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9: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渐弱化,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市政协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为全面掌握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市政协组织了三个调研课题组对全市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XX年11月1日零时,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4142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9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24464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34%,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0.74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形势严峻。据调查数据显示,XX年我市80岁以上老年人口3922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3%,高于全省0.02个百分点;我市80岁以XX龄人口约占老年人口的8.91%,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同时,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独居、空巢老年家庭日趋增多,独居、空巢老人面临生活保障、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三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速度呈明显加快的趋势。据XX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4400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88%,较XX年增加0.75个百分点,年增长率0.31%。按此趋势,到XX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8100人,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16.05%。并随着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增长高峰时出生的人口在XX—2035年期间陆续步入老年行列,我市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

二、我市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标准,积极顺应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不断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全市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截止目前,市政府先后实施了80岁以上老人长寿补贴,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及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城乡老人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措施;全市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5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拥有床位610张,并积极筹备建设集康复、医疗、养老救孤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XX市社会福利中心;在2个城乡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鼓励探索新型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虽然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保持了与经济社会总体上同步发展,但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与上级要求、社会需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1、基本养老服务欠账大,结构失衡。全市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13.9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5张,仅为全省平均水平35.3张的39.4%。按照《XX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到XX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4%以上”的要求,我市尚缺养老床位1310张。同时,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结构不均衡,公办养老机构15所,占83.3%,占主体地位;民建公助、股份制等形式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缓慢,仅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16.6%,入住老人8人。

2、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经费短缺。我市各类养老机构平均拥有床位33.9张,且规模普遍较小、入住率偏低,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不足30%,导致机构运营成本相对偏高。而我市公办敬老院日常运转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付的 “五保”和“三无”经费,为了工作需要,每所敬老院还需自聘2—3名护理人员,除少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大部分敬老院自聘人员工资从日常运转经费中挤出,导致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满足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养老服务要求。

3、养老服务队伍人员少,素质偏低。入住养老机构的对象多为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这些老年人对护理人员依赖程度较高。按照养老机构每5张床位配备1名护理员的标准测算,我市现有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且大部分乡镇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护理人员,他们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低下,目前配备的工作人员大多只负责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工作,无法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服务需求。

4、社区居家养老起步晚,基础薄弱。无论是文化传统习惯,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家养老都是老年人的首要选择。我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民政部提出“到XX年,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的总体目标差距甚远。同时,我市城乡社区基础薄弱,多数村仍处于勉强维持运转的状况,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场所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之社会化程度不高,能够承担养老服务的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发展滞后,投资主体单一,造成养老基础设施匮乏。

5、养老服务政策到位难,制约发展。国家针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虽然下发了文件,在税收、土地、信贷、水、电等方面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这些政策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市在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方面尚未出台优惠政策,调研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除水电费执行民用价格外,其他方面没有享受到任何的优惠,这不仅阻碍了现有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也削弱了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市老年人口比例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9个百分点,而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40%,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突显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市委、市政府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切实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面对我市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要按照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广泛宣传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增强全社会对发 展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自觉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二是科学编制布局规划。根据老年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科学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统筹城乡和区域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统筹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统筹公办和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三是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税收优惠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土地划拨、财政补助、贴息贷款、医疗保险等更加优惠、更具操作性的具体政策,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对投资规模较大、服务档次较高的民办养老机构,制定相关政策给予个案一次性投入补贴。二是吸引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采取股份制、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联锁经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 种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托老院等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发展。一是完善以机构养老为主体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城市人口相对集中、收入水平相对稳定的特点,建设以机构养老为主体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市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尽早谋划老年公寓二期工程项目,努力打造集康复、医疗、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二是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开拓短期托养、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等农村居家老人需求的多种养老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养,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建设一支热心于社会养老 服务事业,以专业人员为骨干、服务从业人员为主体、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队伍。

第二篇: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2016年末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达42.66万人,占常住人口263万人的16.22%,老龄化程度高于福建13.73%,接近全国16.7%的平均水平,按照国际惯例,我市已进入老年社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养老服务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市目前共有养老机构14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家,民办养老机构17家,乡镇敬老院110个,光荣院7个,实际共有床位15644张。拥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135个,2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入运营,17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在建设,全市建制村建有100平方米以上农村幸福院358个。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目前,我市居家养老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机构养老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养老服务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1.居家养老不完善。一是形式单一,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所能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等基础层面上,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呵护、精神慰藉以及社会参与支持等方面的项目十分欠缺。二是协调难,养老服务的不同项目资源由于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使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难。

2.机构养老层次低。一方面,机构养老服务床位等设施不足,大部分条件简陋,维持简单的运作。另一方面,大部分养老机构只有聘请一到二个退休医生为老人服务,没有与相关的医院建立定点服务关系。市福利中心与市第一医院建立了定点服务关系,第一院定时派医生到中心为老人服务,但市福利中心附近没有医院,只能解决一些常规的问题,稍微大一点的问题还是要送到医院解决。全市只有少数几家的养老机构开通了医保卡使用,大部分养老机构存在老年人看病报销难的问题。

3.服务人员跟不上。目前,我市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大都是不具备护理知识的下岗工人、农村妇女或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缺失,一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内容和项目设置也是形同虚设,实际上真正能够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往往比较单一。

4.资金投入缺口大。据了解,目前公益彩票募集的资金仍是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募集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养老事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养老机构市场化经营所产生的利润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运作,更无法加大投入提高发展水平,导致整体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水平难以提高。

三、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并与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强化商品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并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2.强化保障措施。一是资金保障。设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对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以奖代补建设经费的补助比例,提高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补助标准,完善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运营的经济奖励办法,努力改善养老服务环境。二是用地保障。按照到2016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5%以上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在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相应指标,确保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需求。三是用房保障。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列入城市社区配套用房,农村社区要积极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办公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改造或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3.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养老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要做到有机构、有职责、有编制、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专项经费,鼓励相应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就业,在养老服务业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纳入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落实培训机构和培训经费,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评定制度,与人力社保部门或相关专业院校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经培训鉴定合格后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加强养老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发展壮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重视志愿者队伍素质,组织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志愿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

4.健全养老服务监管机制。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活动,健全养老监管体系。一是把好准入关,重点做好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评审工作。二是把好运作关,对养老机构的运作条件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估,对其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督促整改。三要完善退出机制,对一些整改无法到位的养老服务机构要依法给予关、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5.推进医养结合。一是建立定点挂钩制度,建议卫计委和民政局协调公立医院与百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建立定点挂钩关系。二是整合医疗资源,建立类似“110”、“119”等网络服务系统,让养老服务变得更加方便、及时。三是开通医保卡报销。第一批先开通百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的医保卡使用,待取得经验后再分批开通,方便老人就医报销。

第三篇: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保障除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制度外,还需要一个支撑这个制度顺利运行的完备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贯穿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始终,包括设计养老金缴付、支出、投资运营以及发放领取等环节的养老金服务;在养老保障制度下维护老年人各种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险、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以及医疗护理等内容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居家养老者及机构养老者日常生活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需要的照顾和护理服务;涉及到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心理服务;日常消费服务;包含文化学习、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以及老年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等内容的老年文化服务;以及帮助老年人完成自我实现的价值服务等。总体的思路普遍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各种养老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一)各类层面、各种服务的定位不准概括起来,就是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等各类层面、各种服务方式功能相互补充。以社区为依托,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在当前已被民政部门确定为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于是,一提推进养老服务,就必然首推居家养老,言必称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服务上下大本、化大力,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类同于养老机构,导致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各自功能混淆不清,孰重孰轻各自定位不准。

(二)各级责任部门职责不明养老服务究竟该由谁来统管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一些为老服务的资源又都分散于民政、体育、卫生、文化教育及企业等各个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和利用。如,居家养老服务概念的提出,在最初应该是为了应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形势,暂时缓和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现状提出的一时权宜之策。特别是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由于原先没有确定哪个部门应有这样的一个职责范围,造成了对这同一个事项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

(三)目前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无论是老龄工作部门还是民政部门,推出了不少新举措。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些举措随意性大、标准高低不一,导致所能提供的服务层次无法提升。已经开展了几年的居家养老服务,至今大多地方也还是停留在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上,服务单一,且覆盖面窄。在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上,使人感觉政策执行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在政策的执行上缺乏力度,即使有了优惠政策也是空文一张,行之无效。

(四)养老服务业良莠不齐、监管评估机制不全就整个养老服务业而言,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其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大多只在扶持、推动上做文章,忽略了必要的规范和监管评估机制。措施从一开始就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加强管理、深化服务、优化服务的积极性。就养老服务提供者而言,提供合格优质的服务与得过且过、管理混乱、老人们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待遇并无本质区别,无形之中也减少了违法违规的机会成本,不利于构建“公平对待、级别管理、奖罚分明、良性循环”立体式的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服务体系理论上的概念定位应该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养老服务产品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老有所养,保障老年人

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和生命质量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并包含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政府或社会活动的过程。体现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也同样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特征。

(一)政府主导由于政府的公共性质,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公共服务。从公共服务过程来看,无论从目标设定到组织设计再到公共服务的机理运作,还是最终输出公共产品到收集社会反馈再到修正输入,政府始终是其中的主导者,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比国家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起步晚,基础差,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又似乎是突如其来,应对准备不足,所以从思想认识、政策安排、资金投入、人才培训等方面,政府更应起到积极的主导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者之间互动的过程。社会公众的合法性支持与资源性支持是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也要加人到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当中来。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样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不断扩大社会养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要大力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按照“社会事业社会办”、“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要求,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的投入到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注重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外资发展养老事业,兴办不同经济成分和不同服务层次的养老服务经济实体,形成能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三)体制创新在优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首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要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尤其是对原有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发挥示范作用;对新办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要按照市场配臵资源、价值规律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市场经济法则运作,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既要保证养老服务业准公益性基础,同时能够兼顾实现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其次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在优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特别应强调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深化、巩固和提高。体制创新更多的还应表现在公共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创新上。检验公共服务体系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果如何,需要公共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养老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同样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开放性。通过建立一系列养老服务评估机制,来评估并监督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综合以上三方面特征,在当前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总体思路应该是:抓紧制订各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养老服务业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第四篇:关于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检查有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推动我市社会养老事业加快发展,9月份,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健带队,赴市本级和6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实地考察了各地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政府工作情况介绍,并与政府部门、乡镇社区、人民团体等单位和人大代表、志愿者、专家学者等座谈,共同商讨当前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90.3万人,占户籍人口数19.1%,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8位,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65周岁以上58.4万人,占户籍人口12.3%。70周岁以上38.5万人,80周岁以上13.9万人,6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29.9万人,分别占老龄人口的42.6%、15.4%、33.1%,百岁老人共有129人。近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快,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数将达到100万左右,老龄化率为21%左右。目前,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488家,近5万老人可以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50家,养老机构床位30384张,每百名老人床位达3.4张。其中民办(民营)养老机构54家,床位数10990张。我市社会养老服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对养老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安全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一)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有力。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事业,加大工作力度,出台政策文件,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养老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府2012年出台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13年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5年出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各县(市、区)政府也都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在投融资、土地、用房、税费、财政、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面铺开,一批养老机构开工建设,“家院互融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加快发展。

(二)部门各司其职,工作重点突出。

市民政部门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加大政策指导和扶持力度,投资建设的江南老年公寓项目现已结顶,8890虚拟养老院服务模式在中央电视台报道播出,金华市社会福利中心获全国民政系统“优质服务品牌”,金华市老年护理保健院成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规划部门将养老设施布局纳入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新建住宅项目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国土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指导意见,预留、单列或奖励建设用地指标,调整用地价格,鼓励盘活集体用地、旧厂房等用于养老设施建设。卫生部门鼓励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康复医院和临终关怀医院,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发改、人力社保、教育、财政、消防以及工青妇、残联、老龄委等单位和部门都发挥各自工作职能,促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各地有效推进,特色亮点明显。

全市上下围绕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做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有效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如金东区“统分结合”模式(即白天统一照料、晚上分散居住,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获评“2014中国养老模式创新与老龄产业发展十佳典型”。兰溪市依托96345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和500多个加盟商家,推行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网络养老”创新模式。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义乌市怡乐新村,探索实行“公建民营”运营模式改革。婺城、东阳、永康、浦江、武义、磐安等地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多元化、社会化发展养老服务,取得显著成绩。

(四)社会积极参与,整体氛围浓厚。

按照“大村统一布点、小村分享服务,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方式,全面推行“政府倡导、村级主体、社会资助、统分结合”的新型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全市共有2347个行政村、141个城市社区在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下,采取“政府补助一点、村里补贴一点、社会筹集一点、个人自负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加强日常运行管理,提供日常伙食供应等养老服务。全市乡镇街道共设立敬老院80个,在为全市5564位特困供养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之外,积极进行改造升级,推进家院互融、居养融合建设。各地社会资本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如东阳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非常踊跃,现有6个大型民办养老产业项目正在筹建中,其中4个被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我市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快的问题,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老龄事业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一)供需矛盾突出,市场化程度不高。

按照到2020年每百名老人5张床位和民办(民营)机构床位占比达到70%的目标,我市每年平均需新增民办(民营)养老床位4800张。2015年任务数为2200张,但目前完成1120张,完成目标任务压力较大。同时,护理型床位偏少,仅占总床位数的38%。医养融合推进难度较大,存在政策融合难、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界定难、共享难等问题。养老服务对象看病难、就医难、护理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多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未纳入市场化运营,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仅能提供日常伙食服务,文体康复设施和精神文化活动缺乏。政府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不够,部分公办乡镇(街道)敬老院基础条件比较差,大多不具备护理型床位,对失智失能特困供养对象无法提供更好地服务。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逐渐增多的中高端养老需求,如特殊护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等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力量举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未能享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部门协调服务的主动性不够。

(二)发展不够平衡,运营管理压力大。

目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数量增长较快,将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目标,但因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平衡和财力保障不同,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有的建设进度缓慢,有的管理不规范,有的经费紧张,尤其是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已经出现“开了就关”或“开开停停”的现象。还有的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存在资金、管理、服务、卫生、安全等许多问题,难以长效运行。我市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未通过消防验收审批,有的消防要求不达标,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有的未取得土地证和产权证,不具备消防审批验收的前置条件。民办养老机构投入大、效益低、风险高,大多数只能维持日常运行,收回投资周期较长。

(三)职责定位不明,政策保障不够完善。

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互助性服务、企业的市场化服务三者关系还尚未厘清。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政府存在一定包揽思维,多数依靠财政补贴才能正常运行,家庭养老功能和村、社区的依托作用需进一步增强。民办养老机构为获得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都登记为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全市至今尚未有一家营利性养老机构,严重制约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社会组织或个人为老年人提供的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临终关怀、精神慰藉等服务比较零散,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力度需加强,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统筹规划,未能进行有效综合利用,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有的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如民办养老机构在规划设计、土地指标、融资担保等方面还有许多困难;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有待细化落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工作人员不够专业、覆盖面不够广、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等。

(四)人才支撑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才、护理人才紧缺,现有护理人员年龄大、待遇低,缺乏相应的培训和专业技能。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专业培训机构缺乏,不能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管理人员多由村、社区干部兼任,炊事员队伍流动大,且多数没有上岗证、健康证,管理难度大、问题多。服务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咨询师、护理师、健康营养师等专业技能人才缺乏。民办养老机构总投资规模偏小,建设运营模式还比较单一,PPP项目、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方式尚未形成规模。助老扶老的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互助组织、慈善组织还不健全,活动还不规范。有的赡养人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履行不到位,片面认为养老问题可以由政府包办。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不少仅停留在电话呼叫、在线预订阶段。全社会优待老年人的氛围还不浓厚,歧视、忽视、伤害老年人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老年群体的违法犯罪活动还时有发生。

三、工作建议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服务工作既是家庭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全市上下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目标,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为加快建设“两富”、“两美”金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一)进一步明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保障基本、适度普惠的原则,到2020年,我市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城乡社区形成20分钟左右的居家养老服务圈,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基本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全面确立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养老机构发展模式。市、县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制好相关专项规划,市区养老机构“东西南北中”均衡设置,做到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老年人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养老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老龄事业发展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要按照“群众有要求、经济有来源、服务有保障、硬件有基础、安全有保障、发展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推进和全面规范居家养老服务。要采取“多方参与、多元投入、多种运营”等方式,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要按照“家院互融、医养结合”的要求,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在服务、资源、政策上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统筹解决好老年人看病、医疗、护理等特殊医疗服务需求。

(二)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力度。

市、县两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落实和督促检查。要确保失能老人护理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到位。要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预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的卫生室(医务室)纳入当地医保定点机构。要加快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的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进度,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要在坚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的同时,提高服务和运营管理水平,促进长效规范运行。要加快城乡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增加护理型床位数量,确保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空巢老人老有所依。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部门协调服务工作的主动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加快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加大引进民办(民营)养老医疗机构力度,重点解决民办(民营)机构在规划、土地、金融、税费、补贴、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重视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改造和验收审批问题,加大消防改造投入和政策协调力度,促进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水平。

政府要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等方面救助。乡镇街道要在保基本、全覆盖的同时,逐步升级养老硬件设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对象。村、社区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将养老服务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相衔接,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养老机构要集聚社会力量参与,探索运用多元化资金投入和多种经营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养老需求。相关部门要完善“8890网络虚拟养老院”功能,继续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智能家居”等服务。要在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及相关课程,培养服务管理人才,提供就业服务保障。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缓解人员短缺问题。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师护士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方面与同类人员执行相同的政策。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投保商业责任保险,引导保险公司出台相关保险产品。

(四)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应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符合我国国情和传统,要明确家庭赡养、抚养老人的法律义务。司法机关要加大对侵害老年人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支持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针对老年人群体商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工青妇、残联、老龄委等人民团体和村、社区等群众自治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党员微心愿”、“银龄互助”等群众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宗教团体参与养老服务,并适当给予经济补贴或提供便利。新闻媒体要多关注报道老年人的生活,发掘和宣传尊老孝亲的典型,倡导社会新风。市、县人大要加强执法检查,推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集中反映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我市养老事业加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阳节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之所以设置这个节日是基于中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等问题。今年重阳节期间,我深入街办辖区,就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街办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

自2012年以来,我街办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辖区情况基本摸清。成立了街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抓居家养老工作,同时街办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我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2、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去年街办投入巨资,对破败的车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达XXX平方米。设有男、女休息室,阅览室,诊疗,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第XX次常务会通过,区发改委在今年重阳节前夕印发了《关于XX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项的批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比原地扩大6倍,现在用地已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区乃全市居家养老建设的示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街办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不到位。社会各方对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认识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识日渐淡化,行政推动和宣传尚欠力度。调查发现,有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对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闻所未闻。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不强,对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接受快,对有偿、低偿服务接受慢,有时还存在质疑心理。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向我道出苦衷:“我们能做好无偿服务,难做好有偿、低偿服务。”一些人对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偏见,大多年纪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认为伺候老人的工作脏,收入低,地位不高。有的人员在参加家政培训后,宁愿当孩子保姆,不愿从事居家养老服务。

2、人员配备不能完全到位。XX居家养老服务中站的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低龄老人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质量打了折扣。服务人员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养老服务中站存在专职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

3、服务质量不能完全到位。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设施相对匮乏,活动开展不经常,服务内容单一,接受服务的人群只有本社区居民,其他几个社区缺乏服务用房,有的连居委会正常办公用房都非常紧缺,加上今年各社区都接收了2-3名网格员,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更显得提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一些新建小区对幼儿园、会所等均进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预留了场地,在小区建成后便改为他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三无”、80岁以上、重点优抚人员,许多处于边缘的老人还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4、运作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只有我街办一家,别的镇街都没有涉足,其他社会力量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因为采取的不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单

一、数量不足。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仅在吃、医、娱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缺乏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老年人很难从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服务品种。同时因为采用的不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很难维持它的长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9亿,占总人口的14.3%。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400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每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据调查,有90%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首选居家养老模式。在高度发达的美国有95%的老人过着居家养老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居家养老,逐渐替代传统家庭养老而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我觉到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加强。

1、强化宣传,推进服务意识自觉化。要在扩大宣传的广度、增强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尽快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宣传网络。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不仅仅是街办的独角戏,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龄委等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传网络,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尽快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塑造先进典型。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先进镇街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典型选取、典型塑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会、各级劳模评选等要增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身影,扎实推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创新宣传手段。我国自汉代以后就有了“举孝廉”的做法,孝顺父母的人经推荐可直接入朝为官。现阶段,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从法律层面启发人们增强养老、助老的自觉性。要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养老消费观念,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条件。在五好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中,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考核内容,各级部门务必把好入围关口。

2、打造队伍,推进服务人才专业化。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一是打造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等专业知识,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可以由卫校学生、社区下岗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等组成,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适当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补贴。对这支队伍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二是打造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要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建议采用2012年我区招聘镇敬老院院长、会计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党员,可将其纳入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党员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的“必修课“。对在校学生,可采取将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量。对社区低龄老人,可采用“时间银行”的办法,进行“劳务储蓄”,通过对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服务以换取将来别人为自己的服务。

3、细化政策,推进服务支撑长期化。一是保证建设用地。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予以优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预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新建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企业、学校、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实行收费优惠。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律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电话、网络、电视安装实行半价优惠。公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要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发改、财政、民政部门核准。三是适当减免税费。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结构,应参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和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税费扶持政策执行。要按规定减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要通过税收优惠,发展龙头服务企业,促进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资金多元化。应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力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老龄工作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要明确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续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推动社会共建。建议通过发展民间资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准入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和支持。加强同国内知名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投资设施、提供的奖项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三是挖掘慈善资源。积极宣传《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性意见,鼓励和发动有能力的团体和个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捐资。每年都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5、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平台一体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办、社区单位以及个人等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各尽其能、优势互补、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积极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发、洗浴等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将签约单位的各类服务信息在平台上公开,架设起社区老人与服务单位的需求对接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适需服务。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2010年第六次......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标准表述】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问题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

    关于宁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宁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李治贵 岳秀霞 朱 蕾 彭妍晖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厅党组的安排,自治区老龄办组织专题调研组就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

    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根据X政„2011‟**号《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1年(精选合集)

    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1年x月下旬至xx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赴xx县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x......

    我国将加快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将加快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摘自:宏观经济新华网贾立君2013-08-18 15:21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8日电 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