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课后反思:
本文学习中理清思路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能自己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互相讲道理,是一大进步。本文的写作方法详细进行了讲述,学生能举例说明,模仿课文的写法口述如何用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对今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2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神威:神奇的威力。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 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 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B. 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 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 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 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C. 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3)题: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 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结合
盾的自卫+矛的进攻 坦克
“铁屋子”+枪口、炮口+轮子、履带→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
六、板书设计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注:“矛、盾、集”以红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难点:让学生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1、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大家请看屏幕: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句话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愿意收下它?读读看。要想真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懂老师的心,咱们还要把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好好读一读。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指导书写矛和盾。)
二、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读书的声音好吗?如果遇到生字、生词怎么办?(指名回答识读生字词的方法。)大家开始吧。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词?
幻灯出示
集 合 难以招架 固然 乌龟 坦 克 自卫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长 处 胜利者
3、谁来读?(师可以根据学生识读情况鼓励、正音,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听听别人怎么读?再试试看!等。)
三、悟
1、接下来,咱们换一种读书方法,默读课文。如果大家能够潜心地默读,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其中。)
2、读完课文后,谁尝试根据屏幕上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激励:很会读书!善于在别人总结的基础上概括!这就是合二为一。等等。)
四、品
1、会学习的孩子善于发现!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
幻灯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读读看。为什么这样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个“!”表示对盾的不满、埋怨。第二个“!”欣喜、高兴。)
3、请大家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五、拓
1、课文学习到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礼物: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谁能理解老师的用心,谁就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谁就会收下这份不一般的礼物!(师板书:合二为
一、取长补短。)
3、能否用上“取长补短”造句?试试看!
六、结
这句话不好理解;这句话却很受用,这句话很贵重,它给人以启发。我想你们已经收下这个珍贵的礼物了。大家齐读该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你的朋友,送给需要的人,好吗?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 取长补短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导课:
1、谈话:“矛”的长处?“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
2、出示坦克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二、探究发明过程
1、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同步出示课件:发现之旅)
2、用心读课文1~4节,感悟课文。
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一些简短的词句来体现发明家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提示:从思考到发明的整个过程)(准备出示课件)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 对了-”
3、考眼力,大家能不能很快地从1-4小节中找出几个带 “然”的词语。我们比比看,哪个队比较快。”
忽然 固然 当然(出示在黑板上)分析三个词语(参考课文记录),4、“同学们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来把我们聪明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讲一下呢?”
5、“我们的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这三个词语很清楚地把发明家思考发明的过程表达了出来,我们的发明家啊就比较辛苦了,他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他会在什么时候想呢?(他可能会白天想,晚上想,吃饭做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6、有感情读文
7、引导相机板书。板书:矛----------进攻-------枪扣或炮口(集长处于一身)(胜利者)
集合----坦克 盾-----------防守------铁屋子(会动)8、出示发明坦克过程的课件
“同学们,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
三、体会坦克的威力无比
1、大家读读课文第5节,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用你的声音表现你的感受。你都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3、指导有感情地读文。
联系第5节课文说说“大显神威”(联系坦克来说)?找找“大显神威”的情景。”(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能读出的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4“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5、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1、“接下来,我们同学要当一回〈发现家〉,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个格式同步出现在课件中)可以适当引导,并出示课件中的有关图片,生活中的例子
2、布置作业、总结。
总结: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课前准备:
1、教师:生词卡片、矛和盾的图片、坦克的图片。
2、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指一名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课前有布置)
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 进攻 盾 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指导写“集”。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能句子,多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3、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①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指导并范写“炮”和“攻”。
3、其它生字由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问题: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生自己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二)、同桌互相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左抵右挡”。
②“如雨点般”说明什么?对比朗读,哪个句子好,好在哪儿?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对方的矛向他刺来。
(引导学生想象:下大雨时,你打着一把小伞,遮住左边右边湿,遮住右边左边湿,这是因为-----?学生回答:伞太小啦!)
③师: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第二个“!”是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两个“!”,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第一句要带着感情来读,第二句要读出发明家的喜悦之情。
2、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师:盾大得像个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固然”是什么意思?后面加上一个表示转折的词“却”,即肯定了前面的,但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
3、第四自然段:
师: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①出示坦克图片,让学生指出哪是铁屋子,哪是枪口或炮口,哪是轮子,哪是履带?
②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提示,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小黑板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可是,对了,)
4、第五自然段: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
①出示词语:合二为一。齐读。“一”指什么,“二”指什么?“合”又指什么?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②指导朗读。读好“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③合二为一的坦克为什么会这么厉害?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5、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②句子中的“谁”指的是谁?换成它所指的那个事物来说说这个句子。
③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胜利者?(比如铅笔加橡皮就成了带橡皮的铅笔、轮子加椅子就成了轮椅……)
④你想成为一个“胜利者”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呢?
三、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写在笔记上,并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四、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第二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最新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能力目标:1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2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情感目标: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讲<自相矛盾>的故事> 一.教师谈话:当我们在笑话那个卖矛和盾的人时,更有一个聪明人却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 二.: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认识几个大字.(课件出示:矛,盾的金文)你猜猜这生师生:::它两一你们个是的个是
是矛怎形
状,么很
什一猜像
个出矛
么是来和
盾盾
字
.的.师: 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子.我们来看看矛,盾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矛,盾的金文,小篆.)师解释矛,盾两字的变化过程.师:看它的样子能猜出来的字叫象形字,象形也是一种造字方法.象形字是祖传的,文字也有进口的,如:坦克.那么矛,盾,坦克之间有何联系呢 让我们先自由小声朗读课文《矛和盾的集合》.1要求读通课文,划下你认为好的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学生自
由
朗
读
课
文
.边
读
边
画)2读一读你划的词语,其他同学听听哪些词语和你划的相同 看看哪生些:词读
语自的己
人划
气的最词
旺语
..3师:你要是也划下了这些词语,就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生
开
火
车
读
三.探究课文,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1师:在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词造句,介绍矛,盾或坦克.先自己读课文想一想.(生:边读边思考.)生:坦
克
是
个
庞
然
大
物
.生: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2师:文中有个句子把四个词都用进去了,找出句子,读一读有这个句子的生师::在谁
文找段
中到
找了
出
这落句
个子
读句
..子
生: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男生读前半生师生:齐读.3师:(板
书
:
合二
为
一):句,女:再
一生
读
后读起
读半
句
...生师生::一代一:表代
着
什表
齐么的,二是
读包坦括
什克
.么
.生:二包括的是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师生师:合:再:就
是
课
读
读
齐题
中这
个
句读的集
合子
...4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是怎样结合的呢 请你读读1-4段,划下矛进攻生师师::谁利:划来害边
好说
说,盾读的矛
自边同进
攻卫划学的读利
害的句
一的句
子子读句
...子
生: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有更利
害的矛
吗
(指
导
朗
读)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从哪
些
词
可
以
看
出
矛的利
害
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师: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吗(重音读出这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生练读.5:这个时候,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 生:他觉得盾太小了,如果大得像个铁屋就好了.师:文中
得
句
子
是
怎
样
写的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师生师生师:你:不::把感叹
号用:为
什
么
到一
齐方框
框起
读
这
样
我起
读来再
读读啦读
!....读
生:第一个感叹号要读出一种遗憾,说明盾太小了,第二个感叹号比较高兴.因为盾很大就不会被敌人戳到了.师生:带着:
这
样齐的理
解读
再
读
..6师:这样的盾很安全,安全之余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样说的生:
齐
读
第三
段
.师:发明家又有自己的办法了,自己读读第四段.生:
自
由
读
.7师: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你们来介绍一下坦克的发明过程.(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了
可
法是,——————————
: 对,——————————)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是坦克了.师:一号坦克造起来了,有二号坦克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吗
8(课件出示:比赛.想法,发明几个词)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了.对了,给铁屋子安上枪口,装上轮子,安
上
履
带,就
发
明
了
坦
克
.师:两辆坦克已经造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坦克.(课件出示坦克图)师简单介五.感悟坦克的威力
1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坦克是怎样大
显
神
威的?
绍
.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2.师:为
什
么
要
用
这
个
例
子
生:是为了说明坦克在战场上十分利害,十分有威力,能打胜仗..(相机解释大
显
神
威)3师:矛和盾在一起变成大显神威的坦克,为什么没有自相矛盾呢
生:因为坦克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师生:矛的优点是进攻,盾的优点是自卫.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一起读最后一段.生:齐读.4,师;你认为这真是一个----------的集合!(生自由填,真好,真棒,真妙,妙极了)六.拓展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1师: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先来做做这里的趣味数学题.(课件出师生生`;::橡电轮皮视
++子
铅电+
示笔话椅
==子橡可
=皮视
铅电轮)笔 话 椅
生:镜片+镜框=眼镜
生:电动自行车,蛋卷冰淇淋,水笔等等.七,那个能利用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的发明家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假如他就站在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写一写,说一说)生(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人.会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无穷的人.我也要学习你这种善于集合别人的长处,强强联手的智慧,去发明有用的东西.做生活的有心人,取长补短等)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
-----------
坦克(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 集于一
身,谁
就
会
是
胜
利
者)
第三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集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重点、难点:
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准备:
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题)矛和盾是作用相反的东西,可为什么我们的课题是矛和盾的集合呢?
二、学习生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
请学生起来读词语(每小组一个,根据情况加分)
2、请学生读生字(一小组),并说一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看矛和盾的图片,引入文章。请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矛和盾是作用相反的东西,可为什么我们的课题是矛和盾的集合呢?矛和盾的集合是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坦克是怎么发明的?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它的过程?
2、课件出示发明的各段落,并请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
3、领学生再次回顾坦克发明的过程,学生复述,教师出示发明框架图。
4、出示坦克图片。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坦克威力的段落并朗读。
5、课件出示段落,请学生起来有感情朗读。并请学生说一说,“大显神威”、“庞然大物”、“乱作一团”的意思。
6、总结全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集合生活,理解道理
1、坦克是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你还知道什么是把别人的长处集合起来的?
2、课件出示图片,并提示学生除了物品外,我们也要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那样我们就是胜利者。
3、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品,我们可以给它改变一下,把想法写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第四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第一小学
闫乾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题
同学们,大家好!《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人物,据说他有72变,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当中,很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人们的想象和事物的集合。比如:电瓶装在自行车上,就变成了方便,快捷无污染的电动车。轮子装在椅子上就变成了轮椅。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优点与另一事物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叫集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集合《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2.解题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并进行说明。
二、反馈问题生成单
三、出示中心议题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学习启示:选
选本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画
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
谈
谈一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读
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四、反馈交流
过渡:发明家怎样发明坦克的呢?
馈点一: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1、带问题自读课文1——4自然段。
2、朗读、感受比赛
(1)、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起因?(比赛)(2)、画出发明家与朋友比赛的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3)、朗读,谈读后感受(紧张、激烈……)
(4)、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理解“雨点般、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5)、把握上述字词,指导朗读。
过渡:“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理解“关头”,发明家有什么想法?
3、读悟议“想法”
(1)、出示“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的想法。(2)、“盾太小了”———“铁屋子” 读,发明家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的?
发现“盾太小了”,读出感叹语气;解决办法:铁屋子,“如果……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读出高兴语气。
(3)、安全但不能进攻——-“枪口或炮口”
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盾的作用,但仅仅这样行吗?发明家又发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
学生读文、思考、交流,填表:发现问题“安全但不能进攻”,解决问题“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适时交流引号、破折号的作用。(4)、“还要会跑”------“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怎样解决的?(生交流解决)
4、交流“发明”,观看坦克图
小结:发明家把矛的进攻与盾的防守合在了一起,发明了坦克,再读1-4自然段。
出示坦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过渡:坦克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它在战场上?-----(生:大显神威)
馈点二: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出示片段:“1916年……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2、朗读,谈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朗读指导。
4、观看坦克作战视频。口语训练: 过渡:坦克神奇吧?了不起吧?但更了不起的是?(发明家)如果发明家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达观点)馈点三:“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过渡:坦克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发明家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获得了成功。是的……
1、出示“是的,谁……胜利者。”
2、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谈理解:
(1)、坦克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2)、发明家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获得了成功。
3、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拓展: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1)、举事物例子:轮子+椅子=轮椅……(出示图,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2)、人物例子:学习别人的优点(集合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4、齐读“是的,谁……胜利者。”
五、布置作业:摘录这一课的好词好句。
六、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第五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课后反思:
本文学习中理清思路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能自己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互相讲道理,是一大进步。本文的写作方法详细进行了讲述,学生能举例说明,模仿课文的写法口述如何用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对今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2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神威:神奇的威力。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 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 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B. 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 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 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 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C. 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题: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 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结合
盾的自卫+矛的进攻 坦克
“铁屋子”+枪口、炮口+轮子、履带→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
六、板书设计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注:“矛、盾、集”以红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难点:让学生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1、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大家请看屏幕: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句话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愿意收下它?读读看。要想真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懂老师的心,咱们还要把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好好读一读。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指导书写矛和盾。)
二、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读书的声音好吗?如果遇到生字、生词怎么办?(指名回答识读生字词的方法。)大家开始吧。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词?
幻灯出示
集合难以招架固然乌龟坦克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长处胜利者
3、谁来读?(师可以根据学生识读情况鼓励、正音,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听听别人怎么读?再试试看!等。)
三、悟
1、接下来,咱们换一种读书方法,默读课文。如果大家能够潜心地默读,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其中。)
2、读完课文后,谁尝试根据屏幕上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激励:很会读书!善于在别人总结的基础上概括!这就是合二为一。等等。)
四、品
1、会学习的孩子善于发现!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
幻灯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读读看。为什么这样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个“!”表示对盾的不满、埋怨。第二个“!”欣喜、高兴。)
3、请大家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五、拓
1、课文学习到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礼物: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谁能理解老师的用心,谁就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谁就会收下这份不一般的礼物!(师板书:合二为
一、取长补短。)
3、能否用上“取长补短”造句?试试看!
六、结
这句话不好理解;这句话却很受用,这句话很贵重,它给人以启发。我想你们已经收下这个珍贵的礼物了。大家齐读该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你的朋友,送给需要的人,好吗?
板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取长补短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导课:
1、谈话:“矛”的长处?“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
2、出示坦克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二、探究发明过程
1、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同步出示课件:发现之旅)
2、用心读课文1~4节,感悟课文。
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一些简短的词句来体现发明家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提示:从思考到发明的整个过程)(准备出示课件)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
3、考眼力,大家能不能很快地从1-4小节中找出几个带“然”的词语。我们比比看,哪个队比较快。”
忽然固然当然(出示在黑板上)分析三个词语(参考课文记录),4、“同学们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来把我们聪明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讲一下呢?”
5、“我们的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这三个词语很清楚地把发明家思考发明的过程表达了出来,我们的发明家啊就比较辛苦了,他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他会在什么时候想呢?(他可能会白天想,晚上想,吃饭做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6、有感情读文
7、引导相机板书。板书:矛----------进攻-------枪扣或炮口(集长处于一身)(胜利者)
集合----坦克
盾-----------防守------铁屋子(会动)8、出示发明坦克过程的课件
“同学们,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
三、体会坦克的威力无比
1、大家读读课文第5节,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用你的声音表现你的感受。你都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3、指导有感情地读文。
联系第5节课文说说“大显神威”(联系坦克来说)?找找“大显神威”的情景。”(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能读出的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4“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5、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1、“接下来,我们同学要当一回〈发现家〉,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个格式同步出现在课件中)可以适当引导,并出示课件中的有关图片,生活中的例子 2、布置作业、总结。
总结: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课前准备:
1、教师:生词卡片、矛和盾的图片、坦克的图片。
2、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指一名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课前有布置)
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 进攻 盾 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指导写“集”。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能句子,多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3、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①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指导并范写“炮”和“攻”。
3、其它生字由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问题: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生自己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二)、同桌互相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左抵右挡”。
②“如雨点般”说明什么?对比朗读,哪个句子好,好在哪儿?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对方的矛向他刺来。
(引导学生想象:下大雨时,你打着一把小伞,遮住左边右边湿,遮住右边左边湿,这是因为-----?学生回答:伞太小啦!)
③师: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第二个“!”是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两个“!”,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第一句要带着感情来读,第二句要读出发明家的喜悦之情。
2、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师:盾大得像个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固然”是什么意思?后面加上一个表示转折的词“却”,即肯定了前面的,但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
3、第四自然段:
师: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①出示坦克图片,让学生指出哪是铁屋子,哪是枪口或炮口,哪是轮子,哪是履带?
②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提示,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小黑板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可是,对了,)
4、第五自然段: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
①出示词语:合二为一。齐读。“一”指什么,“二”指什么?“合”又指什么?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②指导朗读。读好“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③合二为一的坦克为什么会这么厉害?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5、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②句子中的“谁”指的是谁?换成它所指的那个事物来说说这个句子。
③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胜利者?(比如铅笔加橡皮就成了带橡皮的铅笔、轮子加椅子就成了轮椅„„)
④你想成为一个“胜利者”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呢?
三、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写在笔记上,并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四、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