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时代主题 绽放地理色彩——从三个层面透析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

时间:2019-05-14 18:4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凸显时代主题 绽放地理色彩——从三个层面透析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凸显时代主题 绽放地理色彩——从三个层面透析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

第一篇:凸显时代主题 绽放地理色彩——从三个层面透析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

凸显时代主题 绽放地理色彩——从三个层面透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 摘 要: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I·II·III)地理试题,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内容改革。面对基础教育素质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地理教育考试内容的甄选、实践和研究更加广泛深入。试题在测试理念层面,依据地理科学的教育属性,拓展了试题的文化视野;在学理方法层面,发掘地理学科的思想内涵,建立起测评的目标体系;在具体研制、研究和实践层面,兼顾课标规制的文本信息资源和现实生成的介质信息资源,顺应着改革的发展趋势。概言之,就是通过高考地理试题的杠杆作用,撬动地理教育的学科潜能与社会功能,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导好向,为高等教育选拔优秀人才服好务。

关键词:地理试题、立德树人、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发展趋势

高考内容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敏感点,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风向标。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命题思想,彰显主干知识的基础地位、关键能力的评价标准、核心素养的立意导向,加强了对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理念、地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值得关注的是,试题对学科经典内涵、整体立意目标、信息媒介甄选以及命题背景事件尤为重视,实现了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的重大转变,形成了考试改革背景下高考地理试题的大视野、新格局和发展总趋势。

一、大视野:描绘最新最美的地理图画

关注时代发展,创新智慧试题,是高考地理内容改革的基石。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开阔视野,推进改革,在选材立意方面呈现给社会和学生一幅美丽的“地理图画”,诱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应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试题虽然并非唯美的表达,但想象的图景是美丽的,思维的过程是精彩的。

1、开拓思路,彰显“美丽中国”的文化底色

高考,是中国最具公信力的教育品牌,是国家和社会育人、选人的重要途径。高考地理试题作为高考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因此,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本着“立德为先,树人为本,能力为重”的规划原则,藉由寓意深刻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山水林田或世界遗产)、世人瞩目的科学与艺术创新(科技成果或艺术产品)、丰富多彩的生产或生活实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着力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乡土意识和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国梦做好思想文化铺垫和地理科学支撑。“一山·一水·一把伞”,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亮点。山水文化是国人传统的文化情结,是华夏文明的文化底色,也是高考地理试题重要的文化载体。试题选取三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内涵创新性的地理案例,诠释了南北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浸润着古老中国、美丽中国、智慧中国的地理内涵。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国情意识、生态理念和创新能力。全国I卷43题“九寨沟震后重建”(一山),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考查学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的地理评价,及其对旅游发展的意义的认识。自然遗产保护、震后生态破坏、规划修复措施等与旅游产业发展一脉相承,培养学生“灾与利”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谐理念。

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生态保护”(一水),以芦苇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为导引,以创新区域发展为中心,动态地认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从区域单纯经济利益开发利用的非可持续,到雄安新区设立后,既重视芦苇资源化利用,淀区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障当地人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又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彰显雄安新区“水心或绿心”建设的城市生态功能。从单一开发到双向利用,引导学生的多元思考和动态思维,考查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全国III卷1—2题“文化遗产油纸伞”(一把伞),油纸伞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试题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为问题线索,以地域物产和生产技艺为思考对象,以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视野为发展战略,考查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与现实生活的体验,试题把古人的环境意识与生活智慧、今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理念建立的智慧生存体系,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构成的“地理坐标”上灵活体现,不失为试题的精彩一笔。

2、时空结合,透视“多彩世界”的地域特色

开放的社会要有开放的思维,多元的思维可观多彩的世界。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看什么,怎么看,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使命。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着眼于开放,定位于聚焦。开放的世界,视野无限之大,取其一隅而为之,体现天人合一、因地制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含义;开放的思想,视角无限之多,取其一向而析之,展现目标唯

一、方法各异、“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地理道理;开放的思维,视线无限之长,取其一节而辩之,呈现攻其一点、关联其余、“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地理规律。由此,地理思维才能自由驰骋,世界颜色才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亦或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世界地理占有半壁江山。通过精选典型案例设计情境,结合学科实际挖掘地理内涵,将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理念融入地理综合能力的考查,使高考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人才、导向教学的有效工具,也是开阔地理视野、拓展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两极·三岛·有奇观”,是高考地理试题的又一亮点。极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未来人类社会进行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谐永续发展的重要关注点。高考地理试题选取极地三岛,展现了神奇的极地风景、强大的生态功能和有效的开发利用案例,成为考查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视角。全国I卷44题(北极地区)“斯匹次卑尔根岛种子库”:试题以极地、岛屿、地下等环境要素为问题背景,考查世界种子库的环境特征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种保护意识、生存安全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

全国II卷6—8题(南极地区)“恩克斯堡岛科考站”:利用极地环境进行科学考察,是人类认识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平台(此站考察重点是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需要。试题以我国在建科考站为载体,在考查常规问题(如时间、风向)的同时,侧重考查对极地区位特殊性(高纬度)、环境脆弱性(气候变暖)和不可逆性(难以恢复)的认识。全国III卷43题(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特色游”: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自然环境恶劣(极地气候),自然景观优美(冰原、峡湾),动物世界诱人(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备受关注。试题从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旅游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和区域生态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极地生态的深刻认识,凸显地理学科的经济与生态功能。

3、立德树人,激发“幸福人生”的发展亮色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突出了立“三观”、育“三力”、达“三可”的考试测评目标。所谓立“三观”即是传统的文化观、科学的发展观与核心的价值观;育“三力”即是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思维力与独到的创造力;达“三可”即是可表达的地理思想、可量化的学科素养与可持续的发展潜质。这些文化力量、科学素养和教育价值,皆是智慧所系,匠心所为,学生学业成长的脚步在高考地理试题中能够度量、可以评测,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衣·食·住·行·皆有缘”是高考试题的再一亮点。试题素材来自社会生产和生活,通地理、接地气、显物华、适人欲,是学生易于感知、利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地理情境和地理问题。

全国II卷1—3题“温州服装企业”:通过服装产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拓展,认识传统产业的技术和市场要素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试题对自有工厂关闭、研发中心迁移、自主品牌打造等问题的考查,是阶段性思考、递进式回应、动态性表达的,使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全国II卷43题“佛手山药食品”:“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因深藏于大山而鲜为人知。近年来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说明其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鼓励学生提出看法和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试题对“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做了科学理性的信息铺垫,意在考查学生的信息加工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旅游项目,意在考查学生抓住问题关键的开放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全国III卷9—11题“澳洲特色住宅”:试题给出“区域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等环境信息。选择“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为分析对象,提出地下住宅分布、通天井作用和地下住宅适住性等为测试问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

全国I卷(9—11)题“黔渝休闲旅游”:试题从学生有感的生活体验入手,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毕节旅游”为切入点,在不同路段里程和平均限速中感知地形地势的复杂变化,感受休闲旅游的地理魅力,感悟我国西南地区交通建设(高速公路)的巨大成就。“小明”的出现总会给地理试题增加新意,为学生思维提供动力,为美丽生活增光添彩。

通过上述分析,试题实现了地理教育考试承载的三大任务:即试题的文化创新,给学生搭建的成长阶梯,奠定了高考地理试题从“文本”化为“道本”的测试基础;试题的教育自觉,给学生留下的情境留白,完成了从“成才”通往“成人”的评价目标;试题的测评价值,给学生提供的表达机会,实现了“选才”进而“选人”的公平竞争。

二、新格局:构建和谐共生的试题生态

聚焦核心素养,力鉴学习能力,是高考试题内容改革的关键。地理学科的知识、能力、素养是阶梯性、多元化的,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把主干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试题内生外化,和谐共生,形成了高考地理试题内容建设的新格局。试题选材独具慧眼,问题玄疑百思俱兴,为学生提供了洞察地理问题、施展地理才华的舞台。

1、立意驱动,讲好“地理故事”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其中,每一个主题都是由“大节”构成的,都是现实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承载着学科的核心素养,试题将其有机地融入学生阅读信息、分析问题、规范思维和表达观点的过程之中;每一个议题都是由“情节”构成的,它们是自然演变中的“景致”和社会发展中的“故事”,承载着学科的关键能力,情节是试题主题思想的有益延展,是试题思维价值的具体体现,当然,也是问题思考过程的“中继站”或“转折点”;每一个问题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承载着学科基础知识与学习实践经验,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重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深刻程度和应用能力。试题的新颖之处在于:提供的信息既有“料”,也有“趣”,在雅与俗之间思维激荡;提供的案例既有“情”,也有“理”,在真与伪之间思考徘徊;提供的问题既用“心”,也用“计”,在问与答之间思想方法。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关于河流的主题,多是流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试题通过总体情境创设,考查学生理性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具体地理事象演变,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的高阶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下面两个案例,河流虽小,但格局很大,都是地理试题能力测试的主要载体(必做题),试题信息量大、问题视角多,学生的思维活动需要在宏观视野与微观现象中穿插迂回,反复印证,综合表达。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试题以“乌裕尔河与其干流嫩江和扎龙湿地”的相互关系为线索,以流域生态环境演变为突破口,考查扎龙湿地的地貌与气候特点、乌裕尔河降水与蒸发的数量关系变化、未来湿地水体性质(含盐量)变化的原因、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的可行性分析等。认识自然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和人类生产活动的目的性治理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信息认知和动态分析能力。

全国II卷9—11题“汾川河流域环境”:试题以该河流域降水异常为切入点,通过气象和水文资料,探究在极端条件下,气候要素(降水)、水文特征(径流量与含沙量)、植被质量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对于量变到质变地理过程进行有效地认知。引导学生打破定势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作为探究性试题,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较强的测评价值。

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些问题既有逻辑性,又有跳跃性,学生需要突破即有的思维模式分析问题,完成思维的承转离合,实现对问题的通透理解和全面认知。试题以小流域作载体,注重考查流域环境演变的“特殊性”和“联系性”,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能力。

2、案例引领,行走“地理江湖”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核心亮点,就是试题所提供的典型案例。它们既是发现问题的信息源,也是分析问题的标准线,还是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案例主要是通过考试内容来体现的,案例由文字、图像和问题三大要素结构而成,成为高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主要对象和变化视角。考试内容主要关注三个方向性问题:一是关注知识的应用质量而非数量,二是关注信息的使用效能而非功能,三是关注问题的思维逻辑而非编辑。试题设计中,图像与问题、文字与问题、数字与问题如何产生共感,形成共鸣,命题者对试题所涉及的信息和问题都进行过深入地筛选、思考和研判。考试内容从聚变(主题案例)到裂变(抽象问题),考试评价由共识(参考答案)到异见(个性表达),形成了高考地理试题学科理论与真实案例如何嫁接、信息提供与问题回应如何衔接的二重性。命题者传递的信息与应试者累积的经验碰撞出的思想火花用文字表达出来,就会形成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想。

全国I卷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地理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理解“带路战略”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体现地理学科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有价值。试题考查自然环境特点、港口建设方式、中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现实问题;试题选择的地理空间虽然只是“冰上丝路”的一个节点,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建设难度大,配套工程复杂,建设合作方与未来利益方众多,涉及的地域空间广大。作为“带路工程”建设的重大项目,考查的知识面向、能力指向和素养方向很多,地理内涵、典型事件和思想观点也十分丰富,需要学生连横合纵、左右逢源。

通过精选典型案例设计情境,结合学科实际挖掘地理内涵,将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理念融入地理综合能力的考查,使高考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人才、导向教学的有效工具,也是开阔地理视野、拓展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

过去的高考地理试题,思维逻辑一般是由“因果关系”产生的,而大数据时代的高考地理试题,思维逻辑多是由“关联要素”建立的。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给学生提供了拓展思维、纵贯逻辑的思考平台,学生透过试题供给的有效信息,思考会非常完美,通过优美的逻辑构思,思考会更加精彩。高考地理试题就是为学生搭建的思维跨度之桥梁和思想高度之阶梯,以求达成地理学习的多元思维和开放思想。

3、思维创新,布道“地理思想”

逻辑思维是地理学科分析地理现象、解析地理事物和评价地理事实的关键能力,整体而言,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透过三个逻辑层次,呈现三级学习素养: 第一层是“取势”。试题充分地提供了主题大势、信息优势和问题趋势,准确地赋予试题的主要内涵和行为规范,形成了新课标下的试题“新样态”。因时因地因事顺势而为,为学生阅读信息、回应问题、透析天地本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第二层是“明道”。试题信息路径明确,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情境新颖、内容真实、问题敏感为引领,形成了以创新为支撑的新的试题认知体系和思维模式,感悟万物存在的价值。第三层是“优术”。试题命制讲究策略,因为现在的高考竞争是智慧的竞争。试题设计围绕主题开拓试题新思路,突出信息供给侧改革,深化试题内容可知性、可悟性与可表达性,在试题搭建的平台上,以议题之新、问题之实测试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和素养,闻大学问,以致良知。

全国II卷36题“我国数据中心布局的时空变化”为设置情境,从自然、人文和区域发展等视角,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体验应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分析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新情境下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待人地关系的能力。作为新兴的产业部门,从全国看贵州,从贵州看贵安,贵安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的区位优势明显,劣势显而易见,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可以感受区域产业发展的“小事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大道理”与学科知识应用的“有用的地理”。

4、能力鉴赏,纳新“地理素养” 高考命题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理教育考试的历史共识与高考地理试题的现实底线在哪里?前者在于博学,后者在于素养(素养的核心是能力),试题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相互转化;二是高考地理试题“渗透的东西”与“蒸发的东西”是什么?前者是科学营养,后者是学问境况。高考地理试题正在实践着认知信息和思维情境的不断创新,自然环境演变之新、人类实践活动之新和学生认识世界的眼光之新,都在影响着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试题营造的知识“信息链”(过程环节)、能力“金字塔”(位阶层级)和素养“基因库”(函数关系),正是地理视域、学科思想、思考维度和创新意识的理想格局。全国II卷37题“美国本土龙卷风”:试题以美国本土中部平原地区龙卷风多发区为载体,考查考生从文字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结合天气和气候学原理,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探讨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能力,重点考查解析区域地理现象、人地和谐发展的逻辑思维力与空间想象力。

应该明确,此题考查内容导向明确,注重从自然界客观存在、人类活动主观产生、社会生活直接有用的地理等三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今年试题内容改革效果明显。试题以基础知识为认知基础,以综合能力问题抓手,以核心素养为命题指向,试题的知识基础性、能力综合性更加鲜明,支撑力和表现力更加强大,有效地提升了试题产出率,信息利用率和综合测试价值。

三、总趋势:顺应考试改革的时代要求平稳降低难度,保持合理区分,是高考地理试题内容改革的大势。试题生态与去年相比,信息量略有减少,但思维长度有所增加;原理题亦有呈现,但解题难度有所降低。试题重在考查思维质量,评价应用效果,激励创新意识。试题视点分散、重点聚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化育人、科学树人,考试选人,其敏感度、准确度和区分度较高,符合当前考试改革的发展要求。

1、关注思维质量,突出地理试题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导向

逻辑思维是高考地理试题最重要的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体现了这一要求,发挥了教育考试在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试题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在新的地理情境中,对问题相关信息进行合理整合、抽象出问题隐含的学科本质。这就需要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有价值的研究,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表达。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所思所想和能思能想,也要考查学生的应思应想与敢思敢想,且兼有富含地理教育价值的科学引领。新高考与新课标接轨,体现了“立德树人、科学育人”的时代要求。

2、重视应用效能,引导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地理试题,在考查地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尤其强调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的文字材料与可视图表供给的信息,问题视角与行为用语提供的机遇,都要通过分析筛选得出切合题意的结论。同时,阅读题材涉及广泛,包括时间与空间、自然与人文、环境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核心是要符合地理思维规律,这是对学生地理科学知识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查。试题考查内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考试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

3、强化创新意识,鼓励考生直面世界图景、主动探究问题

独立思考能力是高考地理试题重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为此,高考地理命题着重创新试题的信息组织方式和设问呈现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和思想张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同时,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取多样的形式、多角度的设问、不唯一的答案,降低题海战术、机械刷题的负面效应。试题将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置于广阔而丰富的地理情境中,与能力、素养等目标有机结合,重在考查知识内化和和外化过程,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体系建构、思维过程的融会贯通和真实案例的情境迁移的深刻认识,从而形成具有内在联系和外在形态的问题趋向。

顶层设计引领高考命题“新高度”。在新时期新常态下,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地理成人”的测试理念和命题思想,以试题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发展,试题正在向内容更新颖、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测评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试题设计的“稳、新、优”。“稳”就是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握平衡,把握时机,把握梯度;“新”就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激发思维活力和创造力,通过新情境持续增强新动能;“优”就是要优化试题内容,提高高考地理试题作为测评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高考地理命题要以更大的视野、更高的目标、更有效的方法推动高考地理试题创新,把事实信息“引进来”,让学科知识“走出去”,形成高考地理试题内容开放和结构优化的新局面。

下载凸显时代主题 绽放地理色彩——从三个层面透析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凸显时代主题 绽放地理色彩——从三个层面透析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