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毕业学业达标模拟考试 高一历史

时间:2019-05-14 18:0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毕业学业达标模拟考试 高一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毕业学业达标模拟考试 高一历史》。

第一篇: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毕业学业达标模拟考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毕业学业达标模拟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1.“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反映以上历史发展特点的国家是()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2.假设你作为一位民主人士,参加了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次会议。在会上你拥有的权利是()

A. 选举国家领导人 B.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等的制定 C. 参与制定修改宪法 D. 选举党的领导人

3.下图为苏联某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它揭示了()

A. 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 B. 美国主张和平的坚决立场 C. 美苏军备竞赛的根源 D. 苏联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

4.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媒体称“这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之旅,对精神的弘扬之旅。”该“致敬”所指的是()A. 求同存异方针 B. 合作共赢理念 C. 世界和平意识 D. 反帝反霸战略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 都是因鸦片输入问题而引起 B. 对中国主权利益损坏更大 C. 英国仍为主要的侵略国家 D. 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6.独立后的美国用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是()A. 扩大各州州长的权力 B.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 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 割断与英国的联系

7.“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内容()A. 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B. 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的缓和 D. 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

8.有关《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只割占了台湾,在日本占领台湾过程中受到台湾人民激烈抵抗 B. 由于巨额的赔偿,清政府局部调整了近代经济的政策 C. 在通商口岸设厂,使日本占领了中国内地的市场

D. 在德黑兰会议上,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占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9.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 “窗口”是指()A. 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 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C. 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 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10.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其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表现在()①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扩大民主社会的基础 ②确立了以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 ③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④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11.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美苏冷战对峙 B. 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12.国民党在一次军事行动前发表宣言:“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这一行动应是()

A. 二次革命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 D. 解放战争

13.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C. 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14.观察下面的经济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图这种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 ②图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 ③图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 D. 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5.“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⑤上海浦东 A. ③②①⑤④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①②③④⑤ 16.下图表为《2006~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从该图表中无法得出的信息是()

A. 当代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和增长速度稳步提高 B. 改革开放增强了城镇居民的经济实力 C. 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D. 城镇居民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高于生活消费支出

17.1921年的一份苏俄文件写道:“海军和红军中的不满情绪几乎同农民一样激烈,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家乡农村常常给他们捎来关于农村经济危机的坏消息。”后来这些不满情绪初步得以化解的办法之一是()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 实行余粮征集制

18.1921年底,基辅郊区农民彼得洛夫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集市出售,结果是()A. 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 B. 粮食被没收 C. 他只能出售一部分 D. 行为合法,无人干预

19.《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 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 “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20.1584年,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发表《论西方发现》,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为英国解决人口失业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此可知()A. 殖民地是英国财富的主要来源 B. 殖民扩张便于英国维持社会稳定 C.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21.20世纪80年代,中国向日本政府贷款时,美元和日元汇率是1比360,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比2点多。到还款时,日元疯狂升值,升到了1比100多一点。人民币却贬值了,汇率成了1比8点多,这一来一去,中国还的钱成了当时贷款的9倍多。中国吃亏是由于()A. 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日元结算的 B. 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美元结算的 C. 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人民币结算的 D.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通货膨胀

22.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 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B. 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 封建政府重视程度 D. 一年多熟制的发展

23.《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 ”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 土地日渐私有化 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24.“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A. 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 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亟待建立 C. 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 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在评价古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代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人伶俐记录李秀成的谈话:“你们外国人难道没有看到?”,他说,“咸丰诸妖知道你们和我们是同宗教、同家庭的,就阴谋拉拢你们,以便在我们之间制造纠纷。误会和分离,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捏造谎言,假装友好。暂时让你们做很多买卖,来愚弄你们。——《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材料二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不下雨,麦苗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易,助迷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太平。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如何对待外国人?他们的根据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观点有什么局限性?

(3)造成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都有局限的根源是什么?(4)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否相同?为什么?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时期的制度?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2)哪个国家的政体是材料二的典型反映?政体名称是什么?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2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加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结合材料思考,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9.(10分)男女双性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以“我看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不超过1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认识。

3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商鞅变法》

材料二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鉴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 000万两白银,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可知这个国家就是美国,而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受到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2.【答案】B

【解析】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A、C两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D项是党的代表大会的职能。3.【答案】A

【解析】漫画的内容是美国人正在把一枚炸弹“化装”成和平鸽。显然这幅漫画创作的本意是苏联嘲讽美国打着“和平旗号”散布“和平烟幕弹”,揭露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武力威胁世界和平的丑恶行径,因此选A。B项明显与漫画不符;C项军备竞赛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4.【答案】A

【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举行,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致敬”的是求同存异方针。本题选A。5.【答案】D

【解析】不管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答案选D。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修约不成而爆发的,排除A;B是影响,排除B;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军,排除C。6.【答案】B

【解析】鉴于美国独立后松散无权的邦联制度面临的一系列困境,1787年宪法中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各州也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故本题答案选B项。A表述相反;C是通过议员的分配来调整的;D项与题干无关。7.【答案】C

【解析】材料中信息出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该声明主要是促进中日建交,与战后经济恢复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日本一直追随美国,并没有摆脱美国的控制,故B项错误,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我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中日邦交正常化并没有解决两国之间遗留的历史问题,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由于巨额的赔偿,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局部调整了近代经济的政策。故选B。9.【答案】B

【解析】克林顿所说的选举是“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的基层选举,即中国的农村通过选举选出当地的领导,体现了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故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中关于基层选举的描述,C项不符合选举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10.【答案】D

【解析】①是梭伦改革的内容,②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11.【答案】A

【解析】“柏林墙”“三八线”“北约”“经互会”都是美国和苏联对峙的表现,故选A项。12.【答案】B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内乱之祸”“总理北上”“开国民会议”“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涉及此次军事行动的背景有:军阀混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勾结。结合史实可知,这一行动应是北伐战争,故答案应为B。13.【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勃列日涅夫对内改革的成果,即苏联国力逐渐赶上美国,C项是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选C项。B、D两项不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只是沿用斯大林时期的政策,并不是改革的措施,排除。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工业革命前就出现了传统农业和手工业,A错误,符合题意。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手工业演变为现代工业和农业,当今知识经济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B、C、D正确,不符合题意。1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先进行开放的是经济特区,由此可排除A、D两项。在吸取特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又开放了沿海开放城市及沿海经济开放区,在90年代以开发和开放浦东为龙头从而向内地延伸。16.【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见到2006年到2008年人均消费支出和增长速度都在提高。这体现了居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但从表格当中看不到消费支出的构成情况,所以无从考查文化与生活支出各占比例,因而无法看出D。17.【答案】A

【解析】关键信息:“1921年”“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题干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18.【答案】A 【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不再实行余粮收集制,商业上也恢复了自由贸易。本题中1921年底农民将粮食运到集市出售,结果应是管理人员依法征收税额后允许自由出售。19.【答案】B

【解析】管仲和商鞅的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但材料与土地私有制确立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作者是战国的墨子,意思是,鲁国南边村野之地,有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做陶夏天耕田,逍遥自在好比古代的舜,可见,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礼崩乐坏”,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故D项错误。20.【答案】B

【解析】A项“主要来源”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项“工业革命”在当时并不能预见。D项观点与材料相悖。材料表明,英国通过控制殖民地,促进了英国工业发展,从而有利于解决人口失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21.【答案】B

【解析】在贷款和还款时,中间有两道关口:一个是日元兑换美元,一个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美元依然是重要的国际货币。故B正确。22.【答案】A

【解析】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但是耕牛相对铁农具而言,成本要高,不及铁农具使用更广泛,故A项正确,B项错误;封建政府重视是原因之一,但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看,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一年多熟制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不能作为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的根本因素,故D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夺田”“争田”反映出春秋时期,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日渐私有化。A是政治方面,排除;C出现在封建生产关系中,D不能体现。2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20世纪70~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可知,关贸总协定虽然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所以选B项。

25.【答案】(1)特点:公民集体的民主。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利克里使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2)评价:积极性: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局限性:仅限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3)组成部分:公民法、万民法。历史作用: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发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其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解析】(1)关键句是“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即公民集体统治。“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见在雅典政治生活中每个公民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行使政治权利的自由。第二小问答过程,依据教材的三次改革回答即可。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要求学生阅读材料二,找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或积极作用。题目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要根据教材论述,尤其是局限性的论述。总之要论从史出,得出的评价结论一定要有史实支撑。一般运用一分为二方法进行评价。

(3)第一小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加以概括,材料两句话就是罗马法的两个组成部分。第二小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于罗马法的历史作用,教材用的篇幅也很大,此问难点是要求回答“认识”还是回答“历史作用”,按学生一般思维,回答历史作用和影响也就可以了。

26.【答案】(1)材料一把外国人看成是“同家族的兄弟”,根据是宗教信仰相同。材料二主张“把一切外国人全杀尽”,根据是宗教信仰不同(2)局限性:盲目排外,迷信落后。

(3)根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做指导。

(4)不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同时肩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义和团运动以反帝为主。

【解析】(1)审题和作答的时候,分别围绕两则材料信息展开,要注意分“判断及依据”两个方面依次展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两则材料观点截然相反,材料一把外国人看成是“同家族的兄弟”,材料二主张“把一切外国人全杀尽”。

(2)实际上考查对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认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迷信落后”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则材料信息,要注意明确题干“二者局限的根源”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正确解答本问,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两则材料对外国人的认识都具有片面性。从本质(根源)上看,均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

(4)以“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作为切入点,具体考查对二者革命任务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展开,第一小问,即不同。第二小问,即说明具体理由,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1)隋唐,三省六部制;权力: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批政令,尚书省:执行。

(2)美国,总统共和制(总统制);权力: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解析】(1)材料一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采取的措施,其中门下省具有审核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诏书,尚书省是执行的职能。三省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2)依据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图中展现的是三权分立,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个机构相互牵制,实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28.【答案】说明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从机户和雇人织绸等信息可以判断是资本主义萌芽,原因从经济角度思考即可。29.【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和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

(2)特点:体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和解放的价值追求;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深入发展;女性由家庭责任逐渐发展到社会责任(家庭社会并重)。

原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特别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3)古代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阻碍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落后的,反动的;近代以来女性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女性解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女性解放是近代化的表现,是进步的;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问从经济角度看,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妇女“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被束缚在家庭中,相夫教子;从思想文化角度看,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导致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

第(2)问的第①问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经历了:从拥有女性素质、强健体魄到尽爱国责任、国民义务,再到追求自由独立。从中反映的既有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责任的增强,也有社会进步的推动。第②问背景知识分析,结合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的阶段特征,从外部列强的入侵、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内部近代社会变革、社会习俗的变迁等方面分析。

第(3)问综合上述分析,从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低下,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的变化,影响妇女地位的因素三个方面写作小论文。30.【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

(2)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发展对外贸易;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3)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的政策,它在中国历史上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本题的立意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更应该看到它对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3)问,要注意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客观评价。

第二篇: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高一历史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一)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这些机构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A. 专制皇权的强化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监察权力的扩大 D. 对农民控制的加强

2.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 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 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3.《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A. 量刑程序不统一 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C. 受习惯法伸缩性的影响深远 D. 崇尚秩序和平衡

4.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A. 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 “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 “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 “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5.“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20世纪70年代末,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有关“混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有制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

B. 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C. 其出现使“福利国家”发展受挫

D. 反映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7.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哪些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红色中华》 ②《新华日报》 ③《解放日报》 ④《文汇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A. 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 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 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 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10.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A. 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 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C. 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 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11.《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A. 淮海战役胜利后 B. 辽沈战役胜利后 C. 渡江战役胜利后 D.平津战役胜利后

12.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向道光皇帝提出:“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进口,除“文武员牟士子兵丁”应严禁吸食外,民间吸食可以“一概勿论”。据此可知()

A. 对鸦片的认识较蒙昧和落后 B. 鸦片贸易在中国已经合法化 C. 此事应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D. 对鸦片的危害有清晰的认知

13.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 北平谈判 C. 政协会议 D. 重庆谈判

14.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 清末“新政”时期 B.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5.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 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 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

17.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18.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作者意在()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19.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尊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失败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认为中英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B.认为中国失败不可避免 C.认为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D.工业文明优于农业文明

20.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清政府权力机构发生了变化

C.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D.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21.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社会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 B.过高估计了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C.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D.使苏联军事力量和综合国立大增

22.《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集中体现的外交方针应是()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3.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

B.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由英国等国发起 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

2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5.“19世纪70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这主要表现在()

A.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 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26.1802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1808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 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

27.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8.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说明他()

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认识到俄国现阶段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

29.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新中国的()

A.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作用 C.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作用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教训是什么?

(2)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的?(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32(15分).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挑战与冲突

⑴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主要背景。材料二勤政与落差

⑵ 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清朝两个皇帝的“勤政”与清政府的腐败的?

⑶有人说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满洲人统治的结果,假设换成一个汉族人的政府,你认为结果会如何呢 ?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世界文明史》

材料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重要特点?请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欧美发展历史说明这一特点。

34(15分).2015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推介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响应习近平的号召,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和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同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与之相关的过程,它借助于类似于半社会主义的立法,通过财富再分配政策,来限制个人所得。……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

——《历史的教训生物学与历史》(美)威尔·杜兰特 阿里尔·杜兰特1968年著

请回答: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有哪些表现?它是否使民众实现了真正自由?为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都是中央机构,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10.【答案】A

【解析】汉高祖时期抑制商业发展,到汉文帝时,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政府虽然抑商,但商业仍有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汉文帝对待商业的态度,故B项错误;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因此选A。2.【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更能适应封建集权”,A项表述错误,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B项表述正确,但是不能体现出“适应封建集权”,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起到了加强封建集权的作用。3.【答案】D

【解析】材料中生死攸关的问题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而较轻的犯罪交由平民团体审判,即体现了罗马法处理问题按照轻重分别交由不同的部门处理,又兼顾各方利益的平衡,AB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4.【答案】D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人民大宪章”充分反映了《共同纲领》的人民性和临时宪法的地位,故选D。5.【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是指推动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海外市场的扩大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表现,而不是条件。6.【答案】D

【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这表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能有效地解决欧美国家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政府不得不减少国家干预而推行“混合经济”,D项正确;A项中的“主导地位”;B项中的“全面调整”的说法错误;“混合经济”的推行与“福利国家”之间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故本题选D项。7.【答案】C

【解析】“结婚证书、文明洋伞、长统洋袜、改良的头,改良的花”都属于新生事物,属于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故A、B、D不符合题意。“辫子、之乎者也说”属于旧的事物,故C项符合题意。8.【答案】A

【解析】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红色中华》等报刊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范畴内,而《文汇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报纸。9.【答案】D

【解析】题干中威廉一世从“联邦主席”到“德国皇帝”再到“德意志皇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争夺,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税以困辱之”,说明政府抑商有具体行动,故C、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首先我们明确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幕,关键就是解决是哪场战役。突破口就是王府百货,王府百货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因此是北京的一景,因此确定是平津战役,本题选择D选项。12.【答案】A

【解析】许乃济提出“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允许外商将鸦片当做药材纳税;除官员和士兵应严禁吸食外,民间吸食可以“一概勿论”,这反映出他没有看到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对鸦片的认识较蒙昧和落后,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只是清廷官员的奏疏,并不能说明鸦片贸易在中国已经合法化,排除B项;此事应发生在1836年,鸦片战争爆发是在1840年,C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是重庆,可排除A、B两项。“倭寇投降”即指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件大事为重庆谈判。14.【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中“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的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当今环境污染严重,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加强国际合作,①②④符合题意;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不是区域集团,所以③错误。答案为B。16.【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互相影响。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7.【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故C项正确。A、B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关系不大。18.【答案】B

【解析】根据“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即可判断出材料认为美国宪法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本题选B。19.【答案】C

【解析】在材料中,他把中英之间的战争说成是两种文化的冲突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是工业文明,一个是农业文明,而中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它掩盖了战争的本质,是在为英国的侵略辩护,不承认英国发动的战争具有侵略性,所以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20.【答案】C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词语是“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机器生产)、思想科学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掀起了一次自救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本题选C。21.【答案】B

【解析】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因此A、C、D错误,B正确。22.【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可知属于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另起炉灶”方面的含义。另起炉灶即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23.【答案】C

【解析】不结盟运动由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起,是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它的兴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与英国无关,所以选择C。24.【答案】B

【解析】题干仅仅分析15个省都督的情况,没有涉及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虽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项。全国15个省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了辛亥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选B项。25.【答案】B

【解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A项错误。“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是指经济布局,C项错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指产业结构,D项错误。只有B项符合题意。26.【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不成熟的理论,是和能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是在揭示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故选B。2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收养异姓子为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本题应与宗法制有关联。“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这么做是为了维系血缘的传承。故本题正确的答案应该选择D项。28.【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梦话”表明普列汉诺夫反对《四月提纲》所主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故A、C、D三项错误;“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说明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当时

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29.【答案】C

【解析】中国第一条地下铁路始建于1965年的北京。故排除④。故选C。30.【答案】A

【解析】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内容分别有“斗批改”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字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31.【答案】(1)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武将权力过大容易威胁皇权。

(2)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3)评价: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社会危机。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实际上是在阐述兵权、财权、行政权等都收归了中央。以革除藩镇割据之弊。题干意在说明中央集权而不是地方政府收权。32.【答案】(1)

⑵道光帝的是笼络人心的一时表演,大吃大喝、生活奢侈虽然是腐败的表现,但一个政府更严重的腐败却是完全背离历史潮流;两个皇帝所面临的问题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这绝不是靠穿带补丁的裤子或者防止大吃大喝等方法就能解决的。

⑶该问题中的观点是把社会制度问题转化成民族问题,带有明显的大汉族主义色彩。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只是落后制度的载体。即便是汉族人统治的政府,如果不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仍然会失败。因此,如果找不到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就一定找不准摆脱挨打命运的道路。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从经济、政治、军事与外交四个方面所作的对比,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可以列表解答。第(2)问,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社会制度层面上分析认识和说明问题。第(3)问,应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作具体分析,注意抓住问题的实质是否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推行经济、政治改革,而非看哪个民族的统治者做皇帝。

33.【答案】特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欧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革命创造了物质基础,也加大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19世纪中后期,物理学、化学等科学领域的进步催生了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等一系列重要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欧美主要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解析】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引发了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第二小问要求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欧美发展历史进行说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史实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为科技革命奠定物质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推动欧美主要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34.【答案】表现:苏联进行了一系列鼓励物质利益原则的改革(或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列夫改革的具体措施)。

是否实现:没有。理由:因为这次改革并未打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民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提高,经济上、政治上的自由都是极其有限的,改革最终陷于停滞。

【解析】第一小问表现,联系1968年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如鼓励物质利益原则;第二小问是否实现,由所学知识可知未实现;第三小问理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未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最终苏联解体。

第三篇:云南省元阳一中2018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元阳一中2018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2.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说:“把一切境况都合在一起,法国革命乃是世界上迄今所曾发生过的最为惊人的事件……在这场轻率而又残暴的奇异的混乱中,一切事物似乎都脱离了自然,各式各样的罪行和各式各样的愚蠢都搅在了一起。”表明作者是()A.反对法国革命的 B.同情法国革命受害者 C.消极的自由主义者 D.欲从法国革命中吸取教训

3.近年来美国开始强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此举被称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以下重要事件属于“冷战”表现的是()A.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苏联占领阿富汗 D.北约的建立

4.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经选民直接选举的是()A.众议院议员 B.参议院议员 C.共和国总统 D.内阁总理

6.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7.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1917年,由英、法留学生主办的《太平洋杂志》曾发表《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9.下图为“新和谐公社”的蓝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25年建立的理想模型。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其出现表明()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工人运动促使资本主义完善福利制度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和对新制度的探索 10.“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真经。”下列选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1.下图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图片反 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12.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历史史实,其中践踏法制、践踏人权的是()

国,剿灭妖言传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15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六周年,十六年来澳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事实强有力地论证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下面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4.《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A.诸法合体、私法为主 B.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C.体现了法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15.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城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运会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外来移民的歧视 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城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16.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17.经济大危机的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根据这一政策,请判断当时的美国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A.政府对经济彻底放任自流 B.政府操纵经济发展的“方向盘” C.政府严格干预经济发展 D.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19.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晋商财力雄厚

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21.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1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23.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25.(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26.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27.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8.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9.1930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哪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A.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 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30.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

31.(15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喙。他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不是公开否认其原则而是根本蔑视其存在。

——节选自《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14年,袁世凯主持祭孔大礼,又庆祝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他称赞科学及其净化迷信的作用,而又率领全国祭天,邀请所有的人都参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古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1915年8月在总统的默许下开展了一场拥戴袁为皇帝的运动。然而,皇帝却要经过选举(实际上是走形式),帝制必须是立宪的。——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和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2(15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根据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归纳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3)“冷战”持续了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3(10分).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34.(15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材料二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干中《韩非子·物权》说到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所以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要在中央”的构想,正确的是C项,A、B两项不能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D项是秦始皇时期为加强皇权在文化上的措施。2.【答案】D

【解析】材料观点认为法国革命乃是世界上迄今所曾发生过的最为惊人的事件。轻率、混乱、脱离自然、产生罪恶和愚蠢。故A、B、C从中无法得出。故选D。3.【答案】D

【解析】“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对抗形式和手段。A、B、C三个选项都是局部热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4.【答案】B

【解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①③④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正确,而②错误,故选B。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A。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53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可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C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所以应选B。7.【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是从“对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是其革命过程中的特点,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因此,D项正确。8.【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士兵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可以判断出“俄都之暴动”指的是十月革命,A、C项发生在二月革命后;B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9.【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当时马克思主义还没诞生;B项错误,当时无产阶级还没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C项错误,题干中讲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完善福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D项。10.【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11.【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的画面和文字中可以得出答案。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的危害主要有对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对知识分子等人的人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根据题干问题和所给图片资料可知,①④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②③ 是对人权的破坏,故选A。13.【答案】D

【解析】一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A、B、C项都不正确。所以答案选D。14.【答案】A

【解析】B项的表述与《十二铜表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十二铜表法》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具有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特征,其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D项,故选A。15.【答案】D

【解析】材料明确表示“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城邦都必须停战”,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16.【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分裂的深层次原因,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实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所以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但是苏联分裂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故选D。17.【答案】D

【解析】自由放任政策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相对立,排除B、C;A项太绝对;故D项正确。18.【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政治家已经意识到,欧洲各国必须停止厮杀,加强合作,增强欧洲自身力量,才能避免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这正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19.【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宁波一带流传的民谣”“嘲笑山西商人”等信息,可知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得出晋商财力雄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建房置地养老少”得出当时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晋商把财富用于买房置地,而不是投放市场,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0.【答案】D

【解析】关键是找到题中的题眼:“民国初期”“必需之国货”这是那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救国热潮的直接证据。21.【答案】C

【解析】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下,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③;而②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符合新经济政策。22.【答案】C

【解析】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2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可知①②③结论正确,④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弊端,与赫鲁晓夫无关,故选C项。24.【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实行计划经济,而中国也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二者经过调整,充分利用国家干预经济与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故B项正确;1929年之后资本主义的调整主要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与所有制形式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中国在1978年以来,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存在稳定市场秩序的问题,故D项错误。25.【答案】B

【解析】从材料“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对赫鲁晓夫的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样的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故选B。26.【答案】D

【解析】材料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转变观点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D项正确。27.【答案】A

【解析】工厂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不同于手工工场时代的工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机器生产。28.【答案】C

【解析】西服传入后,中国传统服饰,如长袍马褂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故A项错误;中山装不属于传统服装,故B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C项正确;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29.【答案】C

【解析】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故A、B、D三项均正确,C与史实不符。30.【答案】A

【解析】题干的信息是崇阳县令张乖崖鞭笞买菜村民,并斥其懒惰。村民受鞭笞训斥,是因为买菜不符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常态,故A项正确。

31.【答案】(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结果:袁世凯蔑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制。

(2)特点:将共和制的作风和帝制的作风融为一体。

成因: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影响力根深蒂固;袁世凯掌握着强大的北洋军阀,拥有实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主政治发展十分有限;近代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较为淡薄;使古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欺骗愚昧无知的选民等(回答出其中3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由材料“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第二问从“他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不是公开否认其原则而是根本蔑视其存在”结合所学可知其结果是袁世凯蔑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制。

(2)由“皇帝却要经过选举(实际上是走形式),帝制必须是立宪的”可以概括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特点是将共和制的作风和帝制的作风融为一体。成因结合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袁世凯的实力、中国民主意识等角度组织。

32.【答案】(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组建北约。

(2)原因:法西斯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确立全球称霸战略;苏联扩展势力范围,美国视其为称霸的主要障碍。实质: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3)世界虽然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

33.【答案】(1)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

(2)由多样走向统一;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币发展;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3)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

【解析】本题以货币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第(1)问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整体上归纳概括;第(3)问明确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从根本上看,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34.【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繁荣,金融业的发达;对外扩张和殖民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殖民市场;积极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和投资。(2)信息: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解析】(1)根据材料“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即可归纳得出答案。

(2)该问提取信息必须掌握三点,一是要抓住1830年前的整体特点(中印超过英美);二要抓住1900年的整体特点(美英大大超过中印);三要抓住美国超过英国的这一信息。这恰好是两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展的结果。

第四篇: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80年代,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这段话旨在说明()A. 英国“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 英国选择成立共和国的必然性 D. 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 对外开放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政策 D. 多边外边交政策

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该条款体现了()①宪法至上②主权在民③中央集权④三权分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确切地说,这一论断()A. 提升了民族力量 B. 凝练了民族精神 C.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D. 推动了民族繁荣 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 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A.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C. 三权分立的原则 D. 共和政体的实质

8.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A. 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B. 分析了当时巴黎的客观形势 C. 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视角 D. 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9.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 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 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 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10.二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一超多强”的格局

11.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内阁()

A. 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 B. 加强对议会工作的控制 C. 权力的膨胀达到顶峰 D. 对下院的控制大为削弱

12.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 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 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13.《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 国王是国家元首 B. 国王“统而不治” C. 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D. 国王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15.导致下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开放通商口岸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政府奖励实业 D. 引进外国资本

1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7.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措施都()A. 忽视市场的作用 B. 强化指令性的经济计划

C. 力图解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的问题 D. 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18.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③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9.某经济学流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一理论()A. 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B. 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 C. 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 D. 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

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美元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本质上说明()

A. 实行了固定汇率制

B. 美元在货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C. 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美元与黄金价值相等

21.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2.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 20世纪50年代初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初期 D. 20世纪70年代末

23.下列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股票投机盛行

B. 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力 C.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D.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丧失了生命力

24.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1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上海合作组织

2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了历史小论文。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A. 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 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6.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7.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28.“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 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 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 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29.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A. 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 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 世界市场一体化 D. 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30.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乔治•凯南说“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32(2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官员主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志》

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预示着资产阶级革命将会用新的方式来达到目标,即结束暴力革命的方式,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故选A。2.【答案】B

【解析】“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体现的是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由此可得知我国外交政策的法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选C。3.【答案】C

【解析】从材料“瀛东弃可伤”“初传烽火照辽阳”“筹海患难防”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所以答案选C。4.【答案】C

【解析】材料“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材料“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即中央集权制的原则。所以答案选C。5.【答案】C

【解析】民族认同感表示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即一个民族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意识。题干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直接表述了其“认同感”。故答案选C。6.【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前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C项错误;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项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所以答案选D。7.【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句主要强调了联邦政府拥有哪些权力,第二句话说明地方各州之间拥有的自治权,故能反映出美国政治结构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A C D三项表述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符合题意。8.【答案】D

【解析】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 否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措施, “造反者们”的称呼也反映出对工人运动的偏见,故D项正确。9.【答案】C

【解析】依据图表时间信息,C项发生在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共兵力对比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符合史实。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与表中时间不符。故答案选C。10.【答案】C

【解析】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一些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11.【答案】B

【解析】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说明英国内阁对议会加强了控制。所以应选B。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可见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故选A。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对中国的危害更大了,①②③④均是《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特点。14.【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英国责任制内阁已经确立并得到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与题干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相符,故B项正确;AC项不能说明题干“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信息,故排除;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15.【答案】B

【解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找到呈现大幅增长的时期,通过观察表格可知数字大幅增长的时期是1894年至1913年,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为了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数字有大幅的增长。16.【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大量金银涌入西欧,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引发通货膨胀,结果使封建主、城乡雇佣工人和一般贫苦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这样就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A项为最佳答案;B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故不正确;C项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故不正确;D项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导致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不正确。17.【答案】C

【解析】两个改革都没有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D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并且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所以A不是相同点;B错误;故C正确。18.【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①错误,②③是其进步性,④是其局限性。因此D正确。19.【答案】B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材料内容相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货币学派主张,从“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可知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从“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可知仍然主张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与自由放任政策不同,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后,国家减少了对经济干预,缓解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这样的规定使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各国货币、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21.【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22.【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说明事情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仍然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说明旧的思想做法依然存在,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变化。根据以上推论,此事应该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23.【答案】D

【解析】股票投机、购买力低、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等反映了产销矛盾,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但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生命力,故选D项。24.【答案】C

【解析】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25.【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是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的,A项论文题目不符合史实,故选A。26.【答案】B

【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等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项。27.【答案】D

【解析】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故时间排序应为②①④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2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打击别国,维护本国商业利益,根据“1651年12月”可以判断此时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时期,故D项正确。29.【答案】A

【解析】当今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B、C两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项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出现。故选A。30.【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问题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错误。

31.【答案】(1)主张:遏制苏联。行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经济上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和遏制苏联,同时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2)原因: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根本纠正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思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政治思想的混乱;政治多样化导致了社会动荡加剧,危机全面爆发;西方的和平演变。【解析】(1)本题考查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第一问学生从“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得出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意图;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答出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的措施即可。

(2)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学生从材料中“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可知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

32.【答案】(1)方式:世袭。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

(2)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不同: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4)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1)据材料“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可知,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世官制,其方式为世袭制。原因结合材料“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据材料可知,材料二体现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材料三体现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材料四体现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标准的演变为由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到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直至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演变过程。(3)据材料“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察举制中的考试不是能否做官的标准,只是用以区分等级高下;据材料“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由材料“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可以归纳出二者的关系。(4)本题考查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影响在于:有利于打破特权对官制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为封建王朝的发展繁荣奠定了人才基础。

33.【答案】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经济计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影响: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解析】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影响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从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角度回答;消极方面从对农业、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等角度回答。

34.【答案】原因: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目的: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

【解析】第一小问的原因需要区别“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的原因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前者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后者因为哥伦布相信并接受了地圆学说。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提炼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传播宗教;“黄金热”、希望得到东方的香料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五篇:高一语文学业整理内容

高一语文学业整理内容

古代诗歌

一:本课中出现的词语(注音,重点词语要求解释出来)

二:文学常识

三:温习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或抄写或自我默写。

四:名句欣赏

对老师课上重点讲解的名句或名段挑选一二进行鉴赏,可以上网进一步补充资料,自己筛选,用书面语表达出来。(注意积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现代文

一:本课中出现的词语(注音,重点词语要求解释出来)

二:文学常识

三:名段欣赏

对老师课上重点讲解的名段进行鉴赏,可以上网进一步补充资料,自己筛选整合,用书面语表达出来。(注意积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

一:文学常识

二:复习所学内容:熟读(梳理字音)、疏通文意

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存有

疑问处摘录出来予以解决。

三:温习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或抄写或自我默写。

下载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毕业学业达标模拟考试 高一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毕节市2017-2018学年高一毕业学业达标模拟考试 高一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

    高一历史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我校高一(1)至高一(5)5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学年的历史教学任务,特制定此教学计划,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1教学计划 2014年秋季高一历史教学计划王昌林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学科教研工作,促进全市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历史教学,六月份要进行省统一会考,所以教学计划要紧紧围绕会考要求。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完成必修二、三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类丰富的经......

    高一历史复习计划范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必修二历史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任务艰巨。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差不多只有两周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