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知: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能: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思: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教具: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3课,(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山中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双龙洞到了!(板书:金华—罗甸—路上—)
二、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叶老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
生:叶老游览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和内洞。(板书 外洞—孔隙—内洞)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上节课我们已经随着叶老来到了洞口,在洞口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 洞口 宽)洞口这部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生:学习洞口这部分我们先找出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师: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自学外洞这部分,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生:外洞又高又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板书 高大)
师: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找一生读
师: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意思就是说如果想观赏内洞的景观,只有平卧在小船上,从连通内洞与外洞的孔隙中通过,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此情此景,被称作“水石奇观”。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这一景观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生:(窄小、低矮)(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
师:看黑板上第一话。(指生读)加点词语 稍微 一点儿 有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体会呢?
(板书 窄小)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此段中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5自然段。(生齐读)
师: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请大家默读第6自然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生:内洞一团漆黑 什么都看不见(板书 黑)
师:那么要怎样才能看见呢?
生:(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师:这越发写出了内洞的漆黑。现在工人已经高高举起了汽油灯,你都看见什么了?
生:洞顶的双龙
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师:看黑板上第二句话,(指生读)注意理解加点儿字部分。
师: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老师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师生看图)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感情朗读。指读。
师:内洞与外洞比较大小如何啊?谁能给大家读第7自然段。(板书 大)
师: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师: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板书 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道练习
鲜艳的()宽敞的()窄小的()蜿蜒的()昏暗的()漆黑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找到了许多相关的材料,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很丰富,对我们理解课文很有帮助,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
23.记金华的双龙洞
景象奇异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宽 高大 窄小 黑大
第二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这是——
生齐答:金华的双龙洞。
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过这,还写下一篇游记。(板书课题)
师:记金华的双龙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好了,有的同学甚至还读了第二遍。好,读好的同学,我们先看看这个词。谁来读一读?请你来。
生1:蜿蜒。
师:全班一块儿读。
生齐读:蜿蜒。
师:其实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长城这课中见过,请你读。
生2:美丽的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蜿蜒,再读过一遍。恩,好的,你们看,这就是蜿蜒的长城,那蜿蜒是什么意思呢?
生:蜿蜒以前是比作蛇的,现在比作弯弯曲曲的路。
师:你说得不错,蜿蜒就是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那么在这篇课文中,用蜿蜒写什么?同学们,到书本上去找一找。
生默读课文。
生:在文中指,蜿蜒就是洞顶的双龙。
师:从哪知道的呢?读读文章中的句子。
生: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白龙,一条青龙。
师:哦,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
生齐答:双龙洞。
师: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着急,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这张游程图。开始吧。
生自主学习。
师: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讨论讨论。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好,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俩合作完成的游程,看看老师黑板上的题目。第一个是——
生:第一次金华城—罗店—入山—小桥。
师:看清楚,这是哪儿啊?
生:洞口。
师:对了,这是双龙洞口。第五个是?
生:外洞—孔隙—内洞。
师:第八个是?
生:外洞。
师:第八个是哪?看看。
生:出洞。
师:对了,一个都不落,全说对了,真不错,老师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要是我们能把这些连起来说就更清楚了,来,对照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说。
师:好,谁来试试?请你。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到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棒,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师:你们瞧,金华、罗店、入山、洞口这是作者在去双龙洞的?
生齐答:途中。
师:外洞、孔隙、内洞这是作者正在?
生齐答:游览。
师:最后,原路——
生齐说:返回。
师:返回出了洞,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你们看,简单地说,作者先写了在途中,再写了——
生:游洞。
师:最后写了?
生:返回。
师: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同学们,游记除了交代流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那么,在游双龙洞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
生:孔隙。
师:大点声,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一块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孔隙。
师:孔是什么?想想,你说。
生:很小的洞。
师:小洞,窟窿,是的,那隙呢?你告诉大家。
生:隙是指很小的、很窄的。
师:很小很窄的。
生:洞。
师:是指洞吗?
生:缝隙。
师:缝隙、裂缝,说得不错,那把他们俩合在一起,孔隙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很小的裂缝。
师:没错,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那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用你的话筒告诉我。
生:在很窄小的。
师:它的特点是—
生:很窄小。
师:说得好。你理解了这个词,那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谁来读你划的句子。好,老师看到你想举手又不想举,我把这个机会给你,好吗?来。
生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你找打的是这个句子,对吗?看看,是这个句子吗?老师希望你能再大声的、勇敢的再读一遍。
生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这两句话主要是写了什么?
生:讲小船很小。
师:是的,请坐。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稍稍改动一点,有什么不一样?后面那位男同学,请你说。
生:第一句写得显得小一点,第二句显示不出来。
师:是啊,下面这个句子也是可以的啊,可为什么还要多加两个小呢?就像你说的,突出了——
生:突出了小船的小的特点。
师:说得真好。短短两句话,竟然用了两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
生齐答:小。
师:那你还从哪些词当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请你说。
生:并排仰卧,刚合适。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并排仰卧就是两个人仰卧在小船上,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师:你平时乘过小船吗?小船,你走进去是怎么样的?应该是?
生:能乘坐几百个人的。
师:你说的是啊,咱们厦门的轮渡船就能容几百个人,对不对?可这只小船呢?
生:只能容两个人,而且是并排仰卧的。
师:你从仰卧和没法容感受到了小船的小,对吗?
生:对。
师:请坐。同学们,那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
生:还有~~
师:仅仅是在写小船的下吗?看看这句,有点紧张,不怕,请坐。
生2:还写出了洞、孔隙的小。
师:写出了孔隙的窄小。你真会读书,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怎样小的小船呢?
生: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来到孔隙处,看到这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生齐读: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
生齐说:孔隙的窄小。
师: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好,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请你读。
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好的,老师也找到了这句话,同学们,你看这是本课的生字,一块儿读一读。
生齐读:臀。
师:臀是月字旁的字,这呀,还有几个字偏旁相同,这些偏旁的字说明和~~,一块告诉我。
生齐说:身体有关。
师:那你知道臀指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生:指的是屁股。
师:是的,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有哪些呢?从
生齐说:后脑。
师:摸摸你的后脑,到~
生齐说:肩背。
师:到~~
生齐:臀部。
师:到~~
生齐:脚跟。
师:没有一处不~
生齐:贴着船底的。
师:这样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就是~~
生齐:窄小。
师:就请你读读这句话,就读出作者的感情吧!
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你过孔隙的好奇和小心,还划了哪句呢?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正音:(sì)似乎。
生: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好的,你找的是这句。这儿有两个生字,刚才你读得很准,全班同学一块读读这两个词。
生齐读:稍微 额角。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说。
生: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作者的感觉。
师:他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圈出了哪些重点的词语。
生:稍微 一点儿 准会。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能抬起来吗?
生:不能。
师:一点儿都~~
师生一起:一点儿都不能抬起来,你是从这些词语里边体会到的。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好,请这位男同学,就用你桌上的话筒。
生:我有感觉要是把头~~
师:眼前,读完整。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两句话写的都是作者的?
生齐:感觉。
师:作者正是用过孔隙的感觉写出了孔隙的?
生齐:窄小。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块跟着作者乘小船,过孔隙。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你是怎么躺的?
生1: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师:游客们,你们都躺好了吗?
生齐:躺好了。
师:那你们是怎么躺的呢?从——
生齐读: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师: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是啊,此刻眼前昏暗了,可是我们还是能感觉~
生3: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你能不能动?
生3:不能。
师:你会不会动?
生3:不会动。
师:游客们,你们敢不敢动?
生齐:不敢动。
师:因为,我又感觉~~
生齐: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呢?准会?
生1: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准会(听不清)擦伤肩背。
师:那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呢?
生2: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准会擦破裤子,擦伤膝盖。
师:那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点儿。
生3:准会划破衣裳,刺伤肚皮。
师:终于,过了孔隙啦!游客们,你又有什么感觉?从孔隙出来了,你的感觉是?
生1:我感觉那个上帝保佑我。因为我终于出来了,很让人激动,没受伤。
师:你的感觉呢?
生2:我的感觉是终于出来了,不用再胆颤心惊呢!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这也就是他的?
生齐:见闻。
师:还有自己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
生齐:感受。
师:写出了孔隙的?
生齐:窄小。
师: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 ?请你说
生1:仿佛坐着小船进了孔隙,划出来了。
师:是仿佛看着作者进去吗?
生1:恩。
师:仿佛?你说。
生2:仿佛自己身临其境。
师:是呀,仿佛就像自己就到了那里似的,用上了一个成语,你说得很好,这就叫?
师生同说:身临其境。
师:其实在我们福建省也有多姿多彩的迷人的风光,你们瞧,这是福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
生齐:一线天。
师:谁去过?举举手,好,把手放下。那呀,有迷人的景色,看看,从一线天这个经典名称中你知道他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跟双龙洞的孔隙一样,很小。
师:非常的小,而且还很?
师生同说:窄。
师:狭窄,窄小。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写一线天。想想,在一线天,你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可以用上书本上的语句,也可用上平时积累到的,注意书写规范、整洁,开始吧!
音乐起,生练写,师巡视
师:好,这样,把你想写的说给大家听。你已经想好了是吗?来。
生1:我走在一线天里,抬头只看得见一丝天空,我侧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挪,两边高耸的石壁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心里紧张得都快喘不过气来。
师:哦,写得多好啊!(场上响起了掌声)大家都禁不住把掌声送给你了,你用自己在一线天里看到的一条丝线似的的天空,还有自己被挤压的感觉写出了一线天窄小的特点,真好。还有谁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好,请你来。
生2:顺着山石,我来到了福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一线天,我抬头向上看,只看得见丝线似的天空,我想:这大概就是它叫一线天的原因吧!我走在狭窄的小路上,感觉左右两边的石壁离我越来越近,我又感觉要是自己在稍微胖一点,准会被卡住,过不去。(场上鼓掌)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他仿造了课文中的语句,还用上了自己积累到的,把一线天里看到的和感觉的到了写了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师:同学们,学过这种写法,我们不仅能写好一线天,还能写出自己游览过的每一处景点,那双龙洞的其他几个景点,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景点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下课。
生1: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谢谢老师。
第三篇:记金华双龙洞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默写生字词。
②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①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③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③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③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④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重温第一课时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齐读第五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②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②板书设计:
第四篇:记金华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2)说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
2、结合课文理解词句,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说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与想象的结合。细读了解双龙洞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复习检查、精读感悟、展开想象、当小导游、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课一开始,我先用课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再通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及“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课件引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教学洞口的特点时,我适时出示课件: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学生会说:“突兀森郁。”我会随即出示课件“突兀森郁”这个词语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学生再通过观看洞口的图片,感悟词义,这种教学方法比老师以词解词要高明得多。
教学外洞的特点时,我会问学生:“外洞究竟有多大呢?”学生回答后,我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我让学生观看外洞的录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就有多大了然于心。
教学孔隙的特点时,我会问学生:“我们是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回答后,我出示课件:小船很小,用绳子拉船进出孔隙。(结合图片)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窄、矮、险。
教学内洞的特点时,我会问学生:“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观看内洞的图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感知内洞的黑、奇、大。(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以读促悟。借助图片、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这个环节我会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我再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然后我再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这样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四)、录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我先播放一段录像,然后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双龙洞,台下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我会引导学生把对双龙风景区更多的了解也给大家讲讲,同学们会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我就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我采用了图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学生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第五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从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2、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法:
1、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我主要按照三步导学模式进行。
(一)激情导课:
课一开始,先回忆课文体裁,再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以这两个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民主导学:
分为两个任务:任务一:学习游记开头的写法。(意图:让学生对游记有个完整的认识。)
任务二:学习游记主体部分,感受双龙洞景观的奇妙,学习作者观察写作的方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学习重点段“孔隙”部分,从船小、进洞方式、进洞姿势以及作者的感受四方面来学习作者借其他事物写本事物的方法。这一步,通过学生自学、组内讨论后上台展示交流完成。是全文的重头戏。
第二步:学习洞口、外洞、内洞部分,通过读文概括出各景点特点,简要了解作者的写法,这里主要是列数字、作比较等一些说明方法,以前学生接触过,比较熟悉,所以这部分在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后形成统一看法,由组内代表向全班汇报。处理得较为简洁。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然后借助图片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检测导结:
紧扣学习内容设计了填空题,针对性强,难易适中,学生绝大部分能完成。还设计了选择榆次的某个公园写一篇游记,是学法的迁移运用,时间关系,需要在课下完成。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依托游览顺序图,形象直观地概括了各景点的特点,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把握文本起到了辅助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情绪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次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发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构造严谨,内容部署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次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察看细心,描写形象活泼,景物特色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色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色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察看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育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的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精确读字浙江、森郁、凑集、适合、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情绪地朗读课文。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次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察看和表达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教学过程
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内洞的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学生想像成各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3、音像***,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介绍:本课为语文课改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写出了双龙洞的奇异景色。本文描写准确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游记这种新文体,因此要扎扎实实教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2、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游踪,了解景物特点。第二课时学习描写“孔隙”一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并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会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景物特点。
(2)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感受双龙洞的神秘、奇异。
第二课时:
(1)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借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练笔,训练学生有序发言及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4、重难点:
(1)理清游踪,学习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介绍。(游记的基本特点)
(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难点,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利用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加强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练笔。
学法:研读圈点、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师:1、全文视频朗读的课件
2、《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
3、下发本文所写处所、景物及特点的表格。
4、下发练笔提纲。
生:1、填表
2、列提纲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词
3、多音字组词(“系”)
4、形近字比较(“栽”、“蜿蜒”)
5、易错字(聚、隙)(音→义→形)
(二)引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远的不说,单是我们房山就有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投影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的金华,去探寻双龙洞的奥秘。
(三)理游踪,抓景物:
1、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地点?印象?
2、填表:指名分段朗读,学生用“——”标出所写景物。
3、抓重点词概括景物特点
注意“盘曲而上”“突兀森郁”“蜿蜒”的理解(手势、换词练习)
地点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景物
路、花、溪流
山、洞口
像大会堂
位置、船小、进洞惊险
双龙、石钟乳、石笋
特点
美
宽
大
险
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5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整理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欢迎阅读!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与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教学过程
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内洞的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学生想像成各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3、音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编写目的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讲读课文,依照教材的编写目的,并根据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特点,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们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会学,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说、议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
恰当的导语设计很重要既有前后衔接的作用,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和美丽景色!那么除此之外作者还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通过导语把学生的思维拉到了本节课的位置,又使学生在脑海中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促使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短暂的回顾,并将思维定位到本节课的内容当中。
(二)出示课件,总体感知课文:
1、有了前面的导入,学生的思维就还跟着老师回到本节课,这时候出示课件,让学生跟着浏览课件图片,然后打开书,仔细读读课文4--7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游览的地方和顺序:外洞孔隙内洞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段学习,体会各景点的不同特点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出示外洞的景图,对照图片,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介绍洞口的?外洞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体会外洞的特点;
②师生共同讨论,初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让学生了解到作者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以及外洞的特点——宽敞。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采用指导圈点、批注,落实读书方法。抓住文中的重点句、重点词指导学生研读、比较、批注。如文中第5自然段的教学,我抓住“贴”、“稍微”、“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些重点词句采取换词、换句及手势示意的方式指导学生研读,并出示进入内洞孔隙幻灯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互相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这样,学生通过对照图片从“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体会出进入内洞孔隙的特点:窄小、低矮。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在教学“内洞”这一部分时,为理解石钟乳和石笋的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先让学生观察内洞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的说像孙悟空骑着白马在飞奔,有的说像观音在讲经,有的说像白胡子老者在砍柴,有的说像寿星老人捧着仙桃来祝寿……
然后再在学生发挥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这两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内洞有什么特点?内洞的奇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画出有关语句。
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对内洞的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时候再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学生就很容易的得出结论:这一步分主要介绍内洞的景物;内洞的特点是:黑、奇特、大;主要体现在形态各异的石钟乳上;并能画出相关的语句。
在了解了内洞特点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创造了眼前美丽的自然景观,很有观赏价值。
(四)读写指导: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文章,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所以读写的指导也很重要。
1、设疑质疑:
在全文内容学过之后,提出问题:游完了双龙洞,回过头来看,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并让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外洞、孔隙、内洞三个地方的景物写的详细;作者游览的顺序是:外洞→孔隙→内洞
2、小结写作方法:
有了前面的结论,再提出问题: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去写?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考论,得出自己的结论:有的会说“按照观看的路线写的,内洞写的详细”;有的会说“按照行走的路线写的,外洞写得详细”;也有的会说“按照看的顺序写的,都写得很详细”……如此等等。
最后老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
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要把参观的景物)特点写清楚。
第三、加入自己的亲身感受表达思想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朴素,真实可感。单元专题的内容是:“壮丽的祖国河山”,专题的学法是:“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浙、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桐”等13个生字;
理解“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蜿蜒”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
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听教师讲说。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引导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做到“会学”。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重点词语品味法、朗读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具体语段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讨论法、举一反三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三、说教学程序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之前我们游览过美不胜收的广西桂林,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有谁去过或了解过这个地方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金华,欣赏金华的双龙洞,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观。(揭题)
1、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2、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设计说明:教师激情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
入课堂的情景中。简介文章是一游记,让学生大致了解游记的写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生读生字新词。提醒学生注意的读音:浙、臀、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簇、蜿、蜒。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长句和生字词比较多的句子,看看他们是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3、课文整体把握: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
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学后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写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从而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结构顺序。(板书)
设计说明:课标中年级的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引导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体现中年级的学段特征和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
(三) 精读部分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 汇报交流: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出了金华城,向着“双龙洞”出发了,这一路上的美丽风景真让人陶醉呀!
(1) 请同学们自读二自然段,思考:
A、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B、勾画出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读后,同桌间
讨论交流。
(2) 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作者在沿途所看到的美丽风景和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A、学生边作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B、“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觉得眼前一片明艳?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导语: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去听听溪水的歌唱。
(4)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溪流有哪些特点,圈出重点词语。
B、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5)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出溪流的特点,再出示“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溪声还会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板书)
(6)指导朗读:播放音乐,男女生对读。
整段话的对读:女生读写溪流特点的句子,男生读剩余句子。 设计说明: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思考抓重点词语,播放音乐、激情朗读,感悟作者通过排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流的特点。既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7)课堂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句子。
设计说明: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我们学习到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溪流的特点,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那么,双龙洞是怎样描写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写生字 。
2、继续课文,搜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写一段你去旅游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先后顺序)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溪流的特点:宽 窄 缓 急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篇讲读课文,该单元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为主题展开。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
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
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2
○4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
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
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
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
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
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一路上景色明艳
二洞口外洞宽大美好孔隙窄小内洞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三出洞
八、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
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与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与资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农远资源进入学校,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幸福的,它为教师的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农村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农村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远程教育给我们农村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开拓师生的视野,不断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本课课件的图片及录像等素材都是从远程上下载的,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欣赏文中的一些场景,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说教学目标。
结合远程资源和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五)、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采用了图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2、结合课文理解词句,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与想象的结合。细读了解双龙洞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复习检查、精读感悟、展开想象、当小导游、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课一开始,先用课件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再通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及“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课件引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教学洞口的特点时,我适时出示课件: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立刻有学生说:“突兀森郁。”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突兀森郁”这个词语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学生再通过观看洞口的录像,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比老师以词解词要高明得多。
教学外洞的特点时,师:“外洞究竟有多大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让学生观看外洞的录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
教学孔隙的特点时,师:“我们是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小船很小,用绳子拉船进出孔隙。(结合图片)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窄、矮、险。
教学内洞的特点时,师:“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观看内洞的录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感知内洞的黑、奇、大。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以读促悟。借助图片、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这样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四)、录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播放录像,导游解说,游客提问。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0
【说教材】
本课是第八册第五组的内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来历,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按这个顺序分段学习课文内容一、二、三段。第二课时重点是了解怎么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点及叙述的条理。至于流经的路线(也就是作者叙述的第二主线及指导朗读指导、背诵全文将安排在第三课时)。
【说教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抓住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电脑课件,选择好演示的切入点,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诱发学生去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尝试阅读之后合着音乐的节拍,欣赏双龙洞这一神奇的溶洞,从而创造激昂、活泼的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通过人、机交互获得信息交流,又为学生学之得法创造条件,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说程序】
1、回顾上文,理清线索及思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些内容?
2、尝试读文,了解孔隙的特点:
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尝试分析。首先让学生带着尝试题有目标地自学课文,初步了解:
⑴ 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⑵ 分成哪几层?每层意思是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演示课件──小船怎么进入内洞?让学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再播放录相片断“游人进入内容”的情形,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⑴ 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样描述的?用横线画出来。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游人进入内洞的情形。
⑶ 这样窄小的孔隙,作者通过时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通过句子的比较:
①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②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孔隙很窄小。
让学生懂得怎么样把句子写具体。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孔隙”这段的学习方法:
① 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段落层次,弄清各层意思。
②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尝试读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尝试自学第五段,把握特点,深化主题:
学生用归纳“孔隙”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在学生弄清楚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抛砖引玉:作者一进内洞时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么宽广的内洞里作者观赏了哪些景物?请同学找出来说说。观赏完这些奇异的景物有作者心里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画出来。学生质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先同伴协作解决,师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再通过录象“内洞自然景观”的放映,让学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此时概括内洞“奇”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指导朗读:作者把内洞写得这么美,这么奇,让我们用惊叹的语气来读一读吧!教师引读:首先当然是──(生接读)其次是──(生接读)作者觉得──(生接读)
4、重视总结,升华尝试成果:
学生通过分层。有序的尝试,学生已经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5、课堂巩固练习:
填空:
⑴ 过孔隙时,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还感到_____________,又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写出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⑵ 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可见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
6、板书设计:
(美) (宽) (大) (窄) (奇)
金华城 罗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7、布置作业:尝试背诵第四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融情于景,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两条线索(一是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景物特点鲜明,描写生动。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体会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重点词语品读法、朗读法。
学法上,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读、画、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运用恰当词句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同时采用复述法、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概括及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游览溶洞的经历感受导入,启发谈话,引起探究兴趣。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圈出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对易错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细节,根据学生的发现再做补充,重点讲解难写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四)交流展示
1.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示意图。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示意图说清游览顺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2.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学习第1-3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赏析: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让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2.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六)学习第4-6自然段
1.朗读文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所见到的景物的。
2.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3.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作者进洞时有什么感受?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是怎样介绍内洞的?大声朗读有关语句。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
5.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6.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蜿蜒”的意思。
(七)朗读课文,复述内容
1.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2.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八)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指导造句,写话训练: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九)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课件出示叶圣陶老老师先容游览的时间、所在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致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踏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第二部门,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白语言笔墨的过程中,睁开想像,感悟祖国江山奇丽,引发热基于对以上课本的明白,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订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相识课文是按游览次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引发学生热凭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领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怪。
难点:孔隙的形貌。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要领
运用导读和建立景象联正当,并注意游记类文章的学法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急中生智
险些全部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央关键。究竟上,教学运动中重点关键的处置处罚优劣通常是评价一堂课乐成与否的关键。适当运用电教本领,每每能吹糠见米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工具茅塞顿开。在先容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立刻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视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要领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贯注无疑要高超得多。在先容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好像到了个大礼堂,四周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边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肯定不以为拥挤。”然后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明了于心。渗透排泄作者团体感知又详细化形貌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索拉船,心情朗读进洞时的觉得,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二〉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头脑的训练,当老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风景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重,全神贯注地寓目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悦目吗?”学生说:“悦目。”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革多端,颜色各别,纵然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抚玩。”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抚玩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换:“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联合课件开导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光辉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实激活了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党羽。内洞的石钟乳,石笋自己就多姿多彩,独特悦目,被学生想像成种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笔墨在学生眼前变幻成生动的画面,使人感触身临其境,意见意义无穷。
〈三〉音像豪情,开导学生口语外交
学生兴高采烈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云云迷人,下面谁乐意当导游,领导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如今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谓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列位老师、列位密斯,你们好!接待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观光……”音像出示,导游教学,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外交,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进步了学生的念书悟文本领,可谓一石二鸟。
〈四〉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要领
在同学们追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致后,导游相机说道:“实在下面的游客呀,大概比我相识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由于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聚在胸,此时生生互动,大家感情鞭策冲动,老师随即总结:实在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另有许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水奇丽,以后有时机去游览,盼望你们做生活的故意人,用眼看,埋头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要领,也写下脍炙生齿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