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9: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的调查与思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年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各地迅速启动了地方版的信用政策规划编制工作,新一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驶上快车道。为落实好中央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信用沈阳”,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我们深入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外地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借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2009年全面启动“信用沈阳”建设以来,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取得突破,已初步搭建起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框架。

1.组织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12月成立了沈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编制了《沈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目标任务,将信用建设纳入市政府绩效考评体系,提高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效率,增强了部门协调推进工作的能力。先后出台了《沈阳市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沈阳市诚信示范企业优惠政策》、《沈阳市建设市场主体诚信行为激励和惩戒规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沈阳市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部门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信用行为。

2.信息平台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启动了沈阳市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完成全市企业征信系统基本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实现省市对接。“沈阳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已成功运行,“信用沈阳”门户网站已全面开通运行。依托信用信息平台全面开展了信用信息征集工作,截至目前,已有31个部门为信息平台提供数据,累计入库数据总量813万条,共102个指标集,774个指标项,涵盖了60万户企业的基本信息、荣誉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数据,累计向省平台报送数据224.3万条。

3.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全面展开。积极探索政务、商务和社会三大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在政府信用建设方面,开展招商引资承诺失信行为的清理整顿工作,加大了对招商工作中失信行为的查处整治力度,积极清理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提升了政府诚信水平;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制定出台行业信用标准,强化行业企业信用管理,积极开展“万家企业诚信联盟”等一系列诚信创建活动,组织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工作,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水平不断提高;在个人信用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公务员信用评价及失信惩戒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4.信用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信用评估、评级、担保为重点,积极引导信用服务业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备案信用服务中介机构28家,一批国家级信用管理师在我市注册执业。不断扩大信用产品应用领域,市建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出台了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的系列规范性文件,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全面使用信用报告,此外,对企业环境信用进行了等级评价管理。

二、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与上海、深圳、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发展中暴露出的市场主体不活跃、创新动力不足、项目引进不多、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

题,也充分表明我市信用体系不完善,社会诚信程度不高,信用建设还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1.数据平台已经落后。我市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时间较短,信息资源不足,且是通过党政内网实现连通,硬件设施水平不高,运行效率较低,仅能满足信用信息归集和报送功能,“信用沈阳”门户网站的信用信息查询、信用公示、信用服务等功能还不完善。而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纷纷启动基于互联网数据交换的新型平台建设,与此同时,上海还与苏浙皖三省签约,共建共享“长三角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下一步还将继续探索与其他区域和国家部委的合作机制,如果我市不尽快升级数据平台,加快数据归集步伐,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2.信息整合难度较大。还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大量信用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公用事业单位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相互封锁,极大降低了信用信息流动、共享及使用效率。信息共享会打破现有利益格局,一些单位对信用信息整合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非金融类信用信息和金融类信息共享阻力较大。比较而言,上海等城市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归集和使用范围则更广泛,上海市

信用平台系统目前已覆盖2500多万个自然人和130多万个法人,67家单位确认向该平台提供数据,涉及信息事项1248项,可对外提供查询的数据近3亿条,这是全国覆盖信息主体最多、提供数据单位最多的公共征信系统。

3.信用产品应用范围较窄。浙江省去年就已有33个省级部门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评优评先、资金扶持等管理事项中查询信用记录,信用产品在重点工程招投标、司法、中小企业贷款、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2012年上海市信用服务机构已有82家,出具企业信用报告45万份、个人信用报告27万份,防范交易风险3.6万亿元。上海还建立了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个人专属信用账号,水电煤缴纳记录、行车违章记录甚至图书归还记录等都将“储存”其中,促进了个人信用意识和社会诚信程度的大幅提高。我市信用服务业处于明显滞后状态,除了在市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推行信用报告制度外,其他领域还处于探讨阶段,信用产品有待加快开放利用。

4.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我市征信体系建设的法律制度不成体系且层次不高,信用信息征集、评级和披露等一系列法规仍不完善,部门之间信用征集、管理、评价标准不统一,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还没有完

全建立起来,合同违约、偷税漏税、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另外,由于在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方面缺乏上位法支持,信用信息共享方面的法律法规迟迟无法出台。

三、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当前,我市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经济社会活动效率、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扩大对外开放、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根本性作用。必须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加快把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推向新阶段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放在战略位臵、摆上重要日程,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破解信用体系建设难题,加快打造“信用沈阳”,建设东北地区诚信度最高的城市。

1.抓好顶层设计,强化信用建设的宏观指导。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成是一项系统工程,“致广大而尽精微”,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保质保量的基层托底,在部门和地区先行探索的基础上,要从全市的高度做好示范引领。抓紧与中央对接,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要求,制定实

施沈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好信用建设的“方向盘”。要强化各项配套制度建设,首要的是以公民身份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为推进政务、商务和社会信用建设奠定基础。加快征信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快征信细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披露制度、个人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中介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增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2.完善信息平台,夯实信用体系基础。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切入点。要充分借鉴上海、深圳等城市做法,抓紧启动基于互联网数据交换的新型信用平台建设,在形成市级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基础上,逐步推进行业以及区县(市)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各级平台互联互通。要过好资源“共享关”,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强化信用信息征集工作,以企业信用信息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到政府和个人信用,做到各地区各部门内外衔接、上下对称,尽快达到“统一调度、实时交换、数据共享、联合监控”,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加强“信用沈阳”门户网站建设,完善信用信息查询、信用

公示、信用服务等功能。积极推进非金融类与金融类信用信息整合,鼓励金融机构使用非金融信用信息,开展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管部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与银行信贷征信数据库和其他有关数据库的数据交换标准和办法,打破局部利益藩篱,实现共赢发展。

3.应用信用产品,促进信用服务业快速发展。开展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是提高社会诚信程度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探索信用产品应用路径,在政务、商务、社会领域广泛使用信用产品。要以政务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在政府采购、招商引资、重大事项决策、政务公开、行政承诺、政府债务偿还等方面,建立政府诚信水平评价制度及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公务人员诚信档案,将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励及公务员招录重要依据,提升政府公信力,形成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和风向标。积极开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完善企业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合同履约等“红黑榜”发布制度,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评优评先、资金扶持、重点工程招投标等方面,扩大企业信用报告使用范围。同时,在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以及教师、医护人员、律师、导游等重点职

业领域,加大信用记录查询和使用力度。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企业完善信用管理制度,使用信用产品,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加大信用融资扶持力度。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将信用产品应用作为改善公共服务环境、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信用市场发展,培育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开发利用信用资源,推广信用产品,实现信用评价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承担,促进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产业发展,打造我市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4.强化宣传教育,涵养优良诚信文化。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弘扬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诚信成为城市的基本价值取向,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道德保障。开展诚信创建等示范活动,推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用事业单位、企业等树立诚信服务形象,开展诚信承诺,践行诚信公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褒扬诚信典型,鞭挞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努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环境。加强信用教育培训,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层面,深入开展包括学历教

育、在职教育、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等多层次的社会信用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意识。支持在沈院校加强信用学科建设,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5.凝聚工作合力,确保取得扎实成效。打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作用,形成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推进合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配备专业人员,加强工作力量,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制定年度考评方案,强化对地区和部门考评力度,开展对公共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征集考核工作,增强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建信用协会,推动社会组织增强信用管理能力,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信用服务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化解九龙治水、各管一头难题,使政策衔接、信息共享、上下流通等工作更加顺畅,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二篇:中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期待作出国际贡献

致力于建造一个“重信守诺”的诚信社会,打造“无信不立”的信用体系,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鲜亮特色。事实上,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中国也期待为国际及地区信用体系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日前会见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成员时表示,中国支持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平衡的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愿与各国共同努力,推动现有信用评级体系的改进与完善,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与标准。

在克服现行国际评级体系主要缺陷、给市场更多选择方面,中国已经作出了实际努力,与美俄共同出资组建了全球首家“非主权国际评级机构”——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打破了西方三大评级机构行业垄断的局面。6月25日是该集团在香港正式成立一周年之日。

继续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进与完善的意愿,要求中国加速建设好自己的社会信用体系。当然,中国经济3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与传统“诚信”价值观相冲突的现象,民间借贷违约、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问题,更在催促中国加速建设完善信用体系。

张高丽在23日的会见中表示,中国正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共享,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与司法公信。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分析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除了是率先垂范者外,还是信用体系规则的最高守护者和裁判者。因而,政务诚信的建立必须具有优先性。上海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陆小文说,政务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和风向标,亟待将政务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据悉,中国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已上报国务院。分析人士表示,从国家层面进行信用体系建设的设计,有助于打造“国家样板”,又好又快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4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市场交易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信用,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就是要通过强制的方式规范市场交易主体和交易行为,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从而建构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体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丁元竹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由央行牵头建设信用评估机制,而在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商界则依靠数据逐渐建立起一套虚拟社会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建立带来巨大价值和财富,2013年的我国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

燕继荣表示,商业领域信用体系为政务、社会、司法提供了“发现-惩戒”的模式,而这一模式需要制度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前者的成功探索经验可以为后者借鉴。

201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统一对外公布“失信者黑名单”信息,供社会公众查询,同时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有关单位定向通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了中央对信用的重视。2013年中国有500多万人对其个人信用报告进行过查询,体现了个人信用意识的增强。包括江苏、贵州、陕西、江西等省份在内的中国多地纷纷进行了符合地方实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尝试。燕继荣说,中国在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方面正在大踏步前进。只有破解了信用方面的“囚徒困境”,才能为国际信用体系的完善作出更多贡献。

第三篇:加快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作者:王晓为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全国还没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吉林省已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应该按照“联合征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快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交换平台,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开展以促进信用建设为目的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关键词]吉林省 社会信用体系 基本状况 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39-0

1一、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状况

近几年,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打造“信用吉林”为基本目标,开展打基础、建市场、办服务等工作。

(一)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建设

早在2003年,省政府就明确提出“建设四大体系,完善保障措施,确保信息流通,打造信用吉林”的总体目标。几年来,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意见》《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实施,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地方性信用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但部分省市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吉林省也已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法规规章。2008年,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始立项调研,起草了《吉林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送审稿)》,现已列入省法制办2012年立法计划。

(三)行业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拓展与完善

《吉林信用网》发挥信用信息采集、传递,信用行为褒扬、警示、惩戒等作用,开展信用服务,11700余家企业和100万个人信用记录入库,为社会查询和发布信息3.5万余条。工商系统初步建成行业征信体系,有18万户企业、75万个个体工商户信息入库。地税系统把纳税人信用分为A、B、C、D四个等级实施等级评定和监管。金融机构征信系统不断完善,有11.6万户企事业单位、1330万自然人信用信息入库,为改善信贷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以“增强信用意识,打造信用吉林”为主题的信用宣传教育逐步深入

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以及先进地区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建立沟通联络,适时开展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及机关有关人员培训,已有322名企业管理者获得信用管理师资格证书;组织推动同业配合和区域合作,开展“诚信宣传”“守合同、重信用”等活动,每年推荐公示一批诚信企业;2008年由吉林省发起,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开展区域信用建设合作交流,推选诚信示范企业,吉林省修正药业等25家企业被授予“东北四省区百家诚信示范企业”称号。

吉林省信用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二是需要尽快建立全省统一征信平台;三是需要加快地方信用立法工作;四是需要大力开发信用产品和培育信用市场;五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诚信意识。

二、加快推进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协同推进

各级政府要把“打造信用吉林”摆上重要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紧密结合,从法制基础、人才基础、平台设施基础做起,纳入政府重点工作,领导挂帅,高位操作,加强督导,推进落实。要建立强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借鉴全国其他省市做法,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省级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职能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市(州)、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地区工作。全省形成上下对应、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需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全省联合征信平台建设

一是按照“联合征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交换平台,归集各部门、各地区以及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源,通过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消除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壁垒。

二是要解决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立信用信息服务管理中心,负责联合征信平台建设和业务运行。人员编制可以新增新设,也可以从事业单位改革中划转。

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征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

(三)需要加快推进地方征信立法步伐,建立信用配套制度规范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吉林省实际,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尽快出台《吉林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披露管理

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相关部门和机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信用信息标准规范,建立法规规范、行政管理、经济调节、舆论监督和道德约束相结合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四)需要加强信用市场培育,创新信用服务

第四篇: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公方泉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重点围绕企业诚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经贸、工商、税务、质监、金融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久隆集团、泉山区信用担保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委员们一致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个人失信,害及他人;企业失信,经营衰败;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失信,则法制难行,权威不立。当前,我市在信用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市的投资软环境,而且直接阻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坦陈直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从改善徐州投资软环境入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我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宣传逐步开展。全市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了公民诚信教育;税务部门开展了“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的宣传活动;质监部门开展了“诚信建设看窗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金融部门在《徐州日报》刊发了诚信教育专版,举办了诚信有奖征文活动;我市120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倡议我市企业塑造“重约守信”良好形象;宣传、经贸、工商、物价等部门也联合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以塑造我市商贸流通业新形象。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工商部门成立了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围绕企业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等情况开展工作;税务部门成立了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信用情况进行征集、管理;金融、质监、法院、海关等职能部门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了专门的收集与管理。2002年7月,市工商局、经贸委等17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徐州市共建企业信用工程管理体系的意见》的文件,初步建立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定期交流、信息共享制度。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大对“制假售假、以假乱真”等失信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使全市逃废债余额比去年下降了82.7%;工商部门对市场中的失信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为企业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信用服务更加广泛。工商部门坚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确认活动,建立了企业登记查询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用中介服务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了9家信用担保公司,为近100家企业担保贷款200多笔,累计贷款金额2.88亿元,没有出现代偿和追索现象。其中,泉山区私营个体担保公司已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信用担保公司试点单位。

(四)政府诚信形象渐入人心。按照“规范、高效、廉洁、便民”的宗旨,2001年10月市政府挂牌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26个部门涉及365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市级机关各部门积极投身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连续两年主动接受群众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二、制约我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诚信失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某些行业和部门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信用不良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失信现象屡禁不止。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企业、个人,甚至少数政府部门。如2001到2002年全市共查缴偷逃地税税款9339万元;2002年初,全市逃废金融债务企业有1248户,金额高达45亿元,占全省逃废债余额的20%以上,是全省的“重灾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先后两次致函市政府,要求立即纠正贾汪铜牛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典型企业的逃废债行为,逃废债已给我市的投资融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经济欺诈现象也较为严重,2001年至今,工商行政部门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63件,虚假广告909件,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173件,涉案金额达3096万元,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投诉8000多件次。

(二)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料库。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质监、法院等职能部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信用征集、管理办法,尚未达到互联互通、完全共享,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得到企业或个人的全部信用信息,如果开展征信调查,势必重复征信,增加成本。

(三)信用评价标准不一。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价办法,如税务部门将纳税企业分为A、B、C、D四类信用等级;工商部门将企业分为绿牌、蓝牌、黄牌、黑牌四类。金融、质监等部门也有各自的评定办法,缺乏一个协调统一的评价机构和评定办法,往往一个部门认定为守信的企业,用另外一个部门的标准评价,可能是失信企业,容易造成信用等级的评价冲突。

(四)信用管理不够完善。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没有专人收集交易伙伴的资信档案,对信用期限、客户风险缺少系统、科学的研究,政府部门也缺少对信用管理的指导性政策和措施。少数市场中介机构不能正常经营,有的是皮包公司、空壳企业;有些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信用意识不强,履约有随意性;部分中介咨询机构甚至向客户提供虚假信息。

(五)信用产品需求不旺。市工商部门开展征信服务以来,每年到工商局查询企业信用情况的约三千多件,但其中绝大部分为行政、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查询企业的注册登记、经营范围等身份情况,用于市场交易的信用信息查询记录只占很少部分。

当前诚信缺失的现象,表面上看是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其背后却有深厚的文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公民诚信道德教育的弱化,市民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守信意识不强,内部缺少信用管理,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且执法不力;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过低;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混乱等等,从而导致道德行为失范,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了我市的诚信形象。

三、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上海为代表的先进地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已率先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我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市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的战略目标,必须高度重视“诚信徐州”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

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是加快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实现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目标的有效措施和可靠保障。要结合全市的主题教育,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开展“诚信徐州”系列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我市今年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中心工作。要将诚信宣传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把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诚信宣传活动加以整合,使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部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可以选定每年的9月为诚信宣传月,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徐州诚信日”,各单位、部门集中声势,集中力量,全面、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增强人们的信用理念,说话守信、做人诚实、做事诚信,争做“诚信徐州人”。要重点加强对经济主体开展“诚信兴业”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树立、实践诚信理念,使“不做假帐”、“不制假售假”、“不偷逃税款”、“不逃废债务”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广大新闻媒体要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道德资源,深入、持久地在全体公民和企业中进行道德思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大力宣传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各级党政组织都要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并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建立起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电子政务信息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的同业自律信用系统;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最终形成以政府、行业、中介机构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专业评估和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

1、建立综合协调机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部门,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才能构建全市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议成立“徐州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或有关副市长任组长,经贸、工商、税务、银行、质监、司法等部门组成理事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部分市政府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各职能部门间信用监管、服务的协调事宜,制定信用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接受社会公众对相关部门、单位的投诉等。

2、加强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市工商局和市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徐州市信用信息管理中心。由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具体运作,依托市政府网站或彭城视窗网,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运作灵活的“徐州诚信网”,将工商、税务、质监、银行等部门各自的信用管理数据库与“徐州诚信网”相连,使工商部门采集的企业登记注册、重合同守信用情况,银行采集的贷款偿还、风险记录、抵押或担保情况,质监部门采集的质量检验、行政处罚记录等职能部门采集的信用信息定期向“徐州诚信网”报送,并对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使“徐州诚信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市信息数据和信息权威机构。为保证信用信息的完整性,信用管理中心还应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储存,搭建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检索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3、建立信用评估系统。信用资信评估系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市目前缺少权威性的信用资信评估机构,要用行政手段推动信用评估系统的创建和发展,采用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的方式成立徐州市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信用管理中心要负责全市信用评估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将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加以整合,统一评估的标准和方法,按照统一的格式汇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资料。使评估运行实行统一指标体系、统一评估程度、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向社会公告评估结果,确保社会信用评估的完整性和评估结果的权威性。

4、开展信用查询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各信用信息提供部门都要按照信用管理中心的要求,加快部门信息联网的步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对信用信息可区别不同情况,提供无偿或有偿查询服务,可将信用信息分为两类:一类为免费信息,如企业注册登记、经营范围、职工人数等身份情况以及社会公共信息记录等,社会公众可直接通过“徐州诚信网”免费查询;另一类为有偿信息,如企业及个人的商业信用记录、质量检验情况、工商行为纪录、涉及民事、行政、刑事重大诉讼行为等特别信用记录,此类信息由查询单位或个人向信用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实行有偿提供。

(三)激励约束并举,建立健全“诚信”监督体系

一是要启用守信激励机制。对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客户,金融部门可增加授信额度、提供信用贷款、开通绿色通道;工商系统可免于日常检查,年检免审;信用担保机构对诚信客户要积极提供信用担保,减少实物担保,降低担保费率;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可定期表彰诚实守信的企业,形成制度,并通过新闻媒体广为宣传。

二是要建立失信警示及惩罚约束机制。凡被工商部门列为黄牌、黑牌的企业,被市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确定需要曝光的逃废债企业,被税务部门列为D级的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都要列入“黑名单”,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列入警示系统,加以警示,并通过“徐州诚信网”适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对纳入警示系统并予以警示的失信企业,行政执法机关要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信用欠佳者不得担任企业的领导,违信经营者在一定年限之内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建立被吊销执照企业的“死亡档案”,防止这些企业再次在社会上搞信用欺诈。

三是要培育和规范市场中介机构。工商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房产中介、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培育、规范和监管工作,重视解决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自身的信用问题,严肃查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资信证明、虚假评估、虚假鉴证等不法行为,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商会的自律作用,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四是要进一步整顿信用秩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核心是整治信用秩序。对影响恶劣的制假售假、信用欺诈等违法违规的失信行为,行政、司法机关要主动介入,密切配合,重拳出击,重点治理。协调金融、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关系,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严厉打击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现象;行政、司法机关要协助金融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尽力解决不良贷款,共同创建徐州金融安全区,创造良好的信用投资环境。

(四)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重要作用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柱和主体信用,在信用信息资料中,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资料是最重要的信用信息之一。我市人民银行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企业信贷咨询系统和规范的企业资信评估系统,并实现了全国联网查询,目前还缺乏个人信用信息。在社会信用建设方面,我市人民银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应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继续加强与市各职能部门的配合,进一步完善信贷信息的收集、储存、咨询系统。在此基础上,加快企业信用系统建设,扩容组建个人信用服务中心,搭建统一、规范的个人信贷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评定个人的信贷信用价值。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监督、指导作用,协调各商业银行密切配合,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为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

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要结合我市正在进行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进一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促进政府部门加快转变职能,提高政府信用程度。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进一步清理整顿政府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规范政府文件;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收费、罚款、摊派。二是政务公开。全面实行政府部门公共信息向社会公众开放,实行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通过决策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电子政务网等途径,不断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三是廉洁高效。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取信于民;要清正廉明,高效务实,方便百姓,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着力解决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现象。四是强化行政责任。加大权力监督、司法监督及民主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信违约行为的查处工作,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

(六)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完善“诚信徐州”的法制保障体系

法制和诚信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因此,要尽快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企业征信、个人征信的统一标准和方法;规定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范围以及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处理;社会信用信息资料的分析、整理、披露和使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承担;提供信用失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征信机构由哪一政府部门监管及如何监管等。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信用立法的经验,充分利用我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建议市人大法工委或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尽快起草《徐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定信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市场准入、信用征集、信用记录与移交、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初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框架,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诚信徐州”的法制保障体系。

《[推荐]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公方泉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重点围绕企业诚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经贸、工商、税务、质监、金融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久隆集团、泉山区信用担保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委员们一致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个人失信,害及他人;企业失信,经营衰败;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失信,则法制难行,权威不立。当前,我市在信用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市的投资软环境,而且直接阻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坦陈直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从改善徐州投资软环境入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我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宣传逐步开展。全市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了公民诚信教育;税务部门开展了“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的宣传活动;质监部门开展了“诚信建设看窗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金融部门在《徐州日报》刊发了诚信教育专版,举办了诚信有奖征文活动;我市120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倡议我市企业塑造“重约守信”良好形象;宣传、经贸、工商、物价等部门也联合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以塑造我市商贸流通业新形象。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工商部门成立了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围绕企业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等情况开展工作;税务部门成立了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信用情况进行征集、管理;金融、质监、法院、海关等职能部门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了专门的收集与管理。2002年7月,市工商局、经贸委等17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徐州市共建企业信用工程管理体系的意见》的文件,初步建立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定期交流、信息共享制度。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大对“制假售假、以假乱真”等失信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使全市逃废债余额比去年下降了82.7%;工商部门对市场中的失信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为企业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信用服务更加广泛。工商部门坚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确认活动,建立了企业登记查询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用中介服务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了9家信用担保公司,为近100家企业担保贷款200多笔,累计贷款金额2.88亿元,没有出现代偿和追索现象。其中,泉山区私营个体担保公司已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信用担保公司试点单位。

(四)政府诚信形象渐入人心。按照“规范、高效、廉洁、便民”的宗旨,2001年10月市政府挂牌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26个部门涉及365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市级机关各部门积极投身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连续两年主动接受群众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二、制约我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诚信失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某些行业和部门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信用不良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失信现象屡禁不止。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企业、个人,甚至少数政府部门。如2001到2002年全市共查缴偷逃地税税款9339万元;2002年初,全市逃废金融债务企业有1248户,金额高达45亿元,占全省逃废债余额的20%以上,是全省的“重灾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先后两次致函市政府,要求立即纠正贾汪铜牛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典型企业的逃废债行为,逃废债已给我市的投资融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经济欺诈现象也较为严重,2001年至今,工商行政部门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63件,虚假广告909件,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173件,涉案金额达3096万元,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投诉8000多件次。

(二)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料库。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质监、法院等职能部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信用征集、管理办法,尚未达到互联互通、完全共享,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得到企业或个人的全部信用信息,如果开展征信调查,势必重复征信,增加成本。

(三)信用评价标准不一。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价办法,如税务部门将纳税企业分为A、B、C、D四类信用等级;工商部门将企业分为绿牌、蓝牌、黄牌、黑牌四类。金融、质监等

学习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信用立法的经验,充分利用我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建议市人大法工委或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尽快起草《徐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定信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市场准入、信用征集、信用记录与移交、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初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框架,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诚信徐州”的法制保障体系。

《[推荐]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第4页)》

下载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站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搞好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本文作者从......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京山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为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共五篇)

    [推荐]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xx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

    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 第一讲社会信用体系概述 一、诚信及其作用 1、什么是诚信诚信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