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漫谈
企业文化建设漫谈
《诗经》分风、雅、颂,“风雅”今天被人误读,觉得好像吟风弄月是风雅,其实“风”是“讽”的意思,是有所劝诫、有所规劝。是到各个民间去采集的民歌,让皇帝听一听老百姓对政治有什么意见,所以“风”是“讽”的意思。
“讽”在今天是讽刺,可是那个时候是讽谏,“讽”这个字在古汉语里主要是进谏、劝谏,是给上面提意见,它不是一个正面攻击性的词语。
政治一词与讽有关,就是让统治者能够知道民情?
今天政治这个词语的用法被时代步步缩小了,变成了权术。就像政治概念被误读一样,企业文化也让人们给误读了。
俗话说:“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其实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能加强企业的维护力。制度是刚性的,文化是柔性的,“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企业文化补充了企业制度刚性的弱点,有效地消除了员工对制度控制的抵触性,提升了员工的贯彻执行力,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许多民营企业往往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基业常青,其实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企业没有能力辩证的去梳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西汉及西汉后“独尊儒术”的改良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去个体化,倡导整体主义。这也造成了我们国人到今天个体精神的极度缺乏。这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不敢表达自己意见,或者根本就没有自己意见;不能承担个体责任;不敢创新;惧怕变革。而市场竞争的现实却是,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一成不变的企业,必然被淘汰。而创新往往是少数人所为。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变革,在企业中推行就如此之难的原因了。
西汉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影响,东汉末年的惨状是最好的说明,言路的堵塞导致一个个王朝失去了思维上的活力,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极其繁荣的政治高度、谋略文化的大成功,已在士人心中埋下了厚厚的思考土壤,汉武帝后一直到近代王权的一手遮天,大众的言路给彻底堵塞。一个活力四射的大众文化一直被压抑着,国家昌盛富强一类的重大使命就落在极少极少数的人肩上。
对初创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思维,以老板的思维在主导。企业做到一定的阶段,必须得依靠民智,就是得靠大家的智慧去运行,这是个共识,谁都明白。
但一个有深厚人文基础的巨大国度的治理,仅仅靠愚民政策来维系,难度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想想都头大,从来都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即使有授权后的监督权的并进,好的治理也没有几年。
在民智的应用方面,总是缺乏好的制度跟进,企业文化的推进中此问题同样存在。喊了几千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局面我们很少见到过。
傅聪曾说过,中国是表面文化极其优美但与现实反差巨大的一个国度,怪的离谱。他基础好,有傅家文脉、人生体验垫底,自己在东西方各有三十多年大彻大悟的生活磨历,全球数得上的钢琴大师,他有资格谈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负面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这要考量企业高层的境界。
美国,日本,中国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区别,美国是一个大政府包容的社会,一个人的一生的保障,从医疗到退休,都由政府包办,制度又决定了不会养懒汉。
日本是个以企业为单位的社会,人一生都在一个公司工作,直到退休由企业养老。所以日本人精益求精,要把自己的企业办成百年老店。
对民企来说,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环境是:公司总裁是圆心,所有的员工都是圆周,总裁与员工必须是等距离的。但事实是企业发展的阻力有30%多源于企业自身的内耗。究其原因,总裁身边总有那么几个走得特别近的人,我们称之为圈内人,而没有加入这个圈子里的人就拼命想加入,这就造成了企业的内部政治纷争。
美国是一个包容弱势群体的国家,你是弱势群体,在美国也能受到尊重。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个强势群体的国家,同样企业不论大小,对每个企业而言,弱势群体就是员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去协调此类关系。这是摆在每一个管理者眼前的大问题,特别是80后、85后以及将要迎来90后的员工是靠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的人生观、平等观、追求个性解放的问题对与否我们暂且不论,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此后备军,老干部真正遇到了新问题,许多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部早几年就已开始研究80后的问题了。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公司。员工需要感动和温暖,所以企业文化只专心做一件事,那就是感动每一位员工。
要感动员工,就得动真情,平等、沟通、共赢的局面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石。
看看今天的国内企业文化环境:
大多数企业用权谋聚集员工
少数好的企业用文化凝聚员工
大多数企业管理员工的现在少数好的企业管理员工的未来 大多数企业靠能人
少数好的企业靠制度和文化 大多数企业利用消费者的幼稚
少数好的企业促进消费者的成熟 以上几句是姜汝祥博士的结论,我认为所言极是。
鉴古知今,所有企业的未来今天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
企业文化建设绝非是经营公司权术。
成都武侯祠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敦煌月牙泉山泉辉映亭有幅楹联:
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
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 敦煌雷音寺也有幅楹联:
到这里逐步登高且慢前行照顾当下,在此间万缘放下莫留后悔反观过去
这三幅楹联需要企业高层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去深思。
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特别是主要管理岗位,其成功之举就不再是发展自己,而是发展别人。也就是说,领导者行使领导职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地发现别人、发展别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团队提升的过程。
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环境是提升团队能力的保障。
梁季平
第二篇:班级小组文化建设漫谈
追梦赤子心
——班级小组合作文化建设漫谈
【前言】“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中国好声音,张恒远的一首《追梦赤子心》唱出了我在课改路上的执着追寻。寻梦,撑一支长篙;追梦,捻一缕合作绘在共赢的记忆中。
一、我心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常谈常新。我个人理解它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有三个创新点:
1.新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2.新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充分发挥“导学案”和“大小展示”的指导、呈现和启思作用。
3.新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
二、我班级的小组合作建设。
我个人粗浅地认为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应该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在构建中力求做到未雨绸缪。
(一)班级文化。
1.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班级文化紧扣学校的生命教育、诵读特色、尝试教学、小组合作理念。从学习、育人等角度写出标语和班主任寄语。其实,说句心里话,我这人挺懒的,制作这些,我走到哪里这些就取下带到哪里,当然,我们也可以每年更新。
后面的这张图片的内容现在没有张贴在教室里了,学生已将后墙和侧墙文化内容内化为行为,考虑只剩最后一年了,学生都建议不再张贴。尊重学生,节约出发,我也就没布置这里的文化了。
2.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的由来。(1)班名及含义。
在建班名之初,我提出过一些建议性设想,比如可以考虑众多名人、伟人中选取提炼班级名,可以考虑从动物、植物的精气神中提炼班级名,也可以考虑从公园、景点中提取班级名。有少数学生想到了宜宾的景点,由此催生了学生在宜宾古八景中撷取其中的七个景点做为小组名,但班名的确立委实让学生犯了一阵子的难,最后经过班长组织组长讨论得出班级名“戎之韵”。它代表着:戎城学子齐展合作共赢之韵。
(2)班徽含义:这个班徽是班委及组长一起携手绘画较好的同学设计出来的。学生草拟了一个含义,要求班主任老师帮着完善。最后形成班徽含义:1.标志的圆形轮廓是团结的象征。2.跳动的音符是韵律的标志。3.似苗似书是“戎”、“韵”拼音字母之首,体现苗禾茁壮成长。整个图案寓示着学生合作创新,演绎和谐而有节奏的人生交响曲。
班训:合作创新,拼搏超越。这个班训我们一直沿用着,从未改变。班歌:《坚强》
(二)小组文化。吉县教育局教育中心李中伟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小组建设是基础、是土壤。只有肥沃的土壤方能让优质的种子经科学的管理茁壮成长。
1.组名及含义。在构思班名得时候其实组名也就产生了,学生们选择了一下七个作为组名。
(1)水帘奇观。(2)翠屏晚钟。(3)双江秋涨。(4)天池晚照。(5)曲水流觞。(6)郁姑仙踪。(7)江楼夜月。
例如:“水帘奇观”组名含义:我们的力量正如水一般,形成一个奇观。“天池晚照”组名含义:斜晖脉脉,我们蓄势待发,一冲飞天!
学生确立好组名后,我还告诉学生:其实宜宾的可选景点多了,如笔点丹池、古塔斜阳、观斗远眺、七星拱秀等。这不仅是小组文化的建设需求,还渗透着学生去探寻宜宾的古文化,进一步熏陶学生的“爱家乡”爱宜宾的美好情操。
2.组徽及含义。(幻灯展示各组组徽)
从学生设计的组徽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小组都在班徽的引领下小幅改动,全部都围绕圆形轮廓构思,因为圆形轮廓是团结的象征。
比如第一组水帘奇观
组徽含义是:六人聚水能汇大海。
第五组曲水流觞组徽含义是:池边共学,书读万卷,下笔有神。我至今都还清晰记得那“曲水流觞”四个字是学生勾勒轮廓后感觉不好,然后请我们班数学老师帮着完善的,学生也是从细微处力求完美。
3.组歌。
对音乐与艺术,我向来后知后觉,不会唱歌,所以我只提出了几个要求,(1)歌曲必须是励志类的。(2)适合本组的文化。(3)各小组之间不能重复。这样学生七个小组就产生出来自己的组歌。《如果还有明天》、《我相信》、《同桌的你》、《淋雨一直走》、《追梦赤子心》、《年轻的战场》、《我相信》。
4.组训。我对小组的组训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班训的引领下,各小组围绕合作设计,必须与班训文风一致。
(1)水帘奇观组训:超越梦想,展现自我。(2)翠屏晚钟组训:为明天喝彩,为胜利欢呼。(3)双江秋涨组训:无愧时代,永不言败!(4)天池晚照组训:奋发向上,永不言弃。(5)曲水流觞组训: 勇攀高峰,永无止境。(6)郁姑仙踪组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7)江楼夜月组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其中第六组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由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话演变而来的。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学生们能想到这一句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反思自己: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份惊喜。
5.小组成员及分工。
在每个小组长的组织下,各组产生了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6.组规的确立。
各小组都围绕“服从”“尊重”“合作”“共赢”而确立。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巨大。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品质、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的形成发挥“润物细无声”良好效果,甚至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班级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用心培养,在于坚持创新。我的班级建设旨在抛砖引玉,其他班主任老师做得比我更好。
三、我分享的小组合作感悟。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
1.矫枉才能过正
在今后的学科教学中,要努力使用小组合作。教师讲课时间要努力缩短。(杜郎口中学教师授课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有效保证了学生活动的时间。)评价一堂好课主要看学生参与面,学生的活动人次,确保学生动起来。但课堂上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而且要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必须是在学生成果展示之后讲,要善于点拨、善于升华。
2.手比头高
你现在把手举起来,你会非常清晰地知道:手是比头高的,这说明行动远远大于思想。“动手去做”永远比“停留在想象阶段”要先进得多。只要大家坚持不懈的去实践,遇到问题一起交流,我们的小组合作一定会成功!合作共赢,我们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也找到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好办法。
【结语】在课改的春天里,让我们行走的足迹更加坚实,让我们合作的声音更加清朗,让我们共赢的内涵更加丰富。让我们用赤子心追梦 “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
感谢您的聆听,不当之处,得罪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企业安全文化漫谈
企业安全文化漫谈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文明生产是可靠的重要保障,而安全文化的教育和培养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培训部门,更应该对安全教育文化的引导和传播付出实际努力。所以应该将安全教育思想摆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因为安全出效益,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效益。因而对安全文化教育探讨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安全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安全教育,是一项为提高员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是有计划地向单位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向单位干部、新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通过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促使员工不断认识和掌握单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和伤亡事故觃律,是实现安全、文明,全面提高单位形象素质的一个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所以说加强安全教育是长期的十分重要而又异常艰巨的任务。作为安全教育文化的主要培训、传播单位,肩负的责任意义非常重大,也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
二、安全教育文化包括的内容
1.安全思想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首要是安全思想教育。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努力加强安全意识以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积极性。这需要学好安全文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觃程和制度等。只有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和宣传教育,全面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并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及安全奖罚制度,才能把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生产矿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并制作出标语、宣传栏,悬挂在醒目处,时时刻刻提醒员工“安全第一”的宗旨。
2.安全教育的形式
要不断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着力构建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教育的正常化、制度化、觃范化。安全教育不仅要保证数量,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切忌搞一个模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富有针对性、员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把对员工安全理念的培育、思想行为的引导,直接融合到安全生产过程中,达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一切为安全让路的状态与环境。要发挥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优势,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依靠干部员工共同管理,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体制的强大声势。
3.安全技能教育和训练
要做好安全工作,根本出路在于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与生产工具设施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丰富和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岗位作业的安全可靠性。特别要强调的是安全技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安全技能教育和训练。仅有安全技术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安全可靠的从事操作,所以提高安全技能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主要靠实际动手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这样便能有效地利用安全技术保证安全。各单位科室也可以定期组织,在员工家属的配合下,通过设立安全宣传标语、向家属院内分发安全宣传单、开展安全文化教育专题会、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等方法,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安全教育必须长抓不懈
安全教育要保持经常性,不能断断续续。这种经常性主要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不利思想、观点、看法等所进行的经常性的说服和疏导工作;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取决于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全体员工都由衷地感到搞好安全工作对单位、家庭和个人生命都息息相关,是他们的切身利益之所在,这样,他们才会自觉地积极参与安全管理。要想长久地坚持这项工作,必须经常的、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广播、电视、录像、报刊、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才能使安全思想深人人心,居安思危,才能防微杜渐。各单位也可以在单位例会、阶段总结会上经常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使之深入人心,广泛唤起全体员工强烈的安全意识,群防群治才有坚实的基础。
5.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人们在安全认识问题上的一次飞跃,它已成为我们安全领域的新准则。安全文化反映了个人和群体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人在身心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氛围中工作与生活,使“物”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物尽其用。所以不仅仅是学习宣传安全文化,更有意义的是树立、营造一种安全文化理念氛围。在揭示了安全文化属性后我们的安全管理思路开阔了,眼光更远大了。安全内涵更丰富了,就不仅是发不发生事故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向往与追求,一种信念与道德,一种知识与技能,一种人际关系的和谐及本单位的文明程度和组织效能。之所以强调安全文化的理论就是因为文化一词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而提高全员的安全思想、技术素质又必须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所以安全文化与教育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通过教育才能积累、传播、继承和发展,才能成其为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象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
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传播安全文化理念
1、加强员工安全思想观念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更需要从陈旧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各单位加强理论学习,通过阅读、版面宣传、实践体验等形式来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坚持以员工为核心,把“人本”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利用媒体等现代化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以提升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为安全文化奠定思想基础。
2、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安全文化宣传要掌握方式和方法,要严栺围绕安全管理,思想认识,行为管理,技术培训,影响带动,人物激励等各个方面入手,做到丰富多彩,方法创新。在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中要结合工作实际常抓不懈,按照“统一觃划,分布实施,重点突出,讲求实效”的方法,精心培育,积极探索,创造稳定的安全文化教育新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从理论、思想理念层面理解了安全教育文化,而从根本上实践安全教育,又是一个需要坚持、创新的行动,因为我们的安全教育注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时刻牢记安全、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也是安全文化工作的基础。安全教育的前提是环境创设,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是教育者,安全教育的支持者是员工、社区,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渗透于生活学习中的,这些条件我们都具备,更要深入实施到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是企业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新举措,也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始终把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普及安全教育,整体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也是今后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摘自安全文化网
购物中心人事行政部宣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们的普遍认知。综观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己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是促进企业经营业绩不断增长的最为强大的力量。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未来十年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等发展目标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涵盖了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经营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文化传统、管理制度、企业形象以及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与自豪感等内容。企业文化经过长期的吸收和融合,便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动力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将会产生巨大的支配和决定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增强企业活力的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必然会衍生出企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全新的企业精神,而这种体系一旦形成,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并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奋发进取、风雨同舟的浓厚氛围,从而万众一心,投身于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企业文化的另一重要功能在于改变人们所固有的只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行为意识,从而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潜意识地形成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极大地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企业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兴衰,关心企业利益的实现。事实证明,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发展就越快。
三、对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增强了,必然会关心企业竞争的成败,“当家做主人”的愿望必然由此产生。因此,他们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培育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当作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来抓,就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成效,实现企业的长远、高效、快速和全面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可持续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要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去,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必须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牢固基石。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企业文化同社会其它方面的文化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它自己的生命过程。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和人际活动,扎根于企业,同企业生死攸关。优良的企业文化是需要不断提炼、升华和总结才能够形成的,是一个持续的扬弃过程,即企业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第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重视企业的道德建设。
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主张充分尊重人格,适应人性,并注重对人的智力的开发培育,建立共同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主要是抓人本文化一一人本素质的开发。这里,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以精神素质、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等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精神素质是人的主导素质,起主导性作用,道德的树立和培养是精神素质的核心灵魂。可见,道德建设其实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内容,是它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企业道德是企业的规范文化,它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及其全部活动和工作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从伦理上调整企业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功能、机制、作用是从企业伦理关系的角度发挥出来的。它是法律规范的规章制度等所不能替代的“灵魂法制”。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那样的约束力,但它却具有法律所不具有的积极示范效应、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革、体制的转换,必然会引起利益的调整,道德伦理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下滑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重新定义“德”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从这一层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应是“以德治企”,—就是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口,“育德、树德、倡德、弘德”,以德治人心,以德统人心,以德聚人心,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
化软约束”下的激励和创新机制,并以此为基本依托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更大的价值追求目标,创造更多的收益,求得更快、更长远的发展。
企业文化也是经营者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起美国,人们就会想到通用、、迪斯尼乐园、微软等企业,而它们正是优秀企业家创造的。日本人说:代表日本左右脸的,是丰田和松下,丰田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而松下幸之助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松下品牌,这与丰田英
二、松下幸之助两位卓越企业家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海尔,从巧年前一个亏损小厂发展到今天的无形资产排名国内第三,创造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海尔品牌,原因就在于有张瑞敏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正是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技术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法,才带来了企业的发展。而当他在进行这种组织和创新的时候,在过去常常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的信念、才能、素养,一旦被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接受时,形成了大众的意识,那么企业家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企业家的道德取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道德建设。2008 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后, 温家宝总理对中外媒体表示, 希望中国企业家要有道德, 希望每个企业家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在市场经济种种诱惑面前, 企业家要冷静和自律,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主动承担道德责任。首先,真诚对待员工。只有真诚对待员工, 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一项对1 500 名美国经理的调查表明, 他们通过行为来判断诚实程度、直率程度以及原则性程度, 从而评价上司的可信赖程度。同样的调查表明, 忠诚是上司所有品质中最受员工钦佩的一种。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 如果高层领导拥有很高可信度的一套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 则员工在组织中更能够感到自豪, 更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另外, 企业员工道德是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基础。企业员工从事的工作涉及企业内外生产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 他们的道德风貌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遵纪守法, 敬业奉献, 恪守公德, 努力学习, 勇于创新。企业员工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组织员工学习企业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二是组织员工参加德育实践活动, 三是组织企业文体活动增加员工的了解和友谊, 四是运用正反道德典型进行教育引导。
第二,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创新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以人为本。从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到晋升、职业生涯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从发布招聘信息开始,就要大力宣扬企业的文化精神,让应聘人员了解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更要采取多种方式,把企业文化宣传灌输给每位员工心中;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设计更要体现员工的价值,待遇要让员工有优越感和幸福感;要给员工的发展留有相当的空间,力求得到每位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对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能准确把握,并自觉地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要反复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除了要关心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这些问题之外,还要关心员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比如他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哪里,他的理想是什么等等。这样,员工就会觉得有了心灵的沟通,他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至少在现阶段,激励是满足的重要手段。及时鼓励和奖励都非常有效。事实上,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如果员工感到上级的信任,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主管,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了解员工的家庭和思想状况,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为企业尽职尽责;对企业内部的矛盾和不满,管理者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方式,让员工消气泄愤,满足其宣泄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心平气和地为企业工作。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例,以人为本,是创新理念得以发扬的核心。
以海尔为例,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海尔的体现:
(1)“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理念
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最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和机制。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每个人有相同的竞争机会,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把静态变为动态,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才能。
(2)“三心换一心”
张瑞敏喜欢引用的一句古语是:“上下同欲者胜。”企业领导人必须在琢磨人、关心人上下功夫。海尔讲究“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热心
海尔有一个运转体系,专门帮助职工及时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公司组织 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如有困难,只要填一张 卡或打一个电话,排忧解难小组会随时派人解决。
诚心
10多年来,海尔的中层以上干部实行红、黄牌制度。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 评会上,都要评出绩效最好与最差的干部,最好的挂红牌(表扬),最差的挂黄牌(批评),并具体剖析情况,使受批评的干部清楚错在何处,明确努力方向。在海 尔,考核制度是公开的,人际关系是透明的。
知心
知心体现在建立多种制度,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希望企业做什么。
①每半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员工了解企业,充分发表意见,参与 企业的民主管理、监督。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 方可实施。员工参加领导干部的考评,每次考评干部,工人在评委中所占比例不 少于1/3.②各种形式的恳谈会制度。集团规定各事业部每月举行两次恳谈会,各公司、分厂和车间的恳谈会随时召开。员工与领导,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③‘自桥工程”。利用《海尔人》开辟“心桥工程”栏目,通过该栏目反映不愿 在公开场合说的话。
第三,创新企业文化,实施差异化战略,构建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1.目标上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谋求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找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明确企业文化创新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要确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
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企业目标,制定出各阶段、各层次的细分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2.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文化要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细化”建设,必须冲破思想的禁锢,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创造性思维,实行思路的创新。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寻找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将思路创新的视角放在理念创新上,用鲜明的富有特色的经营理念来指导整个企业活动。
3.管理制度上的创新。“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对企业而言,就是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章和行为准则,可以指引企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人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创新就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很难变成现实。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把他们愿景中的文化转化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它输入企业制度,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有了良好的制度文化,才能逐渐使企业员工
清楚应该追求什么、为何要有这样的追求,以及如何追求。企业文化制度作为一种共同愿景,是发自内心的具有极强的内在冲动与外在感召力。企业的制度文化使员工懂得这种追求与系统的做事原则,是公司获得内在凝聚力和外在适应性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4.形象方面的创新。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综合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造型”,着手于形象创新。突破原来重在视觉形象的狭隘眼界,使企业形象的塑造上升为企业整体和战略设计的新境界。在形象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企业外在形象与内
在价值的一致性,注意把握企业形象的表现形式和震撼力;要展示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本企业中的闪光点,把形象的塑造融于经营实践和营销过程中。在塑造形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设计和实践过程,也要重视社会的客观评价和内部员工的广泛认同;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要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现代企业价值观和员工的精神境界传达到社会中去,使员工产生组织归属感和与企业发展共命运的内在动力。塑造我国现代企业的崭新形象,强化现代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四,要将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结合起来。
当前的许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更注重商品的环保性。因此企业要讲企业文化也渗透进“绿色”的概念,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 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体现的是人文精神, 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 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 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在世界日益倡导“绿色”的社会里,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 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总之, 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一个整体,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 “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 更要有积极和谐的优秀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就要力争建立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科特,赫斯克特.企业文化和经营绩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曹俊芝.企业管理的新视角[J].经济师.2010年第十二期
魏文斌, 高伟江.中国企业管理的道德困境及其对策[ J].道德与文明, 2003(3):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