍身喂虎。两千余年来,我们看到的景象正是,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所以,从来就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与之相呼应的,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学院讲授道德品行的学问,提出了ethikas(伦理学)这个术语,此后,伦理就成了与道德品行有关的概念。进而,把伦理的概念引申到商业领域就形成了商业伦理的概念。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研究商业伦理的目的在于,在商业领域中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这样一种理想秩序:不仅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而且能使商业起到激励和促进每个人满足需要、发展能力、完善自我的作用,并能将商业整合到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伦理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商业伦理是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大问题。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商业伦理培训,请联系***)表示,但现实中,无论是在我们的职场生涯或个人生活,都很难做到为了一个正确的动机去做适合的事情。但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尝试着去做,或者我们真的力所不能及。商业伦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以“正确的原因去做正确的事情”。谭老师认为,研究和学习商业伦理学的基本方法可以依从以下线索:
1、从现实的商业现象、商业关系的事实入手,找到深层的商业伦理矛盾;
2、揭示和把握隐藏在商业伦理矛盾中的内在必然规律,以及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目标;
3、根据商业伦理规律和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设计出能够调节商业伦理关系的社会制度,制定商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谭小芳老师的《商业伦理培训》课程切入儒学、佛学及主流西学等多元文化精髓,展开顶尖人文导师与企业员工的深层对话,拓展生命视野,提升精神境界与人文素养,塑造谦卑的商业人格,照见终极关怀;审视商业人文环境,唤起广大员工深埋的德性情感及对生命的无尽怜惜,彻悟“商亦载道”——从商亦如从文,“商者”,同样应承载道义、责任、使命与良心;推动商业伦理的重建,复兴商业社会之人文精神。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商业是互通有无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但是,这种活动却有可能对客户、消费者或自然界造成危害,进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遗憾的是,目前笔者看到甚至有百年老店、著名品牌也在违反商业伦理,做出短时的行为,甚至民间有了:鳖精没有鳖,驴胶不含驴的说法。
不光是上面的传言,我前几日看报,还看到了一则“一滴香”的信息,令人毛骨悚然。好像是一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谈法律漏洞,说违法成本太低,谴责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这确实是问题所在,但法律和制度都是属于“补丁”的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但前置预防的效果却不理想。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问,究竟这些商家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添加这些有毒物质,还是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也许这是一个双向的恶性循环,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当大家都这么做之后,就变成了迫不得已。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仅靠事后的法律救济和监管,显然不能治本。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可以治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商业伦理。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少商业伦理传统的国家,古代长期“重农抑商”,近代又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后我们又经历了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一提到商业或商人,首先蹦出来的词语就是“无商不奸”、“无商不恶”、“商场如战场”,就是和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霸王条款、吃回扣、骗等联系在一起的。再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商业伦理是完全缺失的,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也是一个空白。即使是MBA、EMBA等专业的商业教育中,强调的最多的就是战略、经营、管理,商业伦理道德课也是缺席的,或者仅仅是象征性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谭小芳女士审视国内商业人文环境,通过一系列血淋淋的案例唤起广大员工深埋的德性情感及对生命的无尽怜惜,彻悟“商亦载道”——从商亦如从文,“商者”,同样应承载道义、责任、使命与良心;推动商业伦理的重建,复兴商业社会之人文精神。
我也从许多500强外资企业的高管那里听到,他们员工入职的第一天就要接受的培训不是人事制度,也不是财务制度,而是“BusinessConduct”,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伦理”。而且,员工每一年都要接受商业伦理的培训并且签字认可。反观国内企业界来说,商业伦理的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现实中,无论是在我们的职场生涯或个人生活,都很难做到为了一个正确的动机去做适合的事情。但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尝试着去做,或者我们真的力所不能及。商业伦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以“正确的原因去做正确的事情”。
但国外的企业一定就是遵循商业伦理的吗?不,就如同《华尔街》电影中讲的一样,贪婪——哪里都一样。我在美国的时候,跟美国的企业家交流,我说,你们卖的金融产品,你们知道它有问题,知道这个产品是有毒的,有毒的证券、有毒的产品,就像中国的牛奶有毒一样,但是你们还在卖,美国的次级债,中国买了3千万,你们把这些东西卖给别人是不负责任的,本质上,我们以前经常讲的一句话,叫做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烧毁了全世界的房子。表面我们看到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但是在背后反映是美国的文化危机,背后是信仰危机,如果这个危机爆发,就是希望的衰退。我说这个金融危机是一场解难,首先是美国用有毒的金融产品来抢劫全世界,最后把自己有陷入其中。
我们从这里面看到很多,我们发现制度不是万能的,这些年很强调制度,我们以为有一个制度就够了,我们也在试图希望制度完善,你学到大学四年就知道,制度不是完善的,市场制度从来不是完善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美国也没有,所以制度不是万能的,你不要想把制度渐渐完善了,什么问题都不会出现了,没有这种可能性。另外,经济发展要建立在制度与伦理相结合的根基上,市场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现在我看到国内的企业拼命做广告,鼓励人们买他们的产品,如果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来促销你的产品,有可能你能够获得更好的利益。比如我们知道的农夫山泉矿泉水,比如你购买我的矿泉水,产品里面的多少钱将作为慈善基金捐献给贫苦以后,他现在把企业营销作为慈善活动。你在买他东西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他会产生多少利润,这个利润就归你,但不归你所有,但是你买他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进入慈善公益活动当中,他以此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这个企业把他所有的利润框架全部告诉你,而且你买他的东西最后利润跑到那里去了,你自己可以完全知道。这样的模式创新,将来会不会有前途呢?也很难说,我正在关注,当他的企业再往前做一步的话,一定会激发其他企业也会这样做。
目前,企业界发生的种种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案例都是表象,谭老师认为,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商业主体道德的提高,要求政府、组织和个人根据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去决策和行动。但这一点从我们的专家起就做的不到位,关于食品安全,我们的专家永远不乏雷人语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三鹿奶粉事件,尽管病人很多,上万人,死掉了三到四个小孩。从公共卫生来讲,不是什么大事,远远够不上一级什么什么预案。我们每天由于肿瘤高血压而死亡的人,比这个多得太多”。
无论是评价三鹿奶粉事件还是全球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都曾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强调企业家要有“道德的血液”。俗话说,施恩必有福报。然而,我们了解到的新闻是——施恩奶粉公司的做法却违背了起码的商业操守。以德养生,以德养心,以义止利——中国传统经商文化的商道中人修身之本,或许能疗救施恩奶粉事件中已然破损的商业伦理。谭小芳老师表示,社会才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每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的灵魂和核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先进的商业伦理为之做支撑。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会有序、有活力,才会低成本、才会安全,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心态,就必须正视我国商业伦理的严重问题。实际上,加强商业伦理建设,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
总之,遵循商业伦理,提升商业道德——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公务员面试热点与解析:对春晚不应过度解读
公务员面试热点与解析:对春晚不应过度解读
【热点关注】
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已经成了“过去式”,但是有关春晚的话题依然热度不退,而且各种争议的声音反而越来越大。一台春晚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对于春晚出现一些不满和批评也很正常。但是,一些对于春晚内容的过度解读,却完全超出了正常批评的范围,这样的解读不值得提倡。
【热点分析】
对于春晚的过度解读,首先是对晚会上一些红色经典的非难。有人表示红色经典“太老土”,自己听得不舒服。的确,红色经典传唱的年代比较早,如今都能算得上是很老的歌。这样的歌曲,也许年轻人不完全喜欢,但是春晚并不是一台只针对青年观众的晚会,它面向所有人,观众中不少都是曾经热血澎湃跟唱这些歌曲的中老年人。自己不喜欢就跳出来乱骂就不对了。那些责难红色经典“太老土”的能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对自己喜欢的歌曲也是这样乱骂,自己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央视日前发布的收视数据显示,今年的春晚直播有7.04亿观众通过电视观看。如此庞大的人群,是不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春晚的节目尽可能多地覆盖更多的人群,何错之有呢?
过度解读之二是对外国明星的攻击。今年春晚请来了法国和韩国的当红明星,这应该是春晚走向世界,和世界沟通的创新之举。然而在一些人眼中,这也成了春晚的一大“罪状”。对于喜欢外国明星的粉丝,有人居然冠以“脑残粉”大肆嘲笑和辱骂。今年春晚的口号是“开门办春晚”,请进来应该是在情理之中。请进来的外国明星大受粉丝热捧,也正说明请得成功。至于那些粉丝对于明星喜爱的另类表达方式,只要没有妨碍到自己,完全可以不去关注,更不该去谩骂。
过度解读之三是对冯小刚及其所在公司的质疑。有媒体列出详尽的关系表,宣称冯小刚利用春晚夹带私货,为自己的公司造势。实际上,春晚的演职人员,无论是明星还是草根,都具有各自的代表性,明星的关注度够高、草根的火热度够火,大家看了各有所得,这就够了。至于夹带私货之说,从导演统筹和用人的角度讲,特别是对第一次导演春晚的冯小刚来说,春晚处女秀多用熟人以免出现纰漏,也无可厚非。
春节已经过去了,回想今年的春晚,那首让人荡气回肠的《老阿姨》的旋律似乎还在耳边萦绕。在那个合家团聚的夜晚,人们守在电视机前,和家人一起聆听着感人肺腑的歌曲,温暖在空中弥散开来,暖暖地包裹着你、包裹着我、包裹着大家,这就足够了。
第五篇: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时政解读及模拟试题(总第36期)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热点时政解读及模拟试题(总第36期)
一
政治、经济板块
1.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8日发布,我国去年数字经济总量达27.2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
考点链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新经济增长点。
2.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考点链接: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
3.黄山风景区针对游客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举止设立“红黑榜”。登“红榜”游客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免黄山风景区门票优待。
考点链接:有利于景区不断完善管理、提质升级,促使旅游行业良性发展;有利于引
导游客加强道德修养,文明旅游;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等等。
二
法律、社会板块
4.北京陈某等人离职后盗取原公司关键信息数据,倒卖获利近800万,近日被批捕。
考点链接:隐私权;诚信;违法与犯罪行为。
5.山东济宁韦明英老人1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植物人儿子,近日儿子奇迹般露出笑容。
考点链接:家庭的主要功能;伟大的母爱;孝敬父母。
原创中考模拟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8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7.2万亿元,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科技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较大,应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④全球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我国要努力抢占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国家()
①依法保护环境,严惩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②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绿色发展理念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环保知识,使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
④对有农业农村污染的企业与个人进行揭发检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黄山风景区针对游客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举止设立“红黑榜”。登“红榜”游客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免黄山风景区门票优待。对此举意义理解不准确的是()
A.推动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B.提升公民文明出游意识 C.杜绝有理由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D.进一步营造风景区良好的文明旅游秩序和氛围
4.山东济宁韦明英老人1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植物人儿子,近日儿子奇迹般露出笑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母爱如佛,伟大而无私
②体现了家庭的抚育和赡养功能
③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
④家庭生活只有欢乐,没有烦恼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5.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周逸群“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下雄浑壮丽的英雄赞歌。“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这是他的铮铮誓言。这位毕生为党工作、对党忠诚的英雄,在1931年5月不幸遭遇敌人伏击,壮烈牺牲,时年35岁。周逸群烈士的英雄事迹()
①表明了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
②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祖国人民的无私奉献
③启迪我们要立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④启示我们要自觉将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主观性试题:
6.为宣传中华文化遗产,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一次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以下问题。
【点辨析】观该校道德与法洁学习小组的同学参加了“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活动。有的学生家长起初反对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但被同学们说服了。(1)你会为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来说服父母?
《薪火传承]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这笔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历史建宝。
(2)作为青少年,你打算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期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解析: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我国要努力抢占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由材料“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说明我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较大,应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①当前的我国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①不准确,本题答案为C。
2.解析: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国家要从宏观角度,①②③均正确;④虽然本身正确但是是从个人角度,所以不选。本题答案为A。
3.解析:黄山风景区设立“红黑榜”,将坚持“注重宣传、突出引导、弘扬美德、奖惩结合”的原则,旨在进一步营造黄山风景区良好的文明旅游秩序和氛围,推动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公民文明出游意识。C中“杜绝”过于绝对应该排除。答案问C。
4.解析:结合材料①②是正确的,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本身有误,所以答案为B。
5.解析:周逸群的英雄事迹表明了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祖国人民的无私奉献,正确启示我们要自觉将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③不符合题意故应该排除,答案为B。
6.(1)文化是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继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中学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通过课外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