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鸿门宴影评
传奇就是传奇
一看到电影的名字是《鸿门宴传奇》,我就知道自己要看的是部什么样的电影了,那就是重在“传奇”,“鸿门宴”不过是个马甲而已。看完电影,果然如此,电影就是用任务做“棋子”,以故事为棋盘,下一盘叫作“传奇”的棋局,电影表达的意思是要表达李仁港导演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而已,如果观众非要纠缠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和史实相符,那就太没意思了,也根本不在一个对话层面上。
电影要谈的那个人生哲理是“选择”,刘邦选择了与项羽对抗,张良选择了为刘邦效力并与范增下了一盘很大的棋,貌似最牛的职业经理人韩信选择了刘邦这样的“主公”,老谋深算的范增选择了一种棋局叫“两败俱输”。同样,项羽选择的是感性,刘邦选择的是理性,这里也许没有对和错,他们都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传了两千多年,鸿门宴的传说也传了两千多年,刘邦与项羽的对抗,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有个大致的轮廓,对于这一点,李仁港也没做过多的笔墨,总体上说,刘邦是理性的,项羽是感性的。刘邦的理性让他笼络了不少人,包括张良、韩信,这在当时都是比较牛的“职业经理人”。刘邦收韩信的时候比较有意思,当时谈了不少,刘邦很需要韩信效力,这时候,韩信说,我是需要利益的,就是说事成之后要给我什么好处之类的。这时刘邦说,目前天下大乱,有三个人可以收拾这乱局,范增、张良,还有你韩信。这评价相当高了,韩信很受用。不过刘邦并没有光说虚的,又补上一句,该有的利益肯定给你,这整得韩信很激动,放弃项羽选择刘邦。至于之后是否真兑现,那就两说了,“兔死狗烹”嘛。相对来说,项羽的选择是感性的,特别是对虞姬的选择上。
在电影大多数时间里,理性的选择占据了上风,包括刘邦、范增、张良等理性的人都出尽风头。感性者如项羽、韩信、樊哙,得到的都是如世俗所说的失败,比如项羽失去江山。但电影重点探讨的是更高层次的内容,霸王别姬的戏分比较重,但不单单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展示霸王虽然失去了天下,却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与虞姬的传世爱情、与范增的情同父子、与项庄的手足情深。理性如刘邦者貌似胜利,兔死狗烹杀掉了所有人,大家对他的印象却是一个恶人。
电影把鸿门宴以一个棋局来展示,最后范增的那句话非常点题,“有一种棋局叫两败俱输”。这也有关选择,表面上看,足智多谋的范增和张良很强大,但最后都是失败者,刘邦称帝,项羽自刎,看似分出胜负,其实也各有失败。两败俱输,对于刘邦项羽两大集团如是,人生亦如是。我认为,这是《鸿门宴传奇》最终要表达的内容。
第二篇:鸿门宴影评
小人物亦是金子
观《鸿门宴》有感
在我上幼儿园时,爸爸就经常给我讲《鸿门宴》的故事哄我开心,叫我做人要机智勇敢,刘邦、项羽的名字在我的耳畔飘荡。上周末,在妈妈的陪伴下,我终于观看了等待已久的电影《鸿门宴》,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那些英雄、传奇人物的故事,他们理想伟大,性格鲜明,爱憎分明。鸿门宴看似是一场“不怀好意的宴席”,却成了“一念决生死,一宴定天下”绝佳好戏,让世人在欢声笑语中讲述传颂。
看了《鸿门宴》这部电影后,使人觉得项羽自大无谋、沽名轻敌。因为他是楚国将军之后,勇力过人,在起义反秦的斗争中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当他听了曹无伤的密报之后,立即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暴露了他敇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气,他身边有一个号称亚父的谋士范增,但在紧要关头,却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就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敇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刘邦,反映了他既不懂策略,又麻痹轻敌。
刘邦呢,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谋善断 出身于亭长,起于民间,靠少量的兵力争夺天下,在鸿门宴中“敇虚心下问,敇多谋机诈”。在危急时刻,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他一再问张良“为之奈何”,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他对项伯“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以“兄事之”,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 这些都表现了刘邦敇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敋的性格。
其实《鸿门宴》中,最为吸引我的,不是刘、项的尔虞我诈,不是项羽的英雄气短,也不是张良的神机妙算,而是一个人,一介莽夫,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樊哙。
樊哙的登场,无疑是整个故事、局势的转折点。没有樊哙在旁,刘邦处处吃亏,又无力抵抗。樊哙登场后,他先撞翻卫士吓得号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大惊失色。接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把项羽上次的生肉当场吞下,为刘氏集团取得气势上的上风。接着以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讲话,令项羽哑口无言,又在道义上占据了上风。最后还是他,讲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军事家的气魄,言简意赅地分析了逃跑的刻不容缓,打消了刘邦心中残存的优柔寡断。可以说,樊哙在鸿门宴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樊哙的英明与果敢,1
也就没有刘邦在鸿门宴中的全身而退。他更让我认识到,在双方对峙的危机时刻,改变战局,带来胜利的往往是哪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
不要轻视所谓的小人物,虽然之前一直是配角,但他们就像拔萝卜到最后出现的那只小老鼠,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从天而降,左右局势。
小人物可以改变世界,小人物的历程也更加曲折离奇,更富于传奇色彩。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周星驰在他的电影中总是扮演庸庸碌碌,最后修成正果的小人物吧。其实不只是小人物,小事件往往也发挥巨大作用。细节决定成败,重视生活中每一件不起眼的事,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你的人生必定因此而光彩夺目。
可能你现在也正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是一颗未发光的金子。但要相信自己,切勿“妄自菲薄”。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金子,我会发光的。
第三篇:鸿门宴传奇 影评
《鸿门宴传奇》观感
鸿门宴,只要是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应该对它都不胜了解了,太出名的段子了。听说要看鸿门宴传奇这片子时我就来了兴趣,不知这视觉效果跟我心里显得那个效果有几分相似,能给我多大的冲击呢。事实证明,给我的印象还挺深。甚至让我觉得我简直是低估了中国人的想象力。怎么会是倒数第一呢,就凭这个也得往前再排点吧。
开始两分钟,很多人推着门进了个屋子,视觉效果挺震撼,在电影院看肯定还不错。之后就越来越不错了,越来越有范儿了,根本就是一魔幻大片!大约刘邦项羽都现了身又过了会儿,不知是不是我这个人理解有问题,我真没把他们分清楚。按照历史,两人性格应该是相差甚远,属于一看见就可以分出谁是谁的那种款式,可是这里面他两都文绉绉的,要说霸气,我觉得刘邦比项羽还霸气,项羽那是还没长大的孩子,刘邦更成熟冷静。情节越来越离谱,感情原来刘邦还暗恋虞姬,他们缘分还比项羽早。虽说我不知道虞姬和项羽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可是这言情剧里最喜欢用来骗眼泪的俗套三角恋还是看得多了,更说这项羽在听说虞姬被绑了之后的那气势那眼神,是本片他最霸气的时候,大有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意味。不得不发出感慨,原来项羽刘邦也就两痴情种。到了鸿门宴这个最关键时刻,那个棋局只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堪称一模一样。然后就是太血腥了,原来鸿门宴最主要的居然是救人,受刑也不要让观众看啊,小孩看了会有阴影。结尾我是笑着看完的,因为我找不到其它的表情了。项羽刘邦双双殉情,这真是符合观众口味啊,可是太符合了就必然有极端不符的一面,历史中的英雄项羽已经英雄不再,已然该行成为了痴情王子。可悲的人物啊。
原本在心里给这片子的定位是历史片,这下看来只是一个错误的定位,这只能当是商业娱乐片来看。虽说心里这么想,可是还是越看越气愤,也不知哪里来的火气,一直都不能平息。剧情基本已经和历史不符,人物设定也怪里怪气,人物关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我瞬间觉得我败了,完败。不跟谁比,我只是真没想到鸿门宴可以拍成这样!要是历史也有版权的话,绝对不会允许它这样胡编乱造!这完全是在考察我的耐心和忍耐力,我只能说,我认真,我输了。《鸿门宴传奇》,我看只是鸿门宴传得奇怪。
我想,去电影院看的免不了都是中产阶级一家人,这样一批人去看的目的,除了娱乐,肯定还是想看看历史,想让一家人都了解了解历史,若是像这片子的电影一多,去看只能是害了想了解历史的人,不知这段历史的孩子就会把错误的当作真实的。而它历史的噱头打得重,去看无非都是这么些人。本想是想来庆幸它的票房应该比较低,那还不错,却一查,票房很高,还准备在国外上映,照理说在国外上映中国片,好啊,我现在心里却不是什么个滋味。
推而广之,看到现在什么改编剧,清宫剧,穿越剧盛行,忧虑了几分。改编剧把经典一改再改,卖个名字的出名,实在是伤财。其实就是没有好的编剧了,没有好的故事了,可是市场空闲,想去占个位置。我并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多好,什么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种补助奖励,但是中央你也得看清楚啊,什么是真正的好文化,而不是只图数量没有质量,那样不就图个钱吗?并没有好的文化出现。实在没看出教科书上灌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好好好!!若真是没有文化还可以理解,只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怎么会没有好的文化,那么好的文化又去了哪里,引人深思。
第四篇:鸿门宴传奇影评
篇一:鸿门宴传奇 影评 《鸿门宴传奇》观感
鸿门宴,只要是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应该对它都不胜了解了,太出名的段子了。听说要看鸿门宴传奇这片子时我就来了兴趣,不知这视觉效果跟我心里显得那个效果有几分相似,能给我多大的冲击呢。事实证明,给我的印象还挺深。甚至让我觉得我简直是低估了中国人的想象力。怎么会是倒数第一呢,就凭这个也得往前再排点吧。
开始两分钟,很多人推着门进了个屋子,视觉效果挺震撼,在电影院看肯定还不错。之后就越来越不错了,越来越有范儿了,根本就是一魔幻大片!大约刘邦项羽都现了身又过了会儿,不知是不是我这个人理解有问题,我真没把他们分清楚。按照历史,两人性格应该是相差甚远,属于一看见就可以分出谁是谁的那种款式,可是这里面他两都文绉绉的,要说霸气,我觉得刘邦比项羽还霸气,项羽那是还没长大的孩子,刘邦更成熟冷静。情节越来越离谱,感情原来刘邦还暗恋虞姬,他们缘分还比项羽早。虽说我不知道虞姬和项羽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可是这言情剧里最喜欢用来骗眼泪的俗套三角恋还是看得多了,更说这项羽在听说虞姬被绑了之后的那气势那眼神,是本片他最霸气的时候,大有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意味。不得不发出感慨,原来项羽刘邦也就两痴情种。到了鸿门宴这个最关键时刻,那个棋局只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堪称一模一样。然后就是太血腥了,原来鸿门宴最主要的居然是救人,受刑也不要让观众看啊,小孩看了会有阴影。结尾我是笑着看完的,因为我找不到其它的表情了。项羽刘邦双双殉情,这真是符合观众口味啊,可是太符合了就必然有极端不符的一面,历史中的英雄项羽已经英雄不再,已然该行成为了痴情王子。可悲的人物啊。
原本在心里给这片子的定位是历史片,这下看来只是一个错误的定位,这只能当是商业娱乐片来看。虽说心里这么想,可是还是越看越气愤,也不知哪里来的火气,一直都不能平息。剧情基本已经和历史不符,人物设定也怪里怪气,人物关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我瞬间觉得我败了,完败。不跟谁比,我只是真没想到鸿门宴可以拍成这样!要是历史也有版权的话,绝对不会允许它这样胡编乱造!这完全是在考察我的耐心和忍耐力,我只能说,我认真,我输了。《鸿门宴传奇》,我看只是鸿门宴传得奇怪。
我想,去电影院看的免不了都是中产阶级一家人,这样一批人去看的目的,除了娱乐,肯定还是想看看历史,想让一家人都了解了解历史,若是像这片子的电影一多,去看只能是害了想了解历史的人,不知这段历史的孩子就会把错误的当作真实的。而它历史的噱头打得重,去看无非都是这么些人。本想是想来庆幸它的票房应该比较低,那还不错,却一查,票房很高,还准备在国外上映,照理说在国外上映中国片,好啊,我现在心里却不是什么个滋味。
推而广之,看到现在什么改编剧,清宫剧,穿越剧盛行,忧虑了几分。改编剧把经典一改再改,卖个名字的出名,实在是伤财。其实就是没有好的编剧了,没有好的故事了,可是市场空闲,想去占个位置。我并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多好,什么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种补助奖励,但是中央你也得看清楚啊,什么是真正的好文化,而不是只图数量没有质量,那样不就图个钱吗?并没有好的文化出现。实在没看出教科书上灌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好好好!!若真是没有文化还可以理解,只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怎么会没有好的文化,那么好的文化又去了哪里,引人深思。篇二:影评【鸿门宴传奇】
《鸿门宴》——那场宴会 那个美人 那场男人的战争棋局 天下之争,争得是什么?美女,权位,财富,天下!
楚汉之争,刘邦真的赢了吗?项羽真的输了吗? 项羽(冯绍峰饰)的虞姬(刘亦菲饰),刘邦(黎明饰)的天下,他们都得到了,也都失去了自己最想要的!
刘邦是胜利者,胜利者就是王者,王者代表天下!项羽是失败者,失败者就是贼寇,贼寇什么都不是!然而,刘邦真的赢了吗?项羽真的输了吗?
《鸿门宴》中,刘邦夺去了天下,他什么都有了,荣华富贵,权位名利,一个正常男人所贪求的都实现了,然而付出的代价就是郁郁而终,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人,没有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人,是的,他曾经有过,可是那都是曾经,曾经最相信的战友都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虽然,影片中,樊哙之死,出于自杀,但是究其根源,仍然,是刘邦的兔死狗烹,杀戮手足所造成的结果!首先,要声明的是《鸿门宴》它并不是正真的历史,但是它却抓住了历史的真正面纱,因为,历史本身就没有历史,谁敢说我们所看到的白纸黑字就是真正本来的历史面目呢?因为,书是人写的,但是,人心却是不能仅凭几个字所能掩盖的!
《鸿门宴》个人认为是中国拍摄的国产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好电影,当然之一,尤其是在历史剧中,他是一部卓越的电影,我对该片的编剧及导演李仁港的才华甚是敬佩!它确实没有按照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鸿门宴那么拍摄,但是他真正的揭露了战争的本源,欲望,私欲,谋略,什么天命所归,明白了男人在权力面前的贪欲,就知道,那其实都是扯淡的,而那些所谓的好皇帝只不过是几个混帐皇帝中扯淡扯的较好的几个罢了!
项羽是本色英雄,因为他选择了爱!选择了虞姬!刘邦是天下枭雄,因为他选择了天下,权力,他失去了爱,还有信任!
项羽抱着虞姬时,他说,你愿不愿意跟着我,我喜欢上你了!虞姬说,我跟着你!虞姬做到了,她确实是一个好女孩,她没有像一般的女人那样,在自己男人失势时选择离开项羽,虽然项羽对她说,我给你一个从新选择的机会,而虞姬却选择跟定项羽,虞姬也明白,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只不过是自己与自己男人上路的哀歌而已!虞姬是战争的牺牲品,项羽也是,他们若生于和平年代,本能够白头偕老,恩爱相随,手挽手,共绾青丝!但是,项羽虞姬,他们注定要不平凡,破釜沉舟,宰割天下,鸿门一宴,坐失良机!
项羽是不幸的,他不幸的成为历史的操盘手,却又不能左右,幸运的是,在被历史规则戏弄中,两个霸主中,只能存活一个,无论另一个人是谁,都必须死!有一个女人,至死不渝的爱着他,陪着她,走完人生的最后的路程,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放出了自己最璀璨的光芒!刘邦是幸运的,他的无耻不要脸,或则说成是顺应天下,为民着想,他夺得了宝座,甚至是自己喜欢的女人虞姬,当然,虞姬要的不是荣华,如果虞姬要的是荣华而已,那她也只不过是楚馆之中一个姿色出众的妓女而已,而姿色出众的妓女,普天之下不知有几千几万了,而单单一个虞姬岂可流芳百世!虞姬是最纯洁的一个璞玉,最素雅的女子,只有刘亦菲的出演方可担当起虞美人这个称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刘邦很幸运的赢得天下共主,但是却彻彻底底的是一个可怜的的人,在他那么多的女人之中,竟然没有一个女人值得去信赖,值得去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男人的悲哀!
其实,楚汉之争,权位之争,刘邦是赢家,但是情感的输家,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想想一个男人,妻妾成群,而这些人竟然都不能相信,这是多么的可笑啊!维持这些女人与刘邦之间关系的竟然只不过是刘邦的天下,刘邦的财富、权力和荣华,刘邦的女人爱刘邦是因为刘邦可以带给她们荣华富贵,而项羽的女人虞姬爱项羽,就是只爱项羽的心,不为其他,只是那句,我跟着你,无论生死!即使没了天下又有何妨!项羽是幸福的,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活人,刘邦是失败的,因为他是个政治工具,无情的战争机器而已!
其实,刘胜项败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战争是从来不需要感情的,而恰巧项羽是有感情的,刘邦是无情的,无情的是很容易将有情的干掉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受伤的往往是多情的!正所谓,天地如棋,人生如梦,输赢胜算,谁又能说得清楚呢!篇三:鸿门宴影评
用小人物解构大历史
——《鸿门宴传奇》影评
《鸿门宴传奇》是中国香港地区导演李仁港的作品,以鸿门宴为冲突中心,重新解构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秦末乱世,刘邦追随霸王项羽,并与其结为异姓兄弟,一心想着天下太平以后,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回家乡喝酒。义军首领楚怀王为抑制刘、项二人,设下“先入咸阳,册封秦王”毒计。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在函谷关大败秦兵二十万,对刘邦虎视眈眈。张良也向刘邦献策,不宜与项羽硬拼。项羽手下谋士范增在刘邦交出咸阳之后,设下“鸿门宴”,要借机除掉刘邦。谁知刘邦以一跪化解了项羽的怨恨,以如厕为借口逃离虎口。此后,张良和范增各为其主,争夺天下。最后,霸王项羽在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自刎而死。张良等人却被范增的“锦囊妙计”所制?? 影片开场,在空旷的原野中,雪花漫天飞舞,一群太学生在太傅刘玄的带领下去瞻仰鸿门宴遗址,这已是汉高祖刘邦驾崩二十年之后。大殿上陈列着的“无字灵位”是谁的?当年高祖的坐在哪里?太傅不能给出年轻人答案。这时一位矍铄的老者,意味深长地揭开了这段历史的真相。这位老者就是张良,鸿门宴时刘邦手下的谋士。在刘邦和项羽的光环下,在汗牛充栋的史书中,张良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开场以后,就在张良的叙述视角下,陈述楚汉相争这段大历史。这段大历史,以及刘邦、项羽这两位大人物也因此得以被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刘邦的形象向来与泼皮无赖、贪图富贵、心狠手辣、过河拆桥等小人形象联系在一起。在《鸿门宴传奇》中,刘邦变得丰满起来。刘邦与项羽结为兄弟,在将与秦军决战的时候,受项羽之托护送虞姬。刘邦并没有怨言,是在手下樊哙的“煽动”下,才起了“反项”之心。在迂回包抄咸阳的途中,刘邦舍身护虞姬,对虞姬说,身不由己。这两个段落让刘邦身上开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我们开始相信:原来刘邦并不是泼皮无赖,他很可能是正人君子;原来刘邦不是贪图富贵,是为了不让兄弟们伤心,不让流兵成痞,是身不由己。当刘邦入主咸阳,遇张良,谈天下事,为了不让咸阳城生灵涂炭,刘邦率部退守霸上。又一个段落,鸿门宴上,刘邦屈膝下跪,张良与范增对弈。从此刘邦的命运掌握在张良手里。后来。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全拜张良所赐。一定程度上讲,贪图富贵的是张良,是刘邦手下的布衣将相。当刘邦得到范增留给项羽的锦囊时,刘邦又不自觉的成为了范增手中的棋子。过河拆桥,始作俑者应该是没有“过河”的范增吧。项羽的形象亦然,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个刚愎自负的霸王。故事主体情节线看似仍然是刘、项相争,但是刘、项却是被动的跟着故事的节奏。仍以刘邦为例。刘邦从出场到“送嫂还乡”,还算是主动的处理自己个人冲突。从取咸阳开始,刘邦都是在被动的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而造成这些冲突,并不断的造成鸿沟,一步一步将刘邦推向历史最前沿的正是,张良、范增、樊哙这些小人物。最后,刘邦对这段大历史进行“盖棺定论”的总结时,也用虞姬的话来讲:你知道赴会的代价吗?
就这样,小人物往往不经意间就改变了大历史的走向。在《鸿门宴传奇》中的起关键作用的的小人物就是张良和范增。
范增是项羽的军师,也是项羽仰仗的“亚父”。范增曾对项羽说:看来我真是把你宠坏了,莫非真要我早点高老归田,你才能真正长大。范增虽是小人物,对项羽影响却很大,在刘邦兵败,张良入幕之前,项羽对其是言听计从。后来,项羽大势已去,范增准备了锦囊:反间计,只求两败俱伤。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他深知范增计谋三倍于自己,从鸿门宴对弈开始,便想除掉范增。张良成功的时候,张良无奈地对范增说:我这步棋下的太重了。对范增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范增答道:你像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这是两个小人物的惺惺相惜,在他们对弈的棋盘上,无论是项王还是汉王,都是他们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鸿门宴传奇》中还有以个不得不说的小人物就是樊哙。樊哙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安定以后跟主公一起喝家乡酒,他不想做官,也不会做官。樊哙可以为主公冲锋陷阵,甚至为给主公争一先手,自断小指,但是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的主公会变,他接受不了。在一众小人物中,樊哙是真正的“草根”。说的这里,想起李仁港导演的另一部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用“草根”罗平安的叙述视角,以小人物重现解构大历史,陈述常胜将军赵子龙兵败凤鸣山的史话。《三国之见龙卸甲》中的罗平安跟樊哙一样的善良、执拗。胆小如鼠的他可以冒死去救赵子龙,却为了自己可以风光的回老家出卖了自己的好兄弟、好战友。两部片子唯一不同的是,身为“草根”的罗平安在陈述完故事以后,没有能力作一个结语。而张良却可以郑重的为虞姬立一块“无字灵位”,叹息一声:高祖皇帝又何尝不想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上面。导演李仁港有深厚的国画功底,这使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对于把我历史题材的影片有很大帮助。就上面提到的两部片子而言,在《鸿门宴传奇》中,导演把对于棋道的理解当作是贯穿全片的线索之一。张良用反间计除掉了范增,范增却也留个张良一个反间计,提炼出两败俱输的点睛之笔。在《三国之见龙卸甲》中,赵子龙发迹于凤鸣山,也埋骨于凤鸣山,导演把它归结为一个圆,而圆既是佛家又是道家,都是传统的信仰。这些古典元素不仅让影片更加真实,而且由于传统文化的含混性,也赋予影片多义性解读的可能。另外,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导演,李仁港对“草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两种文化背景,李仁港导演用小人物,甚至是“草根”的视角解构历史事件成为可能。
随着观众观影经验的积累,审美水平不断增加,一些传统意义的商业大片和主旋律电影已经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即使是在票房上取得了很高的收入,口碑上却遭遇“滑铁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一些影片中本应有的人文关怀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取代;二是,编剧和导演讲故事的方式过时,往往是观众刚看完开场就可以准确无误的猜到下面的发展和结局。就第二点来言,换个视角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历史题材的影片,《鸿门宴传奇》应该算是一个范例。当然,用小人物解构大历史,大历史背景还是要尊重的,否者就不叫解构了,应该叫颠覆了。
第五篇:电影《鸿门宴》-有感——影评【原创】
鸿门者,富贵荣耀光庭之门也。鸿运当头,吉星高照,承顺机更颓势,属良运富贵之意。然鸿门虽有大吉大利之兆势,而鸿门宴者却并未如此,今观《鸿门宴》颇为有感。忽而灵光乍现,写下些许文字,感慨嗟叹一二。
所谓谋士,各司其主,绞尽脑汁求得良策,以可光大门庭,或以扶持可造就宏图霸业之人,进而青史留名,所为苍生黎民之福。此范增、张良者,皆为谋士,以展才华而造就功名,正所谓各谋其职,各图所向,成谋士而拓展胸襟天地。然最为可图者,无非乃成就其主,叱咤华夏山河,以荡除颓败之势,进而宏图霸业。此范增所为项羽谋取良策,抗暴秦以成大势,却也为生存之法,命途之性情取向使然;尤张良者,谋得其位,图得其业,则更为一种得功名而获利禄,留得青史而踏仕途罢了。
战国大势所趋,归一开元而始,所成此伟业者,赢秦西陲兵锋所指。亲王嬴政依托祖辈酝酿之大势,弓弩而张,雄兵布阵,大谋其霸业,为大势所趋使然。然则帝王霸主者,成就功名愈高,后世子孙多是无法相继。扶苏遭受奸恶所陷,无以胜任;子婴沉溺一统盛名,颓靡而安逸,且又被赵高架空。正所谓强臣弱主,无以为继大秦丰功伟业,以至二世乃止。大秦帝国虽有千古功勋之疆域,却无力治理华夏国民,最终致使怨声载道,暴秦恶名流传,山东六国旧势复发,帝国烽烟四起。
此中豪杰者,西楚霸王项羽,汉中枭雄刘邦,两者皆为除暴安良一统霸业为己任,广纳各路人马,麾入旗下。于是,项王得其亚父范增而兵锋所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然其性格暴戾,烈性阳刚,有大勇而无大谋,虽恰逢谋士范增所据以纠其谬误,方得以成得一方霸主,图得一统大势之实。可项羽唯听其一谋而无用他良士,范虽有心血而无以为继,外加刘邦中间调拨,最终致使其唯一主心谋士范增离去,落得八方诸侯共连抗衡,人心涣散,兵败而逃,乌江自刎。
而汉王刘邦者,广纳贤良,以德厚仁义彰显其势,隐忍蛰伏,继而反秦抗楚,终归一统,成就霸业。期间争斗之期,项羽皆有可成最终霸主,然却终以刘邦反败为胜,纵荡除八方诸侯旧势,建立大汉帝国,却无项王血性傲骨之刚烈。不过,如此丰功伟业,也是着实不易。可当图一霸而驳众生,待到功成名就时,龙床坐稳黄袍加身,却又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烹的抉择。只是范增绝非到了这般境地,他所无奈者已是大势所趋,无法力挽狂澜而回天。张良与范增对弈,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各某其路而置死地以后生,虽范增有雄心却无其力,纠其谬而无法夺其本性。终大势所归,非良谋失策,原天道轮回,世事无常而已。
倘若较之项刘二人品性气魄血性男儿者,当非项羽莫属。其本性率真,勇武多谋,虽遇敌手众多,却有范增苦苦周旋调度。但如与刘邦奸诈阴险,处处威逼而言,则项羽于政治上却是致命缺陷。战国大争之世,以强者为雄主,震海内而天下归,大秦霸业所成。可当秦脉气数已尽之时,陈胜吴广起义抗秦,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天下则又成群雄竞逐,问鼎中原的乱世。而二人正是其间佼佼者,若论实力,当属项羽,率江东子弟四十余万,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破壶沉舟而威震天下。论勇武谋略,兵家谋士而无相及,或也可说项羽在军事上是超前成功的。巨鹿一战威名四方,彭城之战虽胜却败转时势,克秦军而未歼灭刘邦残余。有兵勇神武之刚强,却无政治谋略之优势,屡屡错失良机,不审时度势,逆天下潮流,终究被卑劣大成的刘邦扳倒。不得不说,这是项羽的不幸,更是西楚霸王的悲哀。
当那乌江自刎之时,江东子弟四十万也只仅剩得二十八骑,较之八方诸侯刘邦等穷最不舍,悲怆落寞的西楚霸王依然作下最后拼杀。宁可头断血流,决然不苟且偷生,此英雄霸王者非项羽莫属。而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垓下歌》也成为千古流传的英雄末路挽歌,而任凭后人作无尽遐想。
岁月沧桑,随光景而流转,当刘邦平定海内,安抚部下而一一除之以后。昔日驰骋沙场的那些英豪,今日也面临惶惶而终的悲怆,正所谓“狡者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
国破,谋臣亡”。曾威震天下,叱咤风云的战神——韩信,面对此古训,也不禁黯然落泪,落得晚景萧杀凄凉。而“鸿门宴”当初订下的赌注与作下的棋局,也进而的落幕,成为千古一宴。
乱世之道告诉天下之人,庸者苟且而活,强者争霸拼杀,惟有坚韧不拔之志,方可成就大业。昔日项羽部下英布不甘落得如此局势,虽联诸侯而反汉宗庙,却是逆势而行,终被刘邦以铁血荡平。在其凯旋而归,路经沛县,会见昔日旧友及相亲时,所作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也是豪情大发,油然而生。其“慷慨伤怀,泣数行下”的感触也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我想,这应归是胜利者的悲怆,当他荡除叛逆,横扫天下,却未有众多猛士为他守得四方疆域,较之那昔日沙场宿敌项羽,后人却又何能与之相及呢?
或言,天下大势,乃一棋局尔。记得,曾在一建筑工地旁边的破旧房门前看到一幅对联,上联为:万里江山一局棋,下联是:百年世事三更梦,横批:出门见语。寥寥数语,对千年历史点破道尽,而鸿门宴上范、张二人也大抵把江山当做一局棋而已。只是,这棋逢对手,所主宰着棋局的并非是出谋划策的良士们,而是运筹帷幄的军中帐内的各位主公们。西楚霸王一梦震古今,汉王一梦平天下,在那百年世事沧桑的变故中,最终的变数也成为永久的路数,仅供我等后人瞻仰评注,无尽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