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承百年乐歌传统 续写音教改革新篇[大全]
继承百年乐歌传统 续写音教改革新篇
肇始于学堂乐歌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为庆祝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百年华诞,也为了庆祝杭州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2008年5月17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被誉为“全国最美丽的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隆重举办了“音教百年”庆典系列活动。国内音乐学院和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46位院长、专家,6位音乐报刊的主编,以及韩国江原大学艺术学院、荷兰阿内姆音乐学院的院长应邀参加了庆典;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许多校友也从全国各地、甚至从国外返回母校参加;出席庆典活动的还有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和省、市音乐家协会的领导。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人民音乐》编辑部、《音乐研究》编辑部、《音乐创作》编辑部、《音乐周报》社、《艺术教育》编辑部、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等五十多所音乐学院、学术团体和音乐报刊、出版社给杭州师范大学的“音教百年”庆典发来了贺辞、贺电。
“音教百年”庆典活动主要有“音教百年”庆典大会、音乐学院院长论坛和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会等三项内容。
庆典大会于5月17日上午10点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杭州师范大学丁东澜副校长在大会上致辞,中央音乐学院王次?菰撼ぁ⒏=ㄊΨ洞笱?王耀华教授、校友代表胡雁等先后在庆典大会上发言。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庆典大会上演奏了新近排练的曲目,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在庆典大会上演唱了她的代表作《我爱你中国》。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会于5月17日上午在音乐学院阶梯教室举行,王耀华教授主持会议。这次研讨会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年度国家课题“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工作会议,课题组负责人是王耀华教授,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音乐学院院长、系主任和专家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的核心议题有两个:第一,各国各地区音乐学(教师教育)研究生培养历史、现状及其启示;第二,各与会学校的音乐学(教师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改革措施。
音乐学院院长论坛于5月17日下午在音乐学院小剧场开幕,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音乐学院共有42位院长和资深教授参加,论坛围绕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起源与演变之研究、中国当代音乐教育问题之研究、中国音乐教育展望之研究等三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起源与发展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的陈星、王同、陈净野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证和归纳,他们以杭州师范大学开展音乐教育的百年历程为实例,讨论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起源与演变:1908年5月14日,招收了200名优级师范生、300名初级师范生和100名体育专科生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正式开学,乐歌课在学堂开办之初即被列为重要课程之一,周承德先生为学堂乐歌课的首任教师。1912年学校的校名由“两级师范学堂”改称为“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学校再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的李叔同先生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即在该校从事学堂乐歌的创作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刘质平、吴梦非、朱酥典、丰子恺等一大批后来在音乐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音乐艺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经验,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思想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人才上的准备。20世纪30-60年代,音乐教育家顾西林、俞绂堂等音乐教育家继承李叔同开创的乐歌教育传统,把师范音乐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0世纪80年代初期,杭州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由中等教育迈向了高等教育的新台阶,并开始了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为主、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为辅,尝试复兴综合性艺术教育的新时代。在初期,学校组建了音乐系,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陈良森、韩春牧等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纪之交,音乐系升格为音乐艺术学院,以开办音乐表演专业为标志,学校的音乐教育出现了一次重大的转型,学院先后引进了许多优秀音乐表演人才,为学院的转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以艺术教育新专业招生为标志,音乐学院又开始了复兴综合性艺术教育的二次创业,在这次新的创业中,音乐学院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力支持,王次?莼骨鬃缘H窝г旱拿?誉院长,为音乐学院再次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百年音教”后续发展的30年里,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拥有浙江省唯一的“音乐学”省级重点学科和“音乐教育”省级重点专业;音乐教育专业2007年还被选为全国一类特色专业;“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和“西方音乐史”被列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现设有音乐学、艺术学两个硕士点14个研究方向和音乐学(教师教育)、音乐表演、舞蹈学、艺术教育等四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音乐教育系、艺术教育系、理论作曲系、声乐系、钢琴系、器乐系、舞蹈系、流行音乐系、研究生部、教务科、艺术实践科、艺术学研究中心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建有完整建制的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合唱团。据统计浙江省73%的中小学骨干音乐教师,在浙江省高等院校任职的68%本省籍音乐教师均出自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会的音乐学院院长和专家们认为,杭州师范大学的100年音乐教育历史,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研究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一个典例。
关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问题的研究,与会的院长和专家特别关注当前如火如荼的音乐教育改革。王次?葜赋觯喝绻?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可以允许更先锋、更前卫的方式存在,但是,涉及到音乐教育改革我们必须清醒,不要把一些不成熟的东西急于教给学生,作为个体的实验是可以的,如果作为教学内容就必须是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或者已经被大家公认的新知识、新技术,把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当前的教育当中来,这就是“教育改革”。音乐教学内容要不断往前推进,但音乐教学体制不要全部推翻,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奠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这三点就没有变,课程体系也没有变,专业技能课、作曲技术理论课、视唱练耳、钢琴技能基础课、音乐史论课等都没有变。但课程本身的内容在变化、在进展。杭州师范大学有这么优良的传统,有这么多优秀的前辈作榜样,已经拥有底气,找到了精神支柱,知道怎样把传统的、好的东西继承下去。不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还有其它院校,都应关注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留下的精髓,我们要好好学习、继承、发展这些好的音乐教育传统。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青院长指出我国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系)的办学面临的两大压力:第一,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院(系)的压力首先来自教育部直属的可以“单招单考”的33所艺术院校,而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却要求预先列出全国分省招生计划,比如说,给贵州一个名额,湖南两个名额,可是还没有考试,我们也不清楚最后会来几个,即使有好的生源,没有招生计划也无权招收,这就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源质量,使综合大学音乐学院同33所艺术院校处于不公平的竞争位置。第二,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系)的办学压力来自同类的三百八十所音乐学院(系)内部,人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一致,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递减,这就直接威胁到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系)的生存问题。首师大音乐学院的第一个对策和杭师大音乐学院有相似之处,就是“挖人才”。这几年为首师大在全国各地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自己的作曲理论办学特色,去年创作了一部舞剧《白鹿原》,受到很高的评价。第二个对策就是要办出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以前北京市的中小学老师由首师大提供,可是现在不同了,很多大学包括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以前不愿意去中小学当教师,现在都愿意去了,这样就对我们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就需要我们把专业建设抓上去,把音乐教育专业做成很硬的品牌,最近我们把“音乐教育学”建设为全国精品课程,抢占了一个发展平台。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田耀农院长把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分为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四大类别,要针对不同类别音乐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式的教学改革。他认为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和家长的急功近利和办学单位或个人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师范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用脱节、用非所学;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技轻艺,片面追求专业技术而忽视了应有的文化艺术修养。田耀农院长分析了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改革措施。
关于中国音乐教育展望的研究,原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耀华教授以《转型期的中国音乐教育展望》为题作了主题性发言,认为当代中国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由封闭社会向改革开放时代的转型、由一元独尊向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转型。正是在社会转型的总体趋势下,中国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就这个主题,王耀华教授讲了三个问题:第一,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带来对音乐教育本质、音乐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在大教育整体中的位置、特点的重新认识和准确定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音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和武器,”一直是音乐教育的哲学依据,并且与儒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乐教思想相融合。改革开放以来,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审美哲学,以实践为核心的实践哲学,以及功能哲学、多元文化哲学、创新哲学等多元并存。因此,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也就更加多元。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中,定位为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其中的艺术审美教育和它包含的以经过人类组织的声音(主要是乐音)为表现手段的音乐审美教育逐步演化为音乐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并且带来了音乐行为、音乐形态等方面的转变。第二,音乐行为的转变,使社会关注音乐教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方式的普遍意义,积极投身于音乐学习活动,使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伴随着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推进,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热情渐趋高涨,音乐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众人的向往和追求,把音乐学习列入终身教育的科目;少年儿童学琴的观念已开始从为应试加分而转变为提高素质,音乐专业也正在成为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音乐得以继承和弘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一定会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健全人品、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和行为方式。第三,音乐教育内容、基本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使音乐教育即将呈现出多元共存,主题鲜明生动活泼、蓬勃发展的局面。现代音乐及其创作手法的探索,创造出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音乐,来为音乐教育增添新的内容。通俗音乐适度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古典音乐重新被青少年及各阶层的人士所喜爱,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和外国的传统音乐作为具有各国各民族固有音乐形态特征的音乐艺术形式,经过时代的洗礼,由中国人加以变化、改造和“中国化”,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和传统音乐体裁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体裁形式的引进课堂,必将使音乐教育的内容呈现多元并置、百花争艳的局面。在发展性创新性音乐教学方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较高的音乐审美品位,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个性鲜明、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未来的中国音乐教育必将是一个多元共存、主题鲜明、生动活泼、蓬勃发展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徐婷婷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