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兼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

时间:2019-05-14 18:4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兼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兼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

第一篇: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兼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

引言„„„„„„„„„„„„„„„„„„„„„„„„„„„„„„1

一、我对中国画的理解„„„„„„„„„„„„„„„„„„„„„„1

二、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2

1、绘画内容 „„„„„„„„„„„„„„„„„„„„„„„„„2

2、作者介绍 „„„„„„„„„„„„„„„„„„„„„„„„„2

3、作品分析 „„„„„„„„„„„„„„„„„„„„„„„„„3

4、何为“重屏”„„„„„„„„„„„„„„„„„„„„„„„„3

5、作品赏析 „„„„„„„„„„„„„„„„„„„„„„„„„4

6.总结„„„„„„„„„„„„„„„„„„„„„„„„„„„„4

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兼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

[摘要]对于中国画的理解,我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研究心得。好在曾有幸跟一位老先生学习数年书法,对于中国书法绘画还是有着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很大程度受到书法学习的影响。对于现代的中国画创作,我有着我的担忧,但依然存着殷切的希望。在此我也会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角度谈谈对于《重屏会棋图》的理解与以及从中学习到的一些东西。

[关键词] 中国画、艺术、书画、一、我对中国画的理解

老师的不断艺术熏陶,让我认识到,中国画家非常强调把书法的笔墨直接融入到绘画中去,我不断地听到诸如“书画同源”之类的训诫。他非常强调“诗、书、画、印”的配合,我也深以为然。我就得把中国画单单看做是一幅画去欣赏,未免太囫囵吞枣了。老师的一些玄之又玄的理论说法让我觉得眼前的画卷总是蒙着一团迷雾。直到度过许多书籍、了解过更多艺术形式之后,才觉得中国画的确并不单纯。从布局、构图、用色、渲染„„似乎画家在绘画的时候心中排山倒海的思潮要通过一方纸片来宣泄,把情感灌注其间。中国画成了情绪的容器,但又不是对待垃圾桶那样的倾倒,必须谨慎地蜿蜒在纸面上,何其伟大。至于其中的所谓“道”的东西,我是至今都不明白的。这也难怪老师说我是个好逸恶劳又缺乏灵气的孩子。

对于中国画本身而言,我觉得中国画应该是以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体系为旨归的。尽管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对画家的绘画才能、笔墨技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其精神内核和美学标准却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通。但是,可惜的是,以往中国画赖以“生存”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近现代革命中成为了替罪羊,在艺术教育中受到很大的漠视。因而我虽然不理解这诸多的“背后故事”,表现的懵懵懂懂,老师并不特别责怪的原因了。他无从要求我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只能一点点交给我,一边感叹徒弟的呆笨。

说道现代的中国画创作我想到,前一辈人的书写工具就是毛笔,而现代人的书写工具是铅笔、电脑等,他们已经很难体会和把握笔墨的情趣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种文化的没落是一种时代的趋势。过去只有一种文化标准,全社会的人都在参与这种文化,里面的精英分子成为这种文化的成功人士,现在社会的文化标准已经变了所以能全身心投身这种文化的人毕竟有限,而且投身这种文化的人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因而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就很难了。当然,现在很多画家认为他们在绘画的造型上,优于上一辈的画家。但是我认为现代人的造型能力主要体现在表现能力和再现能力上,可是他们对形的把握没有文化的意味,这只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文化。这时我开始了解老师对待我的复杂心情了。觉得没什么希望,又不忍心丢弃,希望在沉默中厚积薄发,突然开窍而让他老怀大慰。就像我的老师在等待,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我们也都在期待。

我曾有幸帮老师的一副画进行题款,谈及画面的题款,我自己的体会是与画面的和谐,特别是注意文字内容上能印证自己的精神追求,与画面则若即若离,既不会失去关联,也不至沦为说明文字,当然把握到恰到好处也不容易。譬如在绘有湖光水色、大眼鸿鹄的画面上题上诸如“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毛浮绿水”之类的词句,除了要挨师兄们的白眼,老师也一定从床上跳起来拿起扫帚一顿胖揍。的考虑到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文字务求简约明确又不失趣味,尽量避免大段的叙述文字,因为这实在是自己都没有耐心卒读,何必去惹这种尴尬。

对于中国画的创作,我是没有能力去涉足的。只能偷偷的自娱自乐一番,根本拿不出手,到后来自己都不忍一观,索性全然放弃。但欣赏中国画确实我喜欢做的事,尤其是在学习建筑学课程之后,我更想在其中看到一些别有的景致。

二、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

1、绘画内容

《重屏会棋图》图为绢本设色,纵40.3CM 横70.5CM,卷中描绘着陈设精美的室内场景,四位身份高贵的男子围坐棋桌前,神态各异,画中并未标注四人姓名,经过几代学者的深入研究,才逐渐得知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与其臣弟。

2、作者介绍

这副画的作者是画院待诏周文矩。周文矩,活动于10 世纪,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待诏,擅绘人物、车马、界画楼台以及贵族生活题材。作为人物画大家,周文矩的线条颇具特色,自创一种瘦硬战掣的轮廓线条,传出自对后主李煜金错刀书法的体悟借鉴,史称“战笔”。

3、作品分析

图中描绘了5 个人物,正中长榻南面坐者,正是中主李璟,他形貌容祥端庄,目光落于棋盘却又似乎游离于棋局外,右手挟一蓝色的盒册,头戴高纱帽:皂纱所制,危高上耸,边呈两折,身穿左衽丝缕衣,腰围朱红腰组;与他同榻斜坐的是其弟景燧,头戴乌纱幞头、飞眉斜目,专注于棋局对弈之中,他面有浓须,左斜伸腿而坐,一手搭景达肩处,一手轻垂榻边,形态闲适,正是一幅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形貌,身上衣饰淡染为朱膘色;这两人所坐长榻上陈设贴金暗色漆双耳投壶一只、漆盘二,饰有鹿、飞鸟纹样,内插四只红枝白羽矢,旁横放两只羽矢。投壶乃古代达贵常玩游戏,由射礼而来,由此隐约烘托室内下棋者的显贵身份。长榻前为一短棋榻,上放花伢棋桌,对隅而弈的是景达和景逿,两人皆戴圆脚幞头,脚穿乌纱鞋履,左边景达形容较瘦,稍稍斜侧而坐,右手执子待落,左鞋脱至一旁,状甚专注,右边的景逿左手食指虚点棋盘,沉吟有声,貌似计算棋局,两人神情专注,其身形坐姿比前两者更为紧张投入。相比这四人对弈观棋的种种情态来看,最右边的蓬头童子显得更加闲适,身着花青圆领袍衫的小仆,下露袴裤、着麻面鞋履、围朱红组,神态悠闲恭顺,执叉手礼恭立而侍。小童身边有一南北向放置的长榻,上面放置纽绳红边黑色三层漆盒、温茶汤盆、四角包梅花铜角牡丹锁扣箱箧。此图中最为重要的陈设是中主坐榻后的地座屏风。此屏风毫无雕饰,底座横平,屏面垂直,占据了画面几乎一半的空间,和两长榻、一棋榻一起,精到的交代出室内的空间透视。尤显画家巧思的是屏风上描绘的并非常见的山水鱼虫,而是别出心裁的描绘了又一室内空间,在屏上空间里又画了一架围屏,画三联山水图。“重屏会棋”因此而来,巧妙的空间营造,给人以画中画的迷幻错觉。围屏最前画一榻,上设火盆、圆形毡垫,一老翁身穿中衣袍衫,支额披衣斜卧,身后立一花冠女子是老翁之妻,榻四周围饰卷草纹样,下面有花伢支撑,床后又有一榻,两位侍女在后面共展毡毯铺榻,依据历代学者考证,此画是取意白居易的《偶眠》诗,颇具生活气息的诗情画意与对弈观棋的宫廷生活场景相呼应,并有着重屏幻境的空间透视营造。周文矩此卷中对人物室内陈设的精到描绘,是现代研究五代服饰家具的珍贵的一手资料,无论是艺术表现力还是艺术价值,都堪称中国国宝级的绘画之作。

4、何为“重屏”

图中屏风共有两种样式:

一、室内棋榻之后的屏风为“地座插屏式屏风”,这种屏风一般是单扇,从明清的室内陈设来看,它一般是放在房屋的正中,起到间隔空间的效果;有时也放在正房的两梢间,具有间隔和指示的功能。

画作中另一件屏风样式为“围屏”。围屏一般是多扇的,取用轻便,下无底座,用其本身的摆放结构来稳固,所以一般摆成S 形或者折线形。这件三扇围屏摆为凹字形,围合在床榻后面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坐卧空间,屏风接缝处是黄铜的圆形合页结构。

画中有画,屏中有屏。这大概就是重屏之名的由来。

5、作品赏析

《重屏会棋图》单从画面布局来看,画中有画,极具巧思。从空间角度来看,前景中的场景,由屏风、床榻围合而成的半封闭空间,是内容看起来空间感十足,透视稍显怪异,但营造的真实氛围令人称赞。

屏内之景,运用三扇屏风的凹字形摆放布局,更加凸显出其空间围合效果,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迷乱。分不清那里是真,那里是画,抑或都是画。让人心生“只缘生在此山中”的由衷感慨。

6、总结

《重屏会棋图》不但在画风上让人耳目一新,在构图上也让人叹为观止。不但富有绘画的艺术观赏价值,从中也可窥探到古诗室内设计中的一些巧思。绘画展现的艺术震撼,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篇: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兼谈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是干什么?-我所理解的社会工作

每次遇到非社工专业的同学,他们总是先问:你是哪个专业的?当我回答说:“社会工作的”他们会接着问:“社会工作是干嘛的啊?”我想,这样的场景对于很多社工专业的同学来说都不陌生。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即使我们接受了一年到四年时间不等的社会工作教育,也很难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回应!对于此,作为一个学习了社会工作专业四年多的学生,作为一个即将去南大继续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准研究生,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点东西,让大家稍微了解一下社会工作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存在?等等问题。因为自己的学识所限,理解的角度和立场等诸多原因,其中一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多多包涵,大家批判地阅读吧!

因为是作为一篇普及性的文章,考虑一个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的人所可能接受和理解的程度,所以我尽量少用一些专业术语!此外,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或者专业的介绍性的文章,篇幅都不可能太少,所以这篇文章可能是我所写作的文章中篇幅最大的一篇,如果你没有耐心阅读下去的话,那么可以直接翻到下面,因为我会在文章的结尾尝试着做一点总结性的论述!(说句题外话,不知道是我个人的原因,还是我们教育体制下的产物,我在读书或者阅读文献的时候,总是想急切地看到作者的结论,而忽视作者在做结论之前所提供的材料和逻辑的论述过程!这一点可能引起我个人的反思。)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假设开始:如果不出意外,我们每个人都会慢慢地成长,从婴儿成长成儿童,然后度过青春期,长大成人,慢慢进入中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老人,度过最后的剩余时光,直至死亡。人的这一生差不多都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完成与该阶段相对应的人生任务,例如:婴儿要学会讲话,行走,自己穿衣,吃饭;青春期,我们要完成学业,学习着尝试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成年人要就业,成家,养育孩子等等。这些任务是主要是由一个社会中的叫做文化的东西所规定的,必须完成,如果我们无法在某个阶段无法完成某个任务,那么这将影响我们以后下个阶段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生命历程。例如:如果我们在婴儿期无法养成基本的自我生活照顾的能力,那么我们在青春期的学习任务就会受到影响,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问题与生命任务紧密相关的!以前有这样一个新闻,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然后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完成婴儿期生活自理能力,导致青春期学业任务无法完成,导致了退学的问题的出现!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这时候社会工作就出现了,社会工作就是要去协助这些无法顺利完成生命任务的人或家庭,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生命任务,解决可能产生问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实现生活的顺利与幸福!

除此而外,存在这样一个假设:因为生活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只要生活继续,几乎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与自己预期不符的X事件,这些事件的产生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一种不顺利不稳定的甚至冲突的状态,如果我们将这些X事件视作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天天都是在处于遭遇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有些问题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例如:早上去食堂买饭,发现饭卡没带,可以用现金付,可以回宿舍拿饭卡等方法去解决。有些问题是我们可以通过求助家人,亲戚,好朋友,小伙伴们(这些群体在社会学上被称作初级群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百度下!)解决的,例如:去无锡玩,突然发现钱包丢了,可以向自己在无锡的小伙伴求救!这样问题也就解决了!有些也可以通过向政府,行业协会等正式组织寻求帮助,例如:钱包丢了,可以找警察报警,虽然不一定能找回来!但是有些问题可能是无法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解决的,例如:突然听到某个亲人去世的消息,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特别是自己亲人死亡的时候,都会遭遇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冲击,有些人能够承受这样巨大的冲击,但是有些人就没法承受这样的冲击,而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他们会茶不思,睡不眠,情绪抑郁低落,严重的甚至会去自杀!那么这个时候,该是我们社会工作闪亮出场的时候了,社会工作可以协助服务对象认识,感受,理解死亡,去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认识到即使亲人去世,自己仍应该努力去生活,享受自己生命中每一个宝贵的片刻,然后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继续勇敢幸福地生活下去!或许你会问:这不是心理医生做的事情吗?对了,忘了告诉你,社会工作也可以做心理医生这一块的工作。在我们本科阶段,会有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等重要课程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完全可以在本科学业结束以后,去往心理学方向发展)在南大,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心理学系,这两个系是在一个学院的,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紧密相关,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社会工作者可能是需要具有良好心理学知识基础的专业从业者(听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社会工作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呢?)此外,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与心理学相关,但是与心理学所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是,社会工作除了关注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中将需要社会工作协助的对象叫做服务对象,在早期,也被称作案主!)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会关注外在的社会环境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因为她的知识结构中除了来自心理学的知识,还有来自社会学的知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社会工作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社会学和心理学,当然还有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翻阅王思斌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社会工作导论》其中对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比较好的简单介绍!)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社会工作更加高大上了呢?

以上其实我是从“危机介入理论”来讲社会工作的作用的。在社会工作中,危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成长性危机,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完成自己的生命任务而产生的危机;第二种是情境性危机,也叫突发性危机,是人在生活中因为突发性的事件而陷入情境性的危机之中!社会工作协助遭遇危机的服务对象,解决危机,增强其面对危机的能力,抵御生活的压力,成功地走出危机的境地!以上是从危机或者问题的视角去论述社会工作的!接下来,我将试着从需求的视角去论述社会工作!

需求是什么?需求就是你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长大了,要找男(女)朋友了,毕业了要找个工作,适婚年龄的时候要结婚,丈母娘要求你有房有车,出人头地,干出一番事业,让别人尊重你,敬仰你,自己的音乐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这些都是你的需求,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哦!渴了,没有水喝,你会死;饿了,没有吃的,你会死;困了一直不让你睡觉,你也会死;呀,好可怕,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死!因为这些需求是基本的需求,美国有个人叫马斯洛(虽然对于需求分类的理论比较多,但是我个人老马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最实用,也是最简单的,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很多问题!特别是与人类行为相关的问题),也把这个需求叫做生理需求,除了生理需求呢,这哥们还把其他的需求依次划分为: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和家庭安全;社会需求包括对友情、爱情和性亲密的需求,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使人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除了对于需求层次的划分外,需求层次理论还包括这样一个观点:人们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相对减弱了。由上可见,需求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人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这真是难以想象的问题!厦门的“BRT的陈水总案”,最近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各地的强拆强迁......一个社会最恐怖的地方不是黑暗,而是让失去了希望,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需求的满足与一定的社会资源相联系,需求的满足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源作为基础,根据经济学的原理,社会资源在一点意义上总是相对稀缺的,如何让相对的社会资源最大化地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这又是社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高效率地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我认为,需求,任务,问题,危机等等,这些都是从微观的层次(或者说是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论述的,如果将需求与社会资源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则可以进入一种宏观的层次(或者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论述!

社会资源在进入社会工作语境中,则可以自动转化为社会福利资源,而社会福利(我认为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社会成员实现幸福的条件,这些条件与社会资源相关)是与社会问题(我认为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影响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幸福,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去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社会福利与社会问题的知识也是社会工作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围绕着“预防,缓解,解决社会问题”所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追求“更好的社会”理想的努力之一。从社会福利制度的视角来看,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要去研究社会问题,分析造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现有的社会福利资源,去“研发”(我觉得社会工作的创造性在于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研究问题解决的新方式,开发新的服务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特定人群的需求,将社会福利资源有效率地公平地输送到社会成员手中。举个例子: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多年来,造就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现代社会的风险属性和独生子女家庭的脆弱性,大量的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失去生命,造成了大量的失独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失独家庭面临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中国目前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是父母年老时最重要的养老资源,而失独家庭在失去子女的情况下,他们往往成为养老的“特困人群”。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就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在初级群体,社区,社会,国家政府等层面开展工作。针对失独家庭看病的需求,社会工作在初级群体层面,那么可以联系他的某个愿意帮忙的亲戚定期带他去看病;在出台社区层面,可以建立定期专家驻点社区医疗机构对失独家庭老人进行医疗服务;在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针对失独家庭开辟“绿色就医通道”,使失独家庭老人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国家政府层面,可以对失独家庭老人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服务,出台关于失独家庭老人医疗需求的相关条例或者政策。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社会工作可以做的地方还是很多。

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讲完了,我觉得任何一个专业或者学科都要考虑到其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讲述一个专业或者学科,能让我们了解她的过去,把握她的现在,更能够最大可能地去把握她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里只是讲社会工作的历史只包括作为社会工作的前身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历史的视角,将分为西方和国内两个方面来讲: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的产生紧密相关,工业革命,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是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方法和努力出现,也是为了满足不断分化群体的需求出现。社会工作从早期的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这个法案是社会福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方案)到贫民窟的“友善访问员”(富裕家庭的妇女定期去贫民窟去访问,给予物质援助或者家庭理财和就业方面的咨询与帮助)、英国伦敦的慈善组织会社(在伦敦成立一个慈善救济会社来统一领导该地区的慈善救济事业,避免慈善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效率),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志愿者居住在社区内,与社区成员共同努力,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内的资源,开展相关服务,满足社区需求,提高社区的生活品质!),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志愿服务在早期服务对象从个人到家庭,逐渐衍生到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服务的内容从简单的个人或家庭济贫到在社区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服务的性质从缓解与解决到预防,缓解,解决,提高。这些变化说明社会工作目的是为了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满足其需要,挖掘其潜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其与外在环境的适应性平衡。以上只是作为专业社会工作前身的志愿性服务的简单介绍。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专业化是一个特别大的主题,写一系列著作来讨论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单地谈一下。)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主要由专业知识,高等教育,专业协会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前两者紧密相连。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整理和提炼需要讲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玛丽.里士满,是一位美国女性社会工作者,她可以被称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祖师爷”,(连祖师爷都是女的,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工作者大多是女性。)以她为代表的社会工作者出版了一系列的社会工作著作,奠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的基础。根据顾东辉老师编写的《社会工作概论》所认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经过大学的教育”,西方社会工作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早,从早期的纽约慈善学院六周培训课程到后来的两年制学历教育,再到后来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完整的教育体系,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国外,社会工作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院存在的,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社会工作在这些国家的地位!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1969年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的成立对于一个国家社会工作发展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的成熟。(某些国家除外。)

以上就是对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简单介绍,接下来将简单介绍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现在谈社会工作的历史主要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社会工作的发展,其实在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我国有些高校(南大的前身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就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存在,但是院系调整以后,有些被冠上所谓“资本主义学科的”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学等等都从高校中剔除了!我们去探寻改革开放的社会工作的再出发,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工作现在的发展困境也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小平同志在祖国的南疆画了一个圈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西方社会得到实践检验的,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被重新引入中国大陆。在引入之初,政府考虑发展社会工作的最大因素就是减轻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负担,有助于政府轻装上阵进行经济建设,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这也就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开始的初衷就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而存在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了轻装上阵,暂时性地牺牲民众的一些福利是可以理解的(不幸的是政府总是希望民众为了国家去奉献与牺牲,结果是民众的生活水平愈发下降,这是历史的吊诡之处,也是我们民族悲哀的地方),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政府现在是掌握最大福利资源的主体,但是由于体制的弊端,福利分配陷入低效率与不公平的困境,这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强势群体霸占着最优最好的福利资源,弱势群体无法接收到福利资源,连生存都是问题。这个时候,是不是政府应该将一定的社会福利资源交出来,让社会工作或者其他的社会组织去分配资源,政府,公众,新闻媒体,去行使监督社会工作分配福利资源的职权,这样会不会比由所谓的事业单位去执行福利职能更好些呢?在一点意义上讲,社会工作的破局(或者更大意义上,中国发展的破局是需要解决好政府的问题)需要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把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工作去做!

一方面是每天全国大约培养一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必须承认,我们目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是存在问题的,这既有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原因,也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有关),另一方面是社会工作组织无法留住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困境。对于此,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但是,做起来很难!如何有一天,社会工作能像医生,律师,老师那样能被大众熟知,社会工作也就算发展到一定层次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去谈一下,那就是价值(价值问题可能往往是从哲学层面去探讨这个问题,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谈价值是比较虚的,但是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去探讨一下的!)。价值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围绕着价值就有了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专业范围内对于人,专业,社会等的目标偏好和价值选择,它带有某种倾向性),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则是社会工作价值观在行为规范层面的东西,它指导着社会工作者以符合社会工作价值要求的行为去进行专业服务)!可以说,没有社会工作价值,也就没有社会工作存在的意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更好的社会”,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注社会福利分配的效率......这些是社会工作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是社会工作存在最有意义的基础。

以上只是从一定宏观微观,社会问题与社会福利,历史等角度去谈一下。接下来再回到现实的角度,从社会工作的分类角度去简单介绍一下社会工作,希望能与以上的论述,有新的揭示。

分类必然有一定的标准,社会工作的分类也是这样,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从工作方法角度来分,可以将社会工作分为微观社会工作与宏观社会工作,微观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服务对象是个人或者家庭),小组共组(将有共同问题或相似需求的人群组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提供服务),宏观社会工作包括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等一系列的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其中社区工作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又被称为直接工作,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又被称为间接工作。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生理角度)来说,可以是儿童社会工作,亲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从服务的场所(指社会工作实施的场所)又可以分为,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个人觉得生理角度和服务场所结合起来,是比较完整的对于社会工作内容的涵盖。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需要做一个总结了,微观(人类行为与心理学),以上从宏观(社会问题与社会福利),历史(国内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价值(社会工作的核心与灵魂),社会工作工作分类(现实的表现)等角度大致地谈了一下社会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感受社会工作的不同的东西。通过不同的角度,我尽可能将社会工作进行一个全景式的描述,但是在一篇8000多字的文章中,由我这个即将本科毕业的学生去试图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我觉得我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其中必然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可能有些内容还是需要推敲的。但是可能自己身上还是有股子倔强,还是有些不自量力地去写了一下,固然以后重头再看这篇文章,会发现现在自己的视野是多么的狭窄,逻辑是多么的混乱,思维是多么的陈旧,但是在毕业的时候,完成这样一篇文章,对我来说也是一件蛮有意义的事情,相较于我水的不行的毕业论文,我更愿意把这篇文章当作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的成果总结!

接下来回到文章的题目《社会工作是干什么?--我所理解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干什么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用一个比喻来作答,我们知道医生是帮人看病的,病人有问题,医生诊断,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去治疗疾病,使病人重新获得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我所理解的社会工作是给社会看病的,是解决社会所遇到的问题,让社会能够健康地运行下去。任何社会都存在问题,只要社会存在问题,社会工作就有存在必要。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理由去乐观的估计,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工作将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这是我的愿景,也是许多善良的人共同的期望。因为,我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应该是相同的,不是吗?

下载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兼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兼对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的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