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茹清平: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阅卷反馈(上)
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阅卷反馈(上)
深圳一模作文阅卷组 茹清平
一、作文试题回眸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学生作文的主要亮点
(一)同前几届同期学生作文相比,文体意识普遍比较强
从抽样检查的1200余份不同等级的作文来看,考生大多有明确的观点,能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议论。“四不像”的作文同比明显减少。
不少作文从标题就能管窥其立意角度。其一,肯定中国夫妇育儿理念的 春风到处,便是繁华 用温情呵护孩子成长 慢慢成长路 悠悠父母心 自立诚可贵 呵护价更高
独立意识诚可贵 温情脉脉价更高 让教育如沐春风岂不更好? 为中国式育儿观点赞 温暖一扶 坚强一路
“扶”的背后是“仁者爱人” 唯有春风来 方得花盛开 中国式育儿更显人文关怀
其二,否定中国夫妇育儿理念的 扶起的,也许是阿斗 是关心,还是溺爱? 扶而惰,不扶则刚
扶得起身躯,扶不起自立 谁为“温情”还债?
其三,肯定外国夫妇育儿理念的 拒绝依赖 独立成长 “冷漠”背后有温情 放手:立足长远的爱
不独立展翅,何以成为雄鹰? 道是“无情”却有情 为“放羊式”育儿观点赞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独立,从跌倒的那刻开始 还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此时无情胜“温情” 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放手也是爱
学会独立 方成大器
其四,否定外国夫妇育儿理念的 冷漠,别当成育儿良方 谁为冷酷买单? 其五,辩证思考的 取人之长 克己之短 刚柔并济 育儿之道 与其冲突 不如取长补短 要独立 也要温度(关怀)中西互补 方为上策 放养、圈养:各美其美 育儿不妨“中西合璧” 扶与不扶:育儿的两难选择 伸手要斟酌 放手要有度 育儿之争 文化之辩 从扶与不扶看文化差异 筷箸刀叉 求同存异
在放手与呵护中寻找平衡 扶与不扶 爱意皆浓 适当呵护 适时放手
(二)从抽样检查的500多分48分以上的作文来看,多元立意角度中选择辩证看待“中西育儿观”及其文化的考生数比较多,显示作文高分群体中,具有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考生初显锋芒。
二、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意角度太空泛,思考浮于表层
这类标题的作文占有一定的比例: 谈中西文化 谈中外教育
关于教育的思考
谈育儿理念冲突背后的文化因素(人数最多)
(二)没有准确审题,出现较多的“远离”“任务”的作文
题目给定的任务为“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部分学生对“这种冲突”理解有误。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意在提醒考生,作文中,不能一味谈中外育儿理念的冲突的是非,还要挖掘育儿理念背后的文化因素有何不同。而且谈“文化因素”不能信马由缰,必须紧扣“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来思考。
基于此,在审题立意方面,我们确定的评分细则为:
及格层级,紧扣中外育儿理念冲突来谈,有明确的观点,能言之成理。在字数、结构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在36—42分之间评分。
良好层级,达到及格层级的要求,能从“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来思考,有一定合理性,在字数、结构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在42—48分之间评分。
优秀层级,达到良好层级要求,对“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有独到见解,在字数、结构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在48—54分之间评分。
范文层级,达到优秀层级要求,在立意、语言、结构、论证、书写等方面出类拔萃,可考虑在54——60分之间评分。
本次作文出现问题较多的是,不少学生抛开“育儿”“孩子教育”谈中西文化的差异,这类作文是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抽查过程中,发现有少量这类作文也得了不错的分数(网上不少老师的下水作文也有这类问题)。
提供几篇作文,供老师们讲评作文时参考。
例文
一、包容审慎 携手共赢(可评为一类卷 56分)
深圳市一考生
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籍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
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快乐的态度融入社会,心向光明。而受家庭结构的影响,上一辈人对于子孙的溺爱也影响了父母的教育理念。(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异导致的不同个体期望值)
教育理念的不同,潜移默化、持久深远地塑造着价值观。不难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会的义务承担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小承担部分家务,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平衡发展,多元发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适应社会竞争。而中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则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进入社会的心理断奶期被延长,神童被退学的新闻层出不穷。(本段对家庭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精彩分析——个体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并举例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西方的抑郁症患者和心理变态者也远高于中国。对竞争一味渴求和小时候遭遇的冷漠极易导致心绪一点点地低沉,自我一点点地封闭,痛苦一点点地加深。目标设在高高塔尖上,千军万马逐宝塔固然好,但精神肌体免疫力的欠缺却使其不敢接受社会援助,遇到困难是失望,是无望,是绝望,唯独没有希望。(阐释西方教育结果的不良后遗症)
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使其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避免空运转负运转,同时提高孩子感知幸福,触碰阳光的能力,使其相信社会,有着健壮体魄,健全心境。(此段拔高:点出了感情的倾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个体,从而自然过渡到后文的“怎么办”。)
那么,何不互相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教育理念的长处结合,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帮助成长?如让孩子自己爬起,但明确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并希望你成长得更好。即使孩子独立,也不损伤安全感和信任度。(回归材料,解决矛盾,辩证统一,顺理成章。)
在文化多元并包的时代,人类对不同文化乃至亚文化的接受已然增强,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乃是最佳解决方式,满足不同个体的成长需求,需将这些理念借鉴至教育领域。(点明观点,紧扣题目)
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不在夏天忧虑冬天将至,亦不在冬天忧虑夏天姗姗来迟。
永远选择包容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建立人类共赢的时代,也实现中国教育的弯道超车。(抒情升华)
点评:本文是逻辑性极强的一篇文章,作者在紧紧围绕材料中事件的同时,展开对教育理念的差异挖掘,论证了“小事件”背后的“大原因”,以小见大。又分别论证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的不良结果,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应当“中西合璧”——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作者的论述语言简洁,文章条理清晰,视野开阔。
“包容审慎,携手共赢”是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借鉴合作共同进步的社会大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韩振聚)
例文
二、合理对待文化差异(可评为一类卷 56分)
孩子摔倒该不该扶?外国夫妇与中国夫妇的争执,引发了新的教育命题。表面上扶不扶孩子是一场育儿理论的正面冲突,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提来的必然矛盾。这种差异离不开历史遗留的痕迹。
西方夫妇主张“不扶”,来源于西方国家对一个人“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视。不管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英国的议会制,体现的都是群众对民主、独立自强的需求。西方学校不同于中国式“家长陪读”教育,很多时候孩子要自己面对学习及生活上遇到的麻烦,他们很少会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找老师、父母帮忙,而是等自己无法处理时才寻求帮助。西方孩子对朋友的依赖性往往不低于父母,他们乐于与同伴互助共度难关。这也为他们未来就业提供团队合作的训练,老板欣赏有自己想法的员工,社会要求的是独立性强的人才。
东方夫妇主张的“扶”,来源于“父慈子孝”的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我们讲究尊老爱幼,老人和儿童群体是重点保护对象,不关爱老人和儿童的人被视为“不孝”“不爱”。而对儿童的呵护,于计划生育开展后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那还不宝贝呀?另外,在“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理念被教育专家否决之后,中国夫妇们纷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爱的教育下,孩子仿佛成了一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通通围着他转。
西方嘲笑东方“温室教育”,东方看不起西方“冷血对待”。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民情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文化冲突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育儿取向。西方的“独立论”也好,东方的“慈爱教”也好,都代表着一方的传承文化底蕴和精神品质。无所谓对与错。“扶”与“不扶”只是教育的一个片段,文化的一个侧面,但并不是起教育决定性因素。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并不像“扶”还是“不扶”一般不可折中,两者其实相互交错,都是秉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满怀着父母的爱与关怀。对待文化差异,最好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以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必强求对方同意自己的观念,防止属于本国国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寻找文化融合的交错平衡点,为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喝彩。
点评:文章没有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育儿观念,而是从“深层文化因素”着手,准确分析了两种育儿观念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对待文化差异”的主张,切合题意。考生还辩证分析了“扶与不扶” 的现象和“文化差异”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文化共性,提出辩证看待的方法,逻辑清晰,颇具说服力。(南头中学 陈媛)
例文
三、和而不同 温暖人间(可评为一类卷 54分)
对待孩子,父母们一向是毫不保留地用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而凝结成的甘露来浇灌的。因此,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的不同育儿理念,本质上是不同的文化心理与人生观的体现。中西文化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在不同角度促进人的成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文化向来注重人际,注重情感,所以,中国父母扶起孩子时,希望他体会到父母之爱。
中国文化是人与人在交往时创造的。儒学入世应世,向往兼济天下,与众仁人同治天下太平;中庸之道圆滑处世,为得人与我间和平友好;君子则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至人形象;中国文学巅峰造极之作《红楼梦》则是在人情错杂却又规矩运转的四大家族背景下的巨作。其中宝钗得以赢得众人的喜爱而甚于黛玉,根源就在中国人心理对和众友好相处,对世界给与爱,对他人的重要性的关注上的认同与追求。
因此,中国文化潜移默化下的育儿理念,向孩子灌输了丰富的对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对他人力量有尊重与重视。
一骑绝尘长啸去,单刀直入是英雄。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价值,独立自主则是英雄。孩子跌倒,西方父母默立远视,对哭声充耳不闻,是希望孩子能反求诸己,培养独立精神。
西方对独立精神的推崇在其文学与电影作品上多有体现。《堂吉诃德》中塑造了一位孤独的末世骑士形象,他的所作所为看似荒诞无比,却体现了一种独立精神及对征服世界而不是融入世界的精神。当下许多英雄电影,最后的结局是英雄自己拯救了世界。
因此,西方文化下的育儿理念,培养了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对独立解决困难的精神。中西文化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只要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两种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互相认可。西方独立精神并非“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且合作团队精神也一直重点强调;中国处世精神不是对他人依赖,而是和而不同,温和不犯的独立。
泾渭似分流,同源在东海。中西文化合理适当交融,殊途同归,美好人生,温暖人间。
评语:本篇文章立意精准,作者能够透过这场中外父母育儿理念的冲突,挖掘出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差异,提出和而不同,互相交融,尊重文化差异的这一观点。全文思路清晰完整,将中外文化因素差异放在典型的实例中进行解读,化大为小,论证精辟透彻,理性十足。而《红楼梦》《堂吉诃德》等中外文学作品内容的恰当化用,又为本文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中西文化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作者宕开一笔,转向写中西文化可互相交融,殊途同归,使文章论证水到渠成。整篇文章中心观点突出,议论深刻有力,语言凝练流畅。只是标题中的“温暖人间”在全文的论述中没有得以充分体现,还可再行推敲。瑕不掩瑜,本文仍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南山外国语集团滨海中学 刘焕翠)
例文
四、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
(可评为二类卷 49分,对育儿理念冲突背后的文化因子开掘得不够深入)
在某景点,两个孩子的摔倒,两家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应当仔细呵护,外国父母则认为孩子应学会自立。依笔者之见,外国父母的做法更为合适,因为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两对父母育儿理念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多数中国父母认为孩子理当被仔细呵护着,古时孟母三迁便可窥见一斑了。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更畅导“放养,”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学会立足于社会中。
两种育儿理念并无对错好坏之分,但我认同外国父母的理念。
中国父母的理念固然没错,但他们总喜欢以为孩子着想为理由,全面干涉孩子的生活。诚然,为孩子着想并无过错,但中国父母有时却难把握住着想的程度,变成了溺爱,相较之下,外国父母则更为理性。他们在知道孩子并没受伤的情况下,选择让小孩自己爬起来,以此断绝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中国父母的做法像一种保护,但其实也是一种约束,他们想在盆里种松,笼里养鹰,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外国父母抛弃了花盆与笼子,给了孩子一块绝壁,一个断崖,让生命中的困难锻炼自己的本领。时间的流逝会让父母的保护渐少,但自己的本事只会逐渐加强。脸书的创始人如今拥有上亿的财富,但他却公开发言表示,自己死后财产将会悉数捐出去,而他的女儿将不会得到他的财产,她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谋生,此外,很多明星家中的孩子也必须自己打工挣零花钱。而中国人则更希望子承父业,让孩子享受现成的财富,恨不得一辈子能将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中国“熊孩子”后来被广大网友吐槽,父母过度的溺爱导致孩子的任性,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常道德绑架别人。长大之后,更有所谓的高分低能儿,这些都是过度保护所造成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我相信,若以生活中的苦难为磨石,定能铸造出一把锋利的宝剑。
我始终相信,花盆里养不出苍松,笼子里飞不出雄鹰。
评语:本文是考场中一篇不错的议论文。首先,考生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标题“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统领全文,精确地用对比手法解读两对父母不同的做法、原因和结果。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领队父母态度的不同到剖析“育儿理念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进而得出要经历苦难才能铸造出宝剑的结论。其次,文章的语言畅达准确,逻辑严密,设喻巧妙,富有说服力。再次,能联系客观现实分析“熊孩子”现象,举例论证准确到位,能很好地驾驭素材。问题是,对育儿文化的差异谈得还不够深入。(南山赤湾学校 胡莹)
例文
五、文化冲突是进步之梯
(可评为三类卷 38分,谈文化冲突,但没有进扣“育儿理念”“孩子教育”,偏离了作文任务)
在某景点,中外夫妇间因育儿理念发生了激烈的文化争执。外国夫妇认为孩子摔倒应不予理睬以培养独立性格;中国夫妇则认为应扶起并安慰,让孩子感受爱和温暖。众人议论纷纷。笔者认为,这次冲突是值得赞扬的,文化冲突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进步之匙。
马克思曾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大到万物发展规律,小到育儿观念冲突。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冲突。冲突是两种观念的碰撞,两种精神的火花,更是两种个体的融合。对于冲突,不能消极地“敬而远之”,“以和为贵”。而应正视冲突的原因及其有利的价值。
冲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有养育观念冲突,古有“日地争辩”。神学黑暗的统治下,一位青年哥白尼在罗马教廷的威严下开展了一场神圣的争论,新兴的“日心说”思想与传统的“地心说”展开了辩论。虽然青年最后没有赢得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而且牺牲,但思想的光芒在这次争辩中开启了科学之路。无数的能人志士延续着这场争论,最终,真实的世界苏醒于我们眼前。反观当下,这起育儿冲突,双方父母在对自己思想争论时,更新了教育理念,不仅开阔见识,还对自身观念的进步提供了养分。这场争论孰是孰非已不重要,我们应从争论中汲取积极的有利因素,滋养自身,迈向更高的阶梯。
正视文化冲突,就是选择了积极主动、包容开放的交往理念。在这动荡与和平、交流与封闭错综复杂的世界交往中,我们更加应该坚定文化冲突有利的根本观点。景点内中外夫妇值得肯定,但在争论中影响公共场所的秩序,则是对育儿观念的最大违背。“做文明人,做文明事”。是文化冲突正确而解决的基础,才能促进进步大门的开启。
正视文化冲突,挖掘有利因素。我们需要这把成功之匙,包容开放的明天需要我们携手打造。冲突吧,有思想的青年们!
未完,待续。
说明:让一些老师帮忙打印阅卷场记录的作文,还没有全部反馈给我,缺少佐证其他问题的典型例文,稍后发下篇。
第二篇:茹清平: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
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
例文
一、包容审慎 携手共赢(可评为一类卷 56分)
深圳市一考生
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籍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
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快乐的态度融入社会,心向光明。而受家庭结构的影响,上一辈人对于子孙的溺爱也影响了父母的教育理念。(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异导致的不同个体期望值)
教育理念的不同,潜移默化、持久深远地塑造着价值观。不难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会的义务承担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小承担部分家务,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平衡发展,多元发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适应社会竞争。而中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则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进入社会的心理断奶期被延长,神童被退学的新闻层出不穷。(本段对家庭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精彩分析——个体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并举例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西方的抑郁症患者和心理变态者也远高于中国。对竞争一味渴求和小时候遭遇的冷漠极易导致心绪一点点地低沉,自我一点点地封闭,痛苦一点点地加深。目标设在高高塔尖上,千军万马逐宝塔固然好,但精神肌体免疫力的欠缺却使其不敢接受社会援助,遇到困难是失望,是无望,是绝望,唯独没有希望。(阐释西方教育结果的不良后遗症)
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使其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避免空运转负运转,同时提高孩子感知幸福,触碰阳光的能力,使其相信社会,有着健壮体魄,健全心境。(此段拔高:点出了感情的倾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个体,从而自然过渡到后文的“怎么办”。)
那么,何不互相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教育理念的长处结合,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帮助成长?如让孩子自己爬起,但明确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并希望你成长得更好。即使孩子独立,也不损伤安全感和信任度。(回归材料,解决矛盾,辩证统一,顺理成章。)
在文化多元并包的时代,人类对不同文化乃至亚文化的接受已然增强,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乃是最佳解决方式,满足不同个体的成长需求,需将这些理念借鉴至教育领域。(点明观点,紧扣题目)
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不在夏天忧虑冬天将至,亦不在冬天忧虑夏天姗姗来迟。
永远选择包容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建立人类共赢的时代,也实现中国教育的弯道超车。(抒情升华)
点评:本文是逻辑性极强的一篇文章,作者在紧紧围绕材料中事件的同时,展开对教育理念的差异挖掘,论证了“小事件”背后的“大原因”,以小见大。又分别论证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的不良结果,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应当“中西合璧”——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作者的论述语言简洁,文章条理清晰,视野开阔。
“包容审慎,携手共赢”是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借鉴合作共同进步的社会大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韩振聚)
例文
二、合理对待文化差异(可评为一类卷 56分)
孩子摔倒该不该扶?外国夫妇与中国夫妇的争执,引发了新的教育命题。表面上扶不扶孩子是一场育儿理论的正面冲突,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提来的必然矛盾。这种差异离不开历史遗留的痕迹。
西方夫妇主张“不扶”,来源于西方国家对一个人“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视。不管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英国的议会制,体现的都是群众对民主、独立自强的需求。西方学校不同于中国式“家长陪读”教育,很多时候孩子要自己面对学习及生活上遇到的麻烦,他们很少会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找老师、父母帮忙,而是等自己无法处理时才寻求帮助。西方孩子对朋友的依赖性往往不低于父母,他们乐于与同伴互助共度难关。这也为他们未来就业提供团队合作的训练,老板欣赏有自己想法的员工,社会要求的是独立性强的人才。
东方夫妇主张的“扶”,来源于“父慈子孝”的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我们讲究尊老爱幼,老人和儿童群体是重点保护对象,不关爱老人和儿童的人被视为“不孝”“不爱”。而对儿童的呵护,于计划生育开展后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那还不宝贝呀?另外,在“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理念被教育专家否决之后,中国夫妇们纷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爱的教育下,孩子仿佛成了一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通通围着他转。
西方嘲笑东方“温室教育”,东方看不起西方“冷血对待”。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民情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文化冲突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育儿取向。西方的“独立论”也好,东方的“慈爱教”也好,都代表着一方的传承文化底蕴和精神品质。无所谓对与错。“扶”与“不扶”只是教育的一个片段,文化的一个侧面,但并不是起教育决定性因素。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并不像“扶”还是“不扶”一般不可折中,两者其实相互交错,都是秉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满怀着父母的爱与关怀。对待文化差异,最好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以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必强求对方同意自己的观念,防止属于本国国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寻找文化融合的交错平衡点,为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喝彩。
点评:文章没有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育儿观念,而是从“深层文化因素”着手,准确分析了两种育儿观念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对待文化差异”的主张,切合题意。考生还辩证分析了“扶与不扶” 的现象和“文化差异”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文化共性,提出辩证看待的方法,逻辑清晰,颇具说服力。(南头中学 陈媛)
例文
三、和而不同 温暖人间(可评为一类卷 54分)
对待孩子,父母们一向是毫不保留地用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而凝结成的甘露来浇灌的。因此,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的不同育儿理念,本质上是不同的文化心理与人生观的体现。中西文化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在不同角度促进人的成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文化向来注重人际,注重情感,所以,中国父母扶起孩子时,希望他体会到父母之爱。
中国文化是人与人在交往时创造的。儒学入世应世,向往兼济天下,与众仁人同治天下太平;中庸之道圆滑处世,为得人与我间和平友好;君子则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至人形象;中国文学巅峰造极之作《红楼梦》则是在人情错杂却又规矩运转的四大家族背景下的巨作。其中宝钗得以赢得众人的喜爱而甚于黛玉,根源就在中国人心理对和众友好相处,对世界给与爱,对他人的重要性的关注上的认同与追求。
因此,中国文化潜移默化下的育儿理念,向孩子灌输了丰富的对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对他人力量有尊重与重视。
一骑绝尘长啸去,单刀直入是英雄。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价值,独立自主则是英雄。孩子跌倒,西方父母默立远视,对哭声充耳不闻,是希望孩子能反求诸己,培养独立精神。
西方对独立精神的推崇在其文学与电影作品上多有体现。《堂吉诃德》中塑造了一位孤独的末世骑士形象,他的所作所为看似荒诞无比,却体现了一种独立精神及对征服世界而不是融入世界的精神。当下许多英雄电影,最后的结局是英雄自己拯救了世界。
因此,西方文化下的育儿理念,培养了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对独立解决困难的精神。中西文化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只要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两种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互相认可。西方独立精神并非“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且合作团队精神也一直重点强调;中国处世精神不是对他人依赖,而是和而不同,温和不犯的独立。
泾渭似分流,同源在东海。中西文化合理适当交融,殊途同归,美好人生,温暖人间。
评语:本篇文章立意精准,作者能够透过这场中外父母育儿理念的冲突,挖掘出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差异,提出和而不同,互相交融,尊重文化差异的这一观点。全文思路清晰完整,将中外文化因素差异放在典型的实例中进行解读,化大为小,论证精辟透彻,理性十足。而《红楼梦》《堂吉诃德》等中外文学作品内容的恰当化用,又为本文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中西文化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作者宕开一笔,转向写中西文化可互相交融,殊途同归,使文章论证水到渠成。整篇文章中心观点突出,议论深刻有力,语言凝练流畅。只是标题中的“温暖人间”在全文的论述中没有得以充分体现,还可再行推敲。瑕不掩瑜,本文仍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南山外国语集团滨海中学 刘焕翠)
例文
四、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
(可评为二类卷 49分,对育儿理念冲突背后的文化因子开掘得不够深入)
在某景点,两个孩子的摔倒,两家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应当仔细呵护,外国父母则认为孩子应学会自立。依笔者之见,外国父母的做法更为合适,因为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两对父母育儿理念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多数中国父母认为孩子理当被仔细呵护着,古时孟母三迁便可窥见一斑了。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更畅导“放养,”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学会立足于社会中。
两种育儿理念并无对错好坏之分,但我认同外国父母的理念。
中国父母的理念固然没错,但他们总喜欢以为孩子着想为理由,全面干涉孩子的生活。诚然,为孩子着想并无过错,但中国父母有时却难把握住着想的程度,变成了溺爱,相较之下,外国父母则更为理性。他们在知道孩子并没受伤的情况下,选择让小孩自己爬起来,以此断绝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中国父母的做法像一种保护,但其实也是一种约束,他们想在盆里种松,笼里养鹰,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外国父母抛弃了花盆与笼子,给了孩子一块绝壁,一个断崖,让生命中的困难锻炼自己的本领。时间的流逝会让父母的保护渐少,但自己的本事只会逐渐加强。
脸书的创始人如今拥有上亿的财富,但他却公开发言表示,自己死后财产将会悉数捐出去,而他的女儿将不会得到他的财产,她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谋生,此外,很多明星家中的孩子也必须自己打工挣零花钱。而中国人则更希望子承父业,让孩子享受现成的财富,恨不得一辈子能将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中国“熊孩子”后来被广大网友吐槽,父母过度的溺爱导致孩子的任性,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常道德绑架别人。长大之后,更有所谓的高分低能儿,这些都是过度保护所造成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我相信,若以生活中的苦难为磨石,定能铸造出一把锋利的宝剑。
我始终相信,花盆里养不出苍松,笼子里飞不出雄鹰。
评语:本文是考场中一篇不错的议论文。首先,考生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标题“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统领全文,精确地用对比手法解读两对父母不同的做法、原因和结果。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领队父母态度的不同到剖析“育儿理念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进而得出要经历苦难才能铸造出宝剑的结论。其次,文章的语言畅达准确,逻辑严密,设喻巧妙,富有说服力。再次,能联系客观现实分析“熊孩子”现象,举例论证准确到位,能很好地驾驭素材。问题是,对育儿文化的差异谈得还不够深入。(南山赤湾学校 胡莹)
例文
五、文化冲突是进步之梯
(可评为三类卷 38分,谈文化冲突,但没有进扣“育儿理念”“孩子教
育”,偏离了作文任务)在某景点,中外夫妇间因育儿理念发生了激烈的文化争执。外国夫妇认为孩子摔倒应不予理睬以培养独立性格;中国夫妇则认为应扶起并安慰,让孩子感受爱和温暖。众人议论纷纷。笔者认为,这次冲突是值得赞扬的,文化冲突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进步之匙。
马克思曾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大到万物发展规律,小到育儿观念冲突。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冲突。冲突是两种观念的碰撞,两种精神的火花,更是两种个体的融合。对于冲突,不能消极地“敬而远之”,“以和为贵”。而应正视冲突的原因及其有利的价值。
冲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有养育观念冲突,古有“日地争辩”。神学黑暗的统治下,一位青年哥白尼在罗马教廷的威严下开展了一场神圣的争论,新兴的“日心说”思想与传统的“地心说”展开了辩论。虽然青年最后没有赢得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而且牺牲,但思想的光芒在这次争辩中开启了科学之路。无数的能人志士延续着这场争论,最终,真实的世界苏醒于我们眼前。反观当下,这起育儿冲突,双方父母在对自己思想争论时,更新了教育理念,不仅开阔见识,还对自身观念的进步提供了养分。这场争论孰是孰非已不重要,我们应从争论中汲取积极的有利因素,滋养自身,迈向更高的阶梯。
正视文化冲突,就是选择了积极主动、包容开放的交往理念。在这动荡与和平、交流与封闭错综复杂的世界交往中,我们更加应该坚定文化冲突有利的根本观点。景点内中外夫妇值得肯定,但在争论中影响公共场所的秩序,则是对育儿观念的最大违背。“做文明人,做文明事”。是文化冲突正确而解决的基础,才能促进进步大门的开启。
正视文化冲突,挖掘有利因素。我们需要这把成功之匙,包容开放的明天需要我们携手打造。冲突吧,有思想的青年们!
第三篇: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
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
一、作文试题回眸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学生作文的主要亮点
(一)同前几届同期学生作文相比,文体意识普遍比较强
从抽样检查的1200余份不同等级的作文来看,考生大多有明确的观点,能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议论。“四不像”的作文同比明显减少。
不少作文从标题就能管窥其立意角度。
其一,肯定中国夫妇育儿理念的 春风到处,便是繁华 用温情呵护孩子成长慢慢成长路 悠悠父母心
自立诚可贵 呵护价更高 独立意识诚可贵 温情脉脉价更高 让教育如沐春风岂不更好? 为中国式育儿观点赞 温暖一扶 坚强一路 “扶”的背后是“仁者爱人” 唯有春风来 方得花盛开 中国式育儿更显人文关怀
其二,否定中国夫妇育儿理念的扶起的,也许是阿斗 是关心,还是溺爱? 扶而惰,不扶则刚
扶得起身躯,扶不起自立 谁为“温情”还债? 拒绝依赖 独立成长
其三,肯定外国夫妇育儿理念的 “冷漠”背后有温情 放手:立足长远的爱 不独立展翅,何以成为雄鹰?
还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此时无情胜“温情” 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放手也是爱 学会独立 方成大器 道是“无情”却有情 为“放羊式”育儿观点赞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独立,从跌倒的那刻开始
其四,否定外国夫妇育儿理念的冷漠,别当成育儿良方 谁为冷酷买单?
其五,辩证思考的取人之长,克己之短 刚柔并济,育儿之道 与其冲突,不如取长补短
要独立 也要温度(关怀)中西互补 方为上策 放养、圈养:各美其美 育儿不妨“中西合璧”
扶与不扶:育儿的两难选择 伸手要斟酌 放手要有度 育儿之争 文化之辩 从扶与不扶看文化差异 筷箸刀叉 求同存异 在放手与呵护中寻找平衡 扶与不扶 爱意皆浓
(二)从抽样检查的500多分48分以上的作文来看,多元立意角度中选择辩证看待“中西育儿观”及其文化的考生数比较多,显示作文高分群体中,具有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考生初显锋芒。
二、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意角度太空泛,思考浮于表层
这类标题的作文占有一定的比例:谈中西文化
谈中外教育
关于教育的思考 谈育儿理念冲突背后的文化因素(人数最多)
(二)没有准确审题,出现较多的“远离”“任务”的作文
题目给定的任务为“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部分学生对“这种冲突”理解有误。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意在提醒考生,作文中,不能一味谈中外育儿理念的冲突的是非,还要挖掘育儿理念背后的文化因素有何不同。而且谈“文化因素”不能信马由缰,必须紧扣“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来思考。
基于此,在审题立意方面,我们确定的评分细则为:
及格层级,紧扣中外育儿理念冲突来谈,有明确的观点,能言之成理。在字数、结构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在36—42分之间评分。
良好层级,达到及格层级的要求,能从“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来思考,有一定合理性,在字数、结构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在42—48分之间评分。优秀层级,达到良好层级要求,对“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有独到见解,在字数、结构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在48—54分之间评分。
范文层级,达到优秀层级要求,在立意、语言、结构、论证、书写等方面出类拔萃,可考虑在54——60分之间评分。
本次作文出现问题较多的是,不少学生抛开“育儿”“孩子教育”谈中西文化的差异,这类作文是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抽查过程中,发现有少量这类作文也得了不错的分数(网上不少老师的下水作文也有这类问题)。
提供几篇作文,供老师们讲评作文时参考。
例文
一、包容审慎 携手共赢(可评为一类卷 56分)
深圳市一考生
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籍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
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快乐的态度融入社会,心向光明。而受家庭结构的影响,上一辈人对于子孙的溺爱也影响了父母的教育理念。(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异导致的不同个体期望值)
教育理念的不同,潜移默化、持久深远地塑造着价值观。不难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会的义务承担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小承担部分家务,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平衡发展,多元发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适应社会竞争。而中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则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进入社会的心理断奶期被延长,神童被退学的新闻层出不穷。(本段对家庭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精彩分析——个体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并举例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西方的抑郁症患者和心理变态者也远高于中国。对竞争一味渴求和小时候遭遇的冷漠极易导致心绪一点点地低沉,自我一点点地封闭,痛苦一点点地加深。目标设在高高塔尖上,千军万马逐宝塔固然好,但精神肌体免疫力的欠缺却使其不敢接受社会援助,遇到困难是失望,是无望,是绝望,唯独没有希望。(阐释西方教育结果的不良后遗症)
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使其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避免空运转负运转,同时提高孩子感知幸福,触碰阳光的能力,使其相信社会,有着健壮体魄,健全心境。(此段拔高:点出了感情的倾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个体,从而自然过渡到后文的“怎么办”。)
那么,何不互相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教育理念的长处结合,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帮助成长?如让孩子自己爬起,但明确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并希望你成长得更好。即使孩子独立,也不损伤安全感和信任度。(回归材料,解决矛盾,辩证统一,顺理成章。)
在文化多元并包的时代,人类对不同文化乃至亚文化的接受已然增强,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乃是最佳解决方式,满足不同个体的成长需求,需将这些理念借鉴至教育领域。(点明观点,紧扣题目)
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不在夏天忧虑冬天将至,亦不在冬天忧虑夏天姗姗来迟。
永远选择包容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建立人类共赢的时代,也实现中国教育的弯道超车。(抒情升华)
例文
二、合理对待文化差异(可评为一类卷 56分)
孩子摔倒该不该扶?外国夫妇与中国夫妇的争执,引发了新的教育命题。
表面上扶不扶孩子是一场育儿理论的正面冲突,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提来的必然矛盾。这种差异离不 开历史遗留的痕迹。
西方夫妇主张“不扶”,来源于西方国家对一个人“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视。不管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英国的议会制,体现的都是群众对民主、独立自强的需求。西方学校不同于中国式“家长陪读”教育,很多时候孩子要自己面对学习及生活上遇到的麻烦,他们很少会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找老师、父母帮忙,而是等自己无法处理时才寻求帮助。西方孩子对朋友的依赖性往往不低于父母,他们乐于与同伴互助共度难关。这也为他们未来就业提供团队合作的训练,老板欣赏有自己想法的员工,社会要求的是独立性强的人才。
东方夫妇主张的“扶”,来源于“父慈子孝”的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我们讲究尊老爱幼,老人和儿童群体是重点保护对象,不关爱老人和儿童的人被视为“不孝”“不爱”。而对儿童的呵护,于计划生育开展后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那还不宝贝呀?另外,在“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理念被教育专家否决之后,中国夫妇们纷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爱的教育下,孩子仿佛成了一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通通围着他转。
西方嘲笑东方“温室教育”,东方看不起西方“冷血对待”。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民情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文化冲突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育儿取向。西方的“独立论”也好,东方的“慈爱教”也好,都代表着一方的传承文化底蕴和精神品质。
无所谓对与错。“扶”与“不扶”只是教育的一个片段,文化的一个侧面,但并不是起教育决定性因素。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并不像“扶”还是“不扶”一般不可折中,两者其实相互交错,都是秉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满怀着父母的爱与关怀。对待文化差异,最好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以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必强求对方同意自己的观念,防止属于本国国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寻找文化融合的交错平衡点,为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喝彩。
例文
三、和而不同 温暖人间(可评为一类卷 54分)
对待孩子,父母们一向是毫不保留地用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而凝结成的甘露来浇灌的。因此,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的不同育儿理念,本质上是不同的文化心理与人生观的体现。中西文化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在不同角度促进人的成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文化向来注重人际,注重情感,所以,中国父母扶起孩子时,希望他体会到父母之爱。
中国文化是人与人在交往时创造的。儒学入世应世,向往兼济天下,与众仁人同治天下太平;中庸之道圆滑处世,为得人与我间和平友好;君子则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至人形象;中国文学巅峰造极之作《红楼梦》则是在人情错杂却又规矩运转的四大家族背景下的巨作。其中宝钗得以赢得众人的喜爱而甚于黛玉,根源就在中国人心理对和众友好相处,对世界给与爱,对他人的重要性的关注上的认同与追求。
因此,中国文化潜移默化下的育儿理念,向孩子灌输了丰富的对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对他人力量有尊重与重视。
一骑绝尘长啸去,单刀直入是英雄。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价值,独立自主则是英雄。孩子跌倒,西方父母默立远视,对哭声充耳不闻,是希望孩子能反求诸己,培养独立精神。西方对独立精神的推崇在其文学与电影作品上多有体现。《堂吉诃德》中塑造了一位孤独的末世骑士形象,他的所作所为看似荒诞无比,却体现了一种独立精神及对征服世界而不是融入世界的精神。当下许多英雄电影,最后的结局是英雄自己拯救了世界。
因此,西方文化下的育儿理念,培养了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对独立解决困难的精神。中西文化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只要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两种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互相认可。西方独立精神并非“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且合作团队精神也一直重点强调;中国处世精神不是对他人依赖,而是和而不同,温和不犯的独立。
泾渭似分流,同源在东海。中西文化合理适当交融,殊途同归,美好人生,温暖人间。
例文
四、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
(可评为二类卷 49分,对育儿理念冲突背后的文化因子开掘得不够深入)
在某景点,两个孩子的摔倒,两家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应当仔细呵护,外国父母则认为孩子应学会自立。依笔者之见,外国父母的做法更为合适,因为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 里飞不出雄鹰。
两对父母育儿理念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多数中国父母认为孩子理当被仔细呵护着,古时孟母三迁便可窥见一斑了。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更畅导“放养,”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学会立足于社会中。
两种育儿理念并无对错好坏之分,但我认同外国父母的理念。
中国父母的理念固然没错,但他们总喜欢以为孩子着想为理由,全面干涉孩子的生活。诚然,为孩子着想并无过错,但中国父母有时却难把握住着想的程度,变成了溺爱,相较之下,外国父母则更为理性。他们在知道孩子并没受伤的情况下,选择让小孩自己爬起来,以此断绝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中国父母的做法像一种保护,但其实也是一种约束,他们想在盆里种松,笼里养鹰,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外国父母抛弃了花盆与笼子,给了孩子一块绝壁,一个断崖,让生命中的困难锻炼自己的本领。时间的流逝会让父母的保护渐少,但自己的本事只会逐渐加强。
脸书的创始人如今拥有上亿的财富,但他却公开发言表示,自己死后财产将会悉数捐出去,而他的女儿将不会得到他的财产,她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谋生,此外,很多明星家中的孩子也必须自己打工挣零花钱。而中国人则更希望子承父业,让孩子享受现成的财富,恨不得一辈子能将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中国“熊孩子”后来被广大网友吐槽,父母过度的溺爱导致孩子的任性,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常道德绑架别人。长大之后,更有所谓的高分低能儿,这些都是过度保护所造成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我相信,若以生活中的苦难为磨石,定能铸造出一把锋利的宝剑。我始终相信,花盆里养不出苍松,笼子里飞不出雄鹰。
评语:本文是考场中一篇不错的议论文。首先,考生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标题“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统领全文,精确地用对比手法解读两对父母不同的做法、原因和结果。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领队父母态度的不同到剖析“育儿理念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进而得出要经历苦难才能铸造出宝剑的结论。其次,文章的语言畅达准确,逻辑严密,设喻巧妙,富有说服力。再次,能联系客观现实分析“熊孩子”现象,举例论证准确到位,能很好地驾驭素材。问题是,对育儿文化的差异谈得还不够深入。(南山赤湾学校胡莹)
例文
五、文化冲突是进步之梯
(可评为三类卷 38分,谈文化冲突,但没有进扣“育儿理念”“孩子教育”,偏离了作文任务)在某景点,中外夫妇间因育儿理念发生了激烈的文化争执。外国夫妇认为孩子摔倒应不予理睬以培养独立性格;中国夫妇则认为应扶起并安慰,让孩子感受爱和温暖。众人议论纷纷。笔者认为,这次冲突是值得赞扬的,文化冲突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进步之匙。
马克思曾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大到万物发展规律,小到育儿观念冲突。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冲突。冲突是两种观念的碰撞,两种精神的火花,更是两种个体的融合。对于冲突,不能消极地“敬而远之”,“以和为贵”。而应正视冲突的原因及其有利的价值。
冲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有养育观念冲突,古有“日地争辩”。神学黑暗的统治下,一位青年哥白尼在罗马教廷的威严下开展了一场神圣的争论,新兴的“日心说”思想与传统的“地心说”展开了辩论。虽然青年最后没有赢得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而且牺牲,但思想的光芒在这次争辩中开启了科学之路。无数的能人志士延续着这场争论,最终,真实的世界苏醒于我们眼前。反观当下,这起育儿冲突,双方父母在对自己思想争论时,更新了教育理念,不仅开阔见识,还对自身观念的进步提供了养分。这场争论孰是孰非已不重要,我们应从争论中汲取积极的有利因素,滋养自身,迈向更高的阶梯。
正视文化冲突,就是选择了积极主动、包容开放的交往理念。在这动荡与和平、交流与封闭错综复杂的世界交往中,我们更加应该坚定文化冲突有利的根本观点。景点内中外夫妇值得肯定,但在争论中影响公共场所的秩序,则是对育儿观念的最大违背。“做文明人,做文明事”。是文化冲突正确而解决的基础,才能促进进步大门的开启。
正视文化冲突,挖掘有利因素。我们需要这把成功之匙,包容开放的明天需要我们携手打造。冲突吧,有思想的青年们!
第四篇:2014年上海市高三各区一模作文题与立意
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模)语文试卷选编(作文题目与分析部分)目录
普陀区 2 杨浦区 2 长宁区 3 浦东新区 3 嘉定区 4 虹口区 4 松江区 5 徐汇区 5 静安区 5 黄浦区 6 闵行区 7 闸北区 7 宝山区 7 金山区 8 青浦区 8 崇明县 8 注:本次整理暂缺奉贤区。
声明:本材料仅供教师备课、考生复习之用,严禁以任何方式出版发行,相关版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提示:本文档已编排电子目录,在目录相应条目上按住Ctrl键并单击鼠标可直接追踪链接。也可使用“文章结构图”。普陀区 【题目】
28、作文
对于未来,有人憧憬、有人茫然、有人畏惧„„而英国哲学家C·S·刘易斯说:“未来就是某种每个人都会以每小时六十分钟的速率达到的所在,无论他干些什么,无论他是谁。”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要求:(1)自拟题目;(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对未来的态度”。对于未来,你可能憧憬,可能茫然,可能畏惧„„还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心态,而材料中给出的英国哲学家对于未来的看法,则带有一种“命定”的含义。无论你在做什么,也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未来总在那里,你总能到达。理解了题干,我们可以沿着题干来拓宽自己的思路。
首先,你得明确自己对于“未来”这个词在心中的定位:
1、你对未来憧憬——你憧憬的是什么?未来有哪些东西值得你憧憬?
2、你对未来感到茫然——没什么不可以。你的现实决定未来的大部分走向,凝聚出你感到茫然的“点”,你可以一一阐述。
3、你感到畏惧——你害怕社会太过现实?害怕自己长大得太快?害怕未来的某一天,你会遗失了本真的自己?
4、其他心态——感受真实即可。
其次,不能把作文单单地停留在感受上,必须从感受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态度”上。这时候英国哲学家的那段话就能够给你启示。“未来”在你心中,究竟是“命定”的存在,还是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的“新世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若你憧憬未来,你必将为你所憧憬的付出努力。若你对未来感到茫然,你不能沉迷与混沌,须在茫然中寻找希望和继续下去的勇气。即便你畏惧未来,未来也必然会到来。然而他以什么样的姿态到来,你依旧可以左右一二。
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不同的看法,但作文的立意尽量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可以通过对未来的态度来确定你文章的标题,如某考生以《未来,为我而来》为题,值得借鉴。杨浦区 【题目】
27、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主张看淡放下。历代许多士人深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经常提及这些话题。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分析】
首先,简单明确材料给出的两个角度。
1、儒家提倡的积极进取。
2、道家主张的看淡放下。这两种思想,你可以选取其中一种,来表达你的感受。当然,你也可以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你可以不否定其中一种,也不认可其中一种,怀着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你认可其中的一种,那么可以结合你自身的经历体会去具体阐述你的理由,并适当选取材料佐证。如果你选择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选用的佐证材料也需要两面俱到,难度相对就大一些,可能“歪楼”。
此外,材料中还提到“历代许多士人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提及这个话题”。不论是历代士人的思想还是当今社会的言论,都可以作为你所选取角度的论据。
一个人选择一种思想,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你对你所举的例证了解细致,那么不妨可以挖掘的深一些,比如:某个人积极进取,最后如何了?某个人看淡放下,最后又如何了? 如果文章中的反例成功,那么儒家和道家的辨证关系,你就明白一二了。长宁区 【题目】
27、以“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分析】
命题作文的难度一般来说都小于材料作文,因为可以从题目的这一个字上生发出千百种不同的思路,每一个思路都能生发。相对材料作文给出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言,“思路广”是其最大的优势。一般看到命题作文的题目,沉思一分钟,你脑海中必然会有关于这个字或者这个词的相关俗语、谚语、成语、名言警句等等跳跃出来。说回这个题目,“路”。从最为贴切的人生经历而言,可以有:成长之路、奋斗之路„„甚至具体你每天都要走的一条路。走在这些路上,你成长的点滴,你奋斗的艰辛,你一步一步走过的体会,那些得到的,或是遗失的,都可以是行文的资本。
换个角度,从宏观一点的思路,路可以是国家、民族、信仰的路,为着一个信念,你走上这条路。是这条路影响了人生,还是人力让这条路变得不同。此外,“路”的本身,还有很多种。例如阳关道、独木桥,有的路让人趋之若鹜,有的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站在分岔路,你如何选择人生;遇到绝路,是否又能够逢生。总而言之,“路”这个词,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无论你选择哪一个角度去阐释这条“路”,最好都要在收尾的时候或明确,或暗示地表明你的态度。“路”可以有千万条,走路的方式也可以有千万种,你如何选取、如何对待,至关重要。浦东新区 【题目】
27、作文。
近日,上海发生一起车祸。电瓶车驾驶者魏先生被撞倒在地,周围的人纷纷拨打电话求救,一名外国女子走到他身边,用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断地鼓励他,直到救护车赶到。事后她对周围的人说;“我既不是医生,也从来没有做过护士。我只是看见他非常的痛苦,没法动弹。地上非常冰冷,我觉得握住他的手可以让他暖和些、舒服些。”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分析】
这是一则时事材料,讨论的是近来炒得比较热烈的话题。可见材料作文不光是名人名句的生发为主,时事也可以被充分利用。从材料中看,当遇到“车祸被撞”者倒地不起时,围观人群的态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口不动手”的电话求助人群;一类,是以外国女子为代表的“亲身实践”来帮助他的人。我们不能简单片面的去说哪一种人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有利于事情发展的。所以,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简单归纳,能用于行文的角度大致有三。
1、从宏观来讲,可以讨论“分工”的问题。
遭遇车祸时,打电话求助的人和亲身实践抚慰的人,都是具有存在意义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需要有人打电话报警求助,而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有人走上前去抚慰伤者,则是更好的心灵陪伴,有那么一丝“锦上添花”的效果。
2、从个人角度来看,可以讨论“理性”与“感性”的问题。
第一反应打电话求助的人,是理性的。我们需要理性的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决断。同时也需要感性的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心灵的慰藉。在人生道路上也同样如此,理性把控生活的大方向,感性在很多时候,让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灵魂更为美好。
3、可以结合时事,“碰瓷”事件来深入探讨。为什么围观群众大多采取口头上的电话求助,却很少有人上前亲身帮助地实践,反倒是外国朋友走到了前面。这与国家社会的大环境也并不是毫无联系。“碰瓷”的人越来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想要保护自己不受这类意外的“再次伤害”。因此采取更为保守的帮助方式,既能帮助伤者,也能保护自己。我们不能批评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是淡漠的,他们也切实的起到了帮助的作用,甚至这种帮助比“抚慰陪伴”来的切实很多。然而“碰瓷”引发的诸如此类的风气,则是需要改进的。
这篇作文的立意大致就解析到这里,从这个范围内生发出的相关角度,只要切合题意,应该就不会有大问题。嘉定区 【题目】 作文。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是:“快点玩!” 请你以“我们到底是该快点还是慢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把题目抄在答卷纸上;(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分析】
这是今年的第二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立意向来不需要如何深入分析和挖掘,关键是了解题目之后,开始做思维的发散性活动。我们究竟是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以材料作为起点,儿时父母总叮嘱我们凡事小心,慢一点,为的是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成长。而现在我们听到的“快一点”的催促,更多的是对我们成长的鞭策,不希望我们将时间浪费,而是把握一分一秒,去做更值得的事情。“快一点”或是“慢一点”,都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只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了变化。他们侧重的点,也不尽相同。那么就我们而言,是希望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呢?这不仅仅是速度,也可以预示成长、成熟,更进一层,也可以是做事情的方式等。只要你找到自己更为倾向的角度,把立意站稳,然后生发,要偏题是很难得。虹口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小米”手机,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企业从起始就打定主意走“山寨”路线,将全球最顶尖的移动终端技术与元器件运用到每款新品。团队采用“饥饿”营销手段,打低廉价格战,号称小米手机是同价格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小米”团队最近宣传将推出一款组装机,按需匹配器件。
对此,社会反响热烈,褒贬不一。【分析】
这则材料给出的诸多内容,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大家仔细的理解“拿来主义”的意义。社会舆论对于小米手机的“拿来主义”及“饥饿营销”褒贬不一。所以是褒是贬,或者褒贬兼顾,都是可行的作文的角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态度。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从这个角度而言,小米手机的确是吸取各家所长的产物,性价比也确实很高。的确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和发扬者,值得褒奖。如果换个角度,“山寨”这个词自出现以来,似乎就带着一点“轻蔑”的意味。支持正版,远离山寨,也一直是很多人奉行的原则。真正的“山寨”,是一味的模仿抄袭,换汤不换药的复制,如“康师傅—庚师傅”之流。虽然小米手机从这个立场上看并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山寨手机”,比之许多国产手机好了太多太多,然而它毕竟是缺少创新的产物,只是集合,并无自己的专长。比之苹果、诺基亚之类的品牌,还是少了让人一瞬间就能想到的“品牌优势”。甚至它的“饥饿营销”模式,也是为了营造出虚荣的市场优势,创造出隐形的“品牌价值”。所以,从品牌的营销和产品的质量上,小米手机的确是做得很好,但是从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来看,还是停滞不前的。
把正面和负面的舆论归结一下,就不难看出小米手机的优劣。那么是选取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两者兼顾地生发主旨,就看考生自己的把握了。切记,完美的“拿来主义”应该是辩证的,有继承也有发扬。松江区 【题目】
27、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分析】
这篇作文看上去并不困难,因为立意选取没有难度,做人嘛,总是要选择做一个智者,充分的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享受生命。所以这个作文难就难在,要怎么从“智者”的角度出发,完成这篇作文。下面给出几个可以的角度,供大家参考。
1、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智者,享受生命,而不是被生活所累,庸庸碌碌地度日,被偶尔空闲出的闲暇支配得不知如何是好。
2、智者处于世,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享受生命。
3、从反面入手,以愚者的无知,衬托智者的睿智。低级趣味的游戏只是短暂的欢愉,欢愉过后难免更为寂寥,而智者的生活,却是长乐长安的。
行文时,可加入个人的亲身经历,或是历代人物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徐汇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是多养一头牛。如果所有的牧民都这样做,那么草地将因过度放牧而枯竭,他们的牛都将被饿死。【分析】
从材料来看,考生可能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可持续发展观么?当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身套用在这个材料上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十分贴切,所以你如果围绕着“可持续发展观”来完成作文,一定是挑不出什么立意主旨的毛病的。下面列举一些其他立意。
1、可以套用闸北区作文的立意:有舍才有得。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2、为人处世不能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3、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就好比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大家觉得有利可图,纷纷效仿,在附近开设许多加油站,结果只可能适得其反。若是变通思维,在一个加油站附近开发相关的副业,反倒能够达到共赢的局面。
4、不要将到手的利益全数用尽,凡事都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才能稳步向前,不自断后路。以上这四个引申的立意完全在题目的联想范围之内,当然也还可以有其他,只要联想合理,自圆其说,一般都不会有问题。静安区 【题目】 作文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些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分析】
我们不妨来分析分析这个“逃离”。
首先,你为什么要逃离?答案很简单:梦想被现实所累,我现在过的,不是我自己想过的生活。逃离开这种现状,我也许会有新的开始。其次,是否每一次逃离都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非也非也。可能你的逃离只是一次小小的“逃避”,对于现实的发展不会有任何影响,你只是困兽,无奈地垂死挣扎那么一小下。
再次,我们通常是如何实践我们的逃离?一次旅行,一次放纵,一次欢唱„„这样的念头或许时常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它不难实践,但是真的要迈出去,或许你又会迟疑。
最后,我们是否真的能够逃得开?未必。因为当你没有足够的资本,你根本不可能脱离现实成功躲到你认为的世界中去。逃离的念头,也许在你的一次犹疑中,就被接踵而来的事情淹没;即便你真的实践了一次“逃离”,也终究要回到现实的红尘中来,继续你未完成的事情。分析完题目中的“逃离”二字,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一定有过这样类似的念头和事情,你又是如何去实践自己的“逃离”的呢?根据问题,引申到新的立意:
1、我们之所以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逃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身上有着与周围的人和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为自己而活,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很多时候,个人的言行并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2、反之,既然逃离或许能够结束一场困顿,带来新的开始,那么即便只有50%的几率,你不去尝试,也永远不会知道结果如何。与其困坐愁城,不如就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的去搏一搏,追求一番新的天地。
3、对于导致我们有想要“逃离”的念头的事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不能遇事就习惯性的退缩逃避,而是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再来做出决定。人活一世,免不了觉得难熬,甚至有时厌世、怨烦,但是要知道只有直面这一切的困难,才是勇者的作为。黄浦区 【题目】
27、作文。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时住着“大我”和“小我”,不同的人生经历都有过“大我”的追求和“小我”的体验,或者更多是这两者密切牵手的过程。对此人们会有许多各自不同的思考。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分析】 表面上来看,“小我”就是借代一个只为自己着想,不为他人着想的自私的人;“大我”就是借代一个只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的人。而一般,我们提到“大我”和“小我”,通常会想到相对应的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我们的人生经历中,必然有过团结起来追求集体利益的时候,也有过为了个人利益拼搏的体验。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平行时,这两种追求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更多时候,材料中也有提到,是大我和小我密切牵手的过程。“大我”和“小我”如何密切牵手呢?
个人存在于集体中,那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必然也有相冲突矛盾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必然是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的。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冲在前面而忽视了集体利益,甚至损害了集体利益,那么身在集体中的个人,必定深受其害,这是“一损俱损”的联系。
所以,要想达到“一荣俱荣”的局面,“大我”获得了它必须获得的利益,“小我”失去了他必须失去的利益;“大我”给予了“小我”他认为应当给与的嘉奖,“小我”得到了期望中或意料外的来自于“大我”的表彰。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大我”和“小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小我”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大我”是对社会集体所做的贡献。并没有人阻挡我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但是对社会集体所做的贡献,则是更大的价值体现。现实生活中只有多是“大我”与“小我”牵手并肩的画面,社会才能和谐进步。闵行区 【题目】
27、作文。孔子说:“君子不器。”对这句话,李泽厚解释为:“即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安德烈·莱维解释为:“君子不把任何人当器具对待。” 这两种解释的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析】
君子不器,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君子不能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这个释义,跟李泽厚的解释类似,即人不要把自己变成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器具各有专用,用于此者难用于彼。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短暂的单一的目标。这是一个“君子”,对自身的要求。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要有“用人之能”。
而安德烈对于“君子不器”的解释,则更侧重于“君子”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上的本领——“不把任何人当成器具来对待”。简单来说,认人要深且全面,不能简单地看到别人的某一点、某一项才能,就把对他的认知定位。不把身边的人的作用局限在某一点上,而是要通过充分的观察、了解,发挥这个人更多的优势和专长来帮助自己,为己所用。
题中对孔子的这句话的两种理解,都可以行文。一是君子对自身的要求,一是君子对待他人的态度。两者相结合,就是作为一个君子应有的修养。闸北区 【题目】
27、根据下面的一段话作文。
一个人如果不怕舍弃,他未必就会失去;但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得到,那么,他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了。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分析】
有舍才有得。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拥有。为人处世,不要害怕舍弃。如果总是想着要得到更多的东西,那么其实,一旦拥有了就是失去的开始。有很多东西,本不该是你的,你得不到并不可惜,并且你也不会承受失去的痛苦。古话说,“欲速则不达”。很多事情你逼得太紧,反而容易适得其反。你追得越紧,它走得越快。如果你保持淡然的心态,不强求,那么它也许就一直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了。
这个作文题探讨的是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应该会有话说,不易偏题。宝山区 【题目】
27、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完美的过程。也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以上两句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分析】
乍一看这个作文题,脑海中应该立刻能够浮现出三个行文的角度。
1、人生本来就不完美,但我们要努力将人生变得更加完美。这是主动进取、积极的人生态度,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达到那个“更”。
2、人生本来就不完美。我们要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刻意追求来的东西,不一定真的应该存在于你的人生。这个观点更倾向于“无为的随遇而安”。
3、将两个观点揉合起来。人有权利期望自己的生活更为完美,但是不应刻意追求那些所谓的完美,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意义。这三个角度都有生发下去探讨的意义。可能第三种更符合我们的现实一些,但是相应的论证就有点难度了。
题目规定了必须写议论文,那么在确定了你的论点之后,只需要发展出相应的论据,寻求个人经历、历史事实的佐证,即可完成文章。金山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所有的杂念阻于心外,生命因此而自在,时间因此而无穷。” 【分析】
专注于思考,专注于正在进行的事业,不让外界干扰自己,不让自己的思维中断。这样做,一个人便有自由自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去完成自己想要专注的事情,他也就有了无穷无尽的时间,去将梦想一一付诸实践。我们不难从这句话中找到关键字:“杂念”。把杂念阻于心外,便是摒弃杂念,不让自己被干扰的意思。引申下去,也不难想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专注思考”。摒弃杂念,专注思考,可以让你的人生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稳步迈进。没有了外界的干扰的专注,更容易让自己进步,让自己更快达到既定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当你心无旁骛时,做事情的效率会更高,不会拖沓,不会半途而废。人应该要有这样的意念来驱使自己,让人生少一些岔路口,多一些阳关道。心无杂念,你就会发现,思维始终被自主控制,你不会做执著和妄想,自然不生妄念。前路开阔,可以稳步向前。青浦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材料后写作
猴子和乌龟看到一棵被风吹倒的苹果树,它俩决定平分它。当猴子看到上半截有叶有花而下半截仅有很不美观的根须时就对乌龟说:“我拿上半截,你那下半截吧!”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分析】
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跳出的第一反应并不困难,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认识它的根本。没有根茎,花叶必然枯萎;而没有花叶,根茎依然能够生长造就新的天地。有的东西,只是虚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内在,没有根基,只是昙花一现。有的东西虽然外表丑陋不讨喜,但是内在却价值非凡。对于“表面”与“根本”,“外在”与“内在”的探讨,是这篇文章的基本立意。立意简单明确,不易偏题,关键就要看如何生发。材料中明确表示,需联系社会生活。这个概念放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运用在“认人”、“认事”上,也可以引申到“做人”、“做事”上。做人,要做个有内涵有价值,而非徒有其表的人;做事,要把根基打稳,不能盲目追求过程和结果的花哨。要知道根基不稳,很容易“一朝大厦忽倾”。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这个立意继续生发出新的观点,只要扣紧主题,自圆其说即可。崇明县 【题目】
27、作文 人生没有回忆如同没有活过,而没有忘却往往又活得太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分析】
根据材料,我们能够想到,这篇作文是要让我们探讨“回忆”的作用,及我们对“回忆”的态度。我们可以想到两个角度。
1、人活一世,不可能没有回忆。无论我们的回忆是苦是甜,是悲是喜,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经历,是我们获得的财富,我们不能忽视回忆,并应当珍视自己的回忆,因为回忆见证着我们的人生。
2、念旧的人,往往会被回忆所累。有的人不善于忘记,常常会记得生命中经历过的那些磨难。不善忘,便常常会被困住,沉溺在回忆里不能自拔,人生得不到进步,困顿不前。根据这两个角度,我们可以想见对待“回忆”的正确态度。
1、正视我们的回忆,不逃避,也不沉溺。
2、珍视我们的回忆,并让它继续见证我们的人生历程。
3、辨证地看待我们的回忆,将好的回忆幻化成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将那些不好的回忆淡忘,或者深藏。
只要是根据材料,紧扣“回忆”二字的衍生观念,一般都不会偏题。
第五篇:2013年上海市高三各区语文一模作文题与立意 (800字)
2013年上海市各区高三年级 这个话题还是非常容易入手的,立意角度可选三个方向,现实、简单、其实跟普陀区的“非诚勿扰”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对生活妥协,有人坚持自己的单纯,也有人在生活中一点一点,这样的作文题,重在写出真情实感。
松江区
【题目】
27、阅读莫言在今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讲述的故事,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人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当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参考分析】
做人、做事都应该有自己的真性情,不要随大流地掩饰自己的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合群”而感到任何的不妥。
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才是真我的表现。不要把感情的流露作为一种手段,丧失了自己的本真。
引申下去就是,当大多数人都持同一个意见时,允许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某一个人的特殊,也不一定完全没有道理。
我们的社会需要听到真的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追捧感叹。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还是比较好写的。
浦东新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字;(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分析】
复制或不复制,这是个问题。
材料中给出的复制,有好,有不好。我们的生活需要良性的复制,但杜绝平庸,杜绝纯粹的拷贝。
考生在选择文章的落笔角度时,一定要明确,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复制”,以及,在复制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加入自己的个性,得到新的体会。
也可以引伸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该学会如何寻找新意。
总的来说:结合生活中的感悟,这篇文章还是比较容易着手的。
徐汇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习惯用?企业家?、?民工子弟?、?90后?、?残疾人?„„不同的符号来标识人的不同,自己也常常为?符号?所累,当人被?符号?遮蔽时,容易忽视人共有的本性,也易忽视自己的存在。
【参考分析】
1、每个人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符号”,他能够代表自己的主要特征,例如“90后”,就是一个广泛的符号,这类符号所笼罩下的群体,有普遍的共性。但当人们习惯于将自己隐藏在这个“符号”背后时,时常便会忽视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特征。从这个角度入手,写的是“符号”遮蔽了人的个性。
2、换一个角度,“符号”让人忽视了人共有的本性。例如一些带着社会底层“符号”的群体——“农民工”、抑或是特殊群体“残疾人”,由于符号特殊,都会被区别对待。但是有时候,一些“区别对待”却会让这一类特殊人群受到歧视。残疾人舞者说,我们站在舞台上,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舞蹈,而不是我们缺少的手和脚。农民工兄弟说,我们也只是回家过年,不要觉得我们阻碍了你们的脚步??等等。有时候,那些“符号”会让我们忘了,他们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
3、当然,社会上也有一批人,仗着自己有特殊的符号,便觉得自己特殊,与别人不同。这就是一个反面入手的角度了??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乍一看有些难以入手,但其实材料里的最后两句话,已经为考生揭示了两个角度。变通一下,也会有
我们读书,一则需要从书中获取知识,得到实际的帮助,一则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闻,培养自己的一些文学素养。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选择的书也会有所不同。
2、文学的作用。
阅读文学作品究竟有哪些作用?帮助人增长见闻,培养文学素养,增加自己的个人修养等??也许你不能因为一本文学作品而学会一件你以前不会做的事情,但是多阅读文学作品,绝对是有好处的。不然怎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呢?
莫言说的这句话,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即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许你不能够一眼看出,但它的确会影响你的生活。
3、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工具类的书籍,更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
总的来说,金山区的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也许立意的发掘不是难点,但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立意,却十分值得推敲。
静安区
【题目】
27、作文。
从a点到b点,一张过分详细的地图并不一定有用。如果我们想要沿高速公路从一个大城市前往另一个大城市,我们并不需要包括许多与运输工具无关的信息的地图,因为在这样的地图中,主要的公路被淹没在大且复杂的次要的道路中了,看这种地图反而令人糊涂。
不过,一份其中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地图,虽然指向明确,但如果这条高速公路被重大的交通事故堵塞,这种地图又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分析】
材料中的“地图”,可以看做是一份“计划书”。因此这篇作文,可以从“制定计划”的角度入手。
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计划。如何开始,如何到达,过程如何。就好比是需要一张地图来指路。
1、十分详尽的,细枝末节都很完善的计划书,看上去似乎是很好的。但是计划的过于详尽,在事情开始之前就把能想到的情况全部想到,在执行的时候,肯有可能会走弯路,绕远路。因为你很有可能被主要计划之外的事情牵绊,或是在次要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2、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制定了一份很简单的,目的明确的计划,似乎就能避免被琐事扰乱思路。但是所谓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你在执行计划的同时,发现事情的发展与事先预计的完全不同,阻碍了你的前进,这时候计划书就成了一张废纸,你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出发。
因此,这也能体现出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事有计划自然很好,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应该被自己的计划牵绊,要根据情况即时变更自己的计划,以取得更好,更完整的成功。
闸北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国外的一家社会研究机构,分别用了一年时间,对处于社会整个阶层的数千名人士进行了两次采访:
第一次主题:当你在大街上捡到100美元时,你是直接将它放入自己的口袋,还是交给警察?有90%的人回答:直接放入自己的口袋;只有10%的人回答:会在原地等待失主,或者交给警察。该机构通过偷拍实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第二次主题:当你未成年的子女,在大街上捡到100美元时,你是希望他直接将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还是交给警察?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希望他将钱交给警察,而不是直接放入自己的口袋。
【参考分析】
这又是一个与“现实”有关的材料题,今年好像比较偏好这个角度。
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成年人经过社会的打磨,变得十分现实,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要对自己有利,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了纯真的心境。
但是这些经过社会磨砺的成年人,又无一例外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污染”,希望他们是诚实的,纯真的,会为他人着想的。
成年人的现实,可能完全是多年养成之后的“下意识”,但是他们对孩子的希望,却是在刻意地避免这种“现实”。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这样的“现实”不好,自己无力改变,但愿孩子不会这样。
考生在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
1、是选择现实的对自己有利的,还是保持纯真的心境。(这个最简单)
2、成年人在教育子女时,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截然不同,从而反省自身的缺失。
3、生活将人磨砺成与最初的自己完全不同的样子,孩子长大以后,也许也会如同父母教育自己般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循环,会引发怎样的思考??
黄浦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一位哲人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处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参考分析】
这个题目简单的用一句话概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时候,我们会被自己困住,大到我们的人生轨迹,小到做一道练习题。困顿其中,百思不得其解,偶尔过来一个局外人,一语道破天机。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钻牛角尖,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也许就会有新的体会。
也许你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很好,但是或许走远一点,你会怀念。比如,工作之后的自己,一定会怀念学生时代一样。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还是比较适合记叙散文的文体。
崇明县
【题目】 27、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王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人兴趣太多了,其实把有限的力量集聚于一点,就有了穿透力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分析】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材料中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的兴趣广泛,各种爱好都想沾一点边时,往往会因为精力分散,而一事无成。然而假如你把分散在各处的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那就有可能“精于一项”。这个道理可以引申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只要符合题意,都是可以生发开去的。
当然你也可以从反面来阐述,写出与材料中的人完全不同的见解,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是好的。
青浦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分析】
看到题目的第一反应是四个字:“贵在知足”。这应该是最容易想到的一个立意,也比较有话说。
引申下去可以想到,橘子就好比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够十足的完美,每个人的身上总会有自己的长处,当然无可避免的也会存在短处,做人不能一味抱怨自己的缺点,要从自己的长处上找到自信。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容易写的。
奉贤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泰囧》的暴热与《1942》的走冷
2012年末的贺岁片,轻松、搞笑、散发着草根精神和自嘲意识的徐峥导演处女座《泰囧》票房突破10亿,成为华语片史上最赚钱电影;沉重、冷静,满眼烽火连天,饿殍遍野,完整还原河南饥荒动荡历史的?贺岁大师?冯小刚作品《1942》亏1亿。
有网友愤怒:中华民族不知耻、光臭美;影评家们说:《泰囧》成为票房冠军是中国电影的悲哀。但是也有评论不以为然,在现实而清晰的生活压力之下,比起所谓的苦口良药,我们更需要爆米花。
【参考分析】
看过这两部电影的考生应该能够更深刻的体会这两部电影收获不同成绩的原因,并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你可以从电影的角度去写,也可以跳出电影,写人生。
材料给出的两个观点,便可以是两个切入的角度。
1、如今的我们,能够欢喜,却无法直视历史的沉重,逃避曾经的苦难。
2、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我们需要轻松的东西来放松自我,不愿再将自己沉浸在悲苦的气氛中。引申下去,对待你的人生,你持有何种观点?
总的来说,两个角度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没有明显的立意偏向,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