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工作报告
海阳市教育科学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
《小学生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
工作报告
徐家店镇中心小学主持人姜红霞
《小学生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是徐家店镇小学四年级组数学教师承担的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的总结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自觉有效的预习,普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给学生科学有效地预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有效地方法进行预习,为新旧知识搭建起桥梁,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将研究过程主要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准备学习阶段: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数学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我们先后阅读了《教会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小学中高年级预习教学浅论》、《能力与能力培养》等书籍。增加课题组教师自身在这方面知识的储备,制定活动的实施方案。
第二,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讨论研究:
[讨论一]:什么是有效预习?
[讨论二]:怎样来提高课前预习兴趣?
[讨论三]:怎样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
第三阶段:上课题研究示范课、研讨课及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认真反思总结。推动了四年级数学学科组课堂教学状态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四,研究阶段:围绕如何设计课前有效预习作业,根据不同的 1
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作业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兴趣。
1.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
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到商店调查有没有像2.5元=2.50元的小数,它们相等,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来表示他们为什么相等吗?(两个完全一样的大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份,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通过调查和操作,学生的预习兴趣高涨。再如,李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你在哪看见过三角形,学生通过调查,课上交流的兴高采烈,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动手能力。
如,孙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让学生回家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看看什么样的三条边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并做好记录。课上,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充分展示自己的发现,对没有找出规律的同学进行指导。
3.设计作业要有层次性,进行因材施教。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探讨预习方法。
学生年龄较小,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强,也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课堂作为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我们通过课堂这一鲜活的基地,和学生一起摸索可行的预习方法。
第一步,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信息窗的内容可以分几大类。第二步,根据信息窗的分类,引领学生研究预习方法。
1.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学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甚至剪一剪。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准备。
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在课堂交流中能够较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发言比较积极。
3.实践活动方面。主要让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问家长,然后进行整理。
(三)调查学生对于预习作业的设计是否能激发兴趣,能否运用科学预习方法的进行有效预习。
通过调查分析,有89%学生对教师的预习性作业感兴趣,有85%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和自己的预习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第五,总结阶段。梳理有关资料,汇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得失。
二、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践和研究,该课题研究收到了预期效果。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四年级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增强了四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得以提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并最终形成了以“依据内容,精心设计——选择方法,有效预习”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课前有效预习模式。课题组成员和学生们在研究中共同享受到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吸收精髓,改变教育理念。
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先后阅读了《教会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小学中高年级预习教学浅论》、《能力与能力培养》等书籍,武装自己的头脑,确立了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大教育观。
2.依据内容,精心设计。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践活动三方面,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设计:(1)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3)巧设问题,促思考。
3.选择方法,有效预习。
(1)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做到先通读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新的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甚至剪一剪。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准备。
(2)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做到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上,自己尝试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
(3)实践活动的问题。学生主要通过调查方法进行。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果。从上学期期中调研成绩与上学期期末调研成绩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试题难度比以前增大的情况下,人均分提高了4分,优秀率由原来的35% 上升至 48%。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掌握的更牢了,对综合题、创新题的理解也更准确了,这些都说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就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讨论
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我发现在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上还不够细致,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的作业设计的比较深,学生不容易进行自主探究;有的作业设计的太浅,学生很容易做出来,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有的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不强,没能更好的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就不能让他们有所收获,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小组交流合作过程中,我发现班级中少部分潜能生的预习兴趣不高,只是应付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设计预习作业要更细致,建立合理的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促进潜能生的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使该课题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研究结论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老师都受益匪浅,教学相长。总之,课题研究的结果是有效的,在市、镇级同类学校值得推广。
第二篇:小课题中期工作报告doc
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小课题《初三物理“零作业批改”模式研究》 中期工作报告
留格一中课题组成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作业批改、评价的主体基本是单一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行为,学生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评价对象,鲜有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更不用说学生把评价指向老师。由于作业评价中不能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关注程度。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初三物理“零作业批改”模式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三学生、老师建康发展的作业批改模式,在增强学生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本人负责培训学生批改、评价作业并在所教班级积极有效开展零作业批改,收集整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过程性资料为课题的进行提供实践基础。
一、立项以来做的主要工作
1.协助主持人申报课题,并制定课题方案。
2.积极学习有关零作业批改方面的理论。
3.对实验班学生分组并找出学习好、责任心强的学生做组长,建立学生档案袋。
4.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
5.互批或自批作业
6.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
7.教师课后抽查学生作业并做相应记录
8.对作业问题实行双重跟踪
二、“零作业批改”的效果
1.使学生学会学习了。
2.增强了学生的主人意识,学生学习兴提高。
3.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好备课、上课,学习辅导等。
三、“零作业批改”的问题与思考
“零作业批改”的实践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好处,实现了多赢。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小组长问题。有一小部分小组长责任心不强,讲解过程中不负责任,敷衍了事。问题记录和跟踪检查都不到位,导致整个小组活动质量低下。
2.差生问题。极少数差生不能积极参与,不参与讨论,也不听组长讲解,而这些差生往往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愿望不强,有问题也不问老师,甚至为了面子有问题也不愿向老师说出来,使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3.教师问题。教师有时由于工作忙,往往没能及时记录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也没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反馈训练,做到出现一个问题彻底解决一个问题。
4.学生间互相包庇,错题批不出来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实践、论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找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的路,而作业教学的改革在这条路上还刚刚起步,表面看似琐细而平凡的作业批改工作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刻的哲理。零作业批改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一定会摸索出一套更为有效的作法。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们有责任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这项工作,以更好地造福学生。
1.注意观察、收集各种信息,写出心得;并真实的记录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开展组内交流,做好活动记录,保存原始材料。
2.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研讨、共同提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学生的意见
4.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汲取作业批改改革成功经验,完善 本课题不足之处。
第三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3000字以内)
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第四篇:课题工作报告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报告
富县张村驿初中 马小戎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富县2013-2014立项的微型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一年,在一年里,在富县教研室专家和学校教科室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研究工作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中考数学复习的时间紧、学习任务繁重,怎样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应试技巧,是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而九年级数学复习课往往存在量大难复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复习讲解快而乱,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靠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能力、原有基础差异较大,展示成了优生的舞台,照顾后进生又严重影响进度,完不成预期的复习教学任务;
3、教师滔滔不绝讲解,学生根本就无暇深思;
4、教师重结论轻过程,课堂各环节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
5、教师忽视对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上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笔者作为九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每到九年级复习时,就会感到很苦恼。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深思这个问题,认真探讨复习方法,做好规律总结。
基于以上的情况,所以我把《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我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中考数学教学总复习,就是将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能沟通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策略就是讲求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东西,开阔思维,学而致用,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组织与管理
本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均由马小戎完成的。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创新意识、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心。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复习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4、本课题研究确定的对象为我校九年级(2)、(4)年级学生。研究时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
四、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初中阶段数学复习习惯的模式、途径与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目前,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现状,常见复习课堂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模式。
2、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保证九年级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4、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年10月)
1、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怎么开展,一般有哪些步骤、具有哪些研究方法,应该积累哪些过程资料。对于我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我首先加强课题研究理论的学习。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培训活动,学习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美国教育家伊丽沙白 ·布鲁瑞克斯写的《好老师可以避免的20个课堂错误》,荆秀红著《解密高效课堂》等多本书籍,上了两次中考总复习的观摩课,承担了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课。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课题研究的理论,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学生谈心,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中考备考的有关情况。
我通过调查问卷,在我所教的九年级二、四两班随机抽取了10个班的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对他们问卷,得出了部分结论,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
经过问卷调查、谈话、分析学生情况如下:
首先,大部分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奋斗目标,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较差,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大部分学生缺乏上进心,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其中的九年级二班也不乏有这样的学生。
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学习目的,无所事事,学习上存在“等、靠、要”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
3、反复论证,申报立项
我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和完善研究方案,使其完善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我的课题《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向富县教研室申报并被批准立项。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
1、提供课题研究资源,奠定认知基础。
我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九年级数学复习数学课中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提出初步的意见。
2、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深化课题研究
(1)、加强调查分析,及时了解情况。为了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这期间,我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在中考复习备考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和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后,我们积累了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下一步措施。
(2)、不定期举行集体研讨活动。通过集体研讨,相互交流经验,探讨方法、解决困惑。
3、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我进行了课题小结,收集了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撰写了五篇教学随笔,形成书面材料在校内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4年5月)整理资料,展示研究研究成果。
怎样使初中学生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针对以上原因,我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2)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3)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他们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进一步探索了九年级数学复习的途径和方法。
2、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实践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对九年级的四个班进行调查,发现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通过本课题的初步实验研究,学生能专心地参与到教学环境过程,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事情。在听课方法上学生做到“听”、“思”、“记”。通过以上做法,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习惯。
(三)教师成果
(1)、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的能力,这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我的论文《怎样搞好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获校级一等奖;《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获得校级二等奖;教学设计《分式的化简与计算复习》获校级一等奖;《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获三等奖;2014年在学校的教学评比活动中获 得三等奖。
(3)、完成《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论文两篇。
(四)研究的结论: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校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
八、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基本经验
1、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复习教学模式,在《课标》的指引下,探索了一套适合我校九年级中考复习备考的方案。
2、通过展开调查问卷,上课反馈、作业检查、考试、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改观,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3、学生能对已有知识进行条理化梳理,形成条块知识间交汇。
4、通过学习马亚军《2014年陕西省中考说明数学学科解读》,对201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的命题方向及复习备考积累了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学生差距较大。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感悟往往停留于表面,而且,对当前学习的现状及今后学习任务不能正确认识,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提高还需进一步研究。2、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和机制很重要,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这方面我需进一步改进。
3、课题实践中,由于进行了随堂的“练习与实施”相对要花更多的时间,有时影响教学进度。
4、复习课量大而且繁琐、如何对每章内容进行整理、建立知识框架图、并做好复习检测与阅卷,这需要浪费时间,怎样合理安排、值得探讨。
5、参与课题研究使得平时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希望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能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附录1:
参考文献:
1、赵玉霞.谈中考数学复习方法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4)
2、黄照勋.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谈.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7)
3、梁正岗.谈谈中考数学考试策略考试周刊,2013(3)
4、王海荣.中考数学复习教学的体会.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7)
第五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
蔡自元
所 在 单 位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课题研究》
课
题
工
作
报
告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述
我校课题领导小组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通过教育者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的实践.参与,合作,交往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以全体学生为德育对象,以班级为单位,以育人为核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健康成长。这也就是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我们的德育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实效性不高。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教育的根本市里的熟人,学校德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今年九月九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好老师的标准的重要讲话中,他又深刻的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教师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所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对整个国民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课题正式立项时间为2014年12月,课题名称:《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二 课题研究过程和活动
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 A、立项可行性论证
我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心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学校“诚信与我同行”等主题中队会等活动,获得了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2014年,我校被授予甘肃“优秀少年大队”称号。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了解了国内外关于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教体局德育工作的方案和要求,先走访了部分学校,对有关小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对这些资料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本课题组有信心能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B、筹备开题:2013年3月——2014年8月
1、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作为首要抓起,积极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为 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成立了以蔡自元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伏雁、王芳红、教导主任张文清、政教主任李君平等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对我校现促进德育教育以及教师的与观念的更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完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及其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了精干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部分高级教师以及年轻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课题组还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课题研究小组还邀请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他们对我校申报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指导,对于课题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的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而宝贵的指导意见。我校课题组结合这些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在课题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好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学校情况:我校充利用各种条件,力争培养四有新人,求德育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快乐校园”“和谐校园” 营造良好育人的环境,加强德育学科渗透,举办各种活动。加强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气节,情操
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参与研究教师的培训,提高研究能能力。具体表现:(1)课题组吸收了各科学科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对于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各种保障(2)课题组成员人手有一台电脑,工作信息化,办公无纸化,并以创建了QQ组群,交流方便。参研人员工作积极,团结协作,奋进创新。(3)均为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成绩的主体参与者,自身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经验经常进行积累与反思;(4)基于对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的浓厚兴趣和使命感。
经费保障:学校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
2.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课题运作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1 成立课题研究组织。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整合教育资源,突出共建共育。培养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倡导“人人都是美德工作者”“全员参与抓德育”。我们通过重点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
建设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凸显育人里理念,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和谐发展。
4以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体验中
加强德育序列教育研究
实施“班干部轮换竞争制。”
开展“健智雅诚”教育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 5建立教育阵地,拓展教育空间
社会教育阵地是实施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空间,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研究,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发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发挥学科德育功能,提高“教书育人”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长知识,求发展的主阵地。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
三、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有学校的强有力支持,保证课题的开展,研究计划能按时执行。1加强课题研究意义的宣传,同时取得了广大家长,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
2对影响学校德育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控,并建立起三道防线,使学校德育成为有效德育。
3组织了社会调查,“开展美德伴我行”活动。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写出了阶段研究报告。6主持人做好了阶段性成果的验收。研究变更情况(无重大变更情况)。1