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为农民写文章 善帮领导出主意

时间:2019-05-14 19:2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勤为农民写文章 善帮领导出主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勤为农民写文章 善帮领导出主意》。

第一篇:勤为农民写文章 善帮领导出主意

勤为农民写文章 善帮领导出主意

——学写农村调查报告的一段经历和几点体会

推荐者按:这篇文章全文转载自《秘书工作》2006年第1期,观点新颖深刻,语言生动鲜活,对我们如何写调研报告、课题、教案以及其他文字材料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文中“抓问题——看准两点,连成一线”和“搞调查——烧熟六菜,熬好一汤”这两个部分是精华,作者介绍了他如何选择切入选题和如何搜集材料的过程大大开拓了我的思路。谨以此文作为献给“佳作共欣赏”专栏开办的贺礼,与同志们共同学习。

可能是因为近一段时间,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我写的农村调查报告批示较多(16个月内批示8次),加之有些媒体朋友跟着一热闹,一些兄弟县市包括外省办公室系统的领导同行和有些“三农”问题的学者学生便陆陆续续“来信来访”。我不好推辞,又不好接待,写了个稿子,既作交流,更想求教。

说来惭愧,我虽然有了一小把年纪,但在办公室系统还是一个“新兵旦子”。去年3月18日,我从《监利报》总编辑位置上调到县委政研室任副主任,屁股冒坐热,县委又安排我搞中心工作。5月上旬,县委重新组建税费改革领导小组,要我兼任办公室主任;9月份,县委开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又安排我再兼任延包办主任,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从各单位抽调的正副局级干部二十来人),两辆小车,每天的工作就是下乡、进村、入户,指导、检查、督促。要求一周一碰头,向分管领导汇报,一月一小结,向县委书记县长汇报。一个月下来,我跑了上十个乡镇,跑了几十个村,调查了上百个农户,砖头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得“满栋打”。我寻思这是个机会,难得的机会,哪一个专家学者、哪一个领导和办公室的同志能够像我这样有专车有专门时间天天跟乡村干部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这个机会让我获得一笔很大的财富,那么多的农村故事,鲜嫩得如早晨闪着露水的麦苗儿,丰富得如秋天禾场的谷把子,到哪里出钱买得到?这笔财富不能闲置和浪费,闲置可惜,浪费可耻,应该利用,并且可以开发利用。于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每天有访必记,每周双休整理,每月围绕一个问题调查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毛主席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我把我的调查一开始便定位在“从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找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上。我调查的方法是:从税费改革后出现的问题入手,比较深入地沉下去调查,或者比较广泛地开调查会,这两种方法也是从毛主席那儿学来的(毛泽东选集《农村调查》序言和跋),去寻找基层干部群众首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辅之以个人思考。

我的调查主要是围绕我工作范围内的问题进行,这可是个大问题,当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一些配套问题便冒出来了,用一位村干部的话说:“新的问题随着新的政策哗啦啦地降下来,过去潜伏着的问题也不断地咕噜噜地冒出来。”要调查要解决的问题真的太多了。我的调查直接作用于我手头两项大的工作,同时比较直接地服务县委、县政府的农村问题决策,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跟上级领导提供一些参考,于是,我也把有些带共性的重大问题的调查报告寄给省市办公厅(室)。没有想到,第一篇寄出去不久,省委办公厅来电话,告诉我俞正声书记、邓道坤副书记在我的文章上作了重要批示,俞书记肯定“此文很好”,邓副书记表扬得更具体,夸我“文章花了功夫,情况清楚,思路清晰,方法实在。”

两位领导这么一批示,你说我的调查还可以停止吗?紧接着,我写的第二个长篇调查报告《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1万8千字,寄出后的第五天,省委办公厅又来电话了,说俞书记又批示了,省委办公厅《决策参考》全文刊发,《湖北日报》也准备登出来,俞书记还问我同不同意,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湖北日报》分三期连载了这篇文章,并且加了一个热情洋溢的编者按,编者按有三段,第三段这么写:

“编者感到,他的调查报告所以成功,就在于作者敢于正视矛盾,深怀忧患之心和爱民亲民之情,紧紧抓住了税改后农村工作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在于以严谨朴实的作风,走百村,串千家,打捞到第一手鲜活的材料;在于作者远离“八股”,不饰雕琢,以朴实无华的文风,为我们奉献了一道真正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精神食粮。”

这样的编者按让我读得脸红耳赤,按得太重了,按得太过了,“羊皮太薄,经不住销”。在这样的鼓励和鞭策下,我只有“豁出去了”,用我们乡里干部的话说,“听党的话,拼死命搞”。

我一个劲儿地往底层跑,一口气接着往下写(当然,我的主业是督查税改政策落实和指导督促全县土地延包工作。2004年,监利县的税改高分通过省里验收,2005年6月,我们税改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税改先进单位”,省委书记省长亲自颁奖。调研只是我的副业。),中途有一次,让我不得不坐下来想了一想。那是俞书记在我后来写的《百名种田大户现状调查与思考》上批示(第6次):“此材料虽长,但易读,可发到县。”省委办公厅《决策参考》加编者按:“根据批示意见,对余爱民同志的长篇调查报告做了文字压缩。”看了这个有点不一样的批示和按语,我愣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文章确实写得太长了,每篇1万多字,好几篇1万8千字,这么长谁愿看?这不是存心不让领导看吗?除长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去考虑另一个问题,调查报告如何写的问题,这好像并不完全是个技巧性的问题。

我原来也是个写文章的,写新闻写散文,累计发表文章500多篇,已经结集尚未出版有三本书,获省级奖励20多次。不过写农村问题调查报告,还是新姑娘上轿头一回,我通过学习,尤其是拜读毛主席他老人家关于如何写调查报告和毛主席写的农村调查报告,通过与那么多来信来访的老师们朋友们交流,通过这一年多写作实践,结合原来的写作经历,我有一点小体会,那就是要想写好一篇调查报告,是不是应该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抓问题——看准两点,连成一线

看准“两点”,即:看准下面一个“点”,上面一个“点”。下面一个“点”是老百姓正在着急什么,上面一个“点”是领导们正在考虑什么。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两句话:急百姓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倘若能急在未急时,想在刚想间则更有价值。“一线”,是“两点”之间的连接线,不同于几何里面任意两点都能连成一线,我要作的连接线,是指我的工作责任之内可以连接“两点”的线条。我觉得,脱离了本职一线,纵有千万个两点也不容易连接,而如果我们每一个行业的干部,都能自觉地连接属于自身责任范围内的上下两点,那我们的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两点一线连接起来,就找到了问题,也就是找到了我要调查的课题——有价值的课题,可以决定调查一半成功的课题,一炮就能打响的课题。

我写第一篇《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那还是刚进税改办下乡调查,哎哟,老百姓为这事扯皮太多了,汴河镇平均每村5起纠纷,全镇100多起;白螺镇有个女农民为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喝农药;尺八镇有个种田大户为保住自己“规模经营”的土地也喝农药,矛盾是这样的普遍而又尖锐。往上一看,中央和省委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税费改革负担减轻后带来的问题,正是我这个税改办主任应该“管”的问题。两点一线,应该调研,应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完成这份调查报告的时候,要比湖北全省大规模地开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早半年,文章先在本县发,后被俞书记、邓副书记批示全省发,我的情况分析和相关建议,好像对省市决策起了一点参考作用,我们县有的党委书记还以为是我的文章引发了全省完善土地二轮延包大行动呢。

我接着写第二篇调查文章《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我在县委办公室分管文书,有机会最早接触中央和省市文件,那天我读温家宝总理到湖北考察讲话,里面有一句话是对俞书记讲的:“有一件事你们考虑,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我把这句话抄在本子上,打了一个破折号,此事怎么办,请让小余去调查。我写下这句话当天下午,我们老家联盟村的干部找到我,说村里的一部当家桥子撞断了,必须修,但又没钱修,又不能违反政策找群众集资修,怎么办?听他们说这样的新问题下面还多着呢。嘿,这个问题我又抓定了,党中央有要求,老百姓有呼声,我正管着这些事,我不调查谁调查?我不解决谁解决?于是我便着手,广泛而深入地调查。我单就这事跑遍了全县2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5个公益事业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村或者特别急切要做又做不了的村,找他们的村支书和老百姓座谈,我接触了105个村支书和几百名农民兄弟,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调查中发现,税改后的公益事业确实是个大问题,好多事你不去做,老百姓不满意;你去做,税改政策不同意。怎么办呢?调查发现,虽然不好办,但老百姓和村干部也有一些大胆而成功的探索,有一些可用又不违规的办法,可以推广,应该完善。文章发出来后,不少外地领导来监利“参观取经”,很多专家学者找我“研究探讨”。我去年7月份进行的这个课题调查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比较早的。今年国庆前夕,我的这篇文章获得中国社科院等几家联合颁发的全国三农研究创新奖。参加颁奖大会时,东道主广东省的领导当场表示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广东省的县市委书记学习呢!

搞调查——烧熟六菜,熬好一汤

烧熟“六菜”:相关法律要熟、相关政策要熟、相关领导讲话要熟、相关专家研究成果要熟、相关历史情况要熟、相关的现实问题更要熟。现代人写文章,法律政策不熟,提不了笔,甚至说了违法违规的话还自以为是呢。领导讲话和专家成果不熟,有可能人家早就讲清楚了,研究透彻了,你还像个跟屁虫样跟在后面乐颠乐颠的呢。历史的情况也要熟一些好,从源头上找原因,有深度有力度,毛主席在谈到怎样写调查报告时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看来,毛主席也很重视问题的历史调查。对比这五道菜,第六道菜是最大一道菜,那就是要把你面对的现实问题更广泛更深入更细致更准确地调查清楚。

我写第一篇土地调查报告前,我找了《宪法》、《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7部法律和几十个中央省市县文件、领导讲话来学习,监利21个乡镇我个个跑到,完了之后我写出了3.5万字的《法律解读监利农村土地问题》一本小册子,应邀到几个乡镇几个部门去宣讲,效果特别好,我自以为确实把这个问题搞熟了,这才提笔写《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上个月,我写《监利百村化债调查》,我把这些年中央和省市县所有的化债文件和我能找到的调研文章都找出来学习,分乡镇分类别整理出41份专题报告,资料积累三个档案袋,然后,花了三个月跑了全县三个类别的村200多个,一类是长期以来无债或少债的村,一类是税改后化债效果明显的村,一类是债务沉重无法化解的村。我自以为这份调查下的功夫最多,钻研得也比较深。一年多时间我写了20多篇调查报告,共计25万字,积累的资料两大柜子,也为此跑遍了全县500多个村。我有时候想我的这个办法太土了、太苦了、太累了,但是,不这么辛苦地做,我不敢动笔写,看的材料越多,跑的地方越多,写起来就越有底气。酒席宴上最后一般应该上汤,调研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往往是结论,是建议,也是最后一道“汤”。这道“汤”弄不好,整个“酒席”的效果可能都会受影响。要把这道汤熬好熬出味来,让人喝了特别爽,让人喝了难得忘,这要下很大的功夫,下很深的功夫。我的20多篇调查报告一直不敢写成调“研”报告,就是欠缺这种“研”的功夫,也就是“熬”的功夫。我记得作家陆文夫好像写过一篇小说《美食家》,说一群美食家有回品尝一桌盛宴后都夸最后一道汤最好,厨子闻讯一惊,他做菜做得太累了,竟把最后的洗锅水当汤盛着端上了桌子,洗锅水能成美味,因为它综合了锅里残留的几十道菜的余味。我不会做汤,像洗锅水这样的汤不敢做也做不来,不过,我的调查文章观:汤肯定要尽力去熬,但每盘菜都要做好,吃饭并不一定硬要去喝汤,把问题弄清楚、把原因说透彻、把政策搞明白,即使结论不出彩,这篇调查报告也成功。可不可以这样比,写调查报告如同医生看病,能对症下药绝对最好,能把病断明白、把病因找准确也算不错啊,而今好些个新鲜病,像非典、禽流感什么的,找到引发根源还难呢。

我写的《60件土地上访件综合与分析》,没有写结论,也就是没有写建议,只对这60件土地上访件作了分类整理,作了直接的、间接的、本质的和当前工作上的原因分析,后来发了荆州市委2005年中途出版的《领导参阅》第一号。我写的另一篇调查报告《九条政策不理解,十个方面受影响——农村土地延包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只写了十九个涉及政策的问题,没有分析没有建言,这篇文章引起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书记、省长、副书记、副省长四位领导在上面作了批示,省有关厅局会同报社电台电视作了近半年的宣传引导工作。

我举两例的意思是想说,六菜一汤,每道菜都要做好,能够做好其中一道菜也有价值。当然,有汤的酒席是完整的,我们应该更尽力地去做好最后一碗汤。

写文章——追求七有,敢于一无

我对写文章(不独指调查报告)有一个“擅自确定”的“七有标准”:即文之有识(见识)、文之有理(道理)、文之有趣(情趣)、文之有物(事例)、文之有情(感情)、文之有文(文采)、文之有句(妙句)。

“七有”如同一个人。“七有”中的前“三有”(有识、有理、有趣),是灵魂性的东西。我以为,第一境界为有识,第二境界为有理,第三境界为有趣,三者兼得为最佳境界,能有其一都算上乘境界。第四有(有物)为躯体,躯体要强壮、健康,事例要丰富、典型。第五有(有情)为气质,无感情之文有如无气质之人,此情应当是亲民爱民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吹牛拍马之伪情,应该是实事求是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哗众取宠之虚情。第六有(有文)为外表,我这里多指语言之外表,外表可华丽可朴实,酌文而定,写农村问题调查,以朴实自然为美。我以为朴实生动最难得。第七有(有句)为闪光点(外表与内在的都可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倘有一妙句,全文自风流,调查报告能出精彩的观点,经典的句子,或者能有让人记忆深刻、引用经常的一两个事例,那也就成功了。这种成功,常见妙手偶得,也可刻意磨得。

我于第六有“文之有文”多说两句,因为这好像是我的调查文章语言方面的一个小特点。什么特点,下里巴人的特点,土里土气的特点,山药蛋式的特点。不过,我认为,这种土里土气也是一种文采。当年白居易写诗力求老妪能懂,柳永写词达到百姓能歌,我不敢拿了牛屎比麝香,但我好像也有一种追求,那就是我写的农村调查报告,要让种田的和当官的都能读懂,都喜欢读。因此我写文章特别多的乡村俚语、俗话、顺口溜、歇后语,我一连两年专为老百姓写了《中央一号文件通俗读本》,农民争相传阅,都说写得好,有的还把它贴在房门上,我写的调查报告经常送给老百姓看,或者讲给老百姓听,我写的和我讲的一样,都是百姓语言。比方说,我写《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开头一段这么写:“最近一段时间,我借工作之便,就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这个问题,走访了监利县21个乡镇105个村,„故事‟听了几百个,笔记录了两大本,想用一两句话提炼调查结果有点为难,不过,有位村干部编了一段绕口令,倒是可以帮我这个忙。他说税改后的农村公益事业„有些事情急需搞,因有政策不好搞,可让群众代表搞,但要监督规范搞,不搞群众要你搞,乱搞税改就白搞,农民应该出钱搞,国家更应主持搞。‟”再比方说,俞书记第8次给我批示的那篇文章,标题就是农民的问话:《乡镇财政所,不收税了干什么?》最近我写的《农民两工何去何从》,我把监利县逐步取消两工后,群众自发地进行生产性公益性建设模式,概括成这么几句话:“大伙都说干,选出代表办,过程请人看,搞完从头算,干部靠边站。”这几句话本身就是老百姓“原创”。这次参加全国农村发展论坛,因为我一口“土话”“实话”“故事话”,人民网记者撰文称我“是一个善于用乡村俚语汇编而成的顺口溜表达观点的基层干部。”

我说的敢于“一无”,就是敢于无视文章套路的意思,文有定法,文无定法,有可以变,无就是变。用“变”字可能更恰当一点。毛主席是调研文章的导师,我细读毛主席的经典调查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一个体会就是文无定法,变即为法。他的这个报告好像与过去包括现在的调研报告写法不大一样,至少有两个地方可能在我们有些办公室主任那里通不过,一是写得太细太碎,一项项的事写得清清楚楚,详细生动;第二是结构不够匀称,8个段落,第8段竟比前7段之和还要长,这不是“尾大不调”吗?说来可笑,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竟是带着不太崇拜甚至不大服气的挑剔眼光去读的,竟觉得“大有改头”,可以把8段合成传统写法的3段,并且应该把第8段调上前来;另觉得“大有删处”,太啰嗦了,可删一半。后来再读三读,愈读愈觉毛主席文章绝妙,妙在哪?妙在变,形式服从内容,文章服务革命,打破戒律,自成一体。读《毛泽东选集》,真的感觉毛主席写文章自如挥洒,浑然天成,真正进入了一种自由王国的化境。这话一说就长了,不过这也是我学写调查报告的体会。记得我刚调进办公室的时候,同事们指导我,说办公室写材料与报社写新闻是不同的,怎么个不同我一下子不清楚,可我想,能不能让二者相融相通呢?说实在的,传统的办公室那些调研材料我还真的不大喜欢看,我去年订了几份杂志,正儿巴经的农村问题研究杂志我有点看不进去,新闻式的农村研究文章我特别喜欢看。我冒出一个想法,我从写新闻过来,反正办公室文章套路我不熟,能不能也学一学霍元甲大师傅自创一套“迷踪拳”呢?我有几个想法,其中之一,就是能不能像写通讯一样写调研文章呢?我琢磨,这种像写通讯一样写调研文章,主要是把通讯里面生动活泼的事例包括传神点睛的细节的描写手法引过来,第二是把通讯里面的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引过来,第三是把通讯的灵活多样的结构引过来,三引之下,调研文章是不是就变得活泼而不呆板了,变得生动而可读了呢?我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写着。回头看我的调查报告与传统的办公室调研文章确实有点区别:办公室文章特别讲究出新观点,并且排列整齐,语言铿锵,办公室人员对此也津津乐道,而写到事例并不讲究,一般是泛泛地写,淡淡地写,浅浅地写,生怕写多了写长了,只当个药引子,只当个大桥味精。我却不敢苟同,我是尽量把我知道的生动的故事当然是能够反映主题的典型的事例多写、详写、大写、特写,拿它当大菜,当主食(写过了也容易进入毛主席指出的“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的故事”这种误区)。至于观点,我也讲究(讲究实在实用),也努力去提炼(力求准确明了),但我觉得并不特别的重要,因为我想,领导们大都不缺乏比基层更深刻的思想,因此不缺乏比基层更精彩的观点,但有一点缺乏,那就是相对缺乏对基层的了解,把基层的故事多一些呈上去,让他们催发领导更深刻更精彩的思想与观点,这是我们基层调查报告应该也可以做的。为什么我们基层工作者硬要送领导已经比较丰富地占有的东西,而吝啬多送一点领导比较少有而又特别需要的东西呢?

文法之变,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基层小笔杆子,不敢为大,为点小吧,从小处变起。我写《农民两工何去何从》,文章已印出来了,我一看又是一万多字,想起俞书记那次“虽长但易读”的批示和办公厅压缩处理的作法,我心头一紧,眼前一亮:把最后一段“几点建议”提到最前面来如何?这样既节约领导时间(后面可以不看),又能把作者的调查结果端出来。我想,今后的稍长一点的调查报告都可以来一个“提后上前,结果优先”的处理,或许这也算一变吧。

作准备——做到十于,坚持一生

十于:饥于学、渴于问、惯于思、勤于写、敢于言、淡于功名、薄于应酬、肯于吃苦、甘于寂寞、乐于奉献。

说其中两点。先说勤于写。我原来当报社总编辑时经常鼓励通讯朋友勤写文章,我说勤作文有“八利”(或叫“八有”):有名(名分大小)、有利(利有厚薄)、有业(可作事业)、有绩(总有成绩)、有友(以文会友)、有趣(高尚情趣)、有位(单位上有地位)、有提(坚持写的总有提拔)。写文章不失为基层工作者,尤其是那些无后台无门路无其它手段的基层工作者争取进步的一条途径。而今,我到办公室工作,我也这样劝我的同事们和乡镇同行们,多写调研文章,有益于民,有助于事,有功于世。能把自己写成领导更好,写不出来也不要紧,大路朝天,各有一边,有人驾驭人,有人驾驭文,各驾各的马,各驭各的场。我们不能建三峡、造神

六、成超女,我们可以写点有益的文章,不指望留芳千秋万代,但希望作用一时一事。再说敢于言。因为想写的有作用,难免会写出副作用,有可能哪一事例哪一观点或者哪一句话冒犯了领导,不要紧,相信领导们英明开明,也不要在乎有的领导发脾气甚至给你穿小鞋,只要观点站得直,只要事实坐得稳,不必担心一点小风雨,大风大浪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怕这怕那别去写文章,写调查文章有时也需要勇气和胆略的。

以上十于,应属老生常谈,所谓“前人之述备矣”,不须详说,但须常做,坚持一生,必有所成,信不信?

第二篇:市委组织部三比四帮为农民促增收活动情况汇报

以“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为载体 切实把“为农民增收做贡献”活动落到实处

2005年12月,**市委组织部提出在乡镇干部中开展“为农民增收作贡献”活动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注意总结活动经验,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载体。特别是今年年初,我们经过认真地总结分析,结合我市实际,将活动细化升级为“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创新载体,努力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 [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在“为农民增收作贡献”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项活动是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但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活动效果,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地创新载体,活化活动内容,拓宽活动渠道,使活动进一步的具体化、规范化,努力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

1、立足工作实际,拓展活动载体。2005年12月,“为农民增收作贡献”活动在我市开展后,广大乡镇干部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活动初期仅是一般性号召,泛泛的抓,加之时间较短,当年收效不够明显。2006年,我们结合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要求,组织乡镇干部以 “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解百家难、致百家富” “五个百服务日志”为主要形式,开展“民情恳谈”,领办、创办服务基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内涵,扩大了活动成果。今年年初,我们对“为农民增收做贡献”活动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我市在农村党员、村干部、团员青年、村民代表或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分子中开展“四位一体”服务区活动的成功经验,确定在全市乡镇干部中开展以“比服务意识,看为群众办实事是否真心实意;比实干精神,看深入村户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到位;比工作业绩,看群众增收效果是否明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信息、生产技术缺乏的困难;帮助农民解决致富无门路、产品无销路的困难;帮助农民解决在形成致富联合体过程中的系列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再次拓展了活动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进一步把我市乡镇干部“为农民增收做贡献”活动引向了深入。

2、突出增收目标,完善活动思路。在设计载体过程中,我们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完善了活动思路。一是把扶贫与帮富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活动按照关注弱势群体,扶助贫困户;关爱优势群体,扶强富裕户;关心普通群众,带动中间户的原则,要求每名乡镇干部至少扶持1名贫困户达到脱贫目标,帮助1名富裕户扩大生产规模达10%以上,带动10户中间户收入增长8%以上.努力做到扶贫帮富带中间。二是加快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体队伍建设,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动要求乡镇干部要注重培养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规模较小的村要不少于3人,中等规模(300—600户)的村要达到5人以上,较大规模(600户以上)的村要达到10人左右。使农村“四户”(科技示范户、致富标杆户、扶贫骨干户、精神文明户)数增加20%。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龙头,创办示范点、示范园、示范区,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三是积极培育农村致富联合体,不断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活动要求乡镇干部要把各村具有一技之长或从事相同生产经营项目的党员干部和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发展特色经济、销售服务、信息中介等多种形式协会组织,力争年底每村的致富联合体达3个以上,使更多的农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风浪。

3、着眼作用发挥,转变活动方式。乡镇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致使一些乡干部工作被动应付、创造性开展工作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安排部署活动时,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和乡镇干部工作特点,确定了全新的活动方式。一是不搞形式主义,按照“转变作风年”、“大下基层年”和“调查研究年”精神要求,经常深入与所包农户家中、地中,随时了解掌握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长期的稳定的服务关系。二是不搞行政命令,采取教育引导方式,鼓励干部自觉自愿参加活动,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不搞一刀切,考虑干部个人能力、工作特点等方面差异,对活动内容、标准都因人而设,不搞统一模式,使干部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作用。四是不下高难指标,立足于实际,确定可行的活动目标,把活动的各个环节安排细、安排实,增强可操作性,使乡镇干部能够轻松地找到自身工作与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找准工作定位,挖掘内在潜力,放大自身能量,有效地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二、强化落实,务使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好的载体是基础,要使乡镇干部真正发挥出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关键是在活动过程中强化推进措施,狠抓落实,把活动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落到实处。

1、精心组织,打好活动基础。一是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年初,我们专门制发了具体的总体活动方案,各乡镇及其中心、办、站、所或都根据方案内容和自身特点,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为乡镇干部开展活动提供了遵循依据。二是因人画像,找准定位。每个乡干部按照活动要求,确定了活动对象。在主动对接、认真研究分析活动

对象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和专业特长,找准切入点,确立自己活动开展的具体项目和措施,制定了活动计划,明确了活动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头,落到了实处。建设乡根据农户特点,实行分类包扶,将农户分为贫困户、党员户、外出打工户、种植大户等11种类型,实现了乡干部与农户的有效对接。乡干部按照了解民情民意,当好致富参谋,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为农民担保贷款13万元,提供信息280多条,选择致富项目27个,提供新品种28个,推广新技术37项,帮助农户推销大豆等农副产品3万吨。三是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对活动的具体指导和检查督促,定期到群众中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有的放矢的对每名干部进行指导,并在半年检查中进行了总结,推动了活动健康开展。

2、全面发动,掀起活动热潮。年初我们组织部以会议和文件形式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后,各乡镇迅速行动,成立领导组织,制定活动方案,及时召开了“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动员大会,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以座谈讨论,谈心谈话等形式,使干部明确了活动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与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从而树立了围绕中心做好自身工作的意识,打消了个别同志的思想顾虑,增强乡镇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乡党委书记刘录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领导与带头的双重作用。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并带头参与活动,为所包贫困户无偿提供资金500元,并用自己的工资作抵押,帮助协调贷款3000元,帮助建猪舍,发展养猪业,使其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双泉乡干部动员会后热情高涨,积极涌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仅在今年春耕前,就为农户用工资担保贷款15万元,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合计金额2000余元,解决实际问题90多件,提供致富信息50余条。针对16户贫困农户种地难问题,30多名乡干部每两人包一户,及时帮助他们种上了地,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3、围绕调整,增强活动效果。全市乡镇干部紧密把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等重点工作,发挥所长,主动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担保协调资金等各种服务,使“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收到了实效。畜牧业是兴隆乡兴乡主业,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在活动过程中,党委书记张怀义以身作则,筹措资金4000元为所包贫困户购回一头奶牛,在他的带动下,全乡先后有22名乡干部累计筹资11万元帮助所包农户购回奶牛20头,促进了该乡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新发乡党群办干部根据当前农村结构调整的实际现状,为所包农户聘请专家讲授绿色产品知识,上网发放销售信息,签订特色、绿色作物定单,选择特色养殖项目,帮助引进经济作物品种,使7户贫困户通过种植瓜菜走向了致富路。

4、以点带面,推广活动经验。活动中我们注意解剖麻雀,深入研究,提炼经验,积极主动地培育、挖掘、树立典型。全市每个乡镇都树立3-5个先进个人典型、至少1个先进集体典型、10个左右的增收典型户和1-2个增收典型村。我们采取广播电视、信息简报、现场会等形式,及时宣传推广了30多个先进典型经验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龙镇干部王振军利用自家创办的养殖业服务中心,常年为70余户养殖户提供饲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帮助销售产品,在“三比四帮”活动中,他采取供鸡雏、饲料,帮助技术指导、销售产品,最后算帐的方式,先后帮助30多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大户达600多只,小户300多只,年底之前,他们都可以脱贫致富。通过开展“三比四帮”活动,龙镇的致富带头人已达500多人,其中党团员近300人,有力地激活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三、完善措施,探索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重心,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乡镇干部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直接与村干部和农民接触,是党在农村中极为重要的、最直接具体的工作力量。因而,必须加大活动开展的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各项活动制度,形成长效的活动机制,为乡镇干部发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创建有效的载体。

1、加大力度,形成市乡联动网络。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是我市“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取明显成效的保证。我们市委专门成立了以主管书记为组长,常委、组织部长和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其主要成员经常听取或过问活动开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有效发挥了领导作用。各乡镇也都成立由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人。多数乡镇还根据各中心、办、站、所的职能特点,按照“全员参加,因人定标,各尽所能,务求实效”的原则,对乡镇干部进行了分组。团结乡根据各村的特点,组成了以包村乡领导为组长,村书记为副组长、乡干部为主要成员、村干部积极参与的八个活动工作组,为活动的顺利开提供了组织保障。

2、规范运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在各乡镇统一建立健全了四项制度。一是定期例会汇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总结上段工作,部署下段工作。二是定期检查通报制度,每季度对本乡镇活动进行一次详查,看服务是否到位,工作是否踏实,效果是否明显,阶段工作汇报是否属实,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三是专项档案管理制度,各乡镇对每名干部都建立“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专项档案,将每季总结、半年考核、年末总评比的结果详细记入个人档案。四是“三比四帮”促增收联系卡使用审阅制度,各乡镇根据当地实际,统一制定“增收服务卡”,活动中,要求每名干部如实记载“增收服务卡”,一份上交乡镇领导组织审阅存档,另一份交由被服务对象保存。四项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使活动具体化、规范化,促进了活动的扎实开展。

3、严格考评,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我们制定了活动量化考评细则,严格进行考评,认真兑现奖惩。具体操作时,实行百分制考评,围绕帮扶对象是否落实、帮扶计划崐是否可行、帮促目标是否具体、帮扶措施是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是否满意、增收效果是否明显等方面,在干部自我评定、群众评议、组织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打分,对干部参加活动情况进行分级划档,把总评的结果作为干部评优、晋级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把乡镇干部参加活动情况同工资挂钩,不参加活动的,参加活动敷衍了事,达不到活动要求的乡镇干部,视情况从工资中扣除3-10 %,用以奖励积极参加活动,成效显著的乡镇干部。对于特别突出的,我们将参照“组织工作创新奖”的规定予以奖励。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活动效果。

“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共有563名乡镇干部参加,占总数的90%以上。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1121件,提供借款或贷款担保140多万元,无偿提供化肥、捐款捐物折合金额23万元,引进优质种子3万余斤,新品种149个,新技术106项,致富项目41个,提供实用信息890多条。使281户贫困户开始摆脱了贫困,242户富裕户扩大了生产规模,农村“四户”(科技示范户、致富标杆户、脱贫典型户、精神文明户)比重达到37%,带动农户9352户走向了致富增收路。真正把“为农民增收做贡献”活动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三篇:武强县环保局驻村工作队 事无巨细真帮善无大小必为

事无巨细真帮善无大小必为

——武强县环保局驻解村工作队真情驻村搞帮扶 武强县环保局驻解村工作队入村以来,主动放下干部架子,带着满腔工作热情,住进去、蹲下来,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老百姓身边的点滴小事帮起,从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着手,带着感情驻村,带着责任驻村,为村里群众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

工作队驻村后,针对该村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实际,按照“净化、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的“五化”要求,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工作队带头组织了垃圾捡拾活动,并帮助该村粉刷沿街外墙6000平方米;针对老百姓出行难的情况,他们还积极联系县财政局,利用农村“一事一议”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硬化街道2850米;工作队还协调电力局帮助村改造、维修老化的供电设施,保障了全村的用电安全。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又摆在驻村工作队员李建防的面前,他帮助村两委干部绘制了自来水管道网图,并多方与施工队联系,在工作队员与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村自来水改造,确保了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驻村工作队针对该村群众文化生活单

一、活动场地受限、健身器材缺乏的情况,与该村干部一起到西岔河、杜林等村,实地考察农村文化党建广场的建设模式。结合本村实 1

际对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村民活动室和文化广场进行了谋划。工作队积极协调争取了价值2万元的健身器材3套,已经安装到位,为群众娱乐、健身提供了方便。他们还帮助该村建设文化书屋,争取到农业方面价值1.8万元的图书12箱。

解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联系百利成线缆公司,签订了租赁占地八百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合同,引导群众搞花卉种植。同时,每年每亩还能拿到1000多元的租金。工作队还帮助村民搞肉鸭养殖,多次联系华都公司,帮助村签订了占地90亩的肉鸡孵化场的土地出让合同。依托花卉和肉鸡两个项目该村年内人均有望增收1000元。

工作队驻村以来,时刻把群众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无论大事小情,只要是百姓的事,他们都会全力做好。有一次,村民于焕芹的孩子病了,急需去县城就诊,而又没有交通工具。工作队员李建防同志知道后,主动开车送到县城医院;村民高树行的女儿回了娘家,但是因为误了城乡公交车的乘坐时间,家里的摩托又坏了,电瓶车也没有电了,而作为一名教师,怕耽误了给孩子上课的心情是急迫的,工作队的刘洪波同志知道后,毫不犹豫的开车把她送到了学校;村民高咕噜,70岁,残疾(盲人),无儿无女,吃饭基本上是靠他的表姐或者外甥送饭,住的是乡政府给盖得一间小屋。由于 2

院子地面太低,雨天就积水很深,即使晴天坑坑洼洼的对一个盲人的出行也是十分的不便。工作队的李建防和刘洪波了解情况后,亲自动手帮助老人平整院子地面,解决了这位老人的出行问题。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充分体现在武强县环保局工作队每名队员身上。

32012年6月4日

第四篇:市委组织部三比四帮为农民促增收活动情况汇报

以“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为载体切实把“为农民增收做贡献”活动落到实处

2005年12月,**市委组织部提出在乡镇干部中开展“为农民增收作贡献”活动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注意总结活动经验,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载体。特别是今年年初,我们经过认真地总结分析,结合我市实际,将活动细化升级为“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进

一步调动了乡镇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创新载体,努力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

在“为农民增收作贡献”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项活动是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但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活动效果,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地创新载体,活化活动内容,拓宽活动渠道,使活动进一步的具体化、规范化,努力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

1、立足工作实际,拓展活动载体。2005年12月,“为农民增收作贡献”活动在我市开展后,广大乡镇干部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活动初期仅是一般性号召,泛泛的抓,加之时间较短,当年收效不够明显。2006年,我们结合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要求,组织乡镇干部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解百家难、致百家富”“五个百服务日志”为主要形式,开展“民情恳谈”,领办、创办服务基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内涵,扩大了活动成果。今年年初,我们对“为农民增收做贡献”活动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总结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我市在农村党员、村干部、团员青年、村民代表或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分子中开展“四位一体”服务区活动的成功经验,确定在全市乡镇干部中开展以“比服务意识,看为群众办实事是否真心实意;比实干精神,看深入村户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到位;比工作业绩,看群众增收效果是否明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信息、生产技术缺乏的困难;帮助农民解决致富无门路、产品无销路的困难;帮助农民解决在形成致富联合体过程中的系列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三比四帮”促增收活动。再次拓展了活动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进一步把我市乡镇干部“为农民增收做贡献”活动引向了深入。

2、突出增收目标,完善活动思路。在设计载体过程中,我们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完善了活动思路。一是把扶贫与帮富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活动按照关注弱势群体,扶助贫困户;关爱优势群体,扶强富裕户;关心普通群众,带动中间户的原则,要求每名乡镇干部至少扶持1名贫困户达到脱贫目标,帮助1名富裕户扩大生产规模达10以上,带动10户中间户收入增长8以上.努力做到扶贫帮富带中间。二是加快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体队伍建设,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动要求乡镇干部要注重培养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规模较小的村要不少于3人,中等规模(300—600户)的村要达到5人以上,较大规模(600户以上)的村要达到10人左右。使农村“四户”(科技示范户、致富标杆户、扶贫骨干户、精神文明户)数增加20%。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龙头,创办示范点、示范园、示范区,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三是积极培育农村致富联合体,不断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活动要求乡镇干部要把各村具有一技之长或从事相同生产经营项目的党员干部和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发展特色经济、销售服务、信息中介等多种形式协会组织,力争年底每村的致富联合体达3个以上,使更多的农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风浪。

3、着眼作用发挥,转变活动方式。乡镇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致使一些乡干部工作被动应付、创造性开展工作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安排部署活动时,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和乡镇干部工作特点,确定了全新的活动方式。一是不搞形式主义,按照“转变作风年”、“大下基层年”和“调查研究年”精神要求,经常深入与所包农户家中、地中,随时了解掌握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长期的稳定的服务关系。二是不搞行政命令,采取教育引导方式,鼓励干部自觉自愿参加活动,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不搞一刀切,考虑干部个人能力、工作特点等方面差异,对活动内容、标准都因人而设,不搞统一模式,使干部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作用。四是不下高难指标,立足于实际,确定可行的活动目标,把活动的各个环节安排细、安排实,增强可操作性,使乡镇干部能够轻松地找到自身工作与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找准工作定位,挖掘内在潜力,放大自身能量,有效地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二、强化落实,务使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好的载体是基础,要使乡镇干部真正发挥出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关键是在活动过程中强化推进措施,狠抓落实,把活动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落到实处。

1、精心组织,打好活动基础。

第五篇:干事创业“廉”为基——学习《善做善成 实干实效 勤学勤思 敬廉守廉》系列述评之四

(一)“廉”,是做人之基、立身之基、为政之基。

能否做到“廉”,关乎事业的成败。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实现“三大战略定位”,要靠党员干部拥有浩然正气;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克难攻坚,完成“十六字”发展目标,要靠党员干部做到两袖清风。

市委书记杨树平在《善做善成 实干实效 勤学勤思 敬廉守廉》一文中强调:“„廉‟是领导干部做人从政的基本要求和行动准则。”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廉”与德、能、勤、绩的关系好比“1”和“0”的关系,没有“廉”这个“1”,其他再好都将是“0”,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廉”得民心,“廉”树形象。一个地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风气好了,就能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发展。

一名领导干部,威信的高与低,影响力的大与小,在很大程度上要以清正廉洁为尺度。

作为“四大一高”战略的引领者、推动者、实施者,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理应成为敬廉守廉的楷模。

(二)敬廉守廉,必须知廉。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子·牧民》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从中可见古人对“廉洁”认识之深刻。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三门峡有着厚重的廉洁文化积淀。大禹治水开三门,三过家门而不入;“廉政始祖”召公勤政爱民,留下了甘棠遗爱的佳话;道家始祖老子煌煌五千言《道德经》,蕴含诸多修德养廉之真谛;“关西孔子”杨震拒贿时“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铁骨诤言,传颂千古。渑池县刘少奇旧居,更是因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诞生地的特殊背景,成为全省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基地,激励着党员干部敬廉守廉、干事创业。

近年来,我市大力创新载体、打造平台,以廉政楹联文化为代表的廉政文化建设全国知名,知廉、敬廉、守廉、行廉的氛围日益浓厚,但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人情风”“关系网”等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保持党员干部思想队伍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的任务依然艰巨,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积极投身于当前正在开展的“督廉、述廉、评廉”活动和“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教育中,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争做敬廉守廉楷模。

(三)敬廉守廉,必须自觉严守党纪红线。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绳,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党纪面前没有特权,党纪约束没有例外。党员违反了国家法律,也是违反了党的纪律。碰红线就要“撞墙”,越红线更要陷入“深渊”,轻者“伤筋断骨”,重者付出生命代价!

严守党纪红线必须切实增强自律意识。“矜持规矩,慎作方圆。”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在头脑中时刻绷紧党的纪律这根弦,确立遵守党纪的观念,养成遵守党纪的习惯。凡是党纪禁止的坚决不做,凡是党纪要求做到的,要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

严守党纪红线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当前我市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的“督廉、述廉、评廉”活动,就是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监督、深入治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严守党纪必须加大惩处力度。“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四)敬廉守廉,必须自觉筑牢思想防线。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大量案例表明,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在头脑里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防治腐败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的“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教育,就是以廉政教育常态化的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也是廉洁从政的内在根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有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领导干部的好榜样郑培民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从而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五)敬廉守廉,必须自觉夯实道德底线。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为官者必先修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德的标准包括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夯实道德底线。

自觉夯实道德底线,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自觉做到“五慎”:慎权,就是要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约束、一种考验,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慎初,就是守住第一道防线、避免第一次放纵、警惕第一次失足;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欲,就是要常思贪欲之害,努力节制自己的欲望,谨防成为欲望的奴隶;慎独,就是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也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目前,我市正在强力推进“四大一高”战略,随着一大批项目、资金的涌入,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需要进行大量的招标投标,很容易形成反腐倡廉的敏感区,尤其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做到“五慎”,作出经得起时代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六)敬廉守廉,必须自觉把握交往界线。

先贤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胡锦涛总书记郑重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领导干部身份特殊,掌握公权,职责重要,言行举止为社会所关注,在工作和生活中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交了朋友干什么,都非同小可。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在《为官要做到“十不”》里提出同学同乡、亲戚朋友“如果是拉拉扯扯,互相利用,名曰沟通联谊,实则假公济私,就需要高度警惕”。一些人蜕化变质,也确实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领导干部要从公正用权和拒腐防变的高度,充分认识正确对待社会交往、净化社交圈的极端重要性。市委书记杨树平也多次强调,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尊严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人们的尊重。不能因为交友不慎,被人利用,失去人格,失去尊严。

要学会择善而交,多交仗义执言的诤友、携手共进的益友、肝胆相照的挚友、患难相依的密友,少交口蜜腹剑的佞友、投其所好的损友、取宠谋私的恶友。在与朋友交往中,还要时刻保持清醒,自然远离贪腐和堕落,避免或抵挡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和攻击。

(七)守廉行廉,必须有体制机制保障。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权力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极易产生腐败。我们既要通过引导教育,营造为政者“不想腐败”的氛围,又要强化约束监督,建立为政者“不能腐败”的机制,还要及时依法依纪处罚,形成为政者“不敢腐败”心态。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让监督始终与权力同行。

(八)敬廉守廉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

三门峡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实现“十六字”发展目标,呼唤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干部。只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做得好,干得实,行得端,立得正,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谱写三门峡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编后自5月2日起,本报连续推出“崤函”署名文章《学习〈善做善成 实干实效 勤学勤思 敬廉守廉〉系列述评》”,到今天已全部刊发完。这组系列述评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全面、深入、系统地解读了“做”、“干”、“学”、“廉”的科学内涵以及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积极为全市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实施“四大一高”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当前,三门峡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在提升理性认识的同时,切实找准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切实做到善做善成、实干实效、勤学勤思、敬廉守廉,为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勤为农民写文章 善帮领导出主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勤为农民写文章 善帮领导出主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