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9: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和对策

一、现状

农村留守人员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之后派生出的问题。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大部分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往返流动”,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群体。他们面临诸多困难: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并面临着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丈夫的外出,使留守妇女独自承担了农业生产、子女抚育、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并因此陷入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加重的困境;子女的外出,动摇了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引发了农村留守老人照料缺失、精神孤独、安全隐患大、劳动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

二、存在问题

从留守群体中反映出当前农村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遭遇尴尬。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奇缺,党员干部严重老龄化。由于有才华、懂知识、懂技能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在家留守人员素质相对偏低,难于参与农村管理。二是农村公益事业难于施行。农村公益事业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让村民投工投劳,但留守人员对未来在城里还是在农村生活缺乏明确预期,参与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筹集难的问题。三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员的单向外流,直接后果是农村留守人员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原来由青壮年承担的农活,现在基本上要依靠老人、妇女去完成。由于这些人劳动素质普遍不高,很少懂机械操作技术,且无暇接受农业新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相对好一些的家庭干脆放弃农业生产,将维系生计的土地转包出去,由承包者自主经营,但由于承包者普遍缺乏长期经营打算,或面临融资难问题,或仅维持简单再生产,农业现代化进程无法保障。四是农村家庭不和谐稳定因素增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家庭成员长期不能团圆,老人长时间不能与儿女见面,年幼的儿女数年见不着自己的父母,家人之间疏于沟通、联系,必然使得亲情淡薄;老人与在外务工的子女产生赡养纠纷;长期分居中的丈夫与留守妇女感情出现裂痕而导致婚姻家庭解体等,这些对相对保守和稳定的传统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强烈冲击,影响着农村家庭的和谐稳定。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提高当地务工效益,让农村务工者尽可能多的留在本地务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关键。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带动,壮大经济总量;要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缓解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二是建议以创新机制为突破点,促进城乡人口自愿有序流动。建议省市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实现农民工身份、职业和地位的转变,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镇和在城镇居住、就学等的经济成本,促进农民工由个体转移方式向家庭转移方式转变,由季节性转移方式向永久性转移方式转变,尽量减少农村留守人员的数量,让尽可能多的进城农民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还应在鼓励农民自愿有偿依法流转土地的同时,积极探索承包权股权化的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在保证农民土地经营权不失、田亩数不减的前提下,镇、村组织协调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养大户集中,与新技术和资本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增收。

三是建议加大上级转移支付力度和投资力度,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平台。增加相应的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确保农村服务机构的长效运转。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留守家庭的服务工作,将体制运转的固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参照设置“大学生”村官的办法,在留守人员相对集中的村落设置农村留守人员公益岗位,负责留守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扶持已经大量出现并已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社会组织;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培训力度;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利用社会力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建立政府主导,村为基础、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平台。

第二篇: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

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

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

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第三篇: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一、沾益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农村居住建筑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属于土木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2、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

3、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防水源,发生火灾后造成无水扑救的局面;

4、大多数农民居住在山区,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交通闭塞,发生火灾后消防战斗车辆无法到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5、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困难;

6、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基础知识和逃生自救常识,存在火灾危险,不懂怎样预防或处臵初起火灾,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惊慌失措,致使小火酿成大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7、因一些沉规陋习,在生活中对火源、火种缺乏有效管理,容易引发火灾;

8、电气线路的敷设管理不规范,电气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照明线路,容易引发火灾;

9、农村消防组织不健全,没有开展正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对一些基本的消防器材、设施不能正确的使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消防安全工作缺乏主动性,消极预防。

10、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利,消防队难以按照到达现场扑救。目前,我县的农村距离消防队距离短的也要10多分钟,远的乡镇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再加上受到农村范围较大,乡村道路较小且交错纵横的地理

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二、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六点措施

1、加强农村责任区行政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领导。乡镇领导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上,来认识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和改善农村消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

2、加大农村消防工作的资金投入。沾益县农村经济发展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时期,也不应该吝惜在消防安全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乡镇领导要形成共识,形成制度,按乡镇经济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投资消防安全环境建设,形成发展农村消防工作的良好态势。

3、抓好农村消防规划的落实。规划制定出来,如果不抓好落实,就一切都是空的。沾益县已完成乡镇(村寨)消防规划,但重点是在抓好落实,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规划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4、大力实施“村村有消防队”工程,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消防组织力量。今年我县4个乡镇配臵了消防车,队伍建立起来了,就要正规化、制度化、管理日常化、训练经常化,做到的固定的人员、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办公设施和条件,不只是形成的口头上、纸或文件上。

5、改善农村消防器材装备建设。在设立适合农村发展的多种消防队伍后,就得配臵足以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严格按照“1234”标准(1个水源,两抬手抬机动泵,3支水枪,4盘水带),配足配齐各类消防器材。

6、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农村发展规划时,要把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给水等消防基础设施同一纳入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内。

第四篇:农村养老现状及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而“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的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前提,而农村稳定又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解决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对于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我国农村流传一首打油诗“隔窗望见儿喂儿,遥想当年我喂儿。儿喂儿来不喂我,不知将来谁喂儿。”这一首打油诗反映了我国农村现实生活中残酷的、真实的生活写照。残酷的现实生活直接冲击我国农村现在传统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也就是靠儿子和土地养老,农村老人生活主要靠土地获得基本生活需要的粮食,其次才是从儿子那里获取经济援助。即使我国农村发展到今天,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虽然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当前农村一部分年轻人自主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孝”文化观念趋于淡薄,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山区农村的青壮年大批涌向发达地区打工,家里往往只留下妇女、小孩、老人,甚至一些家庭青年夫妇全部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与小孩,让老人照看小孩,往往让老年人不堪重负。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迁移,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身边子女数减少,从而冲击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一句心酸的歌词道出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对农民的个体价值给予了多方面的承认,并从道义上肯定了追求个人幸福的合理性。个体价值的确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老人在家庭中的传统权威地位全面动摇。加之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在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老年人在家中处于较低的地位,难以在家庭中获得其想要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籍。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当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出现了一系列的赡养问题。因此,在农村家庭养老中,有的老人能生活幸福,安度晚年;有的只能维持温饱,有的却受到虐待,这反映出农村家庭养老在表面维持的背后,潜伏着一种危机。陈红一首“常回家看看”歌曲,“。。。。。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领着爱人常回家看看”。这一首歌曲是现实生活中老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真实写照。

二 我国养老困境

思想导致社会前进步伐缓慢。我国农村农民虽然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个漫长的道路,但是思想还是很陈旧,就像是山上的花岗石一样一点都没有改变,生儿子养老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农民的思想里。农民的思想是如果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以后,家里面就剩下两个老人生活,平时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的确很孤独,他们都希望自己身边儿孙满堂,哪怕平时闹一点、忙一点他们心理很充实。哪怕是违反《计划生育条例》也要生一个儿子,等老了以后,不管儿子孝顺如何老了总是有人养老送终。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情况也的确如此,女儿大了总是要出嫁,出嫁以后呆在别人的家里,就是有孝心也是偶尔回家一趟,不可能仍然天天住在娘家照顾两位老人。当两位老人去世一位的时候另一位是很孤独的,特别是单身老人有病的时候,常常连吃饭这样的基本生活都不能够自理,哪一种处境谁敢想象和切身去体会。当然现实生活中儿子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儿,子女之间经常会相互依靠和依赖,导致父母的赡养费不能够落实,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经济条件差,当有一个儿子拿不出赡养费的时候(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有

一、两个月没有给的时候,这一种情况经常就会出现。所以现在农村流行一句顺口溜“一个老人可以养活十个孩子,但是十个孩子养活不了一个老人”。虽然父母拿不到赡养费,但是父母亲总是以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把种种情况掩盖着,一般都不会运用法律的手段将自己的子女们诉讼于公堂之上。有的子女把父母亲逼急了将他们诉讼于公堂,当官司打赢以后,赡养费法院也很难落实,自古以来就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一说,法院有时候对老百姓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给以落实,这个时候只会激发、增加父子、母子之间的矛盾。农村的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残酷的现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人们只能够从道德方面给予指责,对现实状况还是没有什么根本改变。子女孝顺一要有孝心;二要子女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二者缺一不可。子女有孝心但是他连自己家庭的生活都照顾不过来的时候,他也是心有入而力不足,现实生活就是这么残酷。

三 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70%以上,人口增长总量通过计划生育等种种行政手段加以控制,总体上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但是我国现在已经步入了一个老龄社会时代,老龄人占人口总量的30%左右,走在路上一看人群中十个有2、3个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山区尤为突出,山区农村现在在家里除了16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余的全部是老年人,年轻人全部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孩子。庞大的老年人群、过快的老龄化速度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老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再过两代人老龄人将达到50%左右,那时人群中除了老人孩子其余部分所占的比重大约在30%左右。我国虽然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问题。我国农村居民一至两代人以后一个家庭最多有五口人(这是父母建在的),可以想想那个时候一个年轻人的负担有多重,那时他一个人将肩负三至五个人的经济负担;更不要说结婚以后女方父母加过来的负担,也就是说一对年轻人需要肩负至少五至七人的负担(含他们自己),那不是一般年轻人所能负担的起的担子,那个重担会把几乎所有年轻人压垮,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只有国家做坚强的后盾,老年人才会有一个依靠,社会才会安定团结。

四 我国农村贫困山区基层组织征收应参加养老保险群体缴费时面临的困难。

一是弱势群体(重度残疾、五保低保、特困),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必须由国家给以缴纳其应该缴纳的费用。

二是外出打工人员无法按时征收其应该缴纳的养老金。

三是年轻人外出打工后,在家里的留守老人无钱缴纳全家应该缴纳的养老金。

五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方法

一 继续发扬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政府应该充分挥发新闻媒体的宣传、传媒作用。利用新闻媒体进一步对现实生活中美德、公德、道德方面好的典型事件进行宣传,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改变思想作风,积极主动的担负起养老重任,让老人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心态,生活没有顾虑。

二 继续加强子女缴费强制执行制。由于我国农村享受养老保险金的人口庞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刚刚起步,农村养老金的缺口很大,起步阶段完全依靠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必须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方式,将享受养老金待遇与其子女缴费结合起来,一方面缓解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起步时候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农村社会养老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苗头,可以通过这一个缴费行为,引导和树立社会养老新行为、新风尚。当前我国农民(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思想意识还很落后,一部分农民在现实中思想境界还没有达到自觉缴费的时候,养老保险强制收取一个能缓解国家资金压力,二能强迫少数农民快速转变思想,接纳并使养老保险试点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使中国孝文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与农村养老保险结合起来。

三 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地参入到养老保险行动中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力度,多做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加入养老保险队伍中来,要转变农民的思想意识,使农民的思想意识由“要我保”转变为“我要保”。从而完成农民自己的原始积累,解决自己的老年保障问题。

四 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发放力度,做到农村人员应保尽保,应该救济、救助的对象要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主要是五保、中等以上残疾、生活困难的家庭、缺少劳力收入低的及无生活来源的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政府必须保证这一部分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

五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补助机制。农村群众养老成为农民晚年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彻底解决9—10亿农民的养老国家和农村集体是包不下来的。必须三方面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主要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补贴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以个人缴费为主完成预先性的原始积累,缴费标准高,缴费年限长,领取标准就高;缴费标准低,缴费年限短,领取标准就低;在个人缴纳为主的基础上,集体可以根据自己经济状况给予适当的补助,集体经济强的可以多补助一些资金;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可以少补助一些资金;无集体经济的村可以不补助。现实很多农村集体经济根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集体补助就成了纸上谈兵一句空话;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养老金补贴标准,以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通过三方面相结合,不断强化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逐步建立以个人资金缴费为主的社会保险机制,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六 继续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惠农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农民增收。国家应继续加大惠农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益福利事业(像修路、水利工程、天然林保护等),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进一步加大惠农资金补贴力度,提高各种粮食补贴标准,扶持农民增收。

七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各项规章制度。政府和农村养老保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管好用好,用出效益,对国家和农民负责。收取保费后应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总账、分人建立农民个人养老保险档案,基金实行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投保人到领取年龄后按照有关程序领取养老金。

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的公益事业,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新农保解除了农民的养老之忧,切实保障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缓解了养老高峰期的压力,促进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对加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2007-02-10 16:48:1

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照中考成绩统计表,纵向比较,农村学校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关学校。横向比较,又落后于其他学科。笔者就农村英语教学现状与同行们探讨,望大家共同关注。

一、师资短缺,小学英语有名无实,初中英语教学成空中楼阁。

基础教育改革明确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必须上英语课。然而,大多数学校由于师资短缺,就把小学英语课当成“豆芽课”搭给初中英语教师。而初中教师大多一人上三、四个班的课,班上又人数众多,根本无暇顾及小学英语

教学。造成小学、初中英语断层,难以接轨。使初中英语成为空中楼阁,严重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对策:小学英语配备专职教师,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其责任。只有抓好小学英语教学,才能为初中英语奠定好基础。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学校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师结构极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学校英语教师是学校出资请的代课老师。笔者曾听说有一个学校十几年没有一个正式的英语教师,学校全是请代课老师。每年都有教师流动,来来去去,造成英语教学极不稳定,交接频繁,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对策:政府关注,加大财力投入,学校积极支持在岗教师培训。建立一支稳定的、基本功扎实的、责任心强的英语教师队伍,改善目前英语教师结构现状。

三、教师的基本功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曾作过调查,全县有左右的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专业培训。其中许多教师发音不规范,平时又缺乏学习机会。因此,许多教师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而怎敢要求学生开口讲英语呢?于是英语教学就变成“纯知识”传授“哑巴英语”,教材的处理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学英语的激情荡然无存,于是英语教学又走入另一种误区。

对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加大英语教师培训的投入,给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让老师学到扎实的基本功,用英语组织教学,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落后,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英语教师“安于现状”,加之教学条件差,信息闭塞,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不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英语课不是以“听、说、读、写”为主,而是“讲语法、背考点”,走入“纯应试教

育”的误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策:学校提供老师学习的机会,教师研究教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教学设备落后,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通常只有“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许多学校既没有录音机,又没有磁带,更不用说多媒体、投影仪,这样落后的设施,也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对策:政府、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

六、“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后期英语教学。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严重。差生越来越多,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初中后期的英语教学。

对策: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一

帮一”等方法转化差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逐步消除“两极分化”现象。

七、其它因素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①目前学校的沉重债务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影响英语教学;

②评价机制的影响;

③教师的责任心,对英语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但我们要敢于面对,勇敢进取,求实创新,走出误区,共绘英语教学的“美丽蓝天”。

下载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人员现状及对策(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人身保险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身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1322班陈志芳 【摘要】在保险发展蒸蒸日上的当今社会,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由于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尚未完全得到开发,毋庸置疑,发展......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一、大洼县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现在农村大多使用木柴等做燃料,居家周围堆放大量的柴草等易燃可燃燃料,加大了火灾荷载; 2、消防水源严重缺乏,无消......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农村是火灾的多发地区,特别进入秋季以来,农村火灾将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损失和危害,对农村社会稳定也有一定影响。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一......

    浅析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人民群众在......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

    农村音体美教学现状及对策

    庙街镇新华小学音体美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体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对于农村的音体美教育发展而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

    自贡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自贡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自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 陶先能 按照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建设调研的通知》要求,......

    浅谈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