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北京大学应用统计合考研高分经验范文
2018年北京大学应用统计合考研高分经验
新祥旭学员分享
在2017年的考研中,我比较幸运地获得了四百多分,成功考取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应用统计硕士,各科分数为政治73,英语74,数学三150,统计学147,虽然说获得了让自己惊喜的成绩,但更让我欣慰的是自己走出了如过山车般颠覆的人生,能够更加勇敢得面对未来。在此写下自己这两年的考研历程,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的大致情况:
本人就读于北京“985”,读的是比较冷门的专业。整个大学期间读书不够认真,大一时基本上是全班倒数,即使后面努力追赶过,甚至拿过奖学金,但还是保研无望,因此只能靠考研来延续自己的研究生梦想。虽然说本科学校不错,不过给考研带来的却是更大的压力,在学习方面我比较好面子,所以考研对象只能是之上的学校,所以也基本上限定在北清人了(上海也有很多厉害的学校,但太远就不予考虑了)。
备考经历:
我主要还是讲一下我的备考经历,按时间顺序,里面会加上我的复习心得。
第一年的时候,那段时间一直听说考本校很有优势,只要能进复试基本都不会刷,所以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非常自信地挑了算全校最好的专业之一国民经济学来冲。这种想法现在看来还是相当危险的,考研最大的敌人就是警惕不够。当时,我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也觉得自己复习的还算认真,可是毕竟是跨专业,付出的得比别人多很多才有机会胜利,别人看一遍的书,我可能看了3遍还是不懂,而且爱玩游戏,每周都要和同学固定时间去打游戏。结果,在1000+的考生竞争中失败,第一年成绩是67+62+142+86=357(分数线360),当时查完分我就傻眼了,经济学专业课直接不及格,苦苦地东奔西走找老师问情况,但经常是碰一鼻子灰,各个院系都不接受没过校线和单科不达标的学生,也就是说我连申请调剂资格都没有;另一方面,我又觉得离成功又是这么近,数学优势特别明显,自己公共课基础不错,总分就差3分,专业课就差4分,很不甘心,所以就毅然选择了二战。从7月正式开始复习。
7月—9月中旬
时间安排:
7点起床,上午4小时数学,下午2小时英语然后去健身打球
晚上3小时专业课(这时政治还没开始)
10点休息,看电视然后睡觉。
本以为第二年自己只要多复习专业课,保证其他科目的水平应该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自己的历程出现了这么大的波折。第二年我的目标就是考上,鉴于第一年经济学的惨败,觉得自己真在这方面学不过别人,所以选了北大数学系的一个应用统计专硕,学费好几万,不过竞争小,可是毕竟是北大,北大数学院全国文明,而且包含数学,我二战肯定不愿抛下去年的数学基础,同时可以稍微避开最近特别火的金融、经济、会计等专业,而且自己分析过,觉得将来的社会,数据的重要性将逐步增大,统计学的就业前景也应该越来越好(纯属个人想法)。从7月在家开始啃专业课,进度相当缓慢,很多是完全不会。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暑假的时候复习比较随意。
一直持续到9月份,然后来到在人大附近租了房子,每天去图书馆,和两个二战的研友一起复习,基本也是每天8小时左右,当然,每周必须休息一个晚上或者一天。
10—12月
时间安排:
1.早上6点半起床(主要是图书馆7点开门,我习惯坐同一个位置,必须逼自己早起,即使不想这么早起)
2.上午3小时数学2小时政治
3.下午2点半-5点半3小时英语(中午必须睡午觉,所以其实基本上2点半赶不到教室。)
4.晚上6点半-10点专业课
5.回到租的房子心情好就看看今天没看完的书,不好就直接玩手机(大部分情况都心情不好。),当时没带电脑来学校,这是明智的选择。
Ps.10月到12月强度逐渐加大,对时间的控制也逐渐精确。
这个阶段有一个插曲,算坏事也算好事吧。
11月底,我女朋友找我来分手。我跟她之前其实出现了很多次矛盾(她已保研),简言之就是她觉得我在逃避就业,而且觉得女生比男生早就业很没安全感,可我觉得我基础好,很想再冲击一次研究生。暑假时吵过两回,不过都还是和好了,10月份吵过一次,我坚持要分,觉得她老来吵,影响我,是她哭着不要,我被她感动的不行,坚定了她就是我想找的另一半,所以又和好了,然后在11月底,她觉得等待太漫长太痛苦,提出了分,本以为还是和往常一样,各自清醒两天就好,殊不知这次是万劫不复的一刀两断,即使我再怎么想挽回。
谈了2年半,她是个很好很好的女孩,又温柔又漂亮又粘人。我只怪自己不认真去维系,很多时候都没能像一个男生一样去照顾她,才如此狼狈,说实在的直到今天成绩出来,我还是忘不了她。这件事给自己很大的冲击,觉得自己被别人否定的、被别人不信任的感觉是那么糟糕,再想到自己本科的不认真,一战的失败,就特别沮丧,就觉得我的人生完全被自己浪费了。还好现在还有一次机会救赎,就是二战,这次如果再失败,我甚至觉得整个人生可能就没救了。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吧,好的是让我在最后一个月端正态度,每天看书在10-14小时左右,坏事是自己心情变的极不稳定,经常沉浸在痛苦、失望、愧疚中(因为自己确实2年都没好好陪她,觉得很愧疚很愧疚,很想考完以后带她去到处玩啥的,一堆乱七八糟的思想涌入心头),甚至向心理系的同学询问心理咨询的程序,即使自己是个很乐观很外向的人,但基本在这段时间也没有会心的笑容,经常会神经质的假设自己跟她的对话,重温过去的美好和期待下次的重逢。
为了帮我走出阴影,我妈还请了2天假过来陪我了,在考试还剩20天的时候给我带来了很多温暖。母亲永远是无条件最爱你的女人,我必须对得起我的父母,当时是我的唯一想法。
1月,考研终于来了
其实最后的日子特别难熬,身体累心也累,所以说考研战线也不宜拉的过长,根据是否跨考以及所报的专业火热程度来定,不过我觉得我挺过来了,从每次拿到试卷,我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搞定它,让大家知道我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
第一天:
上午政治,单选和分析很简单,多选非常灵活基本上不是靠死记硬背的,所以考完以后还是有点虚。下午英语,今年我是按照题目顺序写的,不像去年把完型放在最后其他题耽误了太多时间,完型都是直接看选项乱选的。今年的英语题目难度分布不均匀,阅读理解比较难,很多都看了很久才能大致弄懂,完型,新题型,翻译比去年简单,尤其是新题型,基本送分。作文有点不太好写,关于陪伴和孝顺的。
考完后回去无聊,不想复习,就刷人人,无意间看到有机构传了答案,手贱点进去看了看,发现自己第一天的考试还算顺利,政治选择题应该扣10分,分析题答案基本还是到位了,梦想着自己能到80分,英语阅读错了6个,完型应该错了6个,新题型全对,翻译有点偏差,所以觉得比去年好一点点。不免心中还是比较开心的,希望第二天能够认真加油最后一天!
第二天:
第一门是数学三,感觉、比去年简单,依旧没什么大问题,2个小时做完,而且基本每道题的解答过程思路都很清晰,最后对答案应该也是在140+,最后出来却是满分,专业课也是2个小时写完的,其中有5分完全不会,算是放弃了,20分不确定,其他比较基础(毕竟专硕要求不那么高,题目都很基础),并且提前半小时交卷了,大家千万别提前交卷,虽然我最后专业课考了147,但是提前交卷让我后悔死了,一直在想万一专业课陷阱很多扣了很多分痛失北大怎么办,每天都过得特别特别不安心。
我的复习方法
说了这么多虚的,由于考的不是热门专业,所以复习起来压力不是那么大,公共课考的算比较高了,大家可以借鉴下公共课的学习方法,现在说说具体的备考方法吧。
数学:
这个是我最擅长的。数学三我一直觉得是一门很神奇的科目,因为它让很多人失望,却又是很多人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数学应该算为数不多的如果你很厉害就可以打满分的科目吧,所以对于数学好的同学,强烈建议选择考数学的专业,这样可以为英语政治、专业课减轻不小负担,比如我公共课是297,即使专业课刚及格,总分也有390了,也算够高了吧。由于我二战时重点复习不在数学,因此我就说说我一战怎么复习的吧。
7月:数学必须一以贯之,我本科高数都是90+,在大三的上学期的3月份开始初步有了考研的打算时,那时我就把大一大二的课本做了一遍,然后看看英语,正式复习是7月开始的,基础不好的话必须提早些,开始看二李的《复习全书》(虽说今年听说李永乐只和王式安编了那本黄色的,不过我还是觉得白色那本挺好用的),由于数学是上午考,我就每天上午8点到11点都在看数学,以保持状态用了40-45天看完的,千万记住里面每一道习题都得动手做,把不会的题号记下来,以备下次重点复习,大致方针是按这样的进度:
1、极限2天,2、一元函数微分5天;
3、一元函数积分5天;
4、多元函数4天;5无穷级数2天;
6、微分与差分方程2天;线代各章2天,概率前4章各2天,后3章1天。
8月中旬:李永乐做完了,这时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选择填空660题》,这里面的题目比较难,做起来有点心灰意冷,不过重点还是掌握里面的方法,而不在于题目本身,真题是完全没有这个难度的,就这样,每天40道,一共刷大概20天,就刷完了,恰好暑假也过去了。
总的来说,基础差的别急,多花时间放宽期限,不过最多也要60天搞定。
9月——10月:这是到了提高成绩的关键期,因为9月到10月是离考试既不近也不远的时间,这里我想推荐几本大家可能没有听过的书,叫做《微积分解题方法与技巧》(北大出版社刘书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题方法与技巧》(北大出版社张立卓)(为什么没有线代?不是没有而是我不推荐,虽然我也做完了但感觉一般,线代用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是最好的),我2次考试概率论部分都是满分,因此尤其推荐概率论这本书,有很多灵活的方法非常实用,其中有一道例题,基本囊括了整个数学三的概率论知识,看懂这本书基本可以保证你考研概率论部分满分(想当年大二的时候,那时太懒了,我基本从来不早起去赶第一节高数课,考前一个星期找到这本书看了一个星期,直接96,全班最高分),微积分这本有点难,做不出也没关系,但概率论这本真的是很好很好!大概从9月10号到10月20号,以上3本书都做完。同样不会的题目把题号标出来。不过注意,太偏太难的不用管。
从10月20到11月这10天,我把真题每天做了一套,并且认真对了答案,这是也大概知道自己的水平,那是我基本上在120-140波动,不太稳定,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求稳了。
11月:我听过来人建议,把陈文灯的那本蓝色特别厚的复习全书挖出来看了看,感觉就高数部分写的好,有挺多新思想和新解法的,时间充裕可以看看,线代和概率不如二李的,我当时是都刷完了,所以花的时间比较多,用了整整一个月。
12月:最后冲刺时,我基本是一天一套模拟题,能找到的都做,累了就把以前所有参考书不会做并且标出来的题拿出来再练练。当时做了一个6+2的套卷(6套),400题还是超越135分名字忘记了(10套),张宇的8套,以及还有一个姓曹的5套,卷子都挺好的,大家量力而做就行,不在多,而一定要做。最后3天可以不用做了,查漏补缺看笔记就好,放轻松去考试。
我对复习数学的建议:
1.如果复习时间过晚,那么就不太建议考带数学的专业了,因为数学是很难瞬间提高的。
2.尽量把学数学的时间定在上午,因为长时间的训练可以让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对数字敏感,而数学正是上午考的。
3.模拟题要练,千万不能从开始备考到靠前一天一直抱着全书,让我想到,全书虽好,可不要贪杯。到最后全书也是为考卷服务的,所以模拟题要多做,对于找感觉及其重要。
4.在应试技巧方面,我想说的是一定要学会用特殊值法,考研教材上很多题的参考答案都会有一堆原理去解释,但我经常不会去看,我经常做的是找一个特殊值,尤其是选择题,基本8道题有5道以上都会用特殊值法求解或者验证,再用排除法来求解,这样的好处是只要你完全满足题目要求,就能很快很精确的排除错误答案。比如告诉你一个函数f(x),然后说了一堆性质,再问哪个选项正确,如果是我做题,我基本都会找出一个具体的函数,满足题干中的全部条件(一定要看清题),再用排除法把3个选项排除掉,这样做出来的题目成功率非常高而且花的时间少不用去想那些理论。填空题不那么好做,不过也有很多可以,比如题目告诉你limf(x)/x=2,那我就会直接把f(x)=2x来试一下再用f(x)=sin2x来看是不是一样的答案。经常可以直接得到答案。特殊值法在660那本书里可以好好练练,节约时间的神技能。
5.在考试过程中,千万别卡题,遇到不会的别多想,直接跳,做题顺序没必要压的那么死,像我今年,级数那道题我觉得可能会比较麻烦,就直接先跳过去做后面的题目了。
政治:
政治有很多大神在,详细的方法网上很多我以前也看了很多,我考的不算很高,就简单说点自己的心得吧:
1.政治不用开始的太早,9月中旬为宜,我感觉看它很容易上瘾,不知不觉就天天刷政治选择题耽误其他科目。
2.参考书是红宝书+风中劲草+肖秀荣1000+真题(其实真题也没什么用,我觉得,反正考过也不会再考了。)+最后的无数套题+各种资料。
3.前期基本是刷选择题,每天规定自己合适的量,1000题至少做2-3遍,风中劲草的套题做2遍,分析题不用太早看,大概12月10号再开始背,把肖四,和肖八中的分析题背了就行,尤其是肖四,简直是神卷,以后就会发现人手一卷的。
4.最后拼尽全力,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套题全挖出来刷里面的选择题(我当时是和几个研友一起买,分摊所以花钱也不是特别多)。
英语:
1.世纪高教的一套黄皮书是每人必备的,英语非常有必要研究真题,我基本改革后每年的都研究了至少4遍。
2.世纪高教的阅读150篇一共有两本,一本基础,一本提高,个人觉得14年考研的基础篇里的文章都非常接近真题,题目也出的很好,很值得深入研究,可能因此我二战英语提高了12分吧,提高那本就偏难,看着只会打击自信,所以我把它扔了,宁愿把基础那本看第二遍。(可能这本书每年都会改版,15年的也说不准了,不过14年的基础篇真的很好,值得去看看)
3.作文一定要早准备,我是从10月开始基本好词好句都会积累,并且每周一篇大作文,小作文是最后2个星期集中突破的,这个不急,但是大作文必须积累,不然真写不出什么好句子„„
4.关于做题的顺序,我个人觉得应该按题目顺序做,有人说完型分值太低,应该先做阅读。不过我两年的经验可以跟大家说说:13年我先做的阅读,13年阅读比14简单,可是对我们来说还是难,所以我做的很慢,尤其最后一篇说英国法律的,耽误了挺多时间的,然后再写作文,10分钟+40分钟,时间有点不太够了,心急导致最后的翻译写的很差,一顿乱翻,最后再回过头来用5分钟乱填了完型的答案。完全没看文章,看哪个选项爽就选谁。14年我是按顺序来的,前面也提到,完型简单,所以自己花的时间也少,做的也顺,最后应该大致得7分,有了感觉再做阅读,今年阅读难,做的慢,不过partB很简单,而且翻译也简单为最后争取了大把的检查时间。
5.关于完型的答案分配,我一直觉得有个邪门的地方,就是答案经常是你读书以来最先认识的单词,比如conviction,excitement,enthusiasm,importance,这几个词,我一般就会觉得答案就是importance„„不知道为啥这种感觉尤其强烈,而且经常正确。大家可以找真题看看有没有这种情况。
第二篇:2018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高分经验
2018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高分经验
新祥旭学员分享
我本科读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现在即将到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读研究生,因此算上是跨系跨专业考研成功。
同学和朋友都说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师弟师妹们也觉得我是个牛人,弄得我也有些飘飘然。
记得大二时候听一个考研成功的师兄介绍自己经验时候说:考研其实考的就是心态。现在经历过考研后觉得这句话简直是至理名言。在我看来,“良好的心态+不懈的努力”是考研成功的关键,归结起来就是说考研的同学要下定“决心”,有“信心、恒心”,分清“重心”,而且要对同志“热心”。关于考研的具体科目如政治、英语、专业课的复习方法我不想多谈,下面我试图结合自己的备考经历,说一下自己在考研路上的心得与体会:
(1)下定“决心”,一条道跑到黑
首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很重要,考研的最终目的找到将来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自己对要考的专业自己不是很“感冒”,即使花了很大力气考上了,读研的时候也会觉得挺痛苦的。在决定考研专业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多方面比较,反复权衡,但是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千万不要再轻易动摇。因为大部分同学考研的准备时间是半年到一年左右,其间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应付本科课程和生活琐事,所以真正用来复习的时间并不多。在彷徨犹豫的时候,时间就不经意地溜走了。而备考的时间越短,胜算越低。不要去考虑如果考不上会怎么样,“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2)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强
既然选择了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就不要被很高的录取比例吓倒。可以说竞争者都和自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样多的参考书目、同样多的复习时间,大体相同的智力水平,谁投入的精力多,谁对自己更有自信,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考研实际上是一个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如果每天都能学有所获,超越昨天的自己,那么在这个知识不断累积、学习体系不断完备的过程中,你会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自信心也自然随之增强。当你感觉到自己足以因对考试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时,就会信心满满,也容易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因此,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觉得自己一定会考上,这样在学习的时候才能鼓足精神头,专心致志。
不妨写一个很能打气的座右铭给自己,在感觉懈怠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样的效果不错哦!
(3)拥有“恒心”,将考研进行到底
以前的师兄常说:不考研的人过着猪一样的生活,考研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不错,根据很多人考研经验来看,备考的时候,每天至少要学习10个小时左右;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大部分时间要在自习室图书馆中度过。在至少半年的时间里,必须天天如此,像“狗”一样忙忙碌碌。考研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毅力和坚持往往战胜天才和智慧。一般来讲,备考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因此要合理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比方说,考研的专业书至少要看三遍以上,这样才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适应考题的灵活性。第一遍通读专业书耗时较长,而且一般效果不好,看完了也记不住多少,因此可以为自己限定较长的时间来完成,比如两个月的时间;第二遍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书本比较熟悉,而且能够从书本中吸收到很多有用的知识,通读所用的时间可以适当缩减,比如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以此类推,最后书越读越薄,基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自如。考研最大的忌讳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好多同志到了考研的后期的时候,会觉得身体吃不消,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就像是长跑时到了极限状态,这时千万不要放弃,否则长期的努力也会付诸流水,不免可惜。事实证明,能够把考研坚持下来的同志,以后就有信心去面对任何困难。
(4)分清“重心”,把重点投放在专业课上
这里的“重心”有两重含义;首先在备考过程中,学习是一切的“重心”,学习以外的事情都要暂时搁置一边,等考研结束后再处理。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要过度,因为浪费时间是次要的,一旦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再收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其次,考研的几门课程中,专业课是“重心”,对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尤其如此。北大对专业课的要求很严格,英语政治没有过线,还有可能破格录取,但是如果专业可分不够,就没有任何机会了。而且北大出题很重视考察学生的能力,决不是单靠把参考书背的烂熟就能应付过关的。因此作为考生,不但要学会独立总结专业课中出现的知识点,还要认真分析历年的考研试题,尝试着进行解答,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5)献出“热心”,与考研同志互相帮助
最好能和其他考研的同学一同进行复习,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共享一些考研公共课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可以制定相似的学习计划,彼此监督,形成参照。当你偷懒或者落后的时候,看到其他人还在努力,自然也不好意思耽搁太久。所以,与考研的同志互相切磋考研心得、交流经验,有利于自己少走弯路,获得更多考研的信息。在帮助其他人时,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解题思维,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何乐不为呢?
就谈这么多。我想说,考研就好比一座高峰,当你排除万难征服了它以后再回首时,却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攀。而这座山峰越高越险峻,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越多。
“天道酬勤”,你的付出和你的所得永远是成正比的。当你的复习真正做到位的时候,自然会对应试充满信心,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我的这些废话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厚积薄发,在研究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小资料: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是全国首批由教育部批准的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硕士点之一,从1986年开始向国内外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30余人,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系统、有规模,突出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2003年初,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学院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事业。随着国内外汉语热的不断升温,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毕业后可以在国内各高校任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通过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赴海外任教。近年来,儿童学汉语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毕业生也可在国内外中学学校中从事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另外,也可从事和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各类行政管理工作。
第三篇:2018年北京大学法学综合考研高分经验
2018年北京大学法学综合考研高分经验
新祥旭学员分享:
北大法学综合科的考试一共六门:民法,刑法,民诉,刑诉,宪法,行政。相对于其他高校(如人大、复旦)已经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还是没有头绪,因为北大综合科的题目相对于其他学校较为灵活,不似其他学校的直来直去。比如说同样考察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其他学校可能采取要求直接列举的方式,北大却出现通过案例来考察宪法公民权利的题目。所以说,北大综合科考题并非是漫无目的,无规律可循的,只要抓住规律就可以短时间内掌握。具体来说,综合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题目灵活,万变不离其宗,重复率非常高。
于是我的复习方法还是侧重效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到相对高的分数,因为除了综合科还有英语和政治,将过多的时间投入任何一项都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当然方法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大家作为参考就好。
常见问题
首先就几个问题进行回答:综合科多少分算是高分。PO主统计了一下,13年进入复试的67人中,综合科分数平均分是114分。那么114分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一道15分的题,你至少要拿到11-12分,而一道10分满分的题你至少要拿到7-8分。这样平均下来其实是很容易的,只要没有特别重大的失误,这个成绩是不难拿到的。司法考试对于综合科是否有帮助?
这几乎成了法学专业考生的永恒话题。我想说答案是肯定的。至少我在复习的时候民法刑法两科几乎是完全利用司法考试的基础,可以最后复习这两科,如果时间不够也不会出现完全答不出的情况。另外很多同学来问司法考试和考研是否冲突。我想说这样看你自己的投入了。有些同学报了司法考试班,把七八月九三个月都耗在司法考试上了,这有点得不偿失。司考有助于考研这点无疑,PO主的同学or前辈大多是这样安排时间的:7月整理整理笔记,然后8月开始复习司法考试,时间上绝对绰绰有余。本科基础和综合科复习有关么?基本无关。不用因自己本科基础不好担心。用不用看很多书?不用。后边会说具体看什么书。时间紧任务重,没时间看那么多书的。综合科复习多久比较好?什么时候开始复习?这个下面也会说。第一轮一个月~两个月就可以了。新修改对于考研影响很大么?
刑法、民诉不算大,但是13年考了民诉的新修,知道改了哪里就好。刑诉大修,非常重要。
考场上要答多少?相应的复习的时候要准备多少?一般来说一套题也就15分钟的时间,所以说真的答不了多少,关键是有逻辑有层次,每个小点用几句话解释一下就行了。后面会具体说。
复习时间安排及相关资料
第一轮(4~6)1.5~2个月,书+真题+做笔记
1.参考书:
宪法 周叶中,《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王磊,《选择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事诉讼法
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法
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刑法
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蓝底为必读,其他有时间看一下。
另外各科的法条也是必不可少的。
2.真题
真题非常重要。大家要搜集到至少近十年的真题。专题复习,反复研习。北大真题的重复率非常之高以至于每次考试基本有一半以上的题都是曾经考过的= =。比如刑诉法中“被害人地位”这道题就在05,06,12年试卷中出现过。还是刑诉,“非法证据排除”作为永恒的重点在13年的考卷中占了30分之多。而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平等权等问题更是反复出现。
另外还有一类题目是准真题。比如说之前如果考过“行政诉讼的范围”,那么“行政复议的范围”也应该像对待真题一样的加以复习。
另外要说,有的真题答案比较局限,甚至有一些与出题人的思路相左,大家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思路。
3.笔记
之前在研友之间流传着两本综合科笔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法题型变化,新修改等)这本笔记变的不那么与时俱进了,好像最新的也是09年。但是这本讲义仍然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复习思路和方法,即专题笔记。笔记是一定要有的,并且以专题形式出现。何为专题?就是把一章或关联的几章总结一下,看看曾经出过或是可能再出什么题。比如说,关于宪法中公民权利这块,我们可以总结3个专题:
公民权利的单纯列举。13年的题目(10分)。分平等权,参与权,表达权,人身权,财产权,财产权,社会权。然后继续到具体权利。再用一两句话说明一下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能把具体是第几条写上就更好了。
平等权。12年题目。单个权利最可能考的也就只有平等权了,其他权利很难单独考出来,而且很多其他权利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平等权上。张遣返老师的《宪法学导论》对平等权阐述非常多。一般会问:平等权概念,特点,内容,分类,我国平等权的特点等。在案例中考察。宪法案例的考察是北大法学的一个特点,也是很多人对于考北大望而却步的原因。因为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很少对宪法案例进行分析,乍看之下没有思路。但是仔细一看,发现这种题目不过也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说11年的警察抓卖淫女的那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变相的要求考生列举公民权利的题目,只不过需要结合一下案例罢了。你可以说违反了平等权(只特写女性,不特写男性,男女不平等),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没有特别保护女性等等。
这样我们发现,每一门综合科差不多能总结成30-40个专题,笔记的话是25页左右的A4纸。
第二轮(20天)补充笔记
这个阶段是上课的时候,对笔记进行补充,在听课时觉得有必要读的书或者论文看一看,整理到笔记上,然后书就可以扔掉不看了。第三轮(最后一个月)背吧
背,至少得被三遍。这个过程会越来越快,到最后三四个小时就可以过掉一科。
答题技巧
首先你需要有基本的只是储备,这些事拿到60%分数的保障,然后就是组织这些信息。最后呈现出来的答案应该是:
一、1.2.二、1.2.3.三、1.2.3.„„
最后再来一句总结。
可以作为加分项的是:英文(比如行政法那些原则,基本每个原则都有对应的英文,你能写出来的话老师绝对眼前一亮);适当批判制度;举例(比如宪法中一提到平等权就会想到华人洗衣店的例子)。
第四篇: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经验
北大传播学考研经验
前记:一路走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很早就想写一篇考研心路历程,但每次动笔又不知道如何下笔。经历从选择考还是不考,考哪里,怎么考的心理过程,一直到初试,复试,再到后来的拟录取名单。其实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够考取北京大学传播学,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抓住了考研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稳中求胜。全身心投入到考研这个过程中,并且学会去享受这个过程,你会发现有另一片新天地等着你。我一直秉着“Happiness is devotion!”的习惯,认真踏实地走过了这考研的每一天。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最高的学府,它的极高的声誉和地位能给每一个毕业于北大的学子不错的发展资本。同时,在这里校友之间也能够相互提携和帮助。兼容并蓄的校风,顶级专家的讲座,藏书齐备的图书馆等等,都吸引着无数的学子朝着这通往北大的独木桥而努力而拼搏着。
艰辛的考研之路上有很多东西是难以让人忘怀的,在这期间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周遭发生的一切人和事让我对考研、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代价,苦难挫折是一笔财富,它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得更长远。决定考研之前有很多要准备的,比如资料、钱财、各种信息等等,当时为了提高效率也算是心理安慰作用,报了凯程考研班,考研班的老师是有过多年钻研考研试题经验的优秀老师,在信息的提供上弥补了我的信息不对称性,让我在浩瀚的考研资料选择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不管怎么说,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我们可知,外因影响着内因,内因始终决定外因。所以考研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的勤奋刻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谈谈。
1.传播学的基础知识
在确定了考北大传播学之后,我开始准备各个方面的参考书,着手开始专业课复习。由于社会学考的范围相当大,了解参考书目的重点和非考点还是很重要的。有些书可以说,十分应试十分实用,有些说也许很经典,但是在考研当中由于不适应应试,作用却不大。在考研资料中,还得到了前辈的帮助,在此十分感谢。这里我主要推荐的是以下几本书。
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②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
③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④ 李特约翰的《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
⑤ 巴兰的《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 ⑥ 沃纳.赛佛林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绝对是万能宝典,不管是本专业考研还是跨专业考研,不能不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准备的差不多,下面的批判学派和社会研究方法也不能忽视。这也是北大传播学必考的内容。
2.批判学派&社会研究方法
①石彬义的《单向度内爆超真实》武汉大学出版 ②陶东风译的《文化研究导论》
③潘知常的《传媒批判理论》新华出版社 ④《大众媒介研究导论》
⑤安德斯•汉森的《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⑥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⑦(美)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
石彬义的《单向度内爆超真实》这本书个人认为十分好用,不但讲述了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文化研究学派,麦克卢汉,鲍德里亚,还有女权主义这些巨头理论的内核,而且追本溯源,把他们从源头处寻找出来给出解释。袁方的书是本科社调课的教材,芭比的是研究生的教材,建议至少看其中一本。我个人认为有时间有精力的话两本最好都能看。
在专业课的复习进度上,最开始的时候读的书相对多一些,范围也广一些,但到了十月份下旬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看某些书的重点内容,因为到后来时间越来越紧。最后复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贪,要懂得取舍,把心态放平。
最后建议大家:理解比记忆更重要,但该记的一定要记住。多看书、期刊、论文同时也要抓住重点地去看书。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答题时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答题的时候答案多分段,字迹要整洁清楚,多举些例子,只要时间允许尽量多写一些,要分配好时间。
第五篇:考研政治高分经验
我的政治复习心得,简单概括起来有三点:
1、良好的心态;
2、正确的方法;
3、熟练的答题技巧。
先从保持良好的心态说起。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是智商、情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全面考验。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可能取得考研成功。很多同学,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从中学开始就烦政治,更有甚者放言:“政治是愚弄百姓的工具。”估且先不对此观点置可否,就我们的考试来讲,抱定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学好政治的。我觉得如果仅仅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引导,或者是没有静下心来,然后以此为借口不去学它,这其实是一种逃避。“学好才是硬道理”,我们的短期目标是考上研究生,至于其它的愤怒与抱负,可以估且搁一搁。正确的复习方法是制胜的关键。政治要不要背?要背。要不要理解?要理解。内容多不多?多。这是在考研班学到的考研真谛。刚复习的时间觉得这么多东西,就是愚公移山也记不完,何况我们没有愚公这么多时间。于是,我们一下子感觉到压力了。如果是这样,我还要给你的压力上加一点砝码。考研政治与初中政治不同,考察的切入点十分灵活,因此,单靠记忆是不够的,还必须理解。理解是记忆的良好助手。有的东西,你看起来很长,但是当你看透其中的含义后可以精简到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所以深入理解是准确记忆的前提。在诸多项目中,马哲是最需要理解的一科。任何一门原理课都是这样,高度精简,应用起来即是变化无穷,让人无所适从。我的建议是在听课的基础之上,自己多看看往年的马哲考题。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就是要仔细研究历届的客观题,因为它相对于主观题来说更加灵活,可以结合它们理解考纲上的考试要点。习政治时经常困扰大家(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容易遗忘。遗忘是人类大脑的固有属性,我们不是天才,因此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克服遗忘的方法,除了我上面提到的加深理解外,就是要多回顾。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收获与失去是并驾齐驱的。我建议大家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记上自己理解通透的知识点的脉络(当然这其中应当包含一些记忆)画下来或者简要写下来,当自己遗忘的时候,要很高兴地翻开本子,就像看到一个老朋友那样,在心里再让当初整理此脉络的过程重演一遍,下次再回想起此知识点,如果能毫不费力的记起来,那么就表明你已经取得了进步,此时应该给自己一个愉快的心理暗示,这样可以避免遗忘给你带来的自责与苦恼,还可以使这样回顾的效率大大提升。考研是一件不轻松的活儿,所以我们应不断给自己鼓励打气,这样我们才有继续前进的勇气。我个人觉得多多思考是复习政治时的一个好方法。有的同学认为,报了辅导班,认真做了听课笔记,其余时间就不用看书做题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再精彩的授课,再精辟的注解,再详尽的复习资料,都没有自己思考有价值。一个知识点,写在笔记本上,印在书上,圈在重点册上,都不可靠,都没有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只有通过你的大脑,经过你的琢磨、理解之后,才真正变成了你驾驶的东西。其实,思考某些政治原理是很有趣味的,尤其是你把它们同现实世界中活泼生动的例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所有政治书上的语言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思考理解它们,相信你会获得一些审美方面的享受。学习习惯也可以被归结为一种学习的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自己在优良的状态之下完成许多原本觉得不可能完成的浩大工程。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这里例举一些通用的良好习惯,如:在看完一章书后写一个理解题纲,回顾此章的重点与难点;听课之前提前做好预习,课后花十分钟时间整理笔记;晚上临睡之前回顾一天所学等。比其它策略与技巧而言,答题技巧也许是最能立竿见影的了。考研班的老师关于如何答题也有许多独到且有用的见解,同学们听完答题技巧的课之后,一定要注意把它们应用到平时的学习做题中去。政治试题选择题50
1分,分析题50分。选择题考察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且答案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存在写得漂亮的问题。单选要准确,争取拿满分;多选比较综合,深入思考,要拿满分必须经过扎实的练习。下面主要谈分析题的技巧。分析题要答全面,切忌以偏盖全。因为评阅老师都是采点给分,不管你其中一点写的多么通透精僻,其它点未涉及的话照样是不给分的。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字迹一定要工整,不要求写得如何潇酒,但一定要排列整齐,容易辩认。答完分析题之后不妨检查一下行文,做一些恰当的润色补充(当然是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之下),最后提炼一下行文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可同“综上所述”单独列出。这样,你就会给评阅老师留下一个有条理,有逻辑的好印象。这对于主观题的得分是大有裨益的。完了上述三点核心,我想就复习进度和教材的选择两个问题作一些补充。当然,每个人的安排、习惯、资质不同,因此我的建议也未必适合所有人。有人说,政治复习不用太早,11月12月都来得及,但是,以我及周围同学的经验来看,这只是保证你及格,如果你想拿80分以上,那么我个人建议从9月份(也就是新学期一开始)就开始着手复习,每天花上两个小时就足够,但要保证效率。至于教材的选择,我个人强烈推荐考试中心编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这是一本最基础、最可靠、最全面的复习参考书。有人认为看大纲解析远不如看其它名目繁多的参考书省时、省力,其实不然。如果你有重点的全面理解好了这本书,那么恐怕想不拿高分都困难。
在复习之初,侧重于理解,并作必要的记忆;冲刺阶段,侧重于记忆,也要深化理解。对于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的定义和基本含义,对每个基本原理的主要论点,对一些重要著作的主要内容,对一些主要的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是必须要记住的,而且要准确记忆。但切记,死记硬背不利于提高考试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必须将知识点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存”,要会记也会用.多做、多分析历年考研真题
备考阶段,做大量的题目可以加强记忆,巩固成果。一直把考研真题作为课堂分析的关键。考生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历年考研真题的练习。因为已考试题的练习有助于明确考试重点和考查目标;有助于掌握试题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有助于训练答题的技能与方法;有助于检测考生的水平。切记,多做已考题目有助于考生融会贯通,取得良好复习效果。掌握科学、高效考试技巧和方法
科学的考试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头脑清醒、情绪稳定;仔细审题、务求准确;先易后难,掌握时间;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规范;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巧妙组合,自主发挥;注意复查,切勿急躁。考生在解答分析题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仔细审题,认真阅读材料,分清每个材料所蕴含的主要观点,然后用心选择与题目要求相符合的基本原理。由于有的题目强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努力提高自己的辨别
能力和概括能力。其次,要全面、完整地阐述有关基本原理。要牢记,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主要是进行理论性的回答,并不要求就具体实际问题作繁琐的分析。还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时所给的事实材料或命题判断可能体现了若干个基本原理,而不只是单一的原理,这就需要考生全面考虑,抓住最恰当的原理来论述。最后,要紧扣题目材料,准确引用材料中的文字和引证其中的有关事实,运用有关理论作出恰当的综合、概括、比较、鉴别和分析。对答题的内容、范围、要求等没有明确规定,考生难以直接从材料对比分析中概括出来某一基本原理。因此,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加总之,在解答分析题时,考生一定要力求做到紧扣题意,举一反三,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说服有力,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充分展现自己对材料的熟悉把握水平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