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取向及形势分析
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取向及形势分析
一、研究背景:近些就业与择业
年来,由于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而各大高校年年扩招,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数量的逐剧膨胀。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令人堪忧。现今各中小学教师资源已不再贫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这就使得在校师范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由此,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师范类毕业生是选择去各类中小学就业、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其他就业取向。这已成为一个令人发思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就业形势,树立在校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为其端正良好的择业心态。意义:对于现今大学生就业取向以及就业发展等问题,我们将以研究调查的形式对就业进行正确的分析,有效帮助大学生了解师范类就业发展发向。对就业行业及形势作出客观地比较、分析,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就业状况,依据其自身情况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三、文献的综述:
(一)观点
1、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思考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生数量逐年增多,经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现状教育改革之后,高校不断扩招,当初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转变为大众化模式。就业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人才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变成了供大于求的形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师范类毕业生由于行业特殊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然,师范类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正确对待。
2、当代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与考研的两难现状
就业与择业
大学生毕业就业的艰难,难就难在预期的就业目标与残酷的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上。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发达,大学生曾经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有理由获得最好的就业机会。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尤其是扩大招生,上大学只能获得进入社会的入场券,并不能保证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再则,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依据文凭,更加看重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要想获得好的工作,除了学习优秀外,还得看实践的能力,这是就业难的内在原因。就外在原因看,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外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高失业率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第二,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理想职位的竞争度增大。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考研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市场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动辄就要硕士以上文凭。二是研究生扩招比率逐年提高,大大超过本科的增长率。一方面因为理想的工作需要理想的文凭,不得不考研。另一方面,大量的扩招使考研的成功率大大提升。这样一来,考研便成了获得理想工作的一块敲门砖。
3、当代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 ①从择业方式来看 21世纪,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学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一次就业转变为多次就业,自主择业转变为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观念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世纪出现的就业高峰导致大学生择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创业来解决工作问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一种择业观的转变,还不如说是被“逼上梁山”后的无奈之举。当然,社会环境的转变和个体的这种行动趋向极大相关,这种“权宜之计”逐渐使社会大环境提高了对创业的认同度,促进了创业的升温。②从择业首选标准看: 21世纪以来,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由更看重经济收入开始转变为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调查显示,关于“你选择职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有44.5%的大学生选择“发展空间”作为他们择业时首要
就业与择业
考虑的问题,有
18.5%的大学生选择首要考虑薪金与福利。这种转变并不是偶然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大学生择业时更看重“未来发展空间”也就不难理解了。③从职业的选择来看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定,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三资企业”开始成为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单位。调查显示,2005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中,有53%选择的是中外合资企业及政府部门。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希望自己的单位性质为机关、事业、企业、其他的比例依次为14.0%、25.9%、46.l%、8.1%;希望单位性质为国营、集体、三资、私营、其他的比例依次为26.2%、6.8%、49.2%、11.7%、5.2%。可见,“三资”和“企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加人wto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我国相互竞争的局面日趋凸显。此时,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单位为:国家机关(13%)、国有企业(20%)、私人企业(14%)、合资企业(19%)、外资企业(23%)、其他(12%)。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共同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这说明随着竟争的加剧和职业风险的增加,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开始转向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希望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收入。④从对薪金的期望来看 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薪资期望一般集中在1000一2000元/月,就业心态趋向理性化。深圳市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的预期工资水平比较符合市场的实际水平,60%的大学毕业生所要求的月薪酬标准在3000元以下,与特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552元/月基本一致。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已趋向理性化,对于能发挥自己才能、适合自己个性、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能接受,并且很多学生开始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比较健康。对于月收人达不到期望值的岗位,为了能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部分学生愿意把月薪酬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渐趋向成熟。⑤从地域选择的去向来看
就业与择业
进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区域不再集中于东南沿海,开始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一项对武汉市大学生择业期望的调查显示,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61%的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26.5%的大学生希望在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工作。这说明,虽然沿海发达地区生活、工作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但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中西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地区。随着这一趋势的增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基层就业。
4、择业与就业形势的理性分析:
①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应从低做起 最近有人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作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半数大学生将毕业后的工作目标锁定在通用、松下、联想等知名企业。台湾企业家、灿坤电器集团老总吴灿坤曾经说过一句很有诗意的话:“我羡慕‘天边的彩霞’,但我更注重‘脚下的玫瑰’”。“天边的彩霞”可望而不可及,“脚下的玫瑰”却近在眼前。清华大学有两句著名的口号,一句是“心怀天下”,另一句是“从小事做起”。很多人往往忘记了“从小事做起”才是做人的根本。②正确定位自我,积极响应时代号召 首先,以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为择业前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尤其是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任何一种追求如果仅是单一个体的自我追求,而不能凝聚成为社会、民族共同追求的精神动力,那么,其个体追求的成功必定是无望的。在择业的主观愿望和国家、人民的需要发生冲突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惟有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事业融为一体,才有存在、发展的可能和必要。其次,把握心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在职业选择中首先要弄清:自己究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职业,自身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当然,社会需要大学生的知识是复合型的、能力是全面型的、素质是综合型的。因此,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是职业选择的基础。然后,选择有利于发挥特长、发挥专业优势的岗位。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就业与择业
主要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当然,我们不要求完全专业对口,但真正需要改行时,慎重考虑则是必须的。谋职时除要考虑专业对口外,还需考虑爱好、性格、能力等各种因素。目光向下,寻找成才创业的沃土。
5、如何引导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正确对待择业与就业形势的判断 ①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 创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一个热门词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创业或打算创业,且在现实中,也不乏成功创业的先例。但这绝不等于我们的创业教育可以高枕无忧。相反,高涨的创业热情需要更加理性的教育和引导。高校创业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大学生尽可能理性的看待创业,教育和帮助他们做好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并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率
②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我国情的相关教育,增强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过于功利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工资待遇、自身发展、工作环境等,总而言之,就是对自身利益考虑得过多,而许多大学生不能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择业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过于功利化,归根到底,就是由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缺失,或者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缺位。这一问题的形成除了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外,还由于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不符合时代的需求,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在于高校通过多种方式,理直气壮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情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健康向上的择业观。
③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择业理性。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学生,尤其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还对他们顺利就业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目前,我们对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里健康状况的关注是不够的。目前高校中,不少大学生对就业的认
就业与择业 识并不客观,或自视过高,盲目乐观,或忧心忡忡,盲目悲观;此外,还有急躁、焦虑、盲目攀比等不良的就业心态,这对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在求职受挫后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因压力过大而寻短见者亦时有所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对于大学生以健康心态面对挫折,顺利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二)评述和分析 在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与择业形势分析后。要认真了解自己,认清当前形势后,大学毕业生需要认真对待,做出正确的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就业环境早已成为历史,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竞争加剧。教育体制以及大学生就业环境的迅速改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促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但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很难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作为高等学校来说,应加强学生就业的引导,要引导学校了解社会并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对学生的就业做客观比较、分析,真确引导学生对待现今就业形势困难。对于家长来说,不要都抱着让孩子成为硕士,博士的过高期望,要研究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对自己来说,更要“认识你自己”,应该有充分的自我认识意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喜好,慎重选择。大学生就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温家宝曾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还关系到他们的尊严”。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在客观上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则力图改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只有主客观因素都能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才能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无论学生怎样选择,都应尽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拥有一个既定的奋斗方向,确定目标,就要尽早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为之锲而不舍,不懈努力,那么你终将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四、研究与设计
就业与择业
(一)核心概念鉴定
随着社会就业观念的逐渐转变,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选择也日趋理智。所谓理性思考,就是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针对自身情况,为毕业后的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
(二)研究对象: 我校各个院系在大学生(主要针对大四学生)
(三)研究目标
1、了解社会现状,分析种种原因,做好心理准备
2、根据自身状况,做出正确选择
3、确定目标,不断努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
2、自身亲自实践调查
3、问卷调查法
4、图表分析
(五)研究内容
1、自身亲自实践调查 这次关于师范类学生就业趋势的调查,我们是从学校不同专业的师范类老师开始调查的。首先从美术专业开始,采访美术专业老师。因为美术专业在我们学校师范类专业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采访发现美术类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是选择到培训机构去代课,或是到私人公司,因为从事这条路的相对与其他工作来说容易一些,其次,就是到公办的高中,初中,去工作。
而选择这份工作的难度要比去培训机构难一点,因为到公立学校是需要考编制,而现在国家对教育很重视考编制的难度系数也越来越高,考过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在其次,就是一少部分人想要让自己更进一步不满足
就业与择业
于大学四年所学到的内容选择继续深造的,努力学习去考研,当然这部分人的确很少,不用说大家都明白考研有多难,其次再往高出就是吃国家公粮,去考公务员,但是公务员的淘汰率是99%,所以考上公务员的也很少很少。这三类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总的去向,当然还有一些学生他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是不喜欢去教书育人,从事了一些与师范专业关系不大的工作比如到公司里做一些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甚至可以去一些电影剧组做美术顾问,设计一些电影场景等等。但这些毕竟都是少数。虽然说师范类学生就业种类多,但是目前来说师范类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因为大多数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还是要从事教育工作这一块,但是现在靠编制越来越难,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而从事教育工作的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说有事最应该去找的工作,所以考编制的难度增大是很多的学生无法从事教育这一块工作。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最容易找的工作现在也变得有难度了,就业率当然也要下降了。
2、做一个关于大学毕业生是就业或是考研的问卷调查表,在研究对象中进行调查。
一、个人基本情况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学院: 所学专业: 3.类别:(1)A.研究生 B.本科 C.专接本 D.专科(2)A.师范类 B.非师范类 4.入学前户籍地为: A.直辖市 B.省会 C.地级市 D.县级市 E.县城 F.镇 G.村 5.你在班级里的学习成绩排名为:
A.前10% B.11%~30% C.31%~70% D.后30% 6.你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A.校、院级学生干部 B.班级学生干部 C.没做过
二、基本意愿情况(研究生跳答7-9题)7.(1)你是否准备参加今年的升学深造考试? A.参加 B.不参加(2)是否准备跨专业深造 A.是 B.否(3)你参加今年的考研,最主要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A.因就业难而没有更好的选择 B.提高就业层次 C.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 8.如果让你在读研和一份理想的工作中间作出选择,你会选择: A.继续读研 B.接受这份工作 C.现在还不好说 9.假如今年考研未能如愿,你会选择: A.求职就业 B.暂不就业拟升学
就业与择业
10.如求职工作,你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首选 ;次选 ;再选 ; A.生源地所属市市区 B.生源地所属县县城
C.非生源地省内地级市市区 D.北京郊县、天津郊县 E.北京、天津市区或本省省会
F.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G.西部大中城市 H.中部大中城市 I.小城镇等基层单位 J.其他(自填)11.你会选择哪一种国家基层就业项目? A.西部计划 B.选调生 C.三支一扶 D.农村教育硕士 E.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F.选聘到村任职 12.你认为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是: A.基层就业岗位少 B.待遇低 C.社会保险不到位 D.其他(自填)13.你认为当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 A.社会需求少 B.教学脱离实际需要 C.毕业生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 D.用人制度不规范,尤其是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不到位 14.你根据自身条件预计就职的单位是:首选 ;次选 ;再选 ; A.市级重点中学 B.市级以上中学 C.县级以上中学 D.一般中学或民办中学 E.大学
F.政府机关
G.事业单位
I.外企或合资企业 H.大型国企 J.私营企业 K.自己创业 L.其他 15.你求职的月收入期望值底线是: A.600元左右 B.800元左右 C.1000元左右 D.1500元左右 E.2000元以上 16.你择业时预期付出的求职成本是多少:
A.1000元以下
B.1000~1500元 C.1500元~2000元
D.不限制金额 17.对你而言,选择职业时哪项因素对你影响较大:首选
;次选 ;再选 ; A.单位类型及规模 B.就业地区选择 C.工资水平及福利 D.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晋升 E.对工作本身的兴趣 F.工作稳定性 G.工作的环境与舒适性 H.父母意见 I.老师影响 J.专业对口 18.你认为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应为: A.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 B.校外就业网站 C.各地人才、职介服务机构组织的招聘会 D.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E.亲戚、朋友、老师的介绍 F.直按登门或电话求讯 19.你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方式是: A.参加小型招聘会面对面交流 B.通过大型招聘会投递简历 C.利用网络投递简历 D.通过社会关系介绍推荐
20.你是否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 A.非常明确 B.比较明确 C.不太明确
D.不明确 E.从未考虑过 21.你认为学校从几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最合适? A.大
一、研一 B.大
二、研二 C.大
三、研三上学期
D.大
四、研三下学期 22.你认为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最应当给予同学的帮助是什么? 首选 ;次选 ;再选 ; A.搜集和发布职业需求信息 B.组织校内招聘会和其他招聘活动
C.就业政策、制度、法规咨询
D.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求职技就业与择业 能 E.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F.就业协议书签署指导 G.帮助解决求职、就业中的其他困难
H.到各地联系用人单位,拓展就业市场 23.你能够接受的就业形式有?首选 ;次选 ;再选 ; A.正式签约 B.合同就业 C.灵活就业
D.自主创业
E.自由职业 24.你对灵活就业的看法是: A.先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B.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求职打基础 C.只要有收入就行,与其他就业形式无区别 25.如果和一家单位签约后,又有一家你更满意的单位要你,你会如何做? A.先与第一家单位协商解除协议,再同第二家单位签约 B.先同第二家单位签约,然后通知第一家单位,不惜违约 C.放弃第二家单位,不改初衷 26.你认为最理想的签约时间是 A.大四第一学期末 B.5月之前 C.6月之前 D.其他(自填)27.假如到毕业离校前还没有找到令你满意的单位签约,你会选择: A.降低条件,尽快找一家单位先就业
B.将户档留存学校保留学籍档案,边打工边寻找机会
C.先将户口、档案签到人才市场,转为人事档案,再去寻找就业机会 D.暂不打算就业,待业在家等机会 E 放弃就业,准备考学深造 28.你认为金融危机对自身就业的影响是 A.影响大 B.影响一般 C.没有影响 D.现在还不好说 问卷到此结束,谢谢你的合作!
3、图表分析: 国家单位 42%
就业与择业 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分析表事业单位
28%
7% 中外企业 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柱状图
11% 50%国家单位私营企业 42%40%事业单位 国家单位 12% 28%无所谓 事业单位30%无所谓中外企业私营企业20%12%私营企业11%中外企业10%无所谓7%0%分析:根据数据和图表上来看,大部分毕业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职业取向都偏向于国家单位,由于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强大,在国家工作有一定的保障,且工资待遇优厚,各发面的福利也比较好,因此广大大学生都极力追求,但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当然,除了优越的国家单位外,不少大学生还是希望有一定的工作环境,待遇适中,虽称不上国家干部,但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还是可以知足的。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毕业生仍没有考虑好是否要真正的步入社会,面对如此多的企业,不知怎样选择„„
五、附录:
(一)亲身实践调查研究: 1.走访各个院系,向在校大学生提出相应问题 2.询问不同专业的老师,了解就业趋向 3.结合详细调查资料,自我总结整理
(二)、调查问卷设计: 关于大学毕业生看待就业取向与其专业形势是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本次问卷就是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如果您对此问题有一定的见解和看法,那就请留下您宝贵的答案。(见上页)
六、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信息网
2、《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教程)
3、《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就业与择业 就业与择业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生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作为在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自身息息相关,深入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为当代在校大学生刻不容缓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趋势就业取向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后打算继续深造的仅为27%,而直接就业的高达56%,而自主创业的人占据14%。
关于就业取向明确性这一问题的结果令人震惊不已,仅有12%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非常明确地,而大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有一种茫茫然的感觉,更有甚者,有7%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
以上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就12级刚经历了一年的新生而言,他们的就业取向并不明确,只想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就业,可是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经济社会正在飞速发展,本科学历已经不再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考研作为一种理性投资,尽管机会成本提高了许多,但并不能否认它给我们带来的效益,用知识武装自己也不失为一种缓解就业压力的办法。
对于就业因素考虑而言,考虑经济因素的比例为29%,考虑职业稳定性的有25%,考虑兴趣爱好的有11%,而考虑工作挑战性的简直寥寥无几,仅有2%。关于就业地域,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达到了45%,考虑家乡的占了30%,小部分学生考虑国外,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后备队伍,却很少有人选择到偏远山区工作。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或者是社会的残酷与现实性,选择城市就业趋势明显,可见到基层就业的任务还很艰巨,绝大多数毕业生求职的地区都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中心城市或大城市,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与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的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便利的生活条件是分不开的。
对于就业前景总体抱着乐观态度的正好一半,非常有信心的有20%,感觉还行30%,同时也有35%的学生感觉很悲观。同时,在他们看来,影响就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激烈以及缺乏经验,他们分别占据66%与32%的比例。
从上可以分析出:由于经济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有技术要求或是经验要求,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和有可观收入的工作相当难。
对于选择职业单位的性质,国有企业34%,非国有41%,数据明显突出一大特点,非国有企业的择业意向明显上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传统的优势企业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这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非国营企业就业容量大,人才需求量大,待遇优厚。但是很多大学生的薪金要求较高,在待遇水平上趋向严重,不能正确面对社会需要的现实,使得就业机会的丧失或失败,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况。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趋势日渐明显,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几点: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不一致等等。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生的成因之一。就业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从而影响了就业。第三,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经过数十载寒窗苦读和“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残酷高考,只有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进入大学校门,“精英”意识和“精英”情结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导致他们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确,理想与现实脱节。最后,从政府来看,国家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扮演的首要角色是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和颁布者,但当前已有的专门针对困难就业毕业生帮扶的政策文件数量太少,而且质量不高,这同样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高校扩招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高校毕业生的迅速增加,使用人单位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造成大学生过剩。
促进就业的措施
大学生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其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社会错误舆论,要克服追求稳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强调经济收入、忽略发展空间、诚信意识薄弱、好高骛远、相互攀比等这些成就的思想,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2.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的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应该从务实专业知识基础和发展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务实专业知识基础,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要学会尊重,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学校
1.根据市场定专业,实行招就结合从近几年来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由于社会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布局不够合理,当市场上出现了某些抢手的专业,各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的培养周期长,社会需求瞬息万变,学生临毕业时,原来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冷门,甚至造成了供大于求,造成新的就业难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高校要注意就
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做到招就结合,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计划要有预见性。做到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依据市场需要来预测需求专业、需求人才数量,适时调整招生结构。
2.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
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重复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市场调研,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高校要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发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专业。
3.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实践、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就业早作准备。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就业率。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取向
大学生基本素质与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被调查人:专业班级: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专业是?
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网络工程 C、嵌入式 D、软件工程 E、3G软件 F、通信工程 G、物联网 H、信息安全 I、电子科学与技术
3、大学期间您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A、班长或团支书 B、其他班干 C、学生会等社团干部D、没有
4、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的?
A、大三以前 B、大三 C、大四 D、上大学以前 E、还没关注过
5、您的择业观是?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 B、先就业,后择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
6、假如让您现在就业,您认为现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最缺乏的是什么?(多选)
A、专业技术能力 B、实践能力 C、自主学习能力 D、沟通协调能力 E、团队协作能力 F、个人素质的培养G、活跃的思维
H、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7、您认为公司企业在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时,更看重什么?(选三个)
A、学历 B、性别和年龄 C、工作经验 D、自我学习能力 E、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多少和熟练程度 F、对公司忠诚度 G、个人素质 H、其他
8、找工作时您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找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9、您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缺乏实际技巧与技能 B、就业期望太高 C、就业人数太多 D、企业的要求太高 E、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F、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倒闭
10、您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期望是多少?
A、1000元以内B、1000-1500C、1500-2000
E、3000以上F、不要钱,能锻炼就行
11、您应聘时,着重企业的?
A、发展前景 B、薪金的高低 C、个人发展空间 D、公司的名气 E、其他
12、您择业是的首选区域是?
A、东南沿海 B、西部地区 C、大城市 D、中小城市 E、其他
13、择业后您是否会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A、有,应经常找机会 B、会选择培训机构 C、没有,觉得没有必要
14、您会考虑自己创业吗?
A、工作难找,会考录自主创业 B、不会,应届生没有什么经验
C、暂时没有考虑过
15、您认为高效的教育机制(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存在哪些方便的不足?
A、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 B、教育内容之后,理论与实际脱节
C、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陈旧 D、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育
问卷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学业有成!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据教育部统计,在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比2013年多了近20万。而在十年前的200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还不到250万人,这些数据足以表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2、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并且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3、毕业生个人因素严重影响着自身就业
“低不成,高不就”这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刚刚开始择业时的心理,而如今的社会则需要许多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这类矛盾的产生导致了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临着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为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外语能力。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4、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专业不对口,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大原因。专业对口率偏低主要是就业市场上专业对口岗位数量少,部分毕业生只好在非专业岗位就业。
5、大学生的就业流向没有合理规划
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
6、企业不合理的用人观念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用人市场上信奉“唯学历是举”,招人只看学历,不管需要与否,甚至看大门、看厕所的也要研究生。如今,众多的企业在面对校园招聘时,对应届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歧视,鉴于成本考虑,很多公司的关键性岗位,他们宁
愿在公司内部培养人才,而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应届毕业生,因此,间接性的造成了大学生失业率增加。
三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1、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将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相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的择业观必须改变。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应该明白职业选择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择业观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2、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
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脾气秉性、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设计,建议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好的职业测验工具将是你正确步入职业生涯的指南针
3、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学会从基层做起,到基层较苦,生活条件较差,但往往自己的自主权较强,锻炼的机会较多,成长快。
正确看待地区间差异。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4、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5、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5.1 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所以高校应搞好专业技能教育。
5.2 不能忽略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具备专业能力之外。非专业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包括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所以对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6、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择业就业
作为沟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部门不仅要承担起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而且要承担起向用人单位“推销”毕业生的职能。当前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应继续坚持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放在“请进来”,办好校园招聘会,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网站,利用互联网拓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7、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发挥政策效应,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政府应发挥助推剂的作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并为校企合作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压力,共建和谐社会,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第五篇:201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65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袁贵仁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形势】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50余万
“2011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16日在浙江宁波参加“2010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时说。65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解决他们的就业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现状】 “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措施】尹蔚民:中央出台六大措施稳定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六大措施之一
2010年10月24日,受国务院委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尹蔚民表示,中央出台六大措施稳定就业,其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是六大措施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教育部等各部委联合实施了多项职业培训计划,鼓励对大学生、再就业人员、退伍军人等进行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就业。
【出路】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职业技能和上岗资格培训顺应需求
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规划呢?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和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材料,独家发布2011高校就业趋势预测:总劳动力富余,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含工程、服务、财经等领域)。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500万,而需求总量为68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给予极大重视。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该怎样有机的把电子商务课程组织好?学校该如何做好与社会的对接?是当前电子商务教育行业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说到这一点,其实除了校方,学生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在这一方面自己应该主动做好与社会的对接。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根据社会所需人才来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就好业的一切前提,那么就必须知道电子商务专业到底须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在电子商务人才类型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分析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如思科;懂得路由协议,TCP/IP协议等,熟悉局域网知识,网络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平台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目前有server2003;数据库有SQL server;电子商务应用有commerce server、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安全保证有ISA server等等。在这一层次,微软的诸多认证如MCSE、MCAD、MCSD、MCSA、MCDBA等无疑对知识的掌握有帮助。但也不是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重点,和电子商务实施平台联系较大的岗位有网站开发等。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比如界面设计,可能就需要涉及html、css、xml、脚本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Dreamweaver,Photoshop
等网页设计和图象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像网站策划、网站编辑、网站开发等岗位都和这个层次有很大关联。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能够制定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执行与监督;能够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的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这个层次适合的岗位有网站运营经理/主管、网站推广、外贸电子商务、网络推销员等。
作为2011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