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三进三同”活动的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活动调研报告
学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2010级 班级:一班
姓名:陈绪顺 学号:201001020050 实践单位: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集中安置点 实践时间:2012年1月9日——2012年1月14日 共5天 根据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三进三同”锻炼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三进三同”。于2012年1月9日,我们一行16人来到了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睡农家床,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走访村民聊家常,感受颇多,收益菲浅。
中元村位于石会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距黔江主城区36公里,幅员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0亩,其中:田1205亩(含地产田320亩)、土1805亩(含25度以上的耕地987亩)。全村所辖7个组,612户,2245人。石会镇中元村自2005年纳入“市级贫困村”、2007年纳入“市级示范村”已来,支部村委高度重视,始终把整村推进工作拿在手上抓,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村推进规划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任务,增强了整村推进、整村示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基础实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修建村道6条,45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路,覆盖面达到98%。二是修建人畜饮水池12口,360立方,安装管道3万米,除1个小组外,其余6个组全面实现安全卫生自来水。三
是农网改造全面结束,降低了用电成本,农户不用高价电。四是异地扶贫搬迁与产业配套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和新进展,自2007年以来,采取分步实施,统一规划的原则,解决了4、6组的高山移民搬迁工程,3年来集中安置73户,328人,修建圈舍2500余平方,年出栏100以上大户10户,探索了异地扶贫搬迁与产业配套相结合的新模式。五是硬化院落人行便道3万米,对重点产业区域实施了土地整治工程1200亩。产业步伐不断加快,一是实现在地桑园面积1610亩,新建室外大棚236个,2009年实现产茧1150担,户均增收1503元,蚕桑已成为该村群众增收的主要骨干产业。二是生猪产业取得新进展,新建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户,100头以上35户,20头以上176户。
1月9日中午来到石会镇中元村,在镇政府谢委员和村委领导的安排下:我们一行16人被安排在就近的三户农家。接下来,村委领导带我们参观了中元村“便民服务台”、新农村建设、发展较好的土鸡养殖场、银耳培育基地、蚕桑、还有正在建设的200多亩QQ农村、垂钓基地及正在开发的羽人山旅游资源。后面我们自行安排的是分别到偏远的几个村组走访调查,下天地帮组农民朋友拔草、种植桑苗、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拜早年。
新农村建设。黔江区市政园林局大力支持石会镇中元村农民新村路灯设施建设和村口绿化美化布景工程,共计投入5万余元,分别建设了单臂路灯16盏,80CM绒布灯笼140个,“中元村”村口绿化美化立石一块,1000W射灯2盏。该工程完工保证了新村夜间道路照明,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为打造石会镇中元村为重庆市农民新村示范村、黔江区农民新村窗口、对外展示基地奠定了基础,为新村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中元村交通便利,水泥路基本组组通;饮水方便,基本没家都能吃上安全的自来水。在中元村一些村民的家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叫生活宽裕:特色的土家吊脚楼上镶嵌着雪白的墙砖,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大彩电、高档成套音响、消毒柜、饮水机、空调一应俱全,特别是厨房里,电冰箱、电饭锅、电磁炉、消毒柜、洗衣机等应有尽有,这里农户卫生间与县城的宾馆一样干净、讲究。
中元村的各种产业基地也迅速发展起来,具村文书介绍土家养殖场养殖土鸡就有10万多只,每只鸡基本上一天会产一蛋,该村产殖的土家、土鸡蛋运向区内的各个地方,为人民提供高质、安全的食品;银耳培育和蚕桑种植每年都为该村的村民带来很大的收益;垂钓基地、正在建设的200多亩QQ体验农场和开发的羽人山将为中元村的村民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多的收益。
我们通过村民们了解到,该村庞家祥家里情况不是很好,家里面貌只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庞家祥因为某些原因精神失常,我们通过到家拜早年走访发现庞家祥家境并不像其他村民家那样。他家没有一间像样的房间,如果遇到大雨天气,整个房间都会被雨水打湿;厨房是在露天,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在一张成旧的长桌上散落的摆放着两幅碗筷和一个碟子。领走时何汽老师还给老人家送上了他的积蓄。
我们还每天上午按时和农民朋友一起下地种植桑苗和给果苗除
草,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石会镇中元村自然资源丰富,站在新时期的角度,站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高度,相关单位应着力打造该地的独特自然资源、合理规划:
坚持一个原则。采取政府引导、业主开发、自我发展有机结合的方式,本着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展现该村旅游景区“山清水秀、民俗体验、净化心灵、回归自然”的资源特色。
紧抓一组优势。紧抓中元村蛋鸡养殖基地、千亩蚕桑基地、千亩药材基地等产业片基础,为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提供必备条件;紧抓中元移民安置小区康居农房改造,完善配套设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后勤支撑;紧抓山歌、刺绣等农村民俗风情挖掘培育,保障民俗风情旅游生命力。
完成一批建设。建设民俗风情刺绣基地1个;配套30家乡村农家乐;流转土地200亩,建成“欢乐农场”乡村生活体验基地;扩建10万只土蛋鸡养殖基地;培植千亩桑园、千亩果园、千亩药材、二百亩有机蔬菜观光农业基地;建设中元小区到羽人山观光游道;同时完成安置小区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优化升级;实现小区四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30户120余人的搬迁安置。
建立一种模式。着重突出管理创新,实现人文化、规范化经营。成立少数民族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对社员进行技术服务,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对农家乐经营方式、菜式特色、价格制定等方面实施统一规范化管理。
实现一个目标。通过三年规划建设,建成以安置小区为中心,融文化、民俗、观光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集群,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发现中元村新农村建设逐步在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已经形成了体系,村子里面各生产基地也逐步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但是,中元村和其他农村一样,在新农村建设搬迁的问题上,农民的意识还远远不够,他们的意识还局限在自己远古的传统观念上,心想搬迁后没有田地无法生活。村里面存在着这样的一些思想滞后的农民,导致村委领导工作难以开展,必须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宣讲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利民政策,倾听民众的意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子女的教育问题。
“搬迁扶贫在坚持群众自愿、群众主导的同时,因地制宜。”扶贫办主任杜勇说过。我个人觉得:搬迁扶贫就相当于啃硬骨头,你必须站在农民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着想。同时,还要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改变你们朋友的旧观念、旧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对他们的切身利益和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使他们认识到政府对“三农”的关注。
中元村今后的发展重心:
(一)要继续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把“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贫困小组,尽快解
决资金缺口问题。村干部要继续积极做好带头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先决条件。积极加强有线电视、卫星接收装置、移动基站建设和廉价移动终端使用,畅通信息渠道。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中元村农民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挣脱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村委会应该通过各种培训会、座谈会、典型事例说明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和转变农民改变原有的小农经济意识观念,尽快地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生产和经营,摆脱横卧在蒲花村人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三)增强群众科学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农民科技致富。社区要通过大力宣传,把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入社区居民心里,通过各种培训让农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尽快在经济收入上有一个较大提高。
(四)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现有的传统喂养、种植、培育项目上,要进一步倡导和推行规模化科学喂养、种植、培育,不断扩大饲养、种植、培育规模,提高产出量,提高经济效益,使每家每户农民都能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五)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一般思想解放,积累了一定技术,有些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村委应加大服务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社区群众致富。蒲花村土地闲置现象较重,村委会可采取措施,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提高闲置土地利用效率,规模化经营,改变土地荒芜的现状。
(六)做好政策宣传和协调工作,防止群发事件发生,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干部应耐心做群众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宣传党和国家
政策,多倾听群众意见和心声,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多和群众和有关部门沟通解决,尽量减少矛盾,特别防止突发事件,营造村落良好的和谐氛围。
(七)努力引进外资,打造乡村旅游。
我通过参与这次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三进三同”活动。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了“三农”、认识到了新农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对农村的重要性,也更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牢固地树立宗旨,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加强自身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平凡的生活中,全心全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2012年2月7日
参考文献: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新农村建设纪实 2009年07月28日 10:01:41 来源:新华网
区市政园林局大力支持石会镇中元村新农村建设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2012-01-01 石会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镇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 2011-05-13 搬迁扶贫啃“硬骨头”(走基层·一线见闻)发布时
间:2011年11月30日 08: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第二篇:重庆大学生三进三同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网络电视的陪伴,家乡的日子虽然缺少了青春的气息,却依然过得井然有序有滋有味。
早上在雄鸡的啼鸣声中我揉揉朦胧的睡眼起床,开始了在农家的忙碌一天。虽然过完年没多久,但农家一直都有富了起早的,穷了懒汉的思想,我也不好再像在家一样睡到日晒三竿,倒是弟弟这个“懒羊羊”大概因为那几天被我拽着植树累坏了,每次都睡到太阳晒屁股。这天吃了早饭,我便拿着用晒干的葫芦做的瓢盛了很多谷子喂鸡,这是我从小到大一回老家都抢着干的事,喜欢看它们争先恐后的伸长脖子挤到我身边想早点吃到食物的囧样,也喜欢看它们为了抢到更多的食物斗得羽毛都竖起来,那样子老让我想到还珠格格里面小燕子斗鸡的场景。好想试一试可是碍于它们都是外婆的心头宝只好打消念头。不过有时候也能看见温馨的场面,有母鸡用自己的翅膀挡着那些大一点的鸡好让自己的孩子安全的吃到点食物,让我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疼惜。其实说到我对喂鸡之所以这么热衷是因为我喜欢吃鸡蛋,每次只要看到有母鸡下完蛋“咯咯”的离开窝,我便飞快的跑去收鸡蛋,为此外婆没少说我,她说你再等不及鸡蛋凉就收,到时候他就不再窝里下了看你怎么办。吓得我再也不敢那么勤快了O(∩_∩)O~
喂完鸡我便和哥哥奉外婆之命去菜园里摘菜了为过节做准备,在外面读书几年我也多少知道不少地方都不过这个元宵节但我们这里还是很在意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忙完了副食店里的事的妈妈终于可以回来和我们团聚了舅舅小姨们也会来,所以我们都很欢喜这一天的到来。想着想着便到了菜园,这会儿的菜园也没什么稀奇的菜也就是一些白菜,生菜,莴笋„但这对于每年只回来老家一次的妈妈来说却是最爱的家乡菜,于是我和哥哥提议由我来拔白菜他去别处摘生菜,别看这白菜没多大点没想到还真难拔,我抱着白菜棒子,怎么使劲也只是松了点土,没办法只好向表哥求助,他叫我叉开步子站好,弯下腰,再往下面抱点,听了他的话,我便决心试试没想到一下就起来,我高兴的冲他道谢没想到他早已在我身边把我刚才专心拔白菜的傻样拍了下来,这个讨厌鬼。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虽然每天都要早起,喂鸡,烧火,做家务,但农家的生活真的很充实让我也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鞭策自己更加努力,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为将来更美好的生活奋斗!
第三篇:“三进三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根据学校“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三进三同”的实践活动,我来到了新城乡王窑村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通过与村民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体验农活等形式,加深了对基层农村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菲浅。
一、王窑村基本情况
甘肃省清水县新城乡王窑村地处山区,共有4个社,户籍人口近683人,外出务工人员200人左右。全村现有耕地3000亩,人均耕地5亩左右。贫困户有65户左右。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二、感受与体会
(一)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我们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是认可的,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二)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公路通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
(三)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感动你我在我们看来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三、存在的不足
(一)“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制约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无特色产业,村民的种养殖业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在村里赶集天卖出的猪肉只有50公斤左右。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缺少资金。主要原因:一方面,缺乏区位优势,距离主城路途远,产业发展无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资源匮乏又制约了外来投资。
(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比较薄弱
一是由于外出人口较多,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村社干部后继乏人(党员平均年龄63岁,村社干部全在50岁以上),大量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的工作无人承担。党员崇高光环已黯然失色,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弱化,年轻人不愿入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问题较突出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但是农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退耕户的生活问题就迫在眉睫。还有就是对居住海拔较高,处于地质灾害地段农户移民问题也十分严重。移出灾害区域后按原则要再分耕地,这就给原本就耕地少的村社带来了极大的分配压力。
(四)信息闭塞
王窑村是清水县最偏远的村之一,加上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电脑基本上没有,有少量的电脑也没有上网。了解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和政府的宣传。因此,信息不够快,信息闭塞。
(五)政策宣传不“落地”
对部分政策执行有“怨言”。受王窑村地广人稀的条件限制,缺少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村民很少集中开会宣传学习,农民对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当前很多惠农政策知悉度低,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群众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种粮直补”的执行过于机械,没有达到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思考与建议
统筹推进镇村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根据调查走访情况,现结合我区农村级经社会状况,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镇精村”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选择。
实施“强镇优村”战略,把村镇建设纳入区“十二五”规划,统筹规划二环外的镇村布局,把精力、人力、物力向中心镇、向大村倾斜,加快中心小城镇建设步伐,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把钱用在刀口上”,克服以往基础设施投入“撒胡椒面”和重复建设的现象,逐渐实现村民的聚居,有利于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辐射面,也有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浪费。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加强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党建的迫切需要。
针对在家老党员多的实际,认真实行老党员公开承诺制,做好政策的宣传、群众意见收集和疏导、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发挥老党员觉悟高的“余热”。出台优惠政策,既要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更要千方百计引导外出创业成功的村民,回村投资创业。切实解决村社干部选人用人问题,尽快解决村社干部待遇低的问题,在培养、激励和考核上狠下功夫,让党的组织有人干事。
(三)加大教育投入是实现农民从“村民”向公民转变的切入点。
一是抓好基础教育。对农村小学进行合理布局,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千方百计解决村农孩子“就学远”、“教学差”的问题。加强引导,防止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二是重点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农村贫困学生提供免费食宿。同时,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三是组织有中国特色学习型农村社会的活动。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定期召开群众会等形式,惠农政策宣传多样化。农技讲坛常态化。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通过参与此次“三进三同”活动,查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一是要转变工作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提高品德修养,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要敢于开拓创新。通过深入地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大学生适当参加劳动,一可以了解基层;二可以增加与民众的接触;三可以锻炼身体;四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好处很多。市委提出的“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正是这一论述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这也是我们在新时期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好思想、好作风。
当然,自身带头践行好群众观。特别是在深入开展 “三同三进”方面,我认为不能搞一阵风,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努力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要求学生要做到一边下基层指导督促工作,一边要抽出时间与群众一起劳动。通过这些措施,切实解决干部沉不下基层,下到基层不知道干什么的问题,使“三同三进”活动长效化、制度化,使干部队伍的党性和作风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四篇: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也是我第一次以组队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经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大,也切身体会到何为“三进三同”。紧密联系农村,我们小组到了陕西省商南县青山村,这是一个离城镇较远的小村镇,但是民风却是很淳朴,我们和村干部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在他们的介绍与带领下到了花园村。这是一个正在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的村庄,我们看到了铁矿厂、大棚基地、一些徽式建筑、养鸡场等等,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它的辉煌的前景,门口还有老人孩子笑的淳朴亲切,谈论着新的生活,这就是新农村呀,在绿茵的环境里夹杂着水泥混合土的现代气息融入淳朴的民风,给人一种阳光普照的感觉。我们还进入农地帮大婶拔草,在烈日下,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一分汗水一份收获。我们还访问了很多农户,了解到大家生活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和老人,不过大家都很热情好客,让人意外的是有不少村民再谈时事政治,对于如何致富,也都有自己的见地,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当代农民眼光的远大和用科学文化发展的决心。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队员几个相互帮助,又相互协调配合,使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同时在活动
过程中我们认识了新同学,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五篇: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2010级聂新位
学号:20100510813
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2011年8月18到24日,照学校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磨炼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于垫江县普顺镇凤林村集中开展了“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我和村里的队长负责凤林村的社民情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调查了解农户家中劳动力数量、主要经济来源、参加养老保险、计生政策等基本情况,此次重点向农民介绍三项制度。所谓的三项制度简单的说就是接待群众,走访群众,交代释疑这三项制度。
二、帮助村支部整理资料,了解党在农村的相关政策。并将这些基
本情况录入电脑,系统形成凤林村民情信息库。同时,我们还收集群众的反映意见,把群众平时想对党和政府说的知心话都收集起来。
三、与其它村干部一起走访群众,了解此次干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粮食减产会不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切实做到知行合一。
四、活动为期一星期,从而了解了党对三农的重视。
五、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朋友的真情实感,他们带给我一下感受:
1、农民朋友对惠农政策真心拥护,新“农合”、新“五保”
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等新政策为他们带来的不少好处;
2、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对农业农村的关注和支持需要一以贯之,不能搞形式主义和“一阵风”。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过程中,看到村民家中破旧的生产生活设施、走着乡间崎岖不平的“马路”,盯着闪烁不定的电视屏幕,我感到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城市相比的确有不小的差距。
3、农民的感情朴实无华、真诚动人。每当农民朋友用自己喂养的鸡、自已做的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我们,还一再劝大家多吃的时候,我认为那种发自他们内心的笑容是最真诚感人的,那是一种劳动收获后的自豪,也是善良好客自然流露的喜悦。
六、由于我家在农村,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在村支部实习的任务后,8月19日,我回家进行一项劳动-收割稻谷,因为父母不在家,而婆婆年纪大了,家里我是主要劳动力,家里的稻谷还等着我收。虽说从小到大都干过很多农活,但真正带着任务,带着体验生活的目的去干活,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挥动镰刀的时候也变得与众不同,毕竟干了很多年的农活,自己割得很快,但天气很热,几乎每天都是40度的高温,而且手背被稻草割了很多小口,割了三天整个人晒成了黑妹,手背都晒黑了一层,仿佛烤焦了一样好难看,不过经过自己和婆婆的辛勤劳动,终于收完了稻谷,于是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虽然被晒黑了,但帮助了家里我感到无比开心,因为我分明就是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农民,于是也算是真正做到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此次活动中,我增长了见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了解了党在农村的一些政策,同时真真切切的明白了知行合一的意义,我成长了,更明白了农民的高尚品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深入骨髓的,因为我就是在上大学的农民,于是这也成为了我的品质,农民在我眼里不是粗鄙的化身,相反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最善良的人。
“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一名机关干部如果没有群众观点,不仅会滋生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还会成为破坏党风、政风和民风的害群之马。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生命线”,警醒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任何事都有它的相反面,有好就有坏。
在工作中,我们也能看到干部脱离群众的一些现象:
一、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私下把群众称
为“刁民”;
二、不愿接触群众,认为我是干部,只管端坐“衙门”,但求相安
无事;三是不善于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关注的问题都是个别问题,对工作没有指导性,因此不必重视;
三、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做的是官样文章,讲的是大话、空
话、套话,甚至是主观主义的假话,对于是否能办成实事毫
不在意。种种脱离群众的倾向,如果不加以扭转,必将使群众对干部失去信心,干群关系失去和谐。
因此,要做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我们也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大学生和农民都”代表了我的现在,只有将以往在学校的荣誉与光环放下,真正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干好农村工作。是实践将我们与农村联系到了一起,我们只有倍加珍惜这些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我的机遇,才不辱从农村走出从山里走出的大学生这个称呼。通过此次“三进三同”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入到农家,把党和政府的希望洒向农村,与农民为友,以农村为乐,以劳动为乐,在广袤的农村这片土地上,我洒下青春的汗水,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