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四川省人力

时间:2019-05-14 19: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四川省人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四川省人力》。

第一篇: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四川省人力

顺势而为 乘势而进

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一直把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输出就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充分发挥了助农增收和非农就业的现实作用。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产业迅速崛起,省内就业容量快速扩张,全省就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快于省外转移输出,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趋势。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进,调整思路,坚持省外拓源畅流,省内增量扩容,做好新形势下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顺应变化趋势,探索转移就业新思路

我们着眼于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劳动力就业的新要求、新变化,准确研判,科学决策,合理引导,推动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进展。我们紧紧跟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对人力资源保障的现实需求,抓住省内新型产业发展打开省内就业容量的历史机遇,顺应省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的新形势,在省内产业快速崛起和非农就业出现较大人力需求时,顺势调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改变过去重抓劳动力省外输出就业为主的传统路径,在稳定省外市场的同时注重拓展省内就业容量,在发展壮大本地产业中促进就业,在稳定就业规模的同时提升就业效益。实践中,我们不断创新举措,找准突破方向,确保四川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在结构变化中稳步增长,呈现出省内就近转移和省外转移输出并重、产业加速聚集和就业同步倍增的新局面。今年上半年,我省省内转移就业绝对数首次超过省外。到2012年9月底,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66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210万人,同比增长17.7%;省外输出1055万人,同比减少10.06%,省内外转移增速差异继续扩大。

二、依靠产业优势,开辟园区就业主阵地

我们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注重发展产业与开发岗位相结合。我省先后引进联想、戴尔、英特尔、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电子信息业巨头及德国大众、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品牌汽车企业,24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近500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推动了我省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壮大,形成了近360多条产业链和10 大产业群。我们及时跟进就业服务,在工业园区(集中区)建立了就业服务指导站,落实专人直接为园区企业开展用工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市、县、乡镇、村四级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以“模块管理”为依托,以“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就业失业登记制度”、“返乡民工监测制度”为抓手,准确掌握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形成了用工信息传输、人员招聘、社保服务、劳动保障法规监督、提供劳动合同样本“一条龙”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产业培育与就业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发展。2011年全省近180个产业园区吸纳城乡劳动力在850万人左右。仅富士康成都项目2011年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2012年将新增25万人的就业机会。

三、激活全民创业,拓展非农就业新渠道

我们以增强全民创业能力为方向,以壮大创业力量为目标,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活动,积极引导有一定技能、资金、经营本领的省外农民工返乡创业。坚持政府组织推动与创业文化促动并重,完善创业服务与优化创业环境并重,提高创业层次与拓展创业领域并重,提供信贷支持与打造创业平台并重,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回引创业、打工经济与创业经济相结合,重点开展了政策咨询和宣传、创业培训和小贷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在工商、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帮助他们降低创业风险,使一大批外出务工农民从外出“打工者”变为回乡“创业者”。今年上半年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2086个,产值100亿余元。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累计创办企业35万家。截止今年9月底,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2.9万人,带动(吸纳)就业16.1万人。

四、发展居家就业,培育就近就业增长点

全省积极推进居家灵活就业,通过重点培养个人创业,向个人创业带动家庭整体就业方式的转变,从而让更多的农村家庭成员融入到居家创业和就业。郫县安靖镇建立了以蜀绣为主题的“郫县安靖蜀绣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妇前来学习刺绣,培训绣娘4000余人,按“绣娘+绣庄+合作社”的模式,以“一庄一专业”组织绣娘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全县2000余户、15个专业绣庄、社员10400余人就近就业,每位社员每月可获得2000元左右的劳动报酬。隆昌县对当地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连片集中培训,在人口不到5000人的边远小镇渔箭镇,场镇人口仅有300余人,街面上就有100户来料加工户,每家每户都从事缝纫来料加工,形成居家化就业模式。全省进一步拓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开展了“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全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四大业态,发展家政服务公司5000多个,省内家政从业达80万人,积极推进居家灵活就业,五、强化公共服务,优化稳定就业大环境

一是按照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培训服务。我们以全省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同步衔接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紧密连接就业市场的供求结构,准确对接产业人力需求,找准培训重点,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岗培训,切实提高技能培训质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有38.2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二是按照统筹协同思路,抓好维权服务。我省建立了输入地政府主导、输出地政府积极配合、驻外办事处协调联系、民工救助中心实施法律援助的四位一体维权网络,先后在农民工集中地建立了100多个民工救助中心和维权点,及时开辟省内农民工权益诉讼案件、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绿色通道”。三是按照均等普惠原则,抓好社保服务。我们积极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开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大力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丰富服务功能,完善农民工住房租赁管理和租赁服务,建立了50多所农民工廉租房、廉租旅馆和“农民工公寓”解决了近10万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第二篇: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走出乡村路通天——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2008-06-25

本报记者 康艳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措施。永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19.17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4.9%。近年来,永昌县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和农民就业意向,以劳务形式输转的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现状:五年转移富余劳动力2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82亿元

永昌县水源镇杜家寨村4社的朱金芳,被镇上统一组织输送到深圳电子耀莹厂打工,已经有两年,现在她的月工资达1600多元。“听了朱金芳在外打工的事迹,我也想趁着年轻学一门技术,到外面好好闯一闯。”今年春节后不久,在水源镇劳务输转座谈会上,朱金芳的父亲作为出外务工典型代表讲述了女儿务工成功的故事后,很多年轻人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当天,就有14名青年到镇劳务办报名参加了金川集团公司技校培训,36名青年报名准备外出务工。

朱王堡镇头沟村十社王兴全多年在酒钢公司做工,通过个人诚实劳动,得到了务工单位的信任,承包了酒钢公司一处装卸任务,先后带出本村20多名富余劳动力长年在酒钢公司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多元。梅南村七社李刚在辽宁建筑工程承包18年,先后带动其家族5户到辽宁搞建筑。梅北村二社蒋培国于2001年到深圳做厨师,后来举家来到深圳,并把本社蒋培刚等多人带出去务工。

据统计,五年来,永昌县通过政府组织、能人带动等方式共转移像朱金芳、王兴全这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近2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近7亿元。县劳务办有关人员介绍说,从统计情况来看,永昌农村富余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2%,而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达到户均1人,人均劳务收入1556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4568元的34%,劳务输出的人数更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永昌县“十万”农民技能提升实施方案》等方案,提出五年内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规定每年县财政至少安排20万元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乡镇安排相应资金予以配套,几年来县上实际投入培训经费达到100多万元,使所有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都能获得一次由政府“买单”的培训机会。并建立了由农业牵头,教育、劳动等部门组成的培训协调体系,制订了县、乡两级培训计划。基本形成了分级管理,明确责任的城乡一体促进就业培训服务体系。

县委、县政府还在全县10个乡镇,城区10个社区建起了公共职业介绍服务窗口,为就职择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劳动力供需双方铺路搭桥。同时,还注重总结推广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树立和表彰了一批外出务工致富、回乡自主创业、务工能人、劳务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及务工青年返乡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创业经验,教育引导农民,收到其良好效果。

特点: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收入成正比,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去年3月份,我的两个姑娘在乡政府领导的动员下,到江苏常州服装公司务工,各方面都相当不错,技术熟练了以后,每月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同时,我觉得姑娘们眼界也开阔了,也懂事了,今年我决定放心地让她们再出去。”外出务工人员赵丽霞的父亲——红山窑乡红山窑村二社的赵德永这样说。而水源镇宋家沟村七社的康玉蓉,也是在江苏省常熟市一服装厂打工,打工期间不仅学到了技术、挣到了钱,还把本村的9名青年带出去打工就业。

记者从永昌县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到,现在外出务工人员从业工种已逐渐由纯体力型工种向技术型工种扩展,由一味地就业向创业转变,从业方向也逐步由本地向外地转移。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收入成正比。据了解,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以像赵丽霞、康玉蓉这样的青壮年为主,大概占到富余劳动力的85%左右,而这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据调查,现在90%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0%以上的岗位需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技术水平方面,80%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以上水平,81%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据永昌县有关部门调查表明,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收入相关程度非常密切,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51元、3556元、4568元、5676元和6689元。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逐步改变以往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的状况并向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2001年永昌农村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44.27:26.96:18.77,2006年为27.34:45.73:26.93,其中农业5.7万人,工业2.3万人,建筑业1万人,交通服务等2万人,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据测算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非农收入比重达到34%左右。

另外,虽然在永昌就近就地转移的比重仍然比较大,但到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已成富余劳动力的首选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新疆已越来越成为劳务输出的重要阵地,有的跨出国门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及刚果务工、经商。目前,全县已有100多人在境外就业。

难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外出务工者还多为劳力型

永昌县城关镇北海子村九社鲁婷被城关镇政府组织输转到北京务工,她先是在北京西客站从事乘务员工作,后来,凭着年轻人的聪明好学和西北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北京、上海新概念服饰公司站稳了脚跟,被该公司提升为库管经理,工资待遇也大幅度提高,由起初的月薪1600元提高到3000元。去年,她被城关镇政府和县总工会评为“外出务工劳动模范”,并受到了表彰奖励。

但是,像鲁婷这样能走向企业管理岗位的外出务工者毕竟还是少数,据永昌县劳动保障部门介绍,目前,永昌县外出务工农民普遍存在素质较差、文化水平低的状况,许多人无一技之长,在非农领域技能低,择业受限,外出务工者多为劳力型。主要原因是:

受农民素质和择业观念制约,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足,多数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涉足非农产业普遍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相当数量的农民缺乏对自身素质和就业形势的把握,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工种干不了,对收入低、体力型的工种又不愿干。特别是部分城乡结合部的被征地人员,择业要求相对较高,“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现象并存。

培训资源短缺,技能单一,转移的层次上不去。从永昌县近年来劳务输出的情况看,大部分从事的是粗、重、脏、险的工种,总体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自发性、分散性输出多,有组织、大规模转移的少;季节性、临时性务工的多,常年性、稳定性就业的少;从事体力型低收入的多,技能型高收入的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培训滞后,输出人员技能单一,转移的层次上不去。? 稿件来源: 金昌日报

下载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四川省人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四川省人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