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2: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

第一篇:2012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

2012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试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准确理解材料:

(一)理解材料:

第一句话:泥泞溜滑的田埂上,一个小伙子挑着一担秧苗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地走着。没走几步后他放下担子,不知所措地站在田埂上。——我不能前行

第二句话:妈妈喊他:“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妈妈要他放下包袱,解除顾虑。

第三句话: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的小伙子轻松地把秧苗挑到了妈妈跟前。——我解除了顾虑,完成了任务。

第四句话:妈妈帮他分析先前挑着秧苗走不了和后来轻松挑到妈妈跟前的原

因:“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结论:有顾虑——不能完成任务;解除顾虑——完成了任务。

(二)分析顾虑到底是什么:

1从材料中看顾虑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

仔细分析他担心两个方面:一是担心失去现有的,那就是现在还站着,衣服还是干干净净的;二是担心做下去的后果,那就是摔倒在泥水中,把干干净净的衣服弄得很脏,自己弄一身泥巴。正因为有这些担心,所以他先前挑担子时才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不知所措。

2引申理解顾虑的含义:

什么是顾虑,它就是一个人要去做或者做着一件事情、一项任务或进行一个选择时的担心,担心失去现有的“好处”,也担心做了或选择了后的结果,这个结果往往被想象得很“坏”。

(三)分析材料的含意:

从材料本身看,小伙子在挑秧苗时是顾虑影响了他前行。进一步引申可以是:当明确了做什么后,就不应当思前顾后,担心失去什么或想象那种可怕的后果,应当奋然前行,前行中有困难要克服困难,有荆棘要披荆斩棘,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要做的和已经做的,达到目的。

二、选准角度

当所给材料的含意弄清楚后,就是选择角度了。根据这个材料的含意,我们可以选取的角度有:

1明确了做什么后,不能顾虑重重,踌躇不前;

2明确了做什么后,要甩掉顾虑,奋然前行;

......这些角度我选择哪一个呢?比如我选择角度2明确了做什么后,要甩掉顾虑,奋然前行。

三、构思作文

当角度选准后,就要构思作文了。构思就是完成作文的立意和整体结构,包括文章的呈现方式。

我从“明确了做什么后,要甩掉顾虑,奋然前行”这个角度的作文,要写成议论文,那么就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说理透彻、辨证,不以偏概全,不偏激绝对。

我的观点是什么?要从所选的角度出发,确立观点。比如确立:“当确定了理想或者奋斗目标之后,就要甩掉顾虑,一往向前,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激流险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有了观点,还要有论述这个观点的论据。我用事实论据中正面和反面论据论证论点。

结构提纲:

1、从“顾虑”的特征和害处引出观点。

2、项羽顾虑名声,最终自刎乌江。

3、另一些人,就是确定了要做什么后,也是前思后虑,迟疑彷徨,或者前行中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甚至放弃。

4、罗凯的故事。

5、甩掉顾虑,一往向前的人的巨大成就。

6、再次申明观点。

甩掉顾虑,一往向前

顾虑,是暂时还不愿舍弃“好处”,就像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

方》里美丽的姑娘,尽管她有粉红的小脸,尽管她有美丽动人的眼睛,尽管她很养眼,可你总是回头张望会耽误了行程;就无法到达你要去的那更美的地方。顾虑,是经历中的一次蛇咬,于是见到井绳也心慌意乱。顾虑,是“明知道不能这样下去,却还一直停在原地”的彷徨,是“一分的犹豫,一刻的迟疑,快要到唇边想讲却又不敢......”的犹疑。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当目标明确之后,在前行的路上只有甩掉顾虑,勇往向前,才会走到想去的彼岸。

顾虑,往往使人不能去往那更美丽的地方。

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后,项羽带领八千吴中男儿,登上了反秦的历史舞台。之后巨鹿一战,破釜沉舟的项羽大败秦兵,然后收服章邯。项羽这位勇猛无二的英雄,开始称霸诸侯。可是在范增设下的“鸿门宴”中,项羽本应当决定杀了刘邦,铲除后患,可他担心他的名声:如此勇猛之将,怎能有如此不义之举。宴席中刘邦借故如厕逃了出去。后来刘邦真的成了他的心腹之患,最终也没有逃脱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因为顾虑名声而惨败自刎的下场,可谓悲矣!

顾虑,往往使人眼前漆黑一团,不见希望。

我们也曾看到另外一些人,因为他们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在他们看来,往东走是悬崖,往西走是泥潭,往北走是峭壁,往南走是深渊。他们小心翼翼,举步不前。他们把到哪里去还没有决定下来,已经满头银丝,双腿打颤,目不能远眺,耳不能远闻了。

顾虑,往往使人犹疑彷徨,失去良机。

有这样一个故事:罗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在大学有一个异性同学,是他心仪的人。在上大学时,他认为对方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女孩,向她示好,可能打扰她学习。大学毕业若干年后,当他得知心仪的女孩还单身时,他别提多高兴了。经过几番顾虑后,他决定请女孩看一场电影。他在去往女孩家的路上,思前顾后了:会不会太冒昧?女孩是不是太忙?会不会被拒绝?她父母是不是高兴?顾虑中他没有推开她家的房门。后来,他在公园里见到了心仪女孩,他又自己怀疑自己了。再后来,他在收到女孩结婚请柬时,也收到了女孩的一封短信:“其实我一直喜欢你!”迟疑,使罗凯失去了心仪的女人!

刘表迟疑,使曹操三分天下之有一份;在商战中因为迟疑而被逐出市场的不胜枚举。迟疑彷徨,踌躇不前,许多人最终丧失了良机。

我们也看到那些明确目标后,甩掉顾虑,奋然前行的人,他们面对荆棘和险滩一路欢歌,不仅成就了自己,更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居里夫人一往向前,由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了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牛顿一往向前,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成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贝多芬一往向前,就连耳朵失聪后还创作出令世界震撼的交响曲,被人们尊称为乐圣;郎朗一往向前,曾被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史铁生这位“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轮椅上的残疾人,一往向前,成为一名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孔祥瑞一往向前,在码头装卸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被誉为“时代蓝领”。

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当明确了目标后,只有甩掉顾虑,一往向前,才会有可能去往那更美丽的地方——你理想的彼岸。

敬请阅读者指正。

第二篇: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

专家点评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则材料中的事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考生们所无法体会的,但是母亲的话,考生们应该能够理解的,材料的含义告诉我们很清楚,做事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考虑那么多的包袱,此则材料作文让考生明白: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生活是年轻人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如果领悟了这点,这样才能做出成绩来,从这一点生发到自己的生活,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当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这则材料,不要脱离提供的内容。(冠华作文网)

本文点评专家: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学校高级教师 顾新佳

冠华作文网总编辑 陆法军

湖南新化一中高级教师 高星云

四川省新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王贞鹏

广东省佛山高明纪念中学高级教师高勇

第三篇:2012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试写)

材料作文《科技的利与弊》。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长江日报提供)

一、准确理解材料:

(一)理解材料:

书信可不可以替代?这个话题的答案,一是可以替代,一是不可以替代,另一种可能是替代方式和书信并行。是改变还是不改变?这只有一种答案,那就是改变,因为没有不变的事情。

(二)分析材料:

仔细分析材料,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可以谈科技的利,也可以谈科技的弊,可以写书信不可以替代,也可以写书信可以替代。只要观点正确,论证有说服力,都可以作文。

(三)分析材料的含意:

从材料的含意看,这是一个从很多角度都可以选择作文的材料。可以选择书信可以替代的角度,也可以选择书信不可以替代的角度。可以选择不改变书信的方式的角度,也可以选择可以改变书信的方式的角度。

二、选准角度

根据这个材料的含意,可以选取的角度有: 1书信方式的替代,这时一种趋势;

2书信的方式不能替代,他包含着人间真情; 3改变书信的方式,不可阻挡;

4书信就是书信,传统的书信方式才是书信的本意。......三、构思作文 1由材料引出话题。

2例举科技的发展要求你必须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的实例。3变,是宇宙万物的规律,没有人可能原地不动或倒行逆施。4书信方式的改变,是必然,没有人能够阻挡。5适应和顺应社会发展,才是正确选择。

改变,无法阻挡的趋势

书信这一人们相互交流感情与思想的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讯息不是很发达的历史长河中,在人与人交流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现在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书信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书信会不会被替代,是延续传统的书信方式,还是改变传统的书信方式?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去看看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例子。在很早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造纸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把文字写在竹简上,写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竹简,写起来不方便,人们读起来不方便,移动它也不方便。可是发明了造纸术后,人们将文字写在了纸上,不仅节省了所需材料,更主要是人们阅读起来方便,想把一篇文章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也不向先前那样费事了。于是人们用纸张替代了竹简。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是靠手抄来传播书籍。手抄不仅费时、费事,还容易抄错,漏抄。后来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再后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灵活方便,省时省力的知识传播方式,替代了手抄方式。在活字印刷术使用了一千多年后,当代毕昇王选和他的团队,发明了汉字激光拍照系统,电子激光技术又取代了“铅”与“火”的印刷技术。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新方式替代旧方式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像这样由母亲来给儿子缝制衣服的方式,让位于工厂化的生产衣服。过去人们使用的麻油灯,煤油灯由电灯替代了。由家家户户靠马拉碾子驴拉磨来加工面粉食用,让位给了大机器工厂化生产面粉。电瓶车、农用车、汽车、火车、飞机这样用电用油的运载工具,替代了毛驴车、马车和牛车。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平房、楼房替代了茅草房、土房。除此之外,你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被替代的例子。

何也?先进替代落后,方便替代费事,高效替代低效,必然也。现在还有一个牧民骑着高头大马从北国的二连浩特到南国的佛山吗?没有了。现在还有一个农夫赶着牛车从偏僻的农村到繁华的城里去买一趟东西吗?没有了。现在还有一个女人给自己的丈夫、儿子做衣服穿,做鞋子穿吗?没有了。现在还有除了有极少数还没有通电的地方还在使用油灯外,凡是通了电的地方有谁还在使用麻油或煤油灯吗?没有了。生产发展了,社会变化了,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也必然随之改变。这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以个人的好恶为转移的,也不是以个人的习惯为转移的。

变,是规律,是必然,世间万物皆如此。没有任何事物和现象能够摆脱这个规律。

日月星辰在变,不论它内部的运动方式,还是它外部的运行轨迹,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宇宙在发生着变化;细菌细胞在变,不论是它们的内部结构,还是它们的外在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外部环境在发生着变化。《周易.系辞下》说:“穷则通,通则达,达则久。”只有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才会“久”,如果到了“穷”的时候还不通,还认死理,要一条道走到黑,那就不可救药了。

传统的书信这种数千年来人们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况,人们用电子邮件替代它,用飞信替代它,用视频交流替代它,它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很多人的视野。

要问书信会不会被替代,人们是不是要改变书信这种传统的载体以交流情感和思想,那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如果说书信这种方式还有其所谓的亲切感和惦念感不能被现在的工具所替代,那随着现在使用的工具的改进和完善,就连仅存的那一点也被替代了,如果有谁还要坚守着这种交流方式,那虽不比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可笑,却也要被后人耻笑了。

“穷则通,通则达,达则久”,老祖宗说得再对不过了。

第四篇:2016年全国高考各地作文题目+解析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16全国高考作文解析,你立意对了吗? 高考语文已经结束,学习哥第一时间发布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并约请全国各地名师第一时间为大家解析作文题目,最新最权威,敬请关注!

(本次作文题目依据考生复述所集,最终以高考实际试卷为准。)全国新课标Ⅰ卷

(河南、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等)文字三种形式的内容,权威解析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肖 刚)

解读二

唯分论英雄 功利何其重

——2016年高考作文点评 2016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引得大家一片惊呼。漫画式材料,生活气息浓,考生有话说,区分度数高。这则漫画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可圈可点,定会赢得高分。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崔矿山)

解读三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反映了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后的不同待遇,画面可分为两部分。左边的上下两幅图是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得到100分,脸上印着唇印,可见是得到了父母的夸赞;下面一幅图是这个孩子得到了98分,脸上留下了掌印,可见是因2分之差未得满分而被父母严厉责罚。由第一个孩子的“遭遇”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右边的上下两幅是另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另一个孩子得了55分,脸上是掌印,可见收到了严厉责罚;下面一幅画是这个孩子得了61分,脸上留下了吻痕,可见其进步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夸赞。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这幅漫画可以如此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便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可以在第二个层面上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第二个层面的拓展需以第一层面的解读为基础,不宜脱离第一层面的具体含意,直接谈第二层面的启示。

(肖 畬)

全国新课标Ⅱ卷

(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海南、重庆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权威解析

解读一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如果说2015年的试题指向是社会生活,关注法规与情感,谁最有风采;这个题目的指向就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而作为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其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是一道真正具有浓郁的语文味的题目。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三是指向反思总结。十二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平常很多人没有真正深入地反思过自己的语文学习,并且要比较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而这样的题目是学生在考场上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无疑是会让考生终身难忘的。

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特点,要求的任务明确,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

(李 松)

解读二

考生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共三个方面。“比较”三种途径,即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和逻辑的严密。考生的实力水平在思维方面会极大“暴露”。这一点展开后所发散到的点和面有多种可能,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考生可深可广,可古今可中外,可现实可未来;还可以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在不同领域穿插综合。而语文能力相对弱的考生则可能陷入浮光掠影、点到即止,似乎什么都可以说,但又什么都说不清、讲不透。

如果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不是最好的选择了,甚至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不过,在讨论途径时涉及到其作用,则又另当别论,只是分清主次而已。整体而言,关于语文素养的题目,考生在题目的引导提示下,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写精彩,出亮点,得高分,也很不容易。这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关注到课堂内与课堂外;这需要考生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这需要考生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抬眼看天下。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考生能有话可说,让少数优生能说出精彩。

(童朝阳)

解读三

今年的作文题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属于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而从和学生的关系来说,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他会感到有话可写。从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今年有一个全民阅读,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重视,而材料中提高语文素养其中有一条就是阅读,这是切合当今的社会大主题的。从题目阐述内容来看,它既涉及学生的个人价值,也是回答对整个社会对国家的执行力等内容,题目切合了个人、国家和社会,充满了正能量。从学生的写作来看应该是不难,因为题目审题没有难度。只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析方法掌握了,写作便不容易偏题。学生在写的时候,他可以写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写比较的过程。所以从这点来看,还是比较好写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审到语文素养,而是只片面地谈那三条途径,这样他就肯定偏题了。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要求来看,说法跟以前稍微有点变化。比如说“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这个是以前没有过的。立意方面,以前是自主确定立意,今年是“明确立意”,这就强调了立意的明确性。这也是人物驱动型作文要求的一个特点。

(李淑兰)

解读四

今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延续2015年全国Ⅱ卷命题的设计观念,考查学生核心语文素养。选材、命题,体现了立意的综合性、思辨性和批判性。

1.所给材料,学生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审题上应该不会造成障碍。

2.有明确的立意指向,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及三条途径。其中“核心素养”为作文核心概念。

3.作文题 属“任务趋动型”命题作文,有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谈看法和理由。

4.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须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作清楚的辨析理解,二是须对所选的途径进行阐述,三是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王兆林)

北京卷 2016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为二选一。

一个是《“老腔”何以让人震撼》。一个是《神奇的书签》。

大作文二选一,不少于700字。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老腔已超越了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以《神奇的书签》为题目作文。

权威解析

1.《“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这道作文题目指令非常清晰,简直就是一道不少于800字的论述题,有点像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由于题目来源于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因此考生应该有话可说。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题目要求说“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提供了更多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

(肖 刚)

2.《神奇的书签》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一指定性任务。其实这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目,考生可以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比如我们设计一款高科技书签,只要触摸书签不同区域就会出现不同好书,类似于手机或者各种阅读器;这款书签是便携式的,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对于我来说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这样就能很好的体现并完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同时由于书签高科技含量体现了“神奇”,而“书签”不过是外观相似罢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有更独特的思考,比如这个书签的“神奇”在于,只要把书签插进书中,如果这本书内容庸俗,就会不间断的发出警报声;如果这是一本经典且适合我阅读的书,就会散发出我最喜欢的香味,关键在于对“神奇”二字的定为和选择,同时要牢记在行文中落实“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

(肖 刚)

今年北京的两道大作文试题出得很好,大体沿袭了去年的路数,显得也比较平和。

两道题一考议论文,一考记叙文;一道考察认识力和思辨力,一道考察想象力和创造力。两道选作一道,适当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若写第一题,就要抓住“何以”这个题眼来深入思考,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要看到艺术背后的东西。例如泥土气息,草根文化,原生态艺术等,又如粗犷的地方风格和当地彪悍的风土民情,这就是它之所以具备震撼力的原因。常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套用一句也可以说地方的就是民族的,因而还可以说,老腔体现的是一种孔武有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它震撼力的源泉。当然,也可以与当下流行的艺术加以对比,从对比中谈论其震撼力产生的原因。

就写作对象而言,虽可以捎带写到其他艺术形式,一般来说,要以题目中的“老腔”为主。

第二题的题眼是“神奇”二字,据此,可以做科技幻想,也可以做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写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等。做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等。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

第一题考察认识力,类似去年的第二题”深入灵魂的爱”,只不过去年是让写具象的器物,今年让写的是抽象的戏曲形式。第二题类似去年的第一题“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考查的都是想象力。

(王德山 矫雪莲)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权威解析

高考作文题应该贴近现实,让学生有话可写;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品味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时代的冲击和震撼,从而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基于此,近年来,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积淀和语言表达功底。以此来审视2016年天津卷高考作文,我们认为天津卷的作文是别有意味的。首先,该作文题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为切入点,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来写;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思辨性地阐发,可见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与思考,使其从中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再者,阅读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记,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该命题着眼于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引导青年学子“好读书、读好书”,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为终生的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可见该作文命题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文体上,既可以针对身边的一些阅读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和理性阐发;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阅读经历或故事,进而揭示“我”对阅读本质的认识与思考;还可以尝试杂文、剧本等其他文章样式,既要有当下各种阅读现象和问题的形象化呈现,又要注意体现“我”的体验与思考,并力求内容的丰富性,立意的深刻性。需要提醒的是,在文体的选择上,天津卷特别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所以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想写成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而是应该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选择适合这一内容的文体来写,而且一旦选定写某种适合内容要求及自己特长的文体后就要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力求写成这一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梁 莉)

江苏卷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话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权威解析

一句常见俗语,字序稍许有变,不仅句意丕变,境界亦全新,可见语言之丰富,实乃人思想至丰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赋予此句含义和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已呈常态化趋势:要么彰显个性,刷存在感,要么提倡创新,不走寻常路线,要的是高精尖。你可任意选择,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你要话语权意识。没有话语权,或许就没有你了。而话语权,绝不是说说就行的。彰显个性、提倡创新,相信没有人反对,然而,如何达之,颇为不易。新未必是创新,个别未必是个性。不过,如果你连此意识都没有,庶几危矣。

今年江苏作文题,呼应社会创新主题,跟上了时代,而展示个性,又深得年轻人心声,作文充满时代气息,符合社会跳动的脉搏。文体不限,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其他文体,如小小说、散文等。不过,联系考场作文实际,当以规范议论文为保险。写作基本功强的学生,不妨展示个性,有创新精神,即使写成诗歌,也未尝不可,只要你有这份心。文体上的放开,也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上的突破。

然而“个性”或“创新”的口袋都很大,一不小心,什么东西都往这个筐里放。聪明的考生,知道要把口子切小,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而在这之前,要给“个性”和“创新”要有自己的定义。可从反面的角度说,什么不是个性,什么不是创新,我们要真正的个性,要真正的创新。为了稳妥,考生,只可选一个深入细说,要么说个性,要么说创新,切不可两者都混说,结果变成四不像,什么都说不清。

余秀华写诗,是个性,是坚持。杨绛坚持做自己,是个性。而创新,在当今社会,不创新,不创业,不走自己的路,就没有出路。这已经是常识。

创新与个性也可融合,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确立“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的观点,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如此。“一带一路”的提出,南海风云,只要稍微关心时事,都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把作文写好,不关心时事,是不容易写好的。

(王小峰)

浙江卷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音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权威解析

浙江卷的题目很时尚很现代,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其实,不管任何话题,都要注意辩证思考看待。尤其是写议论文时。

显然,“虚拟”世界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好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我们与现实的世界越来越疏离了,与真实的人交往少了,这是可怕的。所以,对虚拟世界要保持警惕,不可完全沉溺于虚拟世界。

另一方面,也不可远离虚拟世界。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远离科技会让我们逐渐脱离时代,这是可怕的。

如果写记叙文,科幻文,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幻想未来的虚拟世界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描绘是足以吸引眼球的,如果能在记叙中展示虚拟世界的弊端,则更好!

(万 禾)

上海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权威解析

观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感慨有四:

(一)稳中有变:依然是材料作文,但不再延续前几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转而对现象进行评析思考。

(二)关注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以今年为例,从开年上海女晒年夜饭逃离江西凤凰男,到包贝尔婚礼扔伴娘,再至魏则西命陨莆田系,如果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则思考就会深入且有料,否则容易流于空谈。

(三)文体限制?打这个问号,原因有二,其一,题目要求谈“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明显偏重议论。其二,在要求中,没有了“文体不限”一条。就题目而言,这记叙文的难度很高。

(四)仍重思辨:这个题目乍看简单,门槛不高,到细细想来,“对他人生活的评价,”有的片面狭隘,有的全面宽容;而影响有正有负,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又都有波及。如何选好切入点论证,有见地而不偏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杨 帆)

山东卷

2016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为:我的行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三种形式的内容,权威解析

可写的东西很多,角度也有很多。可以谈准备与未准备,预知和不可预知,有用和无用等,可以单独谈一个方面,也可以谈两者的关系。“旅程”与“行囊”当然可以坐实,但虚化地理解为人生旅途似可以有更广阔的展开空间。参考立意: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凡事应预则立,不预则废。3.人生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东西。4.“不可预知”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5.人生不可彩排,每时每刻都是直播。6.“没用”的东西也是我们人生的陪伴者。

第五篇: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作文】

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江西卷)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 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2007高考全国卷(二)作文题目:关于“帮助”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己确定立意,自己确定标题。但不能脱离材料写一篇深刻蕴意的作文,不得抄袭。字数1000字以上。

下载2012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全国大纲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含材料)

    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陆续揭晓 江苏:《忧与爱》 命题作文《忧与爱》,给出了三段话,其中,一段是出自罗曼·罗兰的名句,一段是孟子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另外,刚出考场的一位考生......

    2012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及汇总

    高考作文题目和范文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2012年高考作文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从什么角度写最好?下面为你整理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和范文,包括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和范文,20......

    2012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2全国高考作文题汇总 北京卷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精选合集]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2年全国高考今日上午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15万名考生走进考场。今日上午9时开考科目为语文,目前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公布。 【全国卷Ⅰ】 请......

    2014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4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新课标1)作文题 要求考生以一段材料为话题写作文,要求800字左右。材料大概内容如下。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

    全国2013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全国各地2013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3高考作文——湖南】湖南高考作文:作文是二选一,1."它"往上飞,有一个声音问它累不累,它说我不累。2.父亲在剪报纸,孩子在旁边抱着他,说:我愿意......

    2011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列表 一、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

    2014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安徽卷高考作文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