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废弃沙坑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19:0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扎鲁特旗废弃沙坑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扎鲁特旗废弃沙坑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扎鲁特旗废弃沙坑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扎鲁特旗乌额格其牧场废弃沙坑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护绿色草原,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事业,变废为宝,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既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和旅游业步入产业化高效型经济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交通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此,特申报乌额格其牧场废弃沙坑改造项目,并提出如下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背景

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旅游业正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机活力、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已经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内旅游人数和效益指标有了百倍以上的增长,国际旅游各项指标比1978年有了四五十倍以上的增长,实现了从“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我国旅游发展格局和态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从“观光时代”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变,人们的休闲时间也越来越多,传统工作和休闲概念已经逐步地模糊,人们也更加注重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这种变化大大刺

激了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休闲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追求保健、享受健康,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是现代旅游发展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休闲保健旅游主动顺应了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和对健康的追求,拓展了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是第二代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项目符合国家“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关于积极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据了解,从2012起,内蒙古自治区内所有旅行社一律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旅游专业村和农牧民以“农家乐”“牧户游”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区内外旅行社开展的旅游包机业务,返还已缴纳营业税的50%。到明年底,我区对旅游服务型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对新建的旅游景区景点,新办的区内旅游企业和在内蒙古设立的符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区外旅游企业分支机构,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3~5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1.2、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乌额格其牧场一分场的草原上就开始有人采沙、挖沙,随着经济的发展,本地牧民生活方式的转型以及外来人口的涌入,人民对建房、修路等的用沙量日益增加,甚至有人专门靠采沙挖沙来获得非法的收入。因为采沙挖沙而发生的冲突不断,给当地的治安、老百姓的安定生活留下了隐患。虽然当地的监管部门多次的监督治理,但滥采滥挖的现象屡禁不止。由于草原上的沙坑储层较浅,采沙者就不断地外扩挖沙,从最初的人工铁锹到现在的钩机、铲车等现代化大型设备采挖,这片绿茵茵的草原上凸显出一块黄色的“草原之疮”,这让好多喜爱草原、对苍茫草原有着特殊厚重感情的人痛惜不已!制止这行非法行为、保护绿色家园的行动势在必行!

二、项目概况

2.1、项目名称:乌额格其牧场废弃沙坑改造 2.2、项目单位:乌额格其牧场一分场 2.3、建设地址:乌额格其牧场一分场 2.4、合作方式:合资 2.5、拟建规模和标准:

乌额格其牧场废弃沙坑改造项目总体规划控地289亩,分三期工程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建设以蒙古族特色农家旅游为主,结合垂钓、保健、疗养、休闲、采摘、现代水上运动等要素,集健康性、时尚性、趣味性为一体,打造成以体验蒙古民族风情、水上休闲娱乐、运动、疗养保健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圣地,最终使乌额格其发展成为发扬民族文化、休闲旅游、疗养保健的基地。

三、投资环境研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建设地点:乌额格其牧场一分场东北2000米草库伦。这里是牧民传统的放牧场,草场大部分保留着原始放牧养殖状态,视野开阔,春夏时节放眼望去,连天碧野、一望无际,周围有数家牧户居住、放牧,更添蒙古族风情。

3.1.2 自然条件 3.1.2.1地理位置

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北部边缘,北纬43°50′至45°35′,东经119°13′至121°56′。东和东北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南和东南与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西和西南与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北和西北与霍林郭勒市和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相连。总面积17193平方公里,2013年年末全旗居民总户数为84713户;总人口314514人。鲁北镇区距通辽市165公里,距北部霍林河市157公里,是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额格其苏木位于鲁北镇东北,其间有国道306相连,东南至黄花山火车站,交通便利。3.1.2.2地形地貌

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南段山脉—罕山山脉斜贯扎鲁特旗北部,构成了地貌脊梁,北部为中山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南部是西辽河沙丘沙地平原。境内广布山地,山川交错,河流纵横,沙洼地相间,地貌类型多样。

3.1.2.3气候资源

扎旗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6℃,降水量290—450毫米,雨量集中。无霜期南部为147天;北部为102天。3.1.2.4水利资源

全旗共九条河流,共分两大水系,即辽河流域的嫩江水系和辽河流域的新开河水系。其中:发源于北罕山的霍林河、阿尔昆都冷河和乌布混都河,为嫩江水系,横贯扎鲁特旗北部呈西南—东北流向。发源于海日罕山的内陆河有乌额格其河、白音巨日河、鲁北河、巴彦塔拉河,发源于北罕山的艾勒音河、达勒林河均为新开河水系,纵贯扎鲁特旗中部,是西北—东南流向;自阿旗流入的过境河乌力吉木仁河,属新开河水系,横贯扎旗南部,是西—东流向,流入兴安盟科右中旗境内。这九条河在扎旗境内的总长度758公里,河流水域面积692公顷。

3.1.2.5草场、旅游资源

扎鲁特旗草场资源丰富,有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旅游区、朱日河旅游区等许多草原风情旅游区,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3.1.2.6交通、通讯条件

扎鲁特旗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方便快捷。通霍铁路南北横贯旗境,304国道、306国道和旗乡公路构成网络。扎鲁特旗境内通讯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邮政电信方便快捷,联接全国各地。

3.1.3 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辖11个苏木(乡、镇、办事处)和3个国有农牧场,206个嘎查村、43个分场。总人口31.5万。扎鲁特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边境旗,总土地面积1.75万平方公里,耕地222万亩,草牧场1700万亩,常年粮食产量8亿斤。2013年农牧民人均收入9847元 正常牧业年度大小牲畜存栏350万头(只),2009年畜牧业产值7亿元,占全旗总产值的38%。3.1.4项目区基本情况

乌额格其系蒙语,狐狸的意思,传说因该地狐狸较多,因此而得名。乌额格其牧场党委和乌额格其牧场管理委员会驻地在场直分场。3.1.4.1、历史沿革

1958年5月,原哲盟农牧部经盟行署批准,从胡力海农场调11名职工到扎鲁特旗东部荒原上垦荒种地,建立起乌额格其机耕农场,同年8月,成立了中共乌额格其机耕农场总支委员会。1959年6月,正式更名为乌额格其牧场。1960年至1968年11月归原哲盟农牧场管理局管辖,1968年12月至1972年11月由扎鲁特旗农业局管辖,1972年12月至1976年3月归原哲盟农牧场管理局管辖,1976年4月至1978年2月由扎鲁特旗农业局管辖,1978年3月至1991年归原哲盟农牧场管理处管辖,1983年被原哲盟定为准县级企业,2001年国有农牧场改革,乌额格其牧场下划地方,由扎鲁特旗委、旗政府管辖。3.1.4.2、自然概况

乌额格其牧场地处科尔沁草原西北部,位于扎鲁特旗东部的黄花

山脚下,东连黄花山镇,南接道老杜苏木,西与鲁北镇相连,北与嘎亥吐镇接壤,黄花山镇镇区及扎鲁特火车站位于牧场中心区,场部所在地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鲁北镇25公里,距通辽市人民政府驻地科尔沁区165公里。全场有16个分场,25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60万亩。乌额格其牧场场区呈南北狭长状,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北部多山,连绵不断,中部草牧场,辽阔平坦,南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210—324米;北部的黄花山是场区的最高山,海拔499.6米,乌额格其河流经场区东部,年日照3000小时,年有效积温3000度左右,年平均气温5.5摄氏度,年均降水250—350毫米之间,无霜期125—135天。

3.1.4.3、人口状况

全场总人口14126人,非农业人口800人,由蒙、汉、回、壮等五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

3.1.4.4、资源特点

全场耕地面积13.39万亩,优质草牧场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15万亩。该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规模化耕作,农场草牧场主要以半山区山地草场和山间平原草场为主。牧场资源丰富,可食性牧草可达32属100余种,草地覆盖率达85%以上,矿产资源较贫乏。

3.1.4.5、经济发展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487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8万元,同比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599万元,同比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1166万元,同比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60万元,增长18%。全场职工人均纯收入4440.9元,财政收入37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5万元。主导产业以农牧业为主。

3.1.4.6、农牧业

农业:主要作物为玉米。2008年种植面积87135亩,产量7294万斤。粮食总产量7968.4万斤。

畜牧业:2008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4.26万头(只),出栏1.7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68头,出栏67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1.52万只。禽类存栏3.05万羽,出栏2.38万羽。

设施农业:2008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30亩,其中标准日光温室22栋、20亩,春、秋棚233栋、210亩;争取到自治区农垦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投资150万元完成1000亩中低产田集中改造项目。

特色种养业:舍饲养羊、肉鸡。

产业化经营:有规模化禽类养殖场4处,年存栏禽类30000只,中型生猪养殖场6处,年出栏生猪3000多口;有养殖小区和养殖场3处,扶持建设养殖大户52户,完成黄牛冷配800头,羊人工授精3600只,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

扶贫情况:贫困户192户、730人,其中绝对贫困户76户、292人,相对贫困户116户、438人。

3.1.4.7、二、三产业

现有工业企业2家,规模化便民超市12个。2008年,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378人次,引导性培训人员603人,开展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0人次,劳务输出4235人次。

3.1.4.8、生态建设

有林地面积15万亩,其中天然山杏林面积11万亩,人工造林面积4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900亩,公益林管护3000亩,发放林权证面积为12万亩,封山育林3000亩。

3.1.4.9、基础设施

现有等级砂石路55公里;村间公路4.5公里;电话、移动通讯、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场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5%。建有3500平方米的职工群众文化广场1处,设立铁东分场“科技流动图书阅览室”1个。

3.1.4.10、社会事业

现有中学1所,小学6所,教职工133人;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1‰,场妇联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妇联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94人,征收社会养老保险费339.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55%。3.2、草原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内蒙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科尔沁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的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比较出色,且接近北京及东北各大城市。它集湖泊、草原、森林于一体,还有独特的草原风情节目。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我国的内蒙古也是我

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不过,这里的草场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3.3、项目开发成本低

在原有的废弃采沙坑的基础之上挖掘建设10个鱼塘,既有效的改造了废弃的资源,又制止了滥采滥挖的破坏草原行为。挖掘鱼塘时挖出的沙资源用于建设本项目内基础设施建设之用,无用的废土则直接沿塘规划堆放,筑成沿塘堤坝及整体外围堤坝。整个施工过程可在当地雇佣劳力,节省成本。项目内规划的鱼塘养殖业、蒙古风情旅游、采摘园、农家院等项目皆可在当地雇佣员工,既有利于团结又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3.4、客源市场广阔

项目区交通便利,北上接煤城霍林河,到鲁北镇20分钟车程,南达通辽市,东邻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这些地域都分布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建设内容

一期工程:

建设池塘1号、2号、3号,筑造宽度为2米的沿塘堤坝,宽度为8米的外围堤坝,外围堤坝栽植三排果树,宽度为20米,株距6.6米。

池塘内开始投放养殖鱼苗。

农家乐、蒙古包以及餐饮、娱乐配套设施等项目开始建设,占地约100亩。

二期工程:

二期工程在一期的基础上建设池塘4号、5号、6号,2米的沿塘堤坝,宽度为8米的外围堤坝,外围堤坝栽植三排果树,宽度为20米,株距6.6米。

进一步完善农家乐、蒙古包以及采摘园、垂钓等项目,占地约100亩。三期工程:

三期工程在一、二期基础上建设池塘7号、8号、9号、10号,蒙古包、农家乐、采摘园、水上娱乐、餐饮休闲设施完成。

五、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

5.1、市场定位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人 们追求生活质量、满足精神需求的时尚。旅游业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在日益升温的旅游热潮中,健康、绿色、回归自然的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在领略草原蒙古风情旅游的同时,体验一下时鲜果蔬采摘、碧水小池边的垂钓、农家淳朴风格的特色小吃岂不是别有一番风趣。褪去城市的喧嚣的

尘土,回归安静的自然。相信这是许多在城市人的向往。5.2、经济效益预测 5.2.1、直接经济效益

一期项目完成后,池塘1、2、3号开始投放鱼苗养殖,以采取清塘消毒、水质调节、鱼病防治等先进管理手段,采用80∶20的投放模式(80%的吃食性鱼类、20%的滤食性鱼类)投放鲤、鲢鱼优良品种,根据营养需求使用全价颗粒饲料和驯化养鱼等技术。这样亩产可达到4000斤,以市场价不高于5元/斤出售,那么三个池塘约60亩的养殖面积毛收入最高可达120万元。一期完成后以年接待游客3000人计算,游客人均消费100元计算,当年旅游毛利润可达30万元;

二、三期项目完成后,随着各项设施的逐步完善,年可创毛利润600万元。5.2投资回收期

项目全部建成后,当年可收回投资600万元,按每年平均增长 15%计,不到二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六、社会效益评估

6.1、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成,将有力促进乌尔格其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交通、通讯、建筑、商业、餐饮、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特色草原旅游步伐,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树立扎鲁特旗草原旅游形象具有重要社会意

义。

6.2、劳动就业机会预测

项目建成,可为本地提供近百个劳动就业机会,由于项目的现代化标准要求,在本项目就业的人员需具有较高的素质,将带动本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此外,由于项目对其它行业的带动作用,也将间接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可行性研究结论

以上测算和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从项目的地点、功能、标准、市场需求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来看,建设本项目都是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篇:废弃矿山治理发言稿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新沂市位于徐州、淮安、连云港、临沂、宿迁五市中心位置,面积1586多平方公里,人口97万。近年来,我局在省厅和徐州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江苏省《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落实矿山环境整治的各项措施,全面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努力营造矿山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落实工作。二是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在全市大力加强宣传矿山环境整治力度,积极争取市人大、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从而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为核心,各项政策措施为保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机制管理,建立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矿山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局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省厅制定的以露采矿山为主的环境整治技术要求、标准和项目管理办法,在省厅和徐州市国土局的领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认真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合理制定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实施计划,督促矿山环境整治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实施。

三、不断开拓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废弃矿山环境整治的意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在充分利用地方财政投资的基础上,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财政及省财政的资金扶持。2006年我们争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200万元,今年我们通过努力又争取省财政补贴100万元。二是为加速我市的矿山环境整治,依据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江苏省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项目的实施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取得为前提,以打造“矿山环境整治精品工程”为目标,实现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最佳治理效果。

四、精心组织,狠抓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在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精心组织,严格把关。一是加强对矿山环境整治工程的组织实施管理。废弃露采矿山的环境整治,从源头入手,选择具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单位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整治规划设计、工程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同时项目施工单位的选择必须是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及以上资质,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矿山环境治理的业绩,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治理效果。

二是整治工程项目实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坚持保证金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实施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同时,建立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切实加强整治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追踪绩效,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夯实基础,提高我市矿山环境整治建设水平。

目前,我市已圆满地完成了马陵山废弃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履行矿山环境保护职能。矿山环境整治要突出科技和现代化的建设水平,要十分注重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注重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特别是露采矿山治理技术的研究,确保治理成效显著的同时,努力降低治理成本,推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科技创新和发展。

为注重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特别是露采矿山治理技术的研究,我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整合社会力量,2007年,完成了省厅下达的《江苏省关闭露采矿山生态治理方法研究》课

题,并与2007年8月17日通过了省厅组织的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该课题的完成,提高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了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的发展。

六、抓好当前,立足将来,矿山环境治理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矿山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强化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整治的基础调查,积极推进了以露采矿山为主的矿山环境整治,以“马陵山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项目为起点,盘活了马陵山风景区内的矿山废弃地,通过一年的整治,上级领导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区域——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马陵山的采石宕口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重现了绿色生机,为该区的旅游规划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该项目于2007年4月由省国土资源厅和徐州市国土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为优良。为新沂市乃至徐州市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今年,在省厅和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马陵山陆庄露采矿山环境整治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虽然得到省厅一定的资金扶持,但要想圆满完成该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良好的治理效果,还存在较大的难度。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项目投资实际,对该项目将进行分期实施,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取以往工程的成功经验与教训。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不断创新,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力争

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使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发挥“品牌工程”效应,加强宣传,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矿山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必须善于总结废弃矿山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矿山治理类型优化模式等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中的经验,通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全面推进我市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总之,近年来我局的矿山环境整治工作在省厅和徐州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精心实施,有序整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整治力度有待加大,整治投入资金有待多元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全面深化矿山环境整治工作,为建设生态矿山而奋斗。

第三篇: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2 业主概况

1.3 主要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4 可研报告概要及研究结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区域概况 3.1 自然条件

3.2社会经济状况

第四章 建设需求与建设规模 4.1建设需求分析

4.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设计指导思想

5.2 应急避险广场

5.3 生态厕所

5.4 挡土墙设计

5.5 巡视放哨岗

5.6 标示牌

5.7 垃圾收运系统

第六章 环境保护

6.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6.2 环境执行标准

6.3 环境影响分析

6.4 环境保护措施

6.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七章 节能方案设计 7.1 节能设计原则

目 录

7.2 采用标准和节能规范

7.3 能耗分析 7.4 节能管理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8.1 职业安全卫生的监察

8.2 危害因素分析

8.3 安全措施 8.4 卫生措施 8.5 消防

第九章 项目建设管理方案

9.1 项目管理工作范围 9.2 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章 工程招投标

10.1 编制依据 10.2 招标的范围

10.3 招标的组织形式

10.4 招标的方式

第十一章 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11.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

12.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2.2 投资估算范围

12.3 建设投资估算

12.4 资金结构及资金来源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13.1社会效益分析 13.2 互适性分析

13.3 社会风险分析

13.4 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与对策分析14.1 项目风险分析

14.2 风险对策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2 建议

附图

一、XX河流域图

二、各建设点应急避险广场方案图

三、生态厕所方案设计图

四、挡土墙方案设计图

附件 一、二、三、四、选址意见书

国土资源用地预审意见 环境影响登记表 项目业主组织机构代码证3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县XX沟生态功能区滑坡治理 1.1.2 项目地址

XX省XX州XX县XX沟 1.1.3 项目性质 新建 1.1.4 项目投资 415.00万元 1.1.5 资金来源

全额申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15万元。1.1.6 建设单位 XX州XX县旅游局 1.1.7 建设周期 12个月 1.2 业主概况 1.2.1 单位名称 XX县旅游局 1.2.2 地址

XX县西街人大办公楼五楼

1.2.3 邮编 1.2.4 机构性质 行政 1.2.5 组织机构

质量规范管理及规划股、市场开发股、统计财务股、文化艺术股、旅游股、办公室、XX沟景区管理局、XX寨管理局 1.2.6 主要职责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XX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组织实施全县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和计划。协同有关部门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加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力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组织实施国家、省、州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旅游业的规章制度,负责全县的旅游统计工作。负责全县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和开发、保护工作。负责全县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组织和参加国内外重大促销活动。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协同相关部门加强旅游秩序的管理,对旅游企业的经营和服务质量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受理旅游投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负责旅游企业的审计验收。会同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XX县旅游发展基金。实施旅游质量监督工作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1.3 主要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3.1.1法律法规

(1)《XX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2)《XX水法》(2002年8月);

(3)《XX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XX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二次修正);

(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6)《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7)《XX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73号令)。1.3.1.2地方法规

(1)《XX省〈XX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1997年10月修正);(2)《XX省〈XX水法〉实施办法》(2005年7月修订);(3)《XX省〈XX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2008年1月);(4)《省财政厅印发〈XX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X财预〔2011〕12号)。

1.3.1.3技术规范及标准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5)《防洪标准》GB50201-94;

(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

(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1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1.3.1.4技术报告及相关文件(1)《XX县统计年鉴》(2012卷);(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

(3)《XX省国家重点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4)《关于下达2013年提前通知部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阿州财预[2013]17号);

(5)《XX州XX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3年转移支付资金项目》项目建议书(XX州XX县人民政府[2013]);

(6)工程涉及区域其他相关资料和文件。1.3.2 研究范围

本报告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就XX州XX县XX沟生态功能区滑坡治理,阐述项目的建设背景,论证其必要性,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项目选址论证,确定建设内容及规模,提出建设工程方案,研究确定合理的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提出结论性意见,供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4 可研报告概要及研究结论 1.4.1 项目背景

XX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气候较恶劣,XX覆盖率较低,雨季来临时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战略决策和新农村建设 4

项目等相继启动,XX县境内基础建设随之增加,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致使XX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这进一步致使县境内活动人数增多,境内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XX县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山体塌方、滑坡等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及境外游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国家、省、当地政府和百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该项目得以立项。该项目力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提高当地人居环境,结合项目滑坡区域实际情况,寻找快速有效治理途径,为提高XX县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XX县地理环境条件,为当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本项目提上日程。

1.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生态建设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需要(2)项目建设有利于保护当地居民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XX县应急避难系统的建设

(3)提高项目区域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的需要,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4)项目建设有利于XX县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相关行业资源整合,优化布局

(5)项目建设有利于县境内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1.4.3 项目建设区域 1.4.4 建设规模及内容

各个点建设规模主要内容如下表1-1所示。表1-1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表

1.4.5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根据XX县类似工程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工期确定为12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1)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底完成规划方案、项目可研报批、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

(2)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底,完成项目区域内的生态广场、生态厕所、滑坡治理工程、绿化及相关标牌工程。

(3)2014年4月底,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1.4.6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为415.00万元,资金来源:全额申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15万元。1.4.7 结论与建议

通过论证分析,该工程建设条件成熟,经济合理,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社会效益显著,对改善和提高XX县XX村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建设和配套基础服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确定在XX县实施本项目是必要和可行的。建议尽快落实资金,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尽早开工,投入使用。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XX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XX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避免人类在自然灾害中失去更多亲人,滑坡治理,生态广场的建设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城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为民生考虑的重要工程,列入了政府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XX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气候较恶劣,XX覆盖率较低,雨季来临时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战略决策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等相继启动,XX县境内基础建设随之增加,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致使XX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这进一步致使县境内活动人数增多,境内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XX县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山体塌方、滑坡等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及境外游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提高XX县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XX县地理环境条件,为当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根据《XX防震减灾法》、《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XX县实际情况,XX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生态建设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需要。XX河流域处于长江中上游,由于项目区域内生态破坏严重,导致XX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项目区域的滑坡治理关系到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改变荒坡植被条件,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

境,提高项目区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能力,减少项目区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保障长江源头生态安全。

2、项目建设有利于保护当地居民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XX县应急避难系统的建设。

由于项目区域内无应急避险场所、无指示牌及警示牌,每到金秋十月,沿途旅客增多,致使沿途道路拥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又受沿途线路山高坡陡,峡谷深切,地势险峻,地层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部分山体不稳定,出现斜坡等因素的影响,一旦滑落,将危及沿途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当地居民及游客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利于XX县应急避难系统的建设。

3、提高项目区域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能力的需要,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XX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功能区域内的独特的资源、优美风景与其沿途旅游配套设施滞后相矛盾。设施滞后主要表现在沿途无标牌及警示牌,无应急避险场所,每到金秋十月,过境车辆增多,游人猛增,致使道路部分区段拥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XX县卡龙沟路线旅游产业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改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相关应急避险场所的建设、指示牌及警示牌的设置,不仅能给游客提供一个个应急避险的场所,在地质灾害未发生时,应急避险场所可以作为游客停车、休息与摄影的地方,从而进一步提升XX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更高更好的品牌效益,让XX县卡龙沟生态功能区区域内美丽独特的风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4、项目建设有利于XX县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相关行业资源整合,优化布局。

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为XX县旅游行业发展服务,旅游业进一步协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因此有利于其国民经

济发展,促进资源整合。

5、项目建设有利于县境内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6、项目建设体现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它符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能够加强XX县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彰显政府处理灾害事件能力,是一项利民、便民、服务于民,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程。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XX县县境内旅客及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区域人居生态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区域概况

3.1 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3.1.2地质地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海拔5,200米以上雪峰4座。XX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XX上游三条支流XX河、XX河、小XX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

XX县地面组成物质是地质岩层以三迭纪朱倭组和新都桥组的类黑色粉砂质板岩最广,次为上三迭纪雅砻江组南部杂骨脑组,二迭纪和其它时期的岩层也有一定的分布。南部有连片的印支期酸性花岗岩,偶夹沉积石灰岩,沿河堆有新生代第四纪黄土沉积物。

根据项目区附近已有资料,项目区覆盖层厚度大于5m,地基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200~260m/s,平均值240m/s,属中硬场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6规定: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A,XX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分组第三组。

项目区位地质构造较复杂,但地层较平缓,场地及其附近无新近断裂通过,属构造相对稳定地块。现场地质调查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场地内无影响工程建筑的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不发育,适宜工程建筑,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3.1.3土壤植被(1)土壤

XX县地域辽阔,土地资料十分丰富,土壤分布在水平地带性分布基础上,有明显的垂直变异规律,并与海拨高程基本一致,由于水文、植被、成土母质等条件的变化,不同土类还呈现出复合分布状态,如丘原地貌类型区内有沼泽土。从河谷到山顶可分为:河谷暖温带半干旱气候(2000m以下),温带半干旱河谷气候(2000~2500m),山地寒温带气候(2500~3000m),山地亚寒带气候(3000~4000m)及高山高原高寒带气候带(4000m以上)。

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褐土、山地棕壤土、灌丛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及高山寒漠土。

(2)植被

XX县植被群落分布为垂直分布;由针阔叶混交林—暗针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积雪带。

项目区XX覆盖率极低,草场资源丰富,无农用耕地。其中,3600~4200米以亚高山草甸和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为主;4200~4700米以高山草甸植被为主;4700~5100米为流石滩植被有少量稀疏的地衣、苔藓、红景天、雪莲花等;5100米以上,为高寒冰带,终年积雪,寸草不生。在项目区内约有300亩的青稞种植。3.1.4水文气象(1)气象

XX属季风高原型气候区,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XX是XX州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降雨分布不匀,夏季集中,秋季阴雨连绵,雨量的日变化大,夜间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2%,年平均降雨量620.2毫米。

无霜期平均166.1天,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为230天左右。XX就气候要素看,春、夏、秋、冬四季都非常舒适,阳光灿烂,特别是夏季无酷热气候特征,创造了良好的避暑条件,而冬季的白雪一片又是另外一种美景。XX年平均气温为9.5℃,最低极端气温-14.4℃。

XX县地处高寒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的垂直变化从而导致了植被的垂直变化,所以栽培植物都应选择耐寒性强的植物,限制了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发育。由于受气候和海拨高度的影响,XX县平均冻土日期为12月3日,平均解冻日期为2月5日,封冻期为64天,最大冻土深度为95cm。

(2)水文

XX县有3条主要河流和99条支流,其中常年溪水沟45条,流域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的24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21条。流域面积广,径流总量大的河流有XX河、小XX河和XX河。3.2社会经济状况

3.2.1 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GDP 2010年XX县地区生产总值880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人均生产总值14507元;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400万元、55700万元、19960 11

万元。

表3-1 XX县历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

3.2.2 人口与劳动力

XX县辖2个镇、15个乡,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藏族占92.8%,是一个典型的藏族聚居县。全县总户数为11657户,其中农业人口51188人,农业劳动人口为26833人。3.2.3 经济状况

XX县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经济状况落后,属于财政补贴县。其经济情况分析如下:(1)工业

XX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以水电、木材加工为主。项目区内更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资金合理利用差、效益低,当地人民生活平水不高,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2)农业

项目区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由于当地农业投入偏少,生态环境差等多种因素,农业生产水平仍然很低。主要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土豆为主,占粮食作物99%以上;经济作物为少量的油菜籽,但产量既不稳定;其它作物主要为蔬菜、瓜类和绿肥等。

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其一是山多坡陡、土地贫瘠;其二是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突出;其三是土壤垦殖程度高,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其四是农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调整;其五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XX化程度较低;其六是农业生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科技基础薄弱,致使农业经济收入低,人均收入少,扩大在生产能力低。

(3)牧业

项目区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特别是藏族,且地形以山地为主,草场资源丰富,主要牧养牦牛、羊等。但由于近年来,放牧过度导致草场退化,加剧当地水土资源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且不利于当地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4)旅游业

XX县是旅游资源富集县,景点组合完整。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秀

山青。拥有全国罕见的大规模成片彩林、千年冰川、高原湖泊、草甸,藏羌文化汇流和革命史迹为一体的各种资源。有神奇魄丽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XX沟风景区;有流光溢彩、全国罕见的人称“八十里画廊”的XX沟彩林;有神秘多姿的XX冰川——XX冰川;巍峨屹立的XX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泪的XX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特别是XX冰川填补了XX旅游的“空白”,形成了“春观冰湖、夏观冰川、秋观彩林、冬观冰雪”的旅游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45.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3226万元。表3-2为XX县2007年——2011年旅游接待情况。

表3-2 XX县2007年——2011年旅游接待情况

由此可见县内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内外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地方。因此,XX县旅游业成为了XX县一大经济支柱。3.2.4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度放牧,导致项目区域内部分草场受到践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2)以干旱和泥石流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内泥石流频繁发生,淹没草场资源,淤积河道。

(3)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形式单一,缺乏竞争力。受高寒地区的影响,项目区内无农用耕地,大部分为草甸土,能牧养牦牛、羊等,山顶终年积雪,寸草不生,草场载畜量低,严重制约了当地牧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总体来说,项目区土地利用极为落后,自然灾害频发,远远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3.2.5 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区交通便利,随着XX-->XX沟、XX-->XX县的高等级公路的开通,XX县已成为XX州重要的交通枢纽,与XX县相邻的XX县交通区位位置得到很大改变,相对区位优势日益提高,可进入性不断提高。XX县境内主干道皆为油路,县城XX至各景区的道路也铺设了油路,到XX大草原为油路。旅游沿线景观的可视度高,可游面积大,是自驾车旅游的佳选之地。施工材料运输非常方便,通讯 13

设施较为落后,项目区基本无人居住,电信网络不通,部分地区由移动信号,可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项目区内可通电网,施工用水直接取用河水。14

第四章 建设需求与建设规模

4.1建设需求分析

4.1.1 项目区域不利因素分析 1.边坡分析

根据实地调查,评估区位于边坡的主要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危石、泥石流等四种类型。

滑坡

滑坡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它和崩塌都是斜坡失稳现象,属于斜坡变形灾害,而且形成条件和成灾特点基本一致。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崩塌体完全脱离母岩,可以是整体崩落,亦可能是破碎后分散崩落,其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滑坡体则很少脱离斜坡母体,常有一部分残留在滑床之上,位移表现为整体位移,水平位移量一般大于垂直位移量。

崩塌体

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崩塌形成的堆积体。在陡峭的山坡、强烈震动、流水、人工开挖等影响,均能造成崩塌,产生崩塌堆积物,即崩积物。最易发生崩塌的是具有粘土夹层、地下水润滑夹层的山坡和含大量云母、石英与长石颗粒,层理和片理很发育的山坡或陡坎。

危石

公路在修建时对岩体进行爆破,加之高陡边坡卸荷产生拉张松弛,往往在坡体表部形成松弛带,使表部岩石与母岩分离,在降雨等作用下易形成崩落或坠落而成为危石。评估区公路周围鲜有危石分布,应及时处理危石并消除隐患,以确保附近村民及游客安全。

泥石流

泥石流是评估区危害程度相对较大的地质灾害,未来旅游开发时,在暴雨时易爆发,主要破坏植被、耕地、公路、堵塞河道,造成土地流失,并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建议对松散表面进行加固,如打桩等,并对部分松散小碎石块进行集中围堰,减少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

边坡地质灾害形成主要由以下因素控制:①滑坡体边坡由残坡积含砾粉质粘土构成,土质软弱;②连续强降雨入渗,使边坡土体浸水,土体自重增加,强度

降低;③降雨入渗在强风化基岩与上覆残坡积土层接触面附近形成上层滞水带,使该带土体饱和,强度降低,形成较强的动、静水压力,从而导致边坡沿该带形成软弱面,产生滑移变形。

滑坡1

滑坡2 崩塌

2.河堤分析

危石

河堤是为了防止洪水、潮水的泛滥而在河川的两岸建造的构筑物。评估区河堤偏低,民居紧挨其修建,一旦爆发山洪,漫过或破坏河堤将严重威胁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命安全。

由于河堤一般多以现地的土砂和石块作为筑堤材料,加之土砂受水的作用易发生软化和流失,就构成了河堤破坏的内部原因。一般认为河堤破坏的外部原因包括降雨、洪水、地震、暴风、泥石流等。但是能够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外力还是降雨和洪水。由于地震和洪水同时发生的机率很小,尚无因地震而引起洪水泛滥的先例。至于暴风虽然能够造成树木倒塌而使河堤发生局部破坏,但不是发生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评估区河堤主要为附近岩块简易堆积而成,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还是洪水和泥石流。

河堤

下附河堤破坏的种类和形态对照表。

泥石流搬运的石块堆积物

河堤破坏的种类和形态

综上分析,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给过境游客、车辆及沟口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需求是充分的。

4.1.2 项目区域人口及经济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分别对XX省及XX州的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经济发展预测末年为2035年。

经济预测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依据项目影响区内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结合项目影响区各市县的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划等变化情况,参照各市县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来预测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 人口预测

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政策及本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育龄妇女比例来决定,因而人口预测主要是依据项目各影响区域的人口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来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速度。

人口增长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变化,因此把各影响区历年人口增长趋势作为预测的主要依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各地区未来人口发展。回归分析模型见表4-1。

表4-1

各影响区人口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表 注:人口预测模型单位为万人。

 经济预测

本报告采用历史趋势分析和宏观经济发展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各区域未来经济发展进行预测。本项目的预测首先对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在多种模型拟合的基础上,选定误差最小的预测模型。回归分析模型见表4-2。

表4-2 各影响区GDP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表 注:GDP预测模型中,XX省、XX州、XX县、单位为亿元。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模型预测的人口和GDP结果如0所示。

表4-3 项目区域人口预测结果表

表4-4 项目区域GDP预测结果表

注:表中数据以2009年当年价计算。

从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影响区经济发展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会持续增长,尤其是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XX县境内人口及投资活动进一步增长,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如再不及时治理,随之时间的推移,项目区域内安全隐患将更加突出。

综上分析,本项目建设需求是充分可行的。4.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通过实施滑坡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民生,从而促进项目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现场考察,本项目涉及区域范围广,建设点分布散,建设内容多。经过实地反复考察,结合XX沟路线滑坡区域严重度程度及资金的限制,最终选择在XX雪山隧道(XX境内)、XX雪山隧道(XX境内)、XX道班、XX沟口、XX沟村XX乐、XX村、XX村7个点进行滑坡治理,项目区域滑坡治理主要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工程建设实施的手段,如挡土墙的建设、应急避险场所的建设、应急避险道路的建设及警示牌指示牌的建设;二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如通过建设生态巡视亭,在区域内一旦出现地质灾害,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综合上述分析,本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如表4-5所示。各个建设点内挡土墙工程量详见表4-6。

表4-5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表

表4-6 挡土墙工程量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设计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统筹规划,同步设计,整体与局部相统一;

2、维持项目生态功能区整体风貌,保护项目区域文化特色;

3、投资少,质量好,效益高,可持续发展;

4、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保护相协调。5.2 应急避险广场 5.2.1 工程范围

覆盖XX沟路线7处滑坡治理点。5.2.2 方案设计 1.植草砖场地设计

做法(自上而下):80厚八字型嵌草砖(绿色)+30厚1:3水泥砂浆粘结层+200厚C20混凝土垫层+200厚级配砂石素土夯实。

2.绿化工程

采用乔木+灌木、仙人掌+剑麻、草坪三种方式。

3.车行道及停车位(从上至下)

10cm厚中粒式水泥砼+0.6c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ES-2+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4.步行道(从上至下)300*300 50厚彩色花砖+3㎝厚M7.5水泥砂浆结合层+20cm厚5%水泥级配碎石稳定层+20㎝厚天然砂砾石垫层+素土压实。

5.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路面断面构造为:100mm连砂石垫层+100mm厚混凝土面层,如下图:

对于纵坡坡度大于10%的路段路面,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滑处理:

(1)采用水泥混凝路面倒结构。即下面层采用细粒密实结构,上面层采用中粒式结构。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采用磨光值不同矿料掺配,可获得长期微观粗糙表面。

(3)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可采用适当粒径的碎石(经筛选,粒径均匀,强度较高的)在路面铺筑时,用压路机强行压入路面。

(4)设计减速标线,增加路面抗滑性能。

(5)修筑硬路肩,可防止泥土带入路面,有利用于保持路面的清洁和粗糙度,为对路面抗滑极为有利。

(6)进行防滑处理。5.3 生态厕所

5.3.1 设计原则及规模

项目区域内主要聚集地及居住点、接待站、主要景点附近按规范设置生态型室外厕所。

拟建生态厕所2座,要求建筑外观朴素大方,与周边环境景观协调,内部设施完善,XX化水平及建筑标准较高。5.3.2 建设地址选择

本项目生态厕所选择地址于XX沟口及XX村。5.3.3 建设方案

1.建筑及装饰

222XX沟口生态厕所占地76m,建筑面积48 m, XX村广场厕所占地65 m,建筑面积38 m2,结构形式均采用砖混结构,装修标准为高级。外墙采用原始、古朴的藏式建筑风格装饰,内墙采用白色花纹釉面砖贴面,地面采用耐酸碱性强的防滑地砖,用高档洁具。厕所内用饰面人造板将公厕蹲位隔成1.0*1.4m的小间。

2.功能方案

男卫生间设立式小便器3个,蹲位3个,采用踏式蹲便器,配冲洗水箱。女卫生间设蹲位4个,采用踏式蹲便器,配冲洗水箱。3.给排水及照明通风 给水:有条件采用当地自来水的由所在地给水系统供给,个别厕所采用分散取水方案,可取山泉水为水源,给水管采用镀锌管,管径¢32,室外均埋于0.8米冻土层以下。

排水:公厕距截污干管较近的,进入区域内排水系统统一收集处理排放;不能排水截污干管的公厕设化粪池1个,采取“化粪池+砂滤池”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后,采用PVC300管埋地0.8m以下排除作林灌使用。

照明及通风:公厕均采用带罩顶灯照明,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抽风相结合。5.4 挡土墙设计 5.4.1 设计依据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4.2 设计方案 5.4.2.1 挡土墙形式

根据现场考察,受地形限制,不能大面积开挖,故采用开挖面积小的仰斜式

挡土墙。墙高分别采用2.5m、3m、4m、5m。具体布置见各建设点方案设计图。

5.4.2.2 材料及构造

①、墙身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石料采用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的片石,其规格符合石料有关技术要求。

②、基底必须夯实,容许承载力[σ]≥ 0.25Mpa,摩擦系数大于0.4.③、回填采用砂砾石,必须分层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0%,每层厚度≤30cm,并在砂浆结硬后进行。

④、墙身在岩土分界线以上的部分或常水位以上的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中2-3m,上下交错布置,孔内预埋5.59cmPVC管,PVC管应长出墙背10cm,其端部用渗水土工布包裹,最下面一排泄水孔出口应保证排水顺畅,不得堵塞,在泄水孔进水口处设置粗颗粒透水性材料(大粒径碎石或卵砾石)堆囊以利排水。

⑤、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伸缩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0--15m,缝宽为2cm,沉降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内、外、顶三边填塞,深度为15cm。

挡土墙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5.5 巡视放哨岗 5.5.1 选址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选择的修建点XX道班、XX沟口、XX村三处。5.5.2 功能

为适应项目区域滑坡治理管理而设置,主要能满足放哨人员遮风避雨,在自然环境中起点睛作用。5.5.3 建筑结构

各个巡视放哨岗所处景点的风景不同,地形不同,采用不同的造型和结构,达到与景点特色协调、不冲突。要求造型简单。雅致、采用自然材质,与自然环境融汇,并题写对联,赋予文化内涵。

5.6 标示牌

5.6.1 设计原则及规模

在交通要道或人群活动频繁的地方设置固定的特大型、大型宣传牌,应急避险场地设置生态宣传浮雕及小型指示牌、警示牌。并采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

法,教育施业区周边干部群众要树立高度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应急避险意识。宣传牌为不锈钢板结构。上面标注:工程名称、治理区四至范围、地块面积、责任人以及建设单位等内容。标示牌设计和设置原则按照形象、醒目的原则,同时必须与环境协调。大型宣传牌主要设置在

标示牌数量11个。其中特大型宣传牌1个、大型宣传牌1个,小型指示牌、警示牌9个

5.6.2 标示牌做法

一、大型宣传牌做法

宣传牌为不锈钢板结构。上面标注:工程名称、治理区四至范围、地块面积、责任人以及建设单位等内容。

(1)基础工程

基础规格C20混凝土基础1.5×1.5×3.8m,基坑开挖完成并经验槽后,立刻铺设300mm厚灰土垫层,吊放钢圆柱管,及时浇筑基础混凝土,待基础混凝土养护到规定龄期, 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立柱工程

立柱采用805#标准钢圆柱管(φ400)2根,每根长8.3m,柱间距3m,立柱离道路边应保证2m的宽度。

(3)面板工程

面板设计为两侧面板,方向垂直于公路,采用吊装作业,由铆钉连接于钢立柱上。面板采用镀锌板,厚5mm标板,长5m,宽3m,双面面积为48m2。

二、指示牌、警示标示牌

共设置9块,牌尺寸有0.6m*0.9m、1.5m*1m及0.7m*0.4m三种规格。5.7 垃圾收运系统

在项目区域内每一个点设置垃圾箱,配合各个景区的垃圾收运站,用于垃圾转运及管理,垃圾箱的外形及色彩需与景点的风格协调一致。生活垃圾统一由专人清运,垃圾定期收集后由垃圾车每日运送至XX县垃圾处理场集中进行处理。本项目共设置5个垃圾箱。

第六章

环境保护

6.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6.1.1 大气条件

场址地区目前空气质量良好,据该县环保局监测站检测,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要求。6.1.2 水环境

项目所在地段地表水体中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浓度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水体状况良好。6.1.3 声环境

场址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6.2 环境执行标准

本项目执行下列环境标准: 6.2.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6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2008)6.3 环境影响分析 6.3.1 施工期环境影响 ⑴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①废气

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驱动设备(如柴油机等)和运输及施工车辆所排放的废气。

②粉尘和扬尘

在整个施工期,主要是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和道路铺设、物料运输、残土露天堆放、装卸等过程产生的扬尘,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为严重。

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并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 以内。

开挖土方的露天堆放作业时风速的影响而产生扬尘,因此,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土地开挖和回填作业,减少开挖土方的露天堆放时间尽量随挖随填。

在工程建设期间,伴随着土方的挖掘、装卸和运输等施工活动,其扬尘将给附近的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

⑵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情况见表7-1。

表6-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

由表6-1 可见,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根据预测计算,叠加后的噪声增值在3dB(A)之内。主要施工设备噪声的 距离衰减情况见表6-2。

表6-2 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

由表6-2 可知,机械噪声在空旷地带的传播距离较远,因此,在施工作业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减少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严禁夜间施工,避免施工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

⑶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影响分析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是本工程建设期的主要水污染源。建设期不同阶段,施工人数不尽相同,一般为十几至几十人不等,如按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量 50L/人计,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平均每天每人排放生活污水40L/ 人,产生BOD5 为220mg/l,CODCr 为450mg/l。则当施工高峰时,项目施工现场每天的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见表6-3。生活污水水量比较少,污染物浓度不高,符合排入县城下水道要求。

表6-3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

⑷施工废弃物

施工垃圾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

施工期间将涉及到土地开挖、材料运输、基础工程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

对施工现场要及时进行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加以利用,防止其因长期堆放而产生污染。6.3.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⑴噪声影响分析

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机动车鸣笛及部分设备产生的噪音。⑵废气

主要来自县境内车辆产生的废气。⑶污水

主要来自管理用房及生态厕所。⑷固体废弃物

过境旅客旅游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项目区域内管理用房管理人员产生的固体废弃物。6.4 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⑴环境空气

施工期间需要做到文明施工,在施工中采用彩钢板围栏,进行封闭施工,防止扬尘。

施工单位要按计划及时对弃土进行处理,并在装运过程中对运输残土的汽车采取帆布覆盖车厢(保持车辆封闭式运输)和在非土质路面的运输路线上洒水的方法,同时尽量避免在起风的情况下开挖土方和装卸物料。

装运车辆注意不要超载,采取措施保证残土运输车在沿途中不洒落,车辆驶出前将轮子上的泥土用扫把清扫干净,防止沿途有弃土落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道路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应及时清扫。

⑵噪声

施工时为避免施工噪声扰民,同时又不至于影响交通,要合理安排施工时

间,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减少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施工作业应选择在白天工作日进行,施工作业尽量避免夜间施工。⑶废水

施工时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对排入水体的影响。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当地下水道 ⑷施工废弃物

对于建筑垃圾,应按当地有关部门规定统一处置(绝大部分用于填渣,少部分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对于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在指定填埋场填埋,最终将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置。

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⑴噪声

项目区域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可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对部分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振措施,保证项目区域内的宁静。

⑵废气

尽量采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区域能尽量采用绿色环保车游览,以保护项目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

⑶污水

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后就近排放;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进入各景点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⑷固体废弃物

在各个滑坡治理点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严格实行袋装化以方便运输;项目区域设置垃圾箱12个,购置垃圾运输车辆1辆,由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垃圾,最终运送至XX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6)环境管理

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建立景区环境保护机构,负责风景区的日常环保工作,制定项目区域的环境管理计划,防治和处理污染事件。6.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本工程本身不会产生较大的污染物,属无污染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与周边环

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项目建设运营对环境与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因此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符合环保要求的。

第四篇: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

项目名称: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改造

建设单位:XX有限公司

2、项目主办单位概况

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为国有企业,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平方米,为 省高新技术企业,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4年市纳税前十名,省A级纳税信用企业;总资产 亿元,净资产 万元。

XX现有 个品种,主要品种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和环境效益

XX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NH3-N、T-P的排放量分别占市工业污染源入湖总量的12.5%、9.7%、5.6%。由于现有废水治理设施不健全,处理工艺落后,大量有机物随水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加上企业快速发展,现有装置的处理能力显著不足,设备运行负荷过大,已不能正常运转,无法保证达标排放。因此上马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改项目是水污染防治的必然选择,迫在眉睫。

XX有限公司是目前行业中生产、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污染物排放量也很大,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采用厌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将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引入锅炉回收利用。此项工艺技术具有非常好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前景。

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强化循环利用,减少原料的投入,从源头上减轻污染。并且从废水处理中回收了部分清洁能源,削减了污染,减轻了污染治理难度和处理费用,节约了能源和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从而得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

因此尽快上马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改项目,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必将获得非常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1、编制依据

1.1 XX有限公司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

1.2 XX有限公司提供的现有产品品种、生产组成及能力、废水水质及水量等相关资料

1.3 XX有限公司提供的综合废水处理装置拟建位置图及地形等资料

1.4 关于XX有限公司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改造项目的批复文件

2、编制原则

2.1 贯彻“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定型化、国产化”的设计理念。确保处理后废水能够长期、稳定地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2.2 在国内现有先进工艺技术中进行对比选择,采用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以确保装置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及操作上的可靠性。2.3 公用工程及配套系统尽量依托原有设施,不足部分本项目添平补齐。

2.4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批复文件的要求;严格遵循现行有关安全法规,采取各种切实可靠、行之有效的事故防范及处理措施,确保装置安全生产。

2.5平面布置在满足GMP、安全、防火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条件下尽可能节约用地,并考虑今后项目发展建设要求。

2.6 在满足治理工艺、方便操作的同时,适当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充分利用界区内场地,节约建设资金。

三、治理工艺技术方案

1、方案设计的思路

XX有限公司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来自煮提工段的药渣和醇提工段的沉淀物随水外排,其主要含有有机污染物,主要成分有糖类、有机酸、苷类、蒽醌、木质素、生物碱、单宁、鞣质、蛋白质、淀粉及他们的水解物。其COD浓度高达5000-9000mg/L,B/C比近0.5,可生化性好。C/N比在15-19之间波动,适宜厌氧处理。

目前国内外废水治理基本上采用生化法,生化处理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易于操作管理等优点。生化法可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主要分解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喜好和厌恶的不同,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性生物法。

厌氧法适合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首先生成有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在芽孢杆菌、变形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有机酸。其次是甲烷发酵,在甲烷生成菌的作用下,有机酸进一步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氢等。在第一阶段,废水BOD值仍很高,到第二阶段完成,分离液和消化污泥中的有机物才减少,COD、BOD指标下降。出水中COD可降至1000mg/L以下。

好氧法适合处理COD浓度在1000mg/L以下的废水,好氧生化反应器亦由上世纪的表面曝气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形式。在选育菌种上,研究开发了适应处理不同产品废水的优势菌种和污泥驯化技术,使其对有机物有特强的分解能力,减少污泥产生量。生物接触氧化法综合了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的优点,具有工艺简单、氧利用率高、池容负荷大、处理时间短、污泥产生量小等优点。本方案采用的生化池为推流式、鼓风曝气,池内设置生物膜填料,采用A/O接触氧化法工艺技术处理废水,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兼氧菌、好氧菌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达到净化。

2、工艺技术方案

针对XX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COD浓度高的特点,本次对原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项目采用UASB加A/O工艺。高浓度有机废水先进入厌氧塔,产生的气体经三项分离器分离后引入锅炉燃烧,经降解后的废水进入A/O池继续生化处理。由于废水中NH3-N含量较高,为保证经生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生化装置采用生物硝化除氮工艺,通过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挂膜后形成生物膜外层好氧、内层缺氧厌氧的微环境,使废水中的NH3-N在同一装置内被硝化反硝化,转化成分子氮溢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3、厂址方案

本项目拟在原废水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技改,根据本项目设计单体的功能进行定位,与锅炉房距离较近,从而使自UASB出来的可燃气体就近送入锅炉燃烧,自压滤机下来的污泥可拌在煤中一并燃烧。厂区公用工程及配套系统可充分利用,便于综合统一管理,既可 节约投资,又能满足项目建设和发展需要,是较为理想的方案。

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情况

1、现有产品产生的废水情况 1.1现有废水治理设施概况

XX有限公司现有废水处理装置建于1999年而建的,当时确定的规模是400吨/天,采用SBR生化处理工艺流程(详见图3.1)。生产废水首先进入格网池拦截大颗粒可沉固体及漂浮物,出水进入调节池,由于制药废水呈弱酸性,因此在调节池中需要对废水进行必要的PH调整:使之能满足生化处理的要求。此外根据废水的特点可适当添加少量的磷源、然后由提升泵打入SBR反应器中进行生化处理,池中废水与菌胶团充分混合,并在充氧过程中将有机物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废水得到处理。SBR反应器中排放的剩余生物污泥直接流入污泥浓缩池,浓缩污泥定期用吸粪车抽吸外排,上清夜回流至调节池重新处理。

1.2现有废水治理设施处理效果

XX有限公司现有废水处理装置不能使废水达标排放。1.3现有废水治理设施存在的问题

1.3.1工艺不合理:序列间歇反应器(SBR),是一种间歇运行的废水好氧处理工艺,理论上说最佳处理范围是COD浓度在..mg/L以下的有机废水,而XX有限公司现状废水中COD的浓度达到..mg/L以上,即使经过配水稀释后,COD浓度仍在..mg/L以上。因此,采用SBR工艺不尽合理。

1.3.2处理能力太小:原有废水的处理能力是..t/d,经过配水稀释后的实际排水量近..t/d,是设计能力的4倍。因此,现有废水处 理装置的处理能力过小。

1.3.3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现状污水收集系统没有进行雨污、清污分流,高低浓度的废水混合收集,造成雨水集中时,水量过大,设施无法正常运转。

1.3.4废水不能达标排放:监测结果表明,XX有限公司废水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最大超标..倍。同时也不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环境保护局下达的COD总量是..吨/年,实际排放量是..吨/年,超出指标..倍。

五、投资估算

1、概述

本工程为XX有限公司废水处理装置技术改造工程,本期工程建设的主要单体有:办公楼、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废水收集管道、调节酸化池、UASB塔、中间水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废水标准化排污口、在线检测系统等,新增建筑面积..m2。项目总投资额…万元。

处理规模: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万吨。

2、编制依据 2.1、文件和规定

1.1 原国家管理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1995)

1.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二版

2.2、定额、费用和计价依据

2.2.1 建筑工程费用:依据《安徽省建筑工程综合预算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估价表》和《安徽省建筑安装工 程费用定额》(1997年),并参照类似工程扩大指标估算。

2.2.2 设备购置费用:主要设备选用国内先进设备。定型设备价格主要依据设备生产厂家报价,非标设备价格是以原化工部编制的非标设备计价办法汇编和各生产厂家提供的参考报价为依据。

2.2.3 安装工程费用:原化工部化建发(94)711号《化工建设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

2.2.4 其它费用:原化工部化建发(94)890号及《化工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编制规定》。

2.2.5 设备运杂费包括在设备费单价中。2.2.6 本项目建设期为十个月。2.3、其他说明

2.3.1 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加其他费用的10%计算。

3、基建材料 钢材..t 木材..m3 水泥.t

六、经济效益

1、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含建设期利息..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本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建设资金来源:申请银行贷款..万元,申请地方环保专项资金..万元,申请国家环保专项资金…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解决。

2、运行费用估算 2.1、概述

本项目为XX有限公司高浓度废水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的厌氧加1200吨/日的好氧废水处理装置。2.2、编制依据

(1)原国家管理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1995)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二版

3、经济效益估算 3.1、回收效益

按照经验系数,厌氧法处理每吨高浓度废水可获得…m3的可燃气体,全年可获…m3可燃气体,可得经济收益..万元。

3.2、少缴纳排污费

与技改前比,削减COD..吨、氨氮…吨、悬浮物..吨,按现行排污费标准计算,年少缴纳排污费…万元。

七、环境效益

1、技改前污染物排放总量

XX有限公司年产生废水…吨,主要污染物COD.…吨、氨氮…吨、总磷…吨、悬浮物…吨。技改前原有废水处理设施年削减COD…吨、氨氮2…吨、总磷…吨、悬浮物…吨。

2、技改后污染物排放总量

本项目建成后可年削减COD..吨、氨氮..吨、总磷..吨、悬浮物…吨。

3、技改前后比较

与技术改造前相比COD、氨氮、总磷、悬浮物分别削减了…吨、… 吨、…吨和…吨。由此可见本次技改的环境效益非常显著,且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总量指标。

八、评价结论

1、综合评价 1.1、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考虑了公司现状排污量和一定的弹性系数,特别是充分照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规模确定上适当留有余量。本项目拟定的处理能力是:1000吨/日的厌氧处理装置(UASB)和1200吨/日的好氧处理装置(A/O),能够满足环保要求,保证废水的达标排放,规模是合适的。

1.2、技术水平的先进性

本项目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清洁生产,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工艺先进,所选设备自控水平高,能够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转。设计中注重节能降耗,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等治理措施,达到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要求。因此工艺路线是可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和环保措施是有效的。

1.3、建设的可行性

该项目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厂区内规划建设,厂区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当地施工协作条件等对项目建设都是有利的。所需原辅材料供应方便,公用系统配套齐全,故项目的建设条件是好的。

1.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值…..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所需资金基本落实。1.5、经济效益

可获得可燃气体…万立方米,估算经济收益…万元。由于减少了排污量,按现行排污费标准计算,年少缴纳排污费…万元。

1.6、环境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可年削减COD2…吨、氨氮..吨、总磷…吨、悬浮物…吨。与技术改造前相比COD、氨氮、总磷、悬浮物分别削减了…吨、…吨、…吨和…吨。环境效益非常显著,且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总量指标。

2、结论

本项目产品方案合理,建设规模合适,劳动安全和环保措施有效,建设条件较好,所需资金基本落实,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应尽快上马。

第五篇:旱片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工程项目:**乡旱片治理工程

2、项目主办单位:**乡人民政府

3、项目主管部门:崇左市**区人民政府

4、项目技术协作单位:**区水利电力局

5、项目实施协作单位:**区计划局

6、项目实施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地点:**乡岜那村

二、研究工作依据

三、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

修建一条3.5公里水渠、一条3.5公里机耕路

四、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五、效益

将1500亩的旱地改造成水田,每年增加粮食产量120万公斤。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六、结论

项目建设必要,社会效益好,建设条件成熟可行。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建设意义

一、项目建设背景

**乡位于**区东南部,分别与扶绥、宁明交界,距崇左市区32公里,设9个村(居)委会61个自然屯,全乡总人口2.63万人,其中壮族占81.7%,土地总面积158.36平方公里,境内多为石山属丘陵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 1100mm,以甘蔗为支柱产业,粮食主要有水稻、玉米等。

岜那村位于**乡西北面,离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崇左市区32公里,毗邻省道20311线,上通市区,下达南宁,交通十分便利。村委会下辖8个自然屯,共526户289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8882亩,其中畚地7302亩,水田1580亩,是典型的畚地作物耕作区。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水稻、玉米、红瓜子、木薯、花生等。

岜那村原来拥有耕地8882亩,除去部分种甘蔗,目前仅有800多亩的水田。人均年产大米207公斤,全村一直处于缺粮状态,每年吃粮不足只能从外面购买。而全村却有一片贯穿的岜弄、新庆、岜勘、坝凛、弄那、渠留6个屯的1500亩的连片旱片,该旱片地势较平坦,靠近派章水库,具有进行改造的地理优势。可以从派章水库饮水灌溉,改造成水田。

二、建设意义

可将1500亩旱地变成良田,使岜那村水田面积增加到3100亩,粮食年产量提高到人均595公斤,大大提高农民纯收入。

第三章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修建一条从派章水库到旱片总长3公里的干渠,一条3公里的配套机耕路。

第四章 建设条件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气候

**乡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暖易旱,夏热易涝,秋凉干燥,冬短微寒。年平均气温 21℃ — 22.3℃ 之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9 ℃,极高气温 41.2℃,年均日照1634.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50—1450毫米,降雨多集中于5—8月,全年无霜期间346天,除每年5—10月的雨季对施工有一定影响外,其余的均对施工无太大的影响。

二、地质地貌

岜那村地形属于平原微丘地带,主要地质为砂性土、赤红壤及小量石灰岩,地质地貌对建设比较有利。

第二节 原材料条件

一、水泥

水泥是本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本项目实施的水泥可从崇左三家水泥厂购进,也可以从市场购进,货源充足。

二、石料

石料是本项目使用量最大的原材料,本项目改造的渠道两边有石山,所用石料需要就近开采及加工。

三、钢材

钢材可以从市场购进,货源充足。

第三节 协作条件

一、交通

岜那旱片位于岜那村岜弄屯、新庆屯、岜勘屯、坝凛屯、弄那屯、渠留屯,可正常通行拖拉机,进行配套机耕路的修建,对施工队进场、原材料运输等较有利。

五、管道及机电设备

管道及机电设备可以从县水电物资或从南宁市管道、机电设备市场购进。

第五章 总体规划设计

新建一条3公里的水渠,贯穿岜弄屯、新庆屯、岜勘屯、坝凛屯、弄那屯、渠留屯6个屯的旱地,提供从派章水库引来足够灌溉1500亩水田的水量。新修一条三米宽的机耕路,保证拖拉机、农机等能够畅行。

第四章 环境保护

本项目为非生产性项目,不产生废气、废水,在施工用开挖土方、运输,使用水泥等产生少量污染,只要采取相应措施即可减少污染。

第五章 项目实施安排

1、年 月完成项目上报审批。

2、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扎鲁特旗废弃沙坑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扎鲁特旗废弃沙坑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篇

    水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水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报告) 【报告价格】模板 8800元;定制 13800元 【本网服务】本网提供商业文书制作、模板及素材服......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提示: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该软件系统的名称 该软件项目的任务提出者: 该软件项目的开发者: 该软件系......

    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

    可行性研究报告

    40 万 m3/a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0 万 m3/a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项 目 概 况: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40 万 m3/a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 企业名称: 企......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堂中学学生食堂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班级:工程管理 时间:2014.1 目录 1. 概述 ..................................................................4 1.1项目背景...........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含义及用途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

    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一章 概况合营企业的名称合营企业的地址中方负责人外方负责人1.合营的由来介绍双方从接触到签约的简单经过、中方企业的生产历史及寻求外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诠释、用途、格式等可行性报告代写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它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需要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