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企业凝聚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企业凝聚力
[摘要]随着供水企业改制的深入,“水市场”呈现多元化的竞争局面,矛盾增加,造成员工队伍思想不稳定。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证安全供水、优质服务,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
[作者简历]朱雪茹,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00
[中图分类号] F2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7-0084-0002
城市供水作为市政公益性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千家万户和社会的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城市供水企业进行改革和改制,矛盾增加,造成了员工队伍思想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加。因此,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证安全供水、优质服务,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一、正确判断新形势下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前提
根据增城市委市政府加快供水企业建设的战略决策,当前,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进行了改制,从国有企业改制成中外合资股份企业,从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单位,转制为政府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实体。
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改制后职工的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4种:(1)职工对自身的地位认同感产生疑问。部分职工认为改制就是改掉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他们认为由过去国有企业的“主人翁”变成现在股份制企业的“主人空”,失去了往日的优越感。尤其那些在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职工,为企业作出了不少的贡献,感到自己所作的贡献未被认同,因此思想方面波动较大。(2)担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部分职工习惯于吃企业“大锅饭”, 喜欢维持现状,少干活,甚至不干活,照样拿工资。他们担忧企业改制后,随着形势的发展,由原来按平均分配改成按绩效分配的形式,从而拉开了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打破了原来职工收入相对平均的状态,导致部分职工不平衡的心理加剧。(3)担心再就业困难。虽然《职工安置方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根本利益,但部分职工,尤其工作技能差、年纪稍大的职工仍然担心失业,担心再就业困难,他们心中没有安全感,导致彷徨失措。(4)存在观望等待的状态。支持改制的职工,他们清楚意识到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内心深处渴望国有企业能改制,注入新鲜活力,认为只有改制才有发展。但改制毕竟触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担心企业改制会不会也像前些年某些国有企业改革那样,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甚至企业倒闭,最终职工只能下岗分流。因此,这部分职工存在观望状态。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对策
(一)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统一思想认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增城自来水公司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董事会,原领导班子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加盟的两个民营企业领导较重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济效益,对党、政、工、团等组织的建设不太注重。这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与国有企业原先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现有的领导班子必须团结起来,共同认识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关系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在班子建设方面主要围绕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主要抓好三个方面:(1)抓好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公司党委每月召开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采用集中讨论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发展供水企业的战略决策,全力服务好大局。(2)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升领导干部的“六种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一体化”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创建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的攻坚能力、廉洁自律能力。(3)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重点建立领导接待日、员工座谈会等快速沟通渠道,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感情上贴近员工,从工作上深入员工,从生活上关心员工。
(二)开展宣传教育,转变员工观念
面对改制后公司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当前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及时对职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召开职代会、上党课、开展岗位培训、与职工面对面交谈等形式,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观念,引导职工从“我是企业人,企业得养我”的旧思想中走出来,树立“我是社会人”的全新理念,引导职工破除旧的思维定式,消除职工的不平衡心理,使职工逐步树立竞争的观念、市场的观念和效益的观念。鼓励并支持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目标一致、上下一心的氛围,为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竞争力
改制后职工的危机意识增强,尤其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工作技能不强的职工,他们比以前更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职业前景规划。因此,公司应及时加强职工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定期举办岗位培训班,对各工种的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由本公司的工程师或请进技术人员上课,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评比、有档案的办法,促使员工们在一次次的培训中,不断提高岗位操作能力,从而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要求和供水服务要求,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能力。这样不但增强职工的自信心,维护企业改制的稳定局面,而且规范岗位操作,促进供水生产安全和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公司的整个改制过程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改制期间多次召开职代会,并由职代会审议《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充分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对改制的民主监督做法普遍是满意的,但改制后公司将要对各部门及人际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实际是权力、利益的再分配,在职工中实行竞争上岗、岗位责任考核等制度改革,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如果稍有偏差,职工很容易产生怨愤,甚至对立情绪。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强化职工代表参与和民主监督,提高企业政策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细致的调查研究,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走群众路线,实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企业改制政策真正成为职工的自觉要求。要坚持择优录用、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原则,切实杜绝搞人际关系、徇私情、走后门,更不可用抓阄来定一个人命运。只有切实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企业改制后的健康发展,职工才能口服心服,企业才有凝聚力,企业改制后才有活力。
(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实行“一岗双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服从并服务于公司的发展需要,才能充分体现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公司改制后实行总经理责任制的经营模式,要在发挥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先进工作者等骨干力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行政、技术人员力量,改变以往政工干部单一抓政工、生产干部单一抓生产的格局,建立“一岗双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运行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改制改革工作有机结合,紧密围绕供水企业的安全、生产、服务、用户发展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结合职工岗位实际操作和需求,将科学发展、市场竞争、成本效益等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作为思想教育重点内容。确保所有管理人员既负责行政、生产的管理工作,又积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日常工作流程和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的范畴。
(六)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其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种企业精神,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发展企业文化为载体,使原本单一说教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在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中充分开展起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职工更易于接受。因此,增城自来水公司的党、政、工、团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文化技术学习、文娱体育活动、家庭建设活动等,培养员工的高雅情操、进取精神、良好作风,形成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和谐协调的氛围。
1.坚持开展文娱活动
寓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业务知识学习在文娱活动中。首先,每个星期在公司文化室定期举办卡拉OK活动,编写一些生产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历史文化知识、家庭生活知识等几百道题目进行有奖问答活动,既活跃丰富了活动节目,又给员工们提供了学习机会。其次,利用公司文化室的阵地和晚上活动的时间宣传公司各时期的业务学习教育内容,使员工们在活动中不但耳闻目睹,而且积极参与,让大家在活动中轻松学习,不断提升。
2.坚持开展体育活动
培训员工刻苦学习、勇于拼搏、团结合作、共同提升的精神。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司柯灯山运动场的活动场所,利用每天下午下班后的时间,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进行体育锻炼,不定期举行篮球赛、羽毛球赛及乒乓球赛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又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3.坚持开展全方位教育
公司要求广大员工以企业的发展为重,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敬业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同时还注意培养员工们关心国家大事、社会问题、热爱家庭并尽其所能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组织员工参与社会赈灾献爱心等活动,使企业形成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大家庭。
[参考文献]
[1]李雅?B.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考[EB/OL].中国广州网, 2009-09-13.[2]贺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第二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交通运输企业凝聚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交通运输企业凝聚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呈现多元化的竞争局面,造成职工队伍思想不稳定。要增强运输企业凝聚力,必须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证优质服务和运输安全,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 交通运输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凝聚力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千家万户和社会的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企业面临充满竞争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化、服务集约化、决策规范化,造成了职工队伍思想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加。因此,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必须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证优质服务和运输安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一、正确分析判断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在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扩大国内需求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都会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投入巨额的资金。如果交通运输企业能够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企业将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对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机遇到来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客观方面,首先交通运输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必然导致了交通运输企业承揽
1运输项目的困难加大,成本增加而盈利减少。其次,最近几年的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而目前燃油费用往往会占到整个运输总成本的30%以上,这就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主观方面,首先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导致企业运行成本较高;其次,企业内部相关制度建设落后,某些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造成企业整个的运转不流畅。
由于上述存在的主客观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必须加强企业职工及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思想政治素质水平提高了,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而思想政治工作又必须以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出发,围绕生产经营进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才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克服企业存在的主观问题,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客观问题。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对策
(一)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领导水平高、改革思路新、拒腐能力强、团结协调好、工作业绩佳的一流班子,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勤政、廉政、优政的坚强领导集体领导班子。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2)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3)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一要培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作风;二要培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作风;三要培育孜孜以求,奋发学习的作风;四要培育清正廉洁、严格自律的作风。
(二)尊重职工民主权利,焕发主人翁精神
在我国公有制企业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凝聚力的主体,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可以看到亏损的企业摆脱困境,绝路逢生。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但集中职工的智慧,统一职工的思想,凝聚职工的力量,产生正确的决策,这是企业成功的关健所在。否则,没有职工的支持,没有形成职工的共识,产生了“离心力”企业难以成功。
作为企业领导班子,首先要明确职工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尊重职工的权力,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才能使职工从内心真正为企业干主人事,尽主人责,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企业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职工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企业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长远规划、重要分配问题都应交职工代表大会作出决定。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一旦落实,就会焕发出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职工就能以主人翁态度,自觉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可以说,职工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可覆舟。尊重职工群众应该是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交通运输企业职工的流动性大,分散性强。因此,在交通运输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一切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企业职工流动性强的特点,思想政治的工作也完全可以变得流动起来,不再局限于以前那种地点固定的会议报告形式。交通运输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到一线来,在工作岗位上与一线职工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同一线职工感同身受,将与职工关系最密切、最关心的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不仅可以
更顺利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僵化的、枯燥的教育方式,职工也可以更自觉地、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四)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实行“一岗双责”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很高、作用很大。但再高、再大,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整个企业运转的一部分,归根到底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服从并服务于公司的发展需要,才能充分体现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要在发挥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先进工作者等骨干力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行政、技术人员力量,改变以往政工干部单一抓政工、生产干部单一抓生产的格局,建立“一岗双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运行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紧密围绕交通运输安全、经营、服务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职工岗位实际操作和需求,将科学发展、市场竞争、成本效益等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作为思想教育重点内容。确保所有管理人员既负责行政、生产的管理工作,又积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日常工作流程和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的范畴。
(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其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种企业精神,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发展企业文化为载体,使原本单一说教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在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中充分开展起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职工更易于接受。因此,企业可组织各种文化技术学习、文娱体育活动、家庭建设活动等,培养职工的高雅情操、进取精神、良好作风,形成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和谐协调的氛围。
1.坚持开展文娱活动
寓安全经营知识和岗位业务知识学习在文娱活动中。编写一些生产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历史文化知识、家庭生活知识等几百道题目进行有奖问答活动,既活跃丰富了活动节目,又给职工们提供了学习机会。
2.坚持开展体育活动
培养职工刻苦学习、勇于拼搏、团结合作、共同提升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职工进行体育锻炼,不定期举行篮球赛、羽毛球赛及乒乓球赛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又加强了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3.坚持开展全方位教育
要求广大职工以企业的发展为重,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敬业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同时还注意培养职工们关心国家大事、社会问题、热爱家庭并尽其所能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组织职工参与社会赈灾献爱心等活动,使企业形成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大家庭。
[参考文献]
[1]余凌,略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J].今日科苑 2009年13期
[2]宋臻,浅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理念的创新[J].才智 2010年30期
[3]苏志鹄,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职业圈 2007年02期
第三篇:坚持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劳动者报》(2011年06月22日 03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方针政策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的形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情况,这样才利于推动改革的深化、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西北影城为例,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滞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化经营模式和“大锅饭”式的利益分配格局,要求员工从传统的知足、平均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中解脱出来,树立自主创业、勇于挑战、讲究效率、注重信誉、民主法治、公平竞争、渴望业绩等时代精神,自觉地适应和支持改革。但是,员工价值观念的转变却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在传统价值评判标准的影响还根深蒂固、新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尚未为人们共识的情况下,当改革损害到某些既得利益者时,就会变得不理解甚至抵触,往往加重了企业改革的成本和阵痛。
2.党组织作用不明显。部分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大多只停留在组织学习文件或偶尔组织几次外出参观或调整个别职工与业主的矛盾上,没有全面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应有的作用。有的党组织只是部分参与决策,“老板说了算”的观念没多大改变。
3.忽视以人为本。在企业建设中片面强调“物质”的因素,导致企业人文精神缺失和薄弱。这样的企业即使业绩暂时搞上去了,其根基也是不扎实的,因为缺乏一种团队精神和奉献意识,员工不可能真正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企业文化建设也会因为失去“人”这一最重要的活性因素而没有生命力。
4.后继乏人。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被削弱、被淡化的倾向,影响政工干部地位作用的发挥,导致政工干部没人愿意干,觉得自卑,低人三分。这种状况不改变,政治工作队伍素质较低、队伍不稳、后继乏人的状况是不可能改变的。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实践证明,能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促进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能否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资源,将直接影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整合和优化配置思想政治人力资源,要引进市场机制。比如,培训党员和干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选择承办单位和培训基地,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这样,既可以解决党员、干部培训投入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解决部分社会培训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
2.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指导和帮助的作用。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基本活动及其功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等。各级党委在指导和帮助国有企业党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围绕上述职能,努力发挥自身作用,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
一要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坚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要多渠道参与或影响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把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渗透到企业经营中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二要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是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逐步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要进一步整合组织资源。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形成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协调共管的工作格局。
3.营造良好的企业党建工作文化。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以科学文化提升思想,以经济、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引领使各项工作遵循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前进。以学习型文化建设应对发展着的形势,解答思想上的困惑,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以廉洁文化的工作规则和路径清廉思想,促进在工作中勤勉自律,强化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谐文化建设引导党员自觉履行党章义务,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增强党性修养。在和谐建设中注重党员队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党员树立高尚的情操。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培育党员和职工群众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企、诚信守法、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实践证明,党组织负责人素质高、能力强,企业党组织活动就开展的有声有色,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得到增强;反之,党组织工作就停滞不前,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削弱。因此,要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经常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教育同加强党员管理、严肃党纪相结合,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讲座、技术比武、智力竞赛等形式,对党务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引导党员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于党建工作理念与思路的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有序、规范的环境,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组织保证。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凝聚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凝聚力对企业实现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地讲,它与企业管理者素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经济效益的优劣,员工的物质的精神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企业其他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直接相关。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本人认为:搞好企业,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必须建设富有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各个环节的具体落实,树立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潜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是增强内聚力、创造力、适应力、持久力的各种精神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智能因素的总和。它以信任人、尊重人、培养人、注重发挥人的潜力为着眼点,以追求人与物的最佳结合为中心,最终全面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给企业物质层面的“硬件”建设带来勃勃生机,而且为企业精神层面的“软件”建设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功能有比较系统、深刻的了解。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是多方面的。
1、内聚功能。一个企业,少则上百人,多则数万人,每个员工的性格、志趣、爱好和追求都不仅相同,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把全体员工“粘合”起来,这个企业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它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员工接受企业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将员工凝聚起来,在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中各尽其职,各献其能,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奉献力量。
2、协调功能。在企业活动中,员工人与人之间,各部门之间都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这些矛盾的缓解和消除。由于企业文化创造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使员工有了统一的目标,这个共同目标既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又是一种“润滑剂”,它有利于相互理解与支持,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
3、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中心,强调要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创造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文化环境。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的文化环境中,每个员工所做的贡献,都会受到同事的赞许,领导的褒奖,而受到激励的广大员工就会以高昂的情绪奋发进取,充分发挥内在潜力,不断创造卓越成绩,促进企业充满活力和生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找准突破口,营造优秀企业文化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历史进程,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受到一系列条件的影响,有其特殊的基础和成因,它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究竟从何处着手?突破口在什么地方?我认为首要的应致力于基础工程的构建和创造良好环境。
1、发展生产、增强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职责和任务。搞好生产经营是改善员工生活和工作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财富的增加,企业环境的改善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可见,发展企业生产,不仅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个着力点,而且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稳定员工队伍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领导者首要的应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把“眼睛产品上,功夫下在任务开发上,精力集中在管理上”,不被纷繁的日常事务捆住手脚,始终冷静清醒地抓住影响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注重改善经营管理,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旧的管理为现代管理,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建设优质工程,开拓和占领市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稳操胜券。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在职工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确立企业的社会地位。
2、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改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工资、劳保、住宅、幼托、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正当需求,为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员工对企业感到有靠头、有想头、有盼头,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又一重要方面。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企业里,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首要的生产力。因此,要十分重视和关心员工的生活,搞好各项福利,努力改善劳动条件,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是没有的。象近几年开展的“施工驻地标准化,员工食堂餐馆化,员工宿舍公寓化,文体活动经常化”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实践证明,搞好企业福利建设,是团结员工的“粘合剂”,是员工产生旺盛士气的“催化剂”。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3、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创造一个使员工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心理环境,是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必要一环。因此,要创造一个理想的企业人际心理环境,有效地引发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归宿感。首先,保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创造让员工参政议政的条件,吸引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当员工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倍受尊重时,他们才会真正与企业同呼吸共生存,建立起“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命运观。其次,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和组织,对员工的心理影响也不可低估。一方面要根据员工的专业、特长,安排尽可能适宜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员工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等具体情况,安排在能使之融洽相处的群众中,只有使其在心情舒畅、愉悦的情境下,员工中蕴藏着的内在智慧和力量才有可能得以充分发挥。
4、改善工作条件。
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优美文明的厂容厂貌,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如果说企业的价值观,经营作风,工作方式主要反映企业的内在美,那么,企业的自然环境,建筑设施,工作场所的布置,环境的绿化美化则主要反映其外在美。只有把企业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起来,才能强化企业的“磁场”效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优美文明的工作、生产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愉快,精神振奋,干劲倍增;而脏乱嘈杂的环境,则使人烦躁,感到沉闷和压抑,工作提不起精神来。因此,要把工作劳动环境的改善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人能改造环境,反过来环境也能影响人。企业员工在优美的环境里工作劳动,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还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大大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5、创建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建立在全体企业员工共同信仰、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具有本企业鲜明特点的群体意识。它既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又是一个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正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精神支柱一样,一个企业也应该建设和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就犹如灵魂的躯体一样,是不可思议的。特别是在当前,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用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来凝聚全体员工的思想,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等各 种形式,使工程精神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以此来激励广大员工奋发向上,艰苦创业,不断开拓进取。
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所要做的远不只上述这些方面,但我认为紧紧抓住以上五点作为突破口,不仅是奠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而且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客观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同时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使企业充满活力,迸发异彩。
第五篇:如何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
如何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
众所周知,假如一个企业人心涣散,其发展必不长久。北京金科玉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志毅先生在《金科玉律》刊首语中曾指出:企业盛衰转换,根本在于文化!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我认为就是增强员工凝聚力。那么,如何增强员工凝聚力呢?我想结合自己两年来人力资源治理实践,从收入、工作满足度、亲和力、员工保障心理、个发展和人事考核等六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看法。
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很多,经济因素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收入的多少,不仅仅可以体现为物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从而实现员工自我满足感。但是,纯粹的高收入,只能说在对外方面具有较强大的竞争性,它也许能暂时吸引人才,却未必能长久留住人才,留住人的要害还得看收入分配流程中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比如,有两家企业A和B,A企业不分职位、工种,月薪统一定为3000,而B企业则按员工个人能力及所做贡献大小,将收入划分为若干档次,虽然最高者月薪不到2500,但从实现自我价值角度考虑,B企业比A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也更能获得有才干者的青睐。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拉开收入档次,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在企业内部建立能力优先机制。
在工资分配中,我们还应防止收入硬化。我不赞成那种一成不变的工资制度,而更倾向于按工作年限实行年薪递增制,让员工切实感到资历的增长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有个言,说的是猴子朝三暮四的故事。总量对猴子来说并没有变化,但朝四暮三,群猴愤,朝三暮四,皆大欢喜。我想,假如是朝二暮四,群猴肯定更加乐不可支。将这种理论移植到工资分配中,必将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有时,纯粹量的增长确实能在员工心理造成泡沫式满足。
二、工作满足度
工作满足度,即员工对工作的满足程度。廖泉文教授在《职业匹配过程的主动策划》一文中,将工作满足度下降看作职业匹配过程第三个障碍,说明廖教授对工作满足度也比较关注。如何提高工作满足度,是我在实际人事治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问题。
1、为员工创造一个美丽、安静的办公环境。舒适的办公环境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效,还能树立公司自身形象,激发员工的自豪感。恶劣的办公环境会使员工感觉差人一等,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严重挫伤工作上的积极性。
2、在条件答应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通勤车服务,既为员工上下班提供方便,也以实际行动表明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同时,载有公司名称和标志的班车在大街上行走,本身就是一种广告效应。
3、在公司内形成尊重员工劳动的气氛,尤其是领导者,不能轻易否定员工的劳动成。须知,培养员工积极性就好比堆雪人,要毁了它,一盆水足矣,但要恢复过来,可就不是一日之功了。
4、建立员工建议制度。我一直觉得:完善的职工建议制度十分可行,当员工的建议得到重视时,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进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满足度。美国柯达公司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卓有成效,他们从总经理到基层治理人员都对建议制度相当重视,并在各部门设立专门的建议办公室。该公司总经理乔治〃伊斯曼甚至认为:一个公司的成败与职工能否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很大关系。
5、实行员工参与制度。古人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希望了解所属环境发生的一切事情。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假如让员工及时了解组织运行状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理,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必能增加员工责任感,提高员工士气。因而,那句古语我认为应改成:‘民当使知之,方可使由之’。
6、工作合理化和工作丰富化。所谓工作合理化,就是通过科学测量,确定合理的工作负荷和工艺流程,避免员工因负担过重或过于轻松而失去对工作的爱好;工作丰富化就是在单调的工作中增加一点情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如美化工作名称、适当增加决策性内容、具有相同工作特征的职位进行定期轮换等
三、亲和力
提高亲和力,实质上就是将治理的触须延伸到员工的私人领域,通过人际关系的交往增强凝聚力。
1、创办内部报刊杂志,为员工提供一个发表意见、交流心声的园地。在企业设计中,最重要的应是MI即企业理念设计,而内部报刊杂志就是进行MI设计最佳的载体。
2、在员工生日送上一束鲜花或给予其他物质祝福,会让员工深切感受到公司大家庭般的暖和融和之情。这比空洞的说教更具震撼力。假如公司规模不大,生日聚会将更使员工终生难忘。
3、实行定期交流制度,让领导和员工共聚一堂,总结过去的经验,规划未来的发展。假如公司规模大,则可以让员工在公司统一安排的前提下自由组合,轮流参加公司各种会议。我之所以提倡自由组合,就是考虑到企业内部可能有非正式组织存在,让有共同语言的员工一块参加,可以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都坦诚地说出来,使公司领导能真实地把握员工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治理上的差距,强化对员工的治理。
4、尽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活动,如歌咏比赛、电影包场、参观等。关于参观,美国罗杰〃米的做法值得借鉴。他认为派出150名员工而不是2-3名代表,花上整整10天时间去参观某行业展览,既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又能增强员工的亲和力。
四、员工保障心理
为员工提供充实的生活保障,增强员工保障心理,对于增强公司凝聚力起着强大的基础性作用。
1、为员工投放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的作用就在于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积极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2、提供住房补贴或按通行做法提供无息住房贷款。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住房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决了住房问题,就等于卸去员工身上一大包袱,从而能更安心于工作。我正大集团青岛公司工作期间,曾制订一套住房方案,打消了许多人的跳槽念头。
3、建立资遣制度。许多人认为在三资、民营企业干活,老板说了算,工作没有保障。建立资遣制度,在员工年老体衰或因能力欠缺不能胜任时,根据员工服务年限和职位予一定的资遣费,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安定员工的情绪,改变员工的观念,从而更舒心地投身于工作。
4、建立工资基金制度。国营企事业单位建立工资基金,是为了有利于监控。而民、三资企业建立工资基金,目的还在于消除员工不稳定心理。我曾就职于一家民营环保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工资基金,整整拖欠员工两、三个月的工资。这样的企业假如还能留住人才,那简直是奇迹。
5、完善休假制度。休假在员工生活中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休假制度中,不仅应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还应根据公司实际和员工服务年限给予相应的休假待遇。如工作满两年者,可以带薪休假半个月等。休假和工作的关系,我个人理解为文武之道,一张一,二者皆不可偏废。
6、解决员工档案问题。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档案还严重地制约着人才在完全意义上的自由流动。我曾戏言:人是活的,档案是死的,但在中国,活的还得跟着死的走。根据矛盾论的观点,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假如换一种思维角度,其实这也不失为我们留住人才的一个捷径,那就是在人才交流中心设立专户,将员工的档案全部调转过,由公司统一支付档案治理费,统一控制,既解除了流动人才心理上的档案情结,又有于公司对员工的统一控制和治理。
五、个人发展 一个公司假如能给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随着公司的发而成长,这个公司与员工的相互认同感也就越高,团队的凝聚力就越强。个人发展对公而言就是能力开发、现在有一种人才银行的观点,认为人才量的方面是硬银行,质的方是软银行,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让公司软银行方面的‘固定资产‘能不断增值。
1、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尽可能获得各类证书,并对成绩优良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增加考核分、报销学费等。
2、对于大型集团化企业,可以借鉴正大集团的做法,建立统一的培训基地,各地分公司可按照总部安排分期分批派员参训。由于集体参训,既降低了培训成本,又有利于各公司之间的交流。
3、鼓励员工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公司不仅不刁难,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曾有人向我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些举措只能助长员工的离心力,但我坚持认为:任何举措,不可能不付出一点代价。在初始阶段,这些举措也许会导致部分优秀员工流失,但必将吸引更多、更好的员工加入我们的行列。对于公司发展,我们应着眼于长期规划,而不能拘泥于短期利益。
六、人事考核
在人事治理领域,考核是最具基础性的工作,其他人事治理,诸如薪资分配、奖励、调配、晋升、培训等,都得同考核结果对照后实行,因此,要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人事考核制度。过去的考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考核程序简单化,考核方法独裁化,考核要素随意化,考核结果自然失真,甚至出现较大的偏差。而制度性的人事考核,将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位标准进行差别考核,既保证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又考虑到考核对象的差异性。由于考核的相对公平,员工对自己所处位臵和享受的待遇产生的抱怨最小化,自然能有效地消除内部摩擦,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来说,如何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仅仅从经验的角度出发,谈谈个人观点,不成熟之处,尚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